第一篇:郭沫若诗两首(共)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导语设计
主备课人:高芳
备课时间:2012-11-26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指名学生概述这故事)
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
第一课时《天上的街市》
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生教学目标
活啊。同学们一定希望牛郎织女在天河中自由地骑着牛儿来往吧!我国著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名诗人郭沫若早在80多年前(1921年10月)就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和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想象,把这种美好愿望写进了自己美丽而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二)介绍郭沫若及时代背景
4.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重点:朗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人,现代诗人、学者。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
诗的奠基人。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教学过程
等;散文《我的幼年》《创造十年》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
一、布置预习、导学
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1.注音:
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缥缈(piāo miǎo)灯笼(lonɡ)笼罩(lǒng)(zhào)
《天上的街市》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 《星空》。1921-1923年,郭2.释义:
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1)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也作“飘渺”。
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2)定然:必定。
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3)珍奇:稀有而珍贵。
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一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4)甚:很、极。
《天上的街市》。
(5)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逛。
(三)学习《天上的街市》
注音释义:
1、诵读指导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6)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注意朗读的节奏,标出朗读的重音
(7)疏星(shū):稀疏的星星,形容星星很少。
天上的街市
(8)鲛人(jiāo):神话传说中住在海底的神人。传说鲛人所流的泪能成为
远远的/ 街灯/ 明了,珍珠。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好像/ 闪着/ 无数的/ 明星。
其眼能泣珠。”
天上的/ 明星/ 现了,★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好像/ 点着/ 无数的 / 街灯。
力求美观。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我想那 / 缥渺的/ 空中,4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这两首诗表达定然有/ 美丽的/ 街市。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街市上/ 陈列的/ 一些 / 物品,定然是/ 世上/ 没有的/ 珍奇。
27、《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你看,/那浅浅的/ 天河,定然是/ 不甚/ 宽广。
那/ 隔着河的/ 牛郎/ 织女,定能够/ 骑着牛儿/ 来往。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那么本诗是怎样逐步展开想象的? 提示:逐步展开想象的过程是:
街灯→明星 →天上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物品→牛郎织女的生活
作者运用想象,由人间有类似明星的街灯,而天上也有类似街灯的明我想/ 他们/ 此刻,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定然/ 在/ 天街/ 闲游。品”,又创造性地想到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提着灯笼在天不信,/请看/ 那朵流星,街闲游 是他们/ 提着/ 灯笼/ 在走。
3、读出诗的情感美。
2、读出诗歌的画面美。(1)课文中有很多词语表现出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下面请同学们把这(1)请闭上眼睛用心听,想象诗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或画面? 些词找出来,用“ 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 ”这一句式说一(2)师生研讨,形成板书。句话。
街灯: 天上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物品 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作发言的准备。
明星:
实景 虚景 •“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
(3)理解诗中联想与想像运用的作用。•“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自在、舒适、幸福。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像。•“浅浅的”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自由,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 ——艾青 七日才能相见一次。
理解诗中联想的作用。•“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表现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明确:它表示时间是晚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上,天已经黑了。(2)这首诗的语言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用“这首诗的语言好在 ”
这一句式说话。
②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看到了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
同学们作发言的准备。
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节,诗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
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相映成趣,由近及远,•这首诗的语言好在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又如“明”和“点”、“闪”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诗美。
和“现”。
③那么“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
明确:共同特点是“无数”和明亮。这种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表达信心很坚定。例“定”、“定然”。
来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为“联想”。
(3)小结:诗人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丽的街市及牛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
郎织女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是联想。事物
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之间有某种联系就可以构成联想。
4、背诵
诗作开头这种由街灯到明星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
(1)教师: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从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好铺垫。
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4)理解诗中想像运用的作用。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让我们有感情地来背诵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2)学生背诵。
三、巩固 延伸
1.仿照示例,发挥想像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示例:我想那深邃的海底,定然有美丽的龙宫。
那龙宫里的公主,定然是世上最美丽的姑娘。
我想那茂密的森林,定然有______________。
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仿照示例,发挥想像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①牵牛花开放了,…… ②笼中的小鹦鹉,…… ③月光照在地上,……
④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
3.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明确: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4.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明确: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静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继续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4.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朗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内容,把握情感。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象,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教师提示:这首诗和前一首的感情基调差不多,也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朗读这首诗时节奏也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
教师和学生互动互感,明确节拍和重音 静夜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 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二)读出诗歌的画面美。诵读并思考:
1.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 明确:第一节写的是实景。淡淡的月光,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星光点点。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踱到屋外,眼前是淡淡的月光笼罩下的松林,何等的清幽;诗人又向天上望去,团团白云间漏出了几点星星,何等的静谧。
2.哪些是联想或想象的诗句?诗人是怎样展开 联想与想象的?
联想 海雾模糊
月光 疏星 天河 鲛人在岸 想象
对月流珠
由月光疏星联想到天河,又由天河想象鲛人在岸边对月流珠——首先想象天河海雾模糊,再想象河岸边有鲛人,又想象鲛人在对月流珠。3.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读出诗歌的情感美。诵读并思考:
作者通过本诗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流露出诗人对时代的失望和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这也是全诗抒发的感情。
(四)小结。
这首诗先写实景,后展开联想和想象写虚,但绝不是生硬的拼凑。诗人的联想和想象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的。如果只写景不联想想象,全诗充其量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不会有思想的深化;如果没有写景就直接地想象,就会显得突兀,不自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者相互融合,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共同营造了一曲“静夜”的乐章。
(五)全班齐读这首诗。
(六)试着背诵这首诗。
三、拓展阅读。
比较两首诗在结构及写景上的相似之处。1.两首诗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世界,收尾都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穷的回味和神往。2.两首诗写景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想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二者融为一体。
四、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
2.用自己的话描述《静夜》里的想象世界。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7、《郭沫若诗两首》学案 天上的街市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4.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朗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内容,把握情感。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注音:
缥缈()灯笼()笼罩()()2.释义:
(1)缥缈:(2)定然:
(3)珍奇:(4)甚:(5)闲游:(6)笼罩:
(7)疏星(shū):(8)鲛人(jiāo):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介绍郭沫若及时代背景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
人,现代诗人、者。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等;散文《我的幼年》《创造十年》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天上的街市》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 《星空》。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一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
(三)学习《天上的街市》
(一)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注意朗读的节奏,标出朗读的重音
(二)读出诗歌的画面美。
1.请闭上眼睛用心听,想象诗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或画面? 2.师生研讨,形成板书。
3.理解诗中联想与想像运用的作用。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像。
——艾青 理解诗中联想的作用。
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②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③那么“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这种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为“联想”。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是联想。事物之间有某种联系就可以构成联想。
诗作开头这种由街灯到明星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好铺垫。
理解诗中想像运用的作用。
①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那么本诗是怎样逐步展开想象的?
(三)读出诗的情感美。
1.课文中有很多词语表现出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词找出来,用“ 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 ”这一句式说一句话。
2.这首诗的语言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用“这首诗的语言好在 ”这一句式说话。
3.小结。
(四)、背诵
《静夜》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继续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4.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朗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内容,把握情感。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学习过程:
一、导语:
二、学习、研讨
(一)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提示:这首诗和前一首的感情基调差不多,也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朗读这首诗时节奏也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
教师和学生互动互感,明确节拍和重音 静夜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 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二)读出诗歌的画面美。诵读并思考:
1.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
2.哪些是联想或想象的诗句?诗人是怎样展开 联想与想象的?
3.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读出诗歌的情感美。诵读并思考:
作者通过本诗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四)小结。
(五)全诗齐读这首诗。
(六)试着背诵这首诗。
三、拓展阅读。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又如“明”和“点”、“闪”和“现”。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表达信心很坚定。例“定”、“定然”。
2.两首诗写景上的相似之处:
……
3.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
四、布置作业。
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1.完成课后练习。
所以用“闪”。
2.用自己的话描述《静夜》里的想象世界。
4.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课时
(二)1.第一节写的是实景。淡淡的月光,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树林;
天上团团白云之间,星光点点。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
时候,独自一人踱到屋外,眼前是淡淡的月光笼罩下的松林,何等的清幽;
诗人又向天上望去,团团白云间漏出了几点星星,何等的静谧。
参考答案: 2.
第一课时
联想 海雾模糊
(二)2.①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月光 疏星 天河 鲛人在岸 想象 ②看到了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无数明星也同样像 对月流珠
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节,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由月光疏星联想到天河,又由天河想象鲛人在岸边对月流珠——首先想象成“街灯”,相映成趣,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诗美。天河海雾模糊,再想象河岸边有鲛人,又想象鲛人在对月流珠。③共同特点是“无数”和明亮。这种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的(三)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诗人表现手法,我们称为“联想”。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街灯 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
(三)1.例:
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
作了粒粒泪珠。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流露出诗人对时代•“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自在、舒适、幸福。的失望和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这也是全诗抒发的感情。•“浅浅的”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自由,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
三、1.两首诗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七日才能相见一次。
两首诗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世界,收尾都出人意料,让人•“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表现产生无穷的回味和神往。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2.两首诗写景上的相似之处。
2例: 比较两首诗在结构及写景上的相似之处。1.两首诗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想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二者融为一体。
第二篇:郭沫若诗两首
《郭沫若诗两首》
【教学目标】
德育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追求理想;热爱祖国……
知识点: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学习理解联想和想象在诗中的作用。
技能点:领悟诗情,理解诗意。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教学重点】
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让我们随着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天上的街市》和《静夜》,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第一课时:《天上的街市》
【教学要点】
1、阅读并整体把握理解诗歌;理解诗情、诗意,理解联想和想象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把握本诗的韵律和节奏;理解重点词语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3、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教学步骤】
一、直入课题,整体把握(板书“天上的街市”)
天上有街市吗?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是怎么回事。(听课文朗读录音,再让学生齐读一遍,然后提问讨论。)
1.作者写的天上的街市美不美?美在哪儿?
(让学生发言讨论,初步理解诗中描写的街市美在什么地方。可概括为: 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2.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与诗中一样吗?
(让学生发言谈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主要情节,突出悲剧的结局。)
3.作者为什么把天上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民间的悲剧故事改成诗中的那么美好、自由、幸福?作者为什么要写“天上的街市”?
(意在引导学生追问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即理解诗歌一定要了解诗人的思想和写作的背景。)
二、立体解读,领略诗意
1、作者与作品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著名诗人、作家、学者。(让学生看注释,掌握要点。)他的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和《星空》。《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写于1919年至1920年,诗集中充满了“五四”时期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激情。《星空》写于1921年至1922年,当时是五四运动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时期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在《星空》中诗人流露出较浓的失望和悲愁情绪,但也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天上的街市》和《静夜》这两首诗都是选自《星空》。
《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当时中国虽然已经受过“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洗礼,但仍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诗人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感到失望和痛苦,他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他有自己美丽的幻想和希望,《天上的街市》就表现了这种幻想和希望。现在再请大家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写《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为什么把天上的街市写得这么美?为什么要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那么美好、自由幸福?
(订正学生回答。板书:抒写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2、解析文思:具体看看作者在诗中写了些什么?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老师引导学生逐段地归纳所写的内容,在归纳时可让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逐步从地上写到天上,从物写到人的,突出其中的联想过程和情感的发展。对诗中的词语也适当地引导学生加以理解。
(板书)
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珍奇(美丽、繁华)
天河──牛郎织女──来往──闲游(自由、幸福)
3、感悟创作:进一步理解和区分联想和想象。
作者从地上写到天上主要用了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式和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等等。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创造性的想出新的事物或形象。(结合具体例句进行说明。如从明星想到街灯,从街灯想到街市,这些是联想;可想出天上有街市,那就是一种创造,就是想象。)
4、品味语言:再齐读课文,着重体会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特别美。
(1)第一节的“闪”“点”,写出了明星和街灯各自的特点。前两句的比喻,本体是“街灯”,喻体是“明星”;后两句比喻的本体是“明星”,喻体是“街灯”。这是一种回环往复的比喻,读起来特别的美,而内容上又从地上联想到了天上。这两个比喻构成了从地上写到天上的桥梁或天梯,写得天衣无缝,不露痕迹,非常自然。
(2)后面三节,用了四个“定然”,一个“定”,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明明是想象的,却说“定然”,表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表现了作者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追求。
(3)“来往”一词是因相隔天河两岸而言,“闲游”是对他们已然团聚,正在享受欢聚的快乐而言,二词的位置和配搭很准确,断不可互换。
(4)“朵”,用来作流星的量词,而不用“颗”,写出了流星的美,就像花儿一样。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5、玩味韵律:学习把握本诗的节奏和韵脚。
(1)读一读这首新诗,看是否押韵,是怎么押韵的?(由学生发言归纳出)
韵脚:第一节“星”──“灯” 第二节“市”──“奇” 第三节“广”──“往” 第四节“游”──“走”
本诗的韵脚都在每节的二、四句的末尾,各小节所押的韵不一样。第一节是ing与eng韵母相近,第二节是i韵母相同,第三节是uang韵母相同,第四节是ou韵母相同。
其实,新诗押韵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读来有韵律感,流畅、顺口就行。新诗也有很多不押韵的,不过押韵的读来,比不押韵的总要优美上口些。
(2)节奏:新诗一般还具有一定的节奏,就像唱歌有节奏一样。节奏感可以增加诗的美感,读出诗的节奏,可以增强对诗的理解和领悟。(可先请一个学生来读,要求分辩出节奏来,然后进行纠正。老师可就一些两可的情况略作说明。)
(3)朗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三、激发诗情,鼓励写诗
同学们正在如花的年纪,正是诗样的年华,充满了幻想和想像,正是有诗情、好写诗的岁月,大家要多读诗,学写诗。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大家大胆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运用联想、想象等手段,每人写一首诗。可以写宇宙星空、太阳月亮,也可以写清晨黄昏、课内课外,可以写春花秋草、暴雨狂风,也可以写人与人的对话、心灵的独白……最好是有感而发。写得好的我们可以收集起来办个诗刊。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选自《星空》)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景美、街市美、物品美、人物美、生活美
思路和内容:街灯──明星──街市──物品──珍奇(美丽、繁华)抒写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天河──牛郎织女──来往──闲游(自由、幸福)
联想:从一物想到另一物
想像:创造性地想出新的事物或形象
词语:闪 点 定然 定 来往 闲游 朵
韵脚:第一节“星”──“灯” 第二节“市”──“奇” 第三节“广”──“往” 第四节“游”──“走”
第二课时:《静夜》
【教学要点】
1、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重点讨论最后两句诗的含义。
2、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象(虚写)的关系;做联想和改写练习。
【教学步骤】
一、导语新课
《天上的街市》写的是美丽的夜景引发了作者无尽的遐思,想像出天上的一幅美丽幸福自由的生活图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象,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解读作品
1、范读;齐读。
2、具体分析理解诗意。
(1)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2)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3)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 ——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4)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
——承上启下,引发联想。因月、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白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天河何处”的发问。上下过渡非常自然,联系也非常紧密。
(5)下面回答了“天河何处”的问题吗?
——回答了,“远远的海雾模糊”就是回答,即“天河就在那远远的、海雾模糊的地方”。这说明了“天河何处”是个设问句。
(6)作者为什么着一“海”字?用得好吗?
——用得好。因白云茫茫如海,即为云海;在月光下的云海朦胧不清,如雾一般,故为海雾。诗人再由“海”产生了联想,引出海中的神话故事。
(7)看注释,理解最后两句。先由学生讲,然后老师进一步补充。
——补充:鲛人,亦作“蛟人”。神话传说中的美人鱼。张华的《博物志》中还说:“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叫“鲛绡”。《述异志》:“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指鲛人)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8)“鲛人在岸”,岸在何处?
——在南海岸边,此在“海雾模糊”之海岸,即在天上。天上有海,岸边有鲛人。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在天河岸边。(9)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呢? ——这个神话传说中,最美的、最神奇的就是眼能泣珠,故作者既想象出鲛人,自然就会联想到她的神奇本领。可这到底表达一种什么感情呢?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归纳。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当时的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悲伤、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这样的联想和想像,既含蓄,又有优美。
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3、再齐读此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4、郭沫若这两首诗,都发挥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写眼前景的一般是实写,写不在眼前的想象的一般叫虚写。请大家分别找出两首诗中的实写和虚写。
——《天上的街市》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三、四节是虚写;《静夜》中第一节是实写,第二节是虚写。
5、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我们可以通过四步中间的联想,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你也来试一试,完成“天空”和“茶”、“钢笔”和“月亮”的联想。也可任意选两个词作联想的练习。
三、类读体味,巩固练习
1、请看课文后边的练习第三题,先读《夕暮》,对诗意略作讨论后,再把原诗改写为一段散文。如果有时间,可以课内完成,并作课内交流,如果时间不够,就留到课外去完成。
补充:《夕暮》是一首写景短诗,诗人废名在20世纪40年代说过:“像郭沫若的《夕暮》,是新诗的杰作,如果中国的新诗中准我选一首,我只好选它。”这个评价有些夸张,但也可见这首小诗的魅力。诗中用比喻的手法,编织了个童话故事般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像和善良美好的童心。
2、根据学生前一节课的要求和学生写作的情况,继续鼓励学生写诗,为下一节的练习课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静夜(选自《星空》)郭沫若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朦胧、恬静的美)
天河──海雾──鲛人──流珠(凄美故事,抒发对现实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思恋之情)
“木质”和“皮球”:木质──树林──田野──足球场──皮球(联想)
第三篇:郭沫若诗两首
《郭沫若诗两首》《女娲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寓言两则》 二.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揭示的道理。2.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3.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4.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四.知识分析
《郭沫若诗两首》
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四川乐山人。幼年受家塾教育,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小学和中学时代,通读《庄子》《楚辞》《史记》等书,并阅读了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政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林纾的翻译小说,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先后接触了泰戈尔、歌德、海涅、席勒、莎士比亚、雪莱、惠特曼及北欧、法国、俄国进步作家的作品,哲学上受到泛神论的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天上的街市》
1.逐步展开想象的过程是:
→天上的街市→天市上陈列的物品→牛郎织女的自由 2.写作特色:
(1)选取神话传说为题材。(2)运用联想和想象。
3.主题: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静夜》
(一)诗的结构
《静夜》诗的结构和《天上的街市》有相似之处: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去发现两首诗在这方面的异同。
(二)写景──想象的基础
读完这两首诗就会发现,诗人的想象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的,可以设想:如果只写景不想象,就不会有画龙点睛之妙;如果没有写景就直接地想象,就会显得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能成为一个艺术整体,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且,这也符合人的认识过程,只有对所见所闻有所触动,才能有所感想并进一步产生广泛深入的联想和想象,因此写作中总是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活自己的想象,才能写出非凡的、美妙的文章。
《女娲造人》
(一)主题: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1.写作特色:
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一)课文思路
要抓住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关键语句。“他的日子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二)情节发展
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使他快乐,给他带来了温暖──困境中来自萤火虫的爱、影子的爱以及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得到了光明。
(三)主题概括
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概括出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这个主题。“影子”最后也获得生命,从中概括出给别人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的主题。
《寓言两则》 《智子疑邻》
课文开头写故事发生的背景,只用八个字。“宋”,指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富”,是被盗的原因;“天雨”导致“墙坏”,“墙坏”又为盗窃者提供了自由进出的条件。由此引出身份不同的两个人对这件事的相同看法:“不筑,必将有盗。”这是故事中的要害处,因为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先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因此,待到预见成为事实,那富人便夸说自己的儿子聪明,而怀疑偷盗是邻父干的。
《塞翁失马》
这篇寓言用来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故事很有名,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在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动人。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来自这个故事。
【典型例题】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2)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3)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4)定然在天街闲游:
2.《天上的街市》选自
,作者
原名
,四川乐山人。3.《静夜》中体现夜色朦胧的词是()A.淡淡
B.笼罩
C.团团
D.漏出 4.《天上的街市》一诗表现主题的方法是()A.对现实生活的高度评价
B.运用民间故事曲折反映现实生活
C.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民间故事作素材进行丰富想象用象征手法 5.《静夜》中直接触发诗人想象鲛人对月流珠的事物是()A.月光
B.白云
C.天河
D.海雾 6.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B.定然/是/不甚/宽广
C.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D.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7.将“言谈”“德行”“美貌”三个词语分别填入下诗括号中。德国近代文化巨匠歌德写下这样的诗歌: 少年,我爱你的()
壮年,我爱你的()老年,我爱你的()
形象地写出了人生成长的经历:由外表到内心的成熟与完美。8.按要求补写:
一位的同学说:“我们不爱写作文,这和作文题目陈旧有很大关系。一些题目,(A),真怕到了大学,还要写。难怪有的同学说,我们老师像祥林嫂一样,就会讲阿毛的故事。其实,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B)。” 在A处补写一组语句:
在B处补写运用比喻和反问手法的语句: 答案: 1.(1)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2)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3)稀有而珍贵
(4)闲暇时到外面随便走走
2.略 3.A 4.B 5.D 6.A
7.美貌;言谈;德行
8.小学写,初中写,高中写;但是,就像一种好食品,让你一日三餐去吃它,难道你能不倒胃口吗?(言之成理成文即可)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阅读分析:
(一)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你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对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改变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是为了表达自己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B.四个“定然”,以绝对肯定的语气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坚定信念。C.由“流星”想到“灯笼”是联想。
D.“天上的明星现了”中的“现”字暗示了黑夜的降临。2.诗人用“朵”来修饰流星,其用意是()
A.“朵”常用“花”的量词,这里是暗把流星比作花朵,用了比喻的手法。B.“朵”作流星的量词,不同一般,引发人们思考。
C.“朵”使流星给人留下美的回味,让读者越发觉得天上的街市神奇美妙,无限向往。D.“朵”增添了流星灿烂的光芒,使人们眼前不禁一亮。3.“不信”后面的逗号如果去掉,句意会起什么变化? 4.“灯笼”换成“花篮”为什么不行?
5.“街灯明了”和“天上的明星”两句中“明”的词性依次是
和
。6.第二节诗中能概括天上总貌的一个词是
。7.诗中写实的作用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要想象天上街市的美丽? 8.第一节中的“明”和“现”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9.对这首诗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描绘天上街市的美好生活,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励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B.通过描绘天上街市的美好生活,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
C.通过描绘天上街市的美好生活,表达作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精神。D.通过描绘天上街市的美好生活,表达作者郁闷的感情。
(二)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向前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的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呵,总理,你要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10.选文前四节之间的关系是。
11.诗的前四节通过热切呼唤和
、、、的回音,逐渐展现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情。12.本诗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的不朽业绩巧妙地结合起来,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想想看,上面节选的几节诗中,哪些是虚写?哪些是实写?各有什么作用? 13.诗的第五节和前四节是什么关系?
14.拟人是本诗的主要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有哪些?
15.理解全诗的意境:
询问——()——寻找——()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
(三)乡愁(余光中)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6.这首诗属于
(散文诗
抒情诗
叙事诗
寓言诗),朗读这首诗时应该把握的感情基调是
(亲切爱怜
激越豪放
情深意长
缠绵悱恻)。
17.乡愁本来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但是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
、、、四个意象,借助他们把乡愁表现得深入人心。18.诗中表现时间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在内容和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19.从全诗来看,诗的前三节抒发的感情是。最后一节抒发的感情是。
20.“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浅浅”是不深的意思,其深层的含义是()(多项选择)
A.说明台湾与大陆相距并不遥远。
B.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而造成的状况应及早结束。C.台湾与大陆不能密切往来,这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情。D.诗人伫立台湾远望大陆,面对“浅浅”而无可奈何。
【试题答案】
(一)1.D 2.ABCD
3.作逗号停顿,如同作者直接同读者对话,有意提醒读者的特别注意,富有情趣。去掉之后句子容易发生歧义。
4.“花篮”不具备与流星一样闪闪发光的特征
5.动词;形容词
6.美丽
7.写实是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是为了表达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8.因为明星一直是发光的,夜晚来临时才由不亮渐渐到明亮,所以用“现”,街灯则是由不亮到发亮,只能用“明”
9.A
(二)10.并列关系
11.高山、大地、森林、大海
12.“山谷回音、大地轰鸣、松涛阵阵、海浪声声”这些是艺术想象,是虚写,虚写寄托了对周总理的怀念;而山谷、大地、森林、大海的回音所展示的一幅幅画面,又正是周总理生前工作的真实写照,是实写,实写歌颂了周总理一生为人民的崇高品质。
13.第五节是对前四节的总结。
14.借助拟人的方法,创造了感人的意境;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仿佛也满怀对周总理的怀念,更生动地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感情;高山等成了周总理一生革命活动的见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意近即可)15.呼唤;回答
(三)16.抒情诗;情深意长
17.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18.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内容上:诗人在不同时期对乡愁的领悟和感受;结构:使全诗井然有序。
19.思念母亲和妻子的儿女之情;思念祖国大陆的爱国之情。
第四篇:郭沫若诗两首
可概括为: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四、让学生再齐读此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五、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我们可以通过四步中间的联想,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你也来试一试,完成“天空”和“茶”,“钢笔”和“月亮”的联想。也可任意选两个词作联想的练习
你也来试一试,完成“天空”和“茶”,“钢笔”和“月亮”的联想。也可任意选两个词作联想的练习
六、诵读、小结。
七、拓展阅读
比较两首诗在结构及写景上的相似之处。1.两首诗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世界,收尾都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穷的回味和神往。
2.两首诗写景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想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二者融为一体。
板书设计: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朦胧、恬静的美 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一个凄美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
“木质”和“皮球”: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练习。
第五篇:郭沫若诗两首
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3、《静夜》全诗紧扣住一个“ ”字,对人间世界和天上世界进行了描写,以笼罩天地的“ ”营造出 的氛围,使这首诗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训练二
一、阅读《静夜》这首诗,完成文后问题。
1、本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极为相似:都是在 的基础上,转而进入
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与神往。
2、在诗的第⑴节中,诗人用、、、、这些意象,描述了静谧的夜景。
3、诗中借“ ”的传说,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2分)
4、诗的第⑴节中的“漏”字若改成“露”字,好吗?为什么?
答:
5、要读好一首诗,分清节奏,念准重音十分重要。你能否试着给第⑵节诗标注朗读节奏和重音。(节奏用“/”标示,重音用“.”标示。)
6、面对月亮和白云,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像?试用一两个优美的句子描述出你心中的图景,表达你的情感。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问题。乡愁四韵 余光中
⑴给我一瓢长江水呀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⑵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⑶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⑷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7、请找出诗的⑴、⑵节的韵脚:
8、诗中的“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分别象征了“乡愁”的哪些特征?(请摘引原文的语句回答)
长江水—— 海棠红—— 雪花白—— 腊梅香——
9、诗中主要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并突出了乡愁之深。请摹仿这两种修辞手法各造一个句子。
答:
10、诗歌中将“乡愁”寄托在“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这四种意象中,想一想,还可以将“乡愁”寄托在什么意象中?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
11、古往今来,“乡愁”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你能否再写出几句与乡愁有关的古代诗句呢?【要求写出作者及朝代】(至少写三句。)
答:
《郭沫若诗两首》
训练一
一.1.piāo miǎo 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2.zhào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3.jiāo 指神话传说中住在海底的神人。4.shū 稀疏的星星。二.1.A 2.B 3.D 4.C 三.1.郭沫若 郭开贞 诗人 学者 《女神》《星空》《屈原》 2.联想 想像 否定 追求 3.静 静 恬静、清新
《郭沫若诗两首》训练二
1.写景 想像 2.月光、村庄、松林、白云、疏星 3.鲛人流珠 惆怅、无奈 4.不好。因为“漏”字形象地写出了星星小而亮,突出“疏”字,而“露”只是一般地显现。5.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6.(略)7.水 味 红 痛 8.乡愁的滋味 乡愁的烧痛 乡愁的等待 乡土的芬芳 9.比喻 反复 仿句略。10.如:天空(因为乡愁无边无际,就像天空一样。);鸟鸣(因为鸟鸣仿若从故乡传来,与故乡一样,让人魂牵梦萦。);黄连(黄连的苦恰如思乡的苦);圆月(圆月之夜,家人共聚,离乡之人更思乡。);大海(因为大海的波浪滔滔可以表明诗人对家乡的强烈思念。)等。11.如:李白(唐)《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湾(唐)《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马致远(元)《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