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推恩令解读

时间:2019-05-15 04:4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推恩令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推恩令解读》。

第一篇: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推恩令解读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中山中学 吴乙真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从学生学情出发,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

(3)通过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并能正确评价汉武帝。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分析的方法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影响。

通过参与“推恩令”历史短剧的表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并增强历史想像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认识统一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2、难点:对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比较,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进行评价。〖板书设计〗

削弱封国势力

1、实行“推恩令”的背景

2、“推恩令”的主要内容

3、“推恩令”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汉高祖刘邦图片)

提问:汉高祖刘邦为巩固汉朝统治,在政治上做了什么努力?”结果怎么样? 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的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二、讲授:

1、结合西汉前期形势图、图: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葬衣——金缕玉衣,与材料解析 “今

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提问: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通过图片及相关史料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诸侯地位的深刻认识,培养学生从史料的分析,了解史实的能力。

2、假设:如果你是当时的皇帝,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设身处地积极思考,开拓思路,多角度地认识到:削减诸侯势力势在必行。

3、设问:当时的汉景帝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呢?(结合汉景帝、晁错图片)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性评价。并为下一节“推恩令”的知识点推出做好铺垫。

4、课本剧表演:《推恩令》,归纳推恩令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学生爱表现自己,也敢于表现自己,通过课本剧表演,顺应了学生的特点,也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再结合课本,归纳推恩令的主要内容。

5、提问:汉武帝说“此计甚妙”,妙在何处?(结合汉武帝图片)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形成相对准确一致的答案,派代表作答,教师在旁纠正、概括。使学生认识到:正是推恩令,使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6、小结:王国问题解决完后,如果那些帮他管理国家的官员有不听他的话,那他该怎么知道呢?

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下一节内容的兴趣。

第二篇: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思考推恩令的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探索、学生互动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难点: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推恩令”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比较法、引导启发法等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师用书等日常教具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播放《沁园春•雪》朗读视频,让学生一起朗读,教师从中提出问题:秦皇汉武分别指谁?讲述秦始皇功劳,并设置悬念为什么将他们并称?

(二)讲授新课

1、西汉的建立

(1)时间;公元前202年(2)建立者:刘邦(3)都城:长安(4)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和文景之治

2、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

(1)措施一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者、含义、具体措施以及影响

(2)措施二政治上:削弱诸侯国势力:汉初分封制的具体介绍(分封的对象、目的和危害)、推恩令(目的、提出者、内容和作用)、酎金夺侯

(3)措施三政治上:强化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4)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措施的影响

七、课堂复习训练:使用多媒体展示题目,课堂巩固

八、布置课外作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

九、板书设计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一、西汉的建立

1、时间

2、建立者

3、都城

4、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

1、条件

2、具体措施

3、影响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主要围绕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三大措施,围绕这三大措施分别采取师生合作、小组探讨、同伴合作等进行叙述,由于学生是七年级新生,初步接触历史,可能对于这些方法使用不够熟练,以后应该多加学习和锻炼。

第三篇: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汉武帝所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巩固下来。使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2、难点: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启发式、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有哪些?

三、导入新课:由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引入本课内容

四、新课过程: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自读课文,找出:

(1)西汉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汉初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

(3)汉武帝推行一项什么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为确保这一政策推行,采取的措施?

2、教师补充材料:刘邦、董仲舒的资料以及阅读材料。

3、讨论: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二)削弱封建势

1、由图片金缕玉衣引入;

2、回顾分封制的知识;

3、比较: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比景帝的“削藩”哪个更好?体会“推恩令” 的巧妙之处。

(三)强化监察制度

思考:为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设立了哪些官职,有什么职权?

五、巩固小结: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及作用?

六、拓展:如何评价汉武帝?

七、作业:历史填充图册第十五课的题。

八、反思:

第四篇:《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过程与方法: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培养学生对比、综合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的封建帝国。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搜集有关汉初的分封和西周分封,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资料。课件:教学挂图,视频材料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了,但是,秦朝开始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它在汉朝又获得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的作用最为突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请学生看课前提示,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 西汉的建立(前202年)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 休养生息政策

请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归纳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念、原因、措施和作用。

3.文景之治

教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竹简图片和资料。或者请学生讲述“缇萦救父”的故事。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师首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到“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如何评价这一措施。锻炼学生学习在历史情境中思考问题。

2、削弱封国势力

教师首先请学生介绍汉初的分封情况,再展示中山靖王刘胜的豪华墓葬,引导学生自学“七国之乱”和“推恩令”的内容。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

(1)汉初的分封和西周的分封有何不同?二者所起的作用怎样?

教师提示学生回忆西周的封国情况,提出讨论:西汉封国与西周封国的异同。

相同点:

a.分封目的:均为巩固中央政权。

b.分封对象:均为亲属或功臣。

c.封国的权利和义务:在封地上享有很大的权利,实际上形成独立的王国。都要服从天子或皇帝的命令。

d.封国行为:最后均有叛乱。

不同点:封国的结果:

a.西周:由于周王室衰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

b.西汉:对于王国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结论:不管是西周还是西汉,分封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当中央政权强大时,能够控制封国,稳定统治,但当中央政权衰落时,将无力控制封国,其统治也将难以维持。

(2)“七国之乱”之前各诸侯国的发展状况如何?这种局面对西汉的统治是否有利?汉景帝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3)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比景帝的“削藩”哪个更好?“推恩令”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强化监察制度

汉武帝非常重视人才,学生可根据材料介绍一两个下层人物,突出汉武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在重用贤才的基础上,汉武帝又大力加强监察制度。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汉武帝对待官员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汉武帝的专权。

4、西汉的鼎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时期西汉走向鼎盛的原因。可以提示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汉武帝本人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请学生简要描述西汉极盛时期的疆域。

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一定要特别点明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后作业:

写一篇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今日中国的影响的小论文。

第五篇:《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习题1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一、单项选择题:

1.文景之治是指()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2.汉武帝为了提高儒家学说地位采取的措施是()

A.巩固中央集权

B.建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 C.颁布了推恩令

D.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 3.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汉高祖

B.光武帝

C.周文王

D.汉武帝 4.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5.我国古代最高学府是()

A.太学

B.郡学

C.国学

D.府学 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7.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是接受了谁的建议()A.董仲舒

B.刘濞

C.晁错

D.主父偃 8.按先后顺序排列汉初的几代皇帝应是()①汉景帝

②汉武帝

③汉高祖

④汉文帝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9.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人做了大官 1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的关系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C.董仲舒的学说适应实现政治统一的需要 D.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思想

11.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2.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吸取秦亡教训

B.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二、材料分析题:

1.(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

阅读材料回答:

①这段话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 ②汉景帝的哪些措施体现了这种思想?

③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之为什么?

2.“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汉书•食货志》

阅读材料回答:

①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②汉初这样荒凉的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③材料中的“上”是谁?他和汉初的其他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这种景象?出现了什么结果?

三、问答题:

1.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

2.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

3.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B 5.A 6.B 7.D 8.D 9.B 10.B 11.D 12.B

二、材料分析题 1.①农本思想

②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③文景之治

2.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②是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的。

③汉高祖,他和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

三、问答题

1.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

2.说明武帝对董仲舒的怀念和敬重。

3.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汉武帝通过两项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一是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二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这样,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下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推恩令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推恩令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范文

    12、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思考推恩令的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学设计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 ②正确评价汉武帝。 ③认识“推......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学设计) 所属学科:历史 适于的年级:七年级上册 尤集中学:张莉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秦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萧王庙中学 包红园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朝一统以及汉朝建立的......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 强蛟中学 姚黎 【教学要求】 1、结合史实,了解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温州新星学校 陈诗国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朝一统以及汉朝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