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
强蛟中学 姚黎
【教学要求】
1、结合史实,了解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运用相关史料,对汉武帝进行评价。【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复习回顾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统一的朝代,包括西汉(公元前202年 — 公元8年)和东汉(25年—220年)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
俗话说:“打天下易,治天下难”刘邦获得天下后,考虑最多的问题应该是什么?
提示(政治上的稳定与发展问题)
人们一般是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历史给汉高祖提供了哪些巩固刘家天下的经验呢?
比如西周采纳的是分封制,秦朝采纳的郡县制,那么刘邦采纳的又是什么制度呢?
回答:采纳的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不是能够如汉高祖之愿,起到巩固刘家天下的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汉初分封与七国之乱”阅读卡,说说分封诸侯对刘家天下有哪些不利影响?
不利的影响:汉初分封的诸侯王的势力逐渐膨胀,不服从中央,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甚至爆发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最后是被评定了,但是诸侯国的势力依然很大,汉王室依然面临着威胁。
补充说明还有积极的一面:在汉初确实有取得巩固刘家天下的作用。那么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候,新封的候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推恩令的意义:汉武帝于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采纳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
政治篇: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 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2、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的子弟建立新的候国。
3、推恩令发挥了什么作用?
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
4、与汉景帝削藩的措施相比,你认为推恩令高明在哪里?
汉武帝不费财力、兵力,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诸侯国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反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激。
过渡语:推恩令的作用使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
思考以下问题:
1、汉武帝建立监察制度有何必要性? 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和对皇族的监督
2、全国的监察区有多少?官员的名称叫什么?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官员的名称叫刺史。
3、他们的主要职责上什么?
监察地官吏和地方诸侯,向中央反映情况。
4、监察制度有什么作用?
有监察地方政府和皇族,惩治吏治诸,镇压地方叛乱的作用。经济篇: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大一统呢? 统一货币铸造,食盐和铁器的生产收归中央
2、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的背景是什么?
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不一致,民间和铸行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3、西汉五铢钱上怎样来的?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汉武帝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因其实际重量和币面重量一致,都是五铢,故称为五铢钱。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行700多年。
4、统一货币、将食盐和铁器的生产与销售收归中央有什么重要意义?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极大地增强了中央的收入。思想篇: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 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政治大一统的需要
观点: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君权神授
人民要服从皇帝,诸侯要听命于皇帝
举措: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在地方上设立官学 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
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
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
《沁园春.雪》毛泽东,一九三六年二月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举?
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3.这些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且对中国历史起了推动作用。汉武帝的简历:
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后来四年一个年号。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图》,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后世科举之制始此。
6、汉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8、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本课小结:
汉武帝大一统作了哪些措施?(大一统内容)①推恩令
②设置刺史制度,设置司隶校尉制度 ③统一货币,盐铁专营 ④罢黜百家 ⑤推行儒学教育
作用: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统一的局面。
【教学反思】
1、新课的导入方面并没有分析到西汉初期采取分封制有利的一面。
2、在教学“监察制度”方面要做到图文并茂的讲解,而不是列出几个问题就了事。
3、板书的设计上不够精炼,学案上也要和板书上的内容相一致: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三个方面来思考。
4、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多是要对学生能力上的培养。
第二篇:《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萧王庙中学 包红园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朝一统以及汉朝建立的史实。在此基础上,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汉武帝为巩固汉朝统治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形成了自秦朝以来新的大一统的局面,并简略介绍了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汉朝经历的确切时间。
(2)掌握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知道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比较秦朝的各项制度和汉朝的各项制度的异同来理解汉武帝时期的所采取的措施的过程中,掌握通过比较来理解史实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对巩固中央集权带来的影响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自主探究历史现象及其意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汉武帝新的大一统的措施。【教学难点】汉朝的一统于秦朝一统的区别。【教学方法】比较法与自主探究法相结合。【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新课教学】:导入新课:由黄晓明和Angelababy的婚礼导入,因为黄晓明是饰演《大汉天子》而出名的。背景因为是《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守业更比创业难》,也为后面汉武帝为巩固统一的措施做铺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回到汉朝体会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温故知新:复习上一课的内容,回顾汉朝的建立。并且介绍汉武帝刘彻的生平。(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上一课内容,并且通过了解汉武帝的生平知道汉武帝胸怀大志)政治上:
(1)阅读卡内容探究:请学生自行阅读书本阅读卡上的《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汉武帝,如何避免类似七国之乱事件的发生。(2)小品:汉武帝密诏主父偃
事先准备汉武帝与主父偃的对话,请两位同学进行表演。偃:陛下十万火急召臣来,有何要事? 帝:爱卿可知晁错为何而死? 偃:为先帝削藩而死。帝:先帝为何要冒险削藩?
偃: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国君对他们是很容易控制的。但自高祖以来,有的诸侯竟然拥有接连不断的几十座城池,土地方圆上千里。天下形势平稳时,他们就容易奢侈骄慢,做出淫乱的事来,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
帝:依爱卿之见,先帝削藩乃英明之举,但为何失败? 偃:如果用法律来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反叛的事就很容易产生。晁错正是实行的强行削藩政策,其结果使得吴、楚七国叛乱,不仅削藩未成,还险些酿成政权倾覆的大祸。
帝:削藩未成,朕寝食难安哪!…… 偃:陛下,今臣倒有一计。
帝:(做急不可待状)爱卿快讲!
偃: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有十几人了,但只有嫡长子才可以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没有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皇上的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陛下何不命令诸侯推广恩德,把他们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必然十分高兴,感念皇恩浩荡,拥护皇上的措施。正所谓: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
帝:(喜不自禁)此计甚妙,即日诏告天下,实施“推恩令”!
请学生阅读书本上推恩令的内容,思考: ①什么是推恩令?
②推恩令与西汉初年的分封制相比,有什么优势?
③秦朝的郡县制和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同样为加强中央集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试分析两者各自的优势?(3)刺史制度与司隶校尉内容探究
学生自主阅读书本P56第二段,思考: ① 汉武帝是如何强化检查制度的? ②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能是什么? ③秦朝有哪个职能和司隶校尉职能相似? ④以上措施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经济上:
盐铁官营内容的讲授
在学生阅读书本盐铁官营的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讲授盐铁官营的具体内容: 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在中央于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业,于地方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产销。盐官营的办法是:民制、官收、官运、官销。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煮盐用的大铁锅)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铁的官营官府控制更紧,包括直
接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及销售,即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不像盐的民制官收。民私自煮盐和铸铁在受釱左趾的刑罚,工具有产品没收入官。管理盐铁事业的官吏,多为商贾出身。盐铁官营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思想上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情景短剧
汉武帝: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宁啊!(出示诸子百家的思想)
董仲舒:把那些家伙都赶走就清净了。
(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家争鸣的内容,可以在回忆就只是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请学生阅读摆出百家的内容,讨论: ①董仲舒会向汉武帝推荐哪些思想? ②汉武帝为推行儒学,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③秦朝的焚书坑儒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同样是为了在思想上加强集权统治,试比较他们的影响?
④你怎么看待摆出百家,独尊儒术?(积极和消极)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把第四个问题搞成一场辩论,试分析其利弊)教师讲述西汉灭亡、王莽新政、东汉建立及灭亡等史实,并用打油诗结束本课:
中央集权大一统,汉朝武帝建树多。罢黜百家尊儒术,儒家学说来治国。盐铁官营增收入,货币统一中央铸。主父偃上推恩令,封国实力被削弱。司隶校尉察中央,小官刺史来监国。【板书设计】:
1、汉武帝
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继续削弱诸侯,强化中央集权
①推恩令②刺史制度③司隶校尉
(2)经济上: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产销(3)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和推行儒学
3、王莽夺权
4、东汉:刘秀(光武帝),定都洛阳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自己的问题还有很多。第一、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很多知识点都是我在讲述,学生只是机械的记。第二、学生对于以前学过的知识印象不深,这和我平时复习不多也有关系。第三、过于紧张,没有控制好语速,有些语句表达不清,意思不连贯。第四、基本功不太扎实,对于康熙和乾隆谁在位时间最长不确定,只能让学生下课后去找,下节课再答复。
这节课也有几个自认为比较好的地方,第一、采用黄晓明和杨颖结婚这个新闻导入的方式,然后用黄晓明饰演的《大汉天子》贯穿整节课。第二、还加入了《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守业更比创业难》,一方面歌曲可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用歌词最后两句“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引出本课重点:汉武帝为了守住这份江山所采取的措施。第三,在讲述55页阅读卡的时候用了小品的形式,让学生演出了,使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小品的形式也使枯燥的文字更加简洁明了,帮助学生理解。
最后一个是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平时上课的时候201班是比较活跃的,这个估计和我的性格有关,在我的课堂上不乏学生的笑声,但是也随之而来一个问题,课堂上的纪律很难把握。今天这节课,因为有听课的老师,还有校长的莅临,学生上课很沉默,和我一样也比较紧张,所以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即使知道答案也是在下面小声回答甚至不讲。整节课下来变成了我在唱独角戏。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我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其次,花点时间在复习上,不能让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这个也和我们社会学科不受重视也
有关系,很多学生觉得社会初一二不计入总分,到了初三又可以开卷考,所以一点都不放在心上。再次,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素质,不要紧张。
第三篇:《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温州新星学校 陈诗国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朝一统以及汉朝建立的史实。在此基础上,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汉武帝为巩固汉朝统治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形成了自秦朝以来新的大一统的局面,并简略介绍了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汉朝经历的确切时间。
(2)掌握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知道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比较秦朝的各项制度和汉朝的各项制度的异同来理解汉武帝时期的所采取的措施的过程中,掌握通过比较来理解史实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对巩固中央集权带来的影响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自主探究历史现象及其意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汉武帝新的大一统的措施。【教学难点】汉朝的一统于秦朝一统的区别。【教学方法】比较法与自主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导入】
猜古代皇帝的名字:
(1)打得赢就是上帝(武则天)
(2)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康熙)
(3)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姜鹏曾用十六个字形容一个皇帝的一生——内强皇权,外服四夷,迷信神仙,晚年改辙。请问这个皇帝是谁?(汉武帝)
(教师总结:姜鹏博士的这十六字总结,前八个字概括了汉武帝一生的功绩,简单来说,就是缔造了一个新的大一统的格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回到汉朝体会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环节一:
(1)画年代尺
教师在黑板上画汉朝历的年代,让学生在相应的年代填上相应的事件。
(此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汉朝的大致时间和经历的重大事件,有利于对史实的梳理)
(2)阅读卡内容探究
请学生自行阅读书本阅读卡上的《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汉武帝,如何避免类似七国之乱事件的发生。
(3)小品:汉武帝密诏主父偃
事先准备汉武帝与主父偃的对话,请两位同学进行表演。偃:陛下十万火急召臣来,有何要事? 帝:爱卿可知晁错为何而死? 偃:为先帝削藩而死。帝:先帝为何要冒险削藩?
偃:古代诸侯的土地不超过百里,国君对他们是很容易控制的。
但自高祖以来,有的诸侯竟然拥有接连不断的几十座城池,土地方圆上千里。天下形势平稳时,他们就容易奢侈骄慢,做出淫乱的事来,形势急迫时,则依仗他们的强大,联合起来反叛朝廷。
帝:依爱卿之见,先帝削藩乃英明之举,但为何失败? 偃:如果用法律来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那么他们反叛的事就很容易产生。晁错正是实行的强行削藩政策,其结果使得吴、楚七国叛乱,不仅削藩未成,还险些酿成政权倾覆的大祸。
帝:削藩未成,朕寝食难安哪!…… 偃:陛下,今臣倒有一计。帝:(做急不可待状)爱卿快讲!
偃:如今,诸侯的子弟有的有十几人了,但只有嫡长子才可以世世代代相继承,其余的虽然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没有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皇上的仁爱孝亲之道就得不到显示,陛下何不命令诸侯推广恩德,把他们的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这些子弟必然十分高兴,感念皇恩浩荡,拥护皇上的措施。正所谓: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
帝:(喜不自禁)此计甚妙,即日诏告天下,实施“推恩令”!请学生阅读书本上推恩令的内容,思考: ①什么是推恩令?
②推恩令与西汉初年的分封制相比,有什么优势?
③秦朝的郡县制和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同样为加强中央集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试分析两者各自的优势?
(第三个问题在探究的时候,可以把班上同学分成两组,各思考两种制度的优势)
环节二:
(1)刺史制度与司隶校尉内容探究
学生自主阅读书本P56第二段,思考:
①汉武帝是如何强化检查制度的?
②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能是什么? ③秦朝有哪个职能和司隶校尉职能相似? ④以上措施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盐铁官营内容的讲授
在学生阅读书本盐铁官营的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讲授盐铁官营的具体内容:
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在中央于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业,于地方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产销。盐官营的办法是:民制、官收、官运、官销。募民自备生产费用煮盐,政府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煮盐用的大铁锅)以间接控制其生产,产品由官府收购。铁的官营官府控制更紧,包括直接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及销售,即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不像盐的民制官收。民私自煮盐和铸铁在受釱左趾的刑罚,工具有产品没收入官。管理盐铁事业的官吏,多为商贾出身。盐铁官营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抑制商人势力,改进与推广先进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环节三: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情景短剧填空:
汉武帝召集各地学者来到长安,咨询治国的方法,到会的法家学者,他会说: 到会的道家学者,他会说: 到会的儒家学者,他会说:
(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家争鸣的内容,可以在回忆就只是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请学生阅读摆出百家的内容,讨论: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
②汉武帝为推行儒学,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③秦朝的焚书坑儒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同样是为了在思想上加强集权统治,却导致了不同的后果,试分析原因?
④你怎么看待摆出百家,独尊儒术?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把第四个问题搞成一场辩论,试分析其利弊)环节四:
教师讲述西汉灭亡、王莽新政、东汉建立及灭亡等史实,并用打油诗结束本课:
中央集权大一统,汉朝武帝建树多。罢黜百家尊儒术,儒家学说来治国。盐铁官营增收入,货币统一中央铸。主父偃上推恩令,封国实力被削弱。司隶校尉察中央,小官刺史来监国。
第四篇: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汉武帝所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巩固下来。使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2、难点: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启发式、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有哪些?
三、导入新课:由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引入本课内容
四、新课过程: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自读课文,找出:
(1)西汉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汉初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
(3)汉武帝推行一项什么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为确保这一政策推行,采取的措施?
2、教师补充材料:刘邦、董仲舒的资料以及阅读材料。
3、讨论: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二)削弱封建势
1、由图片金缕玉衣引入;
2、回顾分封制的知识;
3、比较: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比景帝的“削藩”哪个更好?体会“推恩令” 的巧妙之处。
(三)强化监察制度
思考:为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设立了哪些官职,有什么职权?
五、巩固小结: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及作用?
六、拓展:如何评价汉武帝?
七、作业:历史填充图册第十五课的题。
八、反思:
第五篇:《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过程与方法: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培养学生对比、综合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的封建帝国。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搜集有关汉初的分封和西周分封,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资料。课件:教学挂图,视频材料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了,但是,秦朝开始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它在汉朝又获得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的作用最为突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请学生看课前提示,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 西汉的建立(前202年)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 休养生息政策
请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归纳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念、原因、措施和作用。
3.文景之治
教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竹简图片和资料。或者请学生讲述“缇萦救父”的故事。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师首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到“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如何评价这一措施。锻炼学生学习在历史情境中思考问题。
2、削弱封国势力
教师首先请学生介绍汉初的分封情况,再展示中山靖王刘胜的豪华墓葬,引导学生自学“七国之乱”和“推恩令”的内容。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
(1)汉初的分封和西周的分封有何不同?二者所起的作用怎样?
教师提示学生回忆西周的封国情况,提出讨论:西汉封国与西周封国的异同。
相同点:
a.分封目的:均为巩固中央政权。
b.分封对象:均为亲属或功臣。
c.封国的权利和义务:在封地上享有很大的权利,实际上形成独立的王国。都要服从天子或皇帝的命令。
d.封国行为:最后均有叛乱。
不同点:封国的结果:
a.西周:由于周王室衰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
b.西汉:对于王国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结论:不管是西周还是西汉,分封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当中央政权强大时,能够控制封国,稳定统治,但当中央政权衰落时,将无力控制封国,其统治也将难以维持。
(2)“七国之乱”之前各诸侯国的发展状况如何?这种局面对西汉的统治是否有利?汉景帝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3)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比景帝的“削藩”哪个更好?“推恩令”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强化监察制度
汉武帝非常重视人才,学生可根据材料介绍一两个下层人物,突出汉武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在重用贤才的基础上,汉武帝又大力加强监察制度。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汉武帝对待官员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汉武帝的专权。
4、西汉的鼎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时期西汉走向鼎盛的原因。可以提示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汉武帝本人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请学生简要描述西汉极盛时期的疆域。
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一定要特别点明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后作业:
写一篇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今日中国的影响的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