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0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教学设计

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

教材分析: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目标

1、重要知识点:了解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史实,进一步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

2、情感培养:通过学习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认识统一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3、分析能力:正确评价汉武帝

重点: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难点:评价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

用投影仪打出汉武帝的人物图像教师:(指人物图像说)图中的这个人物就是汉武帝。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在位54年。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的鼎盛,可又有谁知道,就是这位功勋卓著的大汉天子,内心里总有着无穷无尽的烦恼!今天这节课,老师会带着同学们走进汉武帝的内心世界,知晓他的烦恼,感受他的忧愁,并期待大家能为他老人家排忧解难,用我们的智慧开创出别具一格的大一统格局!

分组分享教学活动一: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师:汉朝初年,刚经历战争不久,国家贫穷,因此,统治者采取“无为而治”的思想,以适应休养生息政策需要。到汉武帝的时候,国力强盛,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治国策略是一百年不变?还是要与时俱进呢?

1、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孔子的儒家学说,禁止其他各派学说的发展。

2、我们应怎样评价呢? 把儒学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确立了儒家学说在封建统治中的正统地位,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多次下诏求贤,并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来培训官员,教化百姓,从此,研读儒学的风气一天一天兴盛起来。

分组分享教学活动二

一、削弱封国势力

1、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动作?

(引导学生答出:分封诸侯王,尤其是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

刘邦自己后来也认识到,这些诸侯王的存在对他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在他去世之前,就已经着手剪除异姓诸侯王,以确保刘姓江山的稳定。可他哪里料到,被他寄予厚望的刘姓子弟在他死后的岁月里骄奢淫逸,渐成隐患。

2、PPT课件展示:“西汉金缕玉衣”插图,这件金缕玉衣说明了什么呢?

(用金缕玉衣作葬品,说明诸侯很富有,生活上奢侈腐化。)

3、哪位同学能说出“推恩令”的主要内容?

“推恩令”作用在何处?

分组分享教学活动三:

三、强化监察制度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采取“福尔摩斯破案”的活动形式。具体做法是,给学生2分钟时间,迅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然后利用PPT课件相继展示5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回答正确数量最多的学生被授予“福尔摩斯”称号。

问题1: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呢?(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

问题2:司隶校尉和刺史的职能是什么?(司隶校尉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问题3:教师:秦朝有哪个职官与司隶校尉的职能相似?(御史大夫。)教师补充强调: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派遣刺史一人进行监督。刺史虽然官品很低,权力却很大,他有权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瞒中央等行为,可以直接奏报皇帝,加以制裁。

问题4:汉武帝是如何限制丞相权力的呢?(汉武帝起用一些出身低微的亲信官吏,任命他们为侍中、常侍中,让他们参与商议军国大事,以削弱丞相的权力,从而改变了汉初以来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问题5:汉武帝采取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

教学小结

略。

板书设计

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削弱封国势力: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

在地方设刺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学后记:

第二篇:教学设计之汉武帝大一统

第三课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一.课题: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结合史实,了解汉武帝采取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运用相关史料,对汉武帝进行评价。2.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图书馆资料和网络资料对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进行分析,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2)学会运用阅读法,讨论法,推理发,对比法,概括法等方法来学习相关问题。

(3)注重引导式,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考古资料和史料的同时,设计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且适时进行恰当的评论,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名族的国家的形成的早期历史有初步的了解;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历史早期渊源流长的历史与文化,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与古人的政治智慧。

四.课标分析: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五.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承接上一课“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勾勒了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首先,课文通过阅读卡,介绍了西汉初年分封制导致的严重后果,说明了汉武帝采取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实力的背景,同时介绍了汉武帝在监查制度方面的建设,这一制度同样是为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然后,课文介绍了汉武帝在经济领域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集中体现在俩个方面。一是货币铸造权收归中央,二是盐铁的生产经营权收归中央。这俩项措施极大地增加了中央的收入。第三,课文列举了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大一统措施。一方面是“罢黜百家”,把儒家作为正统思想;另外一方面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立学校,培养政府官员。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

最后,课文通过简短的文字介绍了汉代的灭亡和东汉的兴衰,让学生对俩汉的脉络有着清晰的把握。六.学情分析

(1)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认知角度来看,由于媒体很网络的影响,还有部分的偏差。(2)八年级的学生们对汉武帝的政策和武帝本人的认识但由于层次参差不齐,理解和表达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对人物和历史的认知都处于相对贫乏和肤浅的层次。但总体来说学生能将前后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对于汉武帝这一人物学生也表现了极大的求知欲,所以我立足于汉武帝的生平和历史贡献这一重点进行精心设计。摘选了汉武帝的志向和生平故事入手,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重点也是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着手,让学生通过知识和《汉武大帝》的对比,找不同,使学生对汉武帝这个人物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又通过对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措施以及对汉武帝人物评价的讨论,让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强化。

七.重点与难点

(1)重点:汉武帝推行大一统的具体措施。(2)难点:推恩令与文景时代削藩措施的区别

八.教法与学法分析:导入法,提问法;讨论法,阅读法

对于新课导入,可以用提问法,提问如“刘邦获得天下后,考虑最多的问题应该是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问题:“人们一般是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历史给汉高祖提供了哪些巩固刘家天下的经验呢”然后可以提出:“分封制是不是能够如汉高祖之愿,起到巩固刘家天下的作用?”从而进入新课教学。

对于新课学习:对于:“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让学生说明封诸侯的不利影响。对于”推恩令“的教学,可以讲述诸侯国实力膨胀的故事,作为讲解推恩令的铺垫。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思考问题如“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 “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等等。

对于监察制度,承接推恩令的作用,追问:“那么,汉武帝为什么建立监察制度呢?”转入本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汉武帝建立监察制度的必要性;(2)全国的监察区有多少(3)主要职责是什么(4)监察制度有什么作用。

对于经济措施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如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哪些加强大一统的措施呢?

对于文化方面: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春秋繁露》中有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初步了解董仲舒“君权神授”“独尊儒术”的思想。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春秋繁露》中有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初步了解董仲舒“君权神授”“独尊儒术”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春秋繁露》中有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初步了解董仲舒“君权神授”“独尊儒术”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九.教具:教材,教学参考书,《春秋繁露》,《汉书》,电脑(PPT)十.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和导入新课

开堂提问:刘邦获得天下后,考虑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在学生回忆旧课和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问题:“人们一般是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历史给汉高祖提供了哪些巩固刘家天下的经验呢”然后可以提出:“分封制是不是能够如汉高祖之愿,起到巩固刘家天下的作用?”从而进入新课教学。

2学习新课

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阅读卡,让学生说明封诸侯的不利影响。对于”推恩令“的教学,可以讲述诸侯国实力膨胀的故事,作为讲解推恩令的铺垫。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思考问题如“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 “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推恩令发挥了哪些作用?”

其次对于监察制度;要承接推恩令的作用,追问:“那么,汉武帝为什么建立监察制度呢?”转入本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汉武帝建立监察制度的必要性;(2)全国的监察区有多少(3)主要职责是什么(4)监察制度有什么作用。

再次,再由政治制度建设转到经济政策。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采用提问法和引导法。“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那些措施加强大一统呢?”“中央统一货币铸造的背景?”“西汉五铢钱是怎么来的?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统一货币的意义?”

接着,再自然衔接到文化方面。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春秋繁露》中有关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从第一手资料中初步了解董仲舒“君权神授”“独尊儒术”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为了推行儒学思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并且做出总结和回答。

最后组织小组合作探究:鼓励传播儒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会,辩论会,集思广益,引导他们全面深入思考问题,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

3复习巩固: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总结,将汉武帝大一统的内容展示出来。(1)推恩令;(2)设立刺史制度,司隶校尉。(3)统一货币,盐铁专卖;(4)罢黜百家(5)推行儒学教育。

4布置作业:请同学用树状图法概括本课的所学内容等。

第三篇: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思考“推恩令”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汉武帝所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从思想上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巩固下来。使儒家思想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2、难点: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启发式、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有哪些?

三、导入新课:由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引入本课内容

四、新课过程: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自读课文,找出:

(1)西汉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汉初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

(3)汉武帝推行一项什么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为确保这一政策推行,采取的措施?

2、教师补充材料:刘邦、董仲舒的资料以及阅读材料。

3、讨论: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二)削弱封建势

1、由图片金缕玉衣引入;

2、回顾分封制的知识;

3、比较: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比景帝的“削藩”哪个更好?体会“推恩令” 的巧妙之处。

(三)强化监察制度

思考:为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设立了哪些官职,有什么职权?

五、巩固小结: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及作用?

六、拓展:如何评价汉武帝?

七、作业:历史填充图册第十五课的题。

八、反思:

第四篇:《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王国问题的解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过程与方法: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延续和巩固。培养学生对比、综合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的封建帝国。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搜集有关汉初的分封和西周分封,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等资料。课件:教学挂图,视频材料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讲解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了,但是,秦朝开始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它在汉朝又获得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的作用最为突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请学生看课前提示,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 西汉的建立(前202年)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 休养生息政策

请学生阅读这部分内容,然后归纳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念、原因、措施和作用。

3.文景之治

教师出示相关的减轻租税的竹简图片和资料。或者请学生讲述“缇萦救父”的故事。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师首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到“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如何评价这一措施。锻炼学生学习在历史情境中思考问题。

2、削弱封国势力

教师首先请学生介绍汉初的分封情况,再展示中山靖王刘胜的豪华墓葬,引导学生自学“七国之乱”和“推恩令”的内容。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

(1)汉初的分封和西周的分封有何不同?二者所起的作用怎样?

教师提示学生回忆西周的封国情况,提出讨论:西汉封国与西周封国的异同。

相同点:

a.分封目的:均为巩固中央政权。

b.分封对象:均为亲属或功臣。

c.封国的权利和义务:在封地上享有很大的权利,实际上形成独立的王国。都要服从天子或皇帝的命令。

d.封国行为:最后均有叛乱。

不同点:封国的结果:

a.西周:由于周王室衰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

b.西汉:对于王国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结论:不管是西周还是西汉,分封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当中央政权强大时,能够控制封国,稳定统治,但当中央政权衰落时,将无力控制封国,其统治也将难以维持。

(2)“七国之乱”之前各诸侯国的发展状况如何?这种局面对西汉的统治是否有利?汉景帝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3)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比景帝的“削藩”哪个更好?“推恩令”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强化监察制度

汉武帝非常重视人才,学生可根据材料介绍一两个下层人物,突出汉武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在重用贤才的基础上,汉武帝又大力加强监察制度。请一位同学讲述有关汉武帝对待官员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汉武帝的专权。

4、西汉的鼎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时期西汉走向鼎盛的原因。可以提示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汉武帝本人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请学生简要描述西汉极盛时期的疆域。

课堂小结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一定要特别点明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后作业:

写一篇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今日中国的影响的小论文。

第五篇:《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

强蛟中学 姚黎

【教学要求】

1、结合史实,了解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的背景。

2、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运用相关史料,对汉武帝进行评价。【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复习回顾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统一的朝代,包括西汉(公元前202年 — 公元8年)和东汉(25年—220年)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

俗话说:“打天下易,治天下难”刘邦获得天下后,考虑最多的问题应该是什么?

提示(政治上的稳定与发展问题)

人们一般是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历史给汉高祖提供了哪些巩固刘家天下的经验呢?

比如西周采纳的是分封制,秦朝采纳的郡县制,那么刘邦采纳的又是什么制度呢?

回答:采纳的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不是能够如汉高祖之愿,起到巩固刘家天下的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汉初分封与七国之乱”阅读卡,说说分封诸侯对刘家天下有哪些不利影响?

不利的影响:汉初分封的诸侯王的势力逐渐膨胀,不服从中央,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甚至爆发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最后是被评定了,但是诸侯国的势力依然很大,汉王室依然面临着威胁。

补充说明还有积极的一面:在汉初确实有取得巩固刘家天下的作用。那么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候,新封的候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推恩令的意义:汉武帝于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采纳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

政治篇: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 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2、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允许诸侯王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的子弟建立新的候国。

3、推恩令发挥了什么作用?

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

4、与汉景帝削藩的措施相比,你认为推恩令高明在哪里?

汉武帝不费财力、兵力,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诸侯国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反抗中央而且对此心存感激。

过渡语:推恩令的作用使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与中央对抗。

思考以下问题:

1、汉武帝建立监察制度有何必要性? 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和对皇族的监督

2、全国的监察区有多少?官员的名称叫什么?

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官员的名称叫刺史。

3、他们的主要职责上什么?

监察地官吏和地方诸侯,向中央反映情况。

4、监察制度有什么作用?

有监察地方政府和皇族,惩治吏治诸,镇压地方叛乱的作用。经济篇:

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大一统呢? 统一货币铸造,食盐和铁器的生产收归中央

2、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的背景是什么?

汉初,币制混乱,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不一致,民间和铸行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3、西汉五铢钱上怎样来的?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汉武帝开始铸造一种标准铜币,因其实际重量和币面重量一致,都是五铢,故称为五铢钱。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行700多年。

4、统一货币、将食盐和铁器的生产与销售收归中央有什么重要意义?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极大地增强了中央的收入。思想篇: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天人三策》 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政治大一统的需要

观点: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君权神授

人民要服从皇帝,诸侯要听命于皇帝

举措: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在地方上设立官学 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

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

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

《沁园春.雪》毛泽东,一九三六年二月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举?

1.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重要君主,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

3.这些制度对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且对中国历史起了推动作用。汉武帝的简历:

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后来四年一个年号。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图》,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后世科举之制始此。

6、汉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8、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本课小结:

汉武帝大一统作了哪些措施?(大一统内容)①推恩令

②设置刺史制度,设置司隶校尉制度 ③统一货币,盐铁专营 ④罢黜百家 ⑤推行儒学教育

作用: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统一的局面。

【教学反思】

1、新课的导入方面并没有分析到西汉初期采取分封制有利的一面。

2、在教学“监察制度”方面要做到图文并茂的讲解,而不是列出几个问题就了事。

3、板书的设计上不够精炼,学案上也要和板书上的内容相一致: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三个方面来思考。

4、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多是要对学生能力上的培养。

下载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5课 汉武帝“大一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萧王庙中学 包红园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朝一统以及汉朝建立的......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温州新星学校 陈诗国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朝一统以及汉朝建立......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学设计) 所属学科:历史 适于的年级:七年级上册 尤集中学:张莉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秦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学设计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探讨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学设计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 ②正确评价汉武帝。 ③认识“推......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教案范文

    12、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思考推恩令的巧妙在哪里,培养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