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04:2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

第一篇:初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

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文言文历经了几千年的洗礼,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璀璨的人文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于漪老师形象地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进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更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诗经》中对纯朴爱情的歌颂,对统治者残暴荒淫的批判;《离骚》的浪漫主义气质;《史记》的深邃宏博……但长期以来,学生视文言文为“老虎猛兽”,一谈到“之乎者也”便大感头痛。一直以来,我们的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把原本鲜美的食物嚼烂,然后再灌给学生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毫无兴趣的尴尬局面,这无疑使得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而新课程中,有效教学是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我们也应以这样的理念来指导文言文教学。到底如何才能摆脱文言文教学的尴尬,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有效性恰恰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理论,按照他的说法,有两个标准:一是教学效果,即每个学生按照所提出的任务,于该时期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获得最可能的水平;二是时间消耗,即学生和教师应遵守学校卫生学和相应指示所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结合新课改精神和巴班斯基的理论,我们可以提炼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条重要指标:一节课,使师生的生命有了怎样的变化;收获了那些知识与思考;获得了怎样的身心体验。客观地说,师生从走进课堂到走出课堂,总要发生一些变化,收获一些东西,好像每节课都是有效的。但是课堂的有效程度是很不一样的,有的课堂能对师生产生终生的影响;有的课堂只给学生留下一些机械的记忆,日积月累的差异就导致人的素质的差异,人的生活状态的差异。因此,每一节课的效果都不可忽视。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过于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而忽略了文言文中“文”的部分。结果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散乱、枯燥,课堂气氛比较压抑沉闷,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文言文中“文”与“言”的内涵。“言”的内涵没有争议,而“文”的内涵应该包括文章内容、写作技巧,包括文学、文化熏陶等等。教师明白了这两个字的区别,在教的时候就不会只偏其一,而是能够将二者结合起来。

诵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更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有效途径。庄文中先生认为:“诵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间、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因此,要想提高初中文言文的有效性,诵读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说:“倍同背,谓不开读也;诵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由此可见,“诵”是一种注重语调、韵律,富有表现力,能够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读”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认为“读”即为“籀”(zhòu),讽诵之义,即抽绎理解书的意义。因此,诵读应该能在感知话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知与理解。

所以,诵读并不是简单的朗读和阅读,它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调气韵入手,体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却又不像朗读那样富有表演性。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

总而言之,诵读是一种以恰当的言语形态,融入文本,理解文本的过程。它不仅是光得其声音,而且更重在“玩味”。作为教师,只有了解诵读的真正内涵,才能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理解文本的真正内涵,受到美的真正熏陶。从而也就提高了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首先明白了“文”与“言”的内涵,然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诵读教学,一定可以提高其有效性。

第二篇: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文言文历经了几千年时间的洗礼,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教育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而文言文教学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文言文学习主阵地的语文课堂,也必然地成为了学生学习、感受、承袭传统经典的殿堂。

初中阶段,7—9年级阶段文言文的目标有三个:①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②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③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而在现实教学与学习中,学生的文言基础较差。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总结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所得一点经验与体会,浅谈以下几点现象与看法:

一、学习文言文常出现的现象:

(一)是文言文恐惧症,学生一看到文言文就怕,觉得自己没能力完成。

(二)是字词积累少,连平常常见的字词用法都没掌握。

(三)是理解能力差,不能结合上下文语境充分理解句子意思。

二、在教学中对文言文学习的看法:首先、重视文言朗读和背诵,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诵读,并

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从而起到诵读的作用。其次、从字词的理解上出发,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并结合书本注释贯通文意。第三、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名篇的阅读,从而有利于培养语感。第四、改枯燥的文言文为有血有肉的故事。把枯燥无味的文言文转化为趣味性的阅读,以讲故事的方式先让学生理解大意,然后再回归到文本中逐字逐句理解。第五、改老师串讲为学生研讨。老师上课之前介绍相关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总体情况有所了解后,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探讨与总结。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把文言字词教学与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多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思想发展。最终相信我们的学生会在文言文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从而为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

第三篇: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多年的文言文教学教学,但依然走不出老的套路,成绩也提不上,我认真地思考总结了一下原因:

1、诵读不够。在文言文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特别重视一字字地讲,一句句地译,力求面面俱到;学生在课堂上也是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结果使得学生成了接受的容器,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学生整理的文言词语的积累本,在积累的过程中,还存在方法方面的不足,要么整理的不够,要么不够规范。

3、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尝试不够大胆,思维不开阔,有时注重了形式而忽略了学生掌握的实效;有时,为了学生掌握的牢固,形式又不免刻板;有时两者兼顾,课堂时间又不允许。因此,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上,依旧需要时间进行不断的摸索。

针对问题,我努力地寻找办法来解决问题,总结如下;

1、继续寻找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书籍,为课题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依旧,同时更好的帮助我完成后面的工作。

2、强化教师的“诵读”意识,进而影响学生;加强诵读指导,充分利用早读和课堂的是将,指导学生有效诵读,是学生爱读,提高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3、教师要进一步改进文言文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重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4、我们从课外搜集和整理了一部分短小得文言文,这些文言文既短小,又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文后,配合相应的习题,达到阅读与训练的有效结合。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注重积累。“厚积薄发”。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的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而且易于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要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文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词汇的积累,要求学生对掌握的实词虚词进行整理。对每篇课文的词语积累不能只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以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与横向积累相结合4、继续完善学生文言词语积累本的有效使用方法。

5、推荐篇幅及内容合适的文言或者半文言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文言文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四篇: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大保当中学

韩军

文言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这许多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现在做如下几点分析:

(一)明确什么是文言文以及文言文的分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自己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 ” 是相对于 “ 白话文 ” 而言。“ 文言文 ” 的意思就是指 “ 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 “ 白话文 ” 的意思就是: “ 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 “ 吃饭了吗? ”,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 “ 饭否? ”。“ 饭否 ” 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 “ 文言文 ”。

其次,明确的分类。文言文可分为韵文、骈文和散文三大类。韵文包括诗词曲赋等 , 重点是辞赋这种文体 , 代表作品有《归去来兮辞》、<< 阿房宫赋 >>、<< 赤壁赋 >>、<< 秋声赋 >> 等;骈文指句式对称字数相等的文章 , 如 << 滕王阁序 >>;散文根据时代而有不同的形式 , 如诸子散文、历史散文、说理散文、叙事散文等。

(二)把握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针对现在的文言文教学,有人说: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 “ 字字落实,句句过关 ”,唯恐有所遗漏,甚至 “ 字斟句酌 ”,对一些令许多学者、专家都感到困惑的文言词语也不放过,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二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 “ 内容分析 ”,或者来个 “ 中心归纳 ”。教师是 “ 独霸课堂 ”,喋喋不休,出现了 “ 媳妇懒,婆婆勤 ” 的现象。三是 “ 从本到本 ”,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造成了教师教了 “ 一 ”,学生只知其 “ 一 ”,却不知 “ 反三 ” 的结果。也有人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 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 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由于长期以来文言文考试也主要考词义和翻译,“八字真经”更被语文教师奉为圭臬,以致使人误以为教文言文就该这样教,考文言文就该这样考,舍此别无他途。这就是文言文教学为什么会成为改革死角的症结所在。所谓“八字真经”,无非就是由老师一字一句“嚼烂了喂”,以应付考试。其结果必然是肢解课文,而且其肢解的细碎程度,比之现代文教学中的肢解课文更甚更惨,说它“碎尸万段”也不算夸张。文言文事实上已经不再是饱含思想情感的“文”,即便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无论“韩海”“苏潮”,一到语文课上,都只是一组组按刻板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实词和虚词而已,再也激不起丝毫情感的微澜。文言文教学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成了一件最索然无味,但为了应考又不得不忍受的苦事。一句话,文言文教学的发展瓶颈是有‘言'而无 ‘文'”。

(三)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针对以上教学现状,咱们究竟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呢?、有意识多增加诵读、背诵的环节。诵读、背诵可以增强语感,进而理解文意,同时也可以在写作中化用、引用,缘此,辨明字音,理解词义句意,是诵读环节的必走之路,唯有此,背诵才能准确无误。、一定要清楚教材中的常用文言词和语,在做文本阅读时适时考察学生掌握程度,夯实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恰当的使用白文断句,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文言字、词、语、句以及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清人孙德谦说:“古书之流行,至于今日,既相承无圈点矣,吾人诵读时,正宜自行圈点。盖一经点读,其书文义或者难解者,即其上下句法,若何联缀,皆将再三谛审,与泛览者不同。”(《古书读法略例》),从中亦可见点读的好处。、以文代言,在设计中尽量以样本的形式出现,设计中要明晰文本究竟在哪里“导”、“导”什么,在什么地方“点拨”、“点拨”什么,在什么地方“引导”,在什么地方“发现”。使文言文教学文本滋阴学生的心灵高度。

那么,实际教学中,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借助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以为:

首先,转变认识——通过学习杨老师的讲座,不但自己转变观念,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学生明白,“文言文”是咱们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之一,我们的中学生,作为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现代人,适量多读一些古代的诗文佳作,培养一点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对他们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拒绝优秀文化传统熏陶的现代人,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人,正如一件缺乏民族性的艺术品谈不上世界性一样。”(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使他们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

第二,克服紧张心理。深深记得自己当初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总是有些害怕,害怕自己不会翻译却被老师提问的尴尬。所以,当我今天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首先注重营造轻松、快活的学习氛围。好比在讲《隆中对》的时候,我和我的学生在一边看《三国演义》,一边感受中学习的,学习可高兴了!

第三,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文言文教学,使学生感受文言文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并不遥远。教学《关雎》的时候,孩子都在那里模仿鸟儿的叫声,可把大家都乐换了!当天的日记中,许多学生都写到,文言文真有意思,觉得很有趣!且有两个孩子还提到想仿写呢!

第四,体会文言美感。好比学生读完《木兰诗》,教师追问:那么你觉得《木兰诗》能够被我们汉族人世世代代传颂,原因是什么呢?这时学生就自然地得出来:诗里对于和平的向往、热爱。而《木兰诗》就是一首关于和平的诗。

第五,鼓励自己以及学生尝试写文言文,将古文化发扬光大。鼓励我们的学生大胆尝试写作,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提升浅析

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提升浅析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言文俨然成了语文教学的“拦路虎”:老师难讲,学生费解。学生为何不太愿意学习和背诵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能?尽管如此,但文言文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是古典文化的精髓,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故而,作为课堂驾驭者与参与者的教师理应转变思维,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上积极探讨,大胆创新,多做尝试,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关键词:新课程文言文教学情感效能

教法

学法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语言生动丰富,用词精练准确,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多不胜数。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所以,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要求高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64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但事实上学生面对文言文的学习,大多提不起兴趣,不想学,不乐学。为何如此?文言文不同于浅显、明白、易懂的白话文,它远离社会现实生活,时代越久远,越枯燥无味,越艰深难懂。

一、学生为何不太愿意学习和背诵文言文

所谓文言,一般指以先秦语言为规范的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文学语言。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是相对白话文而言的。新课标把“培养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当作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为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关键。认读障碍让学生难以走进文言文,从而认为文言文“学之无用”。没了兴趣,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了应有的原动力,又怎会想学并学好?

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能

学生的兴趣犹如水面,教师只有善于体察学生的个性爱好,善于激发、引导,才能兴起波澜。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教学策略: 1 精心设计导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故而,每一节课的导语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言简意赅、涵义隽永的导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妙的导语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教师设置的课文情景之中。例如,在讲《六国论》时,是这样导入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三父子分别是谁”,在学生兴致高涨地猜出答案是“三苏”后,继续补充介绍“‘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正是这一位父亲勤奋苦读和以身作则,父子三人齐齐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可以说两个儿子的出类拔萃与父亲的影响不无关系。”对苏洵的渲染激发了学生拜读其大作《六国论》的兴趣。

再比如,在讲《滕王阁序》的时候,我介绍,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这里风景如画,少年才子王勃触景生情,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这里的风景是否名不虚传,让我们跟随王勃的步伐去滕王阁赏游一番。介绍到这里,发现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一睹为快了。再例如,讲《勾践灭吴》的时候,可以用下面这副对联作为导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讲杜牧《阿房宫赋》时,可引用《红楼梦》中的“护官符”作为开头:“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些新颖灵动的导语不仅与课文内容相关,更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谓事半功倍,岂不妙哉。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精读。在《阿房宫赋》的课堂阅读环节,我首先拿出了一、二两段,要求男生和女生作为两个团体各选一段分别朗读,在选哪那一段的问题上学生们有了一点小小的分歧,但很快便亮出了结果:男生读第一段,女生第二段,并给出了理由:恢宏巍峨适合男生,脂粉香气适合女生。这表明学生们对于文中的传神描绘已经在脑海中有了感官的印象,于是我顺势提出了这次诵读的要求:不仅要动嘴,流畅无误的读顺,还要动脑,在脑海中建起一座巍峨的宫殿,画出如云的宫女,带着感觉带着画面去读。这一次诵读比第一次的粗读进步不少,同学们明显的读出了一定的节奏和感情。然后我要求男女生互换段落朗读,大家兴致盎然,读的居然更好了,一位学声乐的女生被大家推荐起来进行了精彩的范读,赢得了满堂的掌声。第三段稍长,我进行了范读,然后鼓励几个学生起来大声朗读,最后进行了齐读,在齐读时注意到有的学生已经不用看课本,从头到尾背下来了,这着实让我有些兴奋。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认知的障碍性,导致学生和文言文之间总隔着一道鸿沟,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若能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选编进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在文言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文字性的描述进行还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横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鸿沟自然就会消弭,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石钟山记》的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图片形象再现石钟山记的美景,绘制了醉翁亭游览路线图,并在各立足点标明所见景物,每看到一处就利用从网络上寻找到的图片相互对应,使学生产生形象直观的印象,再对照课文语句,品味琅琊山特有的奇观。这一幅幅奇丽的图画语言,把学生引上了人间仙境,其情其境令人神往。再如教《水调歌头》时先播放学生熟悉的王菲演唱版“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三峡》时先播放三峡风光的视频,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对比文中三峡与画中三峡的异同;教《出师表》之时,利用动画课件展示历朝历代赞颂诸葛亮的名联名句,让学生对诸葛亮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诸如此类的方法,都能够创设出浓厚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注重课文拓展,丰富想象,领悟主题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触龙说赵太后》一文的教学,许多同学就字词的理解提了问题,也有的同学就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出了疑问:“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郄也,故愿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针对触龙的发话,太后的回答令人费解,应作何理解?此问触及文言文的人文情感。对这一问题,教师绝不能轻松地绕过,敷衍回答。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热情很高,说出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太后的回答,语气生硬,回答极不情愿,对触龙的提问,不愿正面作答,微妙地表现了人物当时当地的心理,与“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的语言环境相吻合,这个环节,意在探求教材的可研究价值,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情感引发出来。在教师的导引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探索、研究。这个学习过程带有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 联系实际,加强个性感悟,拓宽学习空间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到:“心的感受性的程度取决于生动性,而它的范围取决于想像力的丰富。但是,分析的功能占了上风,必是会夺走幻想的力与火。对象的范围变得狭窄,必定会减少幻想的丰富性。”中学大量的文言文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前人思想品质和道德智慧的范例:《陋室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爱莲说》所暗喻的精神追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对古人的聪明睿智的展示,《勾践灭吴》对人的精神力量的充分肯定,《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对治国得失的规劝和考证,《劝学篇》、《秋水》对人的个性自由的深思„„凡此种种,都会对阅读者带来人格力量和思维模式的巨震撼。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这种导向性的文化反省和思维开拓,这种对文化深层次的追求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只有在这种广阔的实践空间中,创新意识才有可能真正地在我们的思维中生根发芽,才能在我们的思维中发挥它积极的作用。可见,文言文教学中,文化的深层次拓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

再如《鸿门宴》中,对于项羽的描写和塑造,是建立在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的伟业之上,也是项羽日后势衰、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的预兆,司马迁所倾注的,不单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扬刘抑项的寓意,相反是对如此历史背景之下,英雄人物悲剧命运的揭示。如果不对史迁“互文”记事写人的方法进行挖掘,不对《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乃至整部《史记》等作进一步拓展,就不可能理解这种英雄悲剧的意义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全可以抛开教材教参的束缚,广泛搜集材料,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世界,从而完成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作品人物之间的一段交流的心灵历程。正是因为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有力拓展,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全力思考、倾心感受,领会并理解文本之外的深义,枯燥的文言课文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提供了条件。只有对传统文化量的占有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对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拓展,才能实现质的创新性的飞跃。《四书·大学》中有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意识的开拓性特征也就表现于此。多用激励性评价,练习布置难易适度,多少适量

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这更能激活课堂气氛。在课堂学习中,笔者对学生富有新意的回答,会及时报以掌声,发给他一个“创新卡”以资鼓励;为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学生的回答即使不太正确,也会给予激励性评价,肯定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态度;尤其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尽量利用难度低的题目去提问他们,提高他们答题的正确率,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这些都能引发学生更加强烈的课堂参与激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有效性教学目标。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笔者会认真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分层布置练习。练习注意难易适度,多少适量。如翻译句子、背诵默写的作业是必须的,要求全部学生完成,目的是既检查教学效果如何,又能令学生逐渐学会自行理解和通晓文言句子,以达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目的。而对于文段阅读类的题目,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不做要求;至于赏析类的题目,则只要求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练习分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既巩固了教学成果,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文言文的教学效能。

三、结束语

“学无边涯,教无定法”。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有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有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努力去研究、探索、改进教法,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相信教师的心血一定能在教育事业的园地里开花结果。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丁莉娟,赵志日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

下载初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初中文言文教学反思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探索文言文教学的出路,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是很值得中学语文教师研究的问题。学习文言文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

    初中文言文教学体会

    初中文言文教学体会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份量明显增加,可见,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言文怎样教,如何学,仍然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及学生,但也促使大家......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和现代文教学相比,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钱梦龙语)。因为目前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多半是老师讲,学生听。尽管这种传统的教法有它......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 文言文是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从民国以来的语文(国文)教学都将文言文列为教学的重要部分。不管从弘扬历史文化这个关系民族精神传......

    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精选合集]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一直不容乐观。大致可用“累、慢、闷、差”四个字来形容: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慢,教师教学进程慢,学生形成积累慢;闷,课堂......

    初中文言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

    初中文言文

    一、管仲能知人 ① 管仲言齐桓公曰②:“夫垦田创邑③,辟土殖谷,尽地之利,则臣不若宁戚④,请置以为田官;登降揖让⑤,进退闲习⑥,则臣不如隰朋⑦,请置以为大行⑧;蚤入晏出⑨......

    初中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接触最多的课文乃是“描述”类的,如诗歌、童话和寓言、散文、小说、剧本等,它们基本上属于文学作品。一般直至初二和初三,才开始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