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剑平)

时间:2019-05-12 23:1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剑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剑平)》。

第一篇: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剑平)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黄剑平)

实施新课标以来,面对文言文教学增多的现状,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普通学生,都叫苦连天。学生既“怕”又“厌恶”,老师又“愁”又“头疼”。本文将从四个层面来谈谈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以期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学生厌学文言文原因初探

(1)文言文本身的因素。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推广普通话,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有用武之地。“难懂”和“无用”,使学生自然厌学。(2)教材因素。新教材中的文言文大都“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可无论是必修教材,还是选修教材,每一单元自有其理论体系,并没有考虑学生由易到难的接受规律。

(3)课堂因素。为了赶教学进度、落实教学目标,一些篇幅较长的古文课时紧张,学生任务重。

(4)试卷因素。考试多为记背的机械性考查,缺少真正的灵活性能力性测试,没有什么区分度。使学生认为只要课后背背,无需在课堂更加关注即可,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疲软。

二、学好文言文的必要性

初中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必须形成健全的人格。只有多和杰出人物、一流人才对话,自己的情操才会得到提高。而文言作品多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多为一流人物的精神产品。在阅读欣赏中,学生正确的生死观、荣辱观、价值观就会形成,责任意识、家国意识、忧患意识、人文情怀就会具备。只有继承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个国家才会得到长足发展。当今汉学热在全球兴起,当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如数家珍时,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能为不懂“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而汗颜吗?

三、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文言文

1.用古人的博大情怀激发学生热爱文言文的兴趣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李白的傲岸不屈、桀骜不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范仲淹的心系天下、忧国情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诸葛亮的壮志难酬、死而后已;“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中王勃的坚忍不拔、矢志不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中李密的至善至孝、至情至理,这些高尚美好的情愫难道不能使我们在面对人生坎坷时“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名人的事迹、伟人的情怀应是学生审美内化的楷模。教师要让课本成为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的桥梁,让作者的喜怒哀乐、一笑一颦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才会自觉地走进课堂。2.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几种有效途径

(1)导课激趣。如在教《诗词五首》时,我以《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导入,浅显易懂,又使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课前5分钟学生演讲、同桌互评也是激发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2)提供必要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材料。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自然会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3)诵读激趣。如果让一些掌握了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本身又喜爱吟诵的同学范读,或者让老师示范读,或者听下载的一些文质兼美的音频朗读,也可使学生快速进入文本。(4)结合教学情境及时激趣。捕捉课堂中的精彩生成适时地补充相关材料,既可展示老师的个人素养,也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三阶段时,我引入王国维文学三境界学说。学生既很快地理解了文意,又充实了自己的课外知识。(5)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适时运用方言教学。偶尔运用方言不仅可使知识点简单易记,而且更加会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为某些方言词汇恰好是文言知识的活化石。比如我们瑞安方言中的“汤“(热水义)等。3.巧妙利用多媒体资源,建立合作探究的精品课堂

我校今年实施的“大实践、大探究”活动使我受益匪浅。“小组探究”“学案式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只是在实施时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准备:(1)分好小组。将学生按性格互补、成绩优劣合理搭配,选小组内综合素质优秀的同学作组长(2)设计好文言文教学的进程。言浅意深文章的在疏通文意时可让小组长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讲解,意浅言深的文章可以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由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补充讲解。在分析文章内容时要做到两个务必:一要不脱离文本;二要密切结合社会现实。(3)精心设计小组讨论问题。讨论问题要小而精,给出问题的时机也要恰当。(4)老师要精心组织。老师不能一味作演讲者、传授者,要作组织者、导演、鼓掌者。有些学生讨论后不能定夺、讨论也无法得出结论的问题老师还要及时点拨。(5)关注中考动态。中考考试说明的落实应该在每一堂文言文教学中。4.有效、有序的能力训练

(1)体验阅读的乐趣。提倡学生进行整体性阅读,注重文言文的整体阅读效果。

(2)名句名段的反复玩味。仔细揣摩,方能感知语言之美。

(3)比较性阅读。在比较中既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又可提高鉴赏水平。例如对《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比较理想社会的异地同。这种比较既开拓了视野,又训练了思维。

(4)重视作业布置。作业要有数量,但更要有质量,作业题一定要精心筛选。我的作业一般分两个内容:①积累型作业。如名句名篇及字词整理等。②表达见解型作业。③能力提升型作业。每次作业都控制在3个题以内,半个小时即可完成。

文言文教学任重道远。要让学生在短期内喜欢文言文不切实际,但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平台,经过一系列扎实而有效的学习活动之后,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但会形成,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建设型人才也会涌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让我们乘着新课改的春风在文言文有效教学的路上越走越稳健!

第二篇: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文言文历经了几千年时间的洗礼,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教育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而文言文教学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文言文学习主阵地的语文课堂,也必然地成为了学生学习、感受、承袭传统经典的殿堂。

初中阶段,7—9年级阶段文言文的目标有三个:①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②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③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而在现实教学与学习中,学生的文言基础较差。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总结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所得一点经验与体会,浅谈以下几点现象与看法:

一、学习文言文常出现的现象:

(一)是文言文恐惧症,学生一看到文言文就怕,觉得自己没能力完成。

(二)是字词积累少,连平常常见的字词用法都没掌握。

(三)是理解能力差,不能结合上下文语境充分理解句子意思。

二、在教学中对文言文学习的看法:首先、重视文言朗读和背诵,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诵读,并

要求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从而起到诵读的作用。其次、从字词的理解上出发,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并结合书本注释贯通文意。第三、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名篇的阅读,从而有利于培养语感。第四、改枯燥的文言文为有血有肉的故事。把枯燥无味的文言文转化为趣味性的阅读,以讲故事的方式先让学生理解大意,然后再回归到文本中逐字逐句理解。第五、改老师串讲为学生研讨。老师上课之前介绍相关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总体情况有所了解后,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探讨与总结。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把文言字词教学与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多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思想发展。最终相信我们的学生会在文言文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从而为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

第三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一直不容乐观。大致可用“累、慢、闷、差”四个字来形容: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慢,教师教学进程慢,学生形成积累慢;闷,课堂气氛沉闷;差,教学效果差。一句话,高耗低能。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跟上改革的步伐,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所谓“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多年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使我切身感受到文言文教学中的苦恼和困惑。因此,我对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1.明确学习文言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的学生,一提及读文言文,就会精神不振,甚至有昏昏欲睡之感。问及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一是文言文与他们隔得太远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二是我们现在已不用文言交际了,不实用。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这种现状,首先得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要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文言文的作用。

学习文言文,究竟有哪些作用呢?一是从功利的层面来讲,高考要考,高考关系到我们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必须学好文言文。二是从精神的层面来看,学习文言文可以学习古人的经验,有的甚至可以古为今用,而且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完善我们的道德品行。譬如宋代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等诗句至今传诵。古人写作时是非常讲究谋篇布局,章法技巧的。为写作可以说是呕心沥血,贾岛就有“推敲”的典故之说。牛顿说:“如果说我能看得比别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有幸读到这些先贤的作品,正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我们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去感受那来自古代清风的洗礼,让心灵得到精神之泉的浸染。三是从社会责任感的层面来讲,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文言文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文言文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有必要学好它,并将传承它作为我们的一种神圣的责任。

当明白了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学生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并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让整个学习旅程充满了快乐,有了一种自主性。

2.优化课堂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就必须要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而语文课堂的随意化、感性化、趣味化、娱乐化现象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文言文教学的无序低效一直为人所诟病。因此,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语文教师共同的追求。课堂结构指的是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所谓优化课堂结构,就是对教学顺序进行最合理的组合,授课内容的先后、详略,要精心策划,充分发挥人(指教师和学生)、教材、教学时间、教学情境的功能,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效果。课堂结构如果得以优化组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构建合适的课堂教学结构对于一个务实的教师具有重要意义。结构总是决定效能,任何系统均按一定结构组织,系统欲达到最佳功能,必须协调系统内各要素,不断优化其组织结构。教学系统由“人”(师生)、“内容”(教材)、“环境”(时间、空间)三大要素构成,教师必须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做出系统性的安排,通过优化整合,将这三要素在数量上、强度上、方式上加以科学的配合安排,形成一种良好的、稳定的教学状态,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我校创造性提出了“四一二”课堂教学模式,即新知预习分“四步”,课堂推进设“两环”,教学全程用“三案”。“四步”具体结合语文教学是指读课文、看背景和作家作品介绍、填写知识积累、思考并提出问题。“两环”指先学后导。“三案”指教案、学案和练案。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优化的一种体现。在教《陈涉世家》这一课时,先播放《霸王别姬》的音乐,让学生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来到战火硝烟的古战场,感受当时的悲壮之美,激起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让学生对照学案上的预习指导充分预习课文,并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这样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感知。接着针对学生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讨论,然后班内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并进行课内达标训练。最后让学生做练案,巩固复习所学的知识,拓展延伸所学的知识。随着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实践,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已初见成效,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考虑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时,还要注意收放自如、张弛有度、断续相间等。总之,丝丝入扣的教学环节、合理有序的教学结构是确保教学效率的基础。

3.语文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化,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化,就是将语文课程中的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等转变成内容和问题的有机“链接”,以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通过思考、调查、合作等激起其问题意识并从中求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首先必须善于提出目标明确、新颖有趣、难易适度、发人深省的问题来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然后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做到“趣”“悬”“巧”“精”这几个字。语文教学问题设计要“趣”。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轶闻趣事或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例如在执教《三峡》文时,先播放《长江之歌》,学生们在歌声中领略了长江的浩淼景象与汹涌澎湃的力量后,学习《三峡》时长江那奔腾不息的气势自然就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4.活用教学方法,营造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应力求让学生在生动和谐的情景中陶冶情操,开发潜能,培养素养。而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往往由教师唱独角戏,采用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只重字词的落实,一堂课翻译到底,教学方法僵化,文言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昏昏欲睡,更别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外部形式。它联络着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手段,也是体现新的教学观念的重要因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的教法,而是在吸收精华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样既能传承传统中的好的教学方法,又能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如诵读法是我国流传很久的教学方法,熟语有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法的确是一种好方法,但照搬古人的诵读法显然是不行的。于是,我提出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吟咏中体悟。如在教《归园田居》时,我利用多媒体放课文的录音,并同时配有田园风光的画面,学生就会受到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进入到情境中去,而且得到美的熏陶。听完范读后,再采用自读、齐读、对读、轮读等方式,学生便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渐进入到鉴赏的更高境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要相机点拨,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分析。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的教学方法大约一百多种,它们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最优化,但真理是具体的,因而不可能有一种适合于一切情况的通用的教学法。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在几十年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教学法,这并不是这些教学法本身有多大的高低差别,而是在于教师会不会活用。如果不会活用,任何教学法都会变成一堆僵死的公式。”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你叫他换一种教学法,他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取其所长,舍其所短,同样取得成功。总而言之,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千变万化的现象中,规律是支配多变的不变因素。多变基于不变,不变要求万变。只有多变才能给变以活力,只有不变才能给多变以准绳,这就是“定”与“不定”的辩证法。因此,教学方法非活不可。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每位语文老师长期思考的问题。以上几点是我的一些思考和尝试,还有待于改进和完善。张志公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决定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资源条件统筹安排,选一直以来,我们的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把原本鲜美的食物嚼得稀粑烂,然后再灌给学生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毫无兴趣的尴尬局面,这无疑使得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

而新课程中,有效教学是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我们也应以这样的理念来指导文言文教学。到底如何才能摆脱文言文教学的尴尬,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浓厚的兴趣是保证效率的基本前提,有效的方法是提升效率的有效途径,能力的展现是达成效率的终极目标。

文言文不仅历经了几千年时间的洗礼,而且它还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并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文言文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应充分展示它的魅力,不应与当代学生有任何时空距离,相反,在师生相融共同走入前人内心的互动中,我们能碰撞出更加灿烂的睿智之花。教师应在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传授灵活有效的方法,提供能力展现的空间,从而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美,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让兴趣成为“原动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推动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内驱力,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和求知欲。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独到的引入,巧妙的提问,多样的课堂形式等手段,均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论语》一文时我这样导入:火电之光,能照亮世间有形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的精神世界,精神领域中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排在首位的是谁?(生:孔子)对,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兴趣就会陡然增加。二·使诵读成为“主旋律”

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范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尤其是古文。模仿读——读出节奏;自由读——读出个性;挑战读——读出情感;合作读——读出氛围;配乐读——读出韵味;解剖读——读出内涵。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读”字摆在首位。读法有种种,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同我们今天语言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老师的范读,以加深记忆。如沈复的《童趣》中的“项为之强”一句中,“强”不读“qiáng”而应读“jiāng”。司马迁《陈涉世家》一文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中的“被”应读“pī”。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为必要,老师的范读,能使学生掌握住音节停顿,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时再引导学生对照课下注释默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教者一面能验收读的效果,一面又能评价读的成效。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文意,记忆长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因为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如今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吟唱”,但“书读百遍”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诵读在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方面的确不无裨益。在诵读《岳阳楼记》时,要领会洞庭湖胜景、岳阳楼阴冷、晴明景象等画面的意境,要求学生边诵读、边意会,力求使自己沉浸在文中所创充的意境中,“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于漪:《面面观》)。诵读和记忆, 能陶冶性情、积累文化,丰富语感,改善人格,提高写作,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就是很有效的语文教学。三·把方法当作“敲门砖”

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对于现代文,学生易于通过文字直寻主题。文言文则不然,不了解古代文化和特殊的词法、句法现象,就无法真正理解文意,更无法与作者的意趣共鸣。因此,文言文教学,教师“讲”些什么,怎么“讲”,很值得一提。首先,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的重点,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其实,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零开始。“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地和古代文学语言有着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其次,学生的学应踏实有效。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摘录。“不动笔墨不看书”,课标要求学生“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其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例如,《论语》中就有很多精典的语句及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人胸怀天下;《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教人与民同乐;《出师表》中的“亲贤臣,远小人”使人是非分明„„另一方面教会学生归纳。进行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文言文知识,从而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

四·引学生成为“主角儿”

怎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处在主体地位上,我认为应改讲读为点拨,既使学生明确重难点,又不致于完全让教师牵着鼻子走。

新大纲要求学生“学习一些文言实词的用法,以每课练习中涉及的实词为准,常用实词要能够辨析。”并还要求掌握一些文言句式、常用文言虚词,为学习高中文言文打基础。这一要求,在原大纲基础上,对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提高了要求,加深了难度。若仅凭引导学生自学来达到新大纲的要求是不行的,因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毕竟有限,需要教师给予点拨。于是我们应在教学中一改过去“串讲到底,包办翻译”的做法,让学生把自学中梳理出来的问题一一提出来,由教师板书写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桃花源记》练习中第四题,是从古今异义角度设计的一道题目,事实上文中还有与此一样用法的很多词,我就让学生再在文中去把这些用法的词找出来。至于像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词类的活用现象,虚词“之”“而”等的用法就需教师讲解和点拨了,教师应教给学生以辨析的方法和规律,使之能举一反三,而不是去死记硬背。对于一些疑难句子的理解,教师就应视其需要,给予释疑和补充。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启发、点拨的方法,就好像掌握了开启学生“心灵窗扉”的钥匙,拨响了师生共鸣的琴弦,收到了将已有的知识合理迁移的效果。五·提能力创造“领奖台”

学生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仅仅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知识的拓展迁移应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比如可以将文言词语和现代汉语中不同义的词进行迁移,进行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的训练。“肉食者谋之”的“谋”和“不谋而合”的“谋”;“前人之述备矣”的“备”和“关怀备至”的“备”、“素悍勇而轻齐”中的“素”和“素不相识”的“素”等等这些字词的不同语境的理解。又如学了《晏子使楚》,就可选《晏子春秋》中的其它篇目加以比照阅读,在巩固课内文言知识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把握晏子的思想性格;学习了《愚公移山》,就可选像《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加以比照阅读,进一步感悟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顽强意志。完成了教学任务后,应注重教给学生辨析的方法,总结规律,使之能举一反三。(1)注重古今对比联系。(2)补充必要的古代历史文化知识。(3)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这对阅读课外文言文很有帮助。

“教无定法”,但不管哪种策略,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文言文教学,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不管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学,终极目标应达到——教为不教。

择最适宜的方式方法以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第四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提升浅析

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提升浅析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言文俨然成了语文教学的“拦路虎”:老师难讲,学生费解。学生为何不太愿意学习和背诵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能?尽管如此,但文言文知识点多,理论性强,是古典文化的精髓,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故而,作为课堂驾驭者与参与者的教师理应转变思维,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上积极探讨,大胆创新,多做尝试,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关键词:新课程文言文教学情感效能

教法

学法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语言生动丰富,用词精练准确,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多不胜数。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所以,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要求高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64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但事实上学生面对文言文的学习,大多提不起兴趣,不想学,不乐学。为何如此?文言文不同于浅显、明白、易懂的白话文,它远离社会现实生活,时代越久远,越枯燥无味,越艰深难懂。

一、学生为何不太愿意学习和背诵文言文

所谓文言,一般指以先秦语言为规范的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主要文学语言。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是相对白话文而言的。新课标把“培养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当作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因为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障碍。不喜欢文言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认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关键。认读障碍让学生难以走进文言文,从而认为文言文“学之无用”。没了兴趣,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了应有的原动力,又怎会想学并学好?

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能

学生的兴趣犹如水面,教师只有善于体察学生的个性爱好,善于激发、引导,才能兴起波澜。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教学策略: 1 精心设计导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故而,每一节课的导语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言简意赅、涵义隽永的导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妙的导语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进入教师设置的课文情景之中。例如,在讲《六国论》时,是这样导入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三父子分别是谁”,在学生兴致高涨地猜出答案是“三苏”后,继续补充介绍“‘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正是这一位父亲勤奋苦读和以身作则,父子三人齐齐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可以说两个儿子的出类拔萃与父亲的影响不无关系。”对苏洵的渲染激发了学生拜读其大作《六国论》的兴趣。

再比如,在讲《滕王阁序》的时候,我介绍,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这里风景如画,少年才子王勃触景生情,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这里的风景是否名不虚传,让我们跟随王勃的步伐去滕王阁赏游一番。介绍到这里,发现学生早已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一睹为快了。再例如,讲《勾践灭吴》的时候,可以用下面这副对联作为导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讲杜牧《阿房宫赋》时,可引用《红楼梦》中的“护官符”作为开头:“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些新颖灵动的导语不仅与课文内容相关,更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可谓事半功倍,岂不妙哉。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精读。在《阿房宫赋》的课堂阅读环节,我首先拿出了一、二两段,要求男生和女生作为两个团体各选一段分别朗读,在选哪那一段的问题上学生们有了一点小小的分歧,但很快便亮出了结果:男生读第一段,女生第二段,并给出了理由:恢宏巍峨适合男生,脂粉香气适合女生。这表明学生们对于文中的传神描绘已经在脑海中有了感官的印象,于是我顺势提出了这次诵读的要求:不仅要动嘴,流畅无误的读顺,还要动脑,在脑海中建起一座巍峨的宫殿,画出如云的宫女,带着感觉带着画面去读。这一次诵读比第一次的粗读进步不少,同学们明显的读出了一定的节奏和感情。然后我要求男女生互换段落朗读,大家兴致盎然,读的居然更好了,一位学声乐的女生被大家推荐起来进行了精彩的范读,赢得了满堂的掌声。第三段稍长,我进行了范读,然后鼓励几个学生起来大声朗读,最后进行了齐读,在齐读时注意到有的学生已经不用看课本,从头到尾背下来了,这着实让我有些兴奋。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认知的障碍性,导致学生和文言文之间总隔着一道鸿沟,教师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若能巧用电教媒体,创设多种情境,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选编进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在文言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文字性的描述进行还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横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鸿沟自然就会消弭,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石钟山记》的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图片形象再现石钟山记的美景,绘制了醉翁亭游览路线图,并在各立足点标明所见景物,每看到一处就利用从网络上寻找到的图片相互对应,使学生产生形象直观的印象,再对照课文语句,品味琅琊山特有的奇观。这一幅幅奇丽的图画语言,把学生引上了人间仙境,其情其境令人神往。再如教《水调歌头》时先播放学生熟悉的王菲演唱版“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三峡》时先播放三峡风光的视频,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对比文中三峡与画中三峡的异同;教《出师表》之时,利用动画课件展示历朝历代赞颂诸葛亮的名联名句,让学生对诸葛亮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诸如此类的方法,都能够创设出浓厚的情境氛围,调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注重课文拓展,丰富想象,领悟主题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触龙说赵太后》一文的教学,许多同学就字词的理解提了问题,也有的同学就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出了疑问:“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郄也,故愿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针对触龙的发话,太后的回答令人费解,应作何理解?此问触及文言文的人文情感。对这一问题,教师绝不能轻松地绕过,敷衍回答。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参与热情很高,说出了个人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太后的回答,语气生硬,回答极不情愿,对触龙的提问,不愿正面作答,微妙地表现了人物当时当地的心理,与“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的语言环境相吻合,这个环节,意在探求教材的可研究价值,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才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将人文情感引发出来。在教师的导引下,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探索、研究。这个学习过程带有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 联系实际,加强个性感悟,拓宽学习空间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到:“心的感受性的程度取决于生动性,而它的范围取决于想像力的丰富。但是,分析的功能占了上风,必是会夺走幻想的力与火。对象的范围变得狭窄,必定会减少幻想的丰富性。”中学大量的文言文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前人思想品质和道德智慧的范例:《陋室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爱莲说》所暗喻的精神追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对古人的聪明睿智的展示,《勾践灭吴》对人的精神力量的充分肯定,《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对治国得失的规劝和考证,《劝学篇》、《秋水》对人的个性自由的深思„„凡此种种,都会对阅读者带来人格力量和思维模式的巨震撼。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这种导向性的文化反省和思维开拓,这种对文化深层次的追求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只有在这种广阔的实践空间中,创新意识才有可能真正地在我们的思维中生根发芽,才能在我们的思维中发挥它积极的作用。可见,文言文教学中,文化的深层次拓展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

再如《鸿门宴》中,对于项羽的描写和塑造,是建立在霸王分封十八路诸侯的伟业之上,也是项羽日后势衰、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的预兆,司马迁所倾注的,不单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扬刘抑项的寓意,相反是对如此历史背景之下,英雄人物悲剧命运的揭示。如果不对史迁“互文”记事写人的方法进行挖掘,不对《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乃至整部《史记》等作进一步拓展,就不可能理解这种英雄悲剧的意义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全可以抛开教材教参的束缚,广泛搜集材料,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传统文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世界,从而完成了教学过程中学生与作品人物之间的一段交流的心灵历程。正是因为对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的有力拓展,让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全力思考、倾心感受,领会并理解文本之外的深义,枯燥的文言课文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提供了条件。只有对传统文化量的占有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对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拓展,才能实现质的创新性的飞跃。《四书·大学》中有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意识的开拓性特征也就表现于此。多用激励性评价,练习布置难易适度,多少适量

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这更能激活课堂气氛。在课堂学习中,笔者对学生富有新意的回答,会及时报以掌声,发给他一个“创新卡”以资鼓励;为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学生的回答即使不太正确,也会给予激励性评价,肯定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态度;尤其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尽量利用难度低的题目去提问他们,提高他们答题的正确率,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这些都能引发学生更加强烈的课堂参与激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有效性教学目标。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笔者会认真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分层布置练习。练习注意难易适度,多少适量。如翻译句子、背诵默写的作业是必须的,要求全部学生完成,目的是既检查教学效果如何,又能令学生逐渐学会自行理解和通晓文言句子,以达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目的。而对于文段阅读类的题目,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不做要求;至于赏析类的题目,则只要求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练习分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既巩固了教学成果,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文言文的教学效能。

三、结束语

“学无边涯,教无定法”。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有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有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努力去研究、探索、改进教法,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多项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目标。相信教师的心血一定能在教育事业的园地里开花结果。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丁莉娟,赵志日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

第五篇: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大保当中学

韩军

文言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这许多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现在做如下几点分析:

(一)明确什么是文言文以及文言文的分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自己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 ” 是相对于 “ 白话文 ” 而言。“ 文言文 ” 的意思就是指 “ 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 “ 白话文 ” 的意思就是: “ 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 “ 吃饭了吗? ”,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 “ 饭否? ”。“ 饭否 ” 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 “ 文言文 ”。

其次,明确的分类。文言文可分为韵文、骈文和散文三大类。韵文包括诗词曲赋等 , 重点是辞赋这种文体 , 代表作品有《归去来兮辞》、<< 阿房宫赋 >>、<< 赤壁赋 >>、<< 秋声赋 >> 等;骈文指句式对称字数相等的文章 , 如 << 滕王阁序 >>;散文根据时代而有不同的形式 , 如诸子散文、历史散文、说理散文、叙事散文等。

(二)把握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针对现在的文言文教学,有人说: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 “ 字字落实,句句过关 ”,唯恐有所遗漏,甚至 “ 字斟句酌 ”,对一些令许多学者、专家都感到困惑的文言词语也不放过,学生成了被动接受字、词、句的工具。二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 “ 内容分析 ”,或者来个 “ 中心归纳 ”。教师是 “ 独霸课堂 ”,喋喋不休,出现了 “ 媳妇懒,婆婆勤 ” 的现象。三是 “ 从本到本 ”,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造成了教师教了 “ 一 ”,学生只知其 “ 一 ”,却不知 “ 反三 ” 的结果。也有人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 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 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由于长期以来文言文考试也主要考词义和翻译,“八字真经”更被语文教师奉为圭臬,以致使人误以为教文言文就该这样教,考文言文就该这样考,舍此别无他途。这就是文言文教学为什么会成为改革死角的症结所在。所谓“八字真经”,无非就是由老师一字一句“嚼烂了喂”,以应付考试。其结果必然是肢解课文,而且其肢解的细碎程度,比之现代文教学中的肢解课文更甚更惨,说它“碎尸万段”也不算夸张。文言文事实上已经不再是饱含思想情感的“文”,即便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无论“韩海”“苏潮”,一到语文课上,都只是一组组按刻板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实词和虚词而已,再也激不起丝毫情感的微澜。文言文教学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成了一件最索然无味,但为了应考又不得不忍受的苦事。一句话,文言文教学的发展瓶颈是有‘言'而无 ‘文'”。

(三)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针对以上教学现状,咱们究竟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文言文教学呢?、有意识多增加诵读、背诵的环节。诵读、背诵可以增强语感,进而理解文意,同时也可以在写作中化用、引用,缘此,辨明字音,理解词义句意,是诵读环节的必走之路,唯有此,背诵才能准确无误。、一定要清楚教材中的常用文言词和语,在做文本阅读时适时考察学生掌握程度,夯实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恰当的使用白文断句,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文言字、词、语、句以及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清人孙德谦说:“古书之流行,至于今日,既相承无圈点矣,吾人诵读时,正宜自行圈点。盖一经点读,其书文义或者难解者,即其上下句法,若何联缀,皆将再三谛审,与泛览者不同。”(《古书读法略例》),从中亦可见点读的好处。、以文代言,在设计中尽量以样本的形式出现,设计中要明晰文本究竟在哪里“导”、“导”什么,在什么地方“点拨”、“点拨”什么,在什么地方“引导”,在什么地方“发现”。使文言文教学文本滋阴学生的心灵高度。

那么,实际教学中,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借助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以为:

首先,转变认识——通过学习杨老师的讲座,不但自己转变观念,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学生明白,“文言文”是咱们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之一,我们的中学生,作为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现代人,适量多读一些古代的诗文佳作,培养一点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对他们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拒绝优秀文化传统熏陶的现代人,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现代人,正如一件缺乏民族性的艺术品谈不上世界性一样。”(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使他们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

第二,克服紧张心理。深深记得自己当初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总是有些害怕,害怕自己不会翻译却被老师提问的尴尬。所以,当我今天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首先注重营造轻松、快活的学习氛围。好比在讲《隆中对》的时候,我和我的学生在一边看《三国演义》,一边感受中学习的,学习可高兴了!

第三,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文言文教学,使学生感受文言文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并不遥远。教学《关雎》的时候,孩子都在那里模仿鸟儿的叫声,可把大家都乐换了!当天的日记中,许多学生都写到,文言文真有意思,觉得很有趣!且有两个孩子还提到想仿写呢!

第四,体会文言美感。好比学生读完《木兰诗》,教师追问:那么你觉得《木兰诗》能够被我们汉族人世世代代传颂,原因是什么呢?这时学生就自然地得出来:诗里对于和平的向往、热爱。而《木兰诗》就是一首关于和平的诗。

第五,鼓励自己以及学生尝试写文言文,将古文化发扬光大。鼓励我们的学生大胆尝试写作,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下载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剑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剑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精选5篇)

    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多年的文言文教学教学,但依然走不出老的套路,成绩也提不上,我认真地思考总结了一下原因: 1、诵读不够。在文言文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教......

    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 1、教学组织要“有序” “有序”是指教学组织要严密,包括场地器材的安排要简单、经济,以便于操作和组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要有逻辑性,教学要井然有序......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最终定稿)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 的传授、情感的交流、......

    如何提高议论文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议论文教学的有效性 赤峰松山区哈拉道口:陈立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关于议论文的学习目标规定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

    加强学校教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

    加强学校管理 提高教学有效性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新课程实施为背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教科研为先导,注重实效,大力推进教研教改,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建......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精选合集)

    我的语文教学观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

    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1、明确教学价值取向 不可否认,发展学生素养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这两个价值取向虽然存在一些矛盾,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高......

    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浅议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刘长青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老师比较头疼的部分,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中,中学文言文教学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