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册语文教案
第1课时课题 路漫漫其修远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学目标认知 略读课文
把握本文思路,掌握本文中心论点 技能
学习略读文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水平情感
培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 教材分析 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领会文章的大意 难点
筛选出文中关于语文学习的重要观点 关键
学习略读文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水平教具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思路设计】 1.解题并感知课文
2.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3.筛选出文中关于语文学习的重要观点。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有一种“路
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也需要有“多读、多写、多思”的习惯,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语文素养呢?本文给我们了回答。今天我们学习罗洛的《路漫漫其修远》。
二、略读全文,解释题意,扫清字词障碍。要点:
1、掌握题目的深刻含义;
2、扫清字词障碍 听 读
3方法:略读法
3、掌握重点词语(1)遨游:远游;漫游。(2)笔涩:文中指写文章不顺利、不应手。(3)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做事不假思考,笼统含混。(4)浮光拐影: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没有深的印象;又指文章言论的肤浅,无真知实学(5)腹稿:内心酝酿成熟以供表达的诗文构想。
三、感知课文,筛选出有关学习语文的重要观点。要点:找出文中有关学习语文的重要观点 方法:略读法
思路:
1、边读边概括归纳
中心论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种精神也适用于语文学习。
四、练习:字词
五、作业:积累名句理解概括 板书设计 路漫漫其修远
中心论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种精神也适用于语文学习。课后小结
限时读文效果好 路漫漫其修远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目标 认知
学习本文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观点的思路 技能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
情感培养多读、多写、多思的学习习惯。教材分析 重点
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难点
理解语文学习为什么需要“求索”精神 关键
用三段论的方法划分文章层次 教具资料 【思路设计】
1.略读课文,用三段论的方法划分文章层次把握总分式的论证结构
2.让学生列出文中所举的实例及引文,并说出运用这两种论证方法的好处。【过程设计】 要点:理解文章主旨,写出论证提纲
方法;略度法、讨论法
一.新授:1.文章主旨是什么?
学好语文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要培养多读多写多思的习惯。
2.为什么作者要强调求索精神?语文素养包括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即 读懂一篇文章和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但这两项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思考 讨论
需要多思考、多读书和多写作,而且还要持之以恒。
3.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写出论证提纲,注明论证方法。(建议用三段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
构,本文是一篇介绍语文学习方法的议论性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篇总起提出了学习语文要注意的三个方面问题,然后分别展开论述,最后加以总结收尾,使文章结构紧凑而严密。
二.小结:作者以提高语文素养为目的,从多读、多写、多思三个方面,运用举例、引用等方法加以论证,结合自身经验,点面结合,充分论述了学习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这一论点,对于求学的人,特别是青年人来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现实意义。
三、练习本文出现一些文学常识:(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 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2)先秦诸子:儒家、道家、法家(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四作业:练习册 读读 议议 归结 说说 板书设计 路漫漫其修远 多读
古籍-继承文化遗产 现代汉语-贴近生活 外语-文化交流 多写
读书笔记-避免无病呻吟 多思
读书-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课后小结
个人学习体会有助于理解 课题 故都的秋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目标
认知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 写法技能
学以致用,在比较阅读中培养现代文的分析阅读能力
情感理解一个正直文人不满于现实又无法找到出路的苦闷心境 教材分析
重点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难点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关键在比较阅读中培养现代文的分析阅读能力 思路设计】
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已远,中学生在把握作者心境上有一定的难度,也难以领悟主观色彩笼罩之下的景物描写的妙处,因而难以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所以"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既是教材的特点,又是教学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法设计】
1.组织讨论法,对“清、静、悲凉”等秋的特点的深层把握。2.研讨归纳法,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比较赏析法,在与《荷塘月色》比较阅读中理解本文的重点难点。【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略)二.复习检查 三.研读本文
体会情感1.思路设计: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领悟2.方法设计:组织讨论法、研读归纳法。3.问题设计:同学们回忆一下,文中具体描写故都秋景的是第二部分,这也是本文的写景重点,那么,作者是选择那些景物来表现故都秋景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呢?(板书)“清”与“静”针对具体的景物什么特点而言的?②分析第一幅秋院景物图,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③分析第二、三幅秋槐景物图,在第二幅画面中找出体现秋之清、静、悲凉的句子。④分析第四幅秋雨景物图,北方的秋雨又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是借助什么来描述秋雨的这一特殊之处的?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⑤观秋色、听秋声给我们以悲凉之感,这“悲凉”二字,便是故都那浓浓的秋味所在。不过,故都北京,即使是在郁达夫那个时代,秋天里,明艳之色有,繁闹之境在,作者为何避而不写?⑥作者在文中展开联想,体现在哪里?其作用是什么?
四.小结本文就是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作者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但我们又必须走出这感觉,因为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写照今日的北京、日的中国早已进入改革振兴时期,崭新的时代,激发我们的当是壮志豪情。五.作业:练习册讨论归纳 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画面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秋色碧空白中带黄蓝朵青布淡绿微黄——清秋声鸽声帚声蝉声衰弱风雨声人声——静秋味——悲凉 课后小结
学以致用,比较阅读中理解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三戒---临江之麋 教学方法读讲议 教学目标
认知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寓言的相关知识
2朗读“三戒”的序言以及第一篇寓言《临江之麋》 技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进行复述
情感理解理解作者讽刺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恃宠而骄的奴才形象 教材分析
重点领会寓言的寓意, 学习寓言借此喻彼,以物喻人,寄寓深刻道理的写法
难点在领会寓言寓意的基础上,能够从中总结出对自己实际生活有所启示的道理关键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思路设计】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2.疏通字词,学生朗读课文,借助注解,自己理解文意。3.结合作者经历与时代背景,归纳《临江之麋》的寓意。【过程设计】
一、导入
以“黔驴技穷”的成语导入新课,引发同学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了解柳宗元和《三戒》的创作背景以及寓言的相关知识。1.柳宗元简介(略)2.历史背景(略)3.寓言特点(略)
二、疏通字词,朗读课文(1)[推已之本]认识自己的根本。推,推究引起兴趣理解朗读例句: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2)[乘物以逞]凭借外界条件来炫耀自己。乘,凭借。物,外物。逞,显示、炫耀。例句: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3)[干(gān)]触犯。(4)[肆sì)]不顾一切任意妄为。(5)[迨(dài)]遭到。(6)[畋(tián)]畋,通田”,田猎,即打猎。(7)[麋(mí)麑(ní)]幼年麋鹿。(8)[垂涎(xián)]因想吃而流口水,比喻看见别人的好东西想得到。(9)[怛dá)之]吓唬,使它害怕。(10)[偃(yǎn)仆]偃,仰卧;仆,向前跌倒。(11)[狎(xiá)]亲近而态度不庄重。(12)[啖(dàn)]吃,本文是“舔”的意思。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熟练朗读“序”和《临江之麋》
三、理解文意,复述故事。
四、归纳寓意1.小序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2.《临江之麋》中的小麋为什么被犬所食却至死不悟?你认为柳宗元借小麋讽刺当时社会上的哪些人?3.你从小麋的身上得到了哪些教训?
五、作业: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三戒---临江之麋以物喻人麋依势欺人,持宠放纵的奴才讽刺性 课后小结结合实际生活,不局限学生的思路 课时计划
教学方法读讲议 教学目标
认知朗读《黔之驴》,把握主要内容,并能进行复述 技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进行复述 情感促进学生对生活进行反思与领悟 教材分析
重点领会寓言的寓意,学习寓言借此喻彼,以物喻人,寄寓深刻道理的写法 难点在领会寓言寓意的基础上,能够从中总结出对自己实际生活有所启示的道理
关键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思路设计】1.疏通字词,学生朗读课文,借助注解,自己理解文意。2.结合作者经历与时代背景,归纳《黔之驴》的故事寓意。3.从寓言中得出自己生活的启示。【过程设计】
一、导入
学生复述《临江之麋》的故事梗概,从小麋导入对“黔之驴”的了解。
二、疏通字词,朗读课文《黔之驴》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1)[好(hào)事者]好管闲事,喜欢多事的人。(2)[憗憗(yìn)]小心谨慎的样子。(3)[噬(shì)]咬。(4)[遁(dùn)]逃跑复述朗读
赤壁赋
一、教材分析:《赤壁赋》一文属文赋,文质兼美,音韵和谐,乃苏轼之传名篇。尽管文章抒发的情感,反映的思想有些深奥,但文章在诵读、鉴赏、审美等各方面,均可视作古代散文的经典。同时,体悟文章的精美高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作者豁达的胸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乃至综合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文言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能够基本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同时,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阿房宫赋》,对赋体文章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以往强调文言基础知识的内容较多,对文言文整体阅读和感悟的较少,学生把文言文看成枯燥语言知识的积累缺乏对文言文,尤其是优秀的古代散文的美感认知和情感体悟,所以要在些方面加以强化。三﹑设计思想:
文言文的学习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因此,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文言文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悟。文言文教学要重视文言字词的积累和句式的把握,但也不能仅停留在字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体验作者的人生感受并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篇赋文质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竞赛﹑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2 .培养对精晶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五、学习难点和重点:
重点1.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2.背诵课文
难点会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
六、教学方法:讲解法、诵读法、讨论法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三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一位古人:“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教育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苏东坡传·序》(投影展示)这里描述的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是苏轼,一个曾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人。然而,恰恰是黄州成就了他,使他在文学上“成熟”了。在这里,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名篇光耀千古。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文“三苏”“八大家”“欧苏”,诗“苏黄”,词“苏辛”,书“宋四家”“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对苏轼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可对中国文艺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段时间苏轼的创作达到了巅峰。《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
三、回顾“赋”的文体知识。(随机请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关于“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四、检查预习效果:
(各组间比赛,男女生比赛,激发学生积极性)
⑴按课本段落,要求四个自然组的学生分别齐声朗读课文,看哪个小组读音准,情感变化把握得好。(听朗读示范录音,正字音,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快慢﹑情感变化)⑵检查男生对文言字词句知识的把握。(通假字﹑多义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⑶检查女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明确各段内容,概括各段段意:(按《优化》提示,可将课本最后一段“客喜而笑„„”另作一段)明确:第一段,写作者游赤壁的情景,展示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五、分析第一段:⑴情景设置:配乐,展示苏子泛赤壁的画面;学生朗读课文。(说明:文章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秋江夜游图。学生的思维带进泛舟游赤壁的优美意境之中)⑵本段以写景为主,请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并朗读。写景的三组对偶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⑶四人小组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用优美的语言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请一个学生描述。⑷这样的美景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朗读出来)(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乐)⑸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抓重点句子法和想象画面法背诵第一段。(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诵读中加深体验)
六、板书设计
赤壁赋苏轼景(乐—山水之乐)——情(悲)——理(乐—达观之乐)情因景生景以情显即景而议由情入理
七、作业设计
背诵全文,感受作者情感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
教学难点: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 授课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单元阅读导言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过程
一、导言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指定一名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第一段,要求全班同学标出:《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然后补充介绍如下:《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束缚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頫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待读,两个女儿入选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写过不少诗词戏曲,也是有名有藏书家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他的父亲曹頫因事获罪免职并被抄家,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到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见《红楼梦》第一回),“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赠曹芹圃》)的贫困生活他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见《红楼梦》第一回),因贫病交困,加之爱子夭折悲伤过度,全书未尽即凄惨地与世长辞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 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如导言所述,我们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背景和作者有关情况这可以自己动手查阅资料.《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注:框中人物,冷子兴演说时已不在世,括号内的人物,是上一个人物的配偶)第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 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思考并准备回答问题:“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次来了,她看到的、感受到的与别家有哪些不同?(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她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2)进入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3)她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4)她在府内所见到的人,概括起来为两类,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言:林黛玉进贾府,贾府便是她以后长期生活的地方听母亲说过外婆家与别家不同,怎么个不同,黛玉今来至外婆家当会细心观察、判断作者就是以黛玉进府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视线来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这也是作者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的典型环境
二、课文分析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依次提出以下四个问题,待同学(可以是小组发言人)充分发表意见后,分别给予提示,最后由教师作结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提示: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提示: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提示:往东 “ 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4.提问: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提示: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座上珠玑昭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林黛玉进贾府,又是内亲,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尽管课文对他们的介绍有详有略,有虚有实,但毕竟有些主要人物在读者面前第一次亮了相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一作业:1.从课文中写与黛玉接触的人的详略,从贾府内政的权力分配,从对黛玉今后命运的影响,你认为应提出哪些人物来分析更有意义,更符合作者的表现意图?2.预习[思考和练习]
二、三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1.分析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当然也包括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赦、贾政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虚写;对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的出场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富于变化,同时也突出重点
二、人物分析1.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黛玉进贾府” 是因母亲亡故,父亲将她托付于外祖母她是女孩子,并将长期生活在贾府,将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外祖母史太君、二舅母王夫人、琏二嫂子王熙凤——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那么这三位是什么样的人呢?(1)贾母提问:贾母在贾府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课文表现了她对黛玉、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2)王夫人 提问:王夫人在贾府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谈谈她的思想吗?提示: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他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3)王熙凤 提问:你对王熙凤的印象如何?请结合她的出场,取幸于贾母等情节,分析她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地位提示:王熙凤是个精明能干,惯用权术的人贾母介绍她叫“凤辣子”这种戏谑的称谓,既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也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征她的出场与众不同,课文有极其精彩的描写:一开始是人未到笑声先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使在场的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场,使初来的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黛玉的“纳罕”反衬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接着用浓墨重彩描绘了王熙凤的肖像:猛一见“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项上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再仔细一瞧,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使人感觉这位贵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她知黛玉是老祖宗疼爱的外孙女,便格外亲昵,着意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她想到老祖宗见到黛玉会因女儿亡故而伤心,“便用帕拭泪”可是听到老祖宗笑着阻止,“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 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察言观色,机巧善变,投合贾母心意,这正显出她邀宠取幸的本领此外,从她嘱咐黛玉“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从她应对王夫人的问话,表明了她在荣国府中的地位、权势以及管家的才干她不仅深得贾母的欢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赞许看到荣国府掌握内政的三位实权人物,我们会有什么感想呢?黛玉和她们的关系能处好呢?今后命运如何?这当然还要看以后的发展不过眼前似乎已让人感觉到黛玉在她们中间生活要小心谨慎,识时务,而以黛玉的性格来说则是艰难的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人物分析“心有灵犀一点通”:黛玉和宝玉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书中的两位主角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一见如故、心灵相通?
这都是读者急于知道的,也都在课文中得到了初步表现(1)林黛玉研读课文,摘要分析课文初步表现了林黛玉的什么性格特征?提示: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贾母念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
(2)贾宝玉要求同学结合注解理解《西江月》二词的深层含义,然后谈课文初步表现了贾宝玉的什么性格特征?提示: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唯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通灵宝玉”,骂之“劳什了”,“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的枷锁黛玉早听说过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3)一见如故,心灵相通提问:课文描写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相见的情形,表现了什么?示: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娇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根,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见《红楼梦》五回)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结语:我们在初中学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现在又学了《林黛玉进贾府,这两篇课文都节选自节选自《红楼梦》的序幕部分序幕仅仅是开始,好戏还在后面我们不能使时光倒回去,但读《红楼梦》可以使我们看到那二百五十年前的封建社会,感知它,认识它,开阔眼界,了解生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思想境界从另一方面讲,尽管有的同学看过《红楼梦》电影或《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但那都经过编导的改编,演员的再创造,其中高低优劣不读原著是没有发言权的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读一读在思想性 和艺术性都达到古代小说高峰的《红楼梦》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请同学们谈谈[思考和练习]三第1题作业:1.在课本上完成[思考和练习]四,相互核对一下 2.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①我的老师②我的同学③我的亲属④我的邻居
《合欢树》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有着灿烂笑容 的人),那我们再看一张照片,又看到了什么?(一个坐在轮椅上人,他在 21岁那年双腿瘫痪,但我们在他的脸上却看到了这样灿烂的笑容,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史铁生)同学们对他并不陌生,小学课文《秋天的怀念》。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有很多评论家说史铁生是最爱笑的作家。一个残疾人都成为最爱笑的作家,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持他面对疾病后的风风雨雨呢?这种神秘的力量来自何方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看大家能不能中到到一点答案。
二、合欢树是一种怎样的树?课文里有对合欢树的描写吗?那么课文写了合欢树吗?(请同学们找出来。明确:第七自然段以后都在写合欢树)
1、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围绕“合欢树”作者写了哪些内容?(7:邻居老太太们告诉我合欢树开花了;8:合欢树的来历;9:树影和小孩的故事)
2、作者对于合欢树是怎么样的态度呢?(想不想看?看见没有?当邻居无意中提到合欢树,“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害怕睹物思人,儿子对母亲的愧疚,拖累母亲过早衰老,子欲养而亲不待。“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母亲的召唤,鼓起勇气,再度回去看,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出去也要侧身 ……我挺后悔前两年自己没摇车进去。”——对母亲深深的眷念与爱。)
三、这究竟是怎么的一位母亲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讨论)明确:爱美(做衣、养花)聪慧坚强善良执著热爱生活坚强无私宽厚仁慈
四、1、课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以写树为辅,为什么取名叫《合欢树》呢?在这里“合欢树”象征着什么?你们觉得有争议吗?(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第一种意见:合欢树象征着作者自己。理由是合欢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极其相似,第一年母亲带我去劳动局找工作,显然是在我残疾以后,在路边挖了出来,它是那样弱小,母亲还以为它是一颗含羞草,把它种在花盆里,合欢树就像我残疾,不健壮。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但舍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我和合欢树一样,母亲是不会绝望的,是扔不得放弃的。第三年,合欢树又长出叶子了,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合欢树就像我一样,又显示了生命的活力,我想从事写作,找准了自己的人生位置,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母亲鼓励我,说我小时候作文得过第一,到处去给我借书,顶头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又过一年,合欢树被移栽在地上。说明合欢树已经充满生机,能自我生存。像我一样,生活的信念坚定了,生活的处理能力也有了,可以坚强地活下去了。若干年后,母亲去世了,合欢树却长成了参天大树,我的作品发表了,也获奖了,我已步入中年,身体虽残疾,可思想经历磨炼,意志更加坚定,性格更加成熟,对生命感悟更加透彻,事业也有所成就。所以,合欢树象征着我,象征着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象征着事业的成就。
第二种意见:合欢树象征着母亲。理由是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的,在合欢树中融入了母亲的辛勤、母亲的慈爱、母亲的希望。文中母亲虽然去世了,但合欢树在,所以,合欢树是母亲的物化,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无私母爱的象征。
2、为什么以《合欢树》为题目?①合欢树是母子间历经岁月风霜的见证者; ②它仿佛是“我”的患难兄弟,又是母爱的化身;③它和我”一样,承受着母亲的关爱,寄托着母亲对儿子不便言明的希望。④“我”对合欢树那种既渴望相见,又刻意回避的复杂情感,正是对母亲的复杂的怀念情愫的一种流露;⑤作者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来含蓄地表达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与对母爱的赞美。
五、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读起来不大好懂?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A、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提示: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夺魁的气氛形成对照。
③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B、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提示: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又是独特的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C、怎样理解“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的含义。提示:因母亲的去世而悲伤,又因独自一人回忆往事,想起和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而感到幸福和温馨,从而产生一种享受感,所以,悲伤也成享受。
D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提示:①二十岁以后,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四处奔波,作者虽然感受到母亲的爱,但却一味地沉浸在自身的痛苦中,心情沮丧,不能真正地理解到母爱的执着与无私。②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理解了母亲曾经的备受煎熬,更体会到母爱的深厚与伟大。
E、课文三写“小孩子”,有何特别的意味?(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小孩看到的树影,不仅仅是树影,更是一位伟大母亲的身影。母爱仿佛在树影中延续,抚慰着孩子。将希望寄寓在下一代孩子身上,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在母亲与合欢树的双重呵护下成长,是幸福的。
六、小结 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同学们有没有在这个特殊的节日给自己的母亲打一通电话,说声“谢谢”,说声“我爱您”?有没有在母亲节给亲爱的母亲送上一张卡片,送上一朵康乃馨?同学们在外求学,其实不仅仅是母亲节,在每一天我们都应该给母亲问候,哪怕是一句:“天凉了,您记得多加点衣服。”我们不光要学会感受母爱,更要学会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有一种情感,它近在咫尺,因为过于亲近,也许,你一直逃避有一种爱,它触手可即,因为过于琐碎,也许,你一直抗拒当有一天,世界上最疼你的那个人猝然离去点点滴滴你才记起但一切都已来不及请欣赏“懂你”,在优美的歌声中想想母亲做的什么事情最令你感动?
七、作业谈谈你对母爱的更深一层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祝福
【教学目的】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教学重点】
1、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2、初识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作家作品介绍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彷徨》收 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说的新形态。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鲁迅作品小说集呐喊野草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而已集二心集坟热风
3、鲁迅:由《呐喊》而《彷徨》①复习:《呐喊》命名的原因以及其中重要的作品题《呐喊》: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呐喊》命名的原因:一,为唤醒沉睡的民众而呐喊;二,为革命前驱者呐喊助威。“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再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2重要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乡》、《孔乙己》、《一件小事》等。②《彷徨》简介:初版封面:《彷徨》的封面,陶元庆用橙红色为底色,配以黑色的装饰人物,画着一个正在下山的太阳,不规则形状的太阳带来微微的光亮,但又让人感到些许不安,三个人在比自己的帽子还高的凳子上,似坐又似行。满幅画面被紧张的情绪所包围,将“彷徨”表现得恰到好处,又耐人寻味。《彷徨》: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主要作品:《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示众》、《长明灯》等。参考资料:公冶《孤独的彷徨者》:‚人都有彷徨的时候。孤独无依,进退失据,谓之彷徨。鲁迅曾经是彷徨的,至少在写《彷徨》的时候。写《彷徨》时,他才四十四五岁,还不是大智者。因此他彷徨。那时,他满怀希望,或者说曾经满怀希望,然而这希望,最终是破灭了。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总是在未来,而不是现在。于是,他就彷徨。于是,他就写了关于‚彷徨‛的小说。与其说是彷徨,不如说是无奈。生的无奈。张宗刚在《伟大的灵魂探秘——解读鲁迅》
二、导入请问在坐的女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名和姓?可是在旧社会,有好多生活在最底层的女人就都没有名字,他们地位低贱,连享有名和姓的权利也没有,只能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从字形的角度讲解“女”“妇”和“取”三个字。
三、写作背景介绍
1、《祝福》写于1924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来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反映出旧社会中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肉体遭受压榨、蹂躏,精神也受到摧残和毒害。鲁迅通过祥林嫂的故事所显示出的摧残和杀害劳动人民的有形和无形的刀子,有些也正属于鲁迅所要探索和要改造的“国民性”,其实所谓“国民性”正是长期封建统治造成的。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揭露吃人的社会制度和旧礼教的罪恶,以唤醒人们来“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鲁迅全集》第一卷《灯下漫笔》)
四、题解关于“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公顷天生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五、快速阅读,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
1、疏通字词、正音
2、结合小说三要素理清情节:请学生速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用最 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情节内容顺序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2)结局祥林嫂突然死去(3-33)倒叙开端初到鲁镇(34-53)三个半月发展被卖改嫁(54-65)两年高潮再到鲁镇(66-111)约两年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112)
3、思考:《祝福》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A、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4、提问:哪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收倒叙转为顺序的?“然而先前所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5、请一个同学用顺序的方法来复述整个故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祥林嫂、四叔的形象,体会祥林嫂的命运
2、学习人物描写的手法
一、人物的描写有哪些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二、比较几次描写,讲析作者刻画人物的特色。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鲁迅先生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1、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问题:①三次有何变化②是什么导致这些变化③由此可以看出其是怎样的一个人A、初到鲁镇: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的部分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科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勤快耐劳)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要求极低,反衬了在婆婆家的遭10的灵魂与肉体。——同情她的人
6、可能会有学生认为是命运的偶然。是疾病和“狼”我们姑且承认一个人丧夫丧子是一种“偶然”,而“偶然”又暗契了一种“天命”,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祝福》揭示祥林嫂的痛苦是以丧夫失子这种偶发事件为起点的,小说对她丧夫失子当时的痛楚并没有正面叙写。如果我们仅从她丧夫失子的遭遇以及她倒毙雪地的结局来判断她的不幸,那我们看到的仅是一个悲剧轮廓而已。鲁迅把视点意味深长地投向了丧夫失子这种偶发性的大的人生波澜之后的相对平静的日常生活中。生活中“丧夫失子”往往以剧烈的形式表现出来,但鲁迅无意表现这一点,《祝福》不是关于一个妇女如何丧夫失子的故事。《祝福》叙述的是祥林嫂成了寡妇之后的一般生存状况是那个社会对一个理当同情的寡妇作出怎样的反应,我们正是从这个恶劣而固执的反应中,看到那个社会的阴冷、病态、朽坏,进而完成对那个社会的道德评判。《祝福》中人物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是非常正常的,没有兵祸、灾等,社会正常运转,腐而未朽,祥林嫂倒毙雪地时鲁镇一片祥和鲁镇上的人们也并没有加害祥林嫂的存心,“之乎者也”的鲁四老爷也实在算不上险恶的歹人,四婶一声“放着罢,祥林嫂”,虽然击碎祥林嫂绝望前细心培植的最后一丝希望,但如实那声断喝不能算十足的歹人的恶音,那个社会绝大多数人在那种情况下都会那样反应。所以,推动祥林嫂的悲剧不断发展的力量,是那个正常运转的社会的内在矛盾和深层痼疾,而不是什么偶然的神秘不可知的力量。如果按照鲁迅的说法则是“几乎无事的悲剧”,他说:“这些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正如无声的语言一样,非由诗人画出它的形象,是很不容易觉察的。然而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从情节设计来看,作者以祥林嫂的丧夫失子为故事端点,以她两次鲁镇帮佣生活构成故事主体,主体部分直接、详细叙述,鲁镇以外,一律概述、略述或转述,也就是说,丧夫失子是被置于情节主体之外或边沿的,作品并不赖以生发意义特别是作品以倒叙,将祥林嫂的死这个结局提前,开篇即抖落谜底,似乎刻意消弭故事的戏剧性,我们就有了一种面对祥林嫂的一切变故的心理准备。这种写法对偶然性的消解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补充: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剥夺祥林嫂生命中的春天的“施害”人,很大部分(如柳妈和鲁镇上的人)也是受害者,因而悲剧的根源就不是“这个人或那个人”而是这个社会!
三、总结主题祥林嫂的春天是被她所生活的那个社会、那个环境夺走的。(演绎的方法)那是一个封建势力猖獗、封建礼教观念浓厚、封建迷信旧俗盛行的社会。
1、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妇女没有丝毫的权利。尽管祥林嫂也劳动,而且又勤快能干,还是没有丝毫的权利,连最起码的人身自由也没有。男女不平等,妇女成了婚姻中的买卖商品。婆婆可以强行将她抓回去卖到山里,大伯可以在祥林嫂丧夫亡子时,将她扫地出门。族权使她“守寡不成”“守家不成”。
2、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人们以封建贞操观念歧视再婚妇女。鲁四老爷认为祥林嫂这样再婚过的人,“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祭祀不让沾手,柳妈认为,再婚还不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连祥林嫂极力抗争的撞破头而留下的伤疤,也成为“耻辱”的标记。即便祥林嫂用血汗钱捐了门槛,也无以赎掉再婚的“罪名”。封建的夫权又要她守寡,从一而终,要她守家,“生为夫家人,死为夫家鬼”。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两条绳索(夫权与族权),捆住了她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紧勒。祥林嫂就是被这封建的礼教夺去生命的春天的。
3、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人心冷漠,没有同情,没有爱。对于祥林嫂的不幸,鲁镇的男女老11少,都视为笑料,没有丝毫的安慰和援助,有的只是烦厌,嘲弄和唾弃。最后被鲁家无情地打发出门,沦为乞丐,还要不到饭。在人们只顾“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之时,倒毙在风雪中。即便如此,代表封建政权的鲁四老爷还骂她是“谬种”,冷酷,冷酷的社会夺走了祥林嫂生命中的春天。
4、在这个社会环境中,迷信观念又使祥林嫂在死亡线上饱受精神折磨。代表着封建政权维护者的鲁四老爷以封建的贞操观念剥夺了她劳动的权利,她精神崩溃,信神信鬼,怀着死后被锯成两半的恐惧走向死亡。鲁镇,旧中国村镇的缩影。这里世态冷酷,封建势力猖獗,封建迷信等旧俗盛行。鲁镇住满了吃人的,自己被吃又转过来吃人的人,他们组成一个浩浩荡荡的队伍,有的笑吟吟,有的流着泪,有的皱着眉,但全都闪着白历历的牙齿,对着牺牲者——祥林嫂,明中暗中咬她一口!祥林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竭力逃避着被吃的命运,虽然她进行了一次次的挣扎,但最终还是葬送于比死亡更恐怖的毁灭中。是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夺走了祥林嫂生命中的春天。正如现代作家丁玲指出的:“我读这篇作品觉得这是真正的悲剧。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的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因为不是这一个人,或那一个人才造成她的悲哀的命运的。”又如许寿裳所说:“人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丁玲《“五四”杂谈》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在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往她精神上增加痛苦,因为并不是这一个人,或那一个人才造成她悲哀的命运的。假如不是这样,那就只是人的问题,换了一个人祥林嫂也会幸福起来的,但鲁迅就不是写这些;不是写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他们写封建吃人,写旧社会吃人,只要是封建统治着的地方,祥林嫂就是没有出路的。——这样的作品,一句教训人的话没有,可是你读了以后不深深觉得封建可怕吗?不觉得要把这个旧社会打倒吗?”鲁迅《灯下漫笔》“因为古代传来而至今还在的许多差别,使人们各各分离,遂不能再感到别人的痛苦,并且因为自己各有奴使别人,吃掉别人的希望,便也就忘却自己同有被吃掉的将来。”《坟· 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更是写到:“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分析故事的自然环境与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一、分析小说的自然环境小说总共写到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明确:三次祝福环境描写的作用: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12① 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第一处(第1、2段):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沉重”、“阴暗”、“乱成一团糟”等词透露出了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压抑和反感。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点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后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言。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悲剧的社会基础。注: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②第二次是对祥林嫂死后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的描写。第二处(第32段):鲁镇旧历的年底雪天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祥林嫂死后的凄凉
和我的“沉痛”心情。中间的议论是反语,表现了我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恨,最后一句的“舒畅”是愤激和沉痛之语。注: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第三处(最后一段):这段景物描写是由回忆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相照应,渲染了热闹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着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穷的痛苦和悲哀。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注:对照
二、分析以“祝福“为题的意义及作用这篇小说叙述的是祥林嫂的悲剧故事,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却取名为“祝福”
明确:⑴小说从鲁镇的人们忙于准备“祝福”的背景开始,又以鲁镇上“祝福”的爆竹声惊醒了正在回忆中的“我”结束。“祝福”是这个悲惨故事的情节线索,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注:线索 ⑵“祝福”的场景为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在这祝福”的风情画里,笼罩着封建礼教的浓重阴影,这也是人物悲剧性生活的社会环境;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注:社会背景⑶一般情况下,提到“祝福”,往往使人们感觉到的是一股浓浓的情谊――亲情、友情,和祥和喜庆的气氛,而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命运中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这一特定环境里,祥林嫂死在“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以“祝福”为标题,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13 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到了读者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这就更能增强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更能突出主题,也包含了作者反讽的深义。而以“祥林嫂”为题,则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注:对比
三、分析“我”的形象及作用
我的说不清也许有---自以为慰藉,不忍心增其烦恼 也未必---意识到增添苦恼,只好吞吐,支吾其辞
说不清---怕负责任的含混之辞我说不清,始终不否定灵魂的有,表现我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毫无力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我的软弱性
形象上,“我“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
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问:以“我”为叙述者妙在何处?明确:鲁四老爷也是识字的人,为何祥林嫂不问他灵魂的问题?“又是出门人”,鲁镇是一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千年不变的地方,而“我”是见识过新世界的人。“我”不会以鲁镇人的角度看待祥林嫂,因为我是一个“剩”下的人,较为客观。“我”能够以更高的角度来 看待祥林嫂的悲剧。“我”原本与旧世界割裂了,但想不到遇到深层次的问题时,会变得软弱胆怯甚至需要逃避。“我”的心理活动说明是一个敢于自我批评、反思社会的人,是一个“寻路者”的形象,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社会的发展——“文学为人生”
四、思维拓展:读鲁迅《祝福》补充资料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惨状触目惊心。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我为什么这样办呢?因为上吊服毒跳井那些办法,都非自己动手不可,你是个14岁的孩子,如何能够办到的?我因为这件事情,很费了踌躇,后来还是你大舅来,替我想出了这个法子,叫你坐在屋子里从从容容地绝粒而死。这样殉节,就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真是不懂事极了!”饿到第六天,它的母亲不忍心了,劝他父亲干脆送点毒药进去,早早“成全”算了。她父亲却说:“你要晓得我们县里的乡风。凡是绝粒殉节的,都是要先报官。因为绝粒是一件顶难能而又顶可贵的事,到了临死的时候,县官还要亲自去上香敬酒,行三揖的礼节,表示他敬重烈女的意思,好教一般妇女都拿来做榜样。有这个成例在先,我们也不能不从俗。阿毛绝粒的第二天,我已托大舅爷禀报县官了。现在又叫她服毒,那服过毒的人,临死的时候,14脸上要变青黑色,有的还要七窍流血。县官将来一定是要来上香的,他是常常验尸的人,如何能瞒过他的眼?这岂不是有心欺骗父母官么?我如何担得起?”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贞烈可风”。选自20年代初《新青年》)评: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决无仅有的一个贞烈女子的故事。封建礼教扭曲人性、摧残精神、吞噬灵魂。翻开中国的历史,这历史没年代,只是写着这样的两个血淋淋的大字——吃人!祥林嫂就是这样被吃掉的。什么是理想的人生?中华民族最缺少的是什么?病根又是什么?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如果《狂人日记》是主题曲的话,《祝福》就是它的参照本。
第二篇: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案
2、谁来告诉我,在你的印象中狼和羊的本性是什麽?
小结:大家都说的非常好,狡猾、凶残的狼,善良、温顺的羊,它们会发生什麽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请大家翻开书本132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字,做到不加字、不丢字,遇到不懂的字
音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并多读几遍.过渡:同学们读的很认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词语宝宝你会读吗?
2、检查字音
【词语】(请大家看大屏幕、先自己读读,待会请你来读.)
谁来读,其它同学竖起耳朵倾听,待会请你做小老师来评评他读的怎麽样?【谁来评评?】你能比他读得好吗?请你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
小结并过渡:哇,真棒!我们不仅会认词语宝宝,还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评价,这是会学习的表现.除了这些我们还要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过渡:请同学们挺直腰板、拿好书快速地数数狼和羊进行了多少对话?(指名回答)同意吗?
3细读课文、品读三次对话
4默读课文
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6自然段,画出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想想狼是怎样找碴儿的?说说你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4指名汇报7
过渡:同学们,学得那么起劲.老师真高兴!谁来把狼第一次找碴儿的话读一读?(指名读)
2狼为什么要这么说?它说得对吗?【没错,狼的无理取闹就叫找碴儿,也是找借口】那应怎样读这句话.【指导读】
3〖T范读〗
过渡:小羊不会把水弄脏的理由是什么?它当时的心情怎样?应怎样来读这句话.1这句话说狼站在什么地方?水是怎么流的?【上游在哪个位置?】
我们再把狼和羊的第一次对话读一读,谁愿意来读狼说的话,羊说的话?【注意读出狼和羊的语气,其他同学读旁白】
②狼还找了什么借口?小羊是怎么说的?【谁来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师生合作读三次对话(男女)
过渡:大家能读出狼和羊各自的语气,那能不能加上动作演一演它们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分小组合作练习表演狼和小羊的故事.并比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愉快,演得最逼真!
4演一演(小组练习表演狼和小羊的故事)
指2个小组上台演,齐评议
小结过渡:大家真不简单,詹老师为你高兴.你们不仅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达,还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表演!
可是可爱的小羊糟了(请看大屏幕:演示狼扑向小羊)
五.延伸拓展
过渡:可怜的小羊怎样才能逃出狼口呢?请聪明的你帮小羊想个好办法,怎样才不会被狼吃了?【谁来说】
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麽话想对狼或小羊说的?
六、总结、布置作业
总结:今天我们倾听了狼和小羊的故事,掌握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詹老师为你们高兴!也代表狼谢谢你们为他提出了那么多善意的忠告,代表小羊谢谢你们为它想了这麽多的好办法.请聪明的你,接着写写狼和小羊的故事?
第三篇: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案
二、教学准备:
CIA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引读第一自然段,奠定基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丑小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只怪模怪样的鸭子,你看,(课件出示图、文)它的嘴——大大的,腿细细的,身子瘦瘦的的,样子真难看。
(二)、学习2—4自然段,体会可怜、不幸、顽强。
1、第一层次:
(1)是呀,丑小鸭那么丑,没有一个人喜欢它,老师想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愿意听吗?
(2)教师配乐范读2—4自然段。
(3)听到这,你们想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感受)
你们听的很认真,说的也很好,现在谁想读读这部分内容?
(4)以不同形式读2—4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邀请一位同伴读第三自然段;推荐一名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未叫到还想读的同学齐读2—4自然段。
2、第二层次: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已经听出你们可怜这只丑小鸭。你看,就因为他丑,这些居然这样对待他。谁能帮助老师完成这首诗歌?
就因为他丑,大家都()他。
在家里,哥哥、姐姐()他,小伙伴们()他,连妈妈也()他。
在外面,野鸭子()他,小鸟()他,猎狗()他。
(2)自由练习填空,反馈并指导读好此诗。
(3)诗歌中所填的词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丑小鸭的可怜,让我们再读一读2—4自然段。
3、第三层次:
(1)多不幸的丑小鸭呀,在家里,他被欺侮、嘲笑,面对这样的不幸,他悄悄地离开了家,这是为了什么?
在诗歌第二自然段后补充:
为了(),他悄悄地离开了家。
(2)可是离家出走之后,同样是遭到讥笑和追赶,面对这样的不幸,他只好白天躲起来,晚上才出来找吃的,这又是为了什么?
在诗歌第三自然段后补充:
为了(),他只好白天躲起来,晚上才出来找吃的。
(3)是呀,丑小鸭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他却是那么努力的追求新生活,那么执着地热爱着生命。这是一只了不起的丑小鸭,让我们再来读一读2—4自然段。
(三)、学习5、6自然段,感受变成白天鹅后的复杂心情。
小朋友们,多大的痛苦,多大的不幸,丑小鸭都默默忍受着,坚强生活着,他终于挨过了寒冷而又饥饿的冬天。
(1)课件演示第一句话:柳树发芽,桃树开花,春天来了。春天美吗?试着读出春天的美丽。
(2)课件演示并旁白:丑小鸭来到湖边,看见三只白天鹅在戏水,他多么高兴啊,于是情不自禁地说——啊,多美的鸟!……
①简单的一句话里包含着丑小鸭复杂的心情,他赞美天鹅、羡慕天鹅,但一想到自己的丑,他又感到深深的失落,可是他想接近白天鹅的愿望又是那么强烈。
②学生自由练习,体会丑小鸭复杂的心情。
(3)课件演示并旁白:为了看清这些美丽的大鸟,丑小鸭飞到水里,向白天鹅游去,没想到天鹅拍着翅膀欢迎他。丑小鸭低头往水里一看,居然看到一个美丽的倒影。雪白油亮的羽毛,又长又软的脖子,丰满有力的翅膀,美丽极了。
男、女生比赛,读出他的美。
(4)是呀,太美了,美的让丑小鸭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和兴奋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分享受他的快乐吧!
齐读第五自然段。
(5)丑小鸭太美了,难怪三只白天鹅会拍着翅膀欢迎他,难怪湖边的小孩会齐声赞美他。这是他从没想到的,他激动地无法掩饰自己的快乐,你们看——(课件演示)他扬起翅膀,伸长脖子,发出幸福的呼喊。
小朋友们,站起来吧,你们就是丑小鸭,你们就是白天鹅,扬起有力的翅膀,发出幸福的呼喊吧!
学生齐读丑小鸭的呼喊。
(四)、延伸训练。
经历了一番磨难的丑小鸭终于变成了受人欢迎的白天鹅,这时候,你最想对他说什么?拿出你们精心设计的贺卡,把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点评学生作品。
第四篇:语文第四册教学计划
语文第四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44人,他们分别来自本乡。大部分同学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组织纪律性有所加强,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的基础较好,这些都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搞好学习。但由于他们年龄偏小,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还有待老师耐心、细致地引导、启发、教育,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学生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由于家境都不太理想,所以父母在外打工者居多,留守家园的皆为体弱多病,或是年迈者。对孩子要么溺爱,要么管不住,要么文盲没能力管孩子。
三、教材分析: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册共有32篇课文,4篇略读课文,“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安排注意按内容的深浅,篇幅长短,训练重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安排,同时兼顾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诚实、团结互助、遵守公共秩序等良好的道德品质,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字词教学,通过我的发现,进一步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认识汉字结构,理解有关句子,对话的含义,理解与事物特点,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的:
1、培养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的方法,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4)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正音。(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
(2)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不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
(3)要求会写的字则应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口语交际
(1)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2)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3)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2)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插图、挂图、灯片、录音带进行教学,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他们慈母般的爱,培养师生感情,激发学生热情。
2、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精讲多练,多读,抓住阅读教材的重点词句的训练和朗读,说话的训练,培养学生识字,说话,说句,写字的能力。
3、要改进识字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和自主识字的习惯。既要尽量利用汉字造字的规律,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又要注意采用多种手段,随时巩固已获得的成果。
4、认真批阅课内外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辅导纠正,虚心向内行学习,向学生和家长征求意见,根据教学情况和效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七、教学进度:
周次课时安排教 学 内 容
第一周3.5~3.10第一课~第三课
第二周3.11~3.18第四课~语文园地一第五课 第三周3.19~3.25第六课 ~ 第八课
第四周3.26~4.1第八课~语文园地二~ 第九课 第五周4.2~4.8第十课~第十二课~语文园地三 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4.9~4.254.16~4.224.23~4.305.7~5.135.14~5.205.21~5.275.28~6.36.4~6.106.11~6.176.18~6.246.26~6.30第十三课~第十五课
第十六课~语文园地四期中检测第十七课 ~第十九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四课语文园地六 ~ 第二十六课 第二十七课~ 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第三十一课 第三十二课~语文园地八期末复习期末复习
第五篇:第四册语文教学计划
第四册语文教学计划1
一、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人数41人。年龄大多是8~9岁左右。经过一年半的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但由于二年级下册教材要求学生认识和会写的字还是较多,课文篇幅很长而且全部脱拼音了,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还是较难。而且我班学生男女比例悬殊,男生比女生多十二人,男生比较好动,上课注意力较难集中,学生年纪较小还是容易受他人影响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大多数是城镇居民子女或家庭环境较好的学生,总体素质较好,家长较重视学生的学习。经过一年半的学校生活,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形象直观的作用,运用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对语文科充满兴趣,加强学生的普通话表达能力,自主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为今后的学习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册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册课文同上册一致,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加注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字一律注本音,在文中的具体语句之中,有的要读轻声或者变调。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本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在复习字词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可作灵活处理。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三、全册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10.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具体教学工作安排:
单元
第四册语文教学计划2
一、学生现状分析
班级共有学生60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生取得了一些进步,如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但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面大,在书写、学习品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另外,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差,势必会影响整体水平的发挥,所以,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学期重点。
经过一学年半的学习,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与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初步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
二、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着力于加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课文”、“习作”与“练习”组成。
全册课本共安排了7个单元。课文分精读、略读两种。右上角有△者为略读课文,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不列入考试范围。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读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继续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样字,让显示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增加词语积累。四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习作教材每课均包括例文、习作要点讨论与作业三部分。例文一般根据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改写,十分贴近生活实际。习作要点讨论的内容包括习作要求、观察要领与写作要点。作业包括学生习作题目与要求,有的习作教材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综合练习包括拼音识字、词句训练、熟记成语、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及写字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目标
教学内容方面: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汉字,会写388个生字。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与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与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与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与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与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将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与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学习习惯方面: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与学习兴趣,认真看书的习惯,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
四、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与课文的朗读。学习373个生字(其中要求写的283个)。继续培养识字能力,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运用笔画或结构分析字形。写字姿势正确,字写得端正、清楚。学会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与课文的朗读。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将语言训练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联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识字教学,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开始训练默读。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教会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以朗读传达对文字的感悟。
4、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要将字的教学放在词与句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句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思考的路子,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重视自然段教学,为中高年级的段、篇训练打好基础。
5、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保证训练时间,坚持大面积训练,及时纠正语病,让全班学生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6、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7、继续加强对写日记的引导与督促,坚持日记的批阅与讲评,评选“日记之星”。
8、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周设一节课外阅读课是必要的,一定要挤出课时。
9、加强与生活实际联系,寻取生活的资源进行教学,使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第四册语文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学堂村小学二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二年级(二)班共38人,男生20人,女生18人。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个别学生反映慢,记忆力差,贪玩,学习自觉性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后进生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尤为重要,是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二、教学要求
本册教材继续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来安排教学内容和练习形式。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春天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热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注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所选课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课文语言文字规范,生动。这些都有助于将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渗透于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以利于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知识。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㈠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㈡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课和课文安排了识字任务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三、教学目标
1、培养习惯。
a、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b、继续掌握写铅笔字的正确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c、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d、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2、汉语拼音。
a、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b、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a、准确认读363个生字。
b、能按笔顺书写,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
a、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讲的故事。
b、能在看图后用普通话说几句完整的话
c、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作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d、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
5、阅读。
a、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b、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
c、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d、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和问号。
四、基本理念
1、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的把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
五、教学重、难点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的习惯。
2.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认识隔音符号。
3.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能在观察图和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通顺的话。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度课文。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借助字典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六、教学措施
1.继续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继续加强识字教学,坚持在语言环境识字。重视写字的指导,提高学生写字的技能。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能力。
3.充分利用插图,各种文字材料,各项作业,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4.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借助字典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
5.指导学生用好《课外阅读补充材料》等课外书籍,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量,不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6.要十分重视阅读教学与写话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坚持写日记,为学生的作文起步打好基础。
7、做好辅导后进生的转变工作,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七、教学进度表:
(略)
第四册语文教学计划4
一、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课本共8个单元,每单元3至4篇课文,1课听说训练和1个单元练习。全册共计课文30篇,8课听说训练。每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相对集中:第一单元:学习要刻苦;第二单元:向革命烈士学习;第三单元:关心农业生产;第四单元:主动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第五单元:初步懂得一些自然常识;第六单元:学习革命领袖和科学家的优秀品质;第七单元:遇事要开动脑筋、要开扩眼界;第八单元:初步懂得世上有像狼一样的恶人,懂得对敌斗争要机智勇敢。课文的作业分两类,属于理解性的练习题编在课文后面,属于巩固性和运用性的练习题编在课堂作业本里。每单元一个练习,主要用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但在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适当的扩展。
二、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一)、语文知识能力方面
1、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看音节写出词语,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组词。能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2、学会330个生字。初步培养识字能力,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能运用笔画或结构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写字姿势正确,字写得端正、清楚。
3、能正确读写292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一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
4、初步懂得词语的搭配要恰当,能归并同一类的词语;能比较哪些词句写得具体,能用指定的词语与意思完整的句子。
5、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听写部分课文。
7、能看图听故事、讲故事和续编故事,听懂对儿童的广播。
8、初步学会写请假条,能写几句到一段意思简单的话。
9、初步学会使用问号和感叹号。
(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
1、学习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公私分明,以身作则,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优秀品质;通过扫墓等活动缅怀革命烈士;学习茅以升从小立志为中国人民争气。
2、能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爱护小同学;能主动关心残疾人,能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感受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懂得老师爱学生,学生要尊敬老师。
3、初步懂得世界上有像狼一样的恶人,对他们仅仅靠说理是没有用的,要机智、勇敢地和他们作斗争。
4、初步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自然美,培养美好的情感。
5、懂得学习、做事都要开动脑筋,要善于观察;懂得要像小鸟一样眼界开阔、见多识广,不要像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自以为是;还要懂得学习、做事只要有恒心,就能获得成功。
6、初步懂得种子发芽、蚕和青蛙生长、天气变化等自然知识,培养关心农业生产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措施:
1、注重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联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开始训练默读。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要把字的教学放在词和句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句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思考的路子,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重视自然段教学,为中高年级的段、篇训练打好基础。
4、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保证训练时间,坚持大面积训练,及时纠正语病,让全班学生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第四册语文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教育观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语文教研组的具体要求为行动指南,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注重积累,夯实基础,拓展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一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二、学情分析
(一)学情:
1、本学期本人带高一(1)、一(2)、一(3)班,三个班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好,学习自觉性较强。
2、有少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欠佳,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方法不当,阅读面狭窄,阅读量少,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针对性策略:
1、语文教学以基础为主,稳扎稳打,适当拓展,不宜贪多求快。
2、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适量地补充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注重迁移和拓展。
3、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规范答题训练。
4、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种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积累,勤于写作。
三、教情分析
(一)教情:
本人参加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缺乏,教学基本功不是很扎实。
(二)针对性策略:
1、积极虚心向老教师求教,多参加听、评课活动,融入集体备课,精诚团结,提高自己。
2、努力整合教材,力争驾驭教材,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四、教学目标
1、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根本目标。
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审美情趣的教育,提高文化品位,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五、教学内容
1、完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教学内容。
2、传统文化导学:《弟子规》、《百家姓》等。
3、学校、语文教研组布置的其他教学任务。
六、具体措施
1、“文以载道”,把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文本熏陶学生,陶冶他们的情操。
2、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提高备课质量,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系统地讲解相关基础知识,并通过相关训练加以落实。
3、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和检查,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和整改措施。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督促学生多摘抄、多写读书笔记、多练笔并检查落实。
4、以“阅读”和“写作”教学为抓手,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工作。作文教学:本学期主要训练记叙文,形成系列,穿插在单元教学中进行。
5、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第四册语文教学计划6
一、学生基本情况
二年级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
二、指导思想
从课程改革“一切为了民族的振兴,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宗旨出发。⒈注意打好基础。围绕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口语交际、写话等重点,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础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语文基本功。⒉培养良好的习惯⒊渗透思想教育。
三、教学目标
⒈学习习惯
⑴继续掌握正确地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⑵继续掌握正确地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⑶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⑷培养勤,主动识字的习惯
⒉汉语拼音
⑴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⑵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⒊识字写字
⑴准确认读363个生字。
⑵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13个常用偏旁部首。
⑶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3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⒋口语交际
⑴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⑵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⑶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⑷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⒌阅读。
⑴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⑶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⑷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⒍写话
⑴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⑵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⑶学会“转述”
、“劝阻”等方面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⑷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7思想教育
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教育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教学学生热爱祖国,了解一些祖国风光和民族风情;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四、教学重点
准确认读363个生字。
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13个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3个。
五、教学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学会“转述”
、“劝阻”等方面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六、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阅读课,注重读写结合。
2、习作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
3、加强课外阅读,开拓学生习作视野,丰富学生阅历,积累词语。
七、培优辅差
1、摸清希望生情况,建立转差计划。
2、课内照顾希望生,课余辅导希望生。
3、发挥小组功能及小组长的作用,开展一帮一活动。
4、加强优生的习作指导,力争向刊物投稿。
八、教学具体安排
第一、二周
习惯篇—练习1
第三、四周
1古诗两首——练习2
第五、六周
5雨后——练习3
第七、八周
9母亲的恩情——练习4
第九、十周
识字五
——练习5
第十一、十二周
15学棋——练习6
第十三、十四周
17歌唱二小放牛郎——练习7
第十五、十六周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练习8
第十七、十八周
复习、期末考试
九、教学活动安排
第四周
组织学生阅读童话故事,举行童话故事会。
第六周
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狐假虎威》。
第十二周
组织学生阅读有关爱迪生的故事。
第十五周
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猴子种果树》
第四册语文教学计划7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3人,男生12人,女生11人。二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些家长溺爱孩子,所以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针对这种问题,在工作中注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多表扬、多鼓励。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好学的氛围,促使大家共同提高。
二、教学内容:
(一)人教版新课标语文第四册教科书围绕着八个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教学内容。
1、春天里的发现;
2、奉献与关爱;
3、爱祖国、爱家乡;
4、用心思考、勇于创造;
5、美丽神奇的大自然;
6、培养优秀的品质;
7、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
8、走进科技的世界。
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二)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
1、《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2、《充气雨衣》
3、《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4、《阿德的梦》。
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
(三)“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
(四)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
教师可作灵活处理。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
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三、教材分析
1、人教版新课标语文第四册教科书围绕着八个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教学内容: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
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
3、“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
4、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可作灵活处理。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
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四、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5.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6.教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五、使用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册教科书采取了按照专题来整合各部分内容的编排方法,每一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应该在学习相应课文的时候,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认识400个生字,这是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渠道,增加识字量。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在识字要求的把握上,教师要尽量避免走入两个误区。第一,切莫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所有学生做统一的要求。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因此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第二,不必将学生是否能准确识记脱离开任何语言环境的单个的字,作为衡量其是否掌握了要求认识的字的标准。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最好不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而是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不是有人认为的写得越多越好,要注意
写字的质量。
3、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应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该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唱歌、猜谜语,可以是开故事会、朗诵会、演课本剧,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火热、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第四册语文教学计划8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围绕学校工作总目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为研究重点,根据新颁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通过深入学习体会《大纲》精神,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选读课文4篇,《夕照》、《迷人的张家界》、《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三峡之秋》、《军神》、《一件运动衫》、《海豚救人》、《珍珠鸟》、《大瀑布的葬礼》、《北京的四合院》及古诗等是新选入的课文。本册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是《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教材识字量为230个,其中要求学会的160个,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会写的70个。
二、教学任务与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爱国教育。
2、能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查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和缩写课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学生现状:
五(1)班共有学生56名,其中男32名,女24名。大部分学生上课都能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但不少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口语交际能力、动手能力一般,写作能力更有待提高,有部分学生甚至还不能写简短的记叙文。个别学生学习习惯极差,有不写作业现象,要引起足够重视。
四、教学措施:
1、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句进行圈、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2、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4、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5、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6、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
上述计划有待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本人将以此为基础,实践中将其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以便更好地指导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第四册语文教学计划9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6篇。教材注意整合性和训练性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与重点;课例分别由2篇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组成;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回顾?拓展由“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另一个栏目组成。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要求会认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并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十一)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三、本册主要的教学措施:
为了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我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精心钻研教材,让课堂有增量
1、分设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立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在设立教学目标的时候,我决定先设一个基本目标,也就是全班学生最低应该达到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根据“保底不封顶”的原则,着重于能力发展方面,对中上游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
2、分类评价
评价是实现课堂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上,一句不恰当的话,可能让本来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失去仅存的一点点兴趣,也可能让本来优秀的同学妄自尊大,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对学困生,要在热情的鼓励中指出新的目标;对优秀学生,则在充分肯定的同时,告诉他还存在的问题。
3、完善作业改革,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激情减少刚性作业,增加弹性作业。减少书面作业,增加实践作业;减少课后复习作业,增加课前准备作业;减少课本练习作业,增加课外读看作业,力求布置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学生乐于接受,易于完成,玩中学,学中做,做中悟。
(二)领会《课标》精神,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本册教材在年级中的地位、作用、特点。在备课中从整体出发,认真备好每一个练习组,落实好每一个训练项目,从而扎实地完成训练任务。
(三)开展大量阅读,并开设“阅读欣赏课”引领学生走向阅读。
除此之外,结合学校开展“点燃读书激情构建书香校园”活动,采用各种方式使学生爱上阅读:
1、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书籍,教师可在上到相关课文时推荐,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与汉字有关的《语林趣话》。可采用半截故事法等。
2、向学生推荐现今流行的或一直有的一些文质兼美的书籍。
3、开展与读书活动有关的系列活动,如学生表现好奖励学生——作业整理课教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读书统计活动;与家长共读一本书并写几句读后感;看完一本书可以奖励星星期末进行统计评选等活动。
4、加大积累量,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如每天早上5分钟,每天晚上一段《论语》等。
(四)开展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五)重视学生日记、周记的指导,通过日记或周记的形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沟通,解决一些问题。
(六)继续对班里的朗读情况加以重点指导,并且加强读书的速度训练,以达到一定的要求。
(七)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带动全班同学使其形成良好的班风,即优良的学习氛围,重视班干部的培养,班集体的建设。加强中下生的指导。重视学生的德育,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
第四册语文教学计划10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围绕“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专题进行安排,主要由《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及语文园地四组成。这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选编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朴实易懂。选文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都成为发明家或者整天想着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领会编者意图,结合课文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在读、思、议、做中自主感悟科学道理,积淀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
13 动手做做看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15 画风 16 充气雨衣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4、自主感悟重点词句,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5、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6、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3、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感悟,懂得发明和生活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观察、分析、动手的好习惯。
4、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学具:
挂图,卡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 10-----12课时
13 动手做做看 两课时
14 邮票齿孔的故事 两课时
15 画风 两课时
6 充气雨衣 两课时
语文园地四 三课时
第四册语文教学计划11
一、班级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1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4人。本班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主动性较强。开学阶段从了解学生暑期中的生活和学习入手,同时联系家长,与家长配合共同教育、督促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本班大多数学生能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作业能认真、按时完成,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但也有极个别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口头表达能力不佳,阅读与写作能力弱,记忆力和理解力较差,再加上父母工作较忙,对其学习不闻不问,所以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教师仍要重点纠正学生学习上的不良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秉承了前八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共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单元主题分别为:马、奇观、变化、韵味、智谋、水、危急时刻、方法、面对错误、家园的呼唤。
三、教学目标:
1、识字、学词和练句
(1)使学生自主识字学词练句,在运用中继续体会,要求学生带字典或辞书进课堂,每课书、每个单元都要像对待以往的作业那样检查学生的摘录笔记。还要组织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查漏补缺。教材的相关指导可以查二年级下第11单元,三年级上有关的金钥匙。
(2)密切联系实际。对错别字、病句的问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上无论交流什么,都要挤出时间可能让学生写出来,哪怕写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也比光说不写强。写完及时在全班范围内清查错字病句,再写。每次习作(包括自读的笔记、日记),都要组织学生首先检查错字病句,自己认为没有错误了,请别人检查,然后再交给老师批阅。那些带普遍性的错字病句,要发动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刚开始这样做可能会感到麻烦些,但是坚持做下去,就能养成习惯。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基本知识的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效果才能更好,师生也才有可能从繁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2、阅读
(1)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2)学会写摘录笔记、批注笔记,并用来自读。
(3)学会查找目录的三种方法,检索资料,帮助阅读或开展综合性活动。
(4)培养每天阅读、读书动笔、阅读时翻查工具书等好习惯。
3、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通过与生活结合(日记)、与阅读结合(仿写、续写、补写等)、与活动结合等途径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以认真阅读为前提、感受为主,抓重点写,注意错别字和病句,提出评语的语言要求。
用典型引路,可以对比修改,可以小组讨论,使修改成为生动、主动、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4、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综合性学习
(1)制订可以实行的小组活动计划,要求:①可实行,能应用。②有时间安排和分工。③计划制订后要检查实行情况并及时进行修改。
(2)自始至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合作精神。结果是否漂亮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性和合作意识,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学重难点: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四册语文教学计划12
一、全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更加注重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从课程改革“一切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宗旨出发,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以下指导思想:
1、注意打好基础。
本册教材继续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来安排教学内容和练习形式。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语文基本功。
2、培养良好习惯。
本册教材意在让教师继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指导学生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等良好习惯。
3、渗透思想教育。
本册课本仍然注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
4、力求便教利学。
(二)教材的编排
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与“识字”、“课文”组成。“识字”与“课文”部分全部注了音。“识字”安排了两个单元,共8课。“课文安排了六个单元,共24课。每课之后有练习,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复习。写字和口语交际安排在复习之后,自成系统。本册教材的生字分两类,方格里的是要求学会的字,两线之间的是要求认识的字。课本后附全册要求学会生字的生字表。
插图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册教材安排有近百幅精美的插图,以加强和课文的联系,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1、关于识字。
全册生字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二是集中在识字中安排。
识字课有以下三种形式:
(1)词串识字。“识字”1、2、5、6四课均属此种类型。
(2)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3、4、7三课属于这种类型。
(3)特殊偏旁的认识。“识字”8属于此种类型。
安排多种形式识字,目的在于编排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认识能力;在识字的过程中,利用汉字、汉语的特点,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在教学中要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动脑筋主动识字,用各种方法记忆字的音形义。这部分教材中的词语和句子要多读少讲,不要在理解分析上浪费时间。教师在完成课本中的识字任务的同时,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并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使学生做到课内、课外两条腿走路,以便认更多的字,尽早用汉字阅读。
2、关于课文
本册教材共安排24篇课文,其中韵文5篇。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1~4课为“春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春天的物候有关;5~8课为“哲理篇”意在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人生哲理;9~12课为“亲情篇”,主要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关心他人;13~16课为“勤学篇”,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文化知识;17~20课为“爱国篇”,主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了解一些祖国风光和民族风情;21~24课为“科技篇”,意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本册教材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了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特点:既有表现历史人物、事件的课文,如:《母亲的恩情》、《木兰从军》,又有反映当代社会风貌的课文,如:《“闪光的金子”》;既有描写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的课文,如:《台湾的蝴蝶谷》、《欢乐的泼水节》,又有抒发儿童欢乐、愉悦的情感的课文,如:《雨后》、《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等。除了记叙文以外,还有诗歌、寓言、童话、神话故事。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和运用词和句,培养朗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识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册24篇课文中出现要求学会的字373个,要求认识的字90个。
课文中的识字教学,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生字的多少难易,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在读讲课文前学生字,也可以放在读讲课文后学,还可以一边读讲,一边提出生字来学。可以将识字分步走,在初读课文时解决字音,结合理解课文解决字义,最后联系学过的字记忆字形,并结合写字训练进一步巩固字的音形义。指导识字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抓重点、难点,采取多样的形式巩固识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认识即可,不要拔高要求。
词句训练是课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过程中要重视词句的理解和运用;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重视运用指导朗读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要重视背诵。要鼓励学生自觉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词句教学要避免以词解词,甚至抄、背词语注释。
要加强朗读训练。低年级课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朗读训练要占用较多的时间。朗读训练要有层次。首先是读通。能用普通话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第二层次是读熟。用普通话读出句子的停顿,了解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层次是读得熟练,读出情感。如果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基本上理解了课文内容。每次朗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不要盲目地读。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而后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来。
看图学文是课文的另一种形式。它借助图画表现课文的内容,体现了图和文的紧密结合。通过观察图画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认识图中所表现的事物,培养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展思维。看图学文教学应从图入手,图文对照,充分利用图文互补的优势来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在写话练习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注意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让他们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教师不必有过多的限制。讲评学生的写话练习时,应以鼓励为主,特别要鼓励那些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对于写话中出现的错别字,要鼓励学生查字典解决。
3、关于练习。
本册教材共编排8个复习,每组课文后安排一个。复习的内容有巩固汉语拼音,复习音序查字法,学习部首查字法。较多的是词句训练,阅读短文和写字训练。
巩固汉语拼音的形式有:区分声调,区分平、翘舌音,区分大小写字母的练习,还有借助拼音分辨多音字的练习。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发音特点进行训练。达到熟练拼音,读准字音,帮助说好普通话的目的。
字词句的训练,有偏旁归类,写出相同偏旁的字,有容易写错的字归类练习,有形近字、形声字比较,写词语的练习。还有比较句子、读写句子、看图写句子以及给句子加标点的练习。每个练习中有一题是专门复习要求认识的字。教学中应根据要求进行练习,切实收到应有的效果。
阅读训练,每个复习中安排一题,有读古诗、儿歌、诗歌、名言警句、故事等。目的是增加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展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受到思想、文化的熏陶。教学中要求学生读通、读熟,有的还要求背诵。对复习中的阅读材料,老师千万不要讲解。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引导讨论或适当点拨。
每个复习的最后是写字训练。每次一般要求写6个左右字形结构基本相同的字。训练学生遵循写字规律,写好字。写字训练在复习中自成体系。教学时应单设写字课,加强写字指导,要讲清每个字的特点,笔画、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再让学生描红。同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4、口语交际
全册共安排八次口语交际,每组课文之后一次。每个口语交际都有图,提示了交际的话题,图下有启发性的问题,提示了交际的要求与方法。
安排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教学中应围绕话题,参照图上的内容和图下的提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语言交流。要启发学生大胆说,仔细听,互相提问题,讨论问题,争论问题,评论同学表达得怎样,达到在双向互动的语言交流中,提高认识能力、促进语言发展的目的。口语交际不仅仅限于口语交际课上的训练,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教学等各个环节中,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要求
(一)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能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学会373个生字,认识90个生字。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要求认识的字,做到离开注音,离开语言环境能准确认读,不抄,不默,不考。
(三)复习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学习用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四)继续学习用铅笔写字。依照笔顺规则,书写要求学会的字。字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尽量做到美观。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合乎要求。
(五)能借助汉语拼音,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逐步达到有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逐步提高默读能力。借助汉语拼音阅读第四册《自读课本》和浅显的注音读物。继续认识逗号、句号、叹号、引号。
(六)能用学过的词语补充句子。有写话的愿望,能根据要求写自己想写的话。能在写话中使用句号、问号、叹号。
(七)学会听、说普通话。能听懂别人讲的一段话或一件事,听后能复述下来。能用普通话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愿意和别人进行口语交际,能主动说,认真听,大胆问,语句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全册教学计划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0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23人。他们来自以下几个地方:坡里村、夏庄村、可恋庄等。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在听说读写中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生源不同,造成学生间群体差异。原班同学,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比较强,特别表现在感情朗读上。他们上课积极踊跃,但非智力因素较差,很难遵守课堂纪律。外来的同学他们非智力因素好,已由原来的胆怯转变为大方,能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听说读写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智力和非智力都好的:胡会文、张玉、陈绘如、胡子其、徐曼等。
智力不好而非智力好的:佟可、郑帅男、孙思其、王森等。
智力好而非智力不好的:佟铁新、王宇航、时艺文、王子豪等。
智力和非智力都不好的:胡硕、王怀德。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质量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乐学,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情感因素结合起来,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把教学改革落实在教案中,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真正解放教学观念,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自学讨论、集体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正确地学习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3、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
4、继续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以各种教辅手段促读,注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
5、继续积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学习主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6、使用好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7、要妥善安排教学时间。
五、全册教材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所需课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2课时
识字1~4课8课时
课文1~12课36课时
识字5~8课8课时
课文13~24课36课时
综合练习8个24~32课时
第四册语文教学计划1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可作灵活处理。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每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3、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4、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阅读方面,本册教科书后附六篇选读课文。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处理: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精读课文进行教学,部分课后练习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不作统一要求。展示台以学习伙伴展示的内容为引导,鼓励学生展示与本组专题相关的学习或实践活动的成果,目的在于使所有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不断获得成就感。这些,都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
(三)使用本册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册教材书采取了按照专题来整合各部分内容的编排方法,每一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应在学习相应课文的时候,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渠道,增强识字量。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在识字要求的把握上,教师要尽量避免走入两个误区。第一,切莫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所有学生做统一的要求。第二,不必将学生是否能准确识记脱离开任何语言环境的单个的字,作为衡量其是否掌握了要求认识的字的标准。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最好不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而是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3、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应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该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唱歌、猜谜语,可以是开故事会、朗诵会、演课本剧,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火热,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二、学习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细的字形分析,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第四册语文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校长室、教导处的工作思路为指导,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理念,聚焦课堂教学,立足教研建设,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进教学方式、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备课组研究基地的作用,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新教材的教学研究,搞好语文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主动求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真正做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
二、工作要点:
(一)备课组工作目标:
1、备课:开学初,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熟悉把握好新教材的知识点、技能和教学重难点,制定实用的教学计划。在集体备教案的基础上,备课力求体现自己个人的教学思想,在借鉴他人优秀教法的同时,能自己独立思考、研究,根据班级实际,修改好教案,并写清教学设计说明意图。注重对一年级学生主动探究、思维、表达等能力的培养。课后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做到有实例分析,按新标准理念评析,有相应的方法措施,并及时服务、运用于实践。
2、上课: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注重对一年级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现代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努力使组员上的每节随堂课成为“满意课”。
3、作业:一定要认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每个孩子都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本学期,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认识拼音字母、了解基本笔划的能力,并初步接触汉字基本构造规律,端正每一次的做作业态度。学生写的字要有起笔收笔,结构正确。作业格式正确规范、簿本整洁。老师批改及时认真。针对新教材,教师自主选择作业,尽量加强口头作业的布置与检查。
4、课题研究:根据组内老师自己的'教学实际,开展个人的小课题研究,结合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多样化如何实施以及个人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为教学积累新鲜经验。
5、研究课:有计划地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平时互听随堂课,相互学习,共同研究。上好一节研究课,预先组员交流备课设想,试教后提出改进意见,用新理念评课,主动邀请学校领导、相关老师听课,提高每位老师的上课能力。
6、做好备课组的常规工作:
(1)认真制定好教学计划和复习计划。
(2)每周轮流出好一张形式活泼多样的练习卷。
(3)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8节以上,写好听课体会。
(4)注重备课组资料的积累。
第四册语文教学计划15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七年级一班共95人,由于他们刚进入初中,还不太适应新课标教材,因此这学期的任务艰巨,希望通过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在期末考试中他们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学期目标
1、思想目标:
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2、知识目标:
懂得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能运用基本知识来阅读,分析简短的记叙文。加强朗读背诵的能力,增强语感,积累语言。
3、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四、保障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