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读图能力 提高有效教学
培养读图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课读图能力培养之探索
长武县教研室 李建兴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地理课教学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我认为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才是提高地理课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地图是工具,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地图、插图、景观图等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
一.认真识图,激发兴趣
识图是读图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解决图中“有什么”的问题。识图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图的类型,即初中地理课本中有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分布图、工业分布图、交通分布图、卫星云图、河流图、插图、景观图等;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图例符号,即在地图册中有“统一图例”的符号,学生明确相关地理事物名称要用相关的图例符号表示。例如洲界线和国界线图例符号的不同、首都和城市图例符号就有区别;再次要让学生认识图中的颜色并明确所表示的含义。例如在“地形图”中学生要知道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冰川,而在“卫星云图”中学生要知道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只要让学生认识图的类型、图例符号、图中颜色,那么了解图中“有什么”的问题就简单的多了,学生能读懂图就必然会产生兴趣。二.仔细析图,提高能力
析图是读图的第二步,是让学生明确图中“为什么”的问题。析图是对图进行积极的思维分析的活动,通过思维分析达到准确理解地图的内涵。1.分析地图要注意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例如七年级地理下册有一幅中东石油资源分布图,此图内容丰富,在学习中要分步观察。第一步:认识石油资源的图例符号;第二步:看石油资源图例符号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第三步:看石油资源图例符号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第四步:看哪些地区属于石油输出区,哪些国家是石油输入国家?第五步:看有哪些重要的输油路线?途经哪些主要的边缘海、海湾、海峡、港口、运河、岛屿等等?通过这样有层次、有步骤地看图,学生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分析地图要注意探究性。即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例如在“印度”一节教学中,学生知道了水旱灾害是印度最频繁的自然灾害,那么为什么呢?这就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印度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对印度的影响;再例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青藏高原地区大体处在同一纬度地区,而在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炎热,青藏高原地区成为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这就需要学生探究明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除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外还受地形(海拔)的影响。这样的问题提的越多,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
3.分析地图要注意对比性。即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确所要记住的内容。例如印度地图和巴西地图的轮廓形状有些像,为了让学生区别清楚,教学中尤其是在复习中让学生对比着去找各自相邻的海洋、相邻的国家、主要的地形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主要的城市等以便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再例如在“长江的开发”和“黄河的治理”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仔细的分析图列表比较它们的发源地、流向、注入地、经过的省区、经过的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等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学生将理论的知识与地图知识紧密的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又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
4.分析地图要注意时政性。时时政事有利于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例如在“海陆变迁”一节的教学中,联系1976年7月我国的唐山地震和2008年5月我国的汶川地震、2011年3月的日本地震及海啸,让学生明确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是火山和地震带;明确世界六大板块的名称;明确世界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的分布区域。再例如在“中东”一节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中东是世界长期的热点地区,教学中利用“班班通”设备向学生展示中东近几年战争的有关新闻报道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其外战的原因有“中东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内战的主要原因有“匮乏的水资源”、“宗教文化的差异”和“领土纠纷”。这样学生既学会了课本知识又有了关注国家大事的好习惯,并能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三.细心画图,灵活训练
画图是读图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而在复习中尤为重要。自己动手画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对于初中学生的画图训练要求画简图,即让学生画出其轮廓图并将主要的内容标注在图中,达到训练和巩固之目的。地理画简图时应注意:简图轮廓要尽可能地简便,最好由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以降低作图的难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适应;图中填注内容不宜过多、过繁,要突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要围绕考点让学生训练。例如在“印度”的教学中,让学生画出其轮廓图并在图中填出相邻海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相邻国家巴基斯坦、中国、孟加拉国、缅甸;主要的城市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主要的地形区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再例如在“台湾省”的教学中,让学生画出其轮廓图并在图中填出相邻海洋台湾海峡、东海、太平洋、南海;范围构成中的澎湖列岛和钓鱼岛;地形中的玉山和日月潭;城市中的台北、高雄和基隆。这样既画图又填图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画图能力又达到了综合训练,既培养了学生方位意识又落实了重难点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有效教学。
地理这门学科的特性是和地图分不开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地理、从而提高有效教学。教学中教会学生怎么样去“学”,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不仅对学生学习地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他们以后的地理学习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强化读图表步骤的课堂教学训练,养成读图好习惯。这就要求从教材入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要求学生拿到一幅图,要做到“读图四步走”:一读图名,即这是幅什么图?二读图例和注记,即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三读有无坐标轴,若有坐标轴,要看清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四读取图表中表达了哪些地理信息?“读图四步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这是提高读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在地理高考中因读图习惯不良,漏读、误读图名或漏读、误读图例而导致失分的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途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做
到
“
读
图
四
步
走
”。
二、强化教材中图表的阅读与识记,是认识其他图表的基础 地理教材中汇集了大量图表,只有对教材中图表做到熟记于心,才能有助于认识出现的变式图、大比例尺的区域图等难度较大的图。
例如对变式图处理的方法是局部放大,整体恢复,回归基本。如有关晨昏线的读图题同学们普遍感觉较难,就是因为变式图特别多(约有20种)。但最基本的形式却只有两种,即侧视图和俯视图。在复习时我们首先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图形,再重点弄清每一种变式图与基本图形是什么关系,是如何“变”的。解题时先将局部图恢复为整体图,将变式力回归为基本图,可以使此类题大大简化。同时,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总结一些读图“法则”。再如要认识小范围、大比例区域图,除了要根据经纬线进行空是定位外,还要求学生识记一些地面上点状的重要标志以及线状的轮廓,点状的如一些重要山峰、矿产地、城市等,线状的如河流、岛屿、海陆、行政区等,只有从教材上识记,才能有助于认识区域
图。
三、强化图表归类的教学训练,培养对不同图表的阅读方法 经过阅读步骤和对教材中图表的阅读和识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和基本的读图技能,要想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就必须将图表归类,了解不同图表的特点,指导学生总结各类图表的读图方法和关键注意点。在近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变式图”、“叠加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和“区域图”,下面本文就逐一介绍一下这些常见图形的特点
和
阅
读
方
法
。总之你上课引导得多,用图用得多,学生也容易养成读图的习惯,他们读不好图的关键还是很少看地图。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培养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马 丽
地图是基于特定数学法则的对一定 时空尺度内客观世界的具体而微的直观表达,其承载和传递着丰富的空间信息,是地理学科的第二种语言。作为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地图是地理教学和研究中必不可少工具,也是地理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色所在。地图具有综合性、直观性等特点,在教学中适时 “ 以 图辅学”,将不便直观的地理事现在一定的平台上予以形象展示,便于学生更好 地将文字表达与地图呈现结合起来,进 而深化理解、强化记忆、拓展思维,以 适应地理的时空跳跃性、空间关联性的 知识特征,培养过硬的地理科学素养。
一、读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认知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 维相辅相成,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则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综合运用这两种思维形式,有助于开发思维潜能,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地理学科内容保罗形形色色的地理事现,其具有鲜明的表象,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
具有特殊意义。地理教学内容中不乏山、川、大气团、洋流、季风等各种可视或不便直观的地理事现,形象思维就是从这些事物的表象入手,分析、综合、抽象其特征、机理、联系,从而形成对它的认识、获得相应 的知识。在学习中,丰富的形象资料是深化认知、掌握智慧的必需,没有形象资料的支持,学生难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知识运用具体的环境中 ; 而高级复杂的抽象思维是提升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没有抽象思维将形象资料的概括、升华,学生会对深层次的地学现象和规律一知半解,无法灵活、有效地运用。. 读图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需求
素质教育 以教人成人为核 心理念,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执行的重要平台,不仅应奉行的授业传道的宗旨,更应该有效践行其素质培养的使命。2 1 世纪,8 0 % 的信 息都与时空地理环境相关联,因此,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的培育与发展也体现着时代的要求。地理素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读图能力是构成的地理素养的基础,也是现代社会条件下必需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无论在地理教学还是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地图辨识、时空定位、地理要素辨析等相关地图知识,掌握读图、析图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素养的基本要求。. 地图教 学的地位
现在地理教材中大量知识均 以地图的形式展现,并采取了以图注文的模式,这丰富了地 图的信息容量,使其成为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图文渗透 构建起文 字理论 与地学现象之 间有机契合的桥梁,其蕴含的信息是教学基础内容,另一方面,地图是教学工具之一,其 “ 图形思维”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感觉器官,活跃他们的思维能力,延伸过程思维。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庞杂,而地理图表却是教学和应试中不变的主题,依图分析、筛选、判断、推理进而提取有效信息,厘清地理要素的空间特征、分布规律、过程机制,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基本的学习要求,更是个人的能力期望,由此可知,读图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 1 . 建立兴趣基点,培养地图素养
地理教学与地图密不可分,教师应寻找多个兴趣点,促使学生喜爱地图,引导他们看 图、析图,使 之形成一种学习习惯。为此,可有意地 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对地 图认知热情,如在课外让 学生在地 图册 中标注各大洲排名 前 5的大河的流域、找 到世界 面积
排名前 十的岛屿等,激发他们竞学情绪 ; 也可安排 实践课程,在实地由教师的教授如何 绘制等高线图、辨认经纬线,以增强技 能体验 :还可让学生制作 自己最感 兴趣 的世界、全国或省级、市级 的旅游路线 图 :通过这些有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接触地图,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的看图、探索地图的兴趣,从实际体验中获得基本的读图能力。如此,学生对地图具有一定的兴趣爱好,也就有了解图的源动力。. 勤于积累资料,善于识记辨析
读图能力的培养须基于对一定量地图素材的识记之上,将地图的位置和轮廓印记于心中,才能熟练、灵活地从图中迅速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地球表层,气象万千,地图也形形色色,尤其是中小区域的地图其形状、地理位置更加难以分辨 ; 于是我曾特意安排学生利用栅格法绘制中国区域图、省区图,世界区 域图、各大国的行政区图,专题地图如 洋流图、气候图、工业分布图、交通路 线图等,还强调学生了解特殊区域如马 达加斯加岛、南极半岛、苏拉威 西岛、希腊半 岛、济州岛、加利福尼亚半岛、克里米亚等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区位条件等,这些有意的训练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便能 日益对地图敏感,看到地图便会联想到相关区域的地理信息特征,增强辨别地图的能力。. 充分发挥联想,展开多维思考
在地理应试中出现的地图多是从某
一个视角、方面提取 出来 的部分地图,学生在读图时往往 “ 不知其所云”,这时 应该针对地图的特点,发挥联想,找到自己的思维与图中实证的契合点。如:昏线图、太阳高度角图等,各个地图的投影中心不同,地图呈现也有巨大差异,而考试中的题目往往会截取全球展昏线图或全球 太阳高度 角图 等各系列 地图 中 的一部分,由于图示不完整和信息缺乏,这就更增加 了读图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思维联想,即凭借个人 经验将 “ 不完整”图补充完整,寻找到具有特殊意义的点(极点、晨昏线与经 纬线交汇点等)和线(极圈、赤道、晨昏线等),以确定地图的中心点,进而展开分析。如此有序的进行解图,可以使学生从这一个“ 部分” 而认识到图的全貌,以便学生举一反三,深刻领悟到此类知识点的本质。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图表中的信息,揭示地理要素特征及其相 关联系,是地理教学须直面 的话题。长期以来高中地理学科被定位为文科性质,教学也偏向教师教材讲解、学生被动识记,其教学效能不高、效果不明显。在素质教育的广泛推崇的时代,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当从 自然科学点出发,有意识地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如此,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对于学生能力提高、发展智力、个性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篇: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知识最有效地载体之一,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一旦掌握了读取地图信息的方法也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也正因为如此,如何读图、如何正确和高效读图已经成为了现代地理知识学习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就在这里简单的谈谈以下两点。
第一点:看图
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为了正确读图,首先要看清图名,观察图像。具体来讲,地理地图也可以简单的分为自然地理地图和人文地理地图。
自然地理要靠理解,细化自然因素又有地形,地理位置,气候,等等,其实它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基本是不变的,它的题型也就那么几种,把围绕某个知识点的各种题型都做做,会有收获。在自然地理地图中,要关注阅读自然地理规律图,主要包括四幅图,这是在《必修1(人教版)》,每一个单元大家要关注一幅图,是什么呢?其中大气圈,大家比较关注气候类型分布图,水圈,就是陆地和海洋这一块,大家要关注洋流的分布图,当然陆地淡水,就是水循环的分布图也要给予理解。再有陆地环境中,大家还要关注自然带的分布图。最后是板块分布图。
人文地理,社会因素又有科技,经济等等,培养人文地图素养时,首先要读的就是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这是一个大的轮廓图。七大洲、四大洋,大家一定要熟悉他们的基本分布和轮廓,另外重要的运河、海峡的关键运口。我觉得这是读图的第一个层次,把整个世界最大的面貌先记住。而且这种记住,要作为一种常识。而让大家最头疼的就是区域图,大家觉得在读区域图时觉得复杂,而且担心考试中随便出了两条经线、纬线画一个小方块让你确定这个地方是什么,这并不是现在考试的方向,现在考试并不是要考查你对某一块地方是不是可以背下来它在什么位置。而是考试中它一定会把非常明确的位置给你框定好,是在什么纬度,什么经度,典型的城市、典型的地形区都标注出来,让你肯定认出这个区域,就像在考试当中你自己读地图一样,确定了位置之后,让你干什么呢?要让你在这个区域图上分析问题,分析什么?分析自然的规律、人类活动的规律。
第二点:析图
所谓析图,就是对图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包括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通过思维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的目的。如若说看图是为了解决“有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的活,那末析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
析图要深刻理解与运用基本原理,有些学生在复习时习惯于死记图中内容,不重视地理基本原理,结果“事过境迁”,一旦遇到一些源于课本插图又稍有变化的读图分析就不知所措。因此,应注意对图进行剖析,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吃透,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这样就能以不变(基本原理)应万变(图型)。析图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
总之,高中生对于读图是比较陌生的,也因此,读图应该是长抓不懈的,每天读图应15分钟,这是大家必备的一项工作。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一、本课题实施的意义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工具。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基本手段。新课程要求学习“对生活又用的、对终身有用”地理,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会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新课程理念的目标取向是“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对初中学生而言,教会他们读图、用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本人确定的研究小课题,我计划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二、正确认识学生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
地理对初一学生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内容又是从整体开始,学生在学习时有很大的难度。地图对学生而言又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从认识、了解,到会看、会用需要师生付出艰辛的努力。
在开学初,我将在教室后面悬挂了《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政区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地图。在讲解《地图》一章时,意识到学生接受地图的难度,我会放慢讲课的速度,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实到地图上,先指导学生看不同版本、不同图幅的《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政区图》,再看各大洲图、地区图,城市图,通过反复地翻阅,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三大要素,逐渐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同学们对地图也就有进一步的认识。我还将并结合《敦化旅游图》,引导学生找寻各个旅游景点的位置及周围的乘车路线,并找出最近的路线。把地图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无形中会拉近书本与生活的距离。
三、努力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兴趣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老师要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我会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中国的形状象什么,是否能够找出我们的家乡——敦化。这些简单的查阅,拉近了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意在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学完“等高线地形图”一节后,我将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在图中标出爬山的路线、攀岩的路线、野炊的地点和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学生兴致会很高涨。
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结合起来,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把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四、注重训练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综合认知能力
“光看不练,功夫不硬”。地图能力的培养必须“善用地图”,进行恰当、适度的填图训练,“一图多填”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学习(复习)俄罗斯时,我将先在黑板上勾画出俄罗斯的空白图,从位置入手,在黑板上填注周围的洋、海和邻国,然后填写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再填写地形区、河流、矿产地、工业区、城市、交通线、港口等。填注地图时也要注意方法,有规律地按照一定顺序填写,效果会最好。
这样,只一张地图可以反复填写,一图多填,一方面提高了地图本身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填图的乐趣,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同时,因为各知识点之间所具有的关联性,还有利于我们培养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养成广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处理地理信息的习惯,提高综合记忆、综合理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五、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同学们很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部分位于热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较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
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同时可利用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发现各大洲形状特点从而得到启发,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例子,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学习。
教会学生读图、用图,学会分析地图中隐含的地理要素,是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最直接反映,它贯穿于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地理教师都应重点研发的课题。
六、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索性和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七、实验策略或方法
(一)主要措施
1.加强认识地图重要性的思想教育
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这门新的课程,这时候对学生进行地图教育,认识地图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2.平常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图读图的方法需要融入每一堂课、每一幅图,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很好的使用。
3.多使用身边的地图,从身边熟悉的地图读起,循序渐进,最终使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帮助地理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为学习、生活服务。
第五篇: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读图能力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获得有关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以及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如何使学生准确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我认为,除了运用某些教学方法之外,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几年的地理教学,我深深地感觉到,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 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 被学生接受掌握。这样,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所以,学 生对地图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然,智力因素也占一方面,但在智力相同的条件下,读图能力较强的学生,他的地理成绩就比读图能力差的学生好,而且读图能力强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准确、扎 实、永久。
在我教过的几届学生当中,个别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但唯有地理学科成绩突出。通过与他们谈话了解到,他们觉得地理好学,因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地图就可以掌握下来。地图直观性较强,易于接受,学起来比 较轻松,于是他们就对地理产生了兴趣。由此可见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在几年的地理教学中,我初步地总结了一套不成熟的经验,并实施于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读图训练大体可分三步进行:
一展图。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 指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说图。利用挂图或板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教师利用“东西半球 图”让学生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 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 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
三绘图。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开始让学生在玻璃片上描绘出相应地图的轮廓,接着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玻璃片上独立填图,并用幻灯展示学生的玻璃片,进行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 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总之,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 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