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地理教学中的读图识图能力

时间:2019-05-15 04:1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提高学生地理教学中的读图识图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提高学生地理教学中的读图识图能力》。

第一篇:怎样提高学生地理教学中的读图识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内容摘要: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等各种能力的重要工具。而读图识图是新课程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知识点,要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掌握读图识图的基本知识,怎样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尤为重要。关键词:培养

读图

识图能力

地理教学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往往表现得很差,在地图分析、归纳地理事物方面则显得力不从心。这也使得地理教学任务不能良好地完成。因此,教师要想教好地理,必须重视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好读图技能,使学生熟悉地看懂地图,进而运用地图。

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呢?我认为,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应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结合”。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一、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老师要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我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中国的形状象什么,是否能够找出我们的家乡——海南。这些简单的查阅拉近了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意在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学完“等高线地形图”一节后,我出示了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在图中标出爬山的路线、攀岩的路线、野炊的地点和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学生兴致高涨。

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结合起来,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把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二、熟悉图表语言,掌握读图基本知识

要学会读图、识图,首先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图表语言,明确有关概念。首先是对地图要素的理解。在进行地图阅读的时候,我们必须找出地图中的有效信息,就要了解图当中各种图例和注记的含义,从而进行知识的迁移。比如我们根据等高线图形或分层设色地形图能够判断图区域内主要的地貌类型、分布范围、地表起伏变化和典型特征。因此,首要的任务必须让学生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为读图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次是对地理基本名词、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在地理名词当中有很多容易混淆的词汇,比如区时、地方时、时区等,必须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内在含义,再加以区分。又如大气当中的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冷锋与暖锋等,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归类,对比分析。另外,要完全掌握一个名词,必须了解该名词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就得引导学生理解它的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因此成因决定了气候特点(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气候特点必然影响农业生产(亚洲水稻种植业,正是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同时引导学生总结此类农业的生产特点及在地图上找出主要分布区。又如学习中国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时,如果仅仅看文字,就不可能形成空间概念,容易导致死记硬背,但如果结合阅读中国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根据颜色差异就能找出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这些基础概念的区别,可以使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三、诱导启发学生,培养读图的积极性

要让学生多看地图,培养学生经常读图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没有地图就无法学好地理,地图是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钥匙。其次,还要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地图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许多问题都需要丰富的地图知识作指导,通过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读图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板图板画、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课下让学生做拼图游戏等,同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加强读图识图训练,强化读图识图能力

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地图,使学生看懂地图,进一步分析地图,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读图能力。教师也可用多图并用的指导和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不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样能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找出各种地理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在教学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图,提高对各种地图的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技能,反复练习,最终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典型方法,如形状观察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这些方法能帮学生轻松地判断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再有,点、线、面结合法。如非洲气候类型图,非洲气候以赤道为轴,具有南北对称分布的特点,在读图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赤道开始向南北依次找出两侧气候类型。再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可以设置大洲和大洋相对位置的问题进行读图,如环绕在南极洲周围的大洋,环绕在北冰洋周围的大洲等,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

2、在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新课、复习旧课、回答问题、课外作业等各个环节中进行读图、识图、用图、填图、绘图和记图的练习。

学习新课的读图识图。针对讲授新课的内容,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阅读有关的普通地图,使学生学生熟悉地图要素了解地理事物,例如:在讲授“东南亚”时,首先让学生查看地图“东南亚的范围”,然后找出东南亚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它周围所临海洋,从而得知本区所处纬度位置较低,赤道从本区穿过,周围临海的地理位置特征。然后查看中南半岛的分层设色地图,可知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所有这些特征及所涉及的地理事物名称,都能在图上反映出来。因此,如果能掌握了读图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读图识图习惯,学生将不再惧怕上新课,并且在头脑中会产生一幅幅地图的表象,学习会得心应手,地图知识也会运用自如了。

绘图、记图、填图以增强记忆。填绘一定数量的地图,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运用地图来分析判断、说明地理事物分布的情况及其相互联系和演替规律,是培养学生进行地理思维的良好途径。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鼓励、指导学生绘制有关简图,如世界海路分布略图、中国行政区简图等,此外,学生还应做到心中有图,因此平时还要训练学生记图。通过记图的强化训练,把空间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去,使繁琐的记忆变得简单直观,形象具体。

3、注意对地图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努力做到“以图导图”,帮助学生做到胸中有“图”。例如:在我国区域地理的学习中,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我国每个省级行政区、每个主要的地形区属于哪个地理区域,就要联系我国的政区图和地形图,要把三幅图联系起来,才能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通过读图,可在图中感悟地理事物,在图中感知地理信息,并通过读图识图,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地理事物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能做到经常读图用图,就会逐步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地理学习也会变得轻松起来。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中学地理教育》

3、《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

4、《教师教学用书》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一、本课题实施的意义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也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工具。地图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一个源泉,又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的基本手段。新课程要求学习“对生活又用的、对终身有用”地理,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会阅读地图、使用地图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新课程理念的目标取向是“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对初中学生而言,教会他们读图、用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本人确定的研究小课题,我计划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二、正确认识学生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

地理对初一学生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内容又是从整体开始,学生在学习时有很大的难度。地图对学生而言又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从认识、了解,到会看、会用需要师生付出艰辛的努力。

在开学初,我将在教室后面悬挂了《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政区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地图。在讲解《地图》一章时,意识到学生接受地图的难度,我会放慢讲课的速度,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实到地图上,先指导学生看不同版本、不同图幅的《世界地形图》和《世界政区图》,再看各大洲图、地区图,城市图,通过反复地翻阅,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三大要素,逐渐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同学们对地图也就有进一步的认识。我还将并结合《敦化旅游图》,引导学生找寻各个旅游景点的位置及周围的乘车路线,并找出最近的路线。把地图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无形中会拉近书本与生活的距离。

三、努力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兴趣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老师要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我会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让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中国的形状象什么,是否能够找出我们的家乡——敦化。这些简单的查阅,拉近了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意在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在学完“等高线地形图”一节后,我将出示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在图中标出爬山的路线、攀岩的路线、野炊的地点和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学生兴致会很高涨。

此外,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结合起来,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把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四、注重训练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综合认知能力

“光看不练,功夫不硬”。地图能力的培养必须“善用地图”,进行恰当、适度的填图训练,“一图多填”是不错的方法。比如,学习(复习)俄罗斯时,我将先在黑板上勾画出俄罗斯的空白图,从位置入手,在黑板上填注周围的洋、海和邻国,然后填写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再填写地形区、河流、矿产地、工业区、城市、交通线、港口等。填注地图时也要注意方法,有规律地按照一定顺序填写,效果会最好。

这样,只一张地图可以反复填写,一图多填,一方面提高了地图本身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填图的乐趣,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同时,因为各知识点之间所具有的关联性,还有利于我们培养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养成广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处理地理信息的习惯,提高综合记忆、综合理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五、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同学们很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一部分位于热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较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

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同时可利用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发现各大洲形状特点从而得到启发,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例子,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学习。

教会学生读图、用图,学会分析地图中隐含的地理要素,是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最直接反映,它贯穿于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地理教师都应重点研发的课题。

六、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索性和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七、实验策略或方法

(一)主要措施

1.加强认识地图重要性的思想教育

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这门新的课程,这时候对学生进行地图教育,认识地图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2.平常地理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图读图的方法需要融入每一堂课、每一幅图,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很好的使用。

3.多使用身边的地图,从身边熟悉的地图读起,循序渐进,最终使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帮助地理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为学习、生活服务。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各类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图像系统”。这些图像系统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负载着大量显性的或隐性的地理信息,一方面为教师讲解知识、演示地理原理、说明地理成因及地理分布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分布、变化规律提供了方便,在地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他文字无法替代的。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只有真正重视地理图像,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才能极大地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理清教材图像,解读课标要求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地理图像可分为5种类型:

1、地图:包括各级各类政区图、地形图和专题图(如气温、降水量、资源、人口、交通分布图等);

2、示意图:包括线形图(如各类等值线图、经纬网图等)、剖面图(如地形剖面图等)、立体图(如地球自转、公转示意图等);

3、统计图表:如气温、降水量数据表格及各类扇形统计图等;

4、景观图;

5、以提示某一地理主题为内容的地理漫画。

关于地理图像的阅读,课标中有明确的能力要求。例如:掌握地图基本知识,正确阅读地图和各种地理图表,正确地从地图或地理图表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根据地理图像中的显性信息获取隐性信息等等。仔细解读地理课标,不难归纳出地理学科教学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最基本的要求,即:学会识图、学会记图、学会析图。

二、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1、识图能力的培养

识图是读图的第一步,其根本要求是学生能看懂图像,看出“有什么”、“怎么样”。

首先,要为学生识图排除“障碍”。地理图像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学生看懂图像的起点和关键。我们知道,不同图像对地理信息的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例如:地图表达信息主要是依托其三要素,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达信息是依靠其坐标的意义等等。因而,教学中下大力让学生理解各种图像的相关概念及其意义,是学生能读懂图像的关键所在。于是,概念教学就应该是地理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次,要指导学生有序看图。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步地进行。比如,看区域位置图,就应按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一步步地进行指导。通过有层次、有步骤地看图训练,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学生良好识图习惯的养成。

再次,要指导学生多角度看图。图看三遍其“义”自见。但是,反复看图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比如,在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上,可以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区域,从黄河、长江各流域,从各地形区甚至各省区等不同角度去认识。这种变换角度的观察,不仅能形成巩固,还能使认识全面。

此外,要引导学生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看图。特别是在看区域图时,不能让学生孤零零地看一条“线”或一个“点”,而是要进行组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一个“面”。但对于区域中的一些重点地区,又应该进行“放大”观察,细致入微地认识其细部特征。比如:观察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图,对于其“十字路口”位置的认识,就要把它放到更大的范围,看到它与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大洋洲,甚至美洲、欧洲、非洲之间的相对关系,从而形成“十”字形象;同时,对于“十字路口”之“咽喉”马六甲海峡的认识,又应该把其范围缩小,把局部放大,细致观察它的准确位置和细部轮廓特征。这样把整体与局部结合起来看图,有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

2、析图能力的培养

所谓析图能力,就是学生对图像展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活动的能力。其根本要求是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分析出“为什么”。

首先,在意识上,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图像所反应的各地理要素之间是存在普遍联系的,有的互为因果,有的相互制约,并且这些联系之间一般有普遍规律、共同原理可循。例如: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征与其气候、河流、植被等要素之间有相互联系,并对工农业生产、建筑交通、旅游和聚落等人类活动产生影响;自然资源、能源、交通、人口分布等要素之间有相互关系,并对工业或农业生产产生影响等等。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的联系分析,放开思路,瞻前顾后,从而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问题的分析能力。

其次,方法上,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教学中可着重进行两类思考方法的训练:一是通过同类地理事物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普遍规律。比如:欧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较广,北美洲这种气候的分布面积小而狭长,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这一比较,可以分析得出影响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普遍规律;二是针对普遍规律中的个别现象,分析其特殊原因。例如: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赤道及其附近一般为热带雨林气候,为什么东非高原出现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训练,可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避免在析图过程中,片面、绝对、静止地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既要找出一般的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又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忽视个别现象与特殊规律。

3、记图能力的培养

既然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那么很显然,对图像的记忆能力应是学生读图能力不可或缺的。记图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准确记忆图示的重要信息,在大脑中形成“心理图像”。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记忆训练。例如:

形状联想训练(如长江干流形似“V、W”,黄河像“几”字,广东像“象鼻”,黑龙江像“天鹅”),相对位置记忆训练(如四川省大致在长江“V”形中间,武汉位于长江“W”中间凸起处,太行山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之间),空白地图填绘训练(如在中国空白地图上绘出主要山脉、填注主要地形区、省级行政单位)等等。通过各种感观的结合,形成有效记忆,从而更多地积累地理信息。

培养学生识、记、析图等读图能力是地理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常规任务,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素质。作为地理教师,有责任从地理课标“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基本理念出发,坚持不懈地抓好读图的长期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的地理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注入不竭的源泉。

第四篇: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龙溪小学

彭风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读图的情感培养

一般说来,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广泛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一定的经验。到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图中画着一面国旗、2副单杆、3条凳子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

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表述要简练、清晰,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面红旗?(指导完整回答:图中有一面红旗。)有几副单杆?几条凳子?几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三、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7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5只蝴蝶,右边有2只蝴蝶,合在一起共有几只蝴蝶?或者5只蝴蝶在玩耍,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在教学6的减法时,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一些苹果,右边有3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解决“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这类题,学生的难点在于不知道要求什么,常常出现只要看见大括号就列式为3+3=6(个)的典型错误。所以讲清大括号的作用以及问号所在位置的含义尤为重要。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我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练好语言基本功。

四、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

1.读单一的主题图。主题图中有很多非数学信息,目的是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景,提高学习兴趣。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比多”、“比少”问题,以小兔要盖一间房子,朋友们都来帮忙为故事背景,小猪抬木头,小兔抱砖头,其中蕴含了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木头比小猪多,苹果比胡萝卜少等数学信息。在孩子们眼里,画面更多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是数学信息,所以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小兔家盖房子,有几只兔朋友来帮忙?(2)4只小兔抱了几块砖头?(3)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块数一样多吗?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图中小兔和砖一一对应,使学生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个数“同样多”;进而再设计问题:(1)有几只小猪来帮忙?(2)抬了几根木头?(3)是小猪的只数多还是木头的根数多?再引导学生找出图中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的部分,则剩余部分是“多”或“少”的部分,认识了“多”和“少”的含义;学生通过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等充分认识“比多”“比少”的关键是弄清“谁与谁比”。这样长期坚持指导学生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读图文结合的主题图。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图文结合的题目也相应增多了,但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看图而忽略读文字。比如,一年级上册第121页第11题,图上描述的是左边有9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右边大树旁边跑来了一群小朋友,文字叙述“又来了9人”,很多小朋友不去看文字,仍然像左边那样数人数,数到5人(还有4人被遮住),于是就列式为9+5=14,脱离了图、文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读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再去读文字,接着分析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图和文字是有联系的,要把图文结合起来读,结合起来理解。通过认真读图,说出图意,理清图和文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就有理有据了。

3.读蕴含大量信息的主题图。有些图蕴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理解图意。比如,图上画了3只蜻蜓,6只蝴蝶,10只蜜蜂,要求补充问题并解答。这样的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需要弄清图中各个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当学生从图中知道“公园里有3只蜻蜓,6只蝴蝶”后,再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蜻蜓和蝴蝶一共有几只?”“蜻蜓比蝴蝶少几只?”让学生再模仿提出其他问题,如:“公园里有10只蜜蜂,6只蝴蝶,蜜蜂和蝴蝶一共有几只?”“公园里有10只蜜蜂,6只蝴蝶,蜜蜂比蝴蝶多几只?”。

培养低年级学生读图的能力,打好读图的基础,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可为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会想到用画图来帮助分析,使画图、析图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强解题的效果。

论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

龙溪小学

王樱

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新课标 生活情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第五篇: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推广价值)

1、目的和意义: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具体、生动、概括等特点,它可以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图所起到的作用,是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无法替代的,也是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必要工具。学生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在与地图打交道。而且纵观近十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大有“无图不题”之势。因此,提高高中学生的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我教的高一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对读图、识图、辨图感到惧怕,有些同学甚至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考试中主要失分也就是读图题。可见,读图题已成为学生学习地理、提高成绩的“拦路虎”,让很多的学生对地理敬而远之。那么,造成学生读图、识图、辨图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呢?作为地理教师我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呢?为此我希望借助这个课题的研究,从中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高中学生读图、识图、辨图能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打造出真真的地理高效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2、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策略和途径,为高中地理教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2)实践价值:地图的学习是高中地理学习的生命线,也是地理教学的主旋律。提高学生对地图判断、分析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所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帮助高中教师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地图的判读能力,改善目前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3)推广价值:高中学生对地图判断、分析能力普遍较差,为此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线教师和一些专家对此也做了不少的研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论著,提出了不少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但有些不够全面,有些方法效果不够显著。对此,我愿意通过的不懈努力,为提高高中学生地理的读图能力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使读图、识图不再成为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拦路虎”。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教材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构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是我们地理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真真理解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并且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我校地理教学的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手段及途径

下载怎样提高学生地理教学中的读图识图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提高学生地理教学中的读图识图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随着新一轮教改的全面铺开,教育创新的理念逐渐渗透到教材中去,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他们能够做到全面发展,进而能从课本里走出来,......

    培养读图能力 提高有效教学

    培养读图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课读图能力培养之探索 长武县教研室 李建兴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地理课教学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我认为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才是......

    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论文

    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有利的辅导和教学。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充分发挥地图的作......

    地理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读图论文

    摘要: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是地理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工具。经常运用地图,可以增强地理课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

    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知识最有效地载体之一,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一旦掌握了读取地图信息的方法也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

    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读图能力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获得有关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以及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 。如何使学生准确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我认为,除了运用某些教学方法之外,还应重......

    迅速提高看图识图能力

    迅速提高看图识图能力 1。建筑施工图的组成部分 结构设计第一步就是看懂建筑施工图,建筑专业是整个建筑物设计的龙头,没有建筑设计其他专业也就谈不上设计了,所以看懂建筑施工......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读图思维方法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读图思维方法 祝廷远 贵州省石阡中学 555100 培养读图析图技能是地理教学中的基本要求,也是最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读图与析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