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总结报告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地图是地理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会读图就成为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同学对着图片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看?有些同学甚至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因此,看不懂地图和不能在记忆中形成地图概念是地理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往往让很多的学生对地理敬而远之。那么,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呢?作为地理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打造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效课堂呢?经我们的教学实践总结和问卷调查,初中生之所以感觉地理难学,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点,或者说教师没有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学会读图、用图是建立空间感的基础,是将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的前提,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以求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实验教材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构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是我们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
2、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师生心田,并且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能身心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学习,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边研究,边总结。
1、进行问卷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
2、确定研究主题,在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写出案例分析及反思报告。
四、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对象: 七年级,八年级在校学生。方法:
1、文献法:运用该方法研究中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深入学生,了解当前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个案法:通过部分学生读图、用图的个案研究,找出规律,形成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4、总结归纳法: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从中探索出更有效的途径,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8——2016.9)为准备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具体做法:
1、为课题顺利进行,准备理论书籍和学习资料,实验教师积极自学和参加各种培训,继续教育,学术研究,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新动态及可以借鉴成功,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同时请教研室专家指导。从而提高理论水平。
2、通过问卷调查,基本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现状。
第二阶段:(2016.10——2017.5)为实践研究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理论落实到实验中。
第三阶段:(2017.6——2017.7)为汇集总结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汇集统计和分析,同时,完成结题报告。
六、初中学生地图读图能力低的原因对策
1、学生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掌握不够;
2、学生对地图的类型不是很清楚,不知道某个地图所代表的区域;
3、学生对地形图、气候图的特点没有掌握;
4、教师在授课时,对地图部分讲解不到位。
我们经调查、问卷、谈话、归纳得出提高学生地图阅读能力的措施、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地图阅读能力的辅导,强化地图基本要素的讲解,加强学生对图例的记忆。
第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有意识的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孰能生巧,并在小组内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对重点图型,进行点拨,让学生掌握读图技巧。
第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绘制简单的区域轮廓图、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七、研究成果
经过对以上措施及对策的实施,大部分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幅度较大。学生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逐步提升。
八、成果验证
通过我们的努力,在这次期中地理考试中,学生人均分数比上一学年提高了五个百分点,部分学生在考试中读图、填图方面成绩提高幅度较大。
九、新发现的问题 在我们的跟踪调查研究中发现:
1、少数学生懒于动手动脑,不利于学生地图读图能力的提高;
2、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这些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逐步解决。
第二篇: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地理活动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构建的课堂活动形式,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的特点。通过活动实现课程目标,变学科的“封闭型”为活动的“开放型”,在学生参与活动中,培养学生地理观察能力,使用处理地图、图表的能力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应用地理信息手段进行交流、表达的能力;为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提供舞台。因此,地理活动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配套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以开展地里活动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
2、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师生心田,并且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能身心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学习,促进其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边研究,边总结。
1、进行问卷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
2、确定研究主题,在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写出案例分析及反思报告。
四、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对象:初一初二学生。
方法:
1、文献法:运用该方法研究中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深入学生,了解当前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个案法:通过部分学生读图、用图的个案研究,找出规律,形成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4、总结归纳法: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从中探索出更有效的途径,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计划从2011年5月——2015年5月,研究周期为三年,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5——2013、5)为准备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具体做法:
为课题顺利进行,准备理论书籍和学习资料,实验教师积极自学和参加各种培训,继续教育,学术研究,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新动态及可以借鉴成功,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同时请教研室专家指导。从而提高理论水平。
2、通过问卷调查,基本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现状。
第二阶段:(2012年5月——2013年5月)为实践研究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理论落实到实验中,形成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2013年5月——2014年5月)为汇集总结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汇集统计和分析
第四阶段:(2014年5月——2015年5月)撰写结题报告,邀请专家评测指导。
第三篇: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知识最有效地载体之一,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一旦掌握了读取地图信息的方法也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地理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也正因为如此,如何读图、如何正确和高效读图已经成为了现代地理知识学习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就在这里简单的谈谈以下两点。
第一点:看图
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为了正确读图,首先要看清图名,观察图像。具体来讲,地理地图也可以简单的分为自然地理地图和人文地理地图。
自然地理要靠理解,细化自然因素又有地形,地理位置,气候,等等,其实它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基本是不变的,它的题型也就那么几种,把围绕某个知识点的各种题型都做做,会有收获。在自然地理地图中,要关注阅读自然地理规律图,主要包括四幅图,这是在《必修1(人教版)》,每一个单元大家要关注一幅图,是什么呢?其中大气圈,大家比较关注气候类型分布图,水圈,就是陆地和海洋这一块,大家要关注洋流的分布图,当然陆地淡水,就是水循环的分布图也要给予理解。再有陆地环境中,大家还要关注自然带的分布图。最后是板块分布图。
人文地理,社会因素又有科技,经济等等,培养人文地图素养时,首先要读的就是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这是一个大的轮廓图。七大洲、四大洋,大家一定要熟悉他们的基本分布和轮廓,另外重要的运河、海峡的关键运口。我觉得这是读图的第一个层次,把整个世界最大的面貌先记住。而且这种记住,要作为一种常识。而让大家最头疼的就是区域图,大家觉得在读区域图时觉得复杂,而且担心考试中随便出了两条经线、纬线画一个小方块让你确定这个地方是什么,这并不是现在考试的方向,现在考试并不是要考查你对某一块地方是不是可以背下来它在什么位置。而是考试中它一定会把非常明确的位置给你框定好,是在什么纬度,什么经度,典型的城市、典型的地形区都标注出来,让你肯定认出这个区域,就像在考试当中你自己读地图一样,确定了位置之后,让你干什么呢?要让你在这个区域图上分析问题,分析什么?分析自然的规律、人类活动的规律。
第二点:析图
所谓析图,就是对图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包括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通过思维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的目的。如若说看图是为了解决“有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的活,那末析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
析图要深刻理解与运用基本原理,有些学生在复习时习惯于死记图中内容,不重视地理基本原理,结果“事过境迁”,一旦遇到一些源于课本插图又稍有变化的读图分析就不知所措。因此,应注意对图进行剖析,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吃透,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这样就能以不变(基本原理)应万变(图型)。析图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
总之,高中生对于读图是比较陌生的,也因此,读图应该是长抓不懈的,每天读图应15分钟,这是大家必备的一项工作。
第四篇: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王春丽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指导学生读(识、用、记)图是地理教学的特色和地理常规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要通过地图获取知识,使所学的知识要落实到地图上,就要掌握阅读地图的方法。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地图和地理的关系十分密切,地理似“肉”,地图犹如“骨架”。学生只有把地理知识附在地图这副“骨架”上,通过地图形成清楚的地域概念,才能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地理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他们在地图上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能力。
一、诱导-——读图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理图表,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自己在读图用图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读图方法,那是最为宝贵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读图内容,诱导学生做到手、眼、脑不离地图,左图右书,使地理教学达到“地理知识、技能、思想政治教育三者的统一”,真正达到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的作用。例如,在秦岭—淮河线一节内容学习时,我设计了如下步骤: 投影展示秦岭——淮河图
1、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淮河的位置,并同时要求让学生在课本上描出这条线。
2、请再仔细读图: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
3、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
4、秦岭—淮河的范围,包含哪些省区?(出示判断题,判断部分省区分别)a)先让学生先到到大屏幕前指出各省的名称。
b)描出各行政单位的分界线,再分别说出各行政单位的名称。
c)实战演习:出示湖南、河北、江西、山东、浙江、陕西、山西省区让学生判断分别位于秦岭和淮河南北
5.请同学们来讲述秦岭—淮河(综合复习分别讲述秦岭—淮河).二、“指导——绘图”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会读图的同时,模仿绘图,学会学习。首先,教师绘图讲解。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简笔画这种教学手段,边讲边绘图,能绘出比较标准的祖国疆域图、河流、山脉、交通图、示意图等。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指一指,画一画,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指图回答问题,做到边说边指,手口相应,这样,枯燥的地理知识才能具体化、趣味化,培养学生运用地图掌握地理知识的技能。然后,指导学生绘空白轮廓图。比如在学习中国地形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步教学方法:
1、自绘中国空白轮廓图板图;
2、师生共同填空白图:把我国主要山脉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弧形山脉的顺序依次绘在板图上。
3、五分钟识记:对照板图边说边指,记名称、走向和位置。
4、实战演习:让同学们亲自到黑板前指出山脉名称
5、自描一副中国空白轮廓图,默填山脉。
三、对照——填图
通过地图掌握地理事象的分布,填图是不可少的,正确填写空白地图。是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用图技巧的重要方法。做填图题要注意的是,不能照着有关图抄,而要默填,做到看书不填图,填图不看书,才有好的效果。使填充练习成为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习了中国主要铁路干线一节后,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步骤指导学生做填图练习:
1、在中国铁路线分布图上首先识记南北铁路干线。
2、闭住眼睛二分钟默记。
3、在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填充图上依次填注我国南北铁路干线。
4、仿照上面过程进行东西铁路干线和交通枢纽的填图。
四、训导——作业
教师设计基础训练题,对学生进行反馈检测。设计多种练习,把知识巩固在地图上,这是培养识图,用图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习完“祖国宝岛” ——台湾省一节内容后,针对本节内容知识点多,读图训练内容多的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一组练习: 一、填表
最大岛屿 最长山脉 最高峰 最大平原 最长河流 最大湖泊
二、连线题:
最大的港口 台北 食品工业基地
最早的城市 高雄 政治、交通、文化、经济中心
最大的城市 台南 重化工业基地
三、综合训练题
1、在右图填注下列地理事物 台湾岛 澎湖列岛 钓鱼岛
太平洋 台湾海峡 东海 南海 赤尾屿 兰屿 绿岛
3、假如你要赴台旅游,请你说出台湾至少三处风景名胜:
总之,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校条件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第五篇: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论文
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有利的辅导和教学。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全面学习,稳步提升地理课程的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读解地图上的知识,让学生对读图这门技巧重视起来。运用好的学习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地图在地理课程中占据的主导地位
地图在地理学科和地理的研究中被称作是“第二种语言”,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很多信息都可以通过地图反映出来,学生通过地图来获取重要的地理信息,以便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侧面来说,地图更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熟悉地图,分析地图上的标识,运用地图,能够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策略
1.熟悉地图、识别地图
学生拥有识别地图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通过地图来获取信息和知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首先基于学生对地图的识别和辨认,通过地图上所给的图标,获取地理信息。老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识别地图时进行思考,比如说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等。这样才能进一步指导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和地图相结合,解决相关的问题。
2.培养分析地图的能力
仅仅只是会识别地图是远远不够的。分析地图的能力主要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地图上的图画和标识,联系自己的思维,理解地图所蕴含的信息。每一幅地图上都有固定的坐标、经纬度、颜色、线条,都有它们各自的含义。比如,某个国家的海陆位置和经纬度的区域范围。在熟悉经纬度之后,可以通过经纬度和太阳的位置来判断当地的气候和温度资源。根据相关的地理环境和知识可以关联性地推导当地的气候条件,根据地形了解降水等。所以,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联系所学到的知识,扩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3.反复训练,巩固知识
在课堂的教学中,难免会有学生刚开始兴致勃勃,但时间一长就没有了学习的欲望。所以,老师不能对这样的学生失去耐心,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鼓励,调动其积极性,对学生进行读图的基础训练,让他们用一些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方法来记住一些地理要素(比如,各个国家的轮廓、大洲大洋的形状)。教师自己利用简单的题目,蕴含重要而基础的知识,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间接地提升学生的答题效率。但是,在教学中,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身心发展的趋势,来进行有力的训练。总的来说,地图对于地理课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的教学中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学生单纯地对书本上的文字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以此来应付考试,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老师必须看重图表的教学,提升每个学生对图表的认知能力,让孩子能够将解答技巧变为自己的东西,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