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推荐]

时间:2019-05-13 16:5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推荐]》。

第一篇: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推荐]

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南墅镇中心中学管国芳

关键词:元认知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是对思维的思维,对认知的认知。就学习而言,元认知主要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的知识,以及学习者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大量研究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有关学习的元认知方面发展水平较高,他们有丰富的元认知知识,并善于通过这种知识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地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迅速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教育专家认为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控制方式”。训练学生学习策略应包括二个步骤:一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元认知,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执行及监控策略。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益与质量,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元认知知识,增强元认知体验,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

本文试图通过阐述元认知理论、元学习理论和能力,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对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些初浅的探讨。

一、系统渗透地理学科元认知知识引导学生形成应用意识

元认知知识是学习者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及其相关的知识。它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予以客观评价,并进行积极监控和调节的基础。地理学科的元认知知识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地理学科知识结构特点、思维特点、方法特点等。宏观上看,地理学区域性、综合性、预见性的特征,决定了地理学科具有区域、综合、联系、批判、空间想象以及立体的思维方式,它们构成了掌握和精通地理学科的科学思想基础。教学中,学生只有真正明白这些特点,才能采取相应的有效的学习策略。微观上看,可举一例,初中地理自然资源这一章,关于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特点及其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由于特点都是从数量、分布、利用等方面阐述,措施是根据特点提出来的,因此,这部分知识结构特点是具有内在联系性和可比性。学生认知这一点,学习中就可以画联系图,用比较的方法,找到其内在联系,进而构建知识结构,加以记忆、理解和掌握。

第二,地理学科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如地理学的表述有别于其他大多数学科,除文字外,还有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等。所以,要学习好地理,必须形成喜欢读图、析图、用图的良好习惯,掌握读图、析图、用图的基本技能。为此,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向学生传授不同类型地理图像的阅读步骤、方法,以及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技巧;广泛运用读图启发式教学,加大地理活动课教学力度。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各种地理形象加以取舍,重新组合,使学生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的地理形象。如运用学生看过的各种河流的形象,经过取舍和重新组合,形成尚未见过的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刚果河等河流的形象。此外,教师准确、鲜明、生动的讲述或描绘,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想象,发展想象力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或幻想,同时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具体的点拨,启迪其智慧,通过比喻、分析、联系和引伸展开想象,以利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地理学科学习任务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心理状态,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对自己在不同时段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确认学习地理的价值(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涉及信息量很多的知识就是地理),并坚定他们学好地理的信念。启发学生热爱地理,使之乐于记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超过责任感。热爱什么都能学好、记牢,冷漠什么也学不好、记不牢。因此,教师要结合丰富而有趣的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使更多的学生“乐而知之”。另外,在思维、记忆、兴趣、情感等方面,不同类型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二、促使学生整理学习过程,增强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体验是指从属于认知活动的认识体验或情感体验,它可以在认知活动之前、之中或之后的任何时候发生。当个体在期望对自己的认知作出仔细的、有意识的监测和调节时,这种元认知体验就似乎特别可能发生。多数后进生都有这样的表现:在课堂上“理解”了,但课后又不知怎么回事,遇到类似的问题却不会做。究其原因主要是,虽然他们每个环节弄懂了,但未掌握整个思维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提问方式,促使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策略,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元认知体验,培养学生元认知监控的习惯与能力。

1.帮助学生自我激励。从序言课开始,教师就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确认学习地理的价值,并坚定他们学好地理的信念。

2.学会确立学习目标。无目标的行为,是盲目的行为;无目标的学习,是一种偶然学习,而不是有意义的学习。解决问题时,目标不明确,只能是“尝试错误”式的行为,而不能达到“顿悟”水平。因而在学习地理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有意”让学生把握教材内容中:哪些是泛泛了解(许多例子和解释性的句子);哪些是必须理解;哪些需要记忆(如地名、重要的地理数据等);哪些学会初步运用(如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哪些要综合运用与创造性运用(如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等)。

3.选择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帮助学生学会确立学习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选择达到目标最恰当的学习方法:(1)对于应该“了解”的知识,应采用“提要”方法去加以筛选和浓缩,使知识更凝炼。如对内蒙古高原一段文字的叙述“提炼”出四个字——坦荡开阔。(2)对于要“理解”的知识,可将它们与自己熟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结合具体的例子去理解它们。如太阳高度角与获得热量多少,可和生活中手电筒直射与斜射光的明暗来理解。(3)对于要“记忆”的知识,可以采取一系列“记忆术”来提高记忆效果。如谐音串联法、歌谣口诀法、形象直观记忆法等。(4)为了初步学会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运用,就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并多读图、用图、绘图。(5)为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就要采取各种适当的“纲要法”来组织所学知识,善于前后联系,综合分析。

4.善于在检测目标的基础上采取调控措施在地理学习中,要善于运用所确定的目标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下一步学习。例如:若发现知识上“预备度”不足,就要查漏补缺;如果熟练度不够,就要补充练习;如果“知识面”不够,就要博览群书;如果策略上效果不佳,就要不失时机地及时改进;如果是目标本身不恰当(如过高或过低),就要调节目标。

5. 正确选择提问时机,改换提问的角度和形式,对学生深化理解,学会

深入体验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当学生获得某项学习成功时,教师不应只是简单肯定,而要让他们从自己的活动步骤中寻求反馈,教师可这样提问:“你为什么那样去做?”或者“你能说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吗?”,教师的提问使学生不得不进行自我体验,学生会对自己的正确行为变得有意识。

三、科学组织学习评价,提高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

元认知调节和监控则是由学生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的自我调节机制构成的。如,计划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检索自己可能要使用的各种策略的结果,监控各种行动的效用.检验、修正、评价自己的学习策略等。

1、实施学习评价时,应坚持评价主体多样化。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的局面,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相互评价。坚持学习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不仅仅注重考试和课外作业的讲评,更要注意把学习评价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情境,及时启发学生评价自我思维过程。如此坚持不懈,即可促进学生养成内省的习惯,对自己学习行为实施自动化调节和控制。善于在检测目标的基础上采取调控措施在地理学习中,要善于运用所确定的目标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下一步学习。总结经验不仅知识上的诊断和补救是重要的,方法上的自我总结也是重要的,或许更加重要。要善于不断地总结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不断发展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2、重视阶段性学习总结交流。每个学习单元结束后,都可考虑进行一次学法总结,并在同学中交流讨论。对此,在未经训练之前,学生往往不知如何评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时可指导学生定期(每单元一次)填写自我评价表。自我评价表的内容可包括:A、是否确立本单元的学习目标?B、有无学习计划?C、是否对本单元内容感兴趣?D、能否调整和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E、能否独立克服学习上的困难?F、能否预习、复习和认真听课?G、能否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H、能否合理分配学习时间?I、能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J、对自己学习能力是否有信心?K、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满意等?通过填写自检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就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元认知监控能力。

1、重视学习过程的监控训练。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监控的训练,以进一步增强其自我评价能力。但是要让自控意识真正为学生内化,教师要加强平时指导,让学生经常对自身作出评价,适时调控自己的行为。我们在实践中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问卷调查。设计有针对性的问卷,让学生解答,问题本身具有启发性,学生解答过程也是一种自我估测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也可从中了解学生自我监控的水平。

指导反思。教师坚持让学生每天都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对学习活动计划、安排了吗?”、“我为学习活动作好了准备吗?”、“本讲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这样的每日自省强化学生的自控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近几年来,我教学中坚持实验,形成了“定向激发——设问启发,领会新知——回顾整理,明确结论——练习反馈,总结概括____深化提高”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教学效果明显。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学习过程,重视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议论问题,变式练习,学生间互改作业,及时反馈学习效果的好坏,检查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正误。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改善了他们的学习活动的心理水平。

总之,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地理教师肩负的不只是“应该”传递知识的任务,而是担负着去“很好传递”的重任。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调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篇: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谢碧强

单位:广州市南沙黄阁中学

通讯地址:广州市南沙黄阁中学

邮政编码:51145

5注:此文曾获取广州市第四届(2008)“广州市校本研究与教师发展学术研讨会”二等奖,并在大会上宣读。

摘要: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推进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就是指根据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是创新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中学地理作为中学阶段的基础课程,是研究地表物质的区域变化规律的科学。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具有综合、动态演化及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载体之一。中学地理教育也只有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这一主导方向,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特点,于日常地理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中学地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意在探究如何通过中学地理教学这一途径培养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将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反复强调:“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求“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可见,于中学地理教育中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新世纪的呼唤,时代的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当前中学地理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1]

中学地理作为中学阶段的基础课程,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可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宇宙,既可论古,又能谈今,具有综合、动态演化及多科学交叉等特点,他的内容与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生物都有关联。地理教学中就会给学生任意驰骋的、发挥想象的巨大空间,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培养各类创新素质人才的良好载体之一。[2] 中学地理教育也只有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这一主导方向,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中学地理教学内容有动静结合的特点。有相对不变的知识,如自然地理方面;也有不断变化的知识,如人文地理知识。教师可以立足“不变”,搜集“变化”的知识,把国内外的实事新闻,日常生活常识补充到课堂。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眼前的实事,并提出看法、建议,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具实效性。因此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特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日常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中学地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传统地理教学中仅仅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往往是“老师一人讲,满堂灌”。一张地图一星期,一只粉笔一节课,老师在一成不变地讲授,学生也在一成不变地听取、记忆,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结论性知识,注重教学效果的外在变化,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条文背诵。忽视了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及运用,将教学过程庸俗化到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低级程度。严重地遏制了学生的智能和创新能力发展[3]。

而且中学地理教育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积极有效地在中学地理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学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积极有效地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直以来本人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1、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的先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郭沫若同志也曾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成功的向导,成功的起点。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也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而郁郁寡欢、无精打采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只有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才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要想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这是中学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由于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强,知识内容丰富,教材中有很多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观察自然现象,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引入生活中这些事例,并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创新能力的形成,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记住地理基本的识记知识。因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教材与现实的关系,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疑激趣,引发思维,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贴近生活,又富有哲理,使教师真正能做到导学生之思,激学生之悱,解学生之疑,引学生之路的作用,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为什么海南岛总是那么炎热?霜冻前夜气温较低,大家感到很冷,第二天一般天气晴朗,是什么原因?又例如,学习了地球自转运动后问假如地球自转方向变,公转方向不变,又会产生怎么样的地理现象呢?对我们的生活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重新定位师生角色积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古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向来都是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老师一成不变地讲授,学生也一成不变地听取、记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仅仅作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根本无法启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创新。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与教育技术的发展变化,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教师的角色也在被重新定位。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不应该再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师尊,不应该再以知识的权威者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引导者,而不仅仅是传道者。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学,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倡导一种探究性学习方式,与学生共同去讨论、探究,并在适当的地方给予点拨,积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多变的天气》这节课中,我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对学生讲授天气对生活是怎样影响的,而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天气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天气现象及关于天气的谚语、诗歌,从中分析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每组找出至少一条天气和社会生活的关系。由于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所以,在课堂上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最后,我只是将每一组的答案进行了归类并写在黑板上:天气与交通的关系、天气与人民健康的关系、天气与农业的关系、天气与工业的关系、天气与战争的关系、天气与人的心情、动植物的生存的关系等。在整个教学中,始终用温和的语调和鼓励的眼神,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平等,在精神上得到鼓舞,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教师还鼓励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发表见解,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的这些行动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关心和理解,一些不愿发表意见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受到激励和鼓舞,树立起自信心。就这样我用自己的爱心与学生一起营造了一个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教学氛围,使地理课教学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

一直以来,许多教师都比较习惯用“对”或者“错”去对待学生的回答问题,这样的做法是很容易伤害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很不利于调动课堂气氛,往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学生不愿意或者不敢回答问题,更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于是无形中造成整堂课都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对此我通常的做法是少用甚至不用“对”或者“错”这类比较容易伤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字眼,而是反问学生对那位同学的回答有什么看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评价,同时也要注意即使是学生的回答根本达不到点子,也也不轻易否定,而是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取其中创造性的因素,供其它同学借鉴,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关注其在表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供其它同学参考。一方面这样有利于营造课堂的民主气氛,使课堂变成了“多言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了,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影像、动画、声音等表现信息媒体的优化组合,并通过计算机的综合处理和控制,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式的操作。也是强化和巩固学生形象思维的重要工具。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观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尤为重要,可以使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遥远变咫尺,大大增加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数量,而且可以配合动感的图像,使学生对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获得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学中重教轻学、重讲轻思、重灌轻趣、重知轻智的现象。可以使学生原先很难或无法得到的抽象知识,通过媒体作用而取得,扩大学生的感知空间和时间,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4]。例如在讲授“地球公转”时,教材中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自转示意图”等等,都是以静态形式出现,缺乏直观性、生动性,而将多媒体引入地理教学中后,运用二维、三维动画就能把这些静态图变成动态图,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连续、动态的感性材料,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既有声、光、色感官的刺激,又有思考、说话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多种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有助于学生“由表及里”思考问题,开拓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我们每一位一线地理教师都应该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特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积极有效地在中学地理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日常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当前中学地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涵之·创新教育实施指南·北京:华龄出版社,1999.10

[2].蔡明·论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地理教学,2000.1

[3] 黄山教育委员会编印《‘99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学习材料》1999.7

[4].陆希舜主编《中学地理教学法》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 1997

第三篇: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74600)山东省鄄城一中董素臻

21世纪的基础教育,不仅要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更重要是要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的学科,地理空间广大,地理知识浩繁。新教材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阐明了人地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讲,重要的不是记忆大量的地理材料,而是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懂得运用地图并能进行简易图表的绘制,养成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研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点探索,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一、注重看图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喜欢跳过地图或只看有彩色照片的图来作为一种欣赏,根本没有读图的意识,事实上,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新教材许多内容就是通过读图、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的,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

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学俄罗斯时,请同学看一看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地势哪边高、哪边低、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特点,纬度位置怎样,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在上课时,自己一定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这样才能达到人们常说的“身教大于言传,行动大于说教”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教材“活动”内容教学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并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教材加强了活动安排,教师可从动手制作、观察、体验、资料搜集、模拟情景等方面开展活动。此类活动颇具地理特色,突现学生的地理技能,是地理活动成果的主要展示方式。例如,用乒乓球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使学生能够明确地区分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读法,以及东西、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等的划分。又如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熟悉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分布;利用学校球场沙池泥沙制作地形模型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了解山峰、鞍部、山谷、山脊及悬崖等地形。比较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季节之交天气变化的规律;不同月份昼夜长短的差异等。学生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知识的体验过程。这类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观察

力、想象力、创造力,另一方面还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教学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感觉到自己学的知识对自己是有用的,学生学习起来才更有兴趣,学习起来才更不怕困难。我在自己以前的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我以前的教学总是围绕考试,这是不对的。地理教学,更多的是教给学生能指导以后生产、生活的知识,把地理知识要更多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样学生才想学、爱学地理知识。

我在上课时,我讲湘教版八年级的“季风知识”时,讲到天气吹偏北风时,特别告诉同学们天气冷了,要加一件衣服;讲偏南风时,是天气要变暖了,要减一件衣服。这节课上课效果很好,学生积极性很高。我在教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天气和气候”让学生看天气符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天气播报,培养语言表达力,锻炼了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际,教学中没有只是自己讲,而是让学生多讲多参与,让学生来播报《天气预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以致用。

四、注重用“自编歌诀”和“谐音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难记,难理解,易混淆的地理知识编成简明的歌决,把知识要点串在一起,不仅加深了对易混,难记地理知识的记忆,而且使所学的地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大大提高了地理教学效率。利用歌诀教学,学生诵读歌诀,往往朗朗上口,不易遗忘。

例如学生记世界前六大国家(面积),可编成:“世界面积前六大,俄、加、中、美、巴(西)澳大(利亚)”。谐音联想记忆法,有利于巧记易混难记的知识点,让学生有了记忆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了地理学习的兴趣。如记忆中国地理中十四个沿海开放的港口及其地理位置,确实难记易混,如用谐音联想法可编成:“大(连)秦(皇岛)天(津)[大晴天]烟(台)青(岛)连(云港)[烟硝与青天相连]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难上宁温福(三地)]广(州)湛(江)北海[只能广占北海]”。又如高中地理必修上册 《大气的热力状况》一节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紫外线短波辐射,对流层二氧化碳和水气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学生很容易记错为“红外线短波辐射”、“臭氧吸收红外线长波辐射”,只要把知识点中的关键词连起来,再用谐音联想成一个词或一句话,把“臭氧、紫外线、短波”谐音联想成“臭(纸)短”,学生不仅觉得有趣,而且觉得记忆知识快速,准确,持久。还应经常及时地告戒学生:记忆知识是有规律可循的,记忆的方法很多,只要你们在学习过程中,肯动脑筋,有意识加强联想训练,善于总结归纳,就能找出许多记忆的窍门,达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

总之,在地理教学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四篇: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范围广跨度大的学科,因此会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如果学生只采取一味的死记硬背,是非常费时费力的,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那么要想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所创新,交给学生们一些简单可行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记忆能力培养

亚里斯多德说:记忆是智慧之母。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可见记忆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如果说智力是一座工厂,那么,记忆就是“原料仓库”仓库里没有丰富的原料,工厂就无法制造出好的产品。如果把智力比作一座楼房,那么,记忆力就是地基,丧失了记忆力,智力活动则无法进行。人的记忆能力经过科学的训练会显著地提高。人经过记忆训练后也可能会产生大脑的微细结构变化,从“硬件”的方面提高人的记忆能力。第二个是“软件”的改善。这主要是指通过教育、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多种记忆方法,引导他们对所记忆的知识组织化、结构化,以此促进记忆能力的提高。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范围广跨度大的学科,因此会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如果学生只采取一味的死记硬背,是非常费时费力的,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那么要想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所创新,交给学生们一些简单可行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向学生明确记忆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是在大量的地理事实和地理现象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地理知识跨度大,覆盖广、涉及到许多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数据等,需要记忆的知识内容相当多;如果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地理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不会得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面对大量的地理知识时,加强训练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就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记忆的一般过程

记忆是大脑系统活动的过程,一般可分为识记、保持和重现三个阶段。识记,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将外界信息留在脑子里;保持,是将识记下来的信息,短期或长期地留在脑子里,使其暂时不遗忘或者许久不遗忘;重现就是指在人们需要时,能把已识记过的材料从大脑里重新分辨并提取出来的过程。1]

人的记忆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二是对思维过程的记忆,后者即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运用过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地理知识要求分为“了解、说明、分析和运用”四个层次,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这四个不停地层次考虑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处理。尤其在对需要记忆的的知识点时,必须采取一些科学实用的方法,让学生能准确的掌握。

三、对学生记忆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

(一)重视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之乐于记忆。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信心、愿望和兴趣等。对于生理健康的人,都有记忆能力,而且潜力巨大,但善于利用它的人很少。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足以证明兴趣在记忆中的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他们乐意学,并且能学好,能记牢。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利用不同的地理教学手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只要学生愿意学,主动去学,那么记忆地理知识的潜能就能够得到充分挖掘。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地图册、多媒体、直观教具,采取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创设有趣的地理情境,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热爱地理、主动学习地理,使他们“乐而知之”这是培养记忆能力的前提。比如教师在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地球时就可以通过现在正红的《来自星星的你》这部电视剧中男主外星人的身份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开始讲解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各种星体,形成地理知识结构

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了地理学科的整体。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1)如果懂得了基本结构中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其它类似的事物;2)把一件事物放进构造好的模式里,就不易忘记。2]

地理科学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而“结构”则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从某种角度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实际上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一定的科学的方法,让学生获得应掌握的地理知识结构,进而达到最终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

重视地理图表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对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对地理图像进行充分利用,让学生自己在大脑中建立一定的地理知识表象达到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一方面对教材中容易混淆而要球识记的内容,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通过列表比较异同,这样才能学的好,记得快,记得牢。简单的方法比如:黄河像一个大“几”字,而长江像个英文字母“W”教师可通过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绘画,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十分容易的区分黄河与长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具体的地图教学也有方法可寻。比如在学习冷锋和暖锋,气旋和反气旋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列表把它们的概念、特点、符号及其对天气的影响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看起来一目了然,学生记忆起来也会轻而易举。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动手绘图的能力,通过绘图、图文转换等把复杂的知识进行压缩,将其内容简单化,便于学生记忆。如在学习《水循环》这部分内容时,可将文字简化成简图或动画,而在学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和《世界洋流分布图》时可简化成模式图,这样对于学生的记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中要记忆的类似知识还有许多,因此要培养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恰当的运用图表将只是简单化,而在面对现有的复杂地图时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具体的过程如下:

A教师出示某地理知识相关的图像,并配备相关的地理问题。

B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仔细读图,分析,综合后回答问题

C师生针对得到的回答进行讨论,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D教师对结论进行合理的处理,便于学生记忆。

E学生对处理后的信息进行记忆。

F教师对学生的记忆结果进行检测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四)注重理解记忆

记忆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理解。常言道:若要记得,先要懂得。

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有许多内容概括,空间性强,学习起来难度大,需要记忆的知识量也很大,因此在教学中对于这类知识必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只有这样才能记得牢固、扎实。

必修一》的内容是自然地理,很多知识就属于这种情况,比如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自然带类型分布等内容,如果学生仅仅凭靠想象,单纯的机械记忆,不光需要很多时间,而且也不能灵活的将其应用在以后的学习中,但是如果在教学中通过借助多媒体等工具,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具体,易于学生理解,则使记忆这一困难也迎刃而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合理的方法把知识变得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方式。下面列举几个具体列子:A在对日本经济的学习过程中,在分析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条件等的情况下,就更容易记忆“日本对外经济发达”

B在学习“温室效应”这个概念时,教材为方便学生理解用了整整一大段来描述。叙述繁琐,但实际上又不需要全部记忆下来,教师带领学生理解过后,只需让学生记住“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还给了地面”这两个知识点就足够了。

C、在学习大气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这部分内容时,应先理清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之后可以这样记忆: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直接原因)各地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原因)空气的水平运动(风的产生)这样学生就会理解并记住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而且能以这一原理分析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解释海陆风、城市风和山谷风等。并可以为后面学习的三圈环流、气候等知识点打下基础。五)注重归纳记忆

地理知识纷繁复杂,但教学中地理学科可是有限,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应勤于归纳总结,通过对重点知识的结构性总结,是学生记忆更容易。

比如:在学习世界洋流分布这一章时,通过对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洋流系统分析,根据成因和分布,总结归纳为:1)每个大洋都有其各自的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中、低纬度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气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则呈逆时针方向运动。3)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了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4)中低纬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

六)教给学生多种记忆方法,使之易于记忆。

就像训练其它技能一样,记忆能力也可以经过训练而达到快速、准确、持久的目的。教师要注意中学生的记忆特点是以意义为主,对需要机械记忆的地名、地理术语、地理数据等,可以用设比喻、分类别、做比较、用联想、编口诀等方法,尽可能赋予一定的意义,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以加深印象,帮助记忆。这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核心。笔者在参考众多优秀教师的方法后总结为下:

(1)比喻记忆。比喻可以使记忆对象形象化。如:在记忆地形轮廓时,中国像一个大公鸡,湖南象个人头,湖北象顶帽子,黑龙江像只天鹅,山西象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几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就记住了。

(2)分类记忆。对于内容较多的知识点,采用分类记忆可以降低难度,方便记忆。如:记我国省区简称时,在了解省区名称和分布的基础上,分成三类来记:用省区名称中的字来做简称的省,有黑、吉、辽、内蒙古、陕、甘、宁、青、新、藏、云、贵、川、苏、浙、京、津、台、港、澳共二十个;以山脉、河流名做简称的省,有湘、赣、闽、皖、琼共五个;以历史名做简称的省,有冀、鲁、豫、晋、鄂、粤、桂、沪、渝共九个。这样难度降低了,又了解了这些简称的由来。

(3)比较记忆。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可以列表进行比较,找出各地理事物的差别,记忆起来就清楚得多。如:学习长江、黄河,可以从发源地、长度、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支流、流经的地形区、流经的省区这些方面列表比较。学习我国四大高原,可以从它们的位置、海拔、地面景观等方面进行比较。

(4)联想记忆。充分联想,容易把握事物的特征。如: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可联想到“五一”节;南亚地理特征三大地形区、三大河流、三种气候类型都是南北排列,可联想到数字“三”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马逊平原,可联想到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联想到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亚马逊河,还联想到同样位于赤道附近特征相似的刚果盆地;由世界最大的沙漠联想到中国最大的沙漠;由四大洋联想到五大陆、六大块、七大洲。运用联想可扩大学生知识面,形成知识网,不易遗忘。

(5)口诀记忆。

A要记住我国主要山脉,可以编成以下口诀: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秦岭;东北-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台湾山脉分布东,长白武夷夹当中;弧形山脉气势雄,喜马拉雅似卧龙,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记住我国九大上品粮基地的歌诀:三江松嫩和江淮,鄱阳洞庭江汉连,太湖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粮为先。B人口超过一亿的11个国家:两印两巴俄孟尼、中美日本人过亿,新增一个墨西哥,人口也有一亿多。解释:它们分别是:印度、印尼、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中国、美国、日本、墨西哥。

这样编成口诀,语音和谐,节奏鲜明,文字简练,抑扬顿挫,趣味易记。(6)歌曲记忆

把流行歌曲的歌词改编为地理知识,让学生自然的把知识唱出来的同时记忆歌词即地理知识。

A《十年》研究大气环流无自转海陆差异的地球,只会看到单圈环流;在赤道上升,在极地往下沉。一旦有了自转就有偏转,形成了三圈环流,在中纬度有西风,在高纬度有了东风。直射虽然不能逗留,就在它北移的时候,东南信风,会向右走。海陆相间,温度季节变,气压有高低,运动还是一样,顺着从高到低的指向,记住规律南左和北右。海陆之间,比热有不同,所以北半球,不是常年温柔,比如在东亚的季风环流,风向改变就是如此理由。直到和他做了多年朋友,才发现东亚气流,不是向东南流,就往西北而流。B《一生有你》气旋反气旋。在北半球的气旋,辐合时会向右偏,受热上升的螺旋,反时针,慢慢旋转;渐渐进入了冬天,反气旋更加常见,冷空气集体下沉,顺时针,慢慢辐散。夏天气旋空气上升多是阴雨天,可知他的同类还有台风和龙卷;冬天虽有西伯利亚送来冷气团,阳光伴着反气旋她陪在我身边。(7)谐音记忆

A世界面积前五大的国家:俄,加,中,美,巴"简记为:我家中美吧?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八种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记忆成“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在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例如谜语、游戏等记忆法,这些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就不在此一一说明了。

(七)重视练习的作用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这就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复习,利用课前提问、阶段测验等方式反复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具体的做法如下:新课内容讲述完毕后,留点时间给学生记忆,加强学生瞬间记忆,下节课上课前提问,把存在的问题再点拨。其后一个周在重复提问一次,讲完一章内容后,再把讲过的知识点总结后串一边,再重复记忆一次,经过这样反复记忆后就不容易遗忘了。

四总结语

高中地理知识的复杂、跨度大,知识覆盖广,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血药记忆的知识点很多,如果没有任何方法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费时费力,也取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地理知识。而地理的记忆方法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善于记忆、乐于记忆,并形成自己的记忆能力,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必然性

培养小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必然性

1、当今教育研究的趋势,从课堂教学上,是由“重教”开始转向“既重教,更重学”,并且强调对学生学习技术与策略的关注,使学生真正成为积极能动的主体。因此,数学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对所学数学材料的感知和辨别、理解与认知,还应该是对自身认识过程不断调节、监控、完善的过程,元认知于是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概念。但是当前学校中,大多对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表现为重学习兴趣的研究,轻认知策略特别是元认知能力方面的研究。虽然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具有动力系统的作用,但智力因素的开掘对于数学学习效果更加重要。常常可以看见小学生出现的学习错误,如不会审题、不会思考、不能转弯等等,这些错误不是兴趣所能决定了和解决了的。还有就是计算的准确率不高、点错了小数点等,这些往往被人们称作是马虎粗心,马虎粗心反映在学生认知领域,就是缺乏对认知的监控所致。由此可见,下大力气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是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必然。章建跃、林崇德等人采用自编中学生数学学习问卷,考察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在正常学校教育条件下,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心理能力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解题后反思水平较差。这恰恰给小学教育敲响了警钟。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

下载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理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5篇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王春丽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指导学生读(识、用、记)图是地理教学的特色和地理常规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要通过地图......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教学总结之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湘潭市一中 刘晓安 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一、 问题的提出 地理活动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构建的课堂活动形式,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的特点。通过活动实现课程......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总结报告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地图是地理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重要规定,亦即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 要】当今中学化学教育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这一模式必须加强......

    浅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潘能清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我们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促......

    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多能力培养

    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多能力培养 现代汉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学生扎实学好汉语拼音,是朗读、识记、写作的基础,是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