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小语艺术特征实施素质教育_2496
把握小语艺术特征实施素质教育 叶存铃福建特级教师
一、形象性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显示形象。在阅读训练时,引导学生再造想象,运用多种表象去补充视觉表象,从而把课文所描绘的事物 或现象展现在眼前,使抽象的语言文字成为可感知的画面。
直观演示。通过观察小实验、实物的图表等,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它引导学生 从感性具体出发,建立抽象概念,它还是直觉思维形成的基础。“生动的直观不仅是艺术认识的一种表现,同 时也是哲学和科学认识的必经途径;但哲学和科学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概括,而艺术则从生动的直观到形象 描绘。”(注:黄济著,《教育哲学》第228页)
形象描述。运用形象化语言,具体说明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或联系语言的丰富表现,学习听 说读写的规律性知识。
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包括创设有利于听说读写训练的情境,以及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 中学习语言文字等。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形象性,必然要对小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如果说逻辑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主 要借助于抽象概念的话,那么形象思维则是在思维过程中主要伴随着具体形象或映象。”(注:华岗著,《美 学论要》第93页,)以“得意洋洋”(五、六年制第三册《美丽的公鸡》)的词义教学为例,可以这样对低年 级小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彩图,让学生说说图上公鸡的神态——昂起头,张大嘴 巴,圆睁双眼,挺着胸脯,扑打翅膀,翘起尾巴。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公鸡是怎样想的——“自认 为很美丽”,“要比漂亮我第一”;说说公鸡是怎样做的——“整天”唱,找啄木鸟、蜜蜂、青蛙“比比谁美 ”。最后,让学生说说平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得意洋洋”这个词语,引导学生联系公鸡骄傲自满的形象,认识“得意洋洋”这个词的感情色彩,明确使用的范围。
每个词语都是概括化了的。以上的词义教学,借助事物的形象,引导小学生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发展 过程,从而明确概念。在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事物的形象成为小学生抽象概括的感性支柱,促使他们顺利地登 上概括思维训练的台阶。小学生的思维,需要形象的伴随,形象又促进小学生思维的深入与展开。
二、情感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艺术里,教师的情感居主导地位,对学生的情感起诱发和培养的作用,具有推动力。首先,教师创设情感性教学情境和气氛,以情感人,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和谐,产生共鸣,置学 生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的气氛之中,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激发奋发向上的情怀。其次,在教与学的双 边活动里,始终伴之以双向的情感交流。这具有特殊的意义。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而辞发”,教师沟通学生与 课文作者在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学生才能“披文以入情”。情与理是密切相关的,文章一般是情与理并重,学 生也是动情才能晓理。最后,情感具有消除疲劳、激活创造力的作用。充满情感的教学与学习,其主体往往乐 学不疲,其乐无穷,并且思维敏捷灵活,富有创造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艺术里,学生的情感活动是以感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 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情感因素,而在知觉、表象基础上进行的 想象活动更推动情感活动的自由扩展和抒发。这是因为,情感和形象是紧密联系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能引发情 感,情感的激发使形象更鲜明,而鲜明的形象又将推进情感的激发。情感和形象就是这样相互促进。学生在掌 握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了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就能深入理解有关词句所特有的感情。这样学习语言文字,有别于单纯训练语言技巧。学生在阅读训练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明晰形象,引发情感,领会意境,从而 使教材的思想内容化为春风甘霖,滋润小学生的心田,塑造美的心灵。
三、直觉性
所谓直觉,就是“一种不经过分析、推理的认识过程而直接快速地判断的认识能力。比如,在几种方案面 前可以凭直觉判断优劣,观看一部作品后可以凭直觉判断它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直觉是 对整体情境的把握。近代认知心理学则把直觉看成一种再认识过程,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从长时记忆中提 取具有问题解决意义的答案过程。直觉能力是人的心理能力高度发展的表现。由于人们的知识、经历、性格等 各不相同,各人直觉判断的可靠性、准确性也有较大的差别。直觉实际上是一个人的全部心理能力和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以及已有知识、经历、环境影响、个体特征等等在短时间内的整体显示。”(注:周义澄,《 科学创造与直觉》第115页至116页,)“可以把灵感、猜想、预感等心理想象看作是直觉思维的表现。”(注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第554页,)直觉思维在科学发明创造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直觉作 为人的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认识过程,作为一种脑的机能,贯穿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延伸于创造活动 的所有领域。”“凡有直接的综合判断这种思维活动的地方,凡有创造性认识与行为的地方,都有人的直觉活 动存在。”(注:朱作仁主编,《教育辞典》第389页。)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也不例外,教与学双边的直觉活动 活跃,形成了直觉性的特点。
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从备课设计教学方案到课堂教学都充满直觉判断。特别是在几个重要的教学工 作环节,直觉思维特别活跃,生机勃勃。这几个重要的教学工作环节是:
科学地加工处理教材。小学语文教材按一定的体系进行编排,逻辑顺序严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 钻研教材,有别于阅读一般的文章材料,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重在实际运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科 学地加工处理,包括合理地组合,适当补充,进行科学的再加工,使之成为适合教学活动的内容。这就需要教 师的直觉判断,就像导演处理剧本一样,进行艰苦的再创造,发挥创造性。至于对相同的教材,根据不同班级 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其效能,则更需要教师的直觉思维。
巧妙地驾驭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具有严密的逻辑顺序,结构完整而又合理,环环相扣,引导学生 步步登攀。编制课时授课计划时,教师要灵活安排教学环节,而且要有预见性,包括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 和估算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教学时间等,进行周密的考虑,防患于未然。对教学过程出现的突发性事件,教师更 要灵活地处理。这都要求教师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进行直觉判断,适时调整,使教学方案更切合教学实际,顺利实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艺术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小学生的认识有它的发展规律。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一般要引导他们从生动 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思维再到具体的实践。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既可以进行顺向的思维训练,也可 以进行逆向的思维训练。一旦学生的思路受阻,思维处于停滞的状态,教师就应进行直觉判断,巧妙地给予启 迪、开导、点拨,帮助他们突破停滞,获得新的发展。
从学的角度看,在小学语文教学艺术里,学生直觉思维活跃。有的提出种种问题,有的猜测答案,有的提 出不同的看法,等等。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只说到一半,有的学生就脱口而出,说出答案。学生思路敏捷,反 应迅速,一扫“满堂灌”的沉闷气氛。
四、审美性
艺术美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性,它是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同其他艺术一样,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也具有审 美性,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不同种类的艺术各有不同的审美特性。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审美特性主要 有如下几方面。
功利性。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审美是以效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它有十分明确的目的性,为突现课堂教学 目标服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有美,当然谈不上教学艺术,但如果只有艺术的美,而没有效益,它就失去 了存在的价值。只有既具有艺术性又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教学艺术。
有一位教师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第四段,让学生上台表演董存瑞“站”、“托”、“顶”、“拉 ”的动作,模拟董存瑞的神态和竭尽全力的高喊,还安排了几个学生端着“机枪”对准“董存瑞”扫射。然而,学生表演时拖拖拉拉、羞羞答答、装模作样,滑稽可笑,远不能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这段课文是故事的高 潮,也是全篇的重要部分,集中表现了董存瑞为革命而献身的高贵品质。教师采用“以演助读”的方式,是为 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促使他们深入体验角色的情绪变化,似乎也符合“形象性”与“情感性”的特点。但 是,由于机械套用,表演失“真”,事与愿违,学生不感到愉快,违背了审美性的特点。
综合性。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表现手段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的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涉及面广。它可以调 动其他种类艺术的表现手段为自己所用,包括线条、色彩、语言、教学副语言、音响节奏和造型等。特别是现 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表现手段的高度综合性达到一种新的历史水平。人们感知教学艺术的器官也是多种多 样的,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因此,它对学生美感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包括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等。
同一性。这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统一,即审美主体的对象化、审美对象的主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实 践活动,同生产活动一样,“不仅为主体产生对象,而且也为对象产生主体”。但是,教学又与生产不同,它 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种同一性,既适用于教师,又适用于学生。由此才成为教学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最重要 的审美特征。
教师既是创造、实施教学艺术的审美主体,同时又是学生审美的对象,成为审美客体。在课堂教学的大多 数情况下,教学艺术主要是通过各项教学活动表现出来的,从而成为实施教学艺术的创造主体;与此同时,它 又成为学生审美的对象,使教学艺术的审美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美育的效果,从而使教师成为审美客体。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教学艺术的长期不懈探索追求中,既创造了教学艺术的风格,又不断发展了自身和学生的审 美感。
学生是审美的主体,各项艺术性的教学活动是他们审美的对象、审美的客体。通过审美对象,才能给学生 以特定的审美感受,才能培养美感。学生在参与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积极投入听说读写的实践性活动,必 然要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反映审美意识。这时,学生就成为教师的审美对象,教师从中获得信息和反馈;他 们也成为其他学生的审美对象,让其他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开拓思路。学生从审美的主体转换为审美的客体,也就推动了各项艺术性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创造性
(一)独创性。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独创性,体现在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围 绕课堂教学目标,从教材处理、教学手段的选择、课堂结构的安排,到教学方案的实施和评价等,无不凝聚着 教师独创性劳动的心血。在课堂教学里,教师高超教学艺术的展现,正是教师用创造性精神开拓出的优美艺术 境界,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灵活性。“活”是教学艺术的灵魂。在课堂教学里,教师犹如演员进入艺术创作的角色,往往会随 着自己情感、兴致、灵感等的产生和作用,进行即兴发挥,并顺乎教学情境之自然或必然,产生锦上添花的功 效。在课堂教学里,会出现一些突发性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意外地提出各种问题。对此,迅速而恰当地处理,不但能使各项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有时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使课堂教学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新境界。在课堂教学里,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根据反馈的信息,有时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使之更切 合教学实际。教学既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章可依、有序可循的,又是灵活应变的。教学艺术的灵活性与教学 活动的计划性并不矛盾。任何计划,无论多么周到、严密,都不可能把客观实际存在的问题都预计在内。有计 划而又不拘泥于计划,善于灵活应变,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共振性。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不仅使教学具有艺术的美和科学的美,而且必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出现和谐的“共振”。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创造性,不仅表现在教师本身的一些活动,重要的还在于为学生培育一种良好的创造 气候与社会心理环境。在这方面,根据有关的研究,其要点是:(1)保持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通向创造性 思维的桥梁。(2)发展想象力。鼓励幻想。任何的创造性活动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幻想又是创造性想象的特 殊形式,问题在于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用现实眼光加以评价。要从小在学生心里播下理想的种子。(3)解除恐惧 心理,放下思想包袱。小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将阻碍独创性的发展。教师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消除不安全感,将激发他们的探索创新的热情。(4)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承认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将促进创造力的提高。
第二篇:小语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所以,语文教学在向素质教育转轨途中,应充当排头兵,彻底解放自我,更新观念,真正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主张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它以培养能力、提高文化素质、文化修养出发;它不仅注重课堂教学,而且重视课外语文活动。这样内外结合,全方位多侧面地学习语文,教师不是让学生做大量的应试篇章或练习册,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写课外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目前语文教学都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真正落到学生身上,似乎还有一段距离。现在教育有一种说法:“课外抓能力,课内抓知识,热热闹闹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这种说法反映了不少学校搞素质教育课内课外两张皮,表面文章多,实在东西少。那么,究竟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培养学生语文整体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基础。素质教育思想,简单地讲,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思想。它的基本含义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个性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地、健康地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最近在我们教育界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我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但它确实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思想的精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面向全体不等于面向多数,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主动发展
不等于放任自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改革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想,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自己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过程。要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教师的教就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在教法中渗透学法,用教法指导学法。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难点、疑点。语文课最容易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语文课也最忌讳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的思想根源在于,教师总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课书都是从零开始的,而且学习任何一课书里的任何内容都必须一次掌握;而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生学习任何一课书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真正掌握任何一项语文知识(比如一个字,一个词或一种句式等)一般都不是在学习一篇课文中完成的。有些教师还有一种误解:认为任何一项知识,只有教师教,学生才能弄懂;而事实上,不少知识,学生只要多读几遍课文就能理解,甚至理解得并不比教师差。因此,教语文课,一般无须逐段地分析,更不应逐句逐句地讲解,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疑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并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吸收必要的知识,掌握读书方法就可以了。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通过讨论互学,在互助、和谐的状态下探索新知识,互补彼此的不足,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经验水平、个性发展存在着差异,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能从别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
三、面向全体,因村施教,重视个性的技能发展
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们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层次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与“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模式是相对立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面向全体,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层次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重视个性技能发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把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地和知识教学过程相结合,将语文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培养他们的不同个性技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四、坚持整体性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书,最终目标是育人。在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由于学生的个性鲜明,可塑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施教,恰当地运用教材,讲求教学艺术,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教学中,就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以人的语文素质的发展为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的特征,从知识传授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教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学生怎样生存。如我在教四年级课文《落花生》一文时,为使学生充分而深刻地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我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把思想教育主线贯穿在语文知识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既使学生掌握了这篇课文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又使“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信念,教会了学生求知,教会了学生做人。
要真正发挥语文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就丝毫不能忽视语文活动课。学科课和活动课相结合既发展了学生的智育,其德育、审美、品质修养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真正做到了多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发潜能,发展健全的个性。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定问题情景中独立钻研,培养和提高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大胆创新。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而直奔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使学生陷入被动局面。
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维来寻求正确的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地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从而造就能够创新,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情。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关键,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因此,作为实现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坚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大胆摸索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良素质,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为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单 位: 开发区一小 姓 名: 肖 全 义
2011年12月10日
第三篇:小语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扶沟县吕潭乡罗府庙小学 郭会红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和长期的小学教学实践,我认为,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素质教育是爱(包括情感)的教育,是知识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辩证唯物主义及人生观的教育,是行为习惯的教育,又是养成及成才教育。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重视素质教育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隐性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包括: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脑力劳动文明,养成一个人在整个一生中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需要。这段论述说明了不能简单地把智育归结为积累知识,它既有教养,也有智力训练,它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包括世界观的形成,智慧的思想方向性和创造方向性的形成,与个性的劳动、社会积极性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究竟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培养学生语文整体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基础。素质教育思想,简单地讲,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思想。它的基本含义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个性等方面都得到主动地、健康地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最近在我们教育界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我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但它确实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思想的精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面
向全体不等于面向多数,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主动发展不等于放任自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改革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想,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自己进行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过程。要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教师的教就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在教法中渗透学法,用教法指导学法。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难点、疑点。语文课最容易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语文课也最忌讳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的思想根源在于,教师总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课书都是从零开始的,而且学习任何一课书里的任何内容都必须一次掌握;而事实上,任何一个学生学习任何一课书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真正掌握任何一项语文知识(比如一个字,一个词或一种句式等)一般都不是在学习一篇课文中完成的。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通过讨论互学,在互助、和谐的状态下探索新知识,互补彼此的不足,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经验水平、个性发展存在着差异,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能从别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必须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定问题情景中独立钻研,培养和提高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大胆创新。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而直奔教学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使学生陷入被动局面。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关键,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因此,作为实现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坚持
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大胆摸索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良素质,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为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单 位:姓 名:年12月10日
2011
第四篇:把握素质教育内涵
把握素质教育内涵、锻造教学质量品牌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王安元
近年来,百家湖小学在上级教育、教研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认真分析当前教育教学形势,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准确把握素质教育内涵,突出以教学工作为重点,努力消除盲点,以锻造质量品牌为归因,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不断巩固和发展学校综合教育教学质量的领先而又持久的竞争力,为十年百小谱就了一段绚丽的华章。
一、重在引领,实施“人文与制度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实现向管理要质量
明确的管理目标,务实的管理举措是打造质量品牌的坚实基础,抓教学质量,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办法。依管理促规范,靠管理出效益,已成为我校全体教师的共识。本,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坚持严格要求的同时,更体现出“人文性、务实性和导向性”,有效调动了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凸显出了管理的质量效应。我们的主要管理运作机制有:
①目标机制。每学年初,教务处一班人依据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结合部门实际,讨论并拟是出部门及个人的工作目标和思路,并与此同时校长室鉴定“目标责任状”,责任状中涵盖了教学工作中的各个层面(常规管理、师生文化活动、质量建设乃至校本教研的数量和质量等)。这样的“责任状”,对工作既有明确的导向作用,更有监督作用;既增加了工作的压力又提供了动力。
②监控机制。我校的教学监控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行政视导”。每学期四次,视导坚持听、查、评、议相结合。期间,既可以发现教学中成功的典型案例,又可以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适时的反馈与交流,引领教师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二是“五认真月查”。五认真工作是教学质量最基本的保证。为了更好地敦促管理此项工作保质、保量的落实,我们采用了每月“一查一反馈”的方式,每月月底组织教研组长、部分教师代表与教务处负责同志一道检查,检查后由教务处执笔形成文字和数据,集中反馈。对五认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提出中肯意见并限期纠正,对其中一些创新性的举措或设计,我们给予充分肯定,并倡导推广。如“集中备课”中的群体疹断、个案反思以及生成性教育资源的捕捉与应用;“作业”中的“五人一小组,两周一批阅式的循环日记”、“我的作 业我设计”等诸多新颖创举,均通过我们的月查得以发现并推广。三是“质量调研检测”。每学期除期中、期末学校统一组织学科质量检测外,我们还对各年级的主要学科进行不定期的阶段性调研抽测,以便及时发现学科质量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提供导向性指导意见或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了各科质量的均衡提升。
③激励机制。在李洪祥校长的办学理念中,一直追求文化立校。他多次告诫我们:抓质量,首先是“抓人”,抓人的思想和境界,抓人的态度、价值观和主观能动性,这是质量提升的根本所在。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学校通过“与大师对话”、“激情演讲”、“树立典型”等多种途径不断地唤醒和激励教师对教育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树立对教育事业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珍惜境遇、静心以待”、“让高尚站立,那是一生的雕琢”、“投入百分百,质量百分百”等为题的征文演讲,正是我校教师群体精神境界的真切写照。除了基于精神领域的引领与塑造,学校还加大了对质量建设作出贡献的物质奖励力度,制定并设施了“百家湖小学质量建设奖励办法”,对质量建设有功集体与个人给予重奖。仅04上半年,此项兑现奖励资金近达万元。
④垂范机制。早在学年初的第一次行政例会上,校长室就对学校所有中层提出了“三多三少”的要求:少空谈、多做事;少计较、多奉献;少应酬、多学习。在百小,有严格的领导重范制度。学校专门制定了“百家湖小学行政干部年级组蹲点式管理办法”;每学期校长室与行政人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严格推行“行政献课周”与“青标、带头人教学示范周”活动;学校绝大部分中层干部均担任语、数等主学科教学,并从教学工作质量和教学绩效上作出硬性规定。
领导的垂范是无声的号角。老师们看在眼里,敬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上半年的毕业班有两位行政在该年级担任主要学科教学,学校没有作什么硬性的时间规定,但他们带头起早贪黑、提优补差。很快整个年级组所有主要学科的任课教师自动加入到了这个行列。像是得到了无声的命令,又像是铆足了劲的发条,全身心地投入到提优补差之中。“五认真月查”,我们专门设立了行政五认真展示区,并要求比教师提前一小时摆放在指定的区域,以便供后交五认真材料的老师检查或参阅。这是一种垂范,一种暗示,更是一种激励。
二、基于校本,以科研促教研,促进课改的进一步深入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是教师。新课改的成败与得失,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理念与专业化水准,而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推进器,是吸收、消化与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催化剂。近年来,我们已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与教研模式。如:“一二三四五”模式(即一个论坛、两块阵地、三课活动、四个学习组、五个一工程);“三性五结合”模式(即全员性、针对性、前瞻性,自学与讲座相结合、请进来 与走出去相结合、自我钻研与拜师学艺相结合、专题研究与教学比武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成果交流相结合)。除了继续坚持这些传统培训与教研模式外,今年我们还提出并实施了“课题驱动式”的校本培训与教研的新思路,即以省级课题“开发区儿童文化建设的研究”总揽全局,把文化作为课程之魂(成尚荣语),以“儿童文化与新课程”、“儿童文化与课堂教学”等相关子课题的研究为突破口,以科研促教研,有力促进了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
现场一:让儿童文化流淌于课堂教学之中
这是某个星期天的上午,全校的教职工都来了,市教科所副所长宋宁、主任章宏也到了。阶梯教室里一股研究的热浪扑面而来。悬挂的横幅、本次研究的专题——“让儿童文化流淌于课堂教学之中”异常醒目。两位青年教师在众多目光的期盼中登台亮相。其中一节语文课教师利用古诗中的情节,课中把表演带进了课堂,原汁原味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一节数学实践课——单脚跳,把游戏引入了课堂,孩子们在与同伴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知识、领悟到了内在的思方法。课后,全体教师就“儿童文化进课堂”为话题与两位市内专家进行了互动式交流,问题尖锐、场面火爆,把本次教活活动推向了一个个新的高潮。
现场二:撰写教育循环日记
受苏州市朱永新教授“教育在线”的启发,我们发动全体教师都来撰写教育循环日记,可以是教育叙事、可以是案例反思、教育随笔,让教师对“儿童文化的研究”与对“新课程的诠释”落到实处。共分成两个组——教育教学组、行政科研组,要求把自己的理解与思考每天撰写完后在第二天8:00前务必把循环日记本递交到下一位教师手中,日记可长可短,但要有感而发,由情而生。目前,我们已整理记录了四大本教育手记,遴选出的部分佳作,准备出版一本专著。部分青年教师在循环日记的带动下,已养成了每天写“教育日记”的好习惯。
现场三:话题展开式的教研活动 我校的教研专题是在“儿童文化”课题指导下的有关新课改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我们在双周三下午进行校本教研时,要求每个教研组都带着一种思想,带着一个研究专题去“做课”、“评课”,杜绝盲目性。围绕某一个话题“深入展开研究”,切实使校本教研发挥出实效。做到研讨前有准备,研讨中有诠释、研讨后有提升。
现场四:头脑风暴式的科研沙龙
围绕着省级课题“开发区小学儿童文化建设”的研究,我们每月科研骨干教师都要在一起以沙龙的形式研讨。交流子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中的困惑、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儿童文化、如何营造校园“儿童文化”等,每月的科研沙龙也是我们校本培训的一个重头戏,她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舞台。沙龙的内容不仅及时地记录、整理,还要在家教互动刊物《桥》上发表,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内驱力。
在课题研究的驱动下,教师对新课程、对儿童文化有了更深切的理解,更多的感悟。与课题有关的教研论文在近两年省教海探航征文大赛中,三篇获一等奖,十篇分获二、三等奖。
三、立足课堂,努力实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的零距离,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质量高低在乎于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课程理念只有在真正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后,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与效益,才能转化为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新课堂”是我们提高质量的最关健的环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的整合与效益最大化是我们的追求的理想课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我们倡导的课堂学习方式。为了突出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我们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观摩、示范、竞赛等活动,着力引导教师将目光投向课堂,将质量的成败引向对四十分钟效益的追求上。
校内的三课活动。即行政领导的放样课、区青标、带头人的示范课、各教研组的每周献一课活动。这是我们锤炼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硬性规定,也是检验课改成效的试验场。“每周献一课”由各教研组在教师申报的基础上统一协调安排,上报教务处备案(由教务处督促实施);“行政放样课”“青标、带头人”的“示范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一般分别安排在每学期的第六周和第十周。在此期间,每天安排两节示范课,所有空课教师现场观摩。上完课后要求做课者联系课程理念与 标准谈一谈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方法运用、课后得失等。听课者可提问亦可发表听后意见,这样的互动交流使得此项活动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指导性和研究性。无论是做课的还是听课的,都能从中得到诸多的思考与启迪。
“五四杯”赛课活动。我校的“五四杯”青年教师的赛课活动,每年一届,今年为第五届,计有三十位青年教师踊跃参赛,经过首轮激烈的角逐,最终有13位新秀闯入最后决赛。课堂上他们各施所能,尽展才华,充分展示了百小青年教师群体的优秀素质和蓬勃朝气。受邀参予活动观摩的兄弟学校领导由衷的羡慕道:“难怪百家湖小学发展的这么快,我们是没办法同你们比的,我们没有这么多的青年教师,更没有这么多的高素质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不仅是为青年教师们构筑成长切磋的平台,也是对学校落实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检阅,精彩纷呈的课堂也同样昭示着我们的教学行为必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与兄弟学校会课活动。除了开展本校的课堂教学活动外,我们还积极参与或组织与其他省、市名校或区内兄弟学校的教学交流活动,借他山之石不断打磨与雕琢自身之玉。如:04上半年,我们与安徽马鞍山市健康路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会课活动;与北京东路小学的作文教学互动观摩活动;下半年与游府西街、五老村等名校名师的语文、体育、美术等学科的课堂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广大教师创造了良好的锻炼契机,也为学校打造效益课堂、雕琢精品课堂,孕育了厚重的底色。
仅04,我校青年教师在市、区组织的课堂教学优课评比中,2人分获市一等奖,另2人荣获区一等奖。
四、着眼两全,准确地把素质教育内涵,不断提升学校教学质量领先而又持久的竞争力
面对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的强烈呼声,区教育局已是连续三年召开以“质量”为主题的教学工作专题会议。面对逼人的形势,参会的李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一面传达区局会议精神:“理直气壮抓质量”、“讲质量有理,抓质量有功”,同时又告诫全体教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正确处理好课改与考试,考试与质量的关系,既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又要区分考试与应试;要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质量观。对质量的理解他还作了一个简洁而又贴切的界定:“分数≠质量,分数+基本素养+个性特长=质量”。李校长的这些观念无疑准 确地把握住了素质教育质量的方向与内涵,为我们制定教育教学措施、抓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正确导向和坚强的思想支撑。
1、以抓毕业班教学质量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促进各年级学科质量的全面攀升
毕业班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学质量的终端显示,历来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本适逢全区多年末遇的大统测,更成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学期初,我们即提出毕业班工作要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排除一切干扰,全力以赴,时间上给足,物质上保证,集中群体智慧,研究课堂、研究复习、研究命题。毕业班的十三位语、数、外教师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对照本班教学实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家校联系、互动辅导、提优辅差、分类整理、针对训练、资源共享、协同教学等,他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到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之中,为学校在全区统测中最终夺冠付出了超乎寻常的汗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毕业班老师工作精神的感染下,全校各个年级的老师都自觉得以他们为榜样,视学校荣辱为个人荣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质量建设之中。紧接着毕业班之后的三年级市、区统测,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举摘得全区第一的。
2、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指向,大力开展丰富且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素质教育质量观的全面落实
为了避免教师抓质量走进应试的误区,本学期,我们组织了一次全校范围内的大讨论:“我们应当确立怎样的教育质量观”。通过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应当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力为主要追求;应当在承认功利的同时,追求功利的超越。讨论也使老师们认识到:追求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与当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质量观并非水火不容。试想,“一个学生如果有一手漂亮入体的钢笔字、有一口纯熟的普通话、有相当数量的课外阅读和积累、还能常常写一些言之有物、叙之有情的日记或周记……他的语文考试成绩会差吗?一个学生如果形成了较强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建立了相应的空间观念、具备了一定的动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他的数学考试分数会低吗?”——一定不会!
在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了质量的实质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活动,力图通过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我们开展活动的目的,也是想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导向:不 要一味地钻进题海里,搞机械、重复式训练,这样做教师辛苦学生也乏味,效益自然不会高。我们就是要大力开展一些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保证学生学习力的活动,以提高我们教学质量持久而又全面的竞争能力。
本,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先后开展了“读书节”、“信息技术节”、“体育节”和“艺术节”四个大型的校园文化特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热情。他们或在书海里神游、或在互联网上点击、或在优美的旋律中陶醉、或在运动场上欢呼雀跃……活动中学生们展示出了儿童特有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兴奋力,恣意发挥着他们的灵性和才智,尽情享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愉悦。校园文化活动不仅缓解了学生们紧张的学习生活,调节了身心,更重要的是将他们引向了生命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每次活动,学校都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各条块协同运作,确保了活动的成功与成效。以其中的读书节为例:我们设计了五项内容:藏书小状元评比、“我最感动的一本书”主题征文、现场作文竞赛、百科知识竞答和美文诵读。为了使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激发学生爱书、读书和写书的热情,养成以书为伴、与书为伍的好习惯。我们从宣传造势(打出醒目横幅:“读一切好的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说话”)、全员发动(全校百分之百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悉心组织(设立五个工作组,协同运作)最后到总结颁奖(本着引领与激励的原则,百分之百的班级获得了集体奖项,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获得个人奖励),历时一个整月,让孩子们充分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体悟到了读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收获。适逢六一期间,来校庆祝的嘉宾耳闻目睹了其中的部分活动,他们对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热情与智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十年百小,对于教育质量的追寻是永无止境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咬定青山,目标高远,以我们一贯的勤勉和执着,打造出社会满意的一流的素质教育质量品牌!
第五篇: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个具体目标是: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
3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参与校本教研的。
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活动,解决课程中的多层次问题,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基础教育事业的兴盛。
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
1、教师反思
2、同伴互助
3、专业引领三者关系: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的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的作用并注重相互之间的整合,才能有效的促成以校本教研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从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来谈。一是教师要有更宽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更强的专业适应能力。二是教师要有更全面和更新的教学技能。三是教师要有更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的专业态度都得到发展。
教师观:(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2)从教学月教学研究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或者:知识呈现方式转变,教学交往方式转变,资源整合方式转变,经验积累方式转变,质量评价方式转变。(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5如何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6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行为必须实现哪6个转变?○1由重传授向种发展转变。○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4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5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第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第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第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第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7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2义务教育的○
课程标准应适应普能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8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哪几个特点?○1多元性○2整体性○3过程性
未来世界不仅仅需要有知识的人,需要有准确的选择力、勤奋的自学力、理论的创造力、实践的决断力和肯埋头实干的人才;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的人手中其作用是不同的,其差异就在于谁利用知识的能力强;能力是人生成功的关键。观点一;赞同。“打工仔”和“老板”分别代表两类素质不同的人。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只会解题、考试、唯师、唯书、唯上,没有问题意识、开拓精神、合作能力等。
观点二:不赞同。基础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不应为学生过早定位,否则可能成为另一种“应试教育”。能成为“打工仔”还是“老板”固然和学校培养的学生具备何种素质有关,但更和学生走向社会的实践经历有关,和它的继续学习能力有关,和机遇有关,另外,“打工仔”就不应具备“老板”的素质吗?
观点三:作为基础教育应有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做“老板”的素质,但不能把基础教育的价值定位在只是培养“老板”的层面上,这个社会既需要“老板”更需要千千万万的“打工仔”,应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也应尊重社会的选择,基础教育的定位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建议:1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2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5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6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7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拓展学习渠道8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
评价建议:1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向导作用2体现学生杂评价中的主体地位3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
4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5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6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7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8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