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传统曲艺,让快板教学走进课堂
传承传统曲艺-----让快板教学走进课堂
哈市民生路小学校
孙胜涛
***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曲艺作为中国最具民族民间色彩的表演艺术,在中国整个的文艺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调查统计,中国仍活跃在民间的曲艺品种有400个左右,流布于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众多的曲种虽然各自有各自的发展历程,但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民间性、群众性,具有共同的艺术特征。其中以类似“说、唱”为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有山东快书、快板书、天津快书板。
快板是一种汉族说唱艺术,属于中国曲艺韵诵类曲种。早年称作“数来宝”,也叫称“顺口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快板才真正作为曲艺艺术的一种表演形式而存在。建国后,快板艺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闻名全国的三大艺术流派,即:高派(高凤山)、王派(王凤山)、李派(李润杰)。快板表演方式简单,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表演方式。唱词合辙押韵自由,表演时演员用竹板或者击打节拍表演节目,由于表演风格的不同,又分为:数来宝、竹板书、快板书、御板书、小快板、天津快板、陕西快板、兰州快板、武安快板、四川金钱板等。
学习快板的好处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快板能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
二、曲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语言、情感、认知、思维、审美、创造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快板这种诵说曲艺形式,用七块竹板伴奏,用普通话表演,有极强的群众性和娱乐性,极易引起好奇心强、天性爱模仿的孩子的兴趣,很适合孩子表演,快板内容有的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曲艺应从娃娃抓起,快板应从娃娃抓起,一代代传承下去。对孩子进行快板启蒙教育,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植根散叶式的爱国教育,能从根本上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情感。快板还开发了孩子语言种类,为多途径提供孩子表现表达提供了可能。
二、快板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快板讲究吐字归音、用气发声,气运丹田,要“有劲”、“有味”、“有韵”,演唱用本嗓,进入人物就要“声音化装”,要求声音“高而不宣”、“低而不软”,就是声音高要洪亮优美,让人爱听;声音低也要让人听得清清楚楚。要达到这样准确生动的语言面貌,就要经常进行绕口令、口腔操、练嗓、练气的基本功训练,这些训练对于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在为形成卓越的口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快板能锻炼孩子的节奏感快板是由七块竹板结合在一起的打击乐器,击打起来清脆悦耳,上下翻飞,花点连接,让观众耳目一新。所有的说口都要在快板的节奏之中,讲究“心板”,能有效锻炼孩子的节奏感,使孩子的整个身心都陶醉在节奏的美感中。
四、快板能开发孩子的右脑
孩子一手持由两块大板构成的“大板”,一手拿由五块小板组成的“节子”,两手的打法不同,却要和在统一的节奏中。这是全脑潜能开发,感觉统合训练的极好方法。孩子进行快板表演需要不断提高左右脑、手、嘴的协调性,真应了那句“心灵则手巧”。尤其是右脑的开发,因为打法最丰富的“节子”板是由左手控制的。调查显示,95%以上的人仅仅使用了大脑的一半,即左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主要是和人类的生活习惯有关,人类总是习惯于用右手使用工具,而使左脑每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再加上语言中枢、逻辑分析、数字处理、记忆等,都由左脑处理,所以造成左脑满负荷运转。而打快板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右脑支配左半身,控制左手运动,反过来,左手、左半身器官的运动也刺激右脑。像打快板这样有意识的调动左手,特别是左手指的运动,对大脑皮层产生良性刺激,是开发右脑的有效方法。另外,打快板能使手腕更加灵活,因为,打快板时用的更多的是手腕。手腕灵活对写字、绘画、弹奏都有直接的益处。
五、快板能提升孩子的思维水平
快板书“有人”、“有事”,孩子理解了,想象到了,才能获得真实细腻的内心感受,才能真讲、真听、真看、真感觉,才能当众生动表现,才能吸引人、感染人。快板表演能发展孩子思维的理解力、想象力和感受力。快板表演要求心快、嘴快、眼快,长期的快板训练和表演,能使孩子思维敏捷、反应快、观察细腻、说话的条理性强。孩子不断记忆快板词,记忆能力不断提高。
既然学习快板的好处这么多,于是我校在2013年9月份,开设了全校学生的校本课程,“传承传统曲艺-----让快板教学走进课堂”。让所有的孩子都接触这门艺术,刚开始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想把这门才艺学到手。课堂上我们不但教授学生们快板的开场板怎么打,还要在课堂上强化学生们的口齿清晰程度。接触一年左右的快板学习的学生,有的逐渐领略到其中的喜悦,有的学生还找不到学习的方法,我尽量为了让全体同学都能掌握,对那些落后的学生课堂上首先树立起孩子们的信心,让他们知道只要你们认真学都能学会,虽然你们慢点,自己要你们坚持一定能学好,而且我还让学的好的同学带动这些学困生一同练习,让他们一同进步。对于那些课堂上学的好的孩子,课堂上已经满足不了他们学的内容,为不让他们失去信心,我就利用课间的时候都教一教他们,让他们比那些孩子多学一些,让他们感受到自豪与快乐!在学习一年多之后,由于班级人数多,同学们在一起练习时快板的声音很大,为了不伤害学生们的耳朵,课堂上我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做到既不伤害学生的耳朵听力,还要把快板学好。同学们要想把快板学好,靠在课堂上的40分钟是不够的,平时就要多加练习,然而孩子们在家练习条件不够,有的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怕声音大,影响休息。为了让那些感兴趣的孩子学的更好,我休息自己中午的时间看着他们在快板教师练习,在加以指导。这样一段时间以来他们的进步很大,能进行简单的快班表演,有的同学参加了区里校本科验收的演出、有的参加了校艺术节的表演、有的参加了社区的联谊活动、还有的参加了2016香坊区教育局德育办举办的法制局演出活动,这些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锻炼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快板的快乐!经过4年来的学习一些孩子还参加了黑龙江省少儿才艺大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得到了黑龙江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几年来我真的感受到,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的。虽然我付出了一些,但看到学生们可爱的笑脸,我觉得值!
这是 课堂上同学们练习的情景
这是校本课汇报的情景
这是同学们参加黑龙江省少儿大赛及接受少儿频道记者的专访
第二篇:让参与式教学走进课堂
让参与式教学走进课堂
-------读《走进“三生”课堂在学思中前行》心得体会
高碑店五中张学会
在暑假期间,根据学校的要求,我认真阅读了《走进“三生”课堂在学思中前行》这本书。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实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的定位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但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仍然突出和强调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以讲台为中心,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从而降低了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这样就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他们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
一、创设良好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设制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学中,不仅要设制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而且还应该用新颖的环境设制,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情境之中,全身心“参与”并积极主动地学习。
首先,设制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教师必须和学生成为朋友、兄长,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使他们产生想说、敢说、想做的欲望,从而滋生出参与学习的动机,慢慢就会自觉地行动起来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一种欢快和喜爱,没有付出紧张的精神努力去发现真理,并在真理面前感动、激动和惊奇,那么就谈不上
热爱科学、热爱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寓言、故事、和游戏等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带入课堂,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喜爱他学习的课程,从而达到积极参与的目的。
其次,利用新颖设备,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
新课程提倡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将形、声为一体的现代技术引入课堂,让静止的图形变为动态的图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生命受到威胁”时,使用多媒体技术,把各种动物奔跑的动作显现出来,同学们会表露出非常惊奇和积极活跃的表情。同学们学习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这为他们今后学习好“三生”课带来了欲望。
最后,结合实际,积极参与
只有贴近生活才能让学生觉得学的知识有用,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知识对生活的运用”,这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要使学生所学知识生活化、实际化,让学生感受到学的知识有价值,从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设制合理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了参与的欲望,还要有参与的机会。在教 学环节中,教师要结合实际,从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特征出发,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同等参与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和创造空间,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热爱学、学懂、学会。
三、适当赏识,鼓励学生参与
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并不是让学生如何接受知识和能力,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实践,主动体验。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口语交流,动脑思考,从而在参与中获取知识,不断发展自我。要想让学生真正做到实践,积极参与,热爱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是一种超越血缘、亲情的,是崇高的、理智的、公平的,而不是论学生的性别、丑俊、贫富,学习优劣。教师对学生的爱都是“暗含期待”而不是一锤定音,充满激情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教师是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赞扬和赏识。
四、实践运用,让学生做主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大部分同学都想展示自我,教师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让他们自行尝试,自行实践,体验成功,培养自信。从而深化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在活动中自觉学习,力争更好。
新课程理念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善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并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习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就会有更深的认识和发展。
第三篇:让个别化教学走进课堂
让个别化教学走进课堂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早在20世纪初,西方的各种个别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如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和程序教学法,对我国产生过重大影响,我国的教育改革者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过大量实验。特别是进年来,我国学者对个别化教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我们正对当前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提出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概念界定
(一)个别化
“个别”是“单个、各个”的意思,意味着与其他的不一样。个别化是具有一定程度的“某种性质、状态的改变”,或具有某种特征的倾向,但在程度并不一定完全实现“某种性质、状态的改变”。“个别”是相对于“群体”而言,个别化是相对于“同一化”来讲的。因此,集体是个别化的前提和基础,个别化是在群体的互动中显现的。
(二)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教学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学的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的人。
(三)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当同一教材、教法不能针对班级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时,为了能让不同的学生的个别能力、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同时又要顾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
三、现状分析
当前我们小学数学教学都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班级授课制的模式下,一个教师虽然面对着一个班的学生,但是我们大都以中等或优等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实施教学活动。然后教师根据书本内容备好课,在课堂上统一传授给全体学生。但是学生受家庭及社会背景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个性、学习方式和方法。他们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有差别。因此,现行的班级授课制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全面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可能让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行的班级教学让越来越多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又不得不放弃基础相对差的学生,背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因而,我们针对班级授课制无法做到因材施教的现状提出个让别化教学走进课堂。
四、研究目标
五、实施策略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访谈法、内容分析法、测验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1.行动研究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选择所任教的小学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试验。
2.访谈法。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根据学生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
3.内容分析法。
4.测验法。即用一套标准化题目,按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1)收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
(2)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2.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9月)
(1)理论学习。全面收集、查阅有关理论和相关资料。
(2)分析归类。在全面深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个别化教学模式。
(3)实验研究。结合课堂教学,研究规律。撰写专题论文。
3.总结阶段(2013年10月——2013年11月)
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第四篇:让情境教学走进新课堂
让情境教学走进新课堂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那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呢?笔者认为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这样才会使学生乐于学习,自发探究学习。现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联系生活,创设乐学情境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这样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就会乐于参与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从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例如,学生在学习“千克和克”后,常会出现“一个鸡蛋52千克”等诸多的笑话。经过反思,我深深地体会到,质量单位不比长度单位直观、形象,它无从比划,生活经验又少,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又重新做了如下设计:
1、逛一逛,掂一掂,让学生到商店中通过掂量物体的质量,初步感受物体的轻重,知道哪些物体用千克作单位,哪些物体用克作单位;
2、称一称1千克的梨、苹果、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进一步感觉1千克的质量;
3、背一背,先估计一下书包的质量,后感觉书包的质量;
4、抱一抱,通过学生间的互相抱一抱,以感觉自己的质量,最后称一称来证实判断的准确性。
整个教学过程,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使学生乐于学习,学得轻松。
二、重组教材,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材是传达学习信息的一个载体和范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和已有生活经验,灵活地使用教材。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从而进一步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新旧知识密切联系的关键处创设情境,制造冲突,学生自然会利用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来探索新知。
例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我们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校组织春游,妈妈给小华和小明买了4个苹果、2个梨、l块月饼,让两人平均分,每人得多少?用数表示出来。(2个、1个、半个)“半个”怎样用数表示出来?很自然地引出分数。又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我拿来五颜六色的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通过这样的情境,不仅能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而且也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实际操作,创设探究情境
学生动手操作既能引起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又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体验。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练习课,出示这样一题:有2个长方形,长都是4分米,宽都是2分米,拼成一个新的图形,求它的周长。大家可以用这样的长方形实物操作一下,先把周长指给同桌同学看,再算一算。这样的操作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轻松热烈,又如:学生得到的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次合作:3个小朋友在一起过生日,妈妈买来一些糖想分给他们。结果会怎样呢?如果让你分,你会吗?看看你能有什么新发现。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后,3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糖,但各组的糖果数量可能不同。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马上进入了状态,兴致勃勃地按要求分起来。接着全班一起讨论分配的结果。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发现:从分配的结果看,可以把这些情况分成几类:正好分完的,余1个的和余2个的。老师适当引导:“会不会出现余3个或者3个以上的?”马上有学生反驳道:“不可能,够3个又可以分给1人了。”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分配,研究分得的结果,于是自然地从感性上明白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及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借助童话故事、游戏、猜测、实验等,都可以创设情境,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中,特别是苏教版教材,其中很多情境的构思非常好。例如,三年级教材的小猫钓鱼、小猴分桃、套环环、生日快乐、奇妙的剪纸、买冷饮等等。这些情境的创设,可以直接让学生看书,也可以教师有感情地口述,有的可以出示挂图,有的可以制成多媒体课件,不管怎样,只要合适就行。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
第五篇:让“微教学”走进课堂作文
让“微教学”走进课堂作文
一、剖析现状?摇突破瓶颈
曾经夏?D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简洁地说:“中学里国文科的目的,说起来很多,可是最重要的目的只有两个,就是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课堂教学中重阅读轻写作。很大原因在于教师们平时对学生写作意识培养不够,缺乏对写作技能的具体指导和扎实训练。而作文教学是需要系统化经常训练的,靠每两周一篇大作文,一篇周记实在很难提高写作水平。《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明确规定:“作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2万字。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多数学校平时作文教学实际状况怎样呢?一般学校里作文教学常态就是每两周布置写一篇大作文,教师劳心费力地批改后再笼统地讲评。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作文质量就不敢说有保证了,他们也想好好写,但无从下手。不少于2万字的各类练笔难做到,学生不知道练什么内容,缺乏方向性。笔者在学习微课后,尝试把微课的特点与做法引入作文教学,结合课题进行课堂作文微教学模式研究实践,实施以来,获益颇多。
二、依托微课?摇激活写作
作文“微教学”模式可完整讲授每一类作文知识也可在文本教学中兼顾写作练习,形式多样,微小有效。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易为学生接受。还能把老师从大量批改大作文的重负中解放出来。国外的脑科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高,10分钟以后降下来了,如果老师不改变方法和内容,那么大家注意力一直会很低,然后到了下课的时候,一下课就兴奋。而“作文微教学模式”操作方便,它的形式有两种:一次可只教一个写作知识点,也在一节写作课,设计2―3个写作知识点,让学生当堂练习掌握。这两种形式关注的都是三个关键词,第一是时间,5―10分钟左右;第二是讲清一个写作问题,这就决定它的特点是短、小、精;第三是演练评结合,激活写作兴趣。
1.依照类型,具体而微
开学初需由课题组或集备组成员共同拟定写作计划。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文体用微教学模式系统地展开训练。作文按类型分有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按文体分有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不同类型和不同文体根据不同年级教学要求都用微教学模式推进,把一学期所要教的内容分成几个写作序列来进行。对于作文较难的知识点课题组成员分担做成“微课”向学生展示,能够事半功倍。以下用高中阶段主要文体议论文写作微教学模式推进情况来说明。议论文微教学按审题立意、结构、论据的选择和使用、论证方法、例后分析等步骤进行微教学,教学中根据需要各个环节可再细化。
如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有:①抓关键句法、②因果分析法、③多个角度法、④整体把握法。每种方法知识点讲授、范例展示花费5―10分钟,可用一节课教授这几种方法,也可分4次穿插在4节课前微教学,练笔在课后进行。课堂作文微教学之后再推进上其它课也不影响。学生大脑不断有新事物接触,充满新鲜感,有助提高课堂效率。时间充裕的话当堂展示练笔并讨论,一个一个步骤推进。一个序列知识点讲授完,每节课前随时花几分钟让学生复习用所掌握的方法审题立意训练,然后转换其他内容的课,也不受干扰。同样,以议论文横向展开议论为例,课堂微教学分三类展开:①根据结论析原因,②根据前提推结果,③根据问题找方法等。每一类都用范例给学生导引,让他们学习展开分论点。最后,记住口诀:“扣得紧,分得开,理得顺。”议论文例后分析的几种方法也是这样教授。微教学就是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5―10钟左右,学生开始精神懈怠时,就有新问题让他们思考演练,激起热情。
2.讲评训练,见缝插针
作文微教学模式是一种新颖、合理的课堂推进模式。它可以在课堂文本教学前进行,一次只传授一个写作知识点,学生写起来容易,教师批阅速度快,发现精彩之作及时展示,不足之处及时更改。练笔多,讲评多,学生乐学乐写进步快。微教学模式能及时补缺漏。在批阅中发现学生典型性的错误立即在课堂上用投影仪展示,让全班同学参与讨论,更改。这种作文微教学模式有助于巩固和提升写作水平。如在上完议论文横向和纵向两种结构形式,为避免学生混淆,用两篇不同结构的范文,让学生阅读并说出这两种结构的不同之处,学生自然掌握。
作文微教学模式可弥补学生知识面狭窄,写作思维不够活跃缺点。社会上发生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提出看法。学生思维和口头写作能力得到训练提升,课后再整理写在笔记本上,既是写作素材积累,又锻炼表达能力。如今年春天国人赴日买回杭州产马桶盖事件,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见解有:(1)用国货意识不够,媚外心理仍然存在。(2)国内企业要用出口产品质量标准服务国内消费者。时间安排灵活,让学生时有收获,对初学者和高三学生尤为有效。
三、纠正偏颇?摇读写一体
高中课文文本篇目多,写作没有系统教材。教师一学期忙于教文本留给作文的时间太少。偶尔上作文课,对占“半壁江山”的作文来说是不够的。而“课堂作文微教学模式”可以纠正这一偏颇。而且在课堂文本教学推进过程中,兼顾写作微教学,既丰富课堂内容,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活学文本,生态写作
教学中结合文本突出的某一写作特点进行微教学,让文本最大限度发挥“示例”作用。有人质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一些语文课堂,除去满堂空泛热闹的思想‘感悟’,还剩下多少扎实有效的技能训练?”确实学生小学阶段,从组词、造句、写话到写一篇作文,练习是循序渐进的,但到了高中,写作这一块反而很少渐进训练。作文微教学给课堂教学推进植入新的模式,活学文本,生态写作。如高中小说《边城》有突出的心理描写可借鉴,让学生模仿,写一段老师检查作业时学生的心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细节描写出彩,也进行特定情境下人物细节描写;《小狗包弟》,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让学生运用“以小见大”方法写一段话……这些练笔可布置成课后作业,因为有文本做示例,学生结合自己体会写出来的文字就是生态的,用心勤练笔的同学都有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极大点燃了学生写作热情,也改变纯文本教学的单调和枯燥。
议论文要学习对比论证法,以《拿来主义》一课示例,随堂训练“对比论证法”。让学生以“倾听”为话题写一段话。学生写道:“学会倾听,就是我们要能够关注别人的表达。善于倾听的人,能够洞察身外世界,进而了解全局。历史上那些不善于倾听的人,终成“孤家寡人”。项羽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人的意见,最终落得丢了江山失了美人,性命不保。刘邦把项羽的弃将一一揽至麾下,认真听取他们意见,最终逼得霸王自刎。看来,成败往往就在听得听不得他人意见这一念之间。”作文微教学就是活学文本的方法写出的个性思维。这种教学推进模式运用灵活,能在文本教学时不忘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时也能推进文本教学。
2.积累素材,拓展延伸
《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本就是一个写作素材库,认识这一点对边远偏僻乡村学校教学尤为重要,课堂作文微教学模式在教文本的同时,也能很好的从文本中积累写作素材。如教《谈中国诗》,作者钱钟书可挖掘几方面写作素材:①清华大学破格录取钱钟书,可用于“扬长避短,因材施教”;②钱钟书好读书,勤做笔记可用于“厚积薄发,成功与积累”;③钱钟书拒绝采访,不爱钱,正是“淡泊名利”的典范。同样在“执着、信念”主题中,微教学中写作中运用辛弃疾范例:“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但他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执着未变,仅剩一支毛笔,他也要书写爱国之心,即使把栏杆拍遍,也痴心不改。”课堂文本教学推进中因加入“作文微教学模式”而充满生机。各种炼字析句,谋篇布局,选材构思等写作方法都能在课文中学到,还拓展了教学空间。
总的来说,中学作文教学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传授知识―培养写作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其中,培养写作能力是关键。课堂作文微教学模式,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循序渐进,达成能力。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和微课相结合为学生量身定做的新教学推进模式和策略。它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为中心,前承写作知识,后启发展智力,达到培养人的目的。朱光潜先生在《谈谈写作》中说:“写作教学从古到今都不行。怎么办?没有别的窍门,只有多读多写。”作文微教学让学生读有目标,写有方向,具体而微,循序渐进。写作与文本教学同步,让阅读与写作双轨并行,真正体现新课改理念。教师可以及时批阅,有针对性,有时效性,常常把写得较好的文段或例文在班上讲评展示,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也把大纲要求的练笔具体化。从句、段、结构到成篇,循序渐进,是一种科学实效的课堂教学推进模式。
★作者单位:福建福清融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