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4:4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说课稿》。

第一篇: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说课稿

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特色六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课标和教材

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三第一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关于此课题的课程标准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铝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在教材体系中,由于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两性,它们有着与其他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所不同的性质,所以对于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它们的性质、制备和用途,而且能在原有的学科观念的基础上,对物质的转化观、分类观等形成辩证的认识。,同时本节课的学习也深化了离子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的两性性质,能分别写出它们与强酸和强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了解Al(OH)3的制备方法以及铝盐的净水作用。初步掌握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探究化合物的两性性质,体验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方法。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氧化铝。在上述教学目标中,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是教学重点,由于此阶段的学生缺乏电离平衡的知识缺乏 所以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是教学难点。

三、学情分析

就学情而言,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初步了解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为学习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奠定了基础;并且,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实验探究的能力以及对不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基于以上对学情的分析,根据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特点,我将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分析对比等方法,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的开始,我将运用多媒体播放“斯达舒”胃药广告,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化课堂气氛,接着我向他们展示一瓶胃药,并让他们阅读药品成分和功效,学生通过阅读发现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铝,此时我会提问:胃药中添加氢氧化铝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该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自然的过渡到下一环节氢氧化铜器的性质和制备的学习中。

2、氢氧化铝的性质和制备

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知道胃里面主要有胃酸,应该可以猜想到添加氢氧化铝是中和胃酸的作用。接着,我将顺势提出:能否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来代替氢氧化铝?此问题的提出,迅速将学生的思维调整到对氢氧化铝的性质的猜想中,学生通过思考,不难猜想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此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明矾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的实用价值,并提出既然氢氧化铝有如此广泛的应用,我们又如何制得它呢?讨论是创造的催化剂,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且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知道通过盐和碱制备新盐和新碱,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案:氯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氯化铝和氨水反应。此时,我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起初有白色絮状物沉淀,但经震荡后有溶解;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有白色沉淀,且震荡后不溶解。通过实验可知,氢氧化铝的碱性弱于氨水弱于氢氧化钠。那么,与氢氧化钠生成的沉淀又为什么会消失呢?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此时,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后可以得出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继续反应,即氢氧化铝显酸性。而学生可能对于氢氧化铝显酸性还难以理解,这时,我给出氢氧化铝的另一种化学式,即铝酸,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要求学生写出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引出偏铝酸盐,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此环节的设计不仅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探究意识、合作精神。而且巧妙利用实验结果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自然地引出了对氢氧化铝两性的讨论。

刚才实验的依据是“盐和碱生成新盐和新碱”,那么盐和酸是不是可以生成新盐和新酸呢?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我激起了学生对制备氢氧化铝的另一种方案学习的欲望。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向刚才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学生会发现在试管中生成了白色絮状沉淀,即氢氧化铝。而随着稀盐酸滴加量的增加,沉淀又溶解,进一步体现了氢氧化铝的碱性,即氢氧化铝既显酸性又显碱性,此时引出两性氢氧化物可谓水到渠成。

3、氧化铝的性质与用途

接着,我介绍氢氧化铝的热稳定性及实际应用——阻燃填充剂,让学生书写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和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过渡到氧化铝的学习中。工业上通过灼烧氢氧化铝来制备氧化铝,那么氧化铝又有什么性质和应用呢?我让学生从金属氧化物角度探究氧化铝与酸的反应,联系氢氧化铝的两性,猜想氧化铝是否也具有两性,并运用所提供的实验仪器及药品(提供的仪器和药品:铝条,氢氧化钠溶液、试管、砂皮。)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氧化铝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性质,得出两性氧化物概念:我们把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从氢氧化铝的应用引出对氧化铝性质的探究,过渡流畅自然,并且依然用探究的方法学习新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至此,教学重点和难点已经突破,学生需要感性知识的补充,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五彩斑斓的人造宝石、耐火坩埚、耐火管、等耐高温实验仪器,通过丰富的图片,增加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认识到氧化铝的用途。

4、整理归纳,强化应用

在课的结尾,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工业上冶炼铝的流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其中的化学方程式,一方面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铝的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换关系,突破难点,另一方面,进一步体现化学是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

六、教学特色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由生活走进化学,并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实验探究中建构知识、运用知识,体会了探究的乐趣,享受了学习的成功感。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同学指正,谢谢!

七、板书设计

第二篇:铁的氢氧化物 说课稿

铁的氢氧化物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铁的氢氧化物》这一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在“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 化学性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开始具体介绍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一章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下一章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从构成常见的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了解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学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能为介绍接下来介绍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掌握Fe(OH)2氧化成Fe(OH)3的过程;

通过实验演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2)过程和方法

① 利用列表比较的方法,掌握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归纳能力; ② 通过对实验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① 通过学生亲手实验,体验合作和动手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 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并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本课重难点为:(1)教学重点: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

(2)教学难点:铁的氢氧化物之间的转换,如何防止氢氧化亚铁的氧化

二、学情分析

高中生,其心理特点是处于发展成熟期,思维特点是处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期,而这节课是高一学生学习完化学实验和化学性质及变化后接触到金属元素化合物其中一个内容,要求学生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有所了解、掌握,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作为联系前面知识,设计这节课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总结归纳知识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的习惯,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问题。通过验证实验、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掌握相关知识,并通过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实验,正确分析各种现象,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关于铁的知识来导入新课,层层深入,不断地让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深入到铁的氢氧化物和铁盐的学习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铁的化合物的物性和化性完整地被体现出来。同时,我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在学生实验操作和进行实验探究时设计大量的疑问,不断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解,发挥其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样也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结合互动,调动气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两个主体”的效果,体现现代教学的思想。

四、说学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注重的是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由表及里,通过设计实验操作和观察使他们能更加形象深刻地接受新的知识并得到应用,使他们听得明白,思考透彻,说得清楚,写得明确。根据课堂进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可以跟着我的思路走,接受我的知识传授。

五、说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以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关于铁的知识来导入新课,顺着学生想知道新课题的内容的心理来引入,然后层层深入到铁的氢氧化物和铁盐的学习中。

2、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划分清楚,让学生有个心理准备,将难点变简单,掌握重点。

(1)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学生动手,制备铁的氢氧化物,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中Fe(OH)2氧化成Fe(OH)3的现象,掌握铁的氢氧化物有关性质。(2)两种氢氧化物之间的转换,以及实验室怎样制备氢氧化亚铁

3、设计课堂练习及课后练习,增加课堂互动性,反馈教学信息,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各种能力也得到发展。

六、板书设计

采用提纲式板书,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体现教学重点和关键。简单明了,条理清晰,便于记录和复习。

三、铁的氢氧化物

1、Fe(OH)3 物理性质:难溶于水的红褐色的弱碱 化学性质:(1)与酸的反应

Fe(OH)3 + 3HCl == FeCl3 + 3H2O

Fe(OH)3 + 3H+ == Fe3+ + 3H2O(2)加热不稳定性

Fe(OH)3=== Fe2O3+3H2O

2.Fe(OH)2 物理性质:难溶于水的白色的极不稳定的弱碱 化学性质:(1)与酸反应

Fe(OH)2 + 2HCl == FeCl2 + 2H2O

Fe(OH)2 + 2H+ == Fe2+ + 2H2O(2)不稳定性

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第三篇:镁和铝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镁和铝这一节在整个章节中最为基础,也是考试中的重点。金属镁和铝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着广泛的用途,所以学好这一节,对中学化学的学习,酸,碱知识点的巩固,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

依据考试大纲,教材大纲,我设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镁,铝的物理性质及原子结构比较

(2)掌握金属镁,铝的化学性质,掌握化学性质与它们原子结构之间的联系

(3)掌握铝的几类重要化合物及其制备,用途

(4)复盐。明矾的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5)与铝及其化合物两性有关的计算和图像分析

(6)合金及其特点(定义、熔点等)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比较思维能力,归纳分析能力

3,思维目标

使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辨证统一的思想

4、根据学生的认知思维心理学,在这个年龄,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未完全形成,还须借助实验现象来学习新的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镁,铝的化学性质——镁和铝的最外层电子数目较少,易失去电子而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同时由于镁的原子半径略大于铝的原子半径,所以镁的还原性略强于铝。

(2)铝的特性——铝单质在常温下遇浓硫酸,浓硝酸钝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和强碱进行反应。

(3)三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既可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性质

2.难点

铝的特性及氢氧化铝的两性。

3.疑点

(1)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在这个反应中,其本质是铝先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可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从而促使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所以反应的氧化剂为水而不是氢氧化钠

(2)对氧化铝、氢氧化铝两性的理解

四,说程序,说教法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程序:

1.联系实验问题,引入新课

先将铝和氢氧化钠反应,在将铝和盐酸反应,让同学们观察实验,再联系初中所学的,金属只能和酸反应,但未提到金属和碱进行反应,从而引出两性金属铝。有了这一引入,学生的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2.新授课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阅读自学,老师演示实验来探究引导学生学习镁,铝的化学性质。

(1)首先找出镁和铝两块金属,让同学们试着观察它们,然后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引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2)新旧知识联系,总结出镁铝和氧气,其他非金属氧化物等的反应

(3)在介绍铝与碱的反应时,可先做实验,再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并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得出其反应实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4)对于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可以在做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出反应过程并书写化学方程式,同时引导学生从理论上予以解释。

3.巩固练习

4.师生共建网络

5.学生自评

第四篇:硫和氮的氧化物 说课稿

硫和氮的氧化物

自我介绍: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东北农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号考生。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下面,我将围绕本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一)第四章 第三节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教材把这一节内容放在基本实验和基础理论、以及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形成完整的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积累感性认识的材料。

此外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用所学化学知识进一步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时可将本节教材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最后综述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

二 教学目标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

A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三氧化硫的性质,可逆反应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B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酸雨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

A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B 发挥学生主主体作用,做好探究实验

C 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通过对二氧化硫大气的污染和人类的危害,引起学生对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B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意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质疑的优良品质

三 重点和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的设置以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

难点:1二氧化硫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性质的多重性,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可逆反应 四 教法和学法

教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本节课设计的知道思想是:现代认知心理学-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活动,学生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固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千与到陌生问题情境中。

采取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查阅资料,猜想性质,设计实验探究性质,最后应用知识,解决身边的化学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将课堂知识和身边事件联系起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是目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根据学习目标,主要采取实验法和归纳总结法。

学生已经掌握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本节结合这些知识来探讨二氧化硫的知识。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猜想法、自主探究法、归纳小结法、列表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形成一种学习技能。

此外结合反馈补救法,通过学生习题的联系,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五 课堂设计(教学过程)

教与学有机结合而对立统一,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法,知道学法,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愉快地,顺利的,认真的,科学的接受知识,本机可教学设计如下: 导入部分——创设情境,温故知新(复习相关知识,引入新课)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学生在日常生活,新闻报道中常见的物质,所以在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搜索,了解二氧化硫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正面反面应用。课堂上组织同学交流讨论,并借助多媒体展示丰富、生动的图片,学生分析猜想在这些事件中可能体现了二氧化硫的什么性质。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体现了二氧化硫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学习它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整体部分(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1)合作学习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展示课前收集的一瓶二氧化硫气体,由学生通过看、闻、实验等小结得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进一步巩固学习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2)演示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把储存于针筒里的二氧化硫气体缓缓推入滴有品红的水里,讲解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同时出示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新旧报纸,学生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思考讨论设计实验验证,最后列表比较氯气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并用动画辅助说明。说明:由于二氧化硫的制法教材不作要求,也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二氧化硫在课前收集储存于针筒里。加热已经褪色的品红溶液时,为证明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我在试管口放置一瓣红色鲜花,并在试管口套上一小气球,防止逸出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环境。这样改进实验,现象明显,说服力强,也直观地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应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3)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提出问题:什么是酸性氧化物?如何设计合理实验方案来证明?如何操作? 学生讨论,相互补充,得出方案,最后选择方案进行分组 实验探究,汇报结果。

小结练习:练习书写SO2与水,NaOH,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SO2与水反应的可逆性,指出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同时存在SO2,H2SO3,H2O。

猜想: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是褪色还是变红呢?

学生实验验证,教师点评。

(4)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硫的氧化性、还原性。

理论推测:二氧化硫除了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外,可能还会有什么性质?

讨论:如何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选择什么物质?为什么?

讨论:溴水,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就一定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吗?还需要补充什么实验?

学生:还可能是SO2漂白了溴水、酸性高锰酸钾。可以把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或者是检验反应后溶液中是否生成了H2SO4。

探究实验:两人一组,分工合作。

汇报结果,练习书写方程式。

说明:①在这两个环节上,我将其设置为学生探究实验。在探究教学中注意了开放性。既然是探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学生在讨论中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种方案,对学生提出的方案,我不是立即予与肯定或否定,而是通过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相互评价,得出最佳方案。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②在二氧化硫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褪去,使酸性KMnO4和溴水褪色这一点上,我设计了引导探讨颜色褪去的原因分析,并如何用实验来验证。突破了常规教学中在这一环节上的简单处理,一方面与前面SO2的漂白性知识进行了整和,加深和巩固了SO2的漂白性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SO2的多重性质在不同环境下可以独立表现。不仅使重点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的知识得以落实,并把难点通过实验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做到了深入浅出。

③学生实验用到的二氧化硫气体均用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代替,课前准备好分发于学生课桌上。既方便实验,又避免了教室环境的污染。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只作简单提出,不作深入讨论探究,这样处理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④学生合作探究实验,在合作讨论、实验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勇于质疑的品质,培养了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尾声部分——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实验探究得出本节课重要的结论,并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回顾,使学生能够把握住自己学习的方向和侧重点,最后布置相应的习题,来巩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

五、板书设计一、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1:40),易液化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2、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3、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三)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第五篇:“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硫和氮的氧化物》。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材的内容、作用、地位

本节课选自人教必修 1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一方面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涉及的可逆反应,对学生学习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节内容除本身内容的重要性之外,同时也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我将确立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②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③了解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环保意识。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导学和实验验证等活动,使学生学习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发现问题,初步体会推理、假设、验证的科学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受化学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加深学生对环境的理解和关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增强其融入社会的能力。

【由于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的讲清硫的氧化物的性质,所以必须有所侧重】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其对大气的污染。2.难点:可逆反应,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二、教法

【好的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

因此,我在课堂中主要采用情景激学法、探究实验教学法、质疑激思教学法、联想对比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动手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加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达到“眼到、耳到、手动、脑动”的最佳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学法

【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优化,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第三章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元素化合物方法和思维方式,具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且探索和表现的欲望强烈,只是自主学习能力和意志力不强,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和活动指导尤为重要。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通过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侧面和途径去解决问题,更深入全面的理解知识。

四、教学程序

【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等作出分析后,接下来我将向大家解说本节课的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分为四大环节,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其中新课导入4min,新课教学时间安排为33min,巩固练习5min,课堂小结3min。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为达到这一目的,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通过一个著名的事例(乐山大佛为什么会鼻翼发黑,容光暗淡呢?),然后引出酸雨这一话题,最后播放一系列关于酸雨带来危害的图片,从而提出酸雨是怎样产生的,导致酸雨所谓关键因素是什么?然后通过一幅空气质量报图片引出SO2是一种空气污染,从而引出SO2这个话题,SO2为什么具有极大的危害?危害的实质是什么?酸雨的产生是否和SO2有关?从而导入课题。第二环节:新课教学(1.硫的物理性质)切入主题后,通过投影硫在自然界存在形式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并思考硫的物理性质,然后由我总结单质硫的定义,物理性质以及硫的存在形式。

(2.硫的化学性质)抛出一个问题“硫单质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那么硫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学生通过思考硫的价态并联想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知识可以的出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然后由我自己总结出硫的化学性质,并通过一些例子来验证硫的化学性质。

(3.SO2的物理性质)

先提供一个关于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的表格,让同学们先记录一下表格相关的内容,让后播放一则关于二氧化硫的性质的小故事,让同学们自主的阅读小故事,然后以前后桌的小组形式进行总结,然后让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回答,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自主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同学们可能会对SO2的溶解性有不同的理解,接下来我会抛出问题“SO2是否易溶于水呢?”然后我会进行实验讲述法,讲述实验一:SO2是否溶于水的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4.SO2的化学性质)①通过抛出问题:“SO2仅仅是溶于水吗?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其产物是什么?能否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测?”等一系列问题,引出实验探究二,检验SO2溶于水后的pH,然后得出SO2的pH<小于7,说明SO2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呈酸性,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进而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最后得出SO2的第一个化学性质: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②紧接着播放SO2与水的反应方程式引出可逆反应的定义,然后通过一道关于可逆反应的习题,让同学们快速的掌握和了解什么是可逆反应。

③根据SO2的实验室制取,为同学们提供相关的仪器,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进行SO2的实验制取,并把所制取的SO2气体通入到品红溶液中,让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接着把褪色的品红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让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最后得出SO2的第二个化学性质:SO2具有漂白性。让同学们自主的探究实验,成为小小的科学家,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养成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接着播放关于SO2与其它漂白剂比较的表格,让同学们掌握不同漂白剂的原理、实质、效果和范围。形成比较学习的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④抛出问题:“请同学们标出下列物质中S元素的化合价,根据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推断它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然后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SO2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然后播放两则视频,验证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然后让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SO2能使溴水、KMnO4溶液褪色与SO2使品红褪色实质相同吗?”从而使同学们充分的掌握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遗忘“先快后慢”,有必要在学习新课后及时补充习题。】

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由浅及深,巩固本节课知识,不仅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同时也检验学生的学习学习效果,真正做到:“每个同学都能学到这节课的基本知识。”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尾声,我将抛出“这节课你们学到什么?”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将所学的知识进行阶段性归纳的习惯。强调重点,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并以口头的形式总结重点知识吸引学生兴趣,方便学生记忆。

最后,布置作业。根据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查找关于酸雨的形成过程的相关资料,写一份关于酸雨形成的小报告,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知识的价值。

五、板书设计

板书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直观艺术表达。

以上是我的板书设计,左边为主板书,以提纲式板书主要列出硫和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助于学生对硫的氧化物的综合认识,右边为副板书,主要用于辅助教学,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进一步到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下载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作探究体验过程——《铝的氢氧化物》探究性学习课剖析[模版]

    发表在《新课程研究》2014年第5期上的论文原稿 合作探究体验过程 ——《铝的氢氧化物》探究性学习课剖析洪云龙 (广东省雷州市第三中学广东雷州524200 )摘要:通过对《铝的氢氧......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说课稿(精选五篇)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视障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从普通校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大全)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第一课时) 二、教案背景 本单元知识往往被学生看成是零碎、易懂、难记的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比较......

    高一化学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高一化学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2课时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阅读材料]:信使分子──No。指出No重......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大全

    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 教学难点:可逆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知识梳理 【知识链接】目前我国空气质量报告主要依据哪些污染物?___、____、_____。 1、二氧化硫的来源: 实......

    说课--氮和硫的氧化物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硫和氮的氧化物,下面首先我们对本节内容作一个全面的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硫和氮的氧化物......

    硫和氮的氧化物必会习题(王后)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必会习题 1、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 A.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紫红色消失 B.滴入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后红色消失 C.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气......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反思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本单元内容较复杂,是上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标,突出育人为本的理念,在本节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