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欢乐颂教学反思
教《欢乐颂》的课后反思(七年级)
青龙中学:余鹏
我所上七年级的第四课是《欢乐颂》,这一首歌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又是大家从儿时就会从电视上、广播上、网络上、甚至学校里也会听到的歌曲。这首歌曲的作者是一位比较著名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
《欢乐颂》的歌词是德国诗人席特的朋友波恩大学法学教授缩写的一首诗,后经贝多芬在1812年开始至1814年以《C大调命名日节庆序曲》(作品115号),这首歌就是换了颂,由于这首歌也是贝多芬临近生命结束时的作品,有人说这首歌是贝多芬听到天堂呼唤的声音所写得作品。歌曲比较欢乐、欢快,而且他的以歌颂人类自由、平等、博爱等属于人类美好愿望,因此又称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或《合唱交响乐
由于是七年级新生,书上都有介绍了有关贝多芬的儿时的事迹和创作时期的一些背景,因此这首歌曲,我们就容易导入学唱的环节,从歌词的分析当中,表达这首歌的欢乐、愉快的心情。但问题是,现在的六年级生对课本所学的歌曲不肯开口认真唱,于是要以强制的方法要求唱是走不通的,但我可以把他变成一节欣赏课。列举贝多芬不同的有趣的事情,详细介绍贝多芬的故事,让同学们多了解一下这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从中列举一些大家时常在生活上听到的作品,如书上所说的《土耳其进行曲》、和老师现场用感情弹奏《献给爱丽斯》。
这节课总体还是比较成功的,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了解贝多芬,还列举一些他比较著名的歌曲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兴趣,首先我觉得这节课最成功是我可以运用我自己的主专业——钢琴。吸引学生对音乐、对乐器的好奇。所以这节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与老师互动,但不是每一个班都能完成课堂的任务,也会有些班特别不合作。我觉得可能我未能从纪律上控制他们,我仍需在课堂纪律中下点功夫。
第二篇:欢乐颂教案 反思
《欢乐颂》教学反思
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歌,考虑到旋律简单易唱,所以把本课设计成欣赏与唱歌结合的形式进行。在学科的整合方面,在讲述贝多芬时,我充分整合了文学、历史、美术,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一、赋予音乐生命,让学生感动。我用贝多芬双耳失聪的故事感染学生,先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由文字的领悟到音符的感动,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我感觉这种方法比单纯的讲授要生动地多,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特别好。
二、把知识点熔于练习中,易于巩固。在练习唱谱的过程中就把一些难记的知识点掌握了,像各种强弱记号的掌握,学生在唱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印象会更深刻。
三、教师要有主持人的才能,能引导学生发言,理顺他们的思路。这节课中许多地方都设计了引导学生发表感想的情景,但学生的感受会千变万华,老师要心中有数,通过你的语言进行引导,让一切不要偏离主题。这让我感到,老师的综合素质特别重要,它决定这你这位教师的受欢迎程度和你的人格魅力。所以老师更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在时间控制上,练唱的时间过长;让学生发言的时间不够充分。还有对同学们对贝多芬的了解不多等情况准备不足等。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和同学们一样,受益匪浅,我也会将我的这份益延续下去!
课堂新技术实践——《欢乐颂》教学反思
作者:韩迎菊
文章来源:立山区第63中学
点击数:1429
更新时间:2007-6-18
【字体:小 大】
按照学校学期初的计划和安排,我于6月14日以《欢乐颂》为题向全校汇报了我的音乐教学课。现把教学后的一点反思与体会结合课堂实况加以记述如下。
片段一:开门见山
(一)合唱的两种基本唱法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中的第四乐章“欢乐颂”(板书)。
师:你们会打哈欠吗?
生:(笑)这个谁都会呀。说着就打起了哈欠。
师:(抓住时机)好的,请发出声音,并把它延长。生:(啊······)(又笑)
师:好的,就请你们保持好这种微笑的状态,把臀部前移到凳子的二分之一处,再用打哈欠的状态演唱一次“啊”。
生:(啊······)
师:做得不错。你感觉自己的声音发生变化了吗?与你平时说话的声音相比一样了吗?
生:不一样。
师:是的。我们在演唱合唱时就需要这种没有个性化的声音。而在演唱独唱时恰恰需要的就是有个性化的声音。如:田震、张信哲。(渗透合唱与独唱的不同之处,为辩论埋下伏笔。)
师:用Legato演唱的合唱歌曲是什么效果呢?请听北京银河少年艺术团范唱的歌曲《送别》。
师:下面我们用Legato的唱法演唱一遍《欢乐颂》,检验一下你们体会的结果。
生:较好地完成了演唱。
师:还是不错的。但是后半部分要结束的时候速度控制的不大好,有些快了。
再请大家用打哈欠的状态发出短音的“啊”。要求是有弹性、跳动的感觉。
生:(啊,啊,啊)(笑)老师,有点像小狗叫。
师:你的感觉很正确。Stccato(顿音)的唱法就是这样的,声音短促、有弹性。
请大家再次聆听北京银河少年艺术团范唱的《闲聊波尔卡》。
师:你们体会了吗?下面请大家再用Stccato的唱法演唱一遍 《欢乐颂》。
生:(高质量地完成了演唱。)
师:看来你们都具有很强的学习合唱的能力,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作到这两种基本唱法。
因为你们表现得出色,下面请高低声部各派两名代表来玩一个游戏—“吹气球”。
生:(跃跃欲试。)四名同学在10秒钟内吹起了自己的气球。
师:评比。(并将气球分别以名次奖与参与奖奖励给参赛者。)
师:在吹气球的过程中,是什么最重要?
生:气息。
师:好,那么我们就全体来参与,比一比看看谁的气息长!
生:同学们自然且自由地以开口音“啊”为演唱音开始比赛。
生1:老师腮帮子太累了。
生2:不能坚持太久,一会儿就没气了。
师:老师教你们一种呼吸方法,能使你们整体的声音延连不断,你们想学吗?
生:想!
(二)合唱的基本呼吸方法—循环呼吸
生:根据指挥的示意先后发出声音,并将声音做渐强、渐弱的处理。保持较长的一段时间。
师:从发声开始到结束,你们各自换气几次?
生1:2次。
生2:3次。
生3:不知道多少次了。
师:你们听到他们的换气声音了吗?
生:没有。
师:是这样的。循环呼吸就是根据自己气息的深浅长短作不同时的呼、吸、换气。当然合理地换气也是很重要的。这样就能保持整体的声音延连不断。循环呼吸是合唱独有的演唱技巧,其他演唱形式没有。独唱就更不可能做到了。
师:(段落小结)同学们,你们在短暂的时间里就掌握了合唱的两种基本唱法和呼吸方法之一的循环呼吸,祝贺大家。但是,是不是做到了这些我们的合唱就完美、动听了呢?
(片段一反思:这一时间内的教学照比我以前的教学相比,干净利落、目的性较强。我自己认为预设的问题设置的比较好,所以在生成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偏离主题。学生在体验、聆听和演唱实践中感受到了合唱艺术的美和乐趣。诱供的现象在此环节内避免了。)
片段
(二)渐入高潮 生1:不是。我认为还需要力度的变化。
生2:我认为还需要有声部。刚才我们在听范唱的时候就有声部的不同,听起来很好听。
师:好的。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学习低声部的部分。高声部准备—演唱低声部。
生:(一边演唱,一边感受和声的声音效果。)
师:(弹奏低声部旋律。)
生:(随钢琴用La视唱低声部的旋律。)
师:(反复弹奏第三个乐句,这是难点部分。)
生:(反复练唱。)
生:(熟练后,填词。然后再用Legato和Stccato的唱法各练习一次。)
最后两个声部合。直至声部达到均衡、和谐程度。
(此处说明:这一环节我的预想是在等待学生们充分地体会到合唱给他们所带去和谐之美后,再引入由于社会上对合唱艺术的偏见而产生的辩论,可是,此处并没有在我所预设之中,而出现了预设之外的情况:学生们很努力的在控制自己的声部,可是还是经常发生与另外一个声部相混淆的状况。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对没有经过音乐训练的人来说,这是很困难的一个过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稍稍思考之后,跟着学生的思路走了下去。)
师:看来想要把两个声部和谐地演唱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是哦?
生:学生们连连点头。
师:难怪大家都不喜欢唱合唱,而更喜欢唱独唱。更有甚者还认为,唱合唱的人都是因为自己条件不好,为了互相弥补才去参加合唱队的?
(独)生:老师,真的是这样的。唱独唱多好呀,能够显示自己的个性。还能拿到很多钱。
(合)生:“花儿乐队”也很有个性啊,他们就是合唱。
(独)生:“花儿乐队”中,一个是主唱,其他人是伴奏成员。
师:合唱在人数上是有要求的。一般的小合唱队的人数也要在12人以上。“花儿乐队”是组合,而算不上是合唱队。
(合)生: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在舞台上合唱队员之间可以互相壮胆,忘了歌词的时候也可以有人提醒。独唱能行嘛,歌词忘词了,观众还不哄你下台?
(独)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准备充分了,怎么可能忘词了呢。
(合)生:刚才老师说循环呼吸是合唱独有的技巧,你们独唱有吗?
(独)生:独唱还可以尽情发挥自己呢,多风光!
师:现在是公说公有特长,婆说婆有优势。我们知道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又叫做什么?
生:《合唱交响曲》。
师:之所以叫做《合唱交响曲》是因为在交响乐中加入了“合唱”,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那么,贝多芬除了加入了合唱,还加入了哪些演唱形式呢?
师:(播放多媒体)
生:还加入了独唱、轮唱、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独唱与合唱交替进行。
师:祝贺你们用专业地音乐术语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这是值得为你们自己喝彩的。
师:你们听到的独唱演员和合唱队员的演唱,在水平上有差异吗?
生:没有。
师:所以,有些人认为唱合唱是没有水平的看法是错误的,也是不懂合唱艺术的。无论是合唱还是独唱都需要刻苦的训练。比如说,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就是最好的例证。而很多的著名歌唱家也都是出自合唱训练班的,如:阎维文、廖昌永。
生:老师,独唱和合唱都很重要。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
师:是呀。就如我们每个人各有特色一样。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有的时候是独唱演员,有的时候是合唱队员,角色不断变化,也要不断克服困难,而这一切真正的价值并不在舞台上,而在我们所扮演的角色中我们是否投入地演唱过。
请大家怀者敬仰的心情再一次投入地唱响“欢乐颂”好吗?
全体起立!本课结束。
(片段二反思:对辩论的现场把握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整体反思:
1、明确了音乐教学应通过挖掘音乐本身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完成一系列的体验过程。
2、座位摆设得当,在空间上给学生以合作、团结的暗示。教师与学生的活动从整体上来看,让人感觉相得益彰。
我的疑惑:
1、在辩论中如何控制方向?哪些该取,哪些该舍?这种随机性是不是只有依靠实战才能锻炼和培养起来?
2、当出现有个别的学生有能力提高的需要时,是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主,还是只要有需求就满足?
3、如果课堂出现了新的问题“生长点”与预定的教学目标相悖的时候,要继续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对吗?
结束语:
尽管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中我只领悟了一点点,但是一次次失败经历、挫折考验,将更加坚定我迎接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的信心与决心!
教案
欢乐颂》教学设计
掌政中学
赵海龙
教材:
初中课本选学内容
设计思想:
1.当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欢乐颂》欢快的旋律响起。
2.欣赏完音乐,当学生们还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的时候,我们开始做一个小游戏——猜人物。
3.老师弹琴学生分别演唱高低两个声部的旋律。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试着分析《欢乐颂》来谈体会。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贝多芬以及他的音乐。
2.通过欣赏《欢乐颂》让学生体会到追求快乐和平是人类共同愿望,我们拒绝战争祈求和平。
3.希望同学们能够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困难和挫折。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两个声部合唱的形式来演唱《欢乐颂》,并且通过欣赏和演唱来进一步分析和体会其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法、演唱法
教学用具:
钢琴、欣赏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在伴随着上课的铃声响起的时候,《欢乐颂》那欢快的旋律在教室上空响起。我们今天的课就在这欢快的音乐声中开始了。(欣赏《欢乐颂》)
一、讲人物
老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
学生:《欢乐颂》。
老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请看!我会给出不同 的条件,我们就根据这不同的条件来猜猜看。
第一个条件:他是一位音乐家,出生于是1770年12月16日。
在1782年—1792年是他的创作的丰硕时期。有六首歌曲,三首前奏曲和钢琴奏鸣曲。两首小提琴曲,一首小步舞曲,一部康塔塔。
第二个条件:他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是在1781年——1787年谱写成的三首钢琴奏鸣曲。老师:有没有同学猜到?那好咱们继续看第三个条件。
第三个条件:他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爷爷是男低音歌手,歌剧作曲家和指挥家,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他曾因恋受失意而烦恼,影响到肝脏,致使听觉失聪。1802年他意识到耳病无法治愈时,曾经打算自杀,但是由于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终于克服了精神危机,写出了明朗的《第二交响曲》。
学生:贝多芬。
老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猜到了贝多芬,也欣赏了《欢乐颂》,下面来演唱《欢乐颂。
二、演唱
老师:我给同学们弹琴,男生演唱低音声部旋律,女生唱高音声
部旋律。
学生:实践。
老师:同学们歌唱的声音就在这个范围,所以你们歌唱的声音是最定有表现力。也是最动听迷人的。下面你们就用你们最动听,最迷人的声音演唱《欢乐颂》。
学生:再实践。
三、分析作品
老师:首先,来看一下它的节奏是怎样的?
学生:欢快的,高兴的。
老师:很好,它是个快板,全曲都体现了“欢乐”的主题。那么乐曲是什么调的?
学生:G大调。
老师:音乐风格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通俗易懂,节奏欢快流畅。
四、二声部合唱
老师:我来弹琴,你们唱各自的声部。(唱歌词)
五、谈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
六、总结
老师:在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我希望大家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挑战!追求快乐、和平的幸福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愿望,我们应珍惜今天的快乐时光,美好的生活是靠我们大家共同维护的。我们要珍爱我们的祖国,拒绝战争期盼和平。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的更辉煌灿烂!
作业布置:
课下再搜集一些关于贝多芬的资料。
了解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本节小结:
1.学生对贝多芬进一步了解。
2.通过老师的引导,培训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的能力。
第三篇:欢乐颂 教学设计
欢乐颂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能够背唱歌曲。2.能够在欣赏中听辨出曲谱顺序,并且演唱曲谱。3.感受作品天下一心的大爱精神。4.了解贝多芬的生平。2学情分析
围绕单元主题《爱满人间》,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聆听《欢乐颂》来感受作品中爱的力量,了解贝多芬,因此我们将该内容的教学重点定位为:在欣赏和分析《欢乐颂》的过程中,能用合适的声音正确演唱《欢乐颂》,基本把握《欢乐颂》的情感内涵,并能初步了解贝多芬以及《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3重点难点
准确、有感情的演唱好《欢乐颂》,并能用不同速度、力度、唱法、音色来演唱歌曲表达对《欢乐颂》不同的理解。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谈人话导入
1.(播放多媒体《爱的人间》),学生跟唱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2.完整聆听
(1)初聆听(多媒体播放《欢乐颂》合唱)教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感觉?(2)作品简介
(3)学唱乐谱(带柯尔文手势)(4)再次聆听 随着音乐完整视唱旋律 3.添加歌词视唱
(1)歌曲中哪几句歌词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为什么?(2)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跟随录音演唱歌曲。4.作者简介
(1)你还知道贝多芬的哪些音乐作品?(2)看短片《贝多芬》,思考问题: ①贝多芬的祖国是哪个国家? ②贝多芬出生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③贝多芬命运多舛,请你说一说贝多芬都经历了哪些磨难? 活动3【活动】拓展教学
播放街头震憾视频快闪《欢乐颂》(1)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师:说得真好,音乐就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力量,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就能把人们召集在一起,并且把人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2)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对美好生的向往再次去把《欢乐颂》唱一遍。
师:同学们唱得很好,很震撼,看到同学们努力的用自己的声音来表现音乐,老师也非常感动,其实,音乐它不需要语言,不需要国界,所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音乐课学习中不断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去享受音乐。谢谢大家!
第四篇:《欢乐颂》教学教案
《欢乐颂》教学教案
枫香小学 徐健
教学目标:
1、配合手语进行歌曲演唱,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2、在听之中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欢乐颂》,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边加手语表演
教学难点: 赏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感恩的心》学生表演,一边唱歌边作手语。虽然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二、新课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德国有许许多多的音乐家,有一个特别的人物,他不但在德国,乃至这个世界上,他都是一个非常出名的人,不但创作了《命运》交响乐,还有《英雄》,《田园》等了不起的交响乐,那这个人是谁呢?(贝多芬)那同学们对他有了解多少呢?对学生进行提问。
1.介绍“乐圣”贝多芬。
什么是交响曲?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1)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合唱)。(2)这首歌曲的速度又是怎样的?
(3)播放歌曲,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倾听歌曲。
4、学唱歌曲(1)老师教唱歌曲。
(2)学生根据教唱的歌曲进行简谱的学习。(3)齐唱简谱
(4)分组进行简谱比赛。
5、师:在我们很多歌曲中,我们经常会用一些简单的手势表达音乐,那这首歌曲应该怎样的进行表达呢?现在同学们创编几个简单地动作?(检查并引导)
6、前面同学们创作过一些简单地音乐,同学们的想象力让老师非常的吃惊,这首歌曲非常的简单,现在同学们就踏着“乐圣”的足迹,对这首歌曲进行创作吧!但要注意,不可以改变这首歌曲的节奏哦!
(1)引导创作。
(2)对同学们的创作进行检查。
(3)弹唱好的作品。增强同学们创作的信心。(4)为自己的创作加上歌词。
三、课堂小结
和同学说说你今天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板书:
欢乐颂 贝多芬
第五篇:欢乐颂
《欢乐颂》教案
执教:吴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会旋律、节奏、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理解歌曲《欢乐颂》。
2、过程与方法: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欢乐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团结友爱,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教学重点: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教学难点:歌曲的力度处理,合唱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
教师弹奏《献给爱丽丝》的片段音乐,请学生说出曲名和曲作者。(由优美、抒情的音乐导入新课,首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常识)
三、走进贝多芬
观看贝多芬生平短片了解贝多芬的人生经历。(用贝多芬的经历感染、鼓舞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贝多芬的生活是不幸的,但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音乐艺术的酷爱,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经典之作《欢乐颂》。
四、学唱歌曲《欢乐颂》
1、学唱高声部
(1)课件出示高声部歌谱,教师范唱,学生听后说一说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速度有何特点?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2)学唱歌谱:重点教唱附点八分音符和同音连线处
(3)学唱歌词:提问学生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来演唱?重点处理歌曲的力度对比。
2、学唱低声部
(1)课件出示低声部歌谱,在教师的指导下用“la”轻声模唱,熟悉歌曲旋律(2)加入歌词演唱,教师伴奏。
3、二声部合唱(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二声部合唱。)
(1)出示二声部合唱谱,播放合唱版的《欢乐颂》,学生仔细聆听,轻声哼唱。
(2)合唱之前高低声部分别跟琴唱一次。
(3)二声部合唱,教师钢琴伴奏。(教师指导学生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来演唱,两个声部要和谐统一。)
五、拓展延伸
教师:在交响乐中加入声乐(人声歌唱)是贝多芬的一次伟大创作,合唱版的《欢乐颂》气势宏大、交响乐队和人声的交相辉映,使音乐更具有震撼力。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片断,请大家边看边思考:歌曲中出现了哪几种演唱形式? 观看现场演唱片段。
《欢乐颂》课堂小结
吴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唱了歌曲《欢乐颂》的第一、第三声部。同时,还了解了曲作者贝多芬和词作者席勒的创作风格、创作思想和创作背景。学会用热烈、庄严、神圣的情感去唱好这首歌曲。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二声部。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我们的祖国正发生着神奇的变化,为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同样需要平等,渴望和平。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它是友谊的桥梁,是和平的纽带,让我们用歌声唱出人类团结、友爱的心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们,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也不同,但我们追求欢乐,渴望和平的心声是一样的,让我们和柏林交响乐团的外国朋友们一起演唱《欢乐颂》感受乐曲中热烈、庄严、神圣的情感。
通过再次演唱和欣赏,我们感受到《欢乐颂》以奔放不羁的激情,号召亿万群众拥抱起来,这正体现了贝多芬的音乐风格,下面老师播放一段介绍贝多芬音乐风格的资料片,帮助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欢乐颂》说课稿
吴艳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欢乐颂》.首先让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欢乐颂》选自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曲子。《欢乐颂》音乐语言精炼概括,音域只用一个8度,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旋律行进主要运用具有强烈力度感的上行级进和下行级进的対置,配合着铿锵有力、富有动感的节奏,形成了不可阻挡的恢宏气势。通过学习贝多芬的《欢乐颂》,从中了解合唱,颂扬和学习友爱、平等、自由的精神。
【教材目标】
1.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演唱和学习,进一步了解贝多芬,感受贝多芬作品中反映出人类美好的情感和理想。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声音的协调、统一能力,提高声音的表现力,练习自然而有感情的演唱。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 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的歌唱。注意谱中换气及连线处。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能控制好音量,并有节奏感,有感情的演唱。【教具准备】 钢琴、磁带或光盘 【教法】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接形象地了解和学习歌曲,帮助学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感受音乐的作用。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参与法
2、教唱法
3、情感教学法 【学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
学法指导分析 1 参与——体验法。2 课堂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知道哪些有名的音乐家?(中:聂耳,冼星海,贺绿汀,华彦均(阿炳)。外:柴可夫斯基,贝多芬,肖邦,莫扎特,李斯特,门德尔松,约翰·斯特劳斯等)生:(介绍)
师:(补充、整理,介绍贝多芬。)主要学习的是贝多芬的作品《欢乐颂》。
2.学唱歌曲《欢乐颂》
(1)欣赏范唱。
要求:感受歌曲的气质、形象,熟悉作品,注意声音的表达。
(2)试读乐谱,朗诵歌词,谱曲结合学习歌曲。
(3)跟伴奏演唱,纠正错误唱法,节奏。
(4)合唱练习。
要求:a.控制音量,声音统一,注意喉头打开,气息通畅。b.音高准确,声部均衡。c.情绪饱满,充满激情。(5)欣赏合唱视频,音频。
讨论:情感表达,声音的表达。
3.交流。
a.有没有听过贝多芬其他的音乐作品?哼唱几句。b.关于贝多芬的资料、小故事。c.背唱歌曲。
4.小结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对贝多芬的了解,学到了哪些精神?
《欢乐颂》教学反思 吴艳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考虑到旋律简单易唱,所以把本课设计成欣赏与唱歌相结合的形式。在学科的整合方面,在讲述贝多芬时,我充分整合了文学,历史、美术,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赋予音乐生命,让学生感动。我用贝多芬双耳失聪的故事感染学生,先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由文字的领悟到音符的感动,抓住学生的心弦。我感觉这种方法比单纯的讲授要生动的多,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特别好。
把知识点熔于练习中,易于巩固。在练习唱谱的过程中就把一些难记的知识点掌握了,像各种强弱记号的掌握,学生在唱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印象会更深刻。
教师要有主持人的才能,能引导学生发言,理顺他们的思路。这节课中许多地方都设计了引导学生发表感想的情景,但学生的感受会千变万化,教师要心中有数,通过你的语言进行引导,让一切不要偏离主题。这让我感到,老师的综合素质特别重要,它决定你这位教师的受欢迎程度和你的人格魅力。所以教师更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在时间控制上,练唱的时间过长;让学生发言的时间不够充分。还有同学们对贝多芬的了解不多等情况准备不足等。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和同学们一样,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