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竖笛教学案例——欢乐颂
竖笛教学案例-----《欢乐颂》
一、教学目标:
1、竖笛音阶训练,气息流畅,音量饱满。
2、多声部发声训练及竖笛训练,音准,和谐。
3、欣赏并吹奏《欢乐颂》。
二、教具:挂图四张6、7、1、2卡片、录音机、投影仪。
三、学具:竖笛若干、打击乐器。
四、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二声部吹奏《欢乐颂》
五、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六孔竖笛的指法,并避免音 孔堵不严的情况。
六、教法设计:示范演奏、直观讲解、比较法
七、课型:以吹奏竖笛为主的综和型。:
八、板书设计 :(1)学习6 7 1 2的吹奏方法 《 欢乐颂》 1=C4/4 7 7 1 2 |2 1 7 6|5 5 6 7 |7.6 6-| 7 7 1 2| 2 1 7 6|5 5 6 7|6.5 5-| 6 6 7 5|6 12 7 5|6 12 7 6| 5 6 2 7|7 7 1 2 | 2 1 7 6| 5 5 6 7|6.5 5-||
九、教学过程:
(一)基本功训练:请同学看六孔竖笛挂图。
1、吹奏音阶
2、难点练习:6、7、1、2。
“6”音左手二、三指按音孔,拇指按笛后面的音孔、二指、三指按住上面一、二音孔,如同逮蜻蜓,叫蜻蜓6。
“7”音左手二指按音孔,拇指按笛后面的音孔、二指按上面第音孔,如同孔雀头。叫做孔雀7。“1”音左手二指按音孔,拇指按笛后面的音孔、三指按上面第二孔,如同小兔头,叫做小兔1。
“2”音左手三指按第二音孔,拇指打开,如同熊猫在吃竹笋,叫做熊猫2,它张嘴吃东西所以拇指必须打开。
老师示范吹奏,边吹边说,6、7、1、2时值为全音符四拍、让学生反复边吹边奏说蜻蜓
6、孔雀
7、小兔
1、熊猫2,加深记忆,以后吹曲子又快又准确。
(二)和声音程发声及竖笛训练:
1、发声训练:
全班分成二组,一组高声部,一组低声部,先进行声乐发生训练,听钢琴标准音“6”,然后听3等四个音程,二声部声音要和谐,胸腹式呼吸如
(三)课堂小结
第二篇:音乐教学案例《欢乐颂》
教学案例《欢乐颂》
【课型】
综合欣赏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40分钟)【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 【教学用具】
钢琴、音响、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与学唱《欢乐颂》使学生了解“乐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和他的创作风格;
(2)激发学生二声部合唱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唱和自身协调能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趣。【教材分析】
《欢乐颂》选自贝多芬著名的《第九交响曲》终曲合唱。作品以宏伟的构思,气壮山河的力量,颂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主题和欢乐、神圣的理想世界。《欢乐颂》是一部宏大的合唱作品,有领唱、重唱、合唱,通过多次主题的变奏来渲染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颂扬了和平、友爱的境界。
【教学重点】
欣赏与学唱欢乐颂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聆听两个音乐的片断,思考这两首作品的曲作者是谁。同学对这位音乐家生平的了解。(播放《命运》交响曲主题、《献给爱丽丝》片段)
三、作曲家、作品介绍
1、说说这位音乐家是谁,以及对他的了解。
(贝多芬,他被称为“乐圣”,他在青年时期耳朵失聪。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他是音乐史,也是整个西方文化史上最了不起的音乐家之一,他的名字跟莎士比亚、达•芬奇一样家户喻晓。贝多芬的交响音乐有着英雄史诗般的气质和不揭的动力,三、五、七、九交响曲与辉煌的第五钢琴协奏曲,如大江大河般奔腾咆哮一泻千里。他是跨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两个派流的大师。贝多芬用音乐与厄运抗争,用音乐抒发对大自然的爱,用音乐举起自由、平等、博爱的大旗,憧憬人类友爱、力量和美好的理想,他是西方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2、(出示贝多芬的图片),有没有听过他的《第九交响曲》?对它有多少了解?给你印象最深的旋律又是什么呢?
(它带有些宗教色彩。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的作品。听过《欢乐颂》,而且会唱主旋律的部分。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D大调,4/4拍。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最高峰。乐章的重唱和独唱部分还充分发挥了四位演唱者各个音区的特色)。
四、欣赏《欢乐颂》
1、聆听合唱作品《欢乐颂》,在聆听感受音乐时,思考里面含有哪几种演唱形式?(播放音乐)领唱、独唱、重唱、合唱。
2、这首曲子是1824年贝多芬耳聋时创作的,也是他精神和物质很困苦时所作的不朽之作。作品体现了他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欢乐颂》其实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首演时,他亲自指挥获得成功。
3、学习《欢乐颂》的主题部分。(播放音乐,并出示歌谱)
五、学唱《欢乐颂》
1、分出两个声部的同学。给两分钟时间大家练习自己声部的歌谱。师:好,先请高声部的同学来唱谱。
2、在钢琴上弹奏高声部旋律
高声部的旋律是较熟悉且容易,低声部的同学唱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音
5和7的音准。
3、请低声部的同学来唱谱,注意音准和节奏。(在钢琴上弹奏低声部旋律)
4、一起来合唱谱子。在唱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听另一个声部,并感受整个音乐的效果。同时,要用高位置演唱,精神饱满。(钢琴伴奏)(钢琴伴奏)
5、老师指挥,学生唱
六、创作表演
1、把四拍子看成二拍子演唱,缩短时值,使歌曲更具律动性。
2、加上以前学过的声势作伴奏.跺脚、拍脚、捻指、拍手。一拍做一个动作,声音跟声势动作要一致.3、一个学生指挥,其他学生唱加上声势动作,老师弹琴
七、小结
认为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
(A对贝多芬以及他的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B体会到了二声部合唱的魅力;C会唱《欢乐颂》的低声部。)
在音乐课上,不仅学到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课得到一种锻炼。在学唱的同时也学到了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趣。
双林中学 吴禄蕊
2016.06.01
第三篇:八孔竖笛教学案例
八孔竖笛教学案例
案例一:
有的学生吹竖笛遇到长音时尾音托不住:有的吹奏时声音小,老感觉有“咕咕”的声音,有的吹出的声音不纯正,发出“嘶嘶”的声音。解决办法:
在正前方挂上一张薄薄的纸条,对着纸条进行气息控制的训练,呼气时把气吹到纸条的下角,使纸条因吹气而飘动。吹出类似长音“嘘——”的气息,力求细长、均匀。吹出的气流粗细、强弱要一致。避免忽强忽弱、断断续续。如果纸条飘动忽前忽后不规则的颤动,说明气流不均匀,不稳定。如果纸条向前飘动稳定在一个位置上有规律地颤动,说明气息运用较好。经过这种练习后,再到竖笛上练习,用稳定、圆润的竖笛声音作为标准来调整、修正气息的变化,找到最佳的发音点 案例二:
部分学生在单吐时发音不清晰,双吐不连贯 解决办法:
竖笛演奏的舌法技巧主要是吐奏。所以,竖笛吹奏不如说竖笛吐奏更准确。除了音乐表现的特殊需要,正常情况下,竖笛的“吹”都是跟在“吐”之后,紧密结合的。所以吐奏极其重要。让学生练习吐音时,舌头处于自然、松弛的状态,轻轻发出“Tu”音,要像吹长音一样,气不能断掉,吐音的力度要前后相等,舌头的动作要干净利落。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舌头对于气流来说,不仅起着开关的作用,同时,舌头动作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舌头位置以及推送气流的力度,决定着吐音的长短、快慢和强弱等不同的发音效果。总结:
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小问题也不少,如个别学生吹奏时鼓腮,有的指头堵不住笛孔,有的手指抬得太高,伸的太直,有的演奏姿势欠缺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一一解决。
我们两个音乐教师除了在课堂教授,在课外及时对个别辅导指正,在教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交流,共同找出解决办法,在我们两个不断地摸索中,我们两个音乐教师和学生都在不断地进步成长。
第四篇:《学吹竖笛》教学案例
小 学 音 乐 教 学 案 例
《学吹竖笛》教学
猴桥镇中心小学音乐教师:马连湘
《学吹竖笛》教学案例
猴桥镇中心小学 马连湘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节奏训练,最终学会准备吹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2.加强学生个性与自信心的培养。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节奏,并准确拍唱节奏节拍,再通过节奏训练,学会歌曲《金孔雀轻轻跳》的吹奏。
教学难点:节奏拍打的准确,歌曲吹奏的流畅。教具及电化教学手段: 奇美竖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对于六孔竖笛而言,基本音阶:1、2、3、4、5、6、7的指法是固定的,当我们学会了基本音阶的指法以及高低音的吹奏之后,对于演奏一首曲子来说,我们只要熟知曲谱的节奏、节拍,就可以完成曲谱的演奏。因此,我们得知,当我们学会了竖笛的基本演奏技巧之后,吹奏歌曲时,最重要的是对曲谱节奏的掌握。这节课,我们就先针对我们当前所学的歌曲进行节奏训练。二.基础知识回顾
全音符
写法
:X——— 二分
音符
写法
:X— 四分
音符
写法
:X 八分
音符
写法
:X| 十六分音符
写法
:X|| 三:试一试,我能行。(小学阶段常见节奏训练)1.XX|跟X 2.X。X|跟X|X。3.XX|跟XXXX|| 4.X|。X|跟X|X。
组织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对第一题进行回顾学习,在黑板上作答,学生作答完毕以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基础知识。再组织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对第二、三题进行团体合作回答。
四.歌曲吹奏。方法:
1.先组织学生倾听老师吹奏歌曲,注意自己吹不准的地方,联系刚刚进行的针对歌曲节奏的训练和老师吹奏的感觉,进行自由练习吹奏。
2.学生自由练习的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规范学生吹不准的地方,提高学习效率。
五.课堂反馈。
1.组织学生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进行个人吹奏课堂反馈,教师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在给予适当表扬的同时,规范学生吹不准的地方。
2.组织学生集体演奏歌曲2遍,教师打节拍节奏,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六.课堂回顾练习。
下课前几分钟,在学生反馈结束后,让学生自由回顾练习本课学习的知识、技能,保证教学效果。
七.下课。
第五篇:欢乐颂教学设计
六年级音乐下册《欢乐颂》教学设计
城关小学 高蕊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学唱《欢乐颂》使学生了解“乐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和他的创作风格.(2)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趣。【教学重点】
欣赏与学唱歌曲《欢乐颂》 【教学难点】
歌曲中跨小节切分节奏的练习【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导入新课
1、老师先放一段钢琴曲,大家用心聆听这个音乐片断,然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看谁听过这首乐曲,乐曲教什么名字,曲作者是谁,以及同学们对这位音乐家生平的了解。
(播放钢琴曲《欢乐颂》片段,师生随音乐律动。)
2、引出新课《欢乐颂》。
二、讲授新课
1、简介作曲家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他是音乐史,也是整个西方文化史上最了不起的音乐家之一,他是跨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两个派流的大师。贝多芬用音乐与厄运抗争,用音乐抒发对大自然的爱,用音乐举起自由、平等、博爱的大旗,憧憬人类友爱、力量和美好的理想,他是西方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2.简介贝多芬的作品——请你说说贝多芬 3.介绍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这首曲子是1824年贝多芬耳聋时创作的,它带有一些宗教色彩。首次将人声加入交响乐的作品,作品体现了他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而《欢乐颂》是《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也是音乐史上第一次把人声加入交响乐的一次创举。
三、欣赏歌曲《欢乐颂》
1、聆听合唱作品《欢乐颂》,了解有关贝多芬的音乐故事,思考歌曲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2、学生交流、讨论。
3、老师总结:热情 庄严 神圣。
四、学唱歌曲《欢乐颂》
老师叙述:《欢乐颂》,又称《快乐颂》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份,贝多芬的生活是不幸的,但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音乐艺术的酷爱,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那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首经典之作——《欢乐颂》。
1、再次聆听,感受歌曲旋律.2、教师伴奏,学唱歌曲。
3、教师教唱歌谱。
4、解决跨小节连音。3 4 3 1 |2 3 4 3 2 | 1 2 5 3 | 3 3 4 5| 2 1 1 | 2 3 2.1 ||
5、学生齐唱。
6、要求加入强弱规律进行演唱。
这首4/4拍歌曲的旋律进行以正拍进入的级进为主、大量运用了x x x x 的节奏型、速度为中速。故歌曲的情绪给我们听觉上的感受是热烈、庄重的,所以不难看出,旋律、节奏、速度是影响音乐情绪的重要因素,它在音乐表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
四、创作表演。
设计《欢乐颂》的演唱形式。(指挥、朗诵、领唱、伴唱)
六、小结
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
在音乐课上,不仅能学到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课得到一种锻炼。在学唱的同时也学到了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情趣。《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的著名唱段,但是在1824年这部交响曲首演时贝多芬已双耳全聋,但他的作品却丝毫没有受到他多舛命运的影响,贝多芬虽然早已离去,但他的音乐作品和人格魅力却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我们怀着对贝多芬的崇敬、歌颂之情再次高唱《欢乐颂》用歌声来悼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巨人”。(播放视频,完整欣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