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朗诵教案
朗诵
一、朗诵与朗读的区别:
1、从所依据的材料性质来看 {朗读材料覆盖一切文字作品。
{ 朗诵材料则主要涉及文学作品,如
诗歌、散文、小说、故事、寓言、剧本台词等。
2、从表现形式来看{朗读是工作、学习、生活的日常需要,它不分
场合,不依靠表演等手段的介入。
{朗诵是有一定的表演性质,除了有声语言之
外,朗诵者还要通过体态语言,甚至需要音乐、舞美、灯光等来强化感情的表达和气氛的渲染。
二、朗读技巧的训练
可分为“内部心理”训练(包括形象感受、逻辑感受、内在语、语气度)和“外部表达技巧”训练(包括语势、停连、重音、节奏等)
1、内部心理训练(1)形象感受:
朗读者由作品引起的具体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各种内心体验。——“情景再现”
2、“外部表达技巧”训练
(1)语势 是朗读中高低抑扬的变化过程。
是语气具体的语音表现形式{喜欢:气徐声柔
{悲伤;气沉声缓
{激愤:气粗声重 如:啊,知道了。↓(降抑表肯定)(班长名单)
啊!你说谁?↑(上扬表发问)
啊!↓怎么会是他?↑(先降后升,表惊奇不解)啊!↑原来是这样啊!↓(先升后降,表示恍然大悟)(2)停连(停顿连接)
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顿歇和连接,包括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其主要作用是调节气息,显示语气,既是人生理上的要求(被动),也是语言表达上的要求(主动)。在朗读作品时,停顿时间由短到长的标点符号依次是、,。?!有不同的停顿就有不同的内容。
如,(逻辑)他喜欢,我也喜欢,你怎么办?
他喜欢我,也喜欢你,怎么办?
(2)重音 是口语表达中需着重突出的字、词、词组等,重音不同,其潜在的涵义也不同。
如:小王明天去北京。(谁明天去北京)
小王明天去北京。(小王什么时候去北京)
小王明天去北京。(小王明天去哪)① 语法重音
根据句子的内部语法关系说得或读得重些的音节叫做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有规律的,重音的位置一般比较固定。● 一般主谓词组和短句中的谓语应稍重些。A 风停了,雨住了,太阳出来了。B 你说他写。C 风吹雨打
●动宾词组中的宾语和前置宾语一般应稍重些。A 上班 打球 割麦 制造轮船 B 小王把花瓶拿走了。
●定语、状语、补语一般应比中心语稍重些。A 我们肩负着光荣的使命。B 天气渐渐地暖和了。C 同志们干得热火朝天。
●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一般应稍重些。A 谁在喊? B 那是什么? ②强调重音
为了突出某种注意或思想感情而说得或读得重些的音节,叫做强调重音。有人把根据逻辑关系而强调的重音叫做逻辑重音;把突出某种浓烈感情色彩的强调重音叫感情重音
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它是根据话语具体内容和说话人的情感变化来确定的。话语的潜在意义不同,强调重音的位置也不同。
如:逻辑重音:妈妈,我没有干坏事。我表明不接受批评的态度;
坏事表明据理力争的态度,“这并不是坏事”。② 显示重音的方法:
重音一般通过加大音量来显示,但由于人们的思想感情千变万化,为了准确细微地表情达意,显示重音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一下几种: ●加大重音或音势
如:这个敏感的精灵,早就听出震怒的雷声已经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重音的轻吐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水的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拖长音节
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补语)
(4)节奏——口语表达中的节奏是由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造成的声音形式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往复。
富于变化的节奏,不仅可以避免口语表达的单调平板,而且能够吸引听者的注意,激发听者的兴趣、优美的语言节奏,既可以使思想感情表达的更充分,又能给听者以美的享受。因此,语言节奏,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一种口语表达的技巧。
第二篇:朗诵教案
第四课时 朗读时的语速
一、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读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读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以《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朗读时应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调整语速,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读下来。如: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慢速。周朴园故作与鲁侍萍闲谈状,以便探听一些情况。)
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慢速,侍萍回忆悲痛的往事,又想极力克制怨愤,以免周朴园认出。)
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中速)
周: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快速。表现周朴园的吃惊与紧张)
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慢速。鲁故意试探)
周:不,不,不用。(快速。表现周朴园的慌乱与心虚。)
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中速)
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现鲁侍萍极度的悲愤以至几乎喊叫)
二、决定语速不同的各种因素
(一)不同的场面
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用快读;平静、严肃的场面宜用慢读。
(二)不同的心情
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的心情宜用快读;沉重、悲痛、缅怀、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读。
(三)不同的谈话方式
辩论、争吵、急呼,宜用快读;闲谈、絮语,宜用慢读。
(四)不同的叙述方式
作者的抨击、斥责、控诉、雄辩,宜用快读;一般的记叙、说明、追忆,宜用慢读。
(五)不同的人物性格
年青、机警、泼辣的人物的言语、动作宜有快读;年老、稳重、迟钝的人物的言语、动作宜用慢读。
三、朗读速度的转换
朗读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自始自终采用一成不变的速度。朗读者要根据作者的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朗读速度。这种在朗读过程中实现朗读速度的转换是取得朗读成功的重要一环。
四、注意问题
读得快时,要特别注意吐字的清晰,不能为了读得快而含混不清,甚至“吃字”;读得慢时,要特别注意声音的明朗实在,不能因为读得慢而显得疲疲沓沓,松松垮垮。总之,在掌握朗读的速度时要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拖”。
第三篇:朗诵教案1
第一课时 朗读概述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朗读及朗读的重要性;
2、通过比较使学生能够区分朗读与朗诵的异同; 教学重点:朗读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训练为主 教学设备:录音机,VCD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必备的基本功。能够成功地朗读作品,可以说是能够深入理解和把握作品的表现。
二、教师明确什么是朗读?
朗读就是把书面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用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言语表达出来,以期产生更强烈的感染力。
三、教师提出问题: 朗读有那些作用?
1、学生讨论回答
2、教师明确:
(1)朗读是师范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2)朗读是普通话正音训练的重要方式;
(3)朗读是由说到读的重要桥梁,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4)朗读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项目;
四、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朗读与朗诵有什么不同?
1、学生讨论,回答。
2、教师概括:朗诵必须有文字为依据,这和朗读相同。但它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供欣赏的表演,因此,朗诵除了必须脱离文字稿用口替作者说话以外,还须有眼神、手势、形体动作相配合来帮助表情达意。这样,朗诵就不仅令是诉诸听觉的语言艺术,而且有诉诸视觉的艺术造型,因此它和戏剧表演很相近。而这些,恰恰是朗读不必多加考虑的。
当然,朗读可以从朗诵中吸取大量的营养,甚至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朗诵,以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
五、教师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
1、用准确的普通话读。要按普通话语音的声韵调准确在读,这是严格的基本训练,是朗读的基础。
2、发音要响亮清楚。响亮清楚不仅仅是音量的问题,也是语言基本功的问题,应该练一练吐字归音,提高字音的清晰度。
3、忠于原作,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吃字(即不把字音含糊不清地带过去)。
4、读得流利,就是说要读得流畅自然,快慢适当,不破词,不破句,不重复字句。
5、有感情地读。有感情地读是朗读的高要求。只有发自内心的富有真情实感的朗读,才能引起听众的想象,激发起听众的情感,获得听众的共鸣。
六、课堂训练: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诵《汪国真抒情诗》
2、看朗读录象资料(高年级学生)
3、学生模仿练读
4、教师示范:
朗读示范《天上的街市》(舒缓地、好象有所发现地)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由地上联想到天上,沉浸于想象之中)我想/那飘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界没有的/珍奇。///(继续想象,仿佛看到了天河,并指给人看,轻声)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遐想似的断定)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5、学生分段练习
6、学生小组练习
7、学生展示训练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朗读比赛
七、布置作业:练习朗读一篇散文和一首抒情诗
《桂林山水》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第四篇:将进酒朗诵教案
《将进酒》朗诵教案
【教学目标】
1、赏析句子,品悟诗歌中蕴涵的复杂感情
2、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诗词
3、深刻领悟诗人于坎坷中见豪情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理解诗人的诗酒人生 【教学难点】
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诵读诗歌,达到美读的效果 【教材分析】
《将进酒》为高中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赏析示例课。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分别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以鉴赏诗词为主,第三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主要是在一二单元鉴赏诗词基础上,让学生在吟咏诗词上进行指导。《将进酒》是整个单元的学习第一篇,对于如何让学生吟咏诗词具有示范指导作用,在这个单元教学上至关重要,所以我安排了2个课时到3课时。李白这首诗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了心中的不平之气,很适合用诵读,加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读”,所以本节课重点以读为中心,分为二课时第一课时知人论世,进行“音读”环节、“意读”环节,初步把握诗词内容,初读诗词并背诵。第二课时,进行“情读”环节、“美读”环节,一方面“情读”——通过学案导学问题研讨分析鉴赏诗句,把握情感,另一方面“美读”——在鉴赏全文之后进行创造性的诵读诗歌,读出形象美、形式美、韵律美、情趣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同时再通过诵读感受进一步把握和理解诗歌内容。【学情分析】
在诗词鉴赏方面:学生进行鉴赏已经有二个单元了,鉴赏诗词的意识较好,但是由于学生基础较差,而且本身鉴赏诗词也有一定难度,所以鉴赏上先以文本翻译解读为重,以问题研讨的形式为辅设计较简单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鉴赏上能有方向有方法,对诗词的意象、意境有所感悟。在诗词诵读方面,每讲一首诗都给学生放示范朗读,学生朗读诗词的意识较好,只是学生水平有限,个别学生在诵读上比较突出,但是能调动普通学生能尽量敢于吟咏诗韵,在这个基础上老师给予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酒为液态食品,人称“水中之宝”,能满足人们的某些生理需要,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不是“饿了”才喝酒,多半是“愁了”才喝酒。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他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从李白《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 相待以诗见招》一诗中可以看出,李、岑、元三人曾一同在元丹丘家聚饮过,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次饮酒宴中写的。
二、教师范读(注意读音、节奏)
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及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 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②学生边读 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⑤练习背诵。
四、整体把握: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出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三种主要情感:(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情读”环节:赏析句子,品悟诗歌中蕴涵的复杂感情 A、句子赏析
学生活动:
小组课下研讨问题,归纳总结,课上进行展示交流,其他组学习质疑,共同鉴赏名句,把握情感,学习鉴赏方法。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文句解读:你没有看到汹涌的黄河之水是从天上倾覆而下,滚滚东去,奔腾至海,永不复还。
修辞手法:夸张 问题研讨:
(1)此句可以改成“黄河之水山上来”吗?
明确:不能,作者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2)搜集“流水”的意象的诗句,简要分析这一意象常表现的主题。《论语》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长歌行》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独伤悲。”宋代豪放派词人苏东坡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流水”意象——以江水的永恒对比人类的渺小和人生的短暂以江水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流逝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文句解读:你没有看到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中悲愤的白发,晨曦还恰似青丝,入暮便已如皓然霜雪。修辞手法:比喻、夸张
问题研讨: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又想到了什么样的人生?结合诗文简要赏析。
明确:人生和江水一样,江水的流逝正像一个人生命在时间的轨迹上慢慢流逝一样一去不返。短暂的人生,“朝如青丝暮成雪”,早上还是“青丝”,傍晚就青丝成雪,极言短暂。悲哀的人生,人生苦短,以年过半百却功业未成,不仅悲苦。(补充李白的悲不同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柔婉的悲,李白的悲——悲而不伤,悲而愈壮,就是说不仅是“悲”的,而且还有一种“壮”的感情融于胸中。)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文句解读:人生得意之时既需纵情欢乐,莫让金樽空对一波月色。我有雄才伟略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千金散尽亦有失而复得之日。烹羊宰牛聊以享乐,只一豪饮便应当是三百杯。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 问题研讨:
(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哪两个字用的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必”和“还”,这一句表明诗人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并表达了作 者有高度自信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它是一种真正的“乐”吗?
明确:①既然人生短暂,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②不是真正的快乐,是通过这种及时行乐,寻求一种自我安慰
4、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文句解读:岑夫子,丹丘生,继续喝啊,切莫停下。我要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为我倾耳细细
听:钟鸣鼎食有何富足,只但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复清醒。
问题研讨:
(1)作者在这里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与前文的长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什么好处?
明确:①使得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②加快了诗歌的节奏,使得诗歌的旋律加快了,旋律的加快实际上就反映出作者这个 时候的心情是非常激动地,他的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的真心话吗?作者真正想做的事是什么呢?
明确:不是真心话,真正想做的是建功立业,并不是“长醉不复醒”。只是因为当时仕途失意,志不得抒所以才这么说,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更是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
5、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文句解读: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
问题研讨:在中国历史上寂寞的圣贤不可胜数,作者为什么单提到“陈王”曹植呢?结合曹植生平试做简要分析。
明确: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曹子建七步成诗”是著名的文学典故,他的《七步诗》家喻户晓:“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与曹植一样,李白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身世:
他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以曹植自况,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6、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文句解读:主人啊,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了呢,那就应当买了酒来让我们恣意畅饮啊!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豪奢的千金裘,叫仆人拿去统统换了美酒,我要与你们一起借这千杯美酒,消融那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问题研讨:
(1)作者和朋友一直“将进酒,杯莫停”,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但为什么还要“呼儿将出换美酒”?明确:借酒浇愁(2)作者“愁”具体指的是什么?又为何说“万古”?修辞手法?
明确:愁——青春易逝,人生苦短,贤不必用,壮志难酬。万古——夸张,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怀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
教师活动:
组织各问题过渡,对学生展示鉴赏的每一项内容都进行总结和补充,明确各诗句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走入作者,把握情感。
B、合作探究——李白的诗酒人生
学生活动:
小组课下研讨问题,搜集李白生平资料和李白饮酒的诗词,明确问题答案,课上进行展示交流,其他组学习质疑,共同研讨李白的诗酒情缘
1、“天生我材必有用”和“但愿长醉不复醒”代表了哪两种人生观?为什么有这种矛盾的心境?(结合诗人李白的政治梦想与人生经历进行分析)
明确:积极入世,消极避世,这正是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权贵,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仕途坎坷,抱负难伸,使得他的心灵心灵世界总是处于痛苦的境地,一方面想入世,一方面又不得不避世。所以在他的诗词中总有这种矛盾的体现,也使文章感情起伏波折,同时为了求得心理平衡,酒就成了李白的挚友。
2、我们都知道李白是“酒中仙”,谁能说说有关李白和酒的诗句。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思考化用诗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迅速融入学习诗歌的氛围。另:可以提醒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诗歌,就会给作文增添一笔文采。)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到李白把诗、酒当成自己的朋友,诗和酒是李白于坎坷、失意中的一种自我安慰、自我解脱。
教师活动:
明确问题答案,引入李白生平和李白饮酒的故事,进行总结归纳,进行德育指导
(三)“美读”环节:创造性的诵读诗歌 教师活动:
先放濮存昕、焦晃、高二五班于晓琳的第一节的朗读,让学生对比感悟,强调读出自己的感悟,并创设诵读情境,让学生有诵读意识,在全文鉴赏后,创造性的诵读诗歌,读出形象美、形式美、韵律美、情趣美。再放配乐渲染情境,让学生练习,鼓励展示加分。
学生活动:
对比感受名家和同学是如何诵读的,借鉴和激励自己创造性的诵读诗歌,对诗词进行美读,积极展示为本组加分。
三、作业
1、“美读”《将进酒》,下节课分组抽查进行个人展示。
2、写一段关于李白诗酒人生的感悟或评论(写在周记上,200字左右)。【教学反思】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篇目。全诗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思想深邃,既适宜课堂朗诵,又便于教师引领学生分析李白的思想感情变化。要想准确解读《将进酒》,就必须深入了解李白,了解其生活经历,理解其复杂的思想情感。研究李白及其作品的专著很多,我在以往阅读的基础上又认真研读了学者康震对李白的解读,重温了唐代文学史及唐代诗歌史专著《唐之韵》,对《将进酒》的教学进行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将进酒》一诗音韵节奏极富特色,适合朗诵。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要非常重视范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像《将进酒》这种气势极其豪迈的风格可能很难把握。但是可以向专家学习。于是,在网络上找到了方明、濮存昕等艺术家的朗诵视频,认真观看、聆听,体味他们的语气、语调,体会蕴含在其中的感情色彩,整堂课教师激情饱满,用生动的语言、深沉的语气、激昂的语调、准确的分析引领学生层层深入,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相信这样的课堂教学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五篇:朗诵社团教案
朗诵社团开团仪式
备课时间:10.19
活动时间:10.22 活动次数:第一次 活动内容:举行开团仪式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社团的活动内容和意义。
2、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辅导老师宣布朗诵社团成立。
二、辅导老师简介朗诵社团。
1、社团的活动内容和任务。
2、社团组建的意义。
3、社团成员的组成。
三、社团成员的个人介绍。
四、社团组织部的组建。
1.辅导老师宣布社团组织部的分工。
设团长一名;纪律组织委员两名;活动策划委员两名。2.同学自荐与竞选相结合。3.宣布社团组织部成立。
五、活动总结。
六、宣布下次活动准备:每人准备一件朗诵作品。
第一次活动总结
朗诵社团吸引了全校三至六年级三十多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其中来自四年级的学生人数最多。
第一次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较隆重的开团仪式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并通过社团组织的组建,并保证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从而有着长远发展的意义。
亮亮我的风采
(一)备课时间: 10.26
活动时间:10.29 活动次数:第二次
活动内容:个人朗诵才能展示 活动目标:
1.展示中激发学生朗诵的积极性和兴趣,并训练学生的勇气,增强学生的自信。
2.通过个人诵读展示,了解社团成员诵读能力和水平,以便于后期活动的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地开展。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辅导老师宣布活动安排。
二、自由练习自己准备的朗诵作品。
三、逐个上台朗诵自己的作品。
1.学生逐个展示朗诵。
2.组织学生评议。
3.老师给予学生评价及鼓励。
四、活动总结。
第二次活动总结
通过学生个人朗诵水平的展示,了解了社团成员的朗诵的基础能力和水平,有利于今后活动有效地展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体感觉学生的朗诵条件属于一般,有一部分学生的朗诵底子还比较薄弱,但是发现学生的态度是很认真和积极的。
本社团,本着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发展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朗诵水平的宗旨,在学生个人展示后,辅导老师都给予极大的鼓励。
亮亮我的风采
(二)备课时间:11.02
活动时间:11.05 活动次数:第三次
活动内容:个人朗诵才能展示 活动目标:
1.展示中激发学生朗诵的积极性和兴趣,并训练学生的勇气,增强学生的自信。
2.通过个人诵读展示,了解社团成员诵读能力和水平,以便于后期活动的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地开展。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辅导老师宣布活动安排。
二、自由练习自己准备的朗诵作品。
三、逐个上台朗诵自己的作品。
1.学生逐个展示朗诵。
2.组织学生评议。
3.老师给予学生评价及鼓励。
四、活动总结。
第三次活动总结
通过学生个人朗诵水平的展示,了解了社团成员的朗诵的基础能力和水平,有利于今后活动有效地展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体感觉学生的朗诵条件属于一般,有一部分学生的朗诵底子还比较薄弱,但是发现学生的态度是很认真和积极的。
本社团,本着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发展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朗诵水平的宗旨,在学生个人展示后,辅导老师都给予极大的鼓励。
《匆匆》朗诵赏析
备课时间: 11.09
活动时间:11.12 活动次数:第四次
活动内容:赏析朱自清散文名篇《匆匆》朗诵视频。活动目标:
1.通过赏析散文朗诵《匆匆》,培养学生语感,学习朗诵技巧。2.能有感情地诵读《匆匆》的片段。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明确活动内容。
二、组织欣赏。
播放散文《匆匆》的朗诵视频。
1.组织学生观赏《匆匆》的朗诵。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观赏感受。
3.结合视频朗诵的片段,组织学生练习。
相机指导朗诵技巧:节奏、轻重、停顿等。
三、学生练习、展示。
1.学生自由练习。
2.组织学生评议。
3.老师给予学生评价及鼓励。
四、活动总结。
第四次活动总结
名篇名段赏析,优秀的朗诵视频给学生很大的震撼,也激发了学生对于诵读的积极性。许多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就不由自主轻轻跟着吟诵。
结合优秀诵读片段,老师有机教给了最基本的一些朗诵技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减轻了理论的枯燥乏味,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活动练习效果很好。
《南方的夜》朗诵赏析
备课时间:11.16
活动时间:11.19 活动次数:第五次
活动内容:赏析散文《南方的夜》朗诵视频。活动目标:
1.通过赏析散文《南方的夜》,培养学生语感,学习朗诵技巧。2.能有感情地诵读《南方的夜》的片段。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明确活动内容。
二、组织欣赏。
播放散文《南方的夜》的朗诵视频。
1.组织学生观赏《南方的夜》的朗诵。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观赏感受。
3.结合视频朗诵的片段,组织学生练习。
相机指导朗诵技巧:语气、抑扬顿挫、表情手势等。
三、学生练习、展示。
1.学生自由练习。
2.组织学生评议。
3.老师给予学生评价及鼓励。
四、活动总结。
第五次活动总结
中央台优秀主持人董卿拨人心弦的优秀的散文朗诵视频给学生很大的吸引力,也激发了学生对于诵读的积极性。许多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就不由自主轻轻跟着吟诵。
结合优秀诵读片段,老师有机教给了最基本的一些朗诵技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减轻了理论的枯燥乏味,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练习的效果很好。
《我十岁了》诗歌朗诵
(一)备课时间: 11.23
活动时间:11.26 活动次数:第六次
活动内容:诗歌《我十岁了》朗诵练习。活动目标:
在理解诗歌《我十岁了》的内容基础上,能初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明确活动内容。
二、指导学习理解诗歌《我十岁了》。
1.教师示范读。
2.指导学生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读正确、流利。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我十岁了》。
四、学生练习、展示。
1.学生自由练习。
2.组织学生评议。
3.老师给予学生评价及鼓励。
五、活动总结。
第六次活动总结
在前面几次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诵读的积极性更高了,参与活动的态度也很认真。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年龄阶段,本次活动选取了反应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一首现代诗歌《我十岁了》,贴近学生,既利于学生理解,也能引导学生感悟、体会自己成长的幸福。
本次活动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初步感知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正确、流利地并初步有感情地朗读出诗歌。活动目标达成度较理想。
《我十岁了》诗歌朗诵
(二)备课时间: 10.31
活动时间:11.03 活动次数:第七次
活动内容:诗歌《我十岁了》朗诵练习。活动目标:
在理解诗歌《我十岁了》的内容基础上,能有感情,带有表情地朗诵。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明确活动内容。
二、指导有感情朗诵诗歌《我十岁了》。
1.小组内练习朗诵。
2.每小组派代表比赛诵读。
3.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有感情地朗诵。
重点是:情感的处理和表情的配合。
三、分小组自由练习。
四、各小组进行比赛朗诵。
五、学生集体练习朗诵。教师及时示范指导。
六、活动总结。
第七次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依然训练的是《我十岁了》的诗歌朗诵。其重点是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握和处理,并渗透一些朗诵技巧的训练,比如:停顿、缓急或轻重的处理。
在有了一定情感的表达基础上,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增添一些表情。训练有一定的难度,有一部分学生在诵读的时候,总是面无表情。而有些同学情感放得开,能在有感情诵读的基础上自然流露一些相应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