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果大家尝》反思(范文模版)
活动案例:
小班社会领域《水果大家尝》
活动背景: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接触到的水果种类越来越多,而幼儿所熟悉、喜欢的水果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美国教育家罗宾森说过:“对我们成人来说,社会生活、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甚至打雷下雨等,都是习以为常的现象,但儿童需要学习。”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教育的意义。近段时间,我发现有不少的幼儿经常带着一两个水果来幼儿园吃。借此,我根据孩子的兴趣开展了这次关于“水果”的教学活动。活动目标:
通过社会活动《水果大家尝》,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与同伴分享的乐趣,还了解了多种水果的多种吃法,如:削、剥、切等。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激发了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欲望,使他们从小养成爱动手操作的好习惯。活动准备:
1.苹果、橘子、西瓜若干个。2.活动前将幼儿的手洗干净。活动过程:
一、木偶表演“猴宝宝去果园”。二.讨论:吃水果的方法。
(1)提问:猴宝宝吃水果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吃?(苹果是削皮吃的,橘子是剥皮吃的,西瓜是切开吃的。)(2)请个别幼儿出来演示吃不同水果的不同方法。
(3)以儿歌《吃水果》的形式小结吃水果的方法。
三、寻宝游戏。
教师事先把水果藏在活动室的每一个幼儿能触及的地方,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幼儿开始寻找。当音乐停止了,幼儿要赶紧坐回到自己的位臵上去并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吃自己手上水果的方法。
四、分享水果,体验分享的乐趣。
教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好多的水果,你打算怎么去品尝呢?你平时最喜欢的好朋友是谁?一个人品尝还是和好朋友一起品尝呢?你还想把这些水果送给谁吃?
五、活动小结: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要与好朋友一起分享。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尝这些水果吧。活动反思:
一: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活动开展之前,我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提前请家长带幼儿参观水果店,丰富有关水果的经验。新《纲要》指出,“课程的实施应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增强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家长的共同参与下,孩子们都被惹人喜爱的各种水果所吸引。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以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整个教学过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二:活动前的准备要具体细致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各种材料的合理投放外,老师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细心更是不可忽视。活动前我把家长给幼儿准备好的水果:苹果、雪梨、桃子、柚子等先整理了一下,发现大部分水果都是需要削皮吃的。这项程序比较不利于幼儿的操作。所以我重新进行了安排:用另外一些不用削
皮水果代替。同时为了让幼儿发现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吃法,我还到水果店买了多种水果。我庆幸自己的这种细心,使得上课材料形式不至于单一化而阻碍幼儿的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前,应做个有心人,对所要准备的材料要认真、细致的进行检查,并思考每一项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操作。因为各种材料的投放对整个活动的进行和结果都有着很深的影响。三:教学中需定位好教师和幼儿的角色
我国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要遵照活教育的精神来办幼儿园,“以自动代替被动”,必须是幼儿“自动的学习、自发的学习”,自己去动手用脑去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不能搞传统的注入式,消极地管束幼儿等等。教师应根据教育的需要不断转换角色,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在活动中我始终站在引导者和协助者的位臵上,让幼儿开心自主地寻找水果、认识水果。
四:灵活处理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门不可预测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时候老师要针对偶发事件中所蕴藏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这个活动的第一环节“寻找水果宝宝”中,我刚说完,幼儿就一蜂窝地冲向自己的目标,争先恐后的寻找,结果挤成一团。有的幼儿甚至因此摔在了地上。针对这一情况,我立刻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这么多人站在一起,位臵又不够。我们怎样做才能又好又快地找到水果宝宝呢?”幼儿在这一瞬间就“傻掉”了,但很快他们就又有了反应:在前面站的幼儿加快了寻找的脚步,而稍微站后一点的幼儿则自动地站在了一旁等待。等幼儿都各自找到水果宝宝之后,我再请幼儿思考:“为什么这一次小朋友们能又快又好地找到了水果宝宝呢?”幼儿你一句我一句地抢着回答,“我们没有争抢”、“我让他们先拿”、“我排队了”……我抓紧时机表扬了幼儿:“小朋友这一次都做得非常棒,大家都能排好队,让其他同学先拿,所以大家都能很快的找到水果宝宝。”就这样,这一突发事件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不但很顺利地度过了,而且还不失时机地教育了幼儿学会谦让。
整个活动的氛围始终保持着和谐与快乐,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调动。这个活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保护和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将会使整个教学环节得以很好的开展并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小班水果大家尝
小班社会活动:水果大家尝
活动目标:
1、2、通过活动使幼儿了解4种以上水果的名称及味道。
在活动中使幼儿愿意和同伴分享不同的水果,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1、2、1串葡萄、2个苹果、3个香蕉、4个桔子。切好的4种水果。
活动过程:
一、出示4种水果,并用语言表达。
1、认识水果。
2、师: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丰富幼儿词汇)
二、品尝水果,了解水果的味道。
1、品尝自己的水果。(一段、一块、一颗、一半)
2、讨论。
3、归类。
三、水果大家尝。
1、规则要求:选择你没有吃过的水果,一种水果只能选择一块。
2、有序拿餐盘,选完之后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都选择了哪些水果。
四、延伸活动。
第三篇:小班社会教案:水果大家尝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班社会教案:水果大家尝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与人分享的道理。
2、在品尝活动中学习分享的方法。
3、体验与同伴分享食物的快乐。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每人带1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并切好装盘(提供一次性纸盘,上面包上保鲜膜;或用自家的饭盒装,便于认清是己带的),餐盘人手1个,叉子或勺子、图书、各类插塑、积木若干。
2、活动前请幼儿把手洗干净。
3、幼儿靠活动室墙边坐好,教师将桌子摆在幼儿前面的空地上,再将幼儿带来的水果放在各小组的桌子上。
活动过程:
1、集体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果,感受分享的快乐。
◇教师:今天我们开“水果品尝会”。请小朋友们说说,你带来了一种什么好吃的水果?(幼儿分别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名称)
◇教师:请小朋友们走到桌子边,端好自己的盘子,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果,边品尝边说一说水果的味道。(注意观察幼儿在品尝中的表现)
2、分享水果,学习分享的方法,体验分享的乐趣。
◇教师:请你们说一说,你刚才品尝了什么水果?
◇教师: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吃了两种水果,你是怎么做的?快告诉大家。
◇教师:怎样才能品尝到不同的水果呢?××小朋友说,将自己的盘子放在桌子中间,不端盘子,这样可以品尝自己的水果,也可以品尝别人的水果。这个方法真好,这样我们就可以品尝到许多种不同的水果了。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吃的水果吧!
◇幼儿再次品尝水果,体验分享的乐趣。
3、迁移经验,再次体验分享的乐趣。
◇教师:这儿有图书、插塑、积木,都是我们喜欢的。如果你们每人都想得到这些图书、玩具,应该怎样办?
◇幼儿自由选择图书或玩具活动。教师注意观察,对个别不愿意分享的幼儿加以引导。
延伸活动:
在日常活动时,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自带的玩具,通过轮流玩玩具进一步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反思:
新《纲要》把让孩子学习分享明确列入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中。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帮助孩子们学会分享,可以健全幼儿人格,促进幼儿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画水果》教学反思
《画水果》教学反思
《画水果》教学反思1
如何让常态课随时可以公开?如何用最简单的教具上出最精彩的课?
如何突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如何培养学生的真正合作精神?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带着这些思考,带着这个责任,今天我设计了《画水果》这个常态教学课例,开始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探究。
一节课上下来,一定要有所反思:这节课让学生学到了什么,培养了学生的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快乐了吗?眼看不少老师上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兴师动众,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时间和精力,好比一场热热闹闹演出,看起来精彩,其实“中看不中用”。我认为,真正的课堂不是表演式的热闹,上完了也就什么都结束了,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学,影响了学生什么。一句话,学生一定要学有所得!这一直是我努力探究的目标。
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角度看来,《画水果》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没有知识技能的成功传授作为铺垫,即使再热闹,架子还是空的。新课程并不是否定优秀的传统教学,不是不讲知识技能。一节成功的课堂,“三维目标”的融合形成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美术课绘画课如果只会讲不画画,那不是学科的教学特色。关于对小学生学习画水果静物,决不可能像中学生或者专业画家那样去要求那种严格的比例和质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目标,我通过引导观察,整个过程的.设计,既尊重了优秀的传统教学方式,又能够体现新课程自主探究的精神,步步为营,同时适当地启发和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变换角度观察事物,如何组合构图,如何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同时,让他们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绘画造型表现能力,观察能力。
中国画教学的用笔用墨,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主要通过耐心细致地讲授和精彩的演示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对于课堂的评价,可以说学生的审美水平让我惊讶。原以为小学生不会说出什么道道,合作完了作品,我让他们上台介绍了自己的作品。没有想到这里却意外地生成了几道亮点。其中第一位男同学这样评点自己本组的作品:从构图上看,大家所画的静物有大小变化,有前后遮挡关系,有疏密变化,造型生动,内容饱满丰富,真是精彩极了。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有两个地方太凌乱,造型不够生动,影响了整体的美观。还有一个学生竟然用一句非常生动的广告词介绍了自己组的合作作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我们大家是最棒的!虽然,今天的课堂探究效果可以说是比较满意的,但是要说完美是不可能的。以下几点遗憾确实值得好好反思和改进:
其一、课堂容量太大,时间把握不太紧凑,有几个环节处理显得粗糙;
其二、遗漏了一个关键的“构图诊断”环节;
其三、课堂评价意外生成的几个亮点还没有好好利用和发挥极致;
其四、课堂语言还不够简练,生动。
公开教学如何常态化,可以说是很值得我们探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今天的这一节课,可以说只是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教育教学是门很深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究、不断地改进,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才能让我们的专业真正得到成长。
《画水果》教学反思2
画水果属于中国画教学,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学习和了解中国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初步感受和体会中国画特有的魅力。
先说说自己认为成功的方面
1、重点教学环节的教学。
(1)、环节一:分组欣赏,感受用中国画工具表现水果
通过学生的试着用颜料在纸上画一画体验国画独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美术学习的快乐。同时在有形中使学生感受到表现水果是运用彩墨在宣纸上的自然渗化,使果实饱满而有韵味的。有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喜爱国画的`感情。同时,以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来拓展相关知识。
(2)、环节三:教师演示绘画全过程。
我的教学设想是尽可能利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使学生体会水分的干湿对颜色晕染起着重要的作用,把自己喜欢的水果表现出来,我利用简单的“示范”来调动学生进行思维,经过讨论和反复实践,总结出用笔、用色的规律,同时提示学生绘画时注意构图问题,解决本课知识重点,结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环节二:画好一水果后的交流。
如何评价学生作业是美术新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研究方向。新课程的其中一条理念就是跟评价有关的——为学生发展而评价。在这个交流环节中我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能积极思考,发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让学生通过交流获得知识、情感、价值观等。
2、尝试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多次实践后,让学生直接用中国画材料去画水果。让他们在完全独立的环境中去尝试,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工具的使用、水墨的变化、造型的把握等等。这个阶段正是学生绘画经验的获得阶段,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到完成后,交流发现到的问题,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让他们自己认识如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长远利益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画水果》教学反思3
《画水果》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设计本课时,我根据学生实际能力,预期要达到目标是:了解表现水果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水果的基本画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并且能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重点通过勾勒法能画出一副表现形象生动的水果形象,表达色彩的变化效果。在有形中,使学生感受到表现水果是运用彩墨在宣纸上的自然渗化,使水果饱满而有韵味的;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一、设计思路——化难为易
1、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画的了解甚少,教学中一定要减少美术专业术语的运用,从而可淡化由于美术的专业性对学生带来的陌生感,我的教学设想是尽可能利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2、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为了使学生很快掌握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和鼓励学生大胆动笔,我根据学生年龄实际,自编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峰画点线,侧峰画片片”总结出用笔,“肚子一色头一色” 总结出用色的规律,再在“儿歌示范画”中加以讲解水分的重要作用,同时提示学生绘画时注意构图问题。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学习了多种用笔、用墨、用色的技法,消除学生画国画不敢动笔的畏惧感。这样做,突出重点,化难为易,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亮点——服务学生
1、奖励有目的性。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要用心去爱护每一个孩子,把浓浓的师爱注入学生幼小的心田,精心呵护好教学中闪现的点点智慧的火花,利用多种方式对其给予表扬或适当的奖励,让他们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小小的奖励对于孩子来说充满了趣味鼓励,但是我认为奖励除了精神激励表示肯定外必须还有目的性。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各奖励环节,每一个见环节都有它目的性。
(1)导课奖励水果。
导课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吃水果的颜色、样子、味道,并奖励水果。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水果的色、形、味。
(2)分析奖励“国画秘笈”。
我们这里的孩子对于中国画的了解甚少,“国画秘笈”中是一些水果的简单画法,对于个人、小组起到一个引导临摹作用。
(4)学生作业展评“悟空尝百果”。
以“孙悟空”贴纸作为奖励,引入评价作品,调动了学生评价的'积极性,并让学生说出孙悟空为什么爱吃这位同学画的水果,评价画面,引出用笔、用墨、用色等。从技法上引导评价,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教师引导并给以肯定激励,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引导学生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教师点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业,引导正确的画法,要注意鼓励个别能力弱的学生,及时肯定进步与提高,使学生保持美术创作的兴趣。
2、以生为本。
(1)把学生放在首位.。
整节课我把学生放在首位,“通过学生之口”讲出毛笔的结构引出用笔;“通过学生之口”讲出“墨分五色”引出用墨、用色;“通过学生之口”讲出两种画法;“通过学生之口”讲出画法小儿歌。“通过学生之口”要比老师讲学生吸收的更快,讲的同学有一种收获与分享的体验,而听的同学有一种被分享的感受,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不同层面学生的评价。
“美术”,培养学生的美感、美的体验在前,而技法、方法在后。本节课我能针对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教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评价。对于感受好的学生,及时肯定;对于感受弱的学生,及时鼓励。这不仅是对这一名学生的鼓励,这也是对这一个层面学生的关注。
作为一名一线的美术教师,天天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我认为了解教学质量和了解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学生作业的展现,它是学生在美术课中所学美术技能技巧掌握程度的一面镜子,能直观地反映教学目的是否顺利完成、完成的效果究竟如何。因而,对学生的美术作业作出正确恰当地评价,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能使老师获得较好的反馈信息,以酌情研究,调整教学,促进学生美术学习。新课标也要求我们对教学进行发展性评价。有效的作业评价,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作业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于是在整堂课中留出充足的作业评价时间,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作品中是否有所体现?在此基础上可否有创新?”等一般保证5-7分钟,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在选择作品时,对展示的作品要精心挑选注重这幅作品的代表性:一类是符合要求且有独创性、给学生以美的启迪、美的享受的作品;另一类是能够代表普遍性问题的作品,起到一个“修正”的作用。“这幅作业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在哪,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表现方法?”“如果让你来表现,你会怎样制作?会注意一些什么问题,你能提醒他一下吗?”等等。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师评与互评相交融,让学生在作业评价中发现问题、交流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弥补不足,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和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方面进行评价,如对学生作业的技巧、构图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作业特点分别设立等来鼓励学生。最后评价阶段采用了学生互评欣赏的方式,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以“孙悟空”贴纸作为奖励,安排准备“最佳笔墨奖”、“最佳色彩奖”、“最佳造型奖”等卡片,甚至可以写上自己鼓励同学的话,然后学生按顺序下座位进行欣赏评价,大家的兴致很高,在别人的作品前仔细观察,和同学交流,并把自己的一票投给符合作业特点的作品,然后当这一环节完成的时候,学生已经把自己对其他同学作品的想法表达出来了,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后还使用“小学美术学科课堂学习评价表”从态度兴趣、知识技能、能力创新几个方面,完成情况进行再评价、补充评价,其中还设置了家长意见栏,这种在评价的方式,可帮助教师和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发展水平状况。
三、我的不足
“教育是缺憾的艺术”这节课我也存在这很多不足:比如,个别学生用笔姿势不规范;部分学生用笔很僵硬,不够灵活;墨色的变化不大等等。
四、我的感想
虽然只是短短四十分钟的一节课,但是我的四十位小伙伴,点点滴滴的进步,朵朵智慧的火花,带给我的是一个个不小的惊喜;一份份或美亦或有缺憾的作品,带给我的是一次次难得的感动,就像那个个美味的水果。
《画水果》教学反思4
《画水果》是一节集欣赏、写生以及创作于一体的四年级美术课,属于中国画教学。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学习和了解中国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初步感受和体会中国画特有的魅力。
一般的国画教学都以讲解技法,临摹写生为主, 程式化的教学再加上技法难以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兴趣渐失,作品也鲜有创意和韵味。为了能将这课上成学生喜欢,让他们感到快乐的课,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强调突出趣味性和实践性,并力求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考虑到教师在黑板演示,学生看不清楚,示范环节我特意用视频演示画橘子的过程,利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经过讨论和反复实践,总结出用笔、用色的规律,突破难点,结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回顾全课,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欣赏、观察,动手、动脑,玩中学,学中玩,体验了学画中国画的乐趣,享受了自主探究,自我表现,合作创新的快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反思不足,要是能再多给学生创造些动手实践的机会,再多些自主探究与互助学习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更有益处。
《画水果》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彩墨与
宣纸的特性,体验彩墨画的乐趣,并进行简单的技法练习,学会画简单的一组水果,让学生在充分的艺术实践中发挥主动性,鉴于五年级的.学生对彩墨画的绘画形式有了一些了解,对彩墨画的表现方法有了一些经验,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认识绘画语言——点、线、面,学习用简单的技法进行表现,在游戏中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的特殊变化,体验彩墨画的用笔用墨方法,从而感受和体会彩墨画特有的魅力。不足之处:作品欣赏环节在教学设计中比重过多还可精简,将时间补充到自主探究演示环节,增加用笔、用色、用墨的技法研究,丰富学生游戏表现的技法。
在学生多次实践后,让学生直接用中国画材料去画水果。让他们在完全独立的环境中去尝试,在画画的过程中感受工具的使用、水墨的变化、造型的把握等等。这个阶段正是学生绘画经验的获得阶段,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到完成后,交流发现到的问题,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让他们自己认识如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长远利益而言是非常有益的。
《画水果》教学反思6
本课是属于中国画教学,以前我在进行国画教学的时候,一般都会以教师讲解技法,学生临摹为主。但这样的教学课堂会让人觉得很沉闷,学生往往也会兴趣渐失。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导入部分,我出示中国画作品,让学生猜一猜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一旦有兴趣和热情,他们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欲望。教学中,在讲到中国画的用笔、用色和绘画方法时,我通过示范、欣赏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来体验中国画的独特优势。在有形中使学生感受到表现水果是运用彩墨在宣纸上的自然渗化,使果实饱满而有韵味的。整个教学流程下来,循序渐进。我教得愉快,学生学得也开心。
《画水果》教学反思7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七册11课《画水果》。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内容,美术课表中指出:“学习使用各种工具,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多种颜料尝试,开展趣味造型活动。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本课也是此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大部分能够正确的理解主题,并且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去独立完成任务,在美术绘画中能够正确的用笔,对色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有少部分的学生,绘画基本功、绘画技巧和学习态度欠缺。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应会:尝试采用中国画干湿、浓淡的画法,表现一组水果静物。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用浓、淡、于、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的构图。
课前准备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水果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I)展示出不同表现方法的水果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
这几幅作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是不同的?(引出中国画的认识)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中国画的`方法来画水果。(板书课题:画水果。)
2、新授课
(1)学生分组欣赏。
适时提问:用国画的方法表现水果与用其他绘画方法表现水果有什么不一样?
(2)尝试着用纸笔画一画。
提出问题:
A尝试用笔:中锋、侧锋。
B尝试用色:浓、淡、干、湿。
(1)教师可在学生初次探究的基础上做示范。
(2)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看书欣赏其他学生的美术作业。
(3)打开书,欣赏。
①看草莓、葡萄的步骤图,研究其画法。(学生临摹画法。)
②欣赏学生作业。
(解决画面的构图问题。)
3、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先临摹;
(2)创作完成一组水果静物。
4、小结
组织交流
板书设计
《画水果》
用笔:中锋 侧锋 用色:浓淡干湿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了正确的构图以及创作技法,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也为学生今后的绘画创作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第五篇:《水果歌》课后反思
语言活动:《水果歌》课后反思
——段倩倩
首先,活动课欠缺前期的准备,对于儿歌创编活动幼儿之前没有学习经验,导致幼儿对活动一直都很被动。
其次,在活动课中教师的提问非常缺乏价值性,在幼儿抛出的回答上,老师也没能很好的答复,欠缺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在活动课上教师没能给幼儿足够的思考空间,创设的语言环境不够丰富。
正堂活动中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如果能结合游戏变换形式相信幼儿参与兴趣会提高不少。
最后,教师本身对课程的准备不是很充分,没有花费心思,活动课之前教师有些紧张,活动中提问是有些不经头脑就把问题抛出去了,以至于幼儿根本不能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会积极向前辈领导学习,让自己能够在教学方面能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