鞌之战教案[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04:1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鞌之战教案[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鞌之战教案[范文模版]》。

第一篇:鞌之战教案[范文模版]

《鞌之战》教案 课题名称:《鞌之战》

课程类型:梳理探究指导交流课

授课课时与时间:2个,2015·8·25 教学目标:掌握积累把握本篇文章的重要字、词、句及特殊语法现象。

体会左传特殊的叙事手法之一细节描写,如对战争场面等复杂历史事件的展示及

写实记录人物言行表现性格、暗示结局。

教学重难点:找出文章细节描写之处,主要从参战双方的战前准备、战时打斗环节着手,体

会左传对诸如战争场面的复杂历史事件的展示及形象性格。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历史上随着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公元前589年,齐国出兵攻打鲁国和卫国,鲁、卫向晋国求援没,继而秦晋之间发生了此次鞌之战。左传作为记录战争的史料,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以对战争过程和参展双方的细节描写最为见长。

二、整体感知:大致了解文章大意,由学生自主发言复述大意,加深对原文的印象。

三、词句积累:针对文章具体内容依字、词、句复杂程度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讲解字形、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多重义项,分析句子类型、特殊语法现象及句子意义

四、重难点突破:提问文章有几处体现了细节描写的手法?说明各自的用处何在?

1、关于驾驶车位的细节:

邴夏御诸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

——车左右为骖乘或卫士以保卫车中主帅齐矦安全,符合古代战车座次。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表明张侯座次车左。

韩厥梦子舆己谓曰:旦避左右。故中御而从齐矦。

——韩厥昨夜受父托梦,明天早晨不要站住兵车的左右两侧。”因此他就在车当中驾车追赶齐侯。

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齐侯说:“认为他是君子反而射他,这不合于礼。”射韩厥的车左,车左坠掉在车下;射他的车右,车右倒在车中。綦毋张的兵车坏了,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逢丑父与公易位。

——綦毋张站在兵车的左边和右边,韩厥都用肘撞他,让他站在身后。韩厥低下身子放稳当被射倒的车右。逢丑父乘机同齐侯互换了位置。暗示战争结局。

2、关于战争准备、战争场面描写: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战前准备不足,实力相对薄弱,为下文铺垫,暗示战果。不介马而驰之。

——详述战时战马装备细节,代表左传战争特色。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强调旗鼓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有指挥、集中展示注意力的作用。

3、关于人物言行的细节描写: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

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战时郤克、张侯、缓自我牺牲、顾全大局的形象通过其言行展现。其中情况危急下的韩厥只能用动作完成形象刻画:保护同类、忠君爱国。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战时参战人员之间相互勉励有助于战争胜利。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

——离心离德的场面与晋同心同德形成对比。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韩厥关心手下卫士的形象被刻画地淋漓尽致。

五、自由讨论:此篇文章除了细节描写这一叙事手法以外,还运用了哪些叙事手段? 提示:详述与简述的错综运用

六、课堂延伸:课后翻阅左传其他反映战争事件的文章,体会作者通用的叙事手法。

七、教学反思:此次课堂基本达成最初的教学目的,通过重难点突破的方法,辅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了课堂效率,由于自身教学经验的缺乏及课时限制,未涉及到更多的叙事手法方面的介绍,望下次教学准备充分,学生课前多方了解课文。

第二篇:左传鞌之战原文及翻译

导语: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左传鞌之战原文及翻译,欢迎借鉴!

【原文】

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季文子帅师会之。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译文】

齐军:

(主战车)——齐侯(居中指挥)、邴夏(居左御车)、逢丑父(戎右)

(后备车)——郑周父(御车)、菀茷(戎右)

晋军:郤克(中军主帅)、士燮(上军佐)、栾书(下军主帅)、韩厥(司马)

(一号车)——郤克(居左主帅)、解张(居中御车)、郑丘缓(戎右)

(二号车)——韩厥(居中御车,本应为左)、(车左坠车)、(车右倒在车内)

(三号车)——綦毋张(车损,搭二号车,韩厥使之从身后)

孙桓子(卫大夫,为了救鲁国而帅师攻齐,失败后)返回新筑(卫邑)。不入新筑,随后往晋国求救兵。臧宣叔(鲁大夫,齐伐鲁)也到晋国求救兵。都投到郤献子门下(郤克三年前出使齐国,因跛脚遭齐顷公之母萧同叔子的耻笑,曾发誓要报仇,所以鲁、卫求兵都来找他)。晋侯(晋景公)答应给他七百辆战车的兵力。郤子说:“这是城濮战役(632年晋与楚在城濮交战)所用的军额。有已故的前代国君(晋文公重耳)与已故的卿大夫(在城濮战役中立有功勋的先轸、狐、偃、栾枝等人)的敏捷,所以才取得胜利。我跟先大夫相比,不能胜任(用七百乘取胜)这样的战事。请求八百乘战车。”答应他。郤克为中军主帅,士燮以上军佐的身份率领上军(荀庚因故未能出征),栾书为下军主帅(公元前633年,晋国建立三军,称中军、上军、下军。各军都有主帅和副帅,叫将、佐,由六卿担任)。韩厥(卿大夫)为司马(职官名,掌军法),去救鲁、卫两国。臧宣叔迎接晋军,为他们引路。季文子(鲁大夫)帅军与晋军相会。到达卫国境内,韩献子按军法处死部下,郤献子驱车奔驰,想要救他。到达后,却已经处死了。郤子索性以首级示众,高诉他的仆从说:“我以此(替韩厥)分担背后的指责。”

(晋军)跟踪齐军到莘(卫邑,齐师伐鲁,败卫而归,晋师跟踪至此)。六月十六日到达靡笄山下。齐侯(齐顷公)派人挑战,说:“您率领国君的军队光临敝国的土地,敝国的兵力不雄厚,请明朝相见(以上几句挑战的话使用外交辞令,表面上很客气,骨子充满着火药味)。”回答说:“晋国与鲁、卫两国,互为兄弟(都是姬姓国)。他们来告诉说:‘齐国老是到敝国的土地上发泄不满。’我们的国君(晋景公)不忍心,派我们这班臣子来向大国请求,同时又不让我军滞留在贵国的土地上(这里是委婉语,意思说让我们速战,一决胜负)。能进不能退,齐君不会有命令(挑战命令)落空的事情出现(委婉语,说明明朝我们一定奉陪)。”齐侯说:“您答允交战,固然是我的愿望;如果不答允,也一定要交战的。”齐国的高固(齐大夫)徒步闯入晋军,举起石头掷人,擒获晋军的人登上他们的战车,把桑树根系在车上,作为战利品的标志。以让齐营的众人都看见,说:“想要勇气的人尽管来买我多余的勇气!”

公元前589年六月十七日,齐、晋双方军队在鞌摆开阵势。邴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当为戎右(古代战车,将领居左,御者居中。如果将领是君主或主帅则居中,御者居左。负责保护协助将领的人居右)。晋国的解张为郤克驾车,郑丘缓当戎右。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奔驰(之:指驾车的马)。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没有中断擂鼓,说:“我受重伤了(古代病重、伤重、饥饿、劳累过度造成体力难以支持,都叫‘病’)。”解张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断射中的箭杆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红色,我哪敢说受伤?您(‘吾子’比‘子’更亲切些)忍着点吧!”郑丘缓说:“从一开始接战,如果遇到地势不平,我必定下去推车,您难道知道这些吗?不过您确实伤势很重难以支持了。”解张说:“军队的耳朵和眼睛,都集中在我们的战旗和鼓声,前进后退都要听从它。这辆车上只要还有一个人镇守住它,战事就可以成功。怎么能由于伤痛而败坏了国君的大事呢?穿上盔甲,手执兵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伤痛还不至于死,您(还是)努力指挥战斗吧!”解张将右手所持的辔绳并握于右手,腾出右手接过郤克的鼓槌擂鼓。张侯所驾的马狂奔起来(由于单手持辔无法控制),晋军跟随他们。齐军崩溃。晋军追赶齐军,饶着华不注山追了三遍。

韩厥梦见子舆(韩厥父,当时已去世)对自己说:“次天早晨避开战车左右两侧!”因此(韩厥)在战车当中驾车追赶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是个贵族。”齐侯说:“称他为贵族又去射他,这不合于礼。”(按,乃齐侯愚蠢之举)射他左边的人,坠落车下;射他右边的人,倒在车里。(晋军)将军綦毋张(晋大夫,綦毋氏,名张)失去战车,跟随韩厥,说:“请搭车。”跟在左边或右边,(韩厥)都用肘制止他,使他站在自己身后(按,韩厥由于梦中警告,所以这样做,以免綦毋张受害)。韩厥弯下身子,把倒在车中的戎右安放稳当。逢丑父和齐侯交换位置(这是逢丑父为了保护齐侯,乘韩厥低下身子安放戎右的机会与齐侯交换位置,以便不能逃脱时蒙混敌人)。将要到达华泉(泉水名,在华不注山下)时,(齐侯)两边的(中间两马为服,旁边两马为骖)被树枝等钩住。丑父睡在轏车(一种卧车)里,有蛇从他身底出现,以臂击蛇,手臂受伤却隐瞒了伤情。所以不能推车而被追上。韩厥手持拴马绳站在齐侯的马前(絷:拴缚马足的绳索),拜两拜,然后下跪,低头至地(这是臣下对君主所行的礼节。春秋时代讲究等级尊卑,韩厥对敌国君主也行臣仆之礼)。捧着一杯酒并加上一块玉璧向齐侯献上,说:“我们国君派我们这些臣下为鲁、卫两国求情,他说:‘不要让军队深入齐国的土地。’臣下不幸,正好在军队任职,没有地方逃避隐藏(我不能不尽职作战)。而且怕由于我的逃避会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臣下不称职地处在战士地位,冒昧地向您报告,臣下不才,代理这个官职是由于人才缺乏充数而已(外交辞令:自己是不得已参加战斗,不能不履行职责,来俘获齐侯你)。”逢丑父(充齐侯)命令齐侯下车,往华泉去取水来给自己喝。郑周父驾着齐君的副车,宛茷担任副车的车右,载上齐侯使他脱身。韩厥献上逢丑父,郤克将要杀掉他,呼喊道:“在我以前从来没有代替他的国君承担患难的,有一个在这里,还要被杀死吗?”郤克说:“一个人不畏惧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他,用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于是赦免了逢丑父。

第三篇:文选教学(齐晋鞌之战)演示

文选教学(齐晋鞌之战)演示

1、师陈于鞌:教材注:陈,后来写作“阵”,古今字。

2、邴夏御齐侯:特殊动宾关系,为齐侯御。其下“解张御郤克”同。

齐军:主帅战车——齐侯,齐顷公,名无野;驾车者,邴夏;车右,逢丑父。佐车——驾车者,郑周父;车右,宛茷。晋军:主帅战车——郤克、即郤献子;驾车者:解张,即张侯;车右,郑丘缓;司马之车:主将,韩厥。

3、右:车右。古代乘车之法,中为御者,右为武士,左为主帅。

4、翦:《说文》:“羽生也。从羽,前声。”用为“剪灭”字,乃假借。剪灭:晋·杜预注:翦,尽也。误。教材注:剪除消灭。视同二义。也不彻底,实乃同义连用。

5、不介马而驰之:为马披甲。陶鸿庆《左传别疏》解释为“不备副马”,误。有两个语法问题,第一:介用为动词,介的本义是“助”,如《诗经》“介尔景福”。第二:特殊动宾关系。

6、郤克伤于矢:于,介词,表示被动关系。

7、屦:《说文》:履也。履,足所依也。当有质地的差别。

8、病:《说文》:疾加也。此指伤得很重。

9、而矢贯余手及肘:旧教材注:箭射进我的手,一直穿到肘。把“及”当作动词。后来才修改为“连词”。同样这件事,在《齐世家》中写道:“我始入,再伤。”

10、左轮朱殷:殷,破读为“yān”。

11、吾子:第二人称的尊称,相当于“您”,其下“子”义同。因郤克是主帅。

12、此车一人殿之:殿,《说文》:“击声也。”此用为镇守义,与“镇”同源。

13、大事:《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今词义不同。

14、右援枹而鼓:援,引也。枹,也写作“桴”,异体字。从中可见“包”与“孚”古代读音相同。

15、三周华不注:(1)此句没有动词谓语,所以“三周”当“绕三圈”讲。(2)华不注:《水经注·济水》:“孤峰特拔,大明湖望之,如在水中。”在今济南东,只剩一小山。

16、毙:有三义:

1、本文为“倒仆”义。

2、《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指“倒台”。

3、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弗听,立之。生奚齐。„„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寘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

17、肘之:名词“肘”后面跟代词宾语“之”,所以用为动词。

18、俛——俯,异体字。

19、絓:《说文》:“茧滓絓头也。”通“挂”。

20、读“逢丑父与公易位„„”这段文字,要注意:一是追叙述写法——“丑父寝于輚中„„”;二是古代外交礼节——“奉觴加璧”;三是委婉的外交辞令——“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

21、当:《说文》“田相值也。”田相对。引申为“正值,处在。”

22、忝两君:即对本国国君不忠,对敌方国君不敬。

23、敢:谦敬副词。

24、以免:以,连词。免,幸免于难。

25、为戮:为,表被动。或作“为所,为„„所„„”。

26、人不难以死免其君:难,以动用法;免,使动用法。二者套用,使句子结构简化。

27、劝:《说文》“勉也。”古代为“勉励“”之义。

第四篇:教案:崤之战

高二语文教案

课题:崤之战

备课人:杨李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并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记叙的写法。

2.学习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深刻领会此文揭示的战争胜负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道理。

【重点难点】

1.围绕中心组材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理解词句,疏通文意,归纳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设想】

讲读课。

古代文章,《左传》有相当难度。此文以教师讲解为主。在学生充分预习课的基础上,教师答疑解惑,疏通词句,并设问讨论。指导学生归纳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要注意教给方法,并拓展知识。

授课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要点:介绍《左传》及作者;介绍“崤之战”的背景;通读课文,总体把握课文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初中已学过的《曹刿论战》说到《崤之战》。

《曹刿论战》:一个“论”字表明文章不是为记事而记事,而是通过记事印证人物对战争的议论。

《崤之战》此文标题也是编者加的。为什么以此为题?因为此文记述了春秋时代秦晋间的一次战役,战争发生在“崤”这个地方。但是,文章也没有详细记载战争的过程,这一点与《曹刿论战》没有详细记载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很相类似。有人说,此文标题虽非《蹇叔论战》,实际上蹇叔对战争的预见是全文的核心。

这两篇都是节选自《左传》,此书擅长写战争。

二、背景知识介绍

1、关于《左传》。

“传”是什么意思?传注,注释。“左”指谁?左丘明。

左丘明为哪部书作“传”?《春秋》。《春秋》为“五经”之一。为《春秋》作传 的书有三部,即《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春秋

传》。

2、关于作者情况,看课文注释。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编年体史书,它叙事生动精炼,传神肖像,富有文采,不但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创造性,而且对后世的历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著《史记》就继承了《左传》的优良传统。历代的散文家都重视学习《左传》叙事和议论的笔法,并以它为楷模。可以说,《左传》是我国历史散文的开山之作。

3、“崤之战”的历史背景。

阅读课文注释①。

展示画图投影:“秦晋崤之战地理位置略图”。

关于此次战争,《春秋》经文有关记载很简单:

(鲁僖公)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几秦师于崤。癸已,葬晋文公。

这段文字经过左丘明“传注”,秦晋崤之战、当时各诸侯之间的斗争,就被描写得具体生动、有声有色了。

关于历史背景,补充说明以下两点:

(1)所谓“秦晋之好”。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时,曾得到过秦穆公的帮助,并娶穆公之女为妻。

(2)所谓“春秋无义战”(孟子)。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霸权曾发生过许多次战争。崤之战前二年,秦晋联合围郑,郑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有一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记载的就是这件事。后来秦背弃晋,私自与郑结盟。并秦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控制了郑国,又用以对付晋国。从此,秦晋结怨,关系开始破裂。

三、初读课文,总体把握内容结构

(朗读步骤:教师领读、学生自渎、抽读、齐读)

组织学生讨论,并加以归纳。

全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秦军东征。

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1~2自然段)

第二部分

(第3~5自然段)

第三部分

(第6自然段)

第四部分

(第7~10自然段)

分段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回答。

1、从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入手。

第1~2自然段叙述秦穆公利令昏,不听蹇叔劝告,出师伐郑;

第3~5自然段叙述秦军途中发生的两件事:王孙满断定秦军必败,弦高犒师使秦袭郑阴谋败露;

第6自然段 记叙晋国伏击秦师,秦师败于崤,主帅被俘;

第7~10自然段记叙战后晋国释放三帅,秦穆公承认错误,表示要吸取教训。

2、从情节的发展入手。

叔哭师是情节的发生,即开端;王孙满观师和弦高犒师是情节的发展,晋军败秦师于崤是情节的高潮和结局;秦穆公哭师则是情节的尾声。

3、从“崤之战”这一事件入手。

正式叙述秦晋崤之战的进行及其结果是第4自然段,之前是写战前情况和行军途中的情况,之后是写战后情况。

四、小结

1.了解《左传》一书的“崤之战”的背景。

2.把握课文的内容结构。学习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五、作业

1.给加点字注音并释义。

(1)超乘者三百乘(sheng 兵车,古时─车四马叫乘客)

(2)衰

(cui die丧服)

(3)稽首(qi 旧时所行跪拜礼)

(4)累臣(lei 系累,捆绑)

(5)蹇叔之子与师(yu 参加)

2.写出句中的通假字。

(1)秦伯素服郊次,师而哭。(向)

(2)堕军实而长寇仇。(隳)

(3)郑穆公使视客馆,使米载、厉兵、秣马矣。(砺)

(4)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避)

(5)公使阳处父追之。(甫)

3.课后“思考和练习”一。第二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要点:理解词句,疏通文意,归纳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主要分析课文1~5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多音字和通假字。

2.左丘明和《左传》,以及《春秋三传》.

3.本文描写了哪些场面?

蹇叔进谏;

蹇叔哭师; 王孙满观师;

弦高犒师;

皇武子逐客;

先轸论战;

晋释三帅;

秦伯痛哭认错。

二、疏通文句,深入研讨

第一、二段:

重点词:管、若、以、国、访、诸(之于)、其、焉、与、辟。

活用词:劳师以袭远(劳,使......劳累,使动用法;远,远方的郑国、形容词用作名词。)

秦师遂东(向东方进发,方位词用作动词。)

1.这一段的内容怎样概括?(限用一句话)

交代了肴之战的起因和决策过程,着重介绍蹇叔对这次争的态度和预见。

2.这一段实际上写的是两个场面,为什么会为一段?

“蹇叔进谏”和“蹇叔哭师”这两个场面的最主要人物是蹇叔,合为一段为的是突出蹇叔这个人物对此次战争的看法,表现在他的哪些话语中?从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

性格?

(1)蹇叔劝谏穆公。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秦军长途跋涉偷远方的郑国很劳苦,而郑国一定会有防备,以逸待劳。

2“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既然郑国会和悉秦军此次行动,秦军就无用武之地,这样秦军内部就一定会上下不齐心,产生违背纪不服约束的情绪。

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这里要注意;“谁”虽为泛指,实际上指的是晋国。下文“晋人御师必于肴”可证。

指出:秦军偷袭郑国,会遭到晋国伏击。

(2)蹇叔哭孟明等人。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 预见此次秦军出征必败。

(3)蹇叔哭送其子。

“晋人御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进一步指出,晋军必定在肴地伏击秦军,秦军此次出征会以失败告终。蹇叔这三段话表现出他稳健持重、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的思想性格。

4、蹇叔这三段话的目的何在?其语气有何不同?

直接、间接地谏劝穆公,阻止秦军这次错误的军事行动。但以不同的说话对象,其语气有别:

(1)谏穆公:冷静分析、用语委婉。

(2)孟明:感叹语气。

(3)子:语气更重,一片亲情,洋溢于言表。

5、秦穆公又表现了怎样的态度?(用几个词语概括)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

性格?

态度:访-辞-使出师-诅咒

思想性格:野心勃勃、利令智昏、刚愎自用。

第三段:

重点词:左右、免骨、乘、脱。

活用词:入险而脱(险地,形容词用作名词。)

1.这一段写王孙满观师,他怎样看待出征的秦军?其理由是什么?

秦军必败(先说“必败”,后又用反问句“能无败手”强调这个意思。)

理由:(1)从主观上看,“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2)从客观上看,“入险地”。

王孙满能从秦军上下车的礼数看出问题,很有洞察力。而且,其推断也是合乎逻辑可以成立的。

2.这一段写王孙满对秦军的看法有何作用?

王孙满的看法与蹇叔的看法不谋而合,可作为“蹇叔论战”的一个旁证。“尚幼”的王孙满在如此见识,与年老却因被野心驱使而失去判断力的秦穆公形成鲜明对照。

第四、五段:

重点词:及、市、先、搞、居、且、遽、吾子。

谦词、婉语:寡君、敝邑、敢,不腆。

1、郑商人弦高遇秦军采取了怎样的对策?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对策:(1)犒师。扮作郑国使者去犒劳秦军,暗示郑国早已获悉秦军偷袭的企图。

(2)“使遽告于郑”。派人立刻回郑国报告敌情。

思想性格:热爱国家、沉着机智、善于辞令。

2.这段描述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1)印证了蹇叔的论述:“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2)表现郑国内部团结一致、上下齐心,说明秦军偷袭郑国不会取得成功。

第四段:

重点词:视、则、淹、唯是、若何。

活用词:使皇武子辞焉(致辞,名词用作动词。)

以闲敝邑(空闲、休息、使动用法)

1.这一段主要写了怎样的内容?

郑国采取果断措施,消除了作为秦军内应的隐患。皇武子的致辞,实际上是向杞子等人下的语气委婉的逐客令。

2.皇武子致辞后,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1)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2)孟明不再攻郑,“灭滑而还”。

3.孟明的话与哪一段谁的话相印证,说明了什么?

与第一段蹇叔“远主备之”的论述相印证。事实证明蹇叔富有远见,料事如神。

三、小结

1.了解“蹇叔论战”是全文的“纲”。

2.领会第二、三、四、五段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法。

四、作业

1背诵并口译第一段。

第三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要点:理解词句,疏通文意,归纳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主要分析课文6~10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秦晋崤之战中,矛盾十分复杂。课文前四段主要写到哪些矛盾?

(1)秦与郑的矛盾。

(2)秦国内部又有主张出师的反对出师的矛盾。

2课文后面几段主要写哪些矛盾?

(1)秦与晋的矛盾。

(2)晋国内部又有主张伐秦师和反对伐秦师、同意纵秦囚的矛盾。

二、继续疏通文句,深入研讨

第六段:

重点词:奉、纵、患、施、谋、兴、御、败。

活用词:以贪勤民(使......劳苦,使动用法。)

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丧服,形容词用作动词。)

1这一段包含几层意思?主要写的是什么?

两层意思:(1)详写晋国内部原轸和栾枝二人在是否攻打秦军问题上的激烈争论。

(2)略写秦晋崤之战的情况和结果。

主要写是前者,因此这段可称为“原轸论战”或“原轸力主击秦师”。

2原轸和栾枝各自的主张和理由是什么?

原轸: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栾枝:不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3原轸是怎样驳倒对方观点的?从“原轸论战”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原轸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驳斥:

(1)驳栾枝所说的“秦施”。栾枝说的是过去的秦晋关系,原轸说的是现在的秦晋关系。

(2)说明伏击秦军并不违背“死君”的意愿。

思想性格,耿直忠诚善于论辩。

第七、八段:

重点词:请、实、构、、逞、拘、原、暂、免、顾、释、惠、赐、稽首、累臣、衅鼓、不朽。

敬词、尊称:君、辱。

这一段围绕着“晋释三帅”写了哪几件事?又反映出什么问题?

三件事:(1)文嬴请释三帅。

(2)原轸怒斥晋襄公释“秦囚”。

(3)阳处父追捕孟明等人未成功。

反映出晋在“崤之战”中虽获胜利,但其内部矛盾重重,君臣不齐心,暗示秦晋争霸的斗争远远未结束。

2从原轸反对“纵囚”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忠直刚烈、鲁莽粗暴。

第九、十段:

重点词:替、眚、次。

活用词:秦伯素服郊次(穿着素服,名词用作动词。)

以辱二三子(使......受辱,使动用法。)

1这一段写了秦穆公哪些言行,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行:“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不替孟明”。

言:“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五不以一眚掩大德。”

思想性格:不文过饰非,能引咎自责,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这一段在全篇中有何作用?

内容:末段秦穆公终于悔悟,认识到蹇叔的判断和分析是正确的,这就点明了秦国失败 的原因,从而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结构:“秦伯哭师”与首段“蹇叔哭师”遥相呼应,使全文浑为一体。

三、小结

1了解“原轸论战”的内容。

2学会通过人物的具体言行分析其思想性格。

四、作业

1背诵并口译第五、六、七段。

2区别下列多义词的不同意思。

蹇叔之子与师

(参加)

(1)与

吾与点也

(赞同)

可得闻与

(通“欤”)

(2)市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买卖商品)

原为市鞍马

(买)

(3)使

自郑使告于秦

(派人)

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

(让)

(4)御

晋人御师必于

(抵御)

梁弘御戎

(驾御)

第四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要点:总结全文,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及主旨;归结重要字词的用法。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检查背诵。

2、检查口译。

(1)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译文: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捉回来,女人家只用几句谎话,在朝廷上一下子就放走了他们,毁了自己的战果,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不要多久了!

翻译要注意意思表达的完整性,并力求传达出原文的语气。

(2)君子惠,不以暴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译文:贵国国君宽洪大度,不把我们这些俘虏杀死,用血涂鼓,而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刑,敝国国君如把我们杀了,虽死也不磨灭。

“使归就戮于秦”句中“使”后省略了兼语“累臣”(承前而省),翻译时一定要补充出来。

二、总结全篇,深究文章主旨和写法。

1、深究文章主旨。

(1)本文着重记叙崤之战的前因后果、其意图何在?

抓住首段“蹇叔论战”和末段“秦伯哭师”,并结合其各段进行分析。

秦穆公总结失败的教训,曾说原因是“孤违蹇叔”。全文以“蹇叔论战”为纲,旨在用事实证明蹇叔具有战略眼光和军事远见。

文章通过崤之战的历史事实,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骄纵轻敌,必败;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2)文章作者对秦、晋、郑三国持怎样的态度?

①在秦偷袭郑这件事上,作者抑秦扬郑。秦潜师袭郑不义;郑国内部团结一致,并果

断地采取措施,作好战备准备,使秦的野心未能得逞。

②在秦晋崤之战中,作者抑晋扬晋。秦“劳师以袭远”,给晋以可乘之机; 晋能在经过激烈争论后作出正确决策,不失时机地歼灭秦军。

③在秦晋崤之战后,作者抑晋扬秦。晋内部矛盾更加公开化,轻失战果,招致后患;秦能吸取教训,鼓舞士气,重整军威。

从以上分析可见,作者对为争霸而战的秦、晋两方均各有褒贬,唯对郑国始终赞扬。郑与秦、晋比较,属弱国,处于防卫地位,因而作者同情郑国,反对秦国恃强凌弱。

“弦高犒师”的故事一直为人们传诵。

讨论这两个问题后,便可得出结论:此文揭示了决定战争的各种因素。

2.深究文章写法。

(1)围绕中心选材组材。

全文蹇叔论战为中心,以秦军东进为经(线索),以秦、晋、郑三方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纬,把八个场面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地编织在一起,以印证蹇叔对战争的判断和分析的预见性。

(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

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无不性格鲜明,跃然纸上。

秦穆公的刚愎自用、知过能改,蹇叔的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原轸的忠直多谋、勇武暴烈,弦高的忠心爱国,机警灵活、王孙满的观察敏锐、聪颖过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又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的。

常为人称道的蹇叔的三段话,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谏诤秦穆公,但因说话对象不同,语气大有区别,符合特定的语境,使蹇叔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亲、丰满完美。原轸在崤之战前与栾枝的论辩,显示了他的辩才和忠心,而在之战后又公开地与文嬴发生争执,并当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表现出他性格的另一方面──粗鲁暴烈,竟不顾君臣之礼。

至于弦高、皇武子、孟明的外交辞令,也是各肯特色;弦高于委婉中露锋芒,暗示郑国已知悉秦军偷袭企图,早已作好战斗准备;皇武子于幽默中寓严肃,导致“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于谦卑中藏杀机,表现出三年后将兴师报仇的决心。

三、整理文言虚词“以”、“为”、“焉”、“其”的用法

1.以

(1)劳师以袭远

(而,连词)

(2)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用、拿,介词)

(3)遂墨以葬文公

(来,连词)

(4)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志(用来,连词)

(5)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因为,介词)

2.为

(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做,动词,所为,行动,名词性短语)

(2)为吾子之将行也

(在,介词)

(3)为从者之淹

(因为)

(4)何施之为

(表示疑问语气,语气助词)

(5)莱驹为右

(担任,动词)

3.焉

(1)公辞焉

(他,代词)

(2)崤有二陵焉

(表示肯定语气,助词)

(3)作收尔骨焉

(于之,到那里,兼词)

(4)君何辱讨焉

(他们,代词)

4.其

(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他们的,代词)

(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

(它,指秦军,代词)(3)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其中,代词)

(4)事子取其麋鹿

(那里的,指原圃中的,代词)(5)事其还也

(表示命令语气,副词)

(6)其为死君乎

(难道,表示反问语气,副词)

四、作业

1.根据下列词的义项,分别写出例句及其出处。

(1)脱:①脱下(揽裙脱丝履《孔雀东南飞》)

②摆脱、逃脱(百计营谋不能脱《促织》

③轻脱(轻则寡谋,无是脱《

之战》

(2)替:①代替(以此替爷征《木兰诗》)

②衰落(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旧唐书.魏征传》)

③废弃、撤职(不替孟明《崤之战》)

(3)顾:①回头看(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②看(群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③探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④关心、照顾(子布、元表各顾妻子《赤璧之战》)

⑤思念(虽放流,眷顾楚国《屈原列传》)

⑥但、不过,表转折(顾吾念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反而、却(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⑧顾念、注意(不顾而唾《崤之战》)

2.小作文:赏析弦高、皇武子、孟明三人的外交辞令(任选一段)

要求:(1)自拟正题和副题。(2)300字左右。

第五篇:崤之战教案

崤 之 战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并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记叙的写法。2、学习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深刻领会此文揭示的战争胜负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道理。【教学重点】围绕中心组材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疏通文意,归纳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教学方法】讲读课

【教学课时】四课时(调整:)

騫叔哭师是情节的发生,即开端;王孙满观师和弦高犒师是情节的发展,晋军败秦师于崤是情节的高潮和结局;秦穆公哭师则是情节的尾声。3、从“崤之战”这一事件入手。

正式叙述秦晋崤之战的进行及其结果是 5、秦穆公又表现了怎样的态度?(用几个词语概括)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态度:访――辞――使出师--诅咒 思想性格:野心勃勃、利令智昏、刚愎自用。3、原轸是怎样驳倒对方观点的?从“原轸论战”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原轸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驳斥:(1)驳栾枝所说的“秦施”。栾枝说的是过去的秦晋关系,原轸说的是现在的秦晋关系。(2)说明伏击秦军并不违背“死君”的意愿。思想性格,耿直忠诚善于论辩。

①在秦偷袭郑这件事上,作者抑秦扬郑。秦潜师袭郑不义;郑国内部团结一致,并果断地采取措施,作好战备准备,使秦的野心未能得逞。②在秦晋崤之战中,作者抑晋扬晋。秦“劳师以袭远”,给晋以可乘之机;晋能在经过激烈争论后作出正确决策,不失时机地歼灭秦军。③在秦晋崤之战后,作者抑晋扬秦。晋内部矛盾更加公开化,轻失战果,招致后患 ;秦能吸取教训,鼓舞士所,重整军威。

从以上分析可见,作者对为争霸而战的秦、晋两方均各有褒贬,唯对郑国始终赞扬。郑与秦、晋比较,属弱国,处于防卫地位,因而作者同情郑国,反对秦国恃强凌弱。“弦高犒师”的故事一直为人们传诵。

讨论这两个问题后,便可得出结论:此文揭示了决定战争的各种因素。2.深究文章写法。

(1)围绕中心选材组材。____全文蹇叔论战为中心,以秦军东进为经(线索),以秦、晋、郑三方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纬,把八个场面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地编织在一起,以印证蹇叔对战争的判断和分析的预见性。(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

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无不性格鲜明,跃然纸上。秦穆公的刚愎自用、知过能改,蹇叔的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原轸的忠直多谋、勇武暴烈,弦高的忠心爱国,机警灵活、王孙满的观察敏锐、聪颖过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又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的。

常为人称道的蹇叔的三段话,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谏诤秦穆公,但因说话对象不同,语气大有区别,符合特定的语境,使蹇叔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亲、丰满完美。原轸在崤之战前与栾枝的论辩,显示了他的辩才和忠心,而在崤之战后又公开地与文嬴发生争执,并当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表现出他性格的另一方面──粗鲁暴烈,竟不顾君臣之礼。至于弦高、皇武子、孟明的外交辞令,也是各肯特色;弦高于委婉中露锋芒,暗示郑国已知悉秦军偷袭企图,早已作好战斗准备;皇武子于幽默中寓严肃,导致“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于谦卑中藏杀机,表现出三年后将兴师报仇的决心。

三、整理文言虚词“以”、“为”、“焉”、“其”的用法

1.以 :(1)劳师以袭远(而,连词)(2)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用、拿,介词)(3)遂墨以葬文公(来,连词)(4)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志(用来,连词)(5)且吾不以一 掩大德(因为,介词)

2.为 :(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做,动词,所为,行动,名词性短语)(2)为吾子之将行也(在,介词)(3)为从者之淹(因为)(4)何施之为(表示疑问语气,语气助词)(5)莱驹为右(担任,动词)

3.焉 :(1)公辞焉(他,代词)(2)有二陵焉(表示肯定语气,助词)(3)作收尔骨焉(于之,到那里,兼词)(4)君何辱讨焉(他们,代词)4.其 :(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他们的,代词)(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它,指秦军,代词)(3)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中,代词)(4)事子取其麋鹿(那里的,指原圃中的,代词)(5)事其还也(表示命令语气,副词)(6)其为死君乎(难道,表示反问语气,副词)

四、作业布置

1.根据下列词的义项,分别写出例句及其出处。(1)脱:①脱下(揽裙脱丝履《孔雀东南飞》)②摆脱、逃脱(百计营谋不能脱《促织》 ③轻脱(轻则寡谋,无是脱《 之战》(2)替:①代替(以此替爷征《木兰诗》)②衰落(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旧唐书魏征传》)③废弃、撤职(不替孟明《 之战》)

(3)顾:①回头看(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②看(群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③探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④关心、照顾(子布、元表各顾妻子《赤璧之战》)⑤思念(虽放流,眷顾楚国《屈原列传》)⑥但、不过,表转折(顾吾念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⑦反而、却(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⑧顾念、注意(不顾而唾《 之战》)2.小作文:赏析弦高、皇武子、孟明三人的外交辞令(任选一段)要求:(1)自拟正题和副题。(2)300字左右。

下载鞌之战教案[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鞌之战教案[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花果山之战 教案

    文档仅供参考 花果山之战(大班体育活动) 一、活动目标: ⒈幼儿通过战胜活动中的各种“困阻”,提高平衡、从高处向下跳等能力,发展幼儿的动作灵敏性和协调性。 ⒉设各种难度......

    19 《滑铁卢之战》教案

    19.*滑铁卢之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把握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 体会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充分预习的基础......

    花果山之战 健康教案

    花果山之战(大班体育活动) 一、活动目标: ⒈幼儿通过战胜活动中的各种“困阻”,提高平衡、从高处向下跳等能力,发展幼儿的动作灵敏性和协调性。 ⒉设各种难度场景,引导幼儿大......

    《淝水之战》教案

    《淝水之战》教案 《淝水之战》教案教学目的 一、结合历史材料诵读课文,初步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二、积累文言词语; 三、分析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四、引导分析战......

    《淝水之战》 教案

    《淝水之战》 教案 《淝水之战》教案 教学目的 一、结合历史材料诵读课文,初步了解淝水之战的基本情况; 二、积累文言词语; 三、分析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四、引导分析战......

    9 垓下之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文本,体悟人物的情感思想。 2:通过研读文本, 学会全面深入的分析人物形象,探讨项羽的悲剧原因,获得人生启迪。 2. 教学重点/......

    教案:崤之战[小编整理]

    课题 崤之战第一课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 1、介绍《左传》及作者;介绍“崤之战”的背景;通读课文,总体把握课文结构。 2、掌握生字生词。 教学重难点:1、掌握《左传》及作......

    《秦晋肴之战》教案[推荐阅读]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思考:《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是什么意思?初中时学过选自《左传》的什么课文? 明确:“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左传》是我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