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时间:2019-05-15 04:3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篇:《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旅游心理学》网上随机考试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 考核总体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考核对象为电大开放教育旅游专科专业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网上随机考试)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

三、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旅游心理学》),和考核说明。

四、考核要求

鉴于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运行规律和技术,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核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熟悉、掌握。

五、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本课程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内。

2、网上随机题库的试题覆盖面尽可能广一些,但也关注课程的学习重点。

3、随机一套试卷将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及各章内容。

4、随机一套试卷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讲,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容易占30%,适中占50%,较难占20%。

六、终结性考核题型

本课程考试的形式为网上随机考试。题型如下:

1、判断题:要求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它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选择题(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要求学生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它是考试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运行规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七、答题时限

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90分钟。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1、掌握旅游心理学、心理、行为的基本概念;

2、熟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了解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掌握学习和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 旅游者的知觉

1、了解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了解知觉的心理定式;

3、掌握旅游知觉的定义及特性;

4、熟悉旅游条件知觉的内容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5、掌握风险知觉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

第三章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

1、熟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人的需要与旅游的关系;

3、掌握最基本的旅游需要;

4、掌握旅游动机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

5、掌握需要、动机与旅游行为的关系。

第四章 旅游者的学习

1、掌握学习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学习理论;

3、掌握旅游者学习的内容;

4、掌握学习在旅游活动中的具体影响。

第五章 旅游者的态度

1、熟悉态度的概念、构成及其特性;

2、了解态度形成的阶段;

3、熟悉旅游态度的概念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

4、掌握旅游态度与旅游行为的关系;

5、掌握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原理与方法。

第六章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

1、掌握个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了解个性倾向于旅游行为的关系;

3、熟悉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的关系;

4、掌握自我状态与旅游决策的关系。

第七章 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

1、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含义、两极性及其分类;

2、熟悉影响旅游者情绪和感情的因素;

3、熟悉旅游者在旅游轰动过程中情绪和情感的特征;

4、掌握情绪和情感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

5、掌握对旅游者情绪和情感激发和调控的措施。

第八章 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1、了解审美的基本原理;

2、熟悉审美的心理要素及审美愉快;

3、熟悉旅游者审美的特点和审美态度;

4、掌握旅游者的审美动机;

5、掌握旅游者的审美体验。

第九章 社会因素与旅游者的行为

1、了解社会角色的有关常识;

2、掌握家庭与旅游行为的关系;

3、掌握不同社会阶层的划分及其相应的旅游行为;

4、熟悉社会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5、熟悉消费流行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第十章 旅游业服务心理

1、掌握旅游者对饭店服务心理、导游服务心理的要求;

2、掌握饭店服务心理对策和导游服务心理对策;

3、熟悉旅游者对接待服务心理、购物服务心理的需求;

4、熟悉接待服务心理对策和购物服务心理的对策;

5、了解交通服务心理需求及对策。

第十一章 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与管理

1、熟悉员工的个体差异与旅游企业管理的相互影响;

2、熟悉员工群体心理与旅游企业管理的相互影响;

3、掌握旅游企业对员工进行激励的相关理论及方式;

4、了解员工的挫折心理及管理措施。

第十二章 旅游企业领导心理

1、熟悉领导的概念和功能;

2、掌握领导影响力的构成;

3、了解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

4、熟悉领导者群体心理结构的内容、优化的要求。

第三部分 《旅游心理学》考试综合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有机体在现实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活动,是脑的一种特殊反映机能,我们称之为()。

A.思维 B.心理 C.性格 D.意识 正确答案:B 2.心理活动的主要方面是(),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A.认识过程 B.心理过程 C.情感过程 D.情感过程 正确答案:B 3.根据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困难,力求加以实现的心理过程,我们称之为()。

A.认识过程 B.心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正确答案:D 4.个性心理特征中以()为核心。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正确答案:C

二、多选题

1.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研究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B.研究消费者的能力差异 C.研究旅游业的服务心理和行为 D.研究旅游企业的管理心理和行为 E.研究旅游景区个性化服务 正确答案:ACD 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E动机 正确答案:BCD 3.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A.实验法 B.测量法

C.调查法 D.案例法 E.观察法 正确答案:ACDE

三、判断题

1.()旅游者行为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是一个发生—发展—完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每个消费者都具有的。正确答案:×

2.()心理既具有主观性,也具有客观性。正确答案:√

3.()主观意愿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正确答案:×

4.()实践活动是人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正确答案:√

5.()人的心理通过行为反映出来。正确答案:×

第二章 旅游者的知觉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感觉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 B.感觉反映的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C.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D.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正确答案:C 2.认知主体对客体获得的某一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这种印象扩大为对象的整体行为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现象。我们称之为()。A.首因印象 B.晕轮效应 C.刻板印象 D.暗示效应 正确答案:B 3.“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认为他们一定没有出息。”这种现象即为()。

A.首因印象 B.晕轮效应 C.刻板印象 D.暗示效应 正确答案:B 4.“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典型地体现了旅游知觉的()。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正确答案:A 5.当导游员向旅游者挥手告别时,随着游者的身影越来越远,导游员不会感到旅游者的身体在变小。这体现了旅游知觉的()。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正确答案:D 6.人并非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社会的人。社会知觉中最核心的部分是()。

A.个体知觉 B.自我知觉 C.人际知觉 D.群体知觉 正确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复杂知觉是指()。

A.嗅知觉 B.空间知觉 C.时间知觉 D.运动知觉 E.静止知觉 正确答案:BCD 2.在旅游活动中,对旅游者的知觉产生影响的心理定式主要有(A.首因效应 B.暗示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E.波纹效应 正确答案:ACD 3.旅游知觉具有的基本特性是()。A.选择性 B.理解性

C.直观性 D.整体性 E.恒常性 正确答案:ABDE 4.下列各选项中,属于人际关系因素的有()。A.空间距离的远近B.时间的长短 C.交往的频率 D.态度的相似性 E.人的个性 正确答案:ACDE 5.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有()。

A.对个体的知觉 B.对人际的知觉 C.对角色的知觉 D.对自我的知觉 E.对过程的知觉 正确答案:ABCD 6.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主要集中()。

。)

A.旅游决策阶段 B.旅游准备阶段 C.旅游效果评价阶段 D.旅游消费行为阶段 E.旅游完成之后 正确答案:AD

三、判断题

1.()感觉是在知觉信息的基础上,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正确答案:×

2.()运动知觉反映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正确答案:×

3.()感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比知觉更深入、更完整。正确答案:×

4.()刻板印象不是一种个体现象,而是一种群体现象,它反映的是群体的“共识”。正确答案:√

5.()刻板印象经常阻碍着人们的正确知觉。正确答案:√

6.()旅游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情景或旅游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正确答案:×

7.()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指出,对整体的知觉等于并且大于个别感觉的 总和。正确答案:×

第三章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

1.促使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的最基本原因是()A.旅游需要 B.旅游心理 C.旅游行为 D.旅游动机 正确答案:A 2.社会需要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物质需要 B.自然需要 C.精神需要 D.单一性需要 正确答案:B 3.人的最基本需要中,最重要的需要是()。A.安全需要 B.生理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正确答案:B 4.下列需要中哪一层需要如果不能得到满足,人就会感到孤独和失落()。A.安全需要 B.生理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正确答案:C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各种需要发生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社交的需要 ③尊重的需要 ④生理的需要 ⑤安全的需要 A.①②③④⑤ B.⑤③②④① C.④②③⑤① D.④⑤②③① 正确答案:D 6.旅游行为是旅游者为满足()而享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行为。A.他人需要 B.自身需要 C.尊重需要 D.社交需要 正确答案:B 7.人们做出旅游的决定后,就进入了旅游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

A.预定机票 B.准备必备品

C.选择目的地 D.选择出行方式 正确答案:C 8.旅游者在旅途中的首要需求是()。

A.快速 B.舒适 C.安全 D.愉快 正确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机体内的刺激的是()。

A.犯困 B.饥渴 C.饥饿 D.疼痛 E.劳动 正确答案:ABCD 2.下列属于生理需要的是()。

A.饮食 B.交往 C.阳光 D.空气 E.劳动 正确答案:ACD 3.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各种基本需要是()。A.互相联系 B.彼此分离

C.互相依赖 D.彼此重叠 E.互相排斥 正确答案:ACD 4.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比较有影响的学说。马洛斯把人类多种需要归纳为()等几大类。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它激发人类朝着一定的方向行动,并指向某个具体对象,以求得自身的满足。正确答案:√

2.()旅游主要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正确答案:×

3.()只要生理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人就会无视或把其他的需要推到后面

去。

正确答案:√

4.()人们在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感到自身价值得到了实现,因此就会充满自信,对未来和社会满怀信心。正确答案:×

5.()需要的各个层次有低向高发展,各层次的需要是分开的,各种需要之间没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答案:×

6.()任何一种层次需要并不会由于高层次需要产生而消失。正确答案:√

第四章 旅游者的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部事件作出反应的结果。A.观察学习B.构建学习C.认知学习D.行为学习正确答案:D 2.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是()。A.布鲁纳 B.科勒 C.巴普勒夫 D.斯金纳 正确答案:C 3.()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思考的过程。A.观察学习B.构建学习C.认知学习D.行为学习正确答案:C 4.最早对观察学习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的是()。A.巴普勒夫 B.班杜拉 C.斯金纳 D.达尔文 正确答案:B 5.在人态度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社会实践 B.道听途说 C.理论知识 D.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对旅游者的作用的是()。A.获得信息 B.积极评价

C.激发动机 D.形成态度 E.积累经验 正确答案:ACDE 2.下列选项中属于认知学习理论的是()。A.格式塔学习理论 B.工具性学习

C.经典性学习D.构建学习理论 E.观察学习理论 正确答案:AE 3.致使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旅游消费察觉到风险的原因有()。A.不确定的购买目标 B.不确定的购买报酬 C.缺乏购买经验 D.有名牌意识 E.同等身份人的影响 正确答案:ABCE 4.减少察觉风险的主要方法包括()。

A.降低对旅游产品的期望 B.树立名牌意识 C.提高对旅游服务的期望 D.寻求信息 E.处理购买后疑虑的学习正确答案:ABDE

三、判断题

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部事件作出反应的结果。正确答案:×

2.()观察学习理论是行为学习理论的一种。正确答案:×

3.()一个人旅游动机的产生、对旅游所持的态度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正确答案:√

4.()“黄金周”、“假日经济”的提法,对引导广大百姓参与旅游无任何意义。

正确答案:×

5.()态度是个体的心理倾向性,它是一个行为的内在准备,对个体行为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正确答案:√

6.()人类的学习,主要体现为个体主动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正确答案:×

第五章 旅游者的态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态度中最活跃的要素是()。

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行为 正确答案:A 2.()是在认知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感情体验,是态度形成的核心。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行为 正确答案:B 3.()是态度的外在显示,也是态度的最终表现。A.认知 B.情感 C.意向 D.行为 正确答案:C 4.游客如果形成了对兵马俑景点的肯定态度,既使价格高昂也会去旅游,这种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属于()。

A.态度影响对事物的评价 B.态度影响学习C.态度影响购买行为 D.态度影响决策 正确答案: A 5.旅游消费态度的改变分为性质的改变和()。A.行为的改变 B.程度的改变 C.认知的改变 D.价值的观改变 正确答案: B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态度的特性的是()。A.对象性 B.永恒性 C.社会性 D.调整新 正确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旅游消费偏好常常受到()因素的影响。A.态度的强度 B.态度的相关程度 C.态度的复杂程度 D.态度的倾向程度

E.态度的变化程度 正确答案:AC 2.态度在消费购买行为中有的功能包括()。A.效用功能 B.认知功能

C.价值表现功能 D.自我防御功能 E.稳定功能 正确答案:ABCD 3.态度的形成需要经历的阶段有()。A.服从阶段 B.反抗阶段

C.同化阶段 D.内化阶段 E.斗争阶段 正确答案:ACD 4.影响态度形成的社会生活中的因素包括()。A.社会环境 B.团体

C.人口环境 D.经济环境 E.家庭及亲朋好友 正确答案:ABE 5.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中,个体的学习包括()。A.联想 B.强化 C.反复 D.模仿 E.实践 正确答案:ABD 6.影响旅游者态度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

A.个人旅游消费欲望的满足程度 B.个人知识和性格 C.家庭环境的因素 D.个人所属群体 E.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ABCD

三、判断题

1.()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他人、事物、环境等的认识、理解和评价。正确答案:√

2.()情感成分是态度的外在体现,指导、推动和制约着人的行为反应。正确答案:×

3.()人们对于某个事物所具有的态度取决于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大小。正确答案:√

4.()态度是与生俱来的,与后天的社会环境没有关系。正确答案:×

5.()服从阶段的行为是个体真心意愿的行为。正确答案:×

6.()同化阶段是指人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并自觉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正确答案:×

7.()在内化阶段,个体把那先新思想、新观点纳入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以新态度取代旧态度。正确答案:√

8.()旅游态度源于价值判断,表现为游客对旅游对象的意义和用途的认识和评价。正确答案:√

第六章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后天因素是个性的()。

A.生物属性 B.社会属性 C.社交属性 D.环境属性 正确答案:B 2.新弗洛伊德个性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荣格 B.卡特尔 C.阿德勒 D.孙本文正确答案:C 3.()自我状态最易产生旅游需求的状态。A.父母自我状态 B.成人自我状态 C.儿童自我状态 D.青年自我状态 正确答案:C 4.在一个人的行为决策中,通常给予理性仲裁的是(A.儿童自我状态 B.父母自我状态 C.成人自我状态 D.青年自我状态 正确答案:C 5.在旅游决策中,最易受旅游吸引的是()。A.父母自我状态 B.儿童自我状态 C.成人自我状态 D.青年自我状态 正确答案:B 6.封闭型消费者的特点是()。A.朋友少而固定

B.在附近旅游时,喜欢从事刺激性的娱乐活动 C.喜欢暴饮暴食)。

D.旅游中对新奇的异国文化和传统感兴趣 正确答案:A 7.“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指个性的()。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正确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影响个性特征形成的因素包括()。A.先天因素 B.年龄因素

C.性别因素 D.后天因素 E.星座因素 正确答案:AD 2.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论中,认为个性的结构是由()组成。A.本我 B.自我 C.主我 D.超我 E.假我 正确答案:ABD 3.下列属于安乐小康型旅游者的表现特征的有()。A.倾向发展成熟的旅游产品 B.交通工具上要求舒适安全 C.乐于接受具有新奇感的旅游产品 D.选择熟悉的旅游地 E.选择陌生的旅游地 正确答案:ABD 4.父母自我状态的语言特征有()。A.结论性 B.评论性

C.安抚性 D.总结性 E.需求性

正确答案:ABC 5.按照生活方式的开放和封闭程度,可将消费者划分为()。A.封闭型 B.半封半开型

C.半开半闭型 D.开放型 E.自由型 正确答案:ACD 6.美国通用公司将旅游者划分为()。A.担心型 B.探险型

C.经济型 D.梦想型 E.享乐型 正确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对人热情、讲话直率、不顾场合,在等待的时候显得心急火燎,这是忧郁型气质的表现。正确答案:×

2.()比较保守,喜欢怀旧,对新鲜事物不信任、很少干兴趣,这是稳重型气质的表现。正确答案:√

3.()气质是对人的总和的、本质的描述,它既能表现这个人,又能解释和说明这个人。正确答案:×

4.()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倾向性特征。正确答案:×

5.()个性的形成主要受先天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交互作用和影响。正确答案:√

6.()遗传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正确答案:×

7.()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是遗传下来的本能。正确答案:×

第七章 旅游者的情绪和感情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性的原则的是()。A.阿尔波特 B.卡特尔 C.佛洛伊德 D.达尔文 正确答案:D 2.“察言观色”体现了情绪和情感的()。A.调控行为的作用 B.传递信息的作用 C.适应环境的作用 D.影响身心的作用 正确答案:B 3.决定一个人基本情绪面貌的是()。A.主导心境 B.热情 C.激情 D.暂时心境 正确答案:A 4.下列表情中属于面部表情的是()。A.两手相搓 B.手舞足蹈 C.眼观避开 D.拍手鼓掌 正确答案:C 5.“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属于表情中的()。A.言语表情 B.面部表情 C.身段表情 D.人际距离 正确答案:A 6.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和旅游工作者的情绪会互相影响,这体现了旅游者情感特征的()。

A.兴奋性 B.感染性 C.易变性 D.多虑性 正确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 B.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产生情绪和情感 C.情绪和情感是简单的心理现象

D.情绪和情感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形式:表情 E.情绪和情感具有主观性 正确答案:ABDE 2.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包括()。A.肯定和否定 B.积极和消极 C.紧张和轻松 D.快乐和悲哀 E.单纯和复杂 正确答案:ABCE 3.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包括()。A.激发智力 B.调控行为

C.传递信息 D.适应环境 E.影响身心 正确答案:BCDE 4.根据情绪的性质,情绪可以分为()。A.快乐 B.恐惧

C.喜爱 D.热情 E.激情 正确答案:ABC 5.根据情绪的状态,情绪可以分为()。A.应激 B.恐惧

C.心境 D.热情 E.激情 正确答案:ACDE 6.根据情感的社会内容,情感可以分为()。A.喜爱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恐惧感 E.美感 正确答案:BCE 7.人类丰富多彩的表情可划分为()。A.人际距离 B.空间位置

C.面部表情 D.身段表情 E.言语表情 正确答案:ACDE

三、判断题

1.()情绪和情感具有主观性。正确答案:√

2.()研究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情绪和情感规律,对于指导我们认识旅游者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答案:√

3.()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可以产生情绪和情感。正确答案:×

4.()任何事物都能使人们产生特点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正确答案:×

5.()表情既是传递情绪和情感体验的鲜明形式,也是情绪和情感体验的重要发生机制。正确答案:√

6.()情绪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正确答案:×

7.()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二者在本质上往往密不可分,并互相作用。

正确答案:√

8.()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是互相联系的,但是不能互相转化。正确答案:×

第八章 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些游客在游览了杜甫草堂之后就不会再去武侯祠游览,这主要是因为知觉的()。

A.接近原则 B.相似原则 C.封闭原则 D.解释性 正确答案:B 2.()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A.审美感受 B.审美需求 C.审美表象 D.审美注意 正确答案:A 3.在奥地利人心目中,代表高贵是()。A.红色 B.白色 C.黄色 D.绿色 正确答案:D 4.许多游览过石林的旅游者,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从眼前的“阿诗玛”石柱,想起阿诗玛的动人传说,并在脑海中浮现出阿诗玛那楚楚动人的美丽形象,这是审美想象中的()。

A.创造性想象 B.吸引性想象 C.知觉想象 D.感染想象 正确答案:C 5.由春天的万物复苏、勃勃生机联想到祖国的繁荣昌盛,由荒寂的圆明遗址想到八国联军的侵华历史等等,这是审美联想中的()。A.远离联想 B.相似联想 C.对比联想 D.创造联想 正确答案:B 6.旅游从业人员的(),可以概括为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一视同仁、言行一致。

A.仪态美 B.仪表美 C.心灵美 D.举止美

正确答案:D 7.当旅游者离开黄山后,头脑中依然会出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景观,这指的是()。

A.审美表象 B.审美感知 C.审美记忆 D.审美想象 正确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1.墨西哥的国旗颜色有()。

A.蓝 B.白 C.绿 D.黄 E.红 正确答案:BCE 2.旅游者的审美体验层次包含()。A.悦心悦志 B.悦耳悦目

C.悦心悦神 D.悦心悦意 E.悦志悦神 正确答案:BDE 3.审美感知过程包括()。A.审美感觉 B.审美联觉

C.审美知觉 D.审美表象 E.审美触觉 正确答案:ABCD 4.旅游服务人员自我形象塑造中,外在的表现形式有()。A.心灵美 B.仪表美 C.仪态美 D.语言美 E.行为美 正确答案:BCDE 5.心灵美涉及的方面有()。A 思想 B 气质 C 文化水平D 情趣 E 品德

正确答案:ADE

三、判断题

1.()衡量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是接待数量和经济效益。正确答案:×

2.()审美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观察、感悟、享受和再造,是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审美属性之间构成的一种关系。正确答案:√

3.()审美愉快具有层次性,从低级到高级一般分为心意层次、感官层次及精神人格层次的审美愉快。正确答案:×

4.()想象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心理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正确答案:×

5.()只有通过理解才能了解和把握审美对象的各种属性和感性外貌。正确答案:×

6.()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活动。正确答案:√

第九章 社会因素与旅游者的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

1.足以影响一个人态度、价值观、行为的所有群体称作()。A.抽象群体 B.实体群体 C.参照群体 D.职业群体 正确答案:C 2.在旅游决策中,丈夫起主导作用的决策是()。A.住宿条件确定 B.食品的准备 C.旅游花销的安排 D.旅游时间的长短 正确答案:A 3.下列哪项不是家庭成员在旅游购买决策中扮演的角色()。A.影响者 B.决策者 C.使用者 D.参谋者 正确答案:D 4.希望在旅游过程中得到个性化服务,追求精神享受并结识更多朋友的是处于()。

A.新婚家庭阶段 B.单身阶段 C.满巢一阶 D.空巢阶段 正确答案:B 5.理想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应呈现()。

A.金字塔结构 B.洋葱头形 C.橄榄形 D.梯形 正确答案:C 6.将旅游视为其生活必需品的是下列()。A.中等阶层人 B.白领阶层人 C.高阶层人 D.低阶层人

正确答案:C 7.较抽象的不具有实物形态的人类社会产品称为()。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非物质文化 D.民俗文化 正确答案:A 8.对原有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积累过程是属于文化的()。A.地域性 B.超地域性 C.时代性 D.超时代性 正确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家庭生命周期包括()。A.新婚家庭 B.满巢二阶

C.满巢三阶 D.空巢阶段 E.死亡阶段 正确答案:ABCD 2.文化冲突对旅游者带来的冲击可分为()。A.强烈冲击阶段 B.适应与协调阶段 C.不适应和恢复阶段 D.适应与融入阶段 E.恢复和接受阶段 正确答案:ABC 3.人们之所以参加群体,是因为群体能满足他们的()。A.自我认同和自尊的需要 B.安全需要 C.生理需要 D.参照需要 E.物质需要 正确答案:ABD 4.旅游者从众心理的内部因素源于下列哪几种动机()。A.亲和与依赖动机 B.社会赞许动机

C.明哲保身动机 D.主动亲近动机 E.被动亲近动机 正确答案:ABC 5.家庭形态的类型有()。A.核心家庭 B.配偶家庭

C.独居者家庭 D.单亲家庭 E.复合家庭 正确答案:ABE 6.角色冲突的类型包括()。A.你我他之间的冲突 B.个体内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 C.个体内与个体外的冲突 D.个体外不同角色间的冲突 E.角色内冲突 正确答案:BDE

三、判断题

1.()人是有个性的,所以社会角色也是“个性的”。正确答案:×

2.()酒店服务员和客人的角色矛盾属于个体内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正确答案:×

3.()家庭结构状态,影响消费需求的重点、消费能力的大小。正确答案:√

4.()配偶家庭只包括未生育子女的家庭。正确答案:×

5.()同一社会阶层的旅游消费行为具有相似性。正确答案:√

6.()社会阶层中的上层作为旅游者,其消费活动主要指向社会接受性。正确答案:×

7.()不同社会阶层获取和传播消费信息的渠道基本相同。正确答案:×

第十章 旅游业服务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代表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哪种心理需求()。

A.求快 B.求尊重 C.求方便 D.求卫生 正确答案:C 2.旅游者在旅行途中表现得特别突出,最基本、最关切的心理需要是()。A.安全需要 B.快捷需要 C.准时需要 D.舒适需要 正确答案:A 3.旅游服务的先决条件是()。

A.有偿服务 B.客我交往 C.无偿服务 D.服务质量 正确答案:B 4.()质量观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观念,其基本特征是“全面性”和“适用性”。

A.传统型 B.机械性 C.现代型 D.适用型 正确答案:C 5.客人来到餐厅刚坐下,还没来得及看一遍菜单,服务员就要为客人点菜,导致客人不悦。这说明服务员没有能够()。A.随机应变 B.掌握灵活性 C.掌握服务时机 D.提供针对性服务 正确答案:C 6.礼貌的核心是()。

A.注重仪容仪表 B.提供个性化服务 C.尊重人 D.一视同仁 正确答案:C 7.选择故地重游或去著名旅游区的旅游者是为了满足其()。

A.多样性需要 B.单一性需要 C.稳定性需要 D.复杂性需要 正确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旅游者对饭店前厅服务的主要需求心理包括()。A.公平心理 B.安全心理

C.求知心理 D.安静心理 E.快速心理 正确答案:ACE 2.旅游者的购物动机包括()。A.纪念性动机 B.馈赠性动机

C.新奇性动机 D.求利动机 E.实用性动机 正确答案:ABCDE 3.在旅游服务工作中,应忌讳的“四语”是()。A.蔑视语 B.烦躁语

C.斗气语 D.否定语 E.幽默语 正确答案:ABCD 4.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旅游服务的类型包括()。A.功能服务 B.心理服务

C.综合服务 D.有偿服务 E.无偿服务 正确答案:ABDE 5.客我交往的特殊性包括()。A.不稳定性 B.兼顾性

C.有利性 D.主观性 E.客观性 正确答案:ABCD 6.对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树立旅游行业信心

B.培养积极、主动、勤奋的工作态度

C.提倡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D.培养主人翁意识 E.树立顾客至上意识 正确答案:ABCDE 7.文明性是旅游服务语言又一显著特征,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A.文明 B.文雅 C.礼仪 D.礼貌 E.时代感强 正确答案:BDE

三、判断题

1.()尊重需要只是人类较高级的需要。正确答案:×

2.()酒店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该一视同仁,不以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衣着打扮等在价格、服务规格上有不同的标准。正确答案:√

3.()旅游者对饭店第一印象的形成,首先源于理性认识。正确答案:×

4.()饭店的声誉不仅依靠现代的设施和多方面的服务项目,而且特别重要的是通过员工的语言艺术来创造。正确答案:√

5.()客房服务无需了解旅客对客房的心理需求,因为都是标准化服务。正确答案:×

6.()为了保证客人的安全,饭店人员不应随便向外人泄露客人的情况。正确答案:√

第十一章 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与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A.马斯洛 B.阿尔德弗 C.赫茨伯格 D.亚当斯 正确答案:C 2.()理论是以“外在的目标”去激励员工的。A.需要层次 B.双因素 C.期望 D.ERG 正确答案:C 3.()是影响员工情绪的重要因素。

A.内部因素 B.外部因素 C.硬环境 D.软环境 正确答案:B 4.()是当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抱有的动机和态度不能实现时,就会将这种动机与态度转向其他的对象。

A.逃避作用 B.压抑作用 C.代替作用 D.投射作用 正确答案:C 5.()表现为个人的真实想法与实际行为不一致。A.逃避作用 B.压抑作用 C.代替作用 D.反向作用 正确答案:D 6.()表现为自己认为不好的事物强加到别人身上。A.投射作用 B.压抑作用 C.代替作用 D.反向作用 正确答案:A

7.()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A.心境 B.情绪 C.激情 D.感受 正确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1.旅游企业员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方面。A.能力差异 B.情感差异

C.性格差异 D.意志差异 E.气质差异 正确答案:ACE 2.旅游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方式,通常有()。A.情感激励 B.目标激励

C.奖金激励 D.榜样激励 E.强化激励 正确答案:ABCDE 3.员工产生挫折的反应通常表现为()。A.自责 B.攻击 C.防御 D.逃避 E.兴奋 正确答案:BCD 4.根据性格的机能可以把性格分为()。A.理论型 B.理智型

C.情感型 D.意志型 E.基础型 正确答案:BCD 5.波克拉特将人的气质分为()。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E.冲动质 正确答案:ABCD 6.情绪按状态可分为()。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态度 E.热情 正确答案:ABCE

三、判断题

1.()人的各种能力都有发展水平的差异。正确答案:√

2.()气质是品质的一种,有好坏之分。正确答案:×

3.()旅游企业的管理者要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气质类型,安排适合其气质类型的工作,扬长避短。正确答案:√

4.()旅游企业的管理者对不同的员工,必须采取相同的激励方式,以显公平。

正确答案:×

5.()管理学家认为,群体冲突总是有害无益的。正确答案:×

6.()群体的社会地位很高时,会提高群体内聚力;而群体的社会地位很低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强群体内聚力。正确答案:√

第十二章 旅游企业领导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权力性影响力也称作()影响力。

A.服从 B.信赖 C.强制 D.敬畏 正确答案:C 2.管理方格理论把两个维度分成()个方格。A.6 B.7 C.8 D.9 正确答案:D 3.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中第()象限表示当下属发展到足够成熟程度的时候,就可以采用低工作低关系的领导风格。

A.三 B.四 C.二 D.一 正确答案:B 4.()是领导者正确用人的关键。A.知人善用 B.重德轻材 C.兼听则明 D.任人唯贤 正确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领导者在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等。A.名誉领袖 B.联络人

C.传播者 D.发言人 E.倾听者 正确答案:ABCD 2.领导风格的类型有()。A.诚恳型领导 B.专断型领导

C.刻板型领导 D.民主型领导 E.放任型领导

正确答案:BDE 3.领导者智力来源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还包括()。

A.感召力 B.凝聚力

C.公关力 D.执行力 E.洞察力 正确答案:AE 4.工作压力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有()。A.情绪波动大 B.自制力下降

C.直觉迟钝 D.正常生活规律被打破 E.不良嗜好增加 正确答案:ABCDE

三、判断题

1.()领导与管理两者的含义相同,领导就是管理者,管理者就是领导。正确答案:×

2.()一个领导者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根本途径是加强自身修养。正确答案:√

3.()放任型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在领导工作中,总是想方设法地发挥被领导者主动性和团结互助精神。正确答案:×

第二篇:旅游心理学复习指导

旅游心理学复习指导

一、考核要求

(一)、考试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成绩(占30分)和终结性考核成绩(占70分)构成。

1、形成性考核(平时成绩)成绩由以下四部分内容构成(加总平均计算):

形成性考核作业册作业。形成性考核作业(平时作业)为四次,在网上下载,打印上交。第十五周统一一次性把打印的纸质作业上交。

网上作业。网上作业为二次案例分析,题目在网上“案例分析 ”栏目里。第一次为1—3题,第二次为4 — 6题。每题字数为1000字(每次作业为3×1000字=3000字)。每次面授课后一周内在网上“互动社区”栏目里提交(写请姓名、学号后三位)。

出席率。

2、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约在第16周周末进行,纸质开卷,大连电大命题,考试时间90分钟。复习重点见《复习指导》。

(二)、期末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5个,每个4分,共20分;选择题30个,每个1分,共30分;问答题4个,其中第1、2、3题,每题7分,第4题 12分,共33分;案例分析题1个,17分。

二、复习范围

(一)、名词解释题

首因效应 晕轮效应 需要

经典性条件反射

工具性条件反射

性格

情绪和情感

审美

群体内聚力

领导者群体的心理结构

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

家庭生命周期

(二)、选择题

1.人的心理活动一般分为

()两个方面。

A.认识过程

B.心理过程

C.行为过程

D.反应

E.个性心理特征 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A.实验法

B.测量法

C.调查法

D.案例法

E.观察法 3.问卷法的问;卷类型主要有

()。

A.封闭式问卷

B.

随意式问卷

C.

个别问卷

D.

集体问卷

E。

开放式问卷 4.旅游知觉的特性有

()。

A.整体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E.多样性 5.对旅游条件的知觉有()。

A.对时空的知觉B; 对交通条件啪知觉

C对旅大浪游目的地的,D.对旅游风险的知觉

E. 对人际的知觉

6.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有

()。

A.对自我的知觉

B.对旅游风险的知觉

c.对他人的知觉 D.对人际的知觉E.对角色的知觉

7.影响社会知觉的心理因素有()。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期望效应 D.审美效应

E.刻板效应 8.旅游者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旅游风险,常见的方法有

()。

A.广泛收集旅游信息

B.购买名牌产品C.寻求高价格飘 D.认真比较衡量

E.采取从众消费行为

9.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比较有影响的学说。马斯洛把人类多种需要归纳为

()等几大类。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10.旅游者需要是人们的一般需要在旅游过程中的反映,旅游者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它表现在()等几个方面。

A.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B.基本智力的需要,C.探索的需要,D.追求健康的需要

E.冒险的需要

11.通过对旅游活动及各种旅游动机分类模式的研究,我们可将主要的旅游动机归纳为几大类,即

()等。

A.健康的动机

B.追求自尊的动机

C.探索的动机 D.学习的动机

E,社会交往的动机

12.旅游者在出游以前,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以此作为旅游选择的参考和依据。旅游者的学习方式通常有

()。

A.直接经验

B.广告

C.

间接学习

D.条件反射 13.()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部事件作出反应的结果。A,认知学习

B.行为学习

C,构建学习

D.观察学习14.旅游者的社会环境,包括()等,是其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A.广告

B,家庭

C.,朋友

D,熟人

15.经典性条件反射是生理学家、条件反射学说创始人

()提出来的。A.巴甫洛夫

B,马斯洛

C.维台默

D,斯金纳 16.态度的组成包括

(),A.认知成分B.行为成分

C.情感成分 D.意向成分

E.想象成分。17.人们对某一事物赞成、反对或喜爱、厌恶的程度,指的是态度的()。A,对象性

B.

社会性 C.稳定性D.价值性

E.

调整性

18.心理学家H.C.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形成的几个阶段,包括()。A.服从阶段

B.同化阶段C.內化阶段

D.行为阶段 E.决策阶段 19,外界影响对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因素:包括

()。

A. 态度的强度 B.态度的价值性

C.信息作用 D.旅游者之间的态度

E.团体压力。20.旅游宣传有助于旅游者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在旅游宣传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A.动机的激发性

B.形式多样性C.內容的针对性 D.目标的合理性

E.知觉的改变性

21.旅游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

()。A.兴趣

B.性格

C.能力

D.意志

E.气质

22、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

A.心理因素

B.性格因素

C.遗传因素

D.性别因素

E.社会因素 23.美国心理学家普洛格将个性心理特征分为

()。

A.外向型

B.心理中心型

C.內向型

D.他人中心型

E.中间型 24.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结构是由

()等几部分组成的。A.自我B.本我C.真我D.假我 25.美国运通公司将旅游者划分为

()。

A.

担心型

B.

探险型

C.

经济型

D.

梦想型

E.

享乐型 26,根据情绪的性质,情绪可以分为

()。A. 恐惧

B.快乐

C.激情

D.愤怒

E.悲哀

27.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包括()。

A.肯定和否定B.积极和消极

C.紧张和轻松 D.快乐和悲哀 E.单纯与复杂 28.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将人际距离由近及远分为

()。

A.亲密区

B.个人区

C.社会区

D.公众区

E,隔离区 29.影响旅游者情绪和情感的因素主要有

()。A.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B.活动是否顺利

C.客观条件 D.团体状况和人际关系

E,个体因素

30、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具有

()的特征。A.兴奋性

B.

感染性

C.易变性

D.多虑性

E.深刻性 31.审美心理要素包括

()。

A.感知 B.理解

C.想象

D.情感

E。距离 32.审美活动的特征有

()。

A.现实性

B.复杂性

C.感性

D.主体性

F.超功利性 33.旅游者审美动机的类型可分为

()。

A.自然审美型

B.文化审美型 C.社会审美型 D.饮食审美型

E.艺术审美型 34.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所说的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反映了在旅游过程中审美时()A.形式与內容的统一

B. 山与水的统一

C.主客观的统一D.情感与想象的统— 35.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想象活动

C.情感活动

D.价值活动 36.影响旅游者行为的社会因素主要有()。

A.学校

B.家庭结构

C.消费流行

D. 社会阶层

E.社会文化 37.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形态主要有()。

A.单亲家庭

B.配偶家庭

C.核心家庭

D.复合家庭

E.独居者家庭 38.社会阶层中的中上层作为旅游者,其消费活动主要指向

()。

A.求廉

B.求实

C.社会接受性

D.享受 39.

文化的特征通常体现为()。

A.无形性

B.广泛性

C.习得性

D.稳定性

E.动态性 40.消费流行的特征体现为

()。

A.

时期性

B.地区性

C.习得性

D.从众性

E.反传统性

41、旅游者对饭店前厅服务的主要需求心理包括()。

A.公平心理 B.安全心理

C,求知心理

D.安静心理

E.快速心理 42.旅游者的购物动机包括。()。

A.纪念性动机

B.馈赠性动机

C,新奇动机D.,求利动机

E.

实用动机 43.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代表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之中()的心理需求。A.求快:

B.求尊重C,求方便,D.求卫生

E.求安全

44、旅游者在旅行途中表现特别突出,最基本、最关切的心的心理需要是()。A.安全需要

B.快捷需要

C.准时需要

D.舒适需要

E.便利需要 45.在旅游服务工作中,应忌讳的“四语”

()。A.蔑视语

B.烦躁语

C.斗气语,D.否定语

E.幽默语

46、旅游企业员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方面。

A.能力差异

B.

情感差异

C,性格差异

D.意志差异

E.气质差异 47.公平理论的提出者为

()。

A.亚当斯

B.弗鲁姆

C.赫兹伯格

D.马斯洛 48.旅游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方式,通常有

()。

A.情感激励B,目标激励

C.奖金激励D,榜样激励

E.强化激励 49.员工产生挫折的反应通常表现为

()。

A.自责

B.攻击

C.防御

D.逃避

E.兴奋 50.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因素主要有()。

A.职位

B.,品格

C.才能

D,传统

E.资历 51.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因素主要有()。A.职务

B.品格

C.才能

D.传统

E.感情 52.

勒温将领导方式分为

()等几种类型。

A.平庸型

B.民主型

C.超越型

D.放任型

E.专制型 53.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领导班子结构,应考虑

()。

A.性别结构

B.年龄结构

C.智能结构

D.个性结构

E.知识结构 54.领导群体的心理结构的优化,主要应做到

()。

A.心理相容

B.心理适应

C.心理安慰

D.心理互补

E.心理认同

(三)、问答题

1. 简要说明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3. 结合旅游实践讨论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对旅游知觉的影响。4. 简述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地知觉印象的因素。5. 举例说明知觉对旅游决策和旅游行为的影响。

6. 你认为旅游部门和企业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7.影响旅游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8.结合我国旅游业现状,论述如何改变旅游产品的形象,以获得外国旅游者对我国旅游产品积极、肯定的态度。

9.请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研究一下你应该怎样去改变一个对该目的地评价不高的人的 7

态度。

10、影响旅游者情绪和情感的因素有哪些?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有何特征?

11.审美心理要素包括哪些?

12.举例说明消费流行会对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13.旅游者对饭店客房服务有何心理需求?

应当如何对待? 14.导游在旅游服务过程中应如何积极诱导旅游者的兴趣? 15.结合现实分析领导群体心理结构建立的内容及其重要性。16.举例说明消费流行会对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

17.结合《中国最美的地方》(大连电大课程网上资源)谈谈旅游的视觉审美体验 18.举例说明消费流行会对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

(四)案例分析:

1.富有表现欲的游客

骆先生是一位经验丰富且颇有威望的“老导游”。某年,骆先生在北京接待了德国某旅行社组织的一个旅游团,北京是他们的最后一站。这个团的领队奥先生曾三次来华旅游,据“全陪”反映,奥先生十分 “挑剔”,与各分支社的导游人员都配合不好,不是发脾气,就是强行代替地方导游人员讲解。

骆先生与奥先生在机场见面时,也感到奥先生的确比较傲慢:骆先生想:“要搞好这个团的接待工作,能不能与奥先生搞好关系是很重要的一环。为了打开局面,在接待中首先要做到耐心细致,主动热情。”

为了给旅游团和奥先生留下一个美好印象,骆先生决定:第一,下工夫把故宫导游 8

搞好;第二,主动接近奥先生,尊重他,并适当发挥他的特长。骆先生了解到奥先生对东方历史和佛教史有一定的研究,所以,在去碧云寺和卧佛寺的路上便主动邀请奧先生为全团讲述佛教史。奥先生非常感动,在讲了一段佛教史以后说:“谢谢骆先生给我这个机会!至于碧云寺和卧佛寺的具体情况,请朋友们听骆先生讲吧,我相信,他肯定比我讲得生动,更好!”骆先生接着奥先生的话说:“我从奥先生的讲述中学到了不少有关佛教的知识,对此表示感谢!”

由于默契和配合,在北京期间,全团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奧先生的心情也比较舒畅,最后全团高高兴兴地离开了中国。

请运用旅游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对本案例进行分析。2.你怎么知道我爱喝清茶

某天,八位客人在郑州丰乐园酒店宴会厅刚一落座,服务员小刘就热情地奉上了迎客茶。突然,坐在主宾席上的张先生吃惊地问小刘:“你怎么知道我爱喝清茶?”原来,小刘给其他七位客人上的都是菊花茶,只有张先生的是清茶。小刘微笑着说:“您是第二次来用餐了,我们知道您喜欢喝清茶。”张先生非常激动,连连赞叹:“没想到我只来过—次,真地让我感到意外,谢谢你!”小刘说:“不用谢,现在整个餐厅的人都知道您爱喝清茶。另外,我还知道您在吸烟的时候爱在烟灰缸里倒些水。”说着,就给张先生到上了。张先生再一次激动不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直到用餐结束,宴会厅里都谈笑风,同时也对丰乐园的服务津津乐道,赞不绝口。

原来,每一位客人,尤其是贵宾,只要在丰乐园消费一次,酒店就会记录下客人的档案材料,并通知每一个部门。只要客人再次踏进丰乐园,服务员都会按客人的喜好和习惯为其提供周到而满意的服务。

请运用旅游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对本案例进行分析。

三、复习重点

复习阶段可以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不同程度地把握学习重点。第一章 绪论

1.掌握旅游心理学、心理、行为的基本概念; 2.熟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了解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掌握学习和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

旅游者的知觉

1.了解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了解知觉的心理定式; 3.掌握旅游知觉的定义及特性;

4.熟悉旅游条件知觉的内容及其对旅游活动的的影响; 5.掌握风险知觉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第三章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

1.熟悉玛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人的需要与旅游的关系; 3.掌握最基本的旅游需要;

4.掌握旅游动:机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 5.掌握需要、动机与旅游行为的关系。第四章

旅游者的学习

1.掌握学习的概念和作用;

2.熟悉学习理论; 3.掌握旅游者学习的内容;

4.掌握学习在旅游活动中的具体影响。第五章

旅游者的态度

1、熟悉态度的概念、构成及其特性; 2.了解态度形成的阶段;

3.熟悉旅游态度的概念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 4.掌握旅游态度与旅游行为的关系; 5.掌握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原理与方法。第六章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

1.掌握个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了解个性倾向与旅游行为的关系; 3.熟悉生活方式与旅游行为的关系; 4.掌握自我状态与旅游决策的关系。第七章

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

1.了解情绪和情感的含义、两极性及其分类; 2.熟悉影响旅游者情绪和情感的因素;

3.熟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情绪和情感的特征; 4.掌握情绪和情感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

5.掌握对旅游者情绪和情感进行激发和调控的措施。第八章

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1.了解审美的基本原理;

2.熟悉审美的心理要素及审美愉快: 3.熟悉旅游者审美的特点和审美态度; 4.掌握旅游者的审美动机; 5.掌握旅游者的审美体验。第九章

社会因素与旅游者的行为

1.了解社会角色的有关常识; 2.掌握家庭与旅游行为的关系;

3.掌握不同社会阶层的划分及其相应的旅游行为;

4.熟悉社会文化对旅游行为的影响;熟悉消费流行对旅游行为的影响。第十章

旅游业服务心理

1.掌握旅游者对饭店服务心理、导游服务心理的需求; 2.掌握饭店服务心理对策和导游服务心理对策; 3.熟悉旅游者对接待服务心理、,购物服务心理的需求; 4.熟悉接待服务心理对策和购物服务心理的对策; 5.了解交通服务心理需求及对策。第十一章

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与管理

1.熟悉员工的个体差异与旅游企业管理的相互影响; 2.熟悉员工群体心理与旅游企业管理的相互影响; 3.掌握旅游企业对员工进行激励的相关理论及方式; 4.了解员工的挫折心理及管理措施。第十二章

旅游企业领导心理

1.熟悉领导的概念和功能;

2.掌握领导影响力的构成;

3.了解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

4.熟悉领导者群体心理结构的内容、优化的要求。

第三篇:旅游心理学期末论文

旅游心理学期末论文

学期论文:给出论文题目,上交时间为第16周,字数1500字,电子版(hardcopy)。

论文题目之一:日本游客具有哪些特点、喜好、旅游行为;结合三亚旅游资源探讨通过开展哪些营销活动、或者应具备哪些服务心理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日本游客到三亚来旅游?

论文题目之二:上海迪斯尼建成后如何来吸引消费群体?从分析主要客源、兴趣、爱好、需求、动机等方面入手,并探讨营销策略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

论文题目之三:写一个企划案关于------如果你将要开一家旅行社

Step1:组建旅行社,由你来负责旅行社人员招聘工作(公司名字、规模、主要业务)

Step2:确定新建旅行社组织机构图,岗位名称,所需人数,用图表形式表现出来 Step3:根据每个岗位的特点、工作内容总结出其需要什么样的工作人员 Step4:模拟出招聘各个岗位所需人员的能力、气质、性格特点来

Step5: 论述怎样可以有效激励和管理员工,可以结合国内外旅游企业优秀例子,来阐述个人观点。

评分标准:

按照正规的论文格式书写,需要标明课程名称、班级、学号、姓名,论文题目,页码,参考资料。

内容结构安排合理,具有逻辑性,围绕题目中心思想展开的讨论。举例应具有典型性,文字表达清晰。

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案例。注意交稿日期,逾期后果自负。

旅行社职务:计调经理导游总经理董事会i

第四篇:《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

导言

一、名词解释

1、生产: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3、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5、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问答题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答:(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

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

答:

(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3)与自然规律相比,其特点为:第一,经济规律是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第二,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第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带有阶级性。

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尽管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即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导致经济活动失败。

第一章

商品经济

一、名词解释

1、商品:商品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2、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价值:价值是指凝结在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5、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6、货币:货币是指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7、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8、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通上涨的现象。

9、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想象。

10、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础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11、生产社会化:生产社会化是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既有分散的小生产转变为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

12、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二、问答题

1、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答:

(1)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

(2)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多,但总价值量是不变的,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量就会减少,因而价值量就会变小;反之,则反之。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折的利益、地位、命运和经济行为的影响?

答:

(1)个别劳动时间,是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需要的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2)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的。二者之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具体讲:

①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通过商品交换,他的劳动可以全部得到补偿。

②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就会少赚钱甚至亏本,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破产。

③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他花费的劳动不仅能得到全部补偿,而且还能得到一个额外的收入,由此使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因此,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直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

3、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

答:

(1)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待售商品的总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总量和商品的价格水平的乘积等于商品的价格总额,所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也可以说是由商品的价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两因素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除以同一货币单位流通的平均速度

这一公式表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4、对货币流通规律的运用?

答:

(1)货币流通规律是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2)国家投入流通中的货币量要与实际需要相一致。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直接原因有两个:一纸币发行过多;二信用膨胀。更深刻的原因,是出现了使政府有意或被迫增加货币供应量的经济因素,例如垄断价格的上涨、政府财政赤字增大、投资和消费需求膨胀等。应该防止。

(3)如果小于实际需要量,就会发生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由于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下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它往往与政府紧缩银根、消费者和生产者对未来预期不乐观宁愿保有货币而惜购投相联系。危害是会带来经济增长减慢,甚至导致萧条。应该防止。

5、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答: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2)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的竞争,促使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

第三、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6、决定社会总劳动在个部门间分配的主要因素?

答:

(1)社会的需求结构

社会的需求是指在经济上可以实现的需求。社会需求的结构提出对各类产品极其数量的要求,也就是提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要求,从一个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如何分配于各个部门。

(2)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如何,主要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长度、劳动强度三个方面决定生产各种一定数量的产品需要多少劳动量。它从另一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7、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及其在商品经济中的实现形式?

答:

(1)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即将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生产部门。

(2)在商品经济条件中,社会劳动的分配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规律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第二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一、名词解释

1、资本: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公式为:m'

=

m

/

v。

3、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4、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5、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

再转化为资本。

6、资本有机构成:是指有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

本价值构成。用C/V表示。

7、资本积聚: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把自身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

资本,即通过资本积累来增大自己。

8、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是指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大资本

吞并小资本,或若干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迅速增大。

9、资本循环:资本循环是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态,使自身价值增殖,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

二、问答题:

1、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答:(1)绝对剩余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工作日延长,从而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3)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2、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是什么?

答:(1)资本周转,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进行的资本循环。

(2)

加速资本周转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可以在获得同样多的利润时,节省预付资本量。

第二、可以在使用同样多的预付资本时,获得更多的利润。

3、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答:(1)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

(2)社会总产品在从实物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与此相联系,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II部类。

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

答:

(1)利润平均化趋势,是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的。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各部门的利润率也不相同。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利润率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利润率高。为获取更多的利润,资本不断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资本的自由转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一个大体平均的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额除以社会总资本所得的结果。

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按各自资本量大小和平均利润率分得一份剩余价值,这就是平均利润。

(2)生产价格是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从全社会看,平均利润的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因此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从各部门商品看,其生产价格决定的基础仍然是商品的价值。所以,生产价格无非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这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但经过这种转化,市场价格就不是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了。

5、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

(1)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追求剩余价值。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各环节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服务的,资本家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执行资本的职能。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

对剩余价值的追求驱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和扩大,再生产比例遭到破坏,产品实现困难,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

由于剩余价值规律放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第三章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一、名词解释

1、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指按照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联系起来的经济组织、经济机构、经济管理和调节方式等构成的体系。

2、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指的是社会总资源在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分配。

3、产权:产权是以法律形式确定并加以保护的一定社会主体对经济资源即生产

要素的所有、使用、经营并相应取得收益的权利。

4、市场:市场是指集市、商店、交易所等一切商品交易场所和一切发生商品买卖的场合。

5、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市场上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运行。

6、股份制企业:股份制企业又称股份公司,它是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把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经营的企业。

7、股票:股票是一种拥有一定数额股份资本并据以获取股息收入的凭证。

8、垄断:垄断是指为数不多的资本主义大企业为操纵和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销售以及原料来源而形成的协定、同盟或联合。

9、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

10、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极少数既控制着银行又控制着工业的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

二、问答题

1、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主体及他们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主要有五个:资本主义企业、资本家阶级、雇佣劳动者阶层、中间阶级、资产阶级政府。

(2)五大主体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各自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资本主义企业是从事生产、贸易、运输、金融、服务等经济活动的单位,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基本经济组织。

资本家阶级作为人格化的资本,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集团、利益主体和生产经营的组织者。垄断资本家阶级包括以下几个阶层:食利者阶层、股票持有者阶层、经营者阶层、领导阶层。

雇佣劳动者阶层是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阶层,他们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中间阶级是介于资本家阶级和雇佣工人阶级之间的一个阶级。也称小资产阶级。他们从事小规模的生产经营,对资本主义经济起一定的影响作用。

现代资本主义政府,拥有各种形式的“国有”经济成分,并把国民收入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集中在自己手中,以实际的总资本家的身份,干预和调节全社会经济活动,成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主体之一。

2、垄断的形成?

答:自由竞争必然引起和不断加剧生产的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所谓垄断,是指为数不多的资本主义大企业操纵和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销售以及原料来源而成立的协议、同盟或联合。

这是因为:

第一、生产高度集中后,拥有一个部门大部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在同类商品生产中占有最大份额的少数企业之间,比较容易达成协议或同盟,形成操纵和控制整个部门生产和流通的势力。

第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使自由竞争遇到困难和障碍,垄断成为必然的趋势。

大企业之间的公开竞争是具有破坏性和危险性的,为避免几败俱伤,保证高额利润,大企业必然要相互勾结起来联合控制生产和流通。

3、金融资本的形成及金融寡头的统治?

答:(1)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日益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最高形态的垄断资本。

随着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的形成,银行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即由普通的中介者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垄断大银行通过金融联系、资本渗透、人事结合控制大企业;与此同时,垄断工业企业也通过同样途径控制大银行。这样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相互融合,形成了金融资本。

(2)金融寡头是指极少数既控制着银行又控制着工业的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是垄断组织的指挥者和操纵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统治者。它是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实现其统治的: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即金融寡头首先掌握主要公司的股票控制额,把它作为母公司,然后再以同样的办法控制下一层公司。金融寡头就是通过这种层层控制的办法来实现其在经济领域里的统治的。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是通过“个人联合”来实现的,既他们通过收买高级官吏和国会议员,指派自己的亲信担任政府要职,或者亲自出马占据国家领导要职等来操纵和控制国家机器。

第四章

资产阶级政府的经济职能

一、名词解释

1、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

二、问答题

1、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所采取的措施。财政政策的紧缩与扩张。

答:(1)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两方面。

(2)国家运用财政收入政策时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第一、调节收入和财产分配的税收措施。

第二、对垄断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措施。

第三、调整经济结构的税收优惠措施。

第四、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总量调节措施。

(3)财政支出政策主要包括三种措施:

第一、增减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第二、增减社会福利开支。

第三、增减政府直接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津贴补助、各种价格补贴、各项事业费用开支等。

2、财政政策的紧缩与扩张。

答:不同时期运用不同的财政政策。从总量调节看,财政政策可分为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

(1)当经济过于膨胀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从财政收入政策上,往往采取增税等手段,抑制投资减少个人收入从而减少个人消费,抑制需求膨胀;从财政支出政策上,减少财政支出,抑制社会需求,从而把过热的经济降下来。

(2)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从财政收入政策上,往往采取减免税等手段,刺激投资增加个人收入从而刺激个人消费,扩张整个需求;从财政支出政策上,增加政府支出,直接扩大社会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复苏。

3、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国家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是调节货币供应量。

国家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控制货币发行、控制和调节对的贷款、推行公开市场业务、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在贴现率、选择性信用管制、直接信贷管制。

第五章

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它是由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构成的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广义的国际贸易包括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2、国际市场价值:国际市场价值就是商品的国际价值,它是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劳动,放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比较而形成的国际范围的社会价值,它的大小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倾销:倾销是指以底于国内的价格向外国出口商品。

4、外汇:外汇就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各种对外支付手段。

5、汇率:汇率是指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或比价。

6、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是指各国政府听任外汇汇率随市场供求情况波动的制度。

二、问答题

1、商品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之间的关系?

答:无论商品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之间的关系如何,只要用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比值较小的商品,换回其比值较大的商品,都可能获得一种比较利益。

(1)是用国民价值小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等于或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

(2)是用国别价值等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流通。

(3)是用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相比其比值更大的商品。

2、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对于输入国和输出国及劳动者本人的影响?

答: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劳动资源的国际再分配。它对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促进国际科学技术交流、加强国际经济联系都有重要作用,同时也给劳动力输出国、输入国和劳动者本身带来许多问题。

对劳动力输入国来说,资本主义企业从中获得了科技人才、熟练技术工人青壮年劳动者,尤其是从加重剥削外来移民中榨取大量超额利润,同时也造成对本国劳动者的压力,加重业已存在的就业难题。

对劳动力输出国来说,劳动力受雇于外国资本固然会带来向本国传递管理知识和先进技术、获取外汇收入等好处,但劳动力外流使它们损失了优秀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特别是由于劳动力输出国大多是发展中国家,人才和熟练劳动力的外流使它们蒙受很大的损失,在经济发展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对向外国流动的劳动者本身来说,作为输入国的外来移民,要忍受比当地劳动者更重的剥削,并且在社会地位、政治权利、生活待遇等方面受到歧视。

第六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历史趋势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2、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是资产阶级利用暴力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并积累货币资本的历史过程。

二、问答题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答:(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第二、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第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所有制结构

一、名词解释:

1、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就是生产资料归一定范围内的劳动群众共同所有。

2、合作社:合作社是劳动者在自愿互相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共同经营的经济组织。

3、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是采用股份制的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

4、个体经济:个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税后收入由劳动者自己所有的一种经济成分。

5、私营经济: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和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成分。

二、问答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经济按所有制来划分,有两大类型;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公有经济有两种形式: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必须坚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确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化生产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指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经济和各种非公有经济共同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与现阶段生产力相适应的,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总的来说,生产力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仍然不发达,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主要为了:

第一、为了迅速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需要有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二、不同的所有制经济都能在不现层次的生产力中和规模不现生产经营中找到各自的位置,成为经济发展的源泉。

2、国家所有制经济的性质、特征和作用?

答:(1)国家所有制的性质取决于国家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在我国,国家所有制实质上就是全民所有制,即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2)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有,被用来为全体人民谋利益。

第二、国有企业具有独立性。

国有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独立的经济实体。

(3)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其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为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保证。

②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依靠力量。

③是调整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的支柱。

④在引导其他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之,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它决定着经济和社会主义性质,也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国有经济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作用?

答:第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政企分开、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从而使企业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第二,能广泛筹集社会资金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改造,从而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和国有资本的运行效率。

第三,母公司通过掌握控股权支配子公司,有利于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第四,职工持有本企业的股票,有利于将职工利益与企业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办好企业的积极性。

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名词解释

1、市场配置:就是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价格信号,为适应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在竞争中将资源配置到供给不足、需求旺盛的部门。

2、企业法人:是指出资者为了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获取利润,出资构造的一种经营组织,并使其人格化,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能够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和担任民事责任。

3、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4、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资本分为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法人企业。

5、企业经济行为: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对策和行动。

6、企业家:就是善经营、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

7、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指由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8、金融市场:指的是货币资金的自由流通,包括货币资金借贷和各种有价证券买卖。

9、价格体系:是指在商品交换中,各种价格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

二、问答题

1、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

答:(1)社会主义应该搞市场经济,是因为市场经济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市场经济在宏观上能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微观上能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从而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2)市场经济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其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其三,市场机制能激励创新。

2、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

答:从几百年的世界历史看,市场经济推动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有中国历史的必然。

近代史表明,自然经济因其封闭、保守而发展缓慢无法同市场经济比拟;两种经济运行机制表明,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两者缺一不可,排斥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缺乏生机和活力。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答出教材P208。

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1979—1984年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1992年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市场化改革每前进一步,都释放出推动经济发展的能量,给国民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上优于计划经济。

3、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和主要内容?

答:(1)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2)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企业法人制度。

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企业法人制度,简言之,就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拥有经营权(法人财产权),在对所有者承担责任的前提下,能够独立支配企业的财产。

二是有限责任制度。

实行有限责任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有限责任制度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只以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有限的责任;二是当企业破产清偿债务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

三是科学的组织制度。

现代企业通过建立科学的组织制度来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4、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要因素,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要内容?

答:(1)企业经济行为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对策和行动。

(2)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企业的治理结构和企业的外部环境。

①企业的治理结构

从社会关系方面来说,企业实质上是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的利益和权力类的组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和竞争的压力客观上要求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同时要求兼顾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这种泊途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

②企业的外部环境

平方根是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1、政策环境与企业行为。政策环境指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各种干劲行为和总和。政策环境对企业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各种调控手段的运用都会影响企业行为。

2、市场环境与企业行为。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环境对企业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行为分为:买方市场下的企业行为和卖方市场下的企业行为。买方市场下的企业行为表现为富于创造性和进取性。卖方市场下的企业行为是传统体制下市场的典型环境。

企业经济行为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行为、生产经营决策行为、营销行为、经济核算行为、收入分配行为。

5、企业家队伍?

答:(一)中国需要大批企业家,企业家就是善经营、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

企业家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

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企业法人权利和责任的人格化代表,掌握着支配企业供产销、人才物的权利。他们素质和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企业经济行为是否合理、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企业的存亡兴衰。只有德才兼备的合格的企业家,才能担当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任。

(二)建立企业家市场,为的是通过竞争来造就和选拔企业和经营者。

(三)培养和造就企业家队伍,要培养和造就合格的企业家队伍,首先要搭建让企业家得以施展才能的市场竞争舞台。

其次,要从各方面创造条件激励企业家,提高企业家的素质。

6、市场体系的特征和作用?

答:

(1)市场体系,是指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2)完善的市场体系的特征是:市场结构完整;市场组织良好;市场统一;市场决定价格;市场保障健全;宏观调控有效。

(3)市场体系的作用: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第一,市场体系是企业自主从事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发达的市场体系更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

第九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服务量的增加。

2、经济效益:是指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成果之间的比较,或者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

3、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

4、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5、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6、工业化:是指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人口中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的过程。

7、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8、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的生产、流通、使用为基础的经济。

二、问答题

1、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

答:(1)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它一旦加入生产过程,就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2)实现技术进步的途径

①从我国国情出发,实施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②着重发展关键技术。

③改革科技体制,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

答:(1)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比较。所谓经济效益好,就是资金占用少,成本支出少,有用成果多。

(2)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生产更多产品和劳务,从而有利于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

第二、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增加企业盈利和国家收入,增加资金积累,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三、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提高投资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从而有得缓解我国人口多与资源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的矛盾,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

3、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

答:(1)经济效益,就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

(2)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不致的一面。

首先,速度和效益是统一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本身就标志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其次,速度和效益又存在着不一致性,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因为,经济增长速度是同一指标在动态的比较,而经济效益则是资金占用、成本超耗费与有用生产成果的比较。经济增长速度快,可能伴随资金占用多、耗费大、产品积压、经济效益差。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尽可能快的增长速度。

4、经济增长方式要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见助学P215、6)

答:(1)按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不同,经济增长方式可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一种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用效率来实现经济。

(2)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同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技术条件相联系的。在不发达阶段,工业基础比较落后,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较低,经济增长以粗放型为主难以避免。当经济技术水平有了圈套提高,经济增长则是以集约型为主。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是经济不发达阶段转变到发达阶段的重要标志。

(3)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在于:

①与粗放型增长方式相比,集约型经济增长能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资源。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缓解资源有限与经济增长对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②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大不相同的。与粗放型增长方式相比,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生产率来实现的,因而经济效益比较高。利用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能够较快地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经济增长方式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才能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根本途径。

5、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

答:(1)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以及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2)合理产业结构的主要标志是: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各个产业部门相互协调。能够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提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机会。能够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能够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6、工业化和城镇化?(见助学P216、10和P217、11)

答:(1)工业化是指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人口中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的过程。工业化要求大大提高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大降低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2)新型工业化疾呼的主要特征是:

a)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b)

正确处理好工业化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c)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

(3)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因在于:

第一,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知识化、信息华灯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已经提上日程,中国必须将工业化与现代化结合起来,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同时推进现代化走与现代化相适应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二,中国国情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是人口和资源大国,但同时又是人均资源的穷国,这就要求我们克服传统工业化的弊端,不能再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工业和其他事业的发展。

(1)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2)城市化化必须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城市化滞后或超前都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情况总体来说是城市化滞后。

(3)加快城镇化里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首先,加快城镇化,加快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发慌农业的根本出路。

其次,城镇化对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肯有重大意义。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国民一年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本国领土内所有生产活动的增加值。

3、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对各类消费品和服务的消费在全部消费中所占的比例。

4、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和家庭在一定时期所获得的以货币表示的收入。

5、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的制度。

二、问答题

1、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见助学P234、2和3)

答: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继续进行的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必要性,是为了满足以下各项社会需要:

其一,满足社会公共部门的需要;

其二,满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

其三,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

其四,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其五,调节经济关系和收入分配关系。

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工具是国家财政以及税收、信贷、利息、保险费、价格等经济杠杆。财政通过参与初次分配,取得预算收入;财政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通过预算支出进行的。各种经济杠杆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

2、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

答: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核心问题。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的原则是兼顾三者利益。

3、调整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方式?

答: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特别是调整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要求实行税利分流的分配方式。税利分流,就是企业将盈利的一部分以税收的形式上交国家,税后利润留给企业。

4、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略

答:按劳分配是指:社会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个人收入主要实行按劳分配是必然的。这是由以下三个条件共同决定的: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第二,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水平还较低,是按劳分配的终极原因

第三,劳动还主要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5、个人收入调节的原则和个人收入调节的重点及手段?

答:我国调节个人收入的两个原则:

第一,鼓励一部分人先富,同时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

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个人收入调节的重点及手段是:

(1)个人收入调节的方式:有国家调节,集体和社会团体调节,还有个人的自我调节。其中,国家的调节起着主要作用。

(2)个人收入调节的重点:一是对个人的高收入加以调节;二是对收入低、生活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帮助。

(3)对高收入的调节,主要是由国家通过税收来进行。对低收入个人、家庭、地区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他们提供帮助。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一、名词解释

1、进口替代:进口替代是指发展本国的工业,用本国生产的制成品代替从国外进口的制成品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内市场来推动。

2、出口导向:出口导向是指以生产出口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

二、问答题

1、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发展中国家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见助学P250、1)

答:(1)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无所不包的和充分发展的经济国际化状态,它是在经济国际化基础上形成的,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即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更多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国外市场和学习科学管理的机会。总之,带来加快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产业演进的机会。

(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在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提出挑战,即它带来的是不均等的竞争机会,使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4)对发展中国家业说,机遇是大于挑战的。我国应当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机遇,迅速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提高国际竞争力、努力赶超发达国家。对全球化的挑战,既要顺应潮流,又要循序渐进,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努力减少负面影响。

2、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答:发展对处经济关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一、发展对处经济关系,能从国际分工中获得很多益处。

只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和本国的需要出发来参与国际分工,各国都能获得很多利益。具体讲,一是可以获得绝对利益,二是可以获得比较利益,三是可以利用比较优势。

第二、发展对处经济关系,能获得后发性利益。

第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在国际竞争中求得进步。

3、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目标和战略?

答:(1)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目标,是在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候,不论是高技术产品还是原材料、机器设备、消费品,不论资金、技术还是人才,我国与国外都将是进行双向交流。

(2)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有两种战略模式: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进口替代,是指发展本国的工业,用本国生产的制成品代替从国外进口的制成品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经济的发展主要由国内市场来推动。

出口导向,是指以生产出口产品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

(3)我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大。在此条件下,单纯实行进口替代战略不可取,单纯或主要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则是不可能的,所以应当将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战略结合起来,由此推动原有产业部门的发展,并促进新的产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带动所有产业的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有力地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4、引进技术的作用和原则?

答:(1)引进技术主要有以下作用:

第一、科学技术以成为决定生产力的首要因素。

第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是不平衡的,各国之间有必要进行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

对于经济、文化、技术落后的国家来说,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更为必要。

第三、代价比较小,而收益比较大。

通过从国外引进技术,可以节省研究时间和经费,使本国生产有较高的起点,并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培养科技队伍,迅速提高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

(2)引进技术的原则是:

第一、要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为此,要使引进的技术符合和兼顾先进性、适用性、经济合理性。

第二、要将引进与独创结合起来。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

一、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允许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3、社会总需求:社会总需求是指社会的有效需求,也就是货币供应量与其周转次数的乘积所体现的购买力。

4、社会总供给:社会总供给是指社会能够提供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5、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二、问答题

1、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答:(1)宏观经济管理就是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在生产社会化的条件上,各部门、各地区、各经济主体之间,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有机整体。要使国民经济在总体上保持良好的状态,国家就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

第二、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市场体制能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市场主体各自独立,其行为的直接目的是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因而不可避免会产生盲目性,与国民经济的整体需要、与社会饿整体利益发生冲突和矛盾。因此,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缺,引导市场经济协调发展,弥补市场体制不足,政府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

2、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

答: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

(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1)计划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仍然是调控经济的一种必要手段。

(2)经济手段。经济手段也称为经济杠杆。国家用来调节经济的经济手段不具有强制性,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3)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的法律主要是经济法,即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来调节各方面授经济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4)行政手段。调节经济的行政手段是指国家依靠行政组织系统,通过发布命令、决议、规定、指示等方式,直接指挥和干预经济活动。

第五篇:国际公法期末复习指导

国际公法期末复习指导

单选1、1702年荷兰哪一位著名的法学家在他的《海洋领有论》中提出了把海洋划分为领海和公海(宾刻舒克)。

2、北冰洋面积约有(1500多平方公里)。

3、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格老秀斯)。

4、第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国际法院法官是(倪征燠)。

5、对于宽大陆架国家,确定大陆架的宽度最多划到(从领海基线量起350海里)或连接2500公尺深度各点的2500公尺等深线100海里。

6、国际常设法院于哪一年成立(1922)。

7、《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是(1944)年在(芝加哥)签订的。

8、国际法优先说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凯尔逊)

9、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属于(国际强行法)范畴。

10、国际河流制度和永久中立制度产生于(19世纪)。

11、国际上规定废弃将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第一个公约是(1928

年《巴黎非战公约》)。

12、国际法上的无害通过制度适用余(领海)

13、各国军舰在公海上可命令从事海盗行为的嫌疑船停船而对其实行(登临检查)。

14、关于国际法约束力的来源,较为正确的是(意志协调说)

15、关于不动产的国家继承,应适用(随领土转移原则)

16、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17、“归化”是指(因申请)取得国籍。

18、根据971年《赔偿责任公约》的规定,发射国对其发射的空间实体在(地球表面)造成的损害应负有赔偿的绝对责任。

1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总理周恩来于(1954)年提出的。

20、将端争提交由一个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并由其查明事实。提出报告和建议促使当事国达成协议。解决争端的方法称为(调解)

21、联合国安理会的“集体否决权”是指(任何七个非常任理事国)一致反对。

22、联合国大会

1948

年通过的全面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文件是(《世界人权宣言》)

2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由哪个机关起草的(会议各国代表)。

24、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原则是在(1945年“雅尔塔会议”)确定的。

25、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废弃战争的国际法律文件是(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

26、目前确立外层空间法的最重要的公约是(外空条约)。

27、南极洲是地球的六大洲之一,其总面积为(1400多平方公里)。

28、群岛国的群岛基线最长不得超过多少海里(125)。

29、区域性机关若采取执行行动,须经下列哪一国家或机构批准(联合国安理会)。

30、确定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基本文件是(联合国宪章)。

31、人类第一次飞离地面的工具是(热气球)。

32、所谓“最惠国待遇”是指(等于第三国国民)的待遇。

33、使馆制度(即常住使团制度)(15)世纪开始产生,他对以后外交关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34、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以(国际法基本原则)为准缔结的书面协议。

35、外交团是(外交礼仪)方面的团体。

36、下列(伏尔加运河)不属于通洋运河。

37、下列哪个选项中的交通工具是不能行使紧迫权的(民用商船)

38、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国际法上引起国家继承的原因。(国际法主体发生变化)

39、下列哪个组织的总部设在伯尔尼(万国邮政联盟)。

40、下列哪个组织是与联合国建立关系的第一个专门机构(国际劳工组织)。

41、下列哪个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仅以国家为唯一的诉讼当事人(联合国国际法院)。

42、学者对国外承认的效果的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两种主张,其中之一是(宣告说)

43、现代国际法不承认国家有(域外庇护权)。

44、现行的国际海底开发制度实行(平行开发制)

45、在国际法上第一次规定对犯有国际罪行的国家领导人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是(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

46、最先把国际法著作系统的译成中文的是(丁韪良)。

47、作为国际法渊源之一的国际习惯是指(习惯国际法)。

48、中华人民共和国毗连区的宽度是(从领海基线至其外部界线距离

海里)。

49、中国迄今共颁布过几部国籍法(4).50、在国际组织中只有部分权利并承担部分义务的成员是(联系成员)。

二、多项选择题1、1958年,86国在日内瓦第一次海洋法会议通过了(《领海与毗连区公约》

《大陆架公约》

《公海公约》

《捕鱼和养护生物资源公约》)。

2、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两个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公约是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3、1958年,86国在日内瓦第一次海洋法会议通过的公约有(大陆架公约;公海公约)

4、不干涉内政原则包括(A

一国不得以经济的方法迫使另一国服从;民族自决权不受外国势力干涉)。

5、从国际法实践来看,国籍的概念可以适用于(法人

;B.自然人

;船舶)

6、对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新自然法学派提出了(社会连带说;规范法学说)

7、国际法院的法官(对涉及本国的案件不用回避;对曾经参与过的案件必须回避;均没有同一国籍)

8、国际法上对领土主权的限制方法有(共管;租借势力范围;国际地役)。

9、国家领土主权包括以下内容:(领土所有权;领土管辖权

;领土主权不容侵犯;领土统治权)

10、国际法的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一般法律原则)

11、国际习惯形成的证据资料一般可以通过下列情况得到(A国家的内部行为

;国家的外交实践

;国际组织的实践)

12、国际条约的缔结者可以是(国家;联合国)

13、国家是国际法的主要主体是因为(国家有国际法上完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国家是国际法的主要的调整对象;国家是国际法的主要的创造者)

14、国际组织的决策方式一般有(全体一致通过;多数表决通过;协商一致通过;特定多数通过)

15、国际组织的成员在国际组织中一般享有的权利是(代表权;发言权;表决权;章程赋予的其他权利)

16、国际组织的主要机关有(.决策机关;执行机关

;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17、各国在使国际法在其国内适用的方式上一般采用的方法是(采纳

;转化)

18、关于国际法上的特别条约,下列哪一种说法正确:(是契约性条约

;是国际法的渊源)

19.关于国际法的“一般法律原则”,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它是国际法的渊源;它是各国法律体系中共有的原则)

20、关于争取独立的民族的国际法的主体地位,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它不是国家但类似国家;其享有的民族自决权是其取得国际法主体地位的主要依据)

21、根据国民待遇原则外国人在居留国一般不具有的权利是(政治权利;担任公职的权利)

22、根据传统国际法学派对国际法的效力提出的观点,所形成的主要学派有(格老秀斯派

;自然法学派

;实在法学派)

23、进行国际谈判参加国际会议不需要出示全权证书的有(国家元首;政府总理;外交部长)

24、联合国安理会维持和平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在冲突双方间保持中立地位;报告被派驻地区的形势;监督所在地区的休战与停战;防止外来干涉)

25、联合国秘书长的职务包括(监督联合国工作人员的工作;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以秘书长的资格行使职权

;执行经社理事会委托的职务

;对威胁和平与安全的事项提请安理会注意)

26、联合国大会的职权有(选举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讨论联合国宪章范围内的任何事项;投票选举国际法院法官;委任联大秘书长)

27、《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该法庭对(反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有管辖权

28、世界贸易组织具有的职能是(为成员的贸易谈判提供场所;协调成员间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审议成员的贸易政策;实现全球经济政策的制定的统一性)

29、我国在处理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上的总的原则是(.严格履行国际义务;条约与我国法律抵触时条约优先;条约与宪法不一致时宪法优先

;适用国际惯例不得违反我国公共利益)

30、现代国际法的主体包括(国家;争取独立的民族;政府问的国际组织)。

31、下列哪些债务,不属国家继承的范围(地方债务;恶债)

32、下列有关空中劫持的公约有(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

33、下列属于国际法原则宣言中七原则的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使用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各民族权利平等与自决)

34、现代国际法上领土变更的新方式包括(全民投票;恢复领土主权)

35、下列选项属于国内的外交机关有(国家元首;政府;外交部门)。

36、下列哪些条约在发生国际继承时一般不继承?(参加某一国际组织的条约;政治性的条约)

37、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国家行为:(外交代表在国外与其职务有关的行为;实际代表国家行事的人在执行公务时的行为;别国或国际组织交由国家支配的机关的行为)

38、下列属于传统国际法上的领土取得与变更的方式有(先占;时效

;添附;割让)

39、下列有关空中劫持的公约有(《东京公约》;《蒙特利尔公约》)

40、下列哪种情况属于对国家领土主权的限制(共管;租借;无害通行制度;国际地役)

41、下列哪个组织的总部设在日内瓦:(国际电信联盟;世界气象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42、用于建立国际组织的国际协议,通常称为(宪章;盟约)

43、因加入而取得国籍的方式有(自愿申请;因婚姻;因收养)

44、引渡的程序包括(请求引渡的提出;引渡的对象移交;引渡请求的审查)

45、引起条约无效的原因有(诈欺;错误;贿赂;与强行法抵触)

46、以下实体可以请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联合国大会;.安理会)。

47、引起国家继承的原因是(国家领土割让;国家领土合并)

48、以下确立国际法原则的辅助资料有(国际法院的司法判例;权威公法学家的学说;国际组织的决议)

49、一国派遣使馆人员不需要征得接受国同意的有(各种参赞;使馆秘书)

50、依照国际法,边界争端应通过(谈判;国际仲裁

;国际司法程序)方式解决。

填空题

1、按照海洋法公约的约定,各国毗连区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基线不超过(24)海里。

2、196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两个人权公约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3、从基本权利的意义上讲,国家管辖权的基本形式是:(领域管辖),(国籍管辖)。

4、对于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学说,有代表性的是法律的一元论与二元论的主张。一元论的学说又分成两派。一派强调

(国内法优先),另一激强调

(国际法优先)

5、对领土主权的限制方式有(共管),(租借),(势力范围),(国际地役)。

6、大陆架的宽度为(200)海里,最长不得超过(350)海里。

7、缔结条约的程序包知(约文的议定)、(约文的认证)、(表示同意受条约的约束)和(交换或交存批准书)。

8、当事国双方交换外交内容相同或相似的照会,就有关事项成协议的方式叫(换文)。

9、国家管辖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属人管辖)和(属地管辖)

10、国际争端的外交解决方法有(谈判),(斡旋),(调停),(和解),(国际调查)

11、国际习惯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般实践或通例)、(法律确信)。

12、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强行法)的性质,它构成(国际法规范)的基础。

13、国际上采用的领海基线方法有(直线基线法),(正常基线法),(混合基线法)。

14、国际上三个最有重要的有关惩治危害民航安全行为的国际公约是(海牙公约),(东京公约),(蒙特利尔公约)

15、国际法的直接渊源有,(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

16、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分为(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两种)。

17、国际条约按照国际法院规约的规定可分为(一般性条约)和(特别性条约)

18、国际常设仲裁法院是(1922)年在(海牙)成立的。

19、国籍的取得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因出生),二是(因归化)取得国籍。

20、根据联合国人权公约建立的人权保护机制包括:(报告机制)、(国际控诉机制和来文机制)。

21、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定,外层空间活动的制度主要有:(责任制度),(援助送回和归还制度),(空间物体登记制度)。

22、根据不同的情况,难民的待遇可以有以下几种:(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低于一般外国人的待遇)。

23、根据战争法的有关规定,战争结束一般分两步:(停止军事行动)和(结束战争状态)。

24、各国船舶和飞机在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中享有(过境通行权)。

25、领事馆一般分为四级(总领事馆),(领事馆),(副领事馆),(领事代理处)

26、联合国体系中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关是(安理会)。该机关现在由(15)个理事国组成,其中有(5)个常任理事国。

27、联合国的六个主要机构是(大会),(安理会),(经社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

28、联合国国际法院(1946)年成立,由(15)名法官组成,法官任期(9)年。

29、联合国的国际法主要的编纂机关是(国际法委员会)。

30、联合国的行政首脑是(联合国秘书长),他是联合国大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任命的。

31、联合国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普遍性国际组织的根本法是《联合国宪章》。

32、使馆馆长分(3)个等级,即(大使),(公使),(代办)。

33、条约的加入只适用于(开放性)的多边条约。

34、外国商船,军舰和飞机通过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实行一种特殊的制度,叫作(过境通行制)。

35、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际法主体的增加)、(国际法调整和对象的范围扩大)、(国际法的领域和内容的新变化)、(国际法的全面系统编纂。)

36、西方学者在对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研究中提出的三种学说是:(国际法优先说),(国内法优先说),(国际法国内法平行说)。

37、中国的陆地边界长(22000多公里),海岸线长(约18000公里)。

38、政府间开展国际法的编纂始于(19)世纪。

39、在国际法院咨询案中有直接请求权的仅限于(联合国)和(联合国专门机构)。

40、《芝加哥公约》将航空器分为两种一是(国家航空器),二是(民用航空器)。

名词解释:

1.一贯反对:是指一个国家一贯反对某项国际习惯规则对他的法律效力。即一个国家从一项习惯法规则形成的开始或最初级阶段就表示反对,至其形成之后从不接受该规则的法律约束力。

2、恢复原状:指不法行为的责任国采取措施将其侵害的事物恢复到实施不法行为以前所存在的状态,是赔偿方式中的首选。

3、国际法的主体:也称国际法律人格者,它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

4、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组织:指为摆脱殖民国家或其他国家的统治或奴役,争取建立独立国家而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组织。这样的民族组织在其成为国家独立前具有类似国家性质的政治实体地位,对其控制的地区实行着有效统治并获得了人民的支持。

5、政府承认:是指一国通过某种方式表示认可另一国产生的新政府有代表其国家的地位或资格。

6、国家继承:是指一国对领土的国际关系所负的责任由别国取代。

7、国家责任:也称国家的国际责任,传统上仅指国际法要求国家对其国际不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或法律后果。但由于科学技术和国际关系的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又出现了国际损害责任,即要求国家对其实施的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8、国家债务:又称公共债务,是指一个国家按照国际法而对另一个国家、某一国际组织或任何其他国际法主体所负的任何财政义务。包括两类:整个国家所负的债务,国债;地方化的国家债务,以国家名义承担。

9、国家领土:是指隶属于国家主权之下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包括陆地、水域、陆地与水域的上空和底土等部分。

10、领陆:是国家疆域以内的全部陆地,包括大陆和岛屿。

11:、领水:是国家陆地疆域以内的水域(内陆水)和与陆地疆界邻接的一带海域。

12、领空:是国家领陆和领水以上一定高度的空气空间。

13、领陆和领水的底土:是国家领陆和领水之下的部分,包括领陆的地层土、内水和领海的水床和地层土。

14、先占:也称占领,是指国家通过对无主土地的占领而取得该土地的主权的行为。

15、时效:是指国家占有他国的部分领土,经过长期和平地行使管辖权而取得对该领土的主权。

16、全民投票:也称全民公决,是指由某一领土上的居民充分自主的参加投票,以决定该领土的归属。

17、恢复领土主权:是指国家收回以前被别国非法占有的领土,恢复本国对有关领土的历史性权利。

18、租借: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其部分领土出租给令一国,在租借期内,承租国将租借地用于条约规定的目的并行使全部或部分管辖权。出租国仍保持对租借地的主权,租借期满后予以收回。

19、国际地役:是指一国根据条约承担的对其领土主权的特殊限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别国的需求或者为别国的利益服务。国际地役的主体是国家,客体是国家领土,不构成国家领土组成部分的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不能作为国际地役的客体。

20、边界:是确定国家领土范围的界限,是划分一国领土与他国领土,一国领土与公海或专属经济区以及一国领空与外层空间的界限。

21、内水:以《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内水是指除群岛国的情形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海域。包括领海基线以内的海湾、海峡、海港以及其他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也称内海水。

22、领海:沿海国主权管辖下,邻接其陆地领土及内水意外的,一定范围的海域,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12海里。

23、领海基线:是测算领海宽度的起算线,也是一国的陆地、内水、与领海的分界线(群岛国除外)。

24、毗连区:是毗连领海,并在领海以外,由沿海国对海关、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制权的一带海域。按照国际法,毗连区的宽度从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

25、登临权:是指军舰在公海上对于有合理依据认为外国船舶(享有完全外交豁免权的除外)有从事海盗行为、奴隶贩运、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没有国籍或虽然悬挂外国旗帜或拒不展示其旗帜、而事实上却与该军舰属同一国籍的嫌疑时,可命令该船舶停船并派人登临和检查的权利。

26、大陆架:是指沿海国的陆地领土在该国领海之外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200-35027、紧追权:是指沿海国主管当局有充分理由认为外国船舶违反其国家法律和规章时,可对该船舶进行追逐,继续进行到公海将其拿捕和交付审判的权利。

28、国籍:表示个人(自然人)具有某个国家的公民或国民资格或身份,与该国保持着长久的法律联系,处于其属人优越权之下。所谓个人与国家保持长久的法律联系,是指个人与国家之间恒久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9、国民待遇:是指国家在相同条件下和特定范围内,给予外国人与本国人相同的待遇。这就意味着在相同条件下,外国人可享有不低于所在国国民的待遇,而外国人也不应要求高于国民的特权。

30、最惠国待遇: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和特定范围内,一国给予另一国国民的待遇不低于它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包括特权、优惠、免除、不禁止或不限制。

31、互惠待遇:是指一国给予外国人的某项权利、免除或优惠需以该外国人的国籍国给予该国国民某项权利、免除或优惠为前提。

32、外交保护:是指国家对其在外国的国民(包括法人)之合法权益遭到所在国家违反国际法的侵害而得不到救济时,采取外交或其他方法向加害国求偿的行为。

33、引渡:是指国家把当时在其境内的被别国指控为犯罪或判罪的人,应有关国家请求,移交给请求国进行审判或处罚。它是国家间的一种特殊刑事司法协助,目的是能使请求国对其指控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审判,以追究他的刑事责任,或对已经依法判为有罪的人执行刑罚。

34、庇护:是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被追诉或遭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和给予保护。

35、发射国:是指发射或促使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和从起领土或设施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

36、领事:是一国根据协议而派驻他国的特定城市或地区,以保护本国和本国国民在当地的合法权益和执行其他领事职务的官员,他们是职业领事。此外,派遣国还可以从当地选任名誉领事代理领事职务。

37、外交团:是由驻在一国的各国外交使节全体组成的团体。外交团的主要作用在礼仪方面,他不具有任何法律职能。

38、特别使团:是一国经另一国同意或邀请,派往该另一国进行谈判或完成某项特别外交任务的代表派遣国的临时使团。

39、条约的解释:条约生效后,往往出现当事国在履行中对条约规定之意义的不同理解而产生歧义。为消除分歧,使条约得到善意履行,就需要对当事国有争议的条文规定给予合理的解释,也就是按照国际法规则对条约规定的确切含义给予阐明。这种合理阐明或剖析条约约文确切含义称为条约的解释。

40、条约的保留:指一国于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所做的单方声明,不论措辞或名称如何,其目的在于摒除或更改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适用时的法律效果。

41、条约的登记和公布:是缔约国将已经生效的条约递交国际组织记载于为此而设置的登记薄中并公之于国际社会。

42、区域性国际组织:是国际组织的一种类型,除具有国际组织的全部特征外,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区域性。区域性组织的成员国处于特定的区域内,但不一定包括该区域内的全部国家。这些国家领土疆界相连,在历史、文化、语言、宗教信仰等诸方面发生种种联系,在社会政治或经济方面也有着共同关心的问题或共同的利益,也经常会产生一些矛盾,为解决区域内国家间的问题、维持本区域内的和平与安全、发展经济文化关系,有必要建立常设的组织,以利于进行广泛的合作。

43、联合国专门机构:是根据政府间缔结的协定或联合国的决定建立的,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及其他有关领域负有广泛国际责任,并根据与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缔结的协定,与联合国发生联系的专门性国际组织。

44、解决国际争端的强制的方法:是一国为了使另一国同意其所要求的对争端的解决和处理而单方面采取的带有某些强制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反报、报复、平时封锁和干涉。

45、非强制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是由当事国双方自愿选择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即使是有第三者参与或由第三者裁判,也是基于当事国的自愿同意。

46、调查:是根据争端国的协议组成国际调查委员会,协助当事国解决因事实问题引起的争端的方法。

47、斡旋:是指由第三方为争端当事国提供有利于他们接触和谈判的便利条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转达各方面的意见,从而促使当事国开始谈判或者重新开始业已停止的谈判。

48、和解:又称调解,是当事国将争端提交一个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委员会,委员会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报告,阐明事实并提出解决争端的建议,以设法使争端当事国达成协议。

49、战时中立:是指国家在交战国之间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法律地位。战时中立国不仅不参加交战国的作战和敌对行为,而且也不支持或援助交战国的任何一方。

50、战争法:是在战争中调整交战国之间,交战国与非交战国之间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

简答题:

1.简述国际习惯形成的两个要素(1)有一般的实践或通例存在;(2)一般的实践或通例被各国所接受为法律,即不被各国接受为法律的实践或通例不是国际习惯。

2.简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构成要件:答:国际法主题亦称国际法律人格者,是指能独立从事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且能进行国际求偿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实体。

作为国家法主体须具有以下三个条件:①能独立进行国际交往和参加国际法律关系②能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③有国际求偿能力

3.简述新国家产生的情势:1、殖民地或附属国的独立

2、国家合并

3、国家分离

4、国家解体

4.简述解除国际不法行为和不法性的几种情形: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2)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3)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5.简述国家不法行为责任的构成要件:存在一下情况之一者,可解除违背国际义务行为的不法性。

①同意

②自卫

③对一国际不法行为采取的反措施

④不可抗力

⑤危难⑥危急情况

6.简述国家责任的履行:是指责任国通过必要的形式履行其不法行为的法律后果,即通过停止不法行为和给予受害国赔偿等形式履行其次级国际义务。国家责任的履行涉及援引一国的责任和反措施的问题

7.简述外国人待遇原则:根据国际实践确定外国人待遇的原则一般有三项①国民待遇,即外国人享有与本国人基本相同的待遇。②最惠国待遇,即一国根据条约规定给予另一国国民不低于它现在或将来给予第三国国民的待遇。③互惠待遇一般是根据条约规定国家间相互给予对方国民的优惠待遇

8.简述外交保护的概念和条件:外交保护是指国家通过外交机关对在外国的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进行的保护。但国家行使外交保护权必须受一定条件的限制:①本国国民的合法权益遭到了所在国的非法侵害;⑦受害人白受害之日起到抗议或求偿结束应连续具有保护国国籍;③受害者应用尽所在国的救济办法。

9.简述引渡的程序:1)提出引渡请求;2)被请求国审查;3)执行引

10.简述人权的国际保护机制:1、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机制:(1)人权委员会机制;(2)人权理事会机制;(3)其他人权机构机制;2、以条约为基础的机制:(1)报告机制;(2)国家控诉机制;(3)个人来文机制

11.简述南极的法律地位:1959年签订、并于1961年生效的《南极条约》对南极的法律地位做了规定,其主要内容有:1、和平利用南极,南极应永远专为和平的而使用,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和对象,在南极地区禁止采取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措施;2、任何国家都有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并为此目的开展国际合作;3、冻结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4、维持南极的公海制度。

12.简述无公害通过制度

1)无害通过是各国在别国领海中享有的通过权(2)通过是在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和安全的前提下迅速不停地进行(3)在通过期间不得从事非无害活动,并至少说出两个非无害活动。

13.简述沿海国在田比连区中的管制权1)毗连区是毗连领海并在领海以外,由沿海国对海关、移民和卫生等特定事项行使管制权的一带海域。按照国际法,毗连区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得超过24海里(2)沿海国为防止外国船舶违反该国领土或领海中关于海关、财政、移民和卫生等法律规章行为发生而对他行使管制权3)因为惩治违反上述法律规章行为而对外国船舶行使管制权

14.简述公海上的管辖权:答:国家对公海虽然不具有管辖权,但是为维护公海上的良好秩序,保证各国更好地利用公海,行使公海上的自由权利,国际法承认国家在公海上对特定的人、物和事具有管辖权。主要包括:一、船旗国的管辖权;二、①遇有船舶在公海上碰撞或任何其他航行事故涉及船长或任何其他船舶服务人员的刑事或纪律责任时,对此种人员的任何刑事诉讼或纪律程序,仅可向船旗国或此种人员所属国的司法或行政当局提出。

②在纪律事项上,只有发给船长证书或驾驶资格证书或执照的国家,才有权在经过适当的法律程序后宣告撤销该证书,即使证书持有人不是发给证书国的国民也不例外。

③船旗国当局意外的任何当局,即使作为一种调查措施,也不应命令逮捕或扣留船舶;三、各国的管辖权,各国对于公海上发生的违反人类利益的国际罪行以及违法国际法的行为应予管辖,主要有海盗行为、贩运黑奴、从事未经许可的广播和贩运毒品等。

15.简述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确定外空法律地位的主要文件是《外层空间条约>及<月球协定>。按这些法律文件规定,外空法律地位的内容包括:①外空探索和利用自由。外空包括天体是全人类的开发范围,各国均可平等地探索和利用,但应遵守国际法和为全人类谋福利和利益。②各国不得对外空主张主权或权利,也不得将其据为己有。③探索和利用外空应为和平目的。④天体及其资源属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待到可以开发资源时要建立国际制度。

16.简述空间物体的登记制度:等级制度主要涉及登记的责任和内容;发射空间物体的应将其发射的空间物体进行登记,而且应将此登记册报告联合国秘书长。关于登记内容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尽速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供发射国名称;空间物体的适当标志;发射日期、地点;基本轨道参数;随时提供空间物体的补充情况。

17.简述使馆的职务:1)使馆的主要职务:即代表派遣国:保护派遣国及其国民的利益:与接受国办理交涉:调查接受国的状况和发展情况,向派遣政府国汇报;促进派遣国与接受国的友好关系和发展两国间经济,文化和科学关系

(2)其他职务,如领事事务等

18.简述条约的缔结程序

条约的缔约通常有三个程序:①缔约各方的代表通常以谈判的方式拟定条约约文。②谈判代表认证条约约文为其代表的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接受该约束的标准文本。认证的方式有草签、暂签和签署等形式。③缔约方接受条约约束。国家及其他缔约者最终表示接受条约约束的形式有批准、加入、签署、接受或赞同等。

19.简述条约无效的原因

条约无效有三个理由,一是违反国内法关子缔约权的规定;二是违反自由同意,违反自由同意的情况包括错误、诈欺、贿赂等情形;三是条约的内容违反国际法强行规则。

20.简述国际组织的决策方式:决策方式实际上就是国际组织决定问题的表决程序,每个组织可根据其自身的情况采取一致表决的方式,或多数表决方式,或协商一致的方式作出决议。

21.简述联合国的宗旨:答:1.联合国的宗旨:

①维持国际和平安全。②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

③促成国际合作。

④构成一个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已达成上述共同的目的。

22.简述安理会的表决程序:答:安理会的每个理事国均有一个投票权。程序问题由15个理事国中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决定;非程序的实质问题以9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决定,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都可以否决提案,但是常任理事会不参加投票或者弃权,不构成否决。

23.简述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权

咨询管辖权,是国际法院对联合国大会、安理会提出的任何法律问题发表的咨询意见,和大会授权的联合国机关及其专门机构对其职权范围内法律问题请求国际法院发表的咨询意见。咨询意见无法律约束力,任何联合国会员国无权请求,亦不得阻止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

24.简述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现行国际条约规定的禁止使用的作战手段和方法有(1)禁止使用极度惨酷的和过分伤害的武器(2)禁止使用不分皂白的作战手段和方法(3)禁止使用改变环境的作战手段和方法(4)禁止使用背信弃义的作战手段和方法。

25.简述战争开始后交战国的法律后果:答)引起交战国间外交和领事关系的断绝(2)引起交战国间条约关系的变化(3)引起通商往来的断绝(4)对国家财产的影响(5)对敌国公民的影响:

论述题

1.试述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国家基本权利是由国家主权引申的固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它与国家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的国际法的权利不同,国家在国际交往中产生的法律权利不是固有的而是派生的权利。国家的基本权利一般认为有四项: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独立权是指国家按照本国的意志,独立自主地处理主权范围内的事务,不受任何国家的支配和干涉。平等权是指国家在国际交往中法律地位平等。有平等的主体资格,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及平等地承担责任。自卫权是国家的领土或武装部队在遭到外国的实际武力攻击,即遭到外国的侵略时,为了保卫国国家和人民的生齐而对侵略者的武力还击的权利。国家可以单独自卫,也可以实行集体自卫,但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规定。管辖权是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手段实施的对人、物和事的统治权。国家的管辖有两种基本形式,属地管辖和属人管辖。属地管辖是指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人、物和事的管辖权。属人管辖是国家对于具有本国国籍的人的管辖,也称国籍管辖。与国家管辖权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国家主权豁免问题。(2)国家的基本国际义务是尊重别国的上述基本权利,不得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别国内政,用和平方法解决与别国的争端和善意履行国际义务。这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所要求的必须遵守的义务。

2.试述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根据《联合国宪章》及其他国际文件的规定,国际法基本原则有五项:(1)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主权是指国家对内最高的和对外独立的权力。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国家在国际法律关系中地位完全平等,相互无管辖和支配的地位。因此,国家处理国际关系中应尊重别国的主权、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不得破坏别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2)不侵犯原则。这项原则的实质内容是禁止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中首先使用威胁或武力,特别是禁止侵略战争。因为发动侵略战争是对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最严重的侵害。所以,国际法将侵略定为国际罪行,国家要承担责任。此外,国家还有义务禁止对侵略战争的宣传(3)不干涉内政原则。内政是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务,但以不违反国际法义务为准。干涉是指一国出于私利而对别国内政的横加干预行为。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基本点就是禁一国对别国内部事务的任何干涉,不论采取什么形式的干涉均为违法的(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这项原则的基本要求就是国家间无论发生什么争端均应用和平方法解决,包括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由国家自愿选择。采用一种方法没解决,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但不得使用武力(5)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这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求各国在国际交往中诚实地严格地履行国际法律义务,不论是条约义务还是其他法律义务。只有如此,才能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维护各国的权益。

3.试述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和义务:沿海国在本国的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有四个方面①对自然资源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的专屑经济主权权利。②对人工岛屿、设施和结的建造及使用,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科学研究有专属的管辖权。③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其他权利,如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④建立相关的法律规章和执行该法律规章的权利。沿海在专属经济区内行使上述权利同时还应顾及到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4.试述大陆架的法律地位:依据《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陆架的宽度不应超过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350海里或不超过连接2500公尺深度各点的等深线100海里(1)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且这种权利是专属的(2)沿海国对大陆架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有专属管辖权(3)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不影响上覆水域或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4)沿海国对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应向国际海底管理局交费或缴纳实物(5)所有国家在大陆架上都有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

5.试述领海概念及其法律地位:1)领海是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按照海洋法公约的规定,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得超过12海里(2)领海隶属于国家主权之下,属国家领土组成部分,国家对领海及其资源具有所有权并对其中的人、物、和事具有管辖权。这种所有权和管辖权具体表现为以下权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权:沿海航运权:领空权;立法和管辖权(3)但,领海与陆地领土和内水不同,外国船舶有无害通过领海的权利。(要举出至少3项非无害活动)

6.试述危害国际名航安全的非法行为的管辖权:对危害国际民航安全非法行为的确定的根据是《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及其补充议定书。1)《东京公约》规定了两种行为属非法行为:①各国刑法规定属于犯罪的行为;②危害或可能危害航空器或其所载人员及财产的安全,或危害航空器上的良好秩序和纪律的行为。(2)《海牙公约》规定的是任何人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采取暴力或暴力威胁,或用其他恐吓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当属非法行为)。这种行为的未遂行为,以及实施这种行为或未遂行为的共同行为均属犯罪行为。(3)《蒙特利尔公约》规定了非法地和故意地实施以下行为属于犯罪:

①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采取暴力行为,从而危及该航空器的安全;②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或使其受损,而不能飞行或危及它的飞行安全;③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或使他人放置某种装置或物质,可能破坏该航空器;或使其受损坏以致不能飞行或危及其飞行安全;④破坏或损害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足以危及其飞行安全;⑤故意传送虚假情报,从而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这些犯罪的未遂行为,以及实施这些行为或未遂行为的共犯行为均属犯罪。(4)《补充蒙特利尔公约议定书》规定了危害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的行为为非法,包括:①对国际机场内的人采取暴力,造成或足以警成重伤或死亡,危及或足以危及该机场安全的行为;②破坏或严重损坏国际机场的航空设备及停放在机场未使用的航空器或中断机场服务。这些行为的未遂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或未遂行为的共犯行为。

7、试述外空活动的责任制度:(1)责任的主体有发射国,包括发射和促进发射的国家,或从其领±或设备上发射的国家,国际组织比照发射国承担责任。国家共同发射的空间实体,由他们分别或共同负责。(2)责任范围;要求说明何为损害责任,即外空发射物体给国家、国民造成的生命、财产的损害承担责任的地理范围是:凡给地球表面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发射国要承担绝对赔偿责任:凡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造成损害。只有因发射的过失才承担责任,无过失无责任:以及外空发射物体。(3)简单说明求偿的提出和途径。

8.试述使馆的外交特权与豁免:由于使馆是国家的外交代表机关,馆长及其他外交官代表国家行使外交职权,并且为了保证他们能正常执行职务,所以使馆及外交人员应享有一定的外交特权与豁免,使馆的其他人员也享有一些特权与豁免。我们主要应掌握使馆及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1)使馆的特权与豁免使馆的特权与豁免的内容有:(1)使馆馆舍不得侵犯:

①接受国官员非经使馆馆长许可,不得进入使馆馆舍。②接受国对使馆馆舍负有特殊的保护责任,应采取一切适当步骤保护使馆馆舍免受侵入和损害,并防止一切扰乱使馆安定或有损使尊严的事情。③使馆馆舍及设备以及馆舍内其它财产与交通工具免受搜查、征用、扣押和强制执行。(2)使馆的档案和文件不得侵犯。(3)使馆有通讯自由:①接受国应允许为一切公务目的的自由通讯并予保护;②使馆为了通讯的的需要可采取一切适当方法;③使馆的来往公文不得侵犯;④接受国对外交邮袋不得予以开拆与扣留,应提供便利保障迅速传递;⑤外交信使在执行职务时应受到接受国的保护;使馆人员有行动自由和旅行自由。⑥外交邮袋可托交预定在准许入境地点降落的商业飞机机长转递。(4)使馆免纳关税;(5)使馆人员有行动和旅行自由。(6)使用国旗和国徽(2)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外交代表的特权与豁免的内容主要有:①人身不可侵犯,接受国应对外交代表的人格给予尊重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不得对他进行逮捕或拘禁。②外交代表的住所、财产和文书信件接受国不得侵犯;③管辖豁免:A、包括刑事管辖豁免,外交代表触犯了接受国的刑律,接受国的司法机关不得对其进行审判和处罚;B、民事和行政的管辖豁免,外交代表卷入民事纠纷,接受国的法院不得对其实行审判和处罚。其中刑事管辖享有完全豁免,民事和行政管辖豁免有例外。④免税和免险,外交代表免除一要对人物课征的区域或他方的捐税。⑤其他特权和豁免。

9.试论述条约条约终止的原因:条约的终止是指一个有效条约由于法定原因而失去效力或暂不施行。条约的终止有:(1)根据条约的规定;(2)条约当事方共同同意;(3)单方解约和退约;(4)条约履行完毕;(5)条约被代替;(6)条约履行不可能;(7)条约主体丧失国际人格;(8)断绝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9)发生战争;(10)一方违约;(11)情势变迁是指缔结条约以后,缔约时的情况发生了当事国不能预见的根本变化,当事国可以终止或退出条约。(12)一般新国际法强行原则产生。

10.试述联合国的宗旨:联合国宪章》第一条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1)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是联合国的首要目的。《联合国宪章>规定“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2)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联合国宪章》规定“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3)组成国际合作。《联合国宪章>规定“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4》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11.试述联合国安理会的主要职权:安理会的职权有三个方面:(1)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安理会有权对任何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磨擦或争端的情势进行调查,以断定它继续存在是否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对于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争端,安理会有权促请当事国用和平方法解决,并可提出适当的争端解决程序或调整方法的建议,同时也可以进行斡旋、调停或和解等。(2)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及制止侵略方面,安理会有权断定对和平的威胁、破坏和侵略行为的存在,并可对这样的行为决定采取适当措施,包括非武力的和武力措施。(3)其他职权,如负责拟定军备管制方案,向大会推荐会员国和联合国秘书长、选举国际法院法官、向大会建议停止会员国的权利或开除会员国。

12.试述国际法院的职权:关于诉讼管辖(1)概念,诉讼管辖包括三类国家(2)诉讼管辖的范围A自愿管辖B协定管辖C任意强制管辖,对之要做说明解释。(3)咨询管辖的含义及说明: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可就任何法律问题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经联合国大会授权的联合国机关及其专门机构只有权请求国际法院对其职权范围的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任何联合国会员国无权请求,亦不得阻止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法院的意见是咨询性的,原则上没有法律拘束力。但法院对重大问题发表的咨询意见,往往被作为权威性的解释而受到重视。此外,有些国际条约规定法院的咨询意见具有法律拘束力而应予执行。开展以“科学发展挖穷根”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做好本职、奋力向前的活动,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清**发展思想、明确**发展方向、实现**科学发展的具体举措。立足县情,结合分管工作,我认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是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齐全、城镇化水平低,对工商业发展的承载和集聚能力较弱,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辐射、示范、带动效应发挥不够。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夯实发展基础,集聚发展要素,增强发展后劲,以此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全县城镇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按照高点定位、建管并举、提质扩容的思路,在扩张县城规模上向北扩展、向西延伸、向南开发,在提升建设品位上注重自然、人文,高起点规划,大力度实施,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县城建成区面积达7.8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1.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8%,城区绿地

下载《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指导

    知识产权法期末复习指导一、名词解释1.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指即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力、多边协定外,依一国法律取得的权利只能在该国境内有效,受该国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

    电子政务期末复习指导

    电子政务期末复习指导 一、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电子政务标准和规范体系的是( A) A网络化标准 B应用支撑标准 C信息安全标准 D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2. 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是( C) A......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 (2012年6月) 一、期末考试题型、要求及复习提示 期末考试复习依据:主教材:《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新版)》,陆亚萍 骆自强 詹丹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指导

    《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指导 一、复习指导思想及原则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后是否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历史和现状,认识大众传播的性质、作用、一般规律的特点......

    旅游心理学复习材料12

    旅游心理学复习材料121、注意的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一、填空题26%(每空1分,共26分)上集中起来。(2分)2、需要的复杂性指人们对新奇、意外......

    旅游心理学复习材料6

    旅游心理学复习材料6因此,旅游服务人员在客我交往中必须注意个体与群体的兼顾,让每位客人都满意。一、名词解释18%(每题3分,共18分)2. 旅游服务人员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1、敏锐的......

    旅游心理学复习5篇范文

    旅游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产生标志: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才使心理学......

    高等数学基础期末复习指导

    高等数学基础期末复习指导(文本)(2010.06.11) 中央电大教育学院 陈卫宏 2010年06月13日 陈卫宏:大家好!这里是高等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活动。 高等数学基础课程期末考试时间:2010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