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时间:2019-05-15 04:2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第一篇: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唐宋这一散文发展高峰期中各阶段各类型散文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散文史发展的系统讲授,并精要评价重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使学生全面了解唐宋散文的发展概况,熟悉这一时期的散文流变,理解唐宋散文的流派和文体特征。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散文的能力和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认识唐宋散文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掌握唐宋散文发展的基本轮廓和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 2)配合“作品选”的讲解,能够凭借工具书或注解阅读文学作品,并体会领悟蕴涵在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3)能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评述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情感、审美、艺术等特征; 4)能够熟读并背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总论学时 1 主要内容:

• “散文”的定义

• “古文”的定义及其特点 • 介绍唐宋散文研究现状

• 现代学者对古代散文“文学性”问题的争论 • 如何学习唐宋散文 教学要求: 1、了解:(1)古人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如元末明初朱右编选的《八先生文集》、明代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

(2)近现代学者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如钱冬父的《唐宋古文运动》、郭预衡《中国散文史》等、了解:古文的特点、掌握:根据清代古文家、朱自清、林慧文、郭绍虞、姚鼐、方东树、张裕钊、刘大櫆等人的观点分析“散文”与“古文”的异同。4、掌握:学习古代散文的方法。重点、难点:

古人和今人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当今学术界对“散文”与“古文”的比较分析;学习阅读古代散文的方法。这三点是这部分的重点与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对学习唐宋散文的兴趣。

注意学习本章对以后学习的指导作用,并且可适当介绍唐宋散文的学术研究前沿状况。

(二)第一章初盛唐散文的发展学时 3 主要内容:

• 唐以前散文革新思想的萌芽 • 唐初魏征、王绩的改革 • 陈子昂:(1)陈子昂“兴寄”与“风骨”的文学革新主张(2)由《谏用刑书》分析陈子昂散文的三个特色: A、政治性、现实性 B、条理清晰、文辞雄辩 C、文风疏朴、不加藻饰

• 张说、张九龄、王维、李白与盛唐散文:(1)由《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分析王维的散文特色

(2)由《与韩荆州书》分析李白的散文特色 • 元结:阅读《新唐书·艺文志》中元结的散文创作,分析其文学主张与散文成就 教学要求:

• 了解:唐以前散文革新思想萌芽的事实 • 了解:初唐文风和盛唐散文的骈散分工

• 掌握:分析王维、李白的散文创作以及陈子昂和元结的文学主张与散文成就 重点、难点:

唐初至唐中叶韩柳发起古文运动前的散文发展概况;阅读分析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与李白的《与韩荆州书》;陈子昂和元结的文学主张。这三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指导学生比较初盛唐的骈文与散文。

引导学生关注初盛唐散文研究的学术发展动态。

(三)第二章韩愈、柳宗元和唐代古文运动学时 8 主要内容:

• 唐代古文运动(1)古文运动在唐发端的社会及文化背景(2)唐代古文运动理论: A、主张文道合一 B、强调作家的修养

C、反对因袭、主张独创。(3)唐代古文运动的性质

(4)唐代古文运动取得成就的原因 • 韩愈:(1)生平思想:结合《韩愈评传》了解韩愈其人其文其思想(2)通过《进学解》、《师说》、《答李翊书》、《答尉迟生书》解读韩愈的散文理论:

A、闳中肆外

B、务去陈言、辞必己出 C、强调“惟其是”

D、师其意,不师其辞

E、向民间新兴文学吸取营养(3)通过《祭十二郎文》、《毛颖传》、《原道》、《柳子厚墓志铭》、《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论佛骨表》等名作分析韩愈的艺术成就: A、人物个性的刻画

B、托物、托事的抒情、议论 C、议论文的形象化

D、妥帖、富于诗意的语言 • 柳宗元:(1)生平思想:结合《柳宗元评传》了解柳宗元其人其文其思想(2)通过《报崔黯秀才书》、《报袁君陈秀才书》等文解读柳宗元的散文理论: A、倡导文学革新 B、文以明道

C、道要凭文辞而传

D、文以行为本,在先诚乎其中 E、语言畅达、语法完整(3)通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种树郭橐驼传》、《三戒》、《封建论》、《始得西山宴游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名作分析柳宗元的艺术成就: A、议论文写作“校练名理”、“锋颖精密” B、擅长社会下层人物描写 C、托物言志的寓言

D、笔力独到的山水游记 教学要求:

• 了解:古文运动的发展过程 • 掌握: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 应用:韩愈的散文理论及其在文体革新方面的贡献

• 应用:柳宗元游记和寓言在中国散文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重点、难点:

分析韩愈散文的思想艺术性:从内容可分论说、记叙、抒情、应用四类,每一类的代表作品;艺术上追求推陈出新,彻底摆脱骈文的束缚,并且创造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汇。

分析柳宗元的散文成就:其作品可分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四类。他将寓言从一种文学手段发展成独立、完整的文学样式,成为讽刺文学的重要体裁。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的精华,富有诗情画意,既刻画出山水的自然个性,同时又寄寓自己的个性,成就极高。

掌握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这三点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 • 古文对抗骈文的发展过程。• 唐代古文运动的遗憾:(1)、思想上给古文套上了无形的枷锁。(2)、消极因素在于贬低以追求美为宗旨的文学的价值。3、唐代古文运动对后代散文的影响。、20 世纪 70 年代在台湾引起很大争论的“谤韩案” 可组织学生对韩愈、柳宗元的部分著名散文(如 《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张中丞传后叙》、《论佛骨表》、《段太尉逸事状》、《永州八记》等)进行课堂主题发言。

可布置关于赏析韩愈或柳宗元散文的小论文。注意对学术前沿研究概况的介绍。

(四)第三章中晚唐散文的衰落学时 3 主要内容: • 中唐散文:(1)中唐前期散文(2)韩派作家:欧阳詹、李观、李翱等(3)刘禹锡、白居易及其《与元微之书》、元稹 2、晚唐散文:(1)杜牧及其《阿房宫赋》、孙樵与晚唐散文(2)唐末小品文、晚唐散文走向衰落的原因 教学要求:

• 了解:中唐前期散文作者数量众多,但成就不及韩柳的原因 •

了解:晚唐散文走向衰落的原因

• 掌握:风格各异的韩派作家在古文运动中的理论实践与创作实践 • 掌握:杜牧和孙樵在晚唐散文走向低潮时的创作与成就

• 掌握:皮日休、陆龟蒙及唐末小品文作为唐代散文发展支流的生存情况 重点、难点:

中唐前期几个主要散文家的创作;中唐散文成就不大的原因;以及晚唐散文走向低潮的原因。这三个都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简述被鲁迅誉为“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的唐末小品文的成就。2、简述“唐宋十大家”中的李翱和孙樵的散文理论与成就。

(五)第四章北宋初期散文的复兴学时 3 主要内容:

• 北宋初年的形势主义文风 • 西昆派的出现与王禹偁、穆修 • 柳开、石介与文学复古 教学要求:

• 了解:北宋初期古文运动重新崛起的原因 • 了解:当时文人对西昆体的态度

• 掌握:王禹偁、穆修的创作实践及对五代体的变更 • 掌握:柳开、石介在文学复古中的贡献及遗憾 重点、难点:

王禹偁、穆修对五代体的变更以及柳开、石介在文学复古中的贡献及遗憾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 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注重教学的系统性,紧扣唐宋文学承上启下的特点。并且尽量援用前沿学术成果,充实课堂教学。

(六)第五章欧阳修学时 3 主要内容:

• 欧阳修的生平与文学活动:结合欧阳修传记及中国文学史等资料了解其生平与文学活动

• 结合《昌黎先生文集》分析欧阳修散文的思想内容及文学主张: • 文学不可脱离现实 • 写人要求“事信言文” • 对“骈文、西昆”持论公平• 主张“取其自然” • 结合《醉翁亭记》、《秋声赋》、《与高司谏书》、《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文章分析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 • 平易流畅、意能曲达 • 纡徐柔婉、吞吐抑扬 • 散文诗化、风味曲包 • 用语纯熟、丰富多彩 教学要求:

• 了解:欧阳修生平、政治生涯与文学活动 • 掌握:欧阳修最主要的四点文学主张

• 应用: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重点、难点:

结合欧阳修的散文创作了解欧阳修文学主张与艺术成就,进而明确其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这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 1、“太学体”的产生与消亡。、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可以设计让学生就欧阳修的单篇著名散文如 《醉翁亭记》、《秋声赋》等进行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关注欧阳修散文研究的学术发展动态。

(七)第六章曾巩、王安石与北宋中期散文学时 3 主要内容:

• 结合《曾巩集》等著作,了解曾巩生平及散文成就 • 王安石的生平、思想

• 结合《临川先生文集》等书籍,掌握王安石的文学主张与艺术成就 • 范仲淹、司马光的散文创作 教学要求:

• 了解:曾巩的散文创作与散文成就

• 了解:北宋中期范仲淹、司马光等人的散文创作 • 掌握:王安石生平与文学主张

• 应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王安石散文的艺术成就 重点、难点:

北宋中期散文发展的概括;王安石的文学主张与散文成就;对王安石著名散文的解读与赏析。这三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组织学生对曾巩、王安石的部分散文(如《留侯论》、《答司马谏议书》等)进行课堂主题发言。

可结合作品引导学生思考: 1)中国传统政治思维对王安石散文的渗透。2)从后世评论看曾巩散文的历史地位。

(八)第七章苏轼学时 3 主要内容:

• 通过阅读《苏轼评传》了解其家世及生平

• 结合中国文学史、散文史等材料了解苏轼的思想、政治倾向及文学活动 • 结合《答谢民师书》、《传神记》以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理清苏轼的文学主张: • 以意为主、文尚实用 • 意能称物、言能尽意 • 妙在言外、巧于传神 • 文贵自然、反对艰深

• 结合《文与可画 筼筜谷偃竹记 》、《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等文章分析苏轼的散文成就及其影响: • 文有实用、语必明达 • 远思宏远、论事明晰 • 说理抒情、文有诗味 • 写人写景、白描传神 • 语言明快、妙极自然 教学要求:

• 了解:苏轼生平及政治倾向

• 掌握:苏轼丰富的创作实践和独特的文学理论

• 应用:分析苏轼散文的语言特色、风格特色等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具体作品掌握苏轼各类散文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

• 从道学内涵的差异比较韩愈、欧阳修、苏轼散文风格的不同。• 结合《石钟山记》等著名散文分析苏轼“记”体散文的艺术成就。• 后世散文对苏轼散文的继承。

可让学生模仿苏轼或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写一篇小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苏轼散文研究的学术发展动态。

(九)第八章苏洵、苏辙学时 2 主要内容:

• 苏洵、苏辙的生平

• 苏洵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绩 • 苏辙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绩 教学要求:

• 了解:苏洵与苏辙的生平、思想

• 掌握:通过分析具体作品掌握苏洵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践 • 掌握:通过分析具体作品掌握苏辙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践 重点、难点: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掌握苏洵与苏辙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践,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引导学生对苏洵和苏辙的《六国论》进行比较赏析。

(十)第九章北宋后期及南宋散文的发展学时 3 主要内容:

• 北宋后期的散文作家及其创作(1)黄庭坚、秦观、李师道(2)李格非、晁补之、南宋前期的散文作家及其创作(1)宗泽、岳飞、胡铨——政治家之文(2)李清照、陆游、范成大——文学家之文(3)朱熹、陈亮——学者之文、南宋后期的散文作家及其创作(1)文天祥(2)谢枋得、林景熙、结束语:总结并梳理唐宋散文 教学要求:

• 了解:结合具体作品了解北宋后期、南宋散文作家的创作情况 • 掌握:结合文学史了解北宋后期至南宋末的散文发展概况 • 掌握:再次理清唐宋散文的发展脉络

• 应用:比较唐宋散文的异同——唐文:峭、曲、瘦; 宋文:平、直、肥

• 应用:明确唐宋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元明清散文创作的影响 重点、难点:

北宋后期至南宋末期的散文发展概况、唐宋散文的发展脉络以及唐宋散文对后世散文的影响,这三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 • 简述南宋理学家的散文成就。• 简述朱熹的文论。

• 梳理唐宋散文的发展脉络。

三、教材与学习资源: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年 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 漆绪邦.中国散文通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年 董诰.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 年

严可均、苑育新.全宋文.商务印书馆.1999 年 吕祖谦.宋文鉴.江苏书局.1886 年

葛晓音.唐宋散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 王水照.唐宋散文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年

王洪.中国文学宝库 / 唐宋散文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2 年 李道英.唐宋古文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 钱冬父.唐宋古文运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

孙昌武.唐代古文运动通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 年 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中华书局.1985 年 吴小林.唐宋八大家汇评.齐鲁书社.1991 年

吴孟复.唐宋八大家概述.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 年 冯中一.唐宋八大家散文选.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年 柳宗元.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 年 韩愈.韩昌黎全集.中国书店.1991 年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 年 苏轼.苏东坡全集.中国书店.1986 年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 年 曾巩.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 年

苏洵、周振甫.苏洵散文选.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年 苏辙.苏辙集.中华书局.1990 年

第二篇:唐宋作品选教学大纲

唐五代作品选教学大纲

十四、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2学时)

1、本文的性质。

2、作者自抒怀抱的两方面内容:命途多舛,穷且益坚。

3、应酬性与文学性的结合。

4、骈文规范的遵守和创新。

5、结构特点。

6、分析“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及其他景物描写方面的技艺。

7、典故的运用。

思考题:理解作者的复杂感情。

十五、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学时)

1、层次内容。

2、感情特点。

3、月亮在全诗的中心作用。

4、诗情、画意、哲理的融合。

5、语言、章法、修辞方面的技巧。思考题:(1)如何理解诗中的感伤情绪?(2)分析该诗的艺术成就。

十六、王维《终南山》*(1学时)

1、雄阔的境界。

2、以少总多的写法

3、以画法入诗。思考题:(1)与王维其他山水诗相比,该诗风格上有什么不同?(2)如何理解该诗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十七、高适《燕歌行》*(1学时)

1、写作背景。

2、思想意义。

3、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

4、环境描写的作用。思考题:(1)该诗诗序中提及张守珪守边之事,诗中内容与此事关系如何?(2)分析该诗的思想性。(3)诗中写景的作用。

十八、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学时)

1、诗中的奇情壮彩。

2、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

3、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树开”、“风掣红旗冻不翻”。

4、语言及音韵特点。思考题:(1)如何处理咏雪与送行的关系?(2)以此诗为例,分析岑参边塞诗的创造性。

十九、李白《蜀道难》*(1学时)

1、关于主题的各种说法。

2、层次内容。

3、喷发式的抒情方式

4、反复咏叹的形式及作用。

5、想象、夸张、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手法。

6、语言特点。思考题:(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重复三次,有何作用?(2)试分析该诗的章法结构。

二十、李白《行路难》*(1学时)

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2、感情的大起大落。

3、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思考题:比较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与此诗的异同。

二十一、李白《将进酒》*(1学时)

1、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2、纵横跌宕的结构。

3、雄奇狂放的风格。

4、夸张手法。思考题:(1)如何评价纵酒行乐的消极思想?(2)结合《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诗,论述李白乐府诗的创造性。

二十二、杜甫《兵车行》*(1学时)

1、写作背景。

2、诗歌内容。

3、记事与记言结合。

4、语言特点。

思考题:记事与记言相结合,有什么作用?

二十三、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2学时)

1、写作背景。

2、层次内容。

3、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

4、忧国忧民的情怀: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5、沉郁顿挫的诗风。

6、分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思考题:(1)该诗的思想意义。(2)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十四、杜甫《石壕吏》*(1学时)

1、内容。

2、叙事中饱含深情。

3、笔法洗炼。

思考题:体会杜甫爱国与忧民之间的矛盾心情。

二十五、韩愈《山石》*(1学时)

1、内容。

2、散文化特征。

思考题:谈谈此诗散文化的表现。

二十六、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1学时)

1、写作背景

2、层次内容。

3、艺术特色

思考题:以此诗为例,分析李贺诗歌的想象艺术。

二十七、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1学时)

1、写作背景。

2、感情内容。

3、次联“赋中之比”的手法。

思考题:体会柳宗元诗歌的感情特点。

二十八、白居易《长恨歌》*(2学时)

1、创作背景。

2、层次内容。

3、主题辨析。

4、对历史题材的艺术加工

5、完整曲折的情节。

6、传神的人物描写

7、浓郁的抒情气氛

8、章法和语言特点 思考题:(1)阅读陈鸿《长恨歌传》,比较该诗与它的不同之处。(2)李杨爱情是具有政治性的历史事件,诗人如何把握这一历史题材?(3)分析该诗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十九、韩愈《张中丞传后序》(2学时)

1、创作背景。

2、思想主题。

3、议论与叙事的结合。

4、英雄形象的刻画。

5、气势充沛、饱含感情。思考题:(1)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2)理解韩文多变的特点。

十、柳宗元《小石潭记》(2学时)

1、善于体物的特色。

2、感情特点。

思考题: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写景抒情艺术。

十一、白行简《李娃传》(3学时)

1、层次内容。

2、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3、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4、描写细致传神。

5、对比手法。

思考题:以《李娃传》为例,分析唐传奇为什么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十二、李商隐《锦瑟》*(1学时)

1、主题的多重理解及自伤身世说。

2、抒情委婉含蓄。

3、朦胧凄艳的意境。

4、典故、象征等手法综合运用。

思考题:为什么“一篇锦琵解人难”?

十三、《无题》*(1学时)

1、精纯深挚的爱情悲歌。

2、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五六两句“从对面写起”的笔法。

思考题:以此为例,分析李商隐爱情诗的特点。

十四、温庭筠《菩萨蛮》*(1学时)

1、感情内容。

2、艺术特征。

思考题:以该词为例,分析花间词风。

十五、李煜《虞美人》*(1学时)

1、强烈悲怆的亡国之痛

2、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思考题:帝王的亡国之痛,为什么会引起普通人的共鸣?

阅读篇目:

卢照邻《长安古意》、杨炯《从军行》、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王维《渭川田家》、《观猎》、《使至塞上》、《鹿柴》、《竹里馆》、王昌龄《从军行》、《长信秋词》、高适《封丘县》、《营州歌》、岑参《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远别离》、《长干行》、《塞下曲》、《丁都护歌》、《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峨嵋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梦游天姥吟留别》、《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剗却君山好)、杜甫《望岳》、《丽人行》、《月夜》、《哀江头》、《羌村三首》、《北征》、《新婚别》、《秋兴八首》、《登岳阳楼》、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遂宿岳寺题门楼》、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山上层层桃李花,杨柳青青江水平)、《西塞山怀古》、白居易《观刈麦》、《上阳白发人》、《琵琶行》、《钱塘湖春行》、李贺《梦天》、《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致酒行》、杜牧《过华清宫》、《泊秦淮》、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安定城楼》、《贾生》、《夜雨寄北》、《隋宫》、《嫦娥》、韩愈《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祭十二郎文》、柳宗元《段太慰逸事状》、《三戒》、李朝威《柳毅传》、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梦江南》(梳洗罢)、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冯延

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无名氏《菩萨蛮》(枕前发尽)、《望江南》(莫攀我)。

第五学期 宋元文学作品(48学时)

一、柳永《雨霖铃》*(1学时)

1、内容的新变。

2、情景交融、点染结合的手法。

3、铺叙手法。

4、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5、语言形式。

思考题:谈谈对该词雅俗的理解。

二、柳永《望海潮》*(1学时)

1、内容及其意义。

2、铺叙技巧。

3、分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思考题:理解以赋为词的手法。

三、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学时)

1、淡淡的哀愁

2、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思考题:理解该词的感情特点。

四、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1学时)

1、清秋怀人之情。

2、境界开阔高远。

3、风格。

思考题:该词境界有何特点?

五、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1学时)

1、上下片的内容。

2、以乐景写哀情。

3、暗用典故。

六、《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1学时)

1、婉曲幽深的思情。

2、分析“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思考题:理解欧词的风格特点。

七、《戏答元珍》*(1学时)

1、谪居山乡的复杂心情。

2、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3、跌宕变化的章法。

八、《秋声赋》*(1学时)

1、借秋声抒发人生感慨。

2、表现秋声形象感人。

3、文赋的形式。

思考题:该文如何表现秋之声?

九、王安石《明妃曲》*(1学时)

1、命意新警。

2、层次内容。

3、昭君形象的刻画。

4、以议论来深化主题。

思考题:与前人同类诗歌相比,该诗命意新警体现在哪些方面?

十、苏轼《游金山寺》*(1学时)

1、借游金山寺抒发思乡归隐之情。

2、层次内容。

3、写景艺术。

4、丰富的联想。

思考题:分析该诗的写景艺术。

十一、苏轼《惠崇春江晚景》*(1学时)

1、在绘画基础上的诗意联想

2、分析“春江水暖鸭先知”。

思考题:谈谈题画诗与所题之画的关系。

十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1学时)

1、遗貌取神的手法

2、分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思考题:分析该诗遗貌取神手法的意义。

十三、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1学时)

1、感情内容。

2、时而合说、时而分写的手法。

3、白描手法。

思考题:该词上片一般理解为梦前所思,你赞同吗?为什么?

十四、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学时)

1、望月怀人之情。

2、高远的境界。

3、旷逸的风格。

思考题:理解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

十五、《卜算子》(缺月挂疏桐)*(1学时)

1、主旨问题。

2、咏物中的寄托

3、语意高妙

思考题:咏物与寄托的巧妙结合。

十六、《定**》(莫听穿林打叶声)*(1学时)

1、主题。

2、以生活小事包含人生哲理

思考题:体会词人的乐观达的精神。

十七、《念奴娇》(大江东去)*(1学时)

1、借怀古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

2、“借宾(周瑜)定主(苏轼)”写法。

3、豪放词的代表作。

思考题:分析该词的豪放风格。

十八、苏轼《前赤壁赋》(3学时)

1、创作背景

2、层次内容。

3、复杂的心情。

4、主客问答的意义。

5、写景、抒情、议论的统一。

6、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思考题:(1)如何理解文中的主客问答?(2)结合欧阳修的《秋声赋》,谈谈文赋的特点。

十九、黄庭坚《登快阁》*(1学时)

1、感情内涵

2、分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3、用典、练字。

二十、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1学时)

1、传统题材的突破

2、以议论入词

3、对神话题材的巧妙把握

思考题:比较同类诗词,看秦观该词的新意。

二十一、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1学时)

1、贬谪中的孤苦之情。

2、由凄婉至凄厉的词境。

二十二、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微塘路)*(1学时)

1、美人过后的怅惘。

2、分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思考题:分析结尾几句比喻的新警独到之处。

二十三、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1学时)

1、借咏物来抒怀。

2、体物工巧。

3、铺叙手法。

思考题:结合该词,谈谈周邦彦词的艺术特征。

二十四、李清照《声声慢》*(1学时)

1、创作背景

2、感情内涵。

3、借秋景以渲染愁情。

4、十四个叠字的运用。

5、音韵悲切。

思考题:该词是李清照后期词作的代表作,就愁情和风格而言,与前期词作有什么不同?

二十五、陆游《关山月》(1学时)

1、爱国感情。

2、层次章法。

3、艺术手法。

思考题:分析该诗的层次章法。

二十六、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1学时)

1、闲适之情。

2、体现诚斋体的特色。

思考题:举例说明诚斋体的特点。

二十七、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1学时)

1、“采菱辛苦废犁锄”所表现的农家苦。

2、“新筑场泥似镜平”所表现的农家乐。

3、语言轻快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思考题:结合作品,论述范成大对田园诗的贡献。

二十八、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1学时)

1、伤春宫怨中的政治内涵。

2、比兴手法。

3、柔中有刚的风格。

思考题:分析该词的比兴象征手法。

二十九、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学时)

1、创作背景。

2、怀古与伤今的结合。

3、大量用典的意义。

4、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思考题:王国维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请结合苏、辛的代表作,谈谈对此的理解。

十、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1学时)

1、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2、对比手法。

3、王国维所言“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

十一、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1学时)

1、黍离之悲,今昔之感。

2、借景抒情。

3、对比手法。

4、大量化用前人词句。

思考题:分析该词的主要艺术手法。

阅读篇目: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执勤)、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李清照《如梦梦》(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永遇乐》(落日熔金)、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祝英台近》(宝钗分)、《清平乐》(茅檐低小)、《鹧鸪天》(陌上柔桑)、姜夔《燕雁无心》、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欧阳修《画眉鸟》、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北陂杏花》、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新城道中》、《题西林壁》、黄庭坚《寄黄几复》、《雨中望岳阳楼君山》、范成大《催租行》、《州桥》、杨万里《初入淮河》、陆游《五月十一日梦从大驾亲征》、《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梦断香消四十年)、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苏轼《喜雨亭记》、《方山子传》、《后赤壁赋》、《答谢民师书》、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邓牧《吏道》、元好问《歧阳》、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白马解围)、

第三篇:唐宋诗词研究教学大纲马东瑶

唐宋诗词研究教学大纲(马东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唐宋诗词文体之发展流变及重要诗人、词人的创作特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提高学生分析作品和文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唐宋诗概论:“诗分唐宋”学时1 主要内容:

唐诗与宋诗是两种诗歌审美类型,具有不同特征。一般来说,唐诗以丰神情韵见长,宋诗以筋骨思理取胜。

唐诗与宋诗既判然有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宋诗既继承唐诗,又自辟新路。唐诗与宋诗并非仅为时代之别,还与审美主体的体格性分有关。教学要求:

了解唐诗与宋诗的基本特征。把握唐诗与宋诗的不同和联系。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钱钟书“诗分唐宋”之论?

(二)第一章:王孟与盛唐山水田园诗学时2 主要内容: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盛唐之后,田园诗和山水诗获得融合的机会。

盛唐田园诗人把审美目光更多地投向隐居环境的外在美,注意到在陶诗中尚未被充分表现过的田园意趣。

盛唐田园诗追求平和宁静和优雅高尚的审美趣味。盛唐诗人吸收和融合二谢写山水诗的经验,进一步把意象提炼到具有最高概括力的程度,使盛唐山水诗形成了富有韵外之致的特色和清空简远的意境。王维:“诗中有画”与超越绘画。

孟浩然的“有我之境”与王维的“无我之境”。教学要求:

盛唐山水田园诗的起源。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思考、讨论:

苏轼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评价是否恰当?

(三)第二章:岑参与盛唐边塞诗学时2 主要内容:

唐代是一个重视武功的朝代,士人很有到边塞去建功立业的豪情,于是诗歌得以离开宫廷的狭小圈子,走向关山和塞漠,边塞诗由此兴起。盛唐边塞诗:王翰《凉州词》、王之涣《凉州词》、李颀《古从军行》、王昌龄《出塞》、《从军行》,壮观景象中兼具豪放与悲凉之情,并体现人文关怀。盛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岑参。诗歌昂扬热烈、奇逸挺拔,体现典型的盛唐风采。与高适诗有截然不同的特色。教学要求: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岑参诗的艺术特色。岑参诗与高适诗的区别。思考、讨论:

岑参边塞诗有何超越之处?

郑振铎称岑参为“开天时代最富于异国情调的诗人”,如何理解这一评价?

(四)第三章:李白与盛唐文化学时2 主要内容:

李白是盛唐文化最典型的代表,盛唐文化培养出他独立不羁、傲视权贵的人格特点。这使他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典范。

李白诗兼具“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形成雄阔而又飘逸的风格。李白诗常具有雄壮奔放之美,描写抒情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意象的跳跃性特征。李白诗又有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李白最擅长体现乐府风调的杂言体诗和绝句。这两种诗都不受格律的束缚,都受到清新明快、流畅自然的乐府民歌风调的影响,而这样的体式也最能表现李白洒脱不羁、飘逸不群的才性特色。教学要求:

李白与盛唐文化的关系。李白乐府与绝句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学思想与创作实践的关系。思考、讨论:

李白诗歌的典型意象与内涵。

李白作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其集大成的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第四章:杜甫与安史之乱学时2 主要内容:

杜甫的儒家人格精神与典范意义。

杜甫“诗史”的特征。不仅仅是用诗的形式实录的史,而是以史实为背景观照人生的诗,由此反映人类社会带有普遍性的现象。杜甫用诗笔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苦难和人的命运,更反映了动荡时代中的人的心灵与丰富情感。

杜甫的拗体诗极具特色。不仅以新鲜而恰当的形式 表达了他当时抑郁不平的思想情感,也下启黄庭坚等诗人。教学要求:

杜甫作为儒家文人典范的特点。杜甫新乐府创作的特点。杜甫拗体诗的特点与成因。思考、讨论: 杜甫的“集大成”与李白有何不同?

杜甫是如何下启中晚唐及宋诗创作的?

(六)第五章:李贺与中唐新变学时2 主要内容:

“诗到元和体变新”,中唐诗歌的新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元白诗歌的走向通俗平易,一是韩孟诗派的走向险怪,其中李贺是韩孟诗派的杰出代表,而又极有自己的特色。

李贺诗主要表现神仙、鬼怪和梦幻三大超自然的境界,对于这些境界的描写寄托着他的理想、反映着他的焦虑、以及他对于生与死的看法、对于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等。

李贺的诗超越了功利主义的道德意蕴,他对诗风的变革是立足于诗歌本位的。李贺的鬼诗。

李贺诗的颜色光影运用。教学要求:

中唐诗歌的新变体现在哪些方面。李贺诗歌的特点。思考、讨论:

李贺诗的艺术独创性。

李贺的想象力与李白、韩愈有何不同?

(七)第六章:小李杜与晚唐特色学时2 主要内容:

晚唐朝政腐败、党争激烈,文人找不到出路,要么创作以史鉴今的咏史诗,要么沉醉于温柔乡中写作艳丽的爱情诗。晚唐诗人的代表是杜牧和李商隐。杜牧:有着积极入世的儒家精神,常常在诗中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诗歌既具理性的反思,又有浓郁的诗意。

李商隐:亦以咏史诗著称,而风格与杜牧截然不同。往往用严整的七律,构思精巧,使事精当,对仗工整。无题诗极有特色。用富艳精工的语辞来写迷离微妙的心境情感意绪,体现典型的义山体风格,也是晚唐诗的重要风格,并且和晚唐的词相通。

李商隐弥补了元白、韩孟缺乏含蓄情韵和不够凝炼之弊。他把复杂矛盾甚至惆怅迷惘的主观意绪,通过朦胧凄艳的诗歌意境传达出来,对后世影响甚深。教学要求:

杜牧诗歌的特点。

李商隐咏史诗和无题诗的特点。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李商隐的无题诗?

试比较李商隐诗与李贺诗的异同。

(八)第七章:欧阳修与宋调的形成学时2 主要内容:

欧阳修领导的庆历诗歌革新确立了宋调的基本特征,而诗歌革新是庆历新政在文学上的反映,与当时政治思想学术的变革有关。欧阳修重新思考了文与道的关系、意与辞的关系,从而促进了诗歌创作观念的转变。

欧阳修体现出当时新型文人或士大夫的特点:政事、学问、文章都很出色。关注现实,关心百事;多才多艺;具有通达的人生态度及文化人的生活品味和趣味。诗歌也因此体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性。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体现出宋调的很多典型特征,如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等。其诗以情韵悠长著称,同时又体现出一种理性的反思色彩,反映出学者型诗人的见识。

教学要求:

欧阳修在北宋诗歌革新中的作用。欧阳修诗歌的特点。思考、讨论:

欧阳修是如何领导北宋诗歌革新获得成功的?

(九)第八章:王安石的诗歌艺术学时2 主要内容:

王安石是从庆历诗坛到元祐诗坛的重要过渡性诗人,并下启黄庭坚与江西诗派。他进一步确立和发展了宋调的许多典型特征。意象的人文化。用典的特色。理趣诗与翻案诗。

“半山体”的“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教学要求:

王安石在宋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王安石诗所体现的“宋调”特征。“半山体”的特色。思考、讨论:

王安石“半山体”诗是复归唐风还是凸显宋调? “半山体”与“王荆公体”是否内涵相同?

(十)第九章:苏轼与宋代文化学时2 主要内容: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而苏轼是宋代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他在思想学术、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成就和特色,又无不影响到他的诗歌观念和创作。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但总能从困境中获得超越,与他出入儒释道三家,善于自我解脱、自我安顿有关。他的诗歌体现着这些特点。

苏轼 善于从普通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中开掘诗材、发现新意妙理,使诗歌充满生动活泼的奇趣和耐人寻味的理趣。苏轼的才识学养,既普遍地体现在观物态度和诗思哲理中,更集中体现在诗歌的使事用典和次韵等方面。苏轼之所以是宋诗的代表,在于他进一步发扬了宋诗的典型风格,将之发展到醇熟的境地,同时又在其中体现着他个人的风貌,形成独具特色的“东坡体”。教学要求:

苏轼与宋代文化的关系。苏轼诗的理趣。“东坡体”的特点。思考、讨论:

苏轼诗是如何体现“宋调”最高成就的? 如何看待苏轼的次韵诗?

(十一)第十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学时2 主要内容:

黄庭坚与苏轼一样,是宋代文化的典型代表,在诗歌创作上形成独具特色的“山谷体”。

黄庭坚诗的题材范围不算广泛,但是特点非常鲜明。他注重对个人精神境界的开掘与表现,从而典型地体现了北宋文人的精神世界。

黄庭坚对于题材有着独特的处理方式。他能够在常见的题材中发掘出新意,表达其不同流俗的艺术感受。往往具有 人文色彩浓郁的特点,同时用他个性化的感受和观照方式挖掘出诗歌的独特意义。

黄庭坚善于押险韵、作拗律。这与他字法、句法上的出新一样,都是为了凸显所要表现的对象,营造最能体现主体风神的独特意境。

黄庭坚之诗讲求技巧,有法可学,同时他在儒学、禅学等方面的造诣以及注重精神追求、品格修养的特点都引起了很多诗人的共鸣,从而在诗坛影响深远,形成著名的江西诗派。教学要求:

“山谷体”的特点。

江西诗派是如何形成的。思考、讨论:

黄庭坚的拗体诗与杜甫的有何不同? 江西诗派为何能成为宋代最大的诗派?

(十二)第十一章:陆游的诗歌世界学时2 主要内容:

陆游爱国诗的特点。如乐府诗、纪梦诗等。

陆游的农村诗。内容丰富,既有对农民饥寒、凄苦生活的描写,表现其悲悯的士大夫情怀,也在对清新自然的田园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回归本根的精神愉悦。陆游的爱情诗。宋人很少在诗中表现爱情,陆游怀念前妻唐氏的一批情深意重的诗歌由此显得弥足珍贵。

陆游七律成就很高。常常在精整的对偶中暗含着丰富变化,成为整首作品的警策之句;而好的作品既有词意俱佳的精妙对偶,又能与全诗浑融一体,相互辉映。教学要求:

陆游乐府诗的特点。陆游七律的特色与成就。思考、讨论:

宋人为什么很少写作爱情诗?

陆游的诗歌艺术成就如何体现南宋诗的“中兴”?

(十三)第十二章:杨万里与南宋“新体”学时2 主要内容:

陈与义与杨万里的诗皆被称为南渡以后的“新体”诗,亦即严羽《沧浪诗话》所列“陈简斋体”与“杨诚斋体”。“简斋体”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得时代风云之助,表现家国变乱,而“诚斋体”的最大特色不在反映现实,而在诗歌艺术本身。

“诚斋体”主要以自然万物为描写对象,建构了一个具有生命灵性、知觉情感的诗化的自然世界。

“诚斋体”最典型地体现了“活法”论的精神。

杨万里特别擅长发现、捕捉自然界的生机、动态,擅长表现转瞬即逝、变化无穷的景象。往往想象丰富新颖,语言自然活泼、幽默风趣。教学要求:

“诚斋体”的特色。

“诚斋体”是如何体现“活法”精神的。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杨万里“以学人而入诗派”?

“诚斋体”的描写自然风物与王维、王安石诗有何不同?

(十四)第十三章:唐宋词概论学时1 主要内容: 从《诗经》开始,中国诗歌就建立了与音乐相结合的传统。中国音乐可分为雅乐、清乐、燕乐三个阶段,词是隋唐时期燕乐繁盛的结果。

词调来源广泛,有来自民间和外域的,有创自教坊、大晟府等官方音乐机构的,也有很多是乐工、歌伎、词人的自度曲。

分词调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并以引、近为中调,慢曲为长调,这是明代中叶以后才有的;令、引、近、慢各有不同的节奏和唱法,它们的区别首先在于音乐而不在于文辞。

当曲子词兴起并盛行于民间之时,原本有着多种多样的表演形式,可以向着多种可能的方向发展,而文人的参与使它基本定型为一种新的抒情独唱歌曲。教学要求: 词的缘起。词的基本特征。

民间词与文人词的关系。思考、讨论:

词与音乐有何关系?

(十五)第十四章:李煜学时2 主要内容:

王国维称李煜“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指出了李煜词自写心声的特点,但这一变化并非突现于李煜身上,而是在韦庄、冯延巳、李璟等人的创作中都已有所体现。

李煜词或是直接表现家国之痛,以毫不掩饰、率真沉挚的情感而打动人心,或是用更具概括性的语言写出人类具有普通意义的情感、感受,从而激起广泛的共鸣。李煜词总是冲口而出、不加雕饰,读来明白如话,说明早期文人词还留存着民间词天真、清新、自然的特点,但又远比民间词雅致。教学要求: 理解“伶工之词”与“士大夫之词”。李煜词的特点。思考、讨论:

李煜词如何体现五代词的最高成就?

(十六)第十五章:柳永学时2 主要内容:

柳永是浪迹于市井的下层文人,流连坊曲累及了他的仕途,却成就了他的词名。首先在于促使他写出生动的俗词。其次,柳永俗词成为金元曲子之滥觞。第三,促进了柳永对于慢词的开拓。柳永的慢词写作受到骈文和赋的影响。柳永又有“不减唐人高处”的文人雅词。教学要求:

柳永俗词的特色。

柳永慢词的艺术成就。思考、讨论:

柳永是如何进行词体变革并取得成功的?

(十七)第十六章:二晏词学时2 主要内容:

晏殊、晏几道父子都沿着“诗客曲子词”的道路,擅写高雅小令;由于二人身世经历的不同,词风也大有区别。

晏殊一生为“太平宰相”,过着优游闲适的生活,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其词多写文人士夫关于春去秋来、流年似水的淡淡闲愁。

晏几道早年为贵介公子,后为落拓文人,总是蜷缩在自我的心灵世界中,在对往日繁华生活的追忆和梦境的想象中寻求慰藉,其词特色也正由此形成。小晏词主要写爱情,这是他心灵的避难所,同时寄寓他的人生之慨。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都曾出现于诗与词中,但效果大不相同,由此可思考词境与诗境之不同。教学要求:

大晏词所代表的“诗客曲子词”的特色。小晏词的特色。思考、讨论:

词境与诗境有何不同?

(十八)第十七章:苏轼学时2 主要内容:

苏轼对词的变革比柳永更为巨大,与他引入诗的表现方式有很大关系。

苏轼一方面革新词体,扩大词境,另一方面又维护和保持词的特点,从而创造了古近体诗所未能创造的独特词境。苏轼是 以诗词一体的观念,通过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同时又严守诗词疆界,使词成为一种与诗歌并尊的、同时又具有独立性的文学形式。

苏轼即使是写作传统的婉约词,也大多在清婉雅丽的风格中融入自己的独特巧思,不同于酒筵歌会之词的香艳缠绵。教学要求 :

苏轼词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苏轼词的特色。

苏轼词与音乐的关系。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苏轼的“以诗为词”?

以《蝶恋花》为例分析苏轼婉约词的特色。

(十九)第十八章:秦观学时2 主要内容:

秦观在苏轼开创了词的新风尚之后,坚守词的本色,使词的幽约柔婉的传统路数继续向前发展。

常常用传统的婉约之词、婉转之情来写文人士大夫的心情意绪。“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其词 具有 细腻、惆怅、感伤、深婉多情的特点。教学要求:

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秦观词的“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秦观的词风是否对其诗风有影响?如何理解其“女郎诗”?

(二十)第十九章:李清照学时2 主要内容:

“易安体”的特征:其一“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其二善于用典。李清照后期词的主要成就在于深刻表现了家国之悲。

李清照词的成就,除了艺术表现上的独出心裁,还在于她以女性之身,却有着士大夫的风范、见识和格调。既有“闺中秀”,又有“林下风”,将这两种气质完美融合在传统词的写作中,就使传统焕发出新意,形成其词的独特风貌。教学要求:

“易安体”的特点。

李清照慢词的艺术成就。李清照的词学观。思考、讨论:

李清照的女性身份对其创作是否有影响? 李清照是否在创作中实践了其词学观?

(二十一)第二十章:辛弃疾学时2 主要内容:

辛弃疾以武将身份而知名于词坛,其词具有真正的豪情逸兴。

辛弃疾又具有宋代文人普遍具有的学者气质,这使其词豪放而不流于粗豪。辛弃疾词以立意深远、感情深沉、风格沉雄的爱国词最具代表性,但其创作还有着广泛的题材内容,如寄托深远的婉约词、爱情词,清新活泼的农村词,以及诙谐幽默的俳谐词。这些俳谐词常常别有深意,作者以此排遣不得志的失意和苦闷;也有主要体现艺术上的创新性的,表现出词的戏剧性特征。教学要求:

辛弃疾词的豪放特色。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辛弃疾俳谐词的艺术创新。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举例说明。什么是词的戏剧性特征?

(二十二)第二十一章:姜夔学时2 主要内容:

姜夔是南宋格律派词人的代表。其词以“清空骚雅”为特色,与吴文英的“密丽质实”形成鲜明对照。姜夔追求典雅的词风,这既与其自身的创作观念有关,也与当时普遍崇雅黜俗的文化和文学的观念有关。

姜夔词具有“援江西诗法入词”的特色。

姜夔精通音律,常常自创词调。在《白石道人歌曲》中,有 17 首词旁附自度曲,不仅注明了宫调,还有详细的乐谱。这是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惟一完整的宋词乐谱,在词史和音乐史上都有极重要的价值。教学要求:

姜夔词的风格特色。姜夔词与诗的关系。姜夔词与音乐的关系。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姜夔的“援江西诗法入词”?举例分析。如何看待胡适称姜夔词为“词匠之词”的评价?

三、教材与学习资源 陈贻焮:《唐诗论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梅祖麟、高友工:《唐诗的魅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林庚:《唐诗综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斯蒂芬·欧文:《初唐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斯蒂芬·欧文:《盛唐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蒋寅:《大历诗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孙昌武:《唐代文学与佛教》,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查屏球:《唐学与唐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赵齐平:《宋诗臆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王水照:《王水照自选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钱钟书:《宋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张鸣:《宋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成都:巴蜀书社,1997。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沈松勤:《北宋文人与党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夏承焘:《月轮山词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79。龙榆生:《龙榆生词学论文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缪钺:《诗词散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杨海明:《唐宋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刘尊明:《唐五代词的文化观照》,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施议对:《词与音乐关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第四篇:唐宋散文比较

唐宋散文比较

苗卫昆

【摘要】: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唐宋时期是一个辉煌的阶段。这一时期,文学体裁丰富,文学流派纷呈。尤其是唐诗宋词,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期。散文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也取得重大收获。

古代汉语在问题意义上使用的“散文”一词,出现在南宋。散文是一种具有实用功能的文体。唐宋散文诗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期。散文发展到唐宋,可谓真正从经史子中分离出来,有应用性向文学性转变。散文于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有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笔者在此仅从唐宋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唐代散文的特点、宋代散文的特点、唐宋散文的比较做分析。【关键词】:唐代

宋代

散文

比较

唐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尤其是唐朝,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繁荣的经济,开明的政治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于是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孕育而生,唐宋散文一改六朝浮靡的文风,提倡更接近生活的“古文”,是秦汉散文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文学史上里程碑似的时期。

一、唐宋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

从汉代发端一直到魏、晋时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体,后人称它为骈文。骈文跟古文很不相同。古文是散行单句、不拘格式的。骈文却讲究字句的对称,全篇以偶句为主;还要讲究音律(协调平仄)、辞藻和运用典故。骈文作品也有不少优秀的名篇,这些作品既言之有物又富有文采,历久传诵不绝。但是骈文发展到末流,过分追求形式,句子字数和对仗越来越要求工整精巧,辞藻的华丽浮艳也十分惊人。据有人统计,六朝骈文用得最多的是颜色、金玉、灵禽、奇兽、香花、异草等类的词语,有些骈文仅颜色一类的词语即占全文被除数的十分之一以上。至于用典之多更是不在话下,有的骈文通篇都是典故的堆砌,几乎成了文字游戏。这就不能不影响它去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极大地限制了思想内容的表达。特别到了齐梁以后,君主荒淫,贵族和官僚腐化,骈文往往成为他们表现自己腐朽堕落的思想和生活的工具。骈文的浮艳文风和形式主义的恶性发展,终于使它走进了死胡同。在韩愈、柳宗元之前的一百多年间,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起来探索改革文风的道路。有的提出了古文的理论,但往往是空洞的、缺乏现实内容的儒家教义,并且否定屈原、宋玉以来的诗文辞赋。有的进行了古文的创作实践,然而还只是发端,如唐李子昂,但是成就并不显著。那时,改革的途径还不很清楚,时机也不成熟,所以不能扭转风气,形成一个有力的运动。

韩愈、柳宗元所处的八世纪末到九世纪二十年代,是唐代经历了安史之乱的衰落后转向中兴的时期。当时,社会危机仍在深刻发展,所谓“中兴”也只是一种苟安的太平局面。不过被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的社会经济,毕竟暂时地重趋稳定并有所发展,使得唐王朝能通过两税、盐政、漕运、矿冶等方面的收入维持它的统治地位。当时,新兴的中小地主集团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与大地主官僚集团的斗争十分激烈,积极要求革新政治。经济的暂时复苏,政治的要求改革,不能不影响和推动文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从文学本身来说,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广阔复杂,骈文阻碍表达思想和反映现实的严重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用古文来代替骈文以适应时势要求的呼声也就越来越强烈。经过韩愈、柳宗元及其同道们的共同努力,先前许多有识之士要求改革的伏流,至此终于奔腾而出,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刻。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打破了六朝以来骈文独霸文坛的局面。但是,韩、柳的继承者没有坚持住古文运动健康的方向,反而发展了它的消极面。他们一方面把古文变成了宣扬孔、孟之道的道学书,一方面又把追求奇异怪癖理解为“创新”,导致了古文运动的衰落。到了晚唐时期,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文学适应着统治阶级的需要重新发展起来李商隐、段成式的骈骊文风的兴起,更使古文运动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李商隐写的四六文(骈文的一种),成为宋代初期西昆派文人的楷模。西昆派的文章艳丽雕镂,“风月,弄花草”,一时霸占了宋初的文坛。

但是,这种局面刚刚出现,便又遭到很多作家的反对,他们力主改革文风,并逐步形成了一次新的古文运动,其领导人就是欧阳修。

二、唐代散文的特点

唐代散文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开启了一代新风,特别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秦汉散文传统,革新文体和文学语言,并鼓励在内容上反映现实生活,发扬儒家“文以载道”的精神,在中国散文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唐初主要以骈文为主。

大多数文人沿袭了六朝以来的风格。谈到唐代文人鄙人想很容易想到大诗人李白。其实李白不光诗歌出众,对于写作他也无愧于一个好手,在古文观上中收集了他的两篇名作,其中之一《春夜宴桃李园序》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骈体抒情小品文。文章以清新俊逸的风格、婉转自如的笔调记叙了作者与故人在桃李芬芳的名园集会的盛况。文章风情并茂,是为历代传诵的名篇。但李白毕竟是位诗人,他的文章虽好,却并非登峰造极。而鄙人认为真正能代表唐初骈文风格,能流传千古的文章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滕王阁序》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此鄙人就不多家评论了。倒是《吊古战场文》被收入了《古文观止》不才认为《古文观止》收编的都是历代名篇,而《吊古战场文》为精品中的精品。其中“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苍苍蒸民,谁无父母? 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手如足,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之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等可谓千古名句。另外“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晰晰。”等句更有楚辞的风格,将楚辞应用于骈文之中浑然一体。不才初读此文感其气势磅礴,再读则触目伤怀,三读便有泪盈眶,不才不得不为文章中所写而感动,不得不同情文中百姓。所以此文为千古名篇。其与《滕王阁序》一悲一喜,一寒一暖,反应出唐初骈文特点。

2、唐初虽以骈文为主,但已开始出现由骈入散的倾向,并在理论上提出改革要求。

中唐前期一批崇儒复古、谋求革新的作家相继出现,提倡散文,反对骈文。中唐后期朝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使古文到达全盛阶段,一直发展到唐末五代。

唐代散文结束了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从生活中取材,从语言中提炼新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的表达能力,有进步意义。韩愈的散文气势充沛,纵横开合,奇偶交错,巧譬善喻,或诡谲,或严正,艺术特色多样化,扫荡了六朝以来柔靡的骈俪文风。他善于扬弃前人语言,提炼当时的口语,推陈出新。他主张“文从字顺”,创造了一种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书面散文语言,扩大了文言文体的表达功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后人对韩愈评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刘开言“韩子冠于八家之首而犹屈”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代古文的发展道路。

在唐代,散文的发展变化与诗歌的发展变化并不同步。当诗歌已经高度繁荣的时候,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才开始。文体文风的改革,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这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今人习惯上把它称为“古文运动”。

三、宋代散文的特点

宋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长河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古代散文演变的历程来看,宋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鼎盛时期。正如明代文学家宋濂所说,“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300余年间,出现了众多的散文作家和散文作品。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就占了六位,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从吕祖谦所编的《宋文鉴》、庄仲方所辑的《南宋文范》和今人所编的《全宋文》等散文总集来看,宋代散文数量繁富,佳作纷呈,风格流派众多。同时在散文理论和体式上也多有开拓,从文体理论的角度来看,宋代是“散文”概念提出并渐趋成熟的时期。

宋代散文承中唐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而来。从思想内容上来看,宋代散文一是多以讲学为目的的言道之文,二是多以论政为目的的政论之文,三是多以记录见闻为目的的笔记之文。言道之文具有很强的哲学性,政论之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笔记之文具有机很强的趣味性和学术性。宋代散文的特点分期论述如下:

1.北宋初期,承袭晚唐五代之风,以骈文为主,也有人作古文。这一时期的最大的成就乃在于古文运动的再次兴起。代表性作家有柳开、王禹偁、石介、范仲淹、尹洙等。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这些古文家的最大特色是言道与论政密切结合,教化性较强;从艺术上看,其最大特色在于提倡平易自然,但创作实践上尚不能尽如人意,有时不免露出辞涩言苦的毛病。北宋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唐代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至北宋诗文革新才取得最后胜利.后代散文家所借鉴的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传统,北宋就有六大家.他们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表现技巧空前成熟,有大批优秀作品流传后世.北宋初期主要作家有柳开,穆修,王禹称,范仲淹等.他们都是散文革新家,或从理论上,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向宋初不重视思想内容,偏重浮词丽藻的文风进行了斗争.柳开强调文章应密切联系时政,但他的作品未脱艰涩之病,影响不大.王禹城提出“传道而明心”的口号,并反对“句之难道”,“义之难晓”的古奥文风.他的《待漏院记》,“用规于执政者”,告诫宰相必须勤政,反映了作者要求改革的政治愿望,观点鲜明,文笔生动.《黄冈竹楼记》把简陋的竹楼诗意化,表现谪居的乐趣,寓意深远.语言浅近清新,质朴流畅.其成就远在柳开之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生动描写和对牵客骚人两种不同“览物之情”的否定,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文章写景宏阔,议论精辟,行文简而有法,音韵和谐,历来脍炙人口,是诗文革新的最初战绩.2.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古文运动取得成就的时期。欧阳修实际上为此期的领袖。从思想内容上来看,言理与论政逐渐分开,以程颐为首的理学家提倡“文以载道”,言理遂成为理学家的目的;以欧阳修为首的古文家则强调关心百事,言政遂成为古文家的主要内容。从艺术实践上来看,古文家不但把宋初平易自然的理论主张完全付诸实践,而且还发展了古文的艺术韵味,使之更具有文学性。

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发展的黄金时代.活跃在文坛上的有著名的散文家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等.苏洵长于议论,他的《六国论》最见风格.文章借古讽今,层层剖析,宏论滔滔,颇有战国纵横家遗风.曾巩散文以说理精密,语言简洁著称.他的《墨池记》解释理论,文章题小议宏,笔调婉转有致,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苏辙的散文,议,记,书,传各体兼备,一策论最佳.他的议论文笔力雄健,说理清晰;记叙文文笔灵活,波澜起伏.他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对于散文创作提出了杨启智说,强调阅历和修养对写好文章的意义,因此他认为司马迁“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使得至于他“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他这种主张把读书与参加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的观点,对我们今天学习写作也有启发意义.此外周敦颐,司马光也有名篇传世.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歌颂洁身自好的君子品格,体物言志,寄托深远,语言隽秀,意味深长,深为世人喜爱.3.南宋初期散文创作充满爱国激情,文人纷纷以文言政,要求抗敌北伐,批判投降求和,具有高度的战斗性,其文风也慷慨激昂,气盛势足,理明词畅。

4.南宋中期又是散文创作相对发达的时期,其中尤以鼓吹北伐、议论国是的政论之文和倡明理学、论辩哲理的讲学之文成就最高。前者以辛弃疾、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陈亮为代表,后者以朱熹、陆九渊叶适等人为代表。这两大内容在写作上皆条分缕析、切当翔实,较之北宋散文更富有论辩力和逻辑性。

5.南宋末期的散文呈现衰落趋势,自中期以来就出现的萎靡文风此时有增无减。但在南宋亡国之际出现的文天祥、谢翱、邓牧、王炎午等一大批作家,都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纪实抒情散文,其内容仍以抒发爱国情怀为主,但在亡国之际风格更显得悲慨沉痛。

三、唐宋散文的比较

(一)唐宋散文实践者的不同特点

韩愈、柳宗元领导古文运动的成功,主要在于他们敢于逆流而进,不怕讽刺打击,长期地坚持为古文运动的胜利而冲锋陷阵;在于他们有比前人更为完备的、合乎实际需要的、比较进步的古文理论;还在于他们有优异的作品,他们的古文创作赢得了社会的支持。韩愈提倡古文始于唐德宗贞元(785-805)前期。当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始而惊,中而笑且排(排斥)”,只有李翱、张籍等少数人拥护他。但韩愈始终不遗余力地大声疾呼,并且通过倡导儒学复古运动取得广大中小地主阶层的拥护来推动古文运动。到了贞元末年,古文的影响就逐步扩大了。唐宪宗元和(806-820)以后,韩愈得到柳宗元的积极支持;柳宗元用他杰出的古文创作成就与韩愈并肩作战,促进了古文运动的蓬勃发展。最后,到韩愈去世时(824),古文终于占据了文坛的统治地位。韩、柳在倡导古文运动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提携同辈,培养青年作家,热情地传授写作经验,使古文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欧阳修和他的同道们为了击败西昆派的浮艳文风,在理论上重新提出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关系。欧阳修二十多岁时与尹洙等补缀校定当时已经极少流传的韩愈文集加以刊行,扩大影响。欧阳修并曾通过主持科举考试来打击华而不实的文风。此外,欧阳修同样善于团结同辈作家,热心奖掖后进,在他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极有成就的古文作家,如苏洵、苏轼、苏澈、曾巩、王安石等等。欧阳修和他的同道们经过了三十年的努力,终于奠定了一代文风。他死后,苏轼继续领导新古文运动,成为当时文坛的领袖。苏轼无论在北宋还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大作家,他的散文和诗词体现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宋代的古文运动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二)唐宋散文的理论方面的比较。

韩、柳的古文理论是强调文道合一而以道为主的。韩愈打着儒学复古主义的旗号,树立了从尧、舜、禹、汤、文、武到周公、孔子、孟子的所谓“道统”,并以“道统”继承者自居。这种传统的儒学之道,是维持封建等级制度和伦理首先的。但韩愈所说的“道”还有文学的思想内容这个内涵在内,他认为“道”(内容)对于“文”(形式)起着决定的作用;而且“文”不可忽视,“辞不足不可以为文”,这基本上是正确的。柳宗元同样主张思想内容重于艺术形式,并且重视“道”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作用。与此同时,韩愈提出“气盛(精神饱满),则言(作品)之短长,与声(音调)之高下者皆宜”,从作家创作的角度发挥了内容决定形式的见解,又指出“气”是由不断加强品德和文学修养取得的。柳宗元也认为:“凡为文,以神志为主”,说自己写文章时不敢有轻忽懈怠之心,昏昧、骄矜之气,不然,作品中就将出现浮滑、松散、杂乱等毛病,同样强调作家精神状态和品德的高下决定作品的好坏。他们所说的品德,自然离不开儒家的道德标准,但这对于扭转轻薄浮华的文风是有积极作用的,能引导作家从加强品德和文学修养入手来不断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韩愈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主张,认为一切文辞就同自然四个坚持各种声音一样,都是不平则鸣的,将文学和现实斗争联系起来突破了一些儒家的传统偏见,这就使他的许多作品言之有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矛盾,反映人民疾苦,他的善鸣其不平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在同时代的作家中很少有人能同他相比。

韩愈古文理论的中心内容和精华所在是文体改革论。它的具体标准是:

一、“唯陈言之务去”,认为言贵独创,词必己出;

二、“文从字顺各识耶”,认为文字必须通顺流畅,讲究词的次序、位置和作用,也就是要求符合语法规律。两个标准总起来说就是:用自己创造的词汇,通过正确的语法,通顺流畅地来表达文章的内容。他树立这两个标准的目的,就在于创造出一种比东汉以前的散文表达力更强的散文来。

欧阳修认为必须文道并举、道先文后,他继承韩愈的“不平则鸣”论,进而提出了“穷而后工”论,认为作家对贫苦生活有了深切的体验后,才能取得较高的创作成就,这样来强调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他们又提出作品必须有作家自己的个性特色,反对因袭模仿;同时大力提倡学习和继承韩、柳,发展唐代古文运动的优秀传统。欧阳修、苏轼等根据当时政治和经济的需要来革新文风。他们通过理论宣传和创作实践,大力提倡并逐步形成宋代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风格;在布局谋篇方面形成曲折舒缓、务达疏畅的特色,结构严密而逻辑性强;在语言方面注意提炼当时的口语,主张“其言易明而可行”,用词造句着眼于“自然”、“平常”,因而他们的散文大都以明白如话见长。

(三)唐宋散文风格的比较

宋代的古文运动,虽然是韩、柳古文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但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在散文创作上,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宋代的散文风格,和唐代的散文风格是不大相同的。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

1、宋代散文舍弃了韩柳散文的古奥艰深、「沉浸浓郁」的特点,发展了平易自然、文从字顺的特点。欧、苏、王、曾的长处虽各有不同,但却有共同特点:他们的风格比起唐代散文更见议论透辟,叙事生动,写景自然,抒情真实,这些完全是在适应历史的环境下发展起来;更切合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因此,宋文对后世的影响远较唐文为大。

2、谋篇布局不大相同:唐文讲求纵横开阖、波澜起伏的气势,在转折连接处,讲求出人意外;宋文贵乎迂徐舒缓,不露锋芒,要如行云流水,舒展自如,洋洋洒洒,而又富有逻辑性和表现力。

3、语句安排不大相同:唐文注重推敲字句,时杂入险怪新奇句式及字眼;宋文平顺简易,语言通达流畅,最为特色。

4、创作风格不同。八大家都在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大体上来说唐代两家之文,雄健奔放,奇崛峭厉。宋代六家之文平易畅通,委曲迁徐。这也是唐宋散文主要区别所在。细而言之,不才认为同属唐代的韩、柳,同属宋代的欧、曾、王,甚至同属一家的苏氏父子,其文风也各有特点。宋人李涂说:“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青人吴振乾说:“奥若韩、崤若柳、逸若欧阳、醇原若曾,峻浩若王,既已分流而别派唉。既眉山苏氏父子兄弟相师友,而明允之豪横,子瞻之畅达,子由之折,亦有人树一帜,各不相袭者”。他们的话虽不一定确切,但都看到八大家之文的不同特征有可取之处。

总之,宋代的散文创作吸取了韩、柳文体改革的特点,又着重在文风上加以探索,创造了比韩、柳更为平易流转的风格。明代艾南英说:“文至宋而体备,至宋而法严”(《再答夏彝仲论文书》)。

后世出现了许多关于唐宋散文的选本。明代茅坤编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即选辑了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八位作家的散文作品,作为人们学习唐宋古文的范本,后人也因此而称这八人为“唐宋八大家”。【参考文献】:

1、郑力戎.从唐宋古文大家看骈散之争[J].文史哲,1988.3.2、成松柳.从“文以载道”到“书写性灵”—唐宋散文的传承与拓展[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5.1.3、周振甫.唐宋八大家论[J].文学遗产,1996.6.4、洪本健.从韩柳欧苏文看唐宋文的差异[J].文史哲,1998.3.5、张国俊,张瑞年.古文运动是形成艺术散文的运动—对唐宋古文运动的再认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1.

第五篇: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课程编码:SN023130B 学分:2 总学时:32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技术学等文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是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之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散文的简明文本,使之对中国古代散文的产生、发展脉络、艺术特征、文化成就以及继承和创新等有一定的把握。该课程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散文代表作家作品、流派和发展规律,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该课程的任务:深化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吸取民族思想资源的养分,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知识与能力兼顾,重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地掌握中国古代散文史的基本知识、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入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和独立分析、评论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教学和研究打下初步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一)、绪论(2学时)1.散文的性质和定义。2.广义散文与狭义散文。3.骈文和散文之争。

4.学习《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二)、?第一章 先秦散文研究(4学时)

1.先秦史略和先秦散文发展概论。

2.散文的起始:甲骨卜辞、《周易》与《周易大传》、商周的钟鼎铭文。

3.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4.诸子散文:《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

5.先秦散文的特征、发展规律和文学成就。

(三)、?第二章 秦汉散文研究(4学时)1.秦汉史略和秦汉散文发展概论。2.秦汉政论散文研究。3.秦汉学术散文研究。4.司马迁《史记》研究。5.班固《汉书》研究。

6?.秦汉散文与古文传统的确立。

(四)、?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论略(2学时)1.文学自觉与文笔之辨。2.三曹与建安文章。3.正始文章。4.两晋文章。5.南北朝文章。

(五)、?第四章 唐代散文研究(6学时)1.唐代史略与唐代散文发展概论。2.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3.古文理论。4.韩愈散文研究。5.柳宗元散文研究。

6.古文的衰落与晚唐小品。

(六)、?第五章 宋代散文研究(6学时)1.宋代史略与宋代散文发展概论。2.宋初散文与复古思潮。3.宋代诗文革新与古文理论。4.欧阳修散文研究。5.苏轼散文研究。

6.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散文概论。7.理学家散文与南宋散文论略。

(七)、?第六章 元代散文论略(2学时)1.元代史略与元代散文发展概论。2.元代诗文对唐宋诗文的沿革。3.理学思想对元代诗文的影响。4.“雅正”的文学思潮。

(八)、?第七章 明代散文研究(4学时)1.明代史略与明代散文发展概论。2.宋濂、刘基的散文创作。3.明代的八股制义文。

4.明代中期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5.归有光与唐宋派。6.徐渭、李贽散文研究。7.公安派与竟陵派散文。8.晚明小品文。

(九)、?第八章 清代散文研究(2学时)1.清代史略与清代散文发展概论。2.清初古文三大家散文。3.桐城派散文研究。

4.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四、教学参考书

教材:郭预衡 著《中国散文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参考书:

1、陈柱 著《中国散文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1版。

2、杨民 著《中国古代散文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3、朱东润 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版。

下载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康震李清照讲稿(推荐五篇)

    李清照,一位将婉约词风推向极致的杰出作家,一位人生经历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奇女性。她的存世作品只有几十篇,却为什么拥有“一代词宗”的美誉?在封建礼教日盛的南宋时代,她何......

    百家讲坛-康震-李清照范文合集

    康震老师《李清照》系列节目(一)书香才女 画外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公元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公元1155年逝世,终年72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

    百家讲坛 康震 讲稿 杜甫07

    百家讲坛 康震 讲稿 杜甫07 [康震][唐诗的故事之杜甫]第7讲 杜甫诗圣之谜在前面的节目中,我们对杜甫的人生历程做了一番认真的梳理,了解了他跌宕起伏的求官之路,和苦难坎坷的生活历......

    百家讲坛 康震 讲稿 杜甫03

    百家讲坛 康震 讲稿 杜甫03 [康震][唐诗的故事之杜甫]第3讲 杜甫辞官之谜 上一讲,我们讲到杜甫最后回到了长安,做了左拾遗,那么,在这个前后,唐朝的军队先后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当时任太......

    1唐宋诗词研究重点

    1唐宋诗词研究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和视角,这些方法和视角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有文学社会学研究、文学与宗教、文学与民俗、文学与女性、文学与生态视角、文学与 艺术视角,有作家......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讲稿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讲稿 (一)醉翁之意在哪里 节目导语: 青年时代的欧阳修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但却因为一场不干不净的通奸案遭到贬谪,那么这件蹊跷案件背后究竟隐......

    百家讲坛康震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1-6)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一)考试进行时画外音: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坛领袖,但是他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竟然连续三次名落孙山,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志在必得的他在连遭打击之后,又会做出......

    《康震评说李清照》所想所感

    《康震评说李清照》所想所感 8(1)饶光煊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婷婷少女,青春洋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女词人,感伤忧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