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疾病康复学》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5 06:4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临床疾病康复学》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临床疾病康复学》教学大纲》。

第一篇:《临床疾病康复学》教学大纲

《临床疾病康复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5年)

课程名称:临床疾病康复学

英文名称: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on Clinical Disease 课程编码:(由研究生部编写)学分: 2 学分 总学时:36学时 实验课学时:0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目标与任务一项必须包括该课程课内及课外自学的部分。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也是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全部课程内容与讨论由学科专业的团队导师组完成。

课程目的: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临床颅脑外伤、脑卒中、脊柱损伤与疾病、骨关节炎症及退化性疾病、周围神经损伤与疾病、心肺疾病临床康复与理疗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熟悉临床常见疾病引起功能障碍的临床康复与理疗的相关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了解常见临床疾病中医药临床康复基本技能,为从事临床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相关科研和临床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内目标与任务:掌握课程讲授重点内容、熟悉相关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案与思路、明晰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的基础与临床学术发展动态。

课外目标与任务:掌握课堂以外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方法(胃肠疾病、骨折术后、人工关节术后、骨坏死、骨质疏松、糖尿病、运动损等),熟悉骨关节、脊柱、脑卒中三各领域疾病的临床康复与理疗技术相关的科研进展,重点把握围绕导师研究方向及邻域的学术现状及进展。

课程任务:通过对神经系统、脊柱脊髓、骨关节三个领域,颅脑损伤、脑卒中、脊髓损伤、脊柱疾病、心肺疾病、骨关节炎、痛风、周围神经损伤等8个模块八个授课内容的讲授和讨论,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拓宽学生的科研和临床视野,培养学生康复医学与理疗学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康复思维,引导学生对临床常见疾病的功能障碍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

二、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自学内容、自学书目、基本要求

第1讲 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研究 主讲人:苏友新 学时分配:3学时 ※ 课堂讲授内容

1.了解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概况; 2.熟悉骨关节炎康复治疗临床思路;

3.掌握骨关节炎中西医结合临床康复诊疗模式与方法。※ 课堂讨论内容

1.如何选择传统康复技能对骨关节炎进行康复治疗? 2.与骨关节炎软骨退化及滑膜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 自学内容

1.如何选择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开展康复治疗相关研究? 2.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常规方案、特色和优势? 3.骨关节炎中西医康复治疗研究的切入点? ※ 自学书目与材料

1.苏友新.《中西医结合10个病种临床康复治疗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2.刘献祥,林燕萍.《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性关节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第2讲 脑外伤康复 主讲人:黄赛娥 学时分配:3学时 ※ 课堂讲授内容 脑外伤康复

1.了解 脑外伤定义、发病情况、病理生理、分类。2.熟悉脑外伤与脑卒中的区别、康复评定。

3.掌握脑外伤的认知康复方法、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持续植物状态定义。※ 课堂讨论内容

引入 病 例

1、入院诊断

2、主要存在的问题

3、康复训练方法

4、康复治疗的长期目标

5、康复训练方法

※ 自学内容

1.脑外伤的运动、语言评定及治疗。

2、脑外伤康复的科研思路。※ 自学书目与材料

人卫版《神经病学》《神经康复学》《神经康复治疗学》《康复评定学》

第3讲 痛风性关节炎的康复治疗研究 主讲人:苏友新 学时分配:3学时 ※ 课堂讲授内容

1.了解痛风的流行病学与危害; 2.熟悉痛风的发病机制; 3.掌握痛风的中西医康复治疗; 4.熟悉痛风的相关康复治疗研究新进展。※ 课堂讨论内容

1.痛风与代谢综合症的关系如何? 2.痛风中医药康复的关键点在哪里?

3.痛风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有哪些? ※自学内容

1.目前降尿酸治疗的具体药物有哪些,各有哪些不良反应?

2.如果让你以“**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消肿镇痛机制研究”为题设计一个研究课题,你如何确定研究的技术路线? ※ 自学书目与材料

1.赵圣川主编.《痛风的诊断与治疗》,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李晶,闻平主编.《痛风诊疗新进展》,人民军医出版社;

3.CNKI近五年“痛风”+“中医药研究” +“康复”等相关主题词检索资料。

第4讲 脊髓损伤康复 主讲人:黄赛娥 学时分配:3学时 ※ 课堂讲授内容 脊髓损伤康复

1.了解脊髓损伤的分类、脊髓的解剖、脊髓损伤原因。2.熟悉脊髓的血供、脊髓休克、脊髓各个综合征;

3.掌握脊髓损伤感觉平面的检查、运动平面的检查、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脊髓损伤早、中期的康复治疗。※ 课堂讨论内容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1 早期康复 2 后期康复 3 并发症处理

※ 自学内容

脊髓损伤常见症状如呼吸障碍、痉挛的训练治疗。※ 自学书目与材料

《临床疾病康复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康复医学》 华夏出版社

第5讲 脊柱病康复 1 主讲人:蔡树河 学时分配:?学时 ※ 课堂讲授内容 脑外伤康复

1.了解„.; 2.熟悉„..; 3.掌握„ ※ 课堂讨论内容

1.※ 自学内容

1.第6讲 脊柱病康复 2 主讲人:蔡树河 学时分配:?学时 ※ 课堂讲授内容 脑外伤康复 1.了解„.; 2.熟悉„..; 3.掌握„ ※ 课堂讨论内容

1.※ 自学内容

1.第7讲 脑卒中康复 主讲人:秦茵 学时分配:?学时 ※ 课堂讲授内容 脑外伤康复

1.了解„.; 2.熟悉„..; 3.掌握„ ※ 课堂讨论内容

1.※ 自学内容

1.第8讲 面瘫和周围性神经康复 主讲人:阙庆辉 学时分配:?学时 ※ 课堂讲授内容 脑外伤康复

1.了解„.; 2.熟悉„..; 3.掌握„ ※ 课堂讨论内容

1.※ 自学内容

1.第9讲 心肺康复 主讲人:彭慧平学时分配:?学时 ※ 课堂讲授内容 脑外伤康复

1.了解„.; 2.熟悉„..; 3.掌握„ ※ 课堂讨论内容

1.※ 自学内容

1.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约占三分之一课时,采用PPT方式进行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约占三分之一课时,主要针对几个专题,在教师引导下进行;

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约占三分之一课时,针对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学生查阅文献,撰写论文。

四、成绩评价

考试形式:论文

考核主要内容:上述教学要求中的掌握部分。

五、课程使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1.《中西医结合10个病种临床康复治疗研究》.苏友新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性关节炎》.刘献祥,林燕萍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人卫版《神经病学》《神经康复学》《神经康复治疗学》《康复评定学》.4.《痛风的诊断与治疗》.赵圣川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5.《痛风诊疗新进展》.李晶,闻平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6.《中国康复医学》.华夏出版社.7.《临床疾病康复学》.陈立典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8.《颈椎病社区康复》.王诗忠主编.中国中医药杂志.2010.9.康复医学(第四版).南登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卓大宏主编.华夏出版社.2003.11.神经康复学(第二版).王茂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三叉神经痛与面神经疾病学》刘学宽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4.《内科学》(第7版).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5.《呼吸基础与临床》.倪子俞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6.《现代心脏病学进展》.葛均波,方唯一,沈卫峰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课程负责人签字:

硕士点负责人签字:

第二篇:疾病康复学课程标准

《疾病康复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疾病康复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康复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研究多种疾病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科学。疾病康复学不仅强调要改善患者躯体功能,而且要促进其心理、情绪、精神、社交能力等的全面康复,使之重返家庭与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将护理与康复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掌握各种疾病的康复护理要点,为将来从事康复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疾病康复学》是以康复护理工作岗位任职需求为前提,以疾病实际康复护理过程为载体,以项目导向为主线,进行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学习目标,重在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疾病康复学》实践性、操作性强,通过“教-学-做-练”一体化教学,为学生岗位综合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从事康复医疗的各行业输送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疾病康复学》的内容层次划分九个教学模块

本课程主要依据在奠定康复医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康复护理贯穿于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的整个康复护理过程之中。将内容划分为九个教学模块:康复医学概论、康复治疗技术、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运动系统损伤的康复、心血管疾病的康复、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代谢疾病和营养障碍疾病的康复、恶性肿瘤的康复、烧伤的康复九个模块。这些为学生成为临床及相关行业的康复护理工作人员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按疾病康复的分期分解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情景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根据每个模块学习特点及疾病康复的过程分解成可执行的任务,围绕具体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景,如在偏瘫患者软瘫期的卧位安排、偏瘫痉挛期的抗痉挛训练、偏瘫软瘫期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偏瘫恢复期的职业能力等情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熟悉疾病康复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施教之功重在启发,贵在引导,1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本课程在第二、三学期开设。总学时90,其中理论课50学时,实训课40学时。

教学内容

一、康复医学概论

二、康复治疗技术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四、运动系统损伤的康复

五、心血管疾病的康复

六、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

七、代谢疾病和营养障碍疾病的康复

八、恶性肿瘤的康复

九、烧伤的康复

合计6 10 10 4 2 4 8250

学时数

理论实践合计6 14 8 4 2 2 20

4012 24 18 8 4 6 10290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课堂理论、实训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建立起“早期介入、全面康复、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康复理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观察、发现、引申问题,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概括和创新能力。

二、具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康复、康复医学、康复护理的概念;康复的最终目标。2.知道康复的治疗原则、康复的治疗途径、康复护理的特点。3.说出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评定内容及职业训练。4.说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方案及康复训练方案。5.说出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的分类、注意事项、操作方法。6.说出心理康复的原则、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对偏瘫患者软瘫期、痉挛期、恢复期进行康复训练。能进行偏瘫患者软瘫期压疮的护理及预防,偏瘫痉挛期疼痛的护理,偏瘫恢复期日常生活护理

2.能够对运动系统损伤的患者进行科学的肌力训练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能进行关节脱位与骨折后并发症的护理。

3.能够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与康复护理。4.能够对呼吸系统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训练与制订合理的运动处方。

5.能够对代谢疾病和营养障碍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日常生活指导及护理。6.能够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康复、体能恢复等训练及手术后的功能锻炼。7.能够对烧伤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疼痛护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及回归职业能力的训练。

(三)素质目标

1.热爱康复护理工作,具有服务的意识,高尚的情操和奉献精神。2.具备良好的工作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3.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协作的能力。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和编写

选用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李忠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疾病康复学》。

二、教学建议 1.教学组织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授课教师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透彻理解教学内容,收集教学素材、临床资料,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准备高质量课件和教案后才能为学生授课。为确保教学质量,每章节授课结束后,教师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小结,对前后知识点进行联系、比较,巩固重点、难点。教学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包括集体备课制度、教学评估制度等,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

2.教学方法

(1)理论课教学要充分体现现代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病例分析式等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互动。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力求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2)实训教学在实训项目中,通过教师示教,学生真做,使每位学生均会在教师的指导下或独立完成实训项目操作。同时,在实训中,还加强学生耐心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三、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理论知识评价与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

2.评价方法:平时表现(课堂提问、个别答疑、实验报告)、理论知识考核(阶段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单项考核、综合技能考核);

3.评价形式: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

实训教学硬件设备应齐全、先进。配置的教学仪器设备应包括:智能康复训练器、多体位床、Bobath床、整脊治疗床、PT治疗床、电动起立床、减重步态训练装置和活动平板、电动牵引装置、电动脊柱牵引床、牵引及微波透热装置、直流电治疗机、紫外线治疗机、红外线治疗机、CPM下肢被动训练仪、投影仪、计算机、数字摄像机、照相机等。

五、课程资源

加强疾病康复学网络资源和素材库的建设。素材库分为图片库、文本库、视频库、动画库和音频库等。利用现代化手段,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在课外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临床疾病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疾病概要

一、前言

临床疾病概要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辅助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近年来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发展极为迅速,同时为了适应医疗事业发展和社会对医疗及相关服务要求的提高,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科不断涌现。疾病概论是为适应这些非临床专业本科学生的需求而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涉及临床相关内容。临床医学是研究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学科群,在现代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十分丰富,领域宽广、涉及诸多学科。本课程在内容上以人体各器官系统为中心,以内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临床各学科(包括内、外、传染病和肿瘤等)组织编写。简明扼要地论述了临床诊断和防治的思路、原则、方法以及各科常见病的诊治原则。学好本课程对疾病的认识,研究、诊断、防治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对于从事医学相关工作具有普遍性意义,是非临床专业本科生重要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理论32学时。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节 常见症状 目的要求

目的:以临床常见症状为代表,讲述症状的临床表现及机体的病理生理或病

理解剖学改变之间的联系。

要求:学生能掌握常见症状的定义、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特征、临床意义。教学内容

1、发热的定义及病因、分度、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2、胸痛的定义及病因、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3、眩晕的定义及病因、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4、发绀的定义及病因、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心悸的定义及病因、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1

冠心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2.熟悉冠心病的治疗。3.了解冠心病的病因和预防。教学内容

1.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分型。

2.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含分型);诊断与鉴别。

3.心肌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学改 变的重要价值;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4.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原则;高血压的预防措施。5.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的指征及方法的进展。

第三节 循环系统疾病2

高血压

目的要求

1.掌握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级。

2.熟悉熟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测量方法、临床表现及治疗。3.了解降压药物的分类。教学内容

1.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

2.高血压的测量方法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3.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高血压的治疗。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目的要求

1.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肺炎临床表现、治疗。2.熟悉呼吸系统功能,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治疗。3.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肺炎的常见分类。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解剖及功能

2.普通感冒的讲解: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治疗。3.流行性感冒的讲解: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4.肺炎的讲解:定义、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第五节 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胃溃疡 目的要求

1.掌握胃炎、胃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2.熟悉胃炎、胃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3.了解胃炎、胃溃疡的治疗及其最新进展。教学内容

1.消化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2.引入概述、胃炎、胃溃疡的定义、流行病学,胃炎、胃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胃炎、胃溃疡的病理学改变、胃炎、胃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诊断。

4.胃炎、胃溃疡的治疗。

第六节 泌尿系统疾病

尿路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尿路感染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2.熟悉尿路感染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 3.了解尿路感染的治疗 教学内容

1.泌尿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2.尿路感染的定义、分型及病因、临床表现。

3.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第七节 内分泌系统

糖尿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2.熟悉糖尿病的诊断方法 3.了解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教学内容

1.内分泌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2.糖尿病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知识 3.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4.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

第八节 内分泌系统

甲亢

目的要求

1.掌握甲亢的临床表现。2.熟悉甲亢的诊断方法。

3.了解甲亢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知识。教学内容

1.内分泌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2.甲亢的定义、流行病学知识。

3.甲亢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九节 神经系统疾病 脑出血、脑血栓、阿尔茨海默症

目的要求

1.掌握脑出血、脑血栓、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表现。2.熟悉脑出血、脑血栓、阿尔茨海默症的诊断方法。

3.了解脑出血、脑血栓、阿尔茨海默症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知识。教学内容

1.神经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2.脑出血、脑血栓、阿尔茨海默症的定义、流行病学知识。3.脑出血、脑血栓、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十节 血液系统疾病

贫血、白血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贫血的临床表现;白血病的临床表现。2.熟悉贫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白血病的诊断。3.了解白血病的流行病学知识,贫血的治疗方法。教学内容 1.贫血及白血病的定义、病因及流行病学。

2.贫血及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3.贫血及白血病的治疗方法。

第十一节 精神疾病 抑郁症、精神分裂

目的要求

1.掌握抑郁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精神分裂的临床表现。

2.熟悉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精神分裂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了解抑郁症的概念及其危险因素;精神分裂的危险因素。

教学内容

1.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的定义、病因及流行病学。

2.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3.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

第十二节 眼科常见疾病

白内障 青光眼

目的要求

1.掌握白内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青光眼的概念、青光眼的分类。2.熟悉白内障的分类及分期;原发性、继发性青光眼的诊断、治疗及实验室检查。

3.了解白内障的治疗手术方法及其适应症;各种继发性青光眼的特点。教学内容

1.白内障的定义及主要症状、白内障的分类。2.白内障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3.白内障的分期、分级。

4.白内障的治疗手术方式及其适应症。5.青光眼的概述。

6.青光眼的分类和诊断依据。7.青光眼的诊断、青光眼的特点。

8.青光眼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第十三节 传染性疾病

乙肝 目的要求

1.掌握乙肝的概念、分类。

2.熟悉乙肝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及实验室检查。3.了解乙肝的治疗方法及各型肝炎的特点。教学内容

1.乙肝的定义及主要症状、分类。

2.乙肝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3.乙肝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4.乙肝的治疗方法及各型肝炎的特点。

第十四节 传染性疾病

艾滋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知识、传播途径。

2.熟悉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及实验室检查、常见并发症。3.了解艾滋病的治疗方法及艾滋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教学内容

1.艾滋病的定义及主要症状、分类。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3.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及常见并发症。

4.艾滋病的治疗方法及艾滋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第十五节 运动系统疾病

骨折与脱位

目的要求

1.掌握骨折与脱位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2.熟悉老年性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3.了解颈椎病的概念、原因、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教学内容

1.骨折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

2.骨折的病理变化、诊断和并发症。3.骨折的急救原则及常用处理方式。4.关节脱位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第十六节 外科疾病

阑尾炎、胆囊炎

目的要求

2.掌握骨折与脱位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2.熟悉老年性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3.了解颈椎病的概念、原因、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教学内容

1.阑尾炎的定义、阑尾的解剖特点及阑尾炎的发病机制。2.阑尾炎的临床表现。3.阑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阑尾炎的治疗方法及手术选择。5.阑尾切除术及并发症。

6.胆囊炎的定义、胆囊的解剖特点及胆囊炎的发病机制。7.胆囊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8.胆囊炎的治疗方法、手术选择。

三、教学时数分配

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课 程 内 容

常见症状

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甲亢)神经系统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 精神系统疾病 眼科疾病

传染性疾病(乙肝)

理论课时数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合 计

四、参考教材 传染性疾病(艾滋病)运动系统疾病 外科疾病 2 2 32 1.朱明德,石应康 临床医学概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第四篇:《体育康复学》教案

《体育康复学》教案

班级康复班第

周教学仪器与媒体仪器:幻灯机

媒体:幻灯片、图片

人数6男4第 次

女2

教材

内容康复医学和体育康复学概论教学任务或

教学目标掌握康复医学和体育康复学的定义

掌握体育康复学的原则、对象以及适应证。

重点

难点体育康复学的定义、原则、对象以及适应证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达成目标媒体使用教学组织方法时间

教学方法

一、康复医学概论

、现代的医学模式转变:

传统的生物医学——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性模式;

医学主体: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2、康复医学的发展史:

中国:运动锻炼(导引、按跷、气功)

手法(推拿、拔罐、针刺)

西方:西波克拉底运动和自然疗法

9世纪,物理因子、运动、声、光、电、热、磁、水

当今,医学、相关学科、身体、心理、教育、社会等

3、基本定义:

康复:大陆康复/香港复康/台湾复健。应用所有措施,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况,提高其才智和功能,使他们地从新回到成为社会中,有三个内容:所有措施---方法;功能康复---核心;回归社会---目标

康复医学: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测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4、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保健医学的关系密切

康复医学的对象:残疾者:10%,100万/年;老年人:中国进入老龄社会;慢性病患者、文明病;急性期以及恢复早期的患者

康复医学的主要内容:康复基础学、康复技能评定、康复治疗学、康复临床学、社区康复

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

核心理念:疾病/运动障碍

行为模式:生物/生物-社会-心理

对象:各种病人/功能障碍和残疾人

评估:诊断疾病和系统功能/躯体、心理、生活、社会独立功能

目的:疾病核心,病因、病理生理/功能障碍为核心,改善、代偿、替代的途径

手段:药物、手术/非药物、参与训练

工作模式:专业分化/团队

、复医学的基本原则

功能训练、整体康复、重返社会

二、体育康复学概论:

、定义:是研究体育手段在康复中合理应用和体育运动在老,弱,病残者身上发生的变化的应用学科,它是体育科学和康复医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既属于体育科学范畴,也是属于医学科学的组成部分与分支。

2、特点:

是病人的自我治疗,被治疗者必须主动,积极地参加,进行自我锻炼,才能受到治疗效果。局部整体的统一,局部治疗,也是全身治疗。对一些疾病有治疗作用加速体力和功能恢复,预防疾病,强身延年

3、原则:

因人而异:病情/年龄/体质/兴趣/爱好/经济环境

循序渐进:效应积累/方法学习/安全性

持之以恒:效应的维持和消退/行为模式/预防

主动参与:中枢调控/神经募集/心理适应

全面锻炼:功能障碍多样性/功能恢复多渠道/锻炼手段多种

把握时机:早期/恢复期/恢复维持期

4治疗对象:残疾者、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急性期以及恢复早期的患者(同康复医学)、运动伤病的患者

适应病症:内脏: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高血压,冠心病

代谢: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

神经:偏瘫,截瘫,脑性瘫痪

运动损伤:骨折肩周炎,平足,禁忌证:衰弱/失代偿、发热/疾病的急性期、疼痛/出血、严重的合并症

设备:

普通设备:检查床,治疗床,治疗桌,壁镜等。

一般训练器械:体操凳,体操垫,体操棒,哑铃,沙袋

站立,行走,移动训练器械;斜板或斜台,平行杠,或小楼梯,小台阶;

肌肉、关节训练器械:墙拉力器,绳索滑车装置,悬挂练习装置,滑船器,各种关节活动器;

牵引用设备:颈椎牵引器,腰椎牵引床,关节功能牵引器。

6、运动康复的理论基础:

生理/代谢/精神

超量恢复理论/条反射理论

外周适应理论/中心适应理论

功能重塑/组织再生

7、运动疗法的作用:

力学作用:肌肉:超量恢复;骨关节:加速修复

生理学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提高代谢能力,改善心肺功能维持和恢复运动器官的功能,促进代谢机制的形成和发展,精神振奋,改善情绪,增强信心。

第五篇:体育康复学的讲稿

运动系统疾病的体育康复的讲稿

胡琰茹 0711070029

第五章运动系统疾病的体育康复

第一节骨关节病的体育康复

一、骨性关节炎的体育康复

(一)概述

骨性关节炎是由于关节软骨导致关节退行性变、骨赘形成的慢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推行性关节炎等。

(一)概述

病人多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病缓慢,最常见于膝关节,表现为病变关节持续性隐痛,负重后加重,休息后好转,晨起关节活动障碍更为明显,即所谓“晨僵”,活动时关节内有摩擦感。久坐后关节僵硬,稍加活动后好转,后期关节肿胀、肥大、变型,活动受限。由于疼痛使肢体运动减少,可致废用性肌萎缩,肌肉萎缩使关节不稳加重,进一步加重骨性关节炎,如此形成恶性循环。X线拍片可以发现关节间隙变窄,这是由于软骨受损所致。软骨下骨硬化,软骨边缘骨赘形成,有些病例负重区软骨下骨形成囊性变。

(二)治疗

骨性关节炎是老年慢性关节退化性疾病。炎症发作期,关节疼痛,肿胀加重,关节活动度减小。缓解期由于炎症消退,疼痛缓解,关节活动度增加。疾病有发作-缓解这样一个自然病程。另外由于关节软骨难于完全修复,只能由纤维软骨替代透明软骨,所以治疗及康复是综合性的,而且治疗应与康复相结合长期坚持。

(三)原理

(1)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关节液,只有通过关节活动,关节面软骨受到挤压才能很好地完成软骨的新陈代谢。所以没有运动,关节软骨难于获取营养,代谢废物难于排除。对于骨性关节炎,为了受损的软骨面积加快炎症物质的消除,更需活动以加强新陈代谢。

(2)运动使全身及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有利于炎症的消退。临床上常见的病人经过活动后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度增加。

(3)通过运动增强肌力,纠正废用性肌肉萎缩,增加关节的稳定性,打破上述的恶性循环。减少炎症复发,延缓疾病发展。(4)通过运动治疗牵伸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使关节囊、韧带及肌肉的弹性增加,防止关节粘连,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四)方法

(1)等长收缩练习:

①股四头肌:仰卧位,伸直膝关节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

②臀部肌肉:俯卧位,后伸大腿进行臀肌收缩联系。每次收缩尽量用力并坚持尽量长的时间,重复数次以受训练肌肉感觉有酸胀为宜。(2)直抬腿练习:

仰卧床上,伸直下肢上抬离床约30°,坚持10秒,每10~20次为1组,训练至肌肉有酸胀感为止。

(3)静蹲练习:

屈膝、屈髋关节,但不小于90°,做半蹲状,坚持10秒,每10~20次为一组。(4)股四头肌抗阻肌力练习:

仰卧位,在小腿上绑缚适当重量的沙袋进行直抬腿训练,并随肌力增加逐渐增加沙袋的重量。

(5)等张、等速肌力训练: 到医院或康复中心用特殊器械进行相应部位肌肉等张抗阻肌力训练。有条件时,可以进行等速肌力练习,可以更好更快的帮助恢复肌力。(6)踝泵练习:

胫前肌收缩尽力被伸踝关节,小腿三头肌尽力收缩跖屈踝关节,可以使小腿肌群得到锻炼,还可以起到肌泵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7)关节活动度练习:

①主动关节活动度锻炼:膝关节髋关节的屈伸锻炼,取仰卧位,一侧下肢伸直,与训练侧屈膝屈髋使大腿尽量靠近胸壁,然后交替联系另一侧下肢,由于骨性关节炎往往以屈伸受限最为明显,所以屈曲训练更为重要。

②被动关节活动度锻炼:体位与主动关节活动度锻炼相同,病人自己双手或治疗师辅助屈膝及屈髋,增加关节活动度。还可以俯卧位或侧卧位,进行被动屈膝训练。(8)水中运动:

水具有浮力,可以减轻体重给关节的负荷,同时水的阻力有利于肌肉的锻炼。游泳也是一项极好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进行水中步行训练。(9)慢走:

缓慢步行是一项简单实用的运动形式,有利于软骨的代谢及防治肌肉废用性萎缩。

(五)注意事项

(1)在重症发作期,关节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应以休息为主,减轻关节的负载,避免引起关节疼痛加重的动作,如上下楼梯,爬山等。行走时应使用拐杖或手杖,以减轻关节的负担。发作期还可配合药物和物理治疗等措施,可以更好地缓解症状。

(2)运动可以增加肌力及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关节稳定性,关节软骨的损坏程度与关节负重的活动有直接关系,所以运动和休息是一对矛盾,也是困惑病人的一大问题。首先病人要有爱惜、保护患病关节的意识,肥胖者应减肥,在重症活动期应以休息为主、运动为辅,而且运动应以对关节无负载或较小负载的床上运动、水中运动为主,行走时扶拐以减轻关节的负担。在缓解期应加强肌力、关节活动度练习及有氧运动,增强体质,促进关节修复,改善关节功能,延缓疾病发展。避免加大关节负载的运动,如爬山、爬楼梯等。各种运动一步引起关节疼痛、肿胀明显为宜。

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体育康复

(一)概述

人工髋关节置换主要用于治疗髋关节损毁性疾病,可以改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矫正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主要适用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髋关节严重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髋关节畸形等疾患导致髋关节功能严重丧失、伴有严重疼痛且不能用非手术方法缓解的患者。

(二)方法

1、术后体位

术后2~3个月内应避免以下动作及体位,以防止关节脱位 :

(1)术后患髋内收易使人工关节脱位;术后床上体位应保持外展位,在两腿之间放一枕头,并在患肢外侧放一枕头以防止髋关节外旋。

(2)“跷二郎腿”、下蹲穿鞋及类似动作。

(3)患髋伸直、内收外旋位,如卧位向健侧翻身。(4)6~8周内屈髋大于90°。

2、肌力训练

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患肢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腘绳肌及臀部的等长收缩练习,不仅可以增强肌力,而且对于排出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极大帮助。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肌肉力量训练,应尽早开始并持续坚持下去。术后第5~6天开始伸膝练习,患肢外展,抬高臀部即进行桥式运动练习。术后第7天开始直腿抬高练习,站立位,伸髋屈膝,练习腘绳肌。酌情逐步开展股四头肌、腘绳肌及臀肌的抗阻肌力练习。肌力训练要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根据病人的情况酌情不断增加练习的频率及强度。

3、关节活动度练习

双下肢及健侧下肢诸关节每天进行3~4次主动活动度练习。术后第2~3天开始患髋的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术后第5~6天开始主动屈膝、屈髋及髋外展练习,但屈髋不能大于90°,避免内收、内旋、半屈动作。

4、负重及体位转移

术后第2~3天,训练卧位到坐位的转移; 术后第5~6天,训练从床上到椅子的转移;

术后第7天,扶双拐站立,练习扶双拐或步行器行走。

非骨水泥型固定的关节置换者20%负重,六周之后逐渐增加到100%负重;骨水泥型固定的关节置换者可100%负重(承受负重);混合型根据病人的疼痛情况酌情参照非骨水泥型负重。

术后2周出院,达到患肢肌力Ⅳ~Ⅴ级,患髋关节伸屈0°~90°,骨水泥固定者能扶拐负体重行走,非骨水泥固定者扶拐部分负体重行走,基本生活自理。

5、出院后的康复

患者在人工髋关节术后2周出院,出院前应进行肌力、关节活动度、行走能力等评定。教会病人家庭训练方案,包括继续强化肌力、关节活动度、关节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要强调术后应避免的动作及体位。为了保证康复质量,术后3个月内每周返院康复治疗1~2次。术后3个月可以达到日常生活完全自理,逐渐恢复体育活动。病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散步、游泳、跳慢步交谊舞、高尔夫球,但应该避免剧烈的运动。

6、髋关节置换术后推荐的运动项目

(1)最好的运动项目:步行、固定自行车、游泳、慢步交谊舞。(2)比较好的运动项目:快速步行、台球、划船。

(三)体育康复的注意事项

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周围的肌力训练,对于维持髋关节稳定性,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关节负载,减少假体松动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肌力训练是术后康复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2、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手术前由于患髋疼痛,关节活动度受限,导致髋周肌群萎缩,肌力下降;手术后患髋疼痛减轻或消失,为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人工关节置换使髋关节的中心改变,导致髋关节周围肌肉的长度和力臂随之改变,这些都需要及时进行髋关节周围肌力锻炼,以适应术后的改变,恢复肌力防止肌肉萎缩。

3、应重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强调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要尽早开始肌力训练,根据病人的情况酌情不断增加肌力练习的频率、强度及进行抗阻肌力练习,视病人的髋关节周围肌力尽早恢复。早期肌力训练还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4、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恢复关节功能所必需的,手术后疼痛减轻就应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并嘱病人在可耐受的情况下进行患髋得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需要强调的是要避免易使人工关节脱位的动作及体位,尤其是术后2~3个月内,治疗师及患者都应注意。

5、何时下地负重是一个尚在争论的问题,骨水泥固定的假体可以早期下地负重,这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对于非骨水泥固定的假体,假体的固定有赖于骨痂长入假体表面的微孔,这一过程可能持续3个月。适当的应力刺激可以促进骨痂的生长。对于非骨水泥固定的假体,术后第7天可开始扶双拐部分负重,6周之后逐渐增加到完全负重。

6、由于手术的入路、人工假体的类型机假体固定方式均有不同,加上患者的个体差异,人工髋关节置换体育康复治疗一定要因人而异,具体操作中应多与手术医师沟通,这样才能安全有效的进行康复治疗。

第二节骨关节损伤的体育康复

(一)概述

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终端称骨折。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骨折的原因很多,可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引起,也可由肌肉的牵力或骨骼本身的病理原因引起。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工伤事故的增加,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较严重的多发骨折的发病率亦逐年增加。骨折的康复治疗包括局部的治疗和全身治疗,贯穿骨折治疗的始终。尽早的康复治疗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防止或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减低残疾率和残疾程度。骨折的愈合即骨折断端间组织修复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准备阶段;骨痂的成熟及骨组织的重建阶段。根据骨折愈合的过程,骨折的康复亦分为两期:准备阶段的康复治疗;骨痂成熟和骨组织重建阶段康复治疗。

(二)意义

1、一定的应力和肌肉的牵力刺激、活跃局部的静脉和淋巴的循环是维持组织代谢所必需的。

2、一定应力的刺激所产生的生物电场帮助钙离子沉积于骨骼,防止钙质脱失。

3、维持一定的肌肉收缩是促进肌肉生理作用的最佳方法,防止肌肉萎缩。

4、维持创伤区邻近关节的适当的运动,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防止关节挛缩,关节运动能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关节内滑液的分泌,从而防止关节的萎缩、关节液的减少。

5、适量的活动可以活跃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状态。

(三)方法

1、体育康复治疗

术后第一天开始患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长收缩练习10~20次/组,3~4组/d。肩关节、腕关节及手指诸关节主动、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各活动度训练至最大范围。

术后第4~5天开始肘关节CPM机练习,从无痛可动范围开始,酌情增加,运动速度每分钟一个周期,每天30分钟到1小时。结束后,冰敷10~15分钟。疼痛可耐受范围内肘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10~15次/组,2~3组/d。

术后7~10d骨折固定牢靠者开始肘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进行,3~4次/组,1组/d,活动后,冰敷10~15分钟;继续连续被动运动机练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力练习。

术后14天开始继续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及连续被动运动机练习,此时手术部位已拆线,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前辅以蜡疗,盘蜡,每日30分钟。间进行抗阻练习;肩、腕、手指诸关节各轴向主动或被动活动至正常。

4~20周,视病人不同情况尤其是骨折是否稳定及愈合情况,继续进行患肢肌力、关节活动度及ADL训练。对肘关节粘连的患者施以关节松动术,手法应轻柔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避免引起骨折移位。结束后冰敷10~15分钟以防止关节肿胀、骨化性肌炎的发生。

2、物理因子治疗

(1)冰敷:在关节运动治疗结束后进行,每次10~15分钟。(2)蜡疗:盘蜡,在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前,每次30分钟。

(3)超声波治疗:每次5~10分钟可软化瘢痕、松懈粘连,促进骨折愈合。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

鼓励患者日常生活中无痛范围内使用患肢,是功能训练生活化,如吃饭、梳头、系衣扣、开门、开灯及水龙头等。

4、肘部支具

骨折固定不牢固者可以用肘部支具外固定限制关节活动,根据情况使用肘部角度可调节型支具控制肘关节在安全范围内活动。

第三节软组织损伤的体育康复

四肢及脊柱的软组织损伤是日常生活及体育运动中经常发生的创伤。这类损伤主要是韧带、肌肉、肌腱、关节囊及软骨的急性损伤及其他慢性软组织的微小创伤。

一、软组织损伤的分期治疗原则

(一)急性期

肌肉、韧带损伤初期,治疗的重点是止痛、止血,防止肿胀。应用“RICE”常规(rest, ice, compression, elevation)治疗。即局部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及抬高患肢。损伤后尽快外垫棉花,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然后冰敷30min,这样的初期处理可以止痛、止血,防止肿胀,十分重要而且有效。对于有骨折或韧带、肌肉、肌腱断裂的患者应作适当的外固定。

(二)稳定期

伤后48小时,出血停止,治疗重点是血肿及渗出液的吸收。可使用物理治疗、按摩、中药外敷等温热和加速血液循环的方法促进创伤恢复。支具保护,局部制动至创伤愈合。

(三)恢复期

局部肿痛消失后,渐进进行损伤肢体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及协调性、柔韧性的训练。辅以物理治疗,促进疤痕软化,防止瘢痕挛缩。

二、关节镜半月板术后体育康复方案

(一)初期(术后0~1周)

1、手术当天

(1)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5min/组,1组/h。

(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3)腘绳肌等长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所有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4)术后24小时后可扶拐下地行走,但只限去厕所等必要活动。

2、术后后第1天(1)继续以上练习。

(2)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

(3)开始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cm处,保持5秒。30次/组,3~4组/d。(4)开始侧抬腿练习。要求及次数同上。

(5)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位,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尖离床5cm处,保持5秒。要求及次数同上。

(6)负重平衡:保护下双足稍分开,与肩同宽,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5min/次,2次/d;双足前后分开站立,移动重心。如疼痛肿胀不明显,可扶单拐、或不用拐下地,但不鼓励多行走。

3、术后第3天

(1)继续上述练习。

(2)开始屈膝练习,以微痛为度,达到尽可能大的角度。

4、术后第4天

(1)继续上述练习。

(2)开始单腿站立平衡联系,5min/次,2~3次/d。(3)开始俯卧位腘绳肌力量练习,即“勾腿练习”,30次/组,2~4组/d,以沙袋为负荷,在0~45°屈伸范围内进行,练习后如关节肿痛即刻冰敷。(4)主动屈膝达90°。

5、术后第5天

(1)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

(2)开始患腿站立位负重,0~45°范围内主动伸屈练习,但不靠墙。30次/组,2~3组/d,练习后肿、痛则冰敷。

6、术后第1周

(1)主动屈曲大于90°。

(2)可单足站立,可不用拐短距离行走。

(3)开始靠墙静蹲练习。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不得“内外八字”,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2min/次,间隔5秒,5~10连续/组。2~3组/d。

(4)开始“勾腿”练习。抗阻屈至无痛的最大角度保持10~15秒。30次/组,4组/d。

(二)早期(术后2周~1月)

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开始恢复日常活动。随肌力水平的提高,此期以提高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应注意控制运动负荷,避免关节肿胀、积液。练习后关节有发胀发热感,则应及时冰敷。

1、术后第2周

(1)主动屈曲至120~130°。

(2)强化肌力练习(一次直抬腿最长可达6分钟)。(3)关节无明显肿、痛,则应尽可能以正常步态行走。

(4)在开始指导下各项肌力练习。练习的负荷、角度、次数及时间,根据自身条件而定。一般为30次/组,2~4组/d。

2、术后第3周

(1)被动屈曲至140°。(2)强化肌力练习。

(3)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逐渐过渡,并渐增负荷。30次/组,4组/d。

(三)中期(术后1~2月)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训练至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训练,改善关节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能力及部分体育运动基本动作。

1、术后第5周

(1)主动屈曲达150°(全范围,与健侧腿相同),且基本无痛。(2)开始患侧单腿45°位半蹲练习。5min/次,4次/d。(3)开始固定自行车练习。30min/次,2次/d。

2、术后(第6~8周)

主动屈伸角度达至健侧相同,且无疼痛。可完成日常的各项活动,如上下楼、骑自行车、行走累计5000分钟以上关节无肿痛。(1)开始跪坐练习。(2)开始蹬踏练习。

(3)开始游泳,跳绳及慢跑。

(四)后期(术后2~3个月)

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逐渐恢复运动。提高最大力量,选用大负荷70%1RM(完成12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8~12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90秒,至疲劳为止。(1)开始膝绕环练习。

(2)开始跳跃练习。(3)开始侧向跨跳练习。

(4)开始某些专项运动中基本动作的练习,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

(五)恢复运动期(术后3个月后)

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

(1)逐渐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2)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

(3)肌力测试,患肢肌力达健侧85%以上,运动中无痛,无明显肿胀,则可完成恢复运动。

三、跟腱断裂缝合术后体育康复方案

跟腱断裂缝合术后行长腿石膏屈膝60°,屈踝30°固定。

(一)早期(术后0~4周)

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尽可能避免肌肉萎缩。

(1)手术当天: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

(2)术后第1天:活动足趾,用力、缓慢、尽可能大范围的活动足趾,5min/组,1组/h。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d)。(3)术后第2天~4周:继续以上练习。可扶双拐行走,患侧不负重。开始尝试抬腿,患肢抬高至足跟离床15cm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d。(4)侧抬腿练习: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2~3次/d练习。后抬腿练习,俯卧位,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cm为1次,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2~3次练习/d。根据损伤及手术特点,手术后石膏固定3~4周。固定期间一般只能进行上述练习,3~4周后将石膏托短至腓骨小头一下。

(二)中期(术后4~12周)

石膏托练习时取下,其余时间佩带。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强化腿部肌力练习,开始负重练习,逐步恢复正常步态行走。

1、术后第4周

(1)踝关节活动度练习:主动最大限度屈伸踝关节,无或微痛范围内进行,10~15min/次,2次/d。练习前温水泡足20~30分钟,以提高组织温度改善延展性,加强练习效果。(2)主动膝关节屈曲练习。(3)伸展练习(坐位悬吊):于足跟处垫枕,使患腿完全离开床面,放松肌肉使膝关节自然伸展。30min/次,每日1次,至患腿可伸直和健侧腿相同为止。(4)腿部肌力练习。

(5)绝对力量训练,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2、术后第5周

(1)“滚筒”练习:温水泡足后坐于椅子上,选一酒瓶或皮球,屈膝患足踩住来回滚动,逐渐加力并增大活动度,反复练习20分钟,每日1~2次。(2)可扶单拐脚着地行走。(3)加强各项肌力练习。

3、术后第6周(1)拆除石膏。

(2)足跟垫高行走:以硬纸板剪成鞋后跟大小,垫在鞋后跟内,厚度10层约 3cm左右,开始扶拐患足负重行走,大约2天撤掉一层纸板,最后3片每3天撤掉一层,过渡至穿平底鞋行走。(3)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注意:跨步幅度不能过大,以免过度牵拉跟腱。

4、术后第7周

(1)开始静蹲或靠墙滑动练习,加强腿部力量。

(2)踝背屈抗阻力量训练:坐床上,腿伸直,皮筋一端固定于床头等处,另一端套在脚尖上,抗橡皮筋阻力完成“勾足(脚尖向上勾的动作)”动作,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2~3次练习/d。

(3)抗阻“绷足”:坐床上,腿伸直,皮筋一端握手中固定,另一端套在脚尖上,抗橡皮筋阻力完成“绷足(脚尖向下踩的动作)”动作,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练习2~3次/d。

5、术后第8周

(1)一至二周内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2)加强蹬踏练习的强度,逐渐过渡,并渐增负荷,30次/组,4组/d。(3)强化肌力,开始患侧单腿45°位半蹲屈伸练习。5分/次,4次/d。(4)双足提锺练习。

(三)后期(术后3个月)

强化关节活动度训练至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训练,改善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并逐步恢复运动能力。

(1)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跟腱处不得有过度牵拉感。30min/次,1~2次/d。(2)开始蹬踏练习,双脚提踵训练。(3)可开始游泳。但避免滑倒。

(4)运动员开始基本项目动作的专项练习。

此期间缝合的肌腱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及训练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训练以保证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性,并应注意安全,绝对避免摔倒。

(四)恢复运动期(3~6个月)

强化肌力训练,开始跑跳练习,逐步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1)继续单脚提踵训练。

(2)3个月后开始由慢走-快走-慢跑-快跑练习。(3)运动员6个月开始恢复正式运动训练。

第四节脊柱侧凸的体育活动矫正

一、概述

正常人脊柱各椎体上下相连成为身体中线,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某一节段偏离身体中线的表现,脊柱侧凸不是单一疾病,许多病因都可以引起这种畸形。包括非结构性脊柱侧凸及结构性脊柱侧凸,以特发性脊柱侧凸最多见,约为80%~90%,发病原因不明。脊柱侧凸常用的评定有:

(一)直立位评定

正常人直立位时所有棘突相连成一条直线,为躯干的中线。检查时,自颈7棘突或枕外粗隆处挂一铅锤,垂线应与每个棘突和臀裂相重合,双侧肩胛骨等高,两肩及髂嵴连线应与垂线垂直。脊柱侧凸时,棘突,臀裂偏离中线,以厘米记录偏离最远处的距离。

(二)脊柱前屈位评定

病人双膝伸直,腰部前屈90°,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背后从水平位观察背部,脊椎侧凸时凸侧背部高于凹侧。这个方法可以检查出直立位不易发现的轻微畸形。

(三)对脊柱侧凸性质及可纠正程度的评定

(1)侧屈检查:脊柱向左右两侧屈曲,正常时双侧屈曲度相同等。脊柱侧凸时,向凸侧屈,若侧凸角度消失,则为功能性侧凸。若畸形无明显变化,则为结构性脊柱侧凸。

(2)牵拉实验:病人站立,让助手双手托住病人下颏及枕部向上牵引头部,观察脊柱变化,可根据侧凸畸形减少的程度来判断脊柱侧凸可纠正的程度。

(四)X线检查

X线常规拍片包括立位脊柱胸1-骶1正侧位片,并包括两侧髂嵴,手及腕骨正位片。X线片可以进行侧凸角度的测量:Cobb法于侧凸上端中立位椎体(该椎体上面的椎体间隙凸侧由宽变窄,凹侧由窄变宽)的上缘作一延长线,再于下端中立位椎体(该椎体下面的椎间隙凸侧由宽变窄,凹侧由窄变宽)的下缘做一延长线,分别做两延长线的垂线,两垂线相交之角即为侧凸角度。代偿期,原发弯度为上下两继发变度之和,若前者大于后者,则为失代偿期,脊椎侧凸仍有发展的可能。

二、脊柱侧凸的体育康复

(一)体育康复的机理

(1)通过肌力锻炼增加维持脊柱姿势肌肉的力量,主要是凸侧骶棘肌、腹肌、腰大肌和腰方肌的肌力,同时牵伸凹侧挛缩的软组织,调整肌力平衡,改善脊柱的柔韧性,矫正功能性侧凹并防止进一步发展。

(2)主动姿势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纠正不正确的姿势,养成维持正确姿势的习惯,预防及纠正姿势性等非结构脊柱侧凸。

(3)主动肌肉锻炼配合支架治疗,防止长期佩戴支具所致躯干肌萎缩性侧凸,防止其发展。(4)改善肺功能,增加肺活量和胸廓扩张度。

(二)体育康复的方法

1、脊柱侧凸矫正操

以胸向左凸腰向右凸为例,分为仰卧或俯卧位两组动作,可以在床上或垫上进行,每一动作5~10分钟,重复20~30次,直至肌肉疲劳。每日练习1~2次,坚持至骨成熟。若为胸向右凸腰向左凸,则左右动作方向需要颠倒过来。

2、爬行练习

肩带及骨盆带的运动可以影响脊柱,如抬左上肢可使胸椎左凸,矫正胸椎右侧凸,提右下肢可使骨盆左倾腰椎右凸,矫正腰椎右凸。若为胸椎右侧凸,练习时左臂右腿尽力向前爬,右臂左腿跟进,但不超过左臂和右腿,前进方向向右环形,其他部分及方向的侧凸依此方法设计动作。

3、自身抗阻及借助重力的练习

根据力学原理,矫正侧凸可用两种方法:一是在曲线顶端施加水平方向的推压力;一是在曲线的两端加以轴向拉张力。病人可用双上肢加力,借助石膏对抗及借助重力锻炼矫正侧弯,每一动作5~10分钟,重复20~30次。

4、支具疗法

支具疗法主要用于侧凸角度在20°~40°,畸形尚不固定的未成年患者。主要目的为防止畸形的进一步加重,而不是矫正畸形。较早流行使用Milwaukee支架,由于长期穿戴后其枕颏托可妨碍下颌骨的发育而致和面部畸形,现已较少使用。而改为应用改良的高效塑料贴身支具,主要用于治疗胸椎以下的侧凸畸形。其固定范围为上起自腋下,下达臀部,在穿戴支具期间,要坚持运动治疗。

5、电刺激疗法

Bobechko等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电刺激能改变椎旁肌肉中纤维的比例,使红肌纤维增多而白肌纤维减少,从而改变脊柱的生长方向。临床使用0~50mA,50HZ可调脉冲电流,电极分别置于凸侧顶椎上下对称部位,每刺激5~6分钟,休息5~6分钟,每晚刺激8小时,至青春快速生长期为止,发现畸形角度<30°者,83%畸形改善>5°;畸形角度>30°者,29%改善。

三、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脊柱侧凸经用非手术治疗畸形仍进行性加重;侧凸畸形角度较大(胸椎大于50°,胸椎段或腰椎大于40°)者,年龄在10岁以上脊柱生长发育未完成,不宜再用保守治疗者,先天性脊柱侧凸均为手术治疗适应症。手术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前路,后路矫正器械,矫正畸形固定脊柱,然后植骨融合畸形节段脊柱,已达到纠正畸形,防止发展或复发的目的。思考题

1、运动系统疾病体育康复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2、如何进行退行性骨性关节炎体育康复治疗?

3、髋关节置换术后为什么不能做髋关节内旋、内收动作?

4、跟腱断裂术后怎样进行体育康复治疗?

5、脊柱侧凸的体育康复原理是什么?根据该原理,你设计两套体育康复训练。

下载《临床疾病康复学》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临床疾病康复学》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床药学教学大纲

    第六章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3学时 缺铁性贫血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巨幼细胞贫血概论、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

    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0701113) 一、 课程说明 课程总学时数36,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周学时2,学分2,第四学期开课。 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护理......

    临床教学大纲讲解

    开远市中医院 临床实习生教学大纲 为使临床带教医生明确对临床实习生的教学内容,便于在日常的临床带教过程中有效地实施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实习阶段的教学任务,参照医学......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

    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七、八年制学生使用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 掌握临床药理学、临床药效动力学、临床药代动力学、市场药物再评价的概念。 2.熟悉临床......

    骨科疾病护理教学大纲

    第六十五章 概论 【目的要求】 了解 运动系统检查内容 理解 牵引和石膏绷带固定病人的适应症 掌握 掌握牵引和石膏绷带固定病人的护理。 【授课学时】3学时 【教学内容】 1......

    学习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感想

    学习“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感想 学习了“中医养生康复学”这门课,通过老师课上的讲解,我清楚的意识到健康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现在的我们——生活中,我们这样看似身体健......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精)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 (供护理专业本科四年制使用) 学分数:2 周学时:2 课程性质:护理专业本科生A类选修课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临床营养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新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一、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二、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主要内容: 一、一般介绍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