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时间:2019-05-15 04:4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教学中的创新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第一篇:浅谈小学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浅谈小学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内容摘要:教育教学需要创新,而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更是一种精神。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注定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关键词:小学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

前言:人类发展的历史一再表明并将继续表明这样一个真理:人类的发展取决于人类的创新活动和能力。习主席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习近平主席有关中国梦的阐述,进一步强调了“创新驱动发展”。

同样,创新也驱动着教育向“上”发展,在当今素质教育理念中,为实现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园地,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的学习跟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大一部分是分不开的,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总是以老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讲解课堂内容,同学们只是单纯的接收信息,却很少进行思考,无法调动同学们的兴趣,渐渐学生会觉得乏味,导致学生上课精神无法高度集中,容易开小差,课堂效果并不理想。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少了童心和灵性,缺乏应有的生命活力。那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我们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和行为,从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为了教而教,转到教是为了学,教是为学生学习需要服务,教是为了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上来。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为了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接收能力,我们必须最大程度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主动发展。但是曾经我有做过一次课堂反馈小调查,我惊讶的发现有的题目自己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很多次了,但是还是会有几个同学不会。他们说在课堂听老师讲的时候他们能记住,但是课后就记不起来了。

认真思考过以往课堂教学的弊病之后,我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和创新。我们都知道,作为小学生的他们以玩为天性,但是他们又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每节课都要激发学生兴趣显然是不容易的。那我应该如何让学生们主动融入学习中呢?为了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中,我就想到自己平常的备课的情景。我跟班级的同学提议说以后有机会要让同学们自己来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解问题,我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同学进行一些提醒和点拨,讲得好的同学将会得到一定的奖励。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自己先去试着去了解熟悉课堂的主要内容,充分调动他们思维去思考。并且我们每三周进行一次总结评比,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小老师”进行一定的奖励。由于小孩子好奇心都比较强,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踊跃参加这个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能力有了不少提高,甚至以前不怎么认真的同学上来讲课的时候都可以说的很好,有的同学甚至会跟我讨论要如何让课堂更加活泼有趣,而更让人欣慰的是有时候我讲解完一些题目后,有人说自己还有其他的解法。这显然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晶。现在在上课前同学们都会认真的思考课堂内容和习题,期待自己也可以站上讲台去给跟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思维。以往一堂课还没有上,我们的学生都能说出我们的课会怎样安排已经成为过去了。创新课堂教学后,老师不再是课堂的唯一,同学们也融入到了整个课堂教学中,现在每节课都变得有趣而充实,有的时候同学对于问题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也允许同学进行讨论和辩论,课堂变得活泼而有趣,同学们对上数学课更多的是一种期待而不是畏惧。

马克思哲学中曾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认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又运用于实践.通过对课堂教育中就“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积极性?”实践得出认识,只有通过从孩子的思维角度考虑发现问题才能发现并加以改变以往教育教学当众存在的“显而易见”却又最易忽视的弊病,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准确的找到课堂病症切入点。因此,让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最快的调动课堂积极性让学生释放“好奇”的天性,在最轻松活跃孩子最愿意接受甚至陶醉的学习氛围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岂不快哉!

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有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这是办学的动力、导向和保障。当今的学校自主办学观念愈加强烈,学校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校外是一面旗帜,对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因此,值得我们思考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如何树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当然,办学理念的树立,不能是脱离实际的空想主义和没思考的大喊口号,而应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与学校传统的准确契合,是先进教育理论与学校实际的紧密结合,是全体师生员工发掘历史传统、重新学习教育理论和总结办学经验的过程。理念是先导,要把理念真正转化为学校持续发展的物质力量,还得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塑造学校精神就显得十分重要。人们都说,办好一所学校,好校长、好师资、好生源、好设备是前提。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不能忽略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校精神的塑造、传承和弘扬。因为学校精神是学校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任何物化的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是过眼烟云,惟有精神是永恒的。学校教育给予学生的,与其说是知识和能力,不如说是学校精神和教师的人格力量。理念指导实践,精神支配行动。办学理念的与时俱进,学校精神的塑造、传承和升华,是学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和前提。办学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本组织保证。

我多年从事小学基础教育工作,谈到“创新驱动”,最先联想到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因为决定“创新驱动”的关键还是人,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是今天更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使命。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积极参与到创业洪流之中的生力军,应该是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深入考虑的问题。在我看来,每个阶段的教育性质、地位和作用不同,承担的培养任务各有所长又互为基础。比如,义务教育阶段应当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和爱好,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起着启蒙性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核心是学生要有选择权。自主选择的关键是学生主体性的回归,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是让学生获得创新与特色发展自由的体现。

与此同时紧密配合,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关系和谐,进一步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和教师团队的重要工作。学校的发展,不仅需要学校自身评价来促进,还要发挥家长评价作用,课改以来,我们注重家长评价,进行了一系列家长评价活动。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如家长课堂教学座谈会,教师和家长面对面进行交谈、充分听取家长们的建议;还让家长填写看课反馈表、家长喜欢的教师评价表、假如我是校长或教师应这样做等评价表。家长们把自己的真实评价表示出来,为学校改进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我们学校每个学年度都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发放各种表格增求家长的意见。而且学校的重大教育活动,也积极邀请家长们参加,主动和家庭建立密切联系,使家校教育有效结合。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人物,让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我鼓励家长参与教育教学,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文化教育的环境与氛围,基本做到了学校与家庭、社会关系的和谐,从而使教育工作和谐地可持续发展。

一个极具包容度的学校文化,一个灵活多变的课程纲要,一个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课堂氛围,一个释放孩子好学天分的教育理念,可能都预示着学校将发生深刻变革。我深刻意识到,只有在时代进步中不断变革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的小火苗,才有可能成为可以燎原的熊熊烈火。中华之富强有望寄托之时,千万教育工作者必喜极而泣!

引用文献:作者:付昭祥 题目:《浅谈学校如何才能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桢,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教育考试院院长 题目:教育要当好“创新驱动”的轮子

发表于中国教育报

第二篇: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中的运用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中的运用

付永德

一、合作学习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合作学习就是师生间应该相互切磋、讨论、启发,实现教学相长。1798年的英国开始利用合作学习团体施教模式,这可谓是合作学习最原始的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历经20年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八十年代中叶合作学习理论走向成熟,也成为了那个时期主流教学理论及策略,促进了各国教育思潮的变革及实践,当然中国也不例外。国内学者一致认为应积极鼓励合作学习,更为广泛地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实现教学相长,使得师生之间共同进步。合作学习属于一种促进学生处于异质小组间的互相合作,从而实现共同的目标,以小组的共同成绩为奖励依据,是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是在传统式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根据性别、能力、个性特点与家庭背景等进行混合编组,从而形成异质学习团体。合作学习有着极强的目标指向性,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所指定的任务,其主要组织形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强调协作互助活动,注重自主性及互动性,最终的学习成绩评价是以小组为唯一单位,进行多元化评价。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是引导者及辅助者,起着帮助的作用。具体来讲,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们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去完成大家共同的学习任务,最终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成绩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并展开多样化评价,以便培养学生知识及技能,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情感及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合作学习对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积极影响。小学生应用合作学习方式展开语文学习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及加强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行为,使得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断高涨,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合作学习可以更加的显现出学生在学习当中是处于一个主体的地位,合作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截然不同,有很大的变化,突破了以往的束缚,体现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持续加强,从而形成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这样的话,学生们也更加主动愿意去学习,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被动的去学习,学习效率也大大增加,同学之前的关系也会更加的融洽。学生可以在自主发现问题的同时,共同探索问题的处理方式,从而培养凭借集体力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1、科学有序分组

合作学习及个人学习是相对而言的,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就要以团队形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这时就涉及到分组,分组属于合作学习主要的组织形式,而小组划分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效率及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务必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按照课程各方面要求及学生能力和年龄等互相结合,把学生合理划分为小组来进行教学设计。

2、学习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密不可分。首先,教学过程中务必把合作学习主题确定好,教师可采用各种形式为小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布置作业时则可以让学生把自己预习中没能读懂及不能理解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纳入合作学习范畴中。其次,教师应和学生展开深层交流,促进学生间的互动沟通,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教材内容,在交流中,小学生语言应用水平及口语交际水平都能够得以提升。交流中教师要主动的去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已更多的方向去思考问题,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学的内容。教师应对小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情况施以掌控,确保学生处于积极状态,并且要防止小学生随意讨论某些无关话题,导致课堂时间浪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主动积极的去鼓励学生们动用自己能够运用的资源,这样做的话,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更开阔。

3、评价方式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才是合作学习当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地方,这个代表这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的检验和评价。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小组进行综合性评价及学生个体评价,教师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动力,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4、总结环节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的总结通常分为总结知识与总结学习经验这两个方面。此环节中教师要先组织学生对刚才大家在一起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让给教师再进行一个整体内容的总结。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学习当刚才所学的内容,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三、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小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及观念,这也是教师的职责与义务,但这并不是仅凭教师单方面的说教就可以实现和完成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合作观念融进小学生自觉行为中,并且逐渐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及精神。利用合作形式进行课堂活动及课后作业布置,使得学生能够感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及成就感,这样小学生就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并学会合作学习。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之间的沟通及交流不断深化,使得学生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营造出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及氛围。

2、增强教学实效

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动力及方式与机会,这也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条件与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合作学习时教师应为小学生设置科学有效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要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条件与机会,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方式。比如进行识字教学时可以采用识字及巩固生字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小学生认识儿歌中的那些字词,让小学生自己根据字词上面的标注拼音来朗读或者是唱儿歌,遇到不会读的字词时去请教同桌,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或者是分为几个小组展开合作学习,让各个小组的组长拿出生字卡片,让其余小组成员抢答等,这些课堂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调动,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就感,同时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提高小学生自主发展能力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主动学习及自主发展机会,这也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所以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应提供良好的自主探究教学情境,教师教学时应创设机会及条件,以便有效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形式展开自主探究。比如教师写完一节课的生字之后,让学生们交换练习本,再进行沟通与交流,提出问题:写字时所需注意的事项有些什么?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写字经验?别人的字哪里好,哪里不好?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同时思考这些问题,教师对学生进行得当的引导。小学生在进行沟通后则提升了自身能力,这也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合作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充分结合,满足了小学生的发展要求,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最终提升教学水平及质量。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教学者务必深刻认识到合作学习方式对小学生的积极影响,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及效果。

第三篇:解析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转自论文部落发表论文

解析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蔡娟

摘 要: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的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美术课创新可以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创新、提高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入手,突出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存在注意力不稳定、无法与兴趣保持长久的密切。而兴趣又是引起注意力的关键因素所在。比如在学习“重复构成”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并以图案是由简单图形构成而导入新课,告诉学生此节课的内容就是用简单的图形来创作图案,并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重复组成的方式,让学生大胆想象。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去设计并创造出独特的图案。

二、鼓励学生创新

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并在学生创作绘画的时候多用鼓励性的话语,比如:“你的设计真独到,有创意”“你的想法真不错”等等,通过语言上的鼓励,激发起学生对创新的潜在能力的发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应该以自身的示范作为例子当成学生模仿的对象,因为孩子都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如果只要求学生去模仿课堂中的示范画,学生容易丢失自己的个性和想象力。

三、打造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是通过周围的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机结合而产生共鸣的,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潜在能力,并推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会经常为了研究而忘记时间,而且还可以从完全没有关系的事物中找到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了孩子天生具有创造的能力。情境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亲和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到外面的世界去仔细观察,打造出一种和谐、自由的气氛,让学生可以充分地活跃起来。并且还可以通过音乐、实物演示、生活情境展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可以在美术的教育中感觉美并领悟其中的内涵,为激活美术创新意识提供良好的条件。

总而言之,在美术教育中,创新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一种最重要的方法,当代美术教育是复杂的、高层次的创造活动,任何的教学方法都无法无条件适应所有的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完善新世纪的美术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王中.再谈高校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S1).

第四篇:创新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创新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中学物理教学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应更新观念,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求异质疑,发散思维;改革实验教学,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观察、实践能力;开展科学探究性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周光召院士指出:“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引进与模仿没有出路,引进与模仿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会跟不上去。”因此,“我们要发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不仅在科技上要创新,在文化上、管理上也都要创新,不能墨守成规。惟有不断地创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下一世纪走上一条迎头赶上先进的独特的道路”。

一、创设情景,培养创造能力

1.引发学生好奇心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如果课堂上问题的情景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为创造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两块大的平面镜平行放置,再拿一个红色的气球放两块平面镜中间,结果有无数个个像出现,马上就引起了学生新奇的感觉。

2.引起学生思维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是活动的核心,而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在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的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碰撞,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

如在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简单的一句话,却可以引起学生的疑问并进而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而提出可能会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起激烈讨论。

3.诱使学生否定已有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习以为常,如“近大远小”的现象,“冬天室外的金属比树木摸上去冷”等,如果在教学中能巧妙地创设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否定自己原先对这一现象的理解,那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就能进一步得到发展。如在平面上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可追问一句:“我离你越近,我真的就会变大吗?”;或者在温度和热现象的教学中提问:“冬天室外的金属真的比树木的温度低吗?”,类似的问题的确能诱使学生对已有的一些观念积极地进行思维,并自己发现问题,甚至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4.创设新颖的教学活动

如在“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比较拔河比赛中胜负双方对绳子拉力的大小。凭想象,不少同学认为胜方对绳子的拉力大。这时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带轮子的滑板和绳子,让班上力气最大的男生站在滑板上和站在地上力气最小的女生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男生大败。这一情景的创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既然拉力相等,为何出现胜负,最终使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二、加强实验教学

杨振宁教授说:“物理本身就是现象”,物理教学就是让学生“识物树理”、“悟物穷理”,没有“物”便没有“识”与“悟”。

在物理教学中,教育学生纵观整个物理学的发展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与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苹果落地”故事分不开;焦耳经过三十多年对热功当量的精心测量,是确立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基础;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与他研究电流使磁针偏转分不开;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

1.创新演示实验,启发思维能力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的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著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然后紧接着问“是否只有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才有感应电流呢?”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随即要求学生利用现成的有限的几件器材,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并自行验证。学生的创造性往往让我们震撼,学生自行设计成功的方案中不乏新颖的设计。教师进而要求学生从不同的个性方案中归纳出共性特点,进一步理解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设计观察不到电磁感应现象?从而使学生思维进一步深化和发散。

2.优化学生实验,加强设计性实验

重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单单是要求学生会按照课本安排做几个实验,还应该加强设计性实验。

例如,在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时,除了要学生理解实验设计思路、弄懂实验的原理并正确完成实验外,还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本给的方法是用一个安培表和一个伏特表进行实验,那么能不能只用一个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量电阻呢?如果能,还需什么辅助器材?怎么样测量?让学生画出电路图并动手做一做。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让学生组织实验方案设计和讨论,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所提供的一两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创见和集体智慧。

三、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赋予了我们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要求。科学探究被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教材中设置了不少的探究实验。不仅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取知识,而且更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有的甚至只是要求学生经历探究过程。那么开展什么活动?怎样开展活动?

1.抓住课堂教学

在课堂中,我们注重物理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程序和科学方法。如伽利略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采用的理想实验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所采用的等效替代法等。为学生参加“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熟悉探究模式

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模式为:以物理实验(制作)为载体,形成探究的情景,发现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在活动中,我们紧贴课本,选取课本中的一些实验或小制作作为载体,精心设计和详尽准备;活动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即教师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创新、自主发展,教师则是角色定位在“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唐一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福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6(20):54-55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1999:115

[3]张晓军.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体会[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2(18):99

[4]张宪魁,王欣.物理学方法论[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5]杨雁斌编著.创新思维法[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24-25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运用摘要: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新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课程整合 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平台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了伟大的艺术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这一系列目标,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恐怕是难以达到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广博的内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多样性以及独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互动的灵活性,加之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一拍即合”,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的趋势。而如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已成为教师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现就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几点体会。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这一点,多媒体教学就有它独特的一面:采用新颖的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如我在教《大海的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美丽海边的录像片。动听的音乐、海浪声,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欣赏了大海的博大、壮丽,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又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展示了桂林的山,漓江的水,即将下课时又在教室内响起欢快轻松的乐曲,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不仅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享受了视觉、听觉上的美。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绪从上课伊始到结束都持续高涨,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对于美文、说明文等某些课文而言,多媒体的直观手段确实是一种成功的帮助,它的出现解决了学生缺乏实际的现场感,难以把握抽象理论这一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它展现出来的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实例远比教师口头描述精彩、完整,大大便利了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直观演示,使课堂教学具体、生动。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许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困难,尤其是中、低段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东西。而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使这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如在讲授二年级课文《曹冲称象》这一课时,如果只通过课本上的描述,这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足以理解曹冲称象的这个过程,而这一段恰好就是本课的重难点。所以我采用了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可爱的动画图像、条理清楚的过程、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很多孩子在这一难点上有了更好的突破。

巧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使抽象的过程具体,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生动。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所描绘的庐山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录像分别再现定格画面。像这样运用录像资料来展现其真实画面,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丽和壮观,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学生的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三、入情入境,启发学生心灵交流。

我常有这样的阅读体验:当读到文章感人的地方,往往会鼻子一酸,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原始的感动。我想,我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阅读时我融入了自己的感受、理解和体验,我已经与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心灵交流。这样的阅读才是全身心投入的阅读,才会让人感受到阅读是惬意美妙的,是幸福温馨的。但学生缺乏阅读语感的积淀,对一些阅读材料往往感悟能力不强,影响自主式阅读的进行。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促成学生与文本心灵交流、唤起鲜明的“内心现象”,使学生也深得文章旨趣。

《庐山的云雾》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变化万千,奇美幽静,我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在图中注上形容云雾的词语,然后再读课文,划出描写庐山云雾特点的词语。为了让学生完全入情入境,感受庐山的幽静,感悟云雾的神秘,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闭目聆听描写“庐山云雾”的录音。录音中悠扬的音乐,夹杂着清晨山中鸟叫的声音,还有动情的描述。音乐的强弱,语调的高低让学生眼前展现出了庐山云雾的美:时而如白云从身边抚过,时而又如倾泻而下的九天瀑布.学生投入地听了,身临其境。在谈感受时,有的学生发自内心的说:“我仿佛置身于那神秘的云雾中。”还有学生说:“我一定要到庐山去,亲眼看看那神奇多变的云雾!”至此,学生的感情体验、心灵交流可谓是水到渠成。

四、注重拓展,深化学生体验。

想象力的基础首先是丰富的感性知识。其次还要有对具体形象的生动语言描绘的能力和对感性知识重新组合的能力。电教媒体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培养学生语言的描绘能力和组合某种形象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决不可满足于仅仅利用感性材料达到教授知识的阶段。如《可爱的西沙群岛》一文,海底的世界五彩缤纷,十分壮观。课文中描写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龙虾,成群结队、各种各样的鱼,农村的学生没有见过,单凭想象是很难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学生没有感性的认识,教师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海底世界的视频一放,学生看一下就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描写得准确而又生动,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物产丰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多媒体能刺激学生感官,超越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这么多的优势使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大有用武之地。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如《卫星比武》一课,这是一篇介绍人造卫星的科普散文,由于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们没有看到,接触到卫星,所以如果只是学习教材上的知识,不免有些生硬,让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在课前我就找了一些关于人造卫星的影像,课堂上,在学生们学习了课本知识以后,我让他们来观看神秘太空世界中各种人造卫星:逼真的画面,简练幽默的语言,神秘的音乐和色彩让学生们叹为观止.课后,我经常看到学生三五成群的讨论他们熟知的人造卫星,也有很多学生追着让我看他们查找到的资料:从文本到多媒体再到课外知识,无形中,让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学习,引导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从而也更透彻的让他们理解了课本知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多媒体教学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它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是因为介入了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含义。只有有机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

五、重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发争论,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

六、电化教学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1、实物演示。写入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中的许多物体,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究竟这个物体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书中所写的,孩子们一概不知,如琥珀。这很不利于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这个物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是能见到的,为此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就会很浓,看的时候就会很认真很细心;他们就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许多自己认为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

2、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自己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动的过程中已经是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

3、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具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七、利用网络,增加学生阅读量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而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网络来弥补不足,网络也恰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在课余,教师可以推荐和课文有关的网站,让学生利用搜索网站进行网上观看。如在初中课本中名家名作占很大比例,像鲁迅的作品,到初二上半学期为止学生就已经学过两篇他的文章,学生对他的了解比较多,但这都是表面的,要想深入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思想,了解他在文坛上的重要地位,还需要进一步阅读他的作品,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此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百度等搜索网站查找有关他的生平资料、阅读他的小说、散文、杂文,及一些人对鲁迅的评价等文章。通过了解作家及相关的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网上阅读,既节省了金钱,又节约了时间,而且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是一般书籍所无法与之相比的。

总之,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我国政府认为:“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应特别重视的问题。”这一论断也证明了,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目标,是建立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与学的改革基础之上。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下载浅谈小学教学中的创新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教学中的创新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创新(推荐)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第一推动力”,促使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走进网络……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有利的资源,使之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呢? 我国......

    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红叶电教杯”成都市第十二届优秀现代教学技术成果评选活动获奖作品 摘要: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可以增强学习兴趣,丰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歙县城关小学 刘永霞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

    小学美术课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小学美术课情境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与实践 【摘 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电教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前者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与拓展。抓好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和......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一些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设备也逐渐地走进农村校园,多媒体教学这一新的学与教的方式出现了。它彻底改变了我们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