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传统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运用于教育领域,并渗透在各科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复杂的教学过程简单化,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运用多媒体的音像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欲望。如教学《闹花灯》时,教师首先展现元宵节花灯展的热闹场景:龙灯翻飞,莲花灯迎风展开,火箭灯空中飞旋,鸽子灯似天上飞,鱼儿灯似水中游,人们观灯赏灯笑逐颜开,并以鞭炮声、锣鼓声、欢笑声及《正月里来闹元宵》的音乐,富有动感的画面,逼真的音响把学生一下子带入热闹非凡的元宵夜街头。当教师提问:“元宵夜的街头是灯的海洋、人的海洋、欢乐的海洋……”声画并茂、视听并举的学习情境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
教师吃透教材,创造性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统一起来,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相结合的辩证关系,就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树立多媒体信息教育的新理念,勇敢地走进新课堂,不断提高素质。眼下大多数教师对新的多媒体教学理念认识较浅,尤其是老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还存在心理障碍,总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求学生多读多写,这种方法早已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是科学发展的总源泉,当好人民教师就必须树立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巧用教具,深挖教学创新潜力,因地制宜,新旧结合,学习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实施师生互动、人人参与、个个探究,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手段是通过它的图像、声音、色彩等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在充满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掌握知识,启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往往把知识要点或难点讲述给学生,让学生记下背熟。这种方式固然能收一时之效,但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相悖。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和操作,直观形象,色彩鲜明,增强记忆,发散思维,让学生在主动接受知识中发展思维能力。
2.再造想象,突破难点。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表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巩固知识、突破课文中的难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册都有一定数量的古诗,理解古诗内容,并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教学工作的难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选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让其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不断翱翔。这样不但能突破难点,而且能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增大容量,提高效率。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要提高质量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必须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想象和创造能力
想象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教师放映一段电影录像,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将画面定格在二小英勇就义前的时刻。用一段精彩、感人的导入语把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根据画面中王二小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王二小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更帮助学生体会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和敌人的凶残无情。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的主要职能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精心策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事先设计出课件,引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解决。由于以小组形式学习,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因此既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发挥了引导作用。
总之,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能够冲破教材和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课堂达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旭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第2版,2006.9,第5次印刷.[2]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第2版,2006.10,第4次印刷.[3]于成兵.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的探索.中国电化教育,2003.[4]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简明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运用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运用策略
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教师都想通过多媒体课件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活力。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觉得多媒体课件往往“鸡肋”,不知道该怎么摆放多媒体课件的位置。那么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有机融入语文课堂,使其成为语文教学生的“润滑剂”,确实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活力实现最大优化呢?
一、找准“动”点,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像、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景,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通过认知体验,产生情感,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模式。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认字识词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果单纯的出示生字生词让学生读,则显得多么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不高。在《池塘边上的叫声》一课中,教师也像往常一样出示了“识词”课件,但与众不同的是,一打开课件,课文中的主人公青蛙变蹦边说:“小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小青蛙,我有几个词语不认识,想请你帮帮我,行吗?我会请你去听听池塘边有那些故事。”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地轻声读起来,随即小手如雨后春笋一个个竖起来,这一环节的达成度比往常高了许多,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起来。
通过视觉听觉的冲击,课文还未正式的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已被有效的多媒体课件“动”了起来,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凸显“说”点,培养复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高年级要让学生流利地复述课文。多媒体课件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是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可以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能流利地复述出学习的课文内容。
如《捞铁牛》一文中,教学目标之一就是组织学生有条理的复述捞铁牛中的准备过程和打捞过程。老师精心设计了捞铁牛过程的动画课件,一边点击“并船搭架”“船装河沙”“潜水摸牛”等环节,一边让学生跟着动画的演示复述课文。通过一遍遍的演示,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的培养和提高。
三、切入“想”点,拓展学生思维
多媒体课件特有的属性,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由的飞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中的人物生活的背景与我们的学生生活的背景相差甚远,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容易囿于自己的固定模式,往往与课堂教学不能有机结合,甚至是呈游离状态。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打开多媒体课件课件,给学生添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想象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如《山沟里的孩子》教学中,老师提问:“孩子找到‘金钥匙’会干什么呢?”虽然上课前老师已经把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向学生讲解了一遍,但由于学生对山沟里的孩子的生活学习模式只限于自己的模式,说出来的也是蜻蜓点水,苍白无力。教师这时运用视频课件把山沟里的孩子的衣食住行及我们这里的生活状况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让山沟里的孩子生活学习情景所震撼,个个低下了头,随后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的讲述着孩子们通过刻苦学习找到金钥匙后要做的事情:修路、办学校、办工厂、建养老院„„ 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信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他们的认知体验十分独特,感受各不相同,呈现多元化,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多维发展倾向。
四、落实“写”点,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写”。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写”点,让学生进入自由运用的广阔天地,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别董大》古诗教学中,教师在总结全诗后出示了一道小练笔:讲《别董大》这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可是学生写来写去,都是把这首是的意思铺展开来,没有一点“故事”味,小练笔的有效形式触礁了。这时老师出示了“北风呼呼、黄沙漫天、大雪纷飞的旷野上,诗人和董大依依惜别”的动画,学生从这凄凉悲怆的画面中,对诗人和友人分别之时的场景所感染,有的同学泪眼花花,只听见“沙沙”的书写声,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一篇篇感人的小练笔诞生了。这样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让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总之,随着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不能为了表现多媒体课件而滥用多媒体课件,也不能为盲目地追求艺术美感而是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有遵循教育原则,精心安排多媒体课件课件使用时机,注意使用策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优势,优化语文教学,才能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运用,导致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其信息传递时效快,交互性和共享性强,信息保存的格式和操作的范围自由度大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科学、合理地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使用不当,也会使教学事倍功半。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
一、教师是否需要自行开发课件?
教师是否需要自制课件?这是近年来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执教者希望有现成的,符合自己教育理念的,便于操作的课件,但目前市场上发行的教学课件,绝大部分无法使用。究其原因:一是教材更新较快,教学内容变化大,课件中的素材和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吻合;二是制作者和执教者的设计意图出入较大,缺少个性特点;三是课件中无关教学的干扰因素较多,不便于操作。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只有“量体裁衣”,才能符合自己的“规格”。教育理念的更新,总是先于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师自制课件的过程,正是落实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教学创新的过程。好的做法提升为经验加以推广时,教师又会产生新的想法和更为有效的做法,这也是教师认为市场上的课件可用的东西少的原因之一。教学实践表明:如果给教师提供各类素材,教学时,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重新整合成符合自己的教学意图的课件,这样的课件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开发课件存在哪些问题?
目前,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一是注重课件的新颖、趣味,轻视教学的实际效果。有的课件中动态的图标过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注重内容的丰富,忽视目标的达成。部分教师认为素材越丰富越好,结果内容呈现令人眼花缭乱,重点不突出,目标不够明确。三是注重情境创设,忽视情感体验。情境的创设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能陶冶情操,调动情感,激发学习,但是如果不能适时、适度、适当地运用此方法,则会抑制学生的想象,阻碍学生的思维。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悲壮的一幕》时,用了影片《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结果造成学生情感的迁移。四是追求时髦,注重手段的更新,忽视对教材的钻研。目前,有些教学竞赛,要求教师尽可使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际上并没有强求一定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个别教师为了能得“高分”,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开发课件上,而不是对教材的钻研上,其结果是画蛇添足,事倍功半。
三、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操作策略。
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首先应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整体设计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它能创设自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及时反馈学习信息,能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课件界面清晰、美观,便于操作。笔者认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平台,注重高效、快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作课件首先要选好平台。目前教师常用的平台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每一种平台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我们制作课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制作方法。Powerpoint是幻灯演示文稿软件,易学易用。它能实现简单的交互,能插入Authorware和Flash制作的动画,能链接相关网站,让学生拓展性地学习,制作一个课件只需1~2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由于它制作耗时少,能集音频、视频、动画、文字为一体,基本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所以受到教师的欢迎。Authorware可以在交互应用程序中加入文字、动画、声音,衔接性好,交互性强。但在Authorware中把图形放大,边缘会出现锯齿,而Flash却不会。Flash中的动画,具有使物体自动缩放、旋转、变色、变形等功能,制作动画更轻松,交互功能更强大。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教学的需要,多项整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巧妙地利用现有素材,在缩短制作时间的同时,让课件的功能更强大。如制作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草原的早晨》一课课件,选择Powerpoint制作平台。由于去过草原的学生并不多,我们可以从网上下载有关草原的风景和牧民生活的图片,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插入有关牧民放牧的录像,帮助学生理解“一群群羊儿涌出圈门,欢快地奔向远方……”等词句,还可以插入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感受牧羊人的快乐和理解“远处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的含义。制作水平一般的教师,只需两小时左右就能制成集文字、图片、录象、音乐为一体的课件。用此课件教学,和传统的方法相比,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丰富认知,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明确目标,符合课改精神。
多媒体技术再先进,还要靠人来运用。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有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思想的指导。教学思想不更新,制作出来的课件可能会将“人灌”变成“机灌”,甚至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我们在课件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内容呈现的非线性方式,或根据教学的需要,将课件做成网页的形式,师生随机调用有关资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如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5》一课的教学,教师创设了报名参加奥运会比赛的虚拟环境,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调用相应的资料,在“参赛活动”中,理解铁饼、标枪、铅球等比赛规则和运动器械的用途。教师在这课的设计上就不是仅仅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而是将兴趣、学习和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制作课件首先要钻研教材和大纲,明确设计意图,按需定制,按需取材,着眼点不要放在设计的美观上,而是课件本身的内涵上,让教学课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3、遵循规律,注重因材施教。
作为课堂上呈现知识的信息工具,要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非常重要,因为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的方法也应该有差异。如对低年级学生教学,可选用鲜艳、活泼的画面,内容不易过多,意在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力;对高年级学生教学,界面应简洁、明了,适当地提供和教材有关的影象和文字资料,拓宽学习的面。制作课件还应遵循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及语文教学中形成的教学原则,如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原则,感悟、理解、运用相结合的原则等。
4、强化记忆,突破教学重难点。
每一课教学都有其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对重难点的讲解要花许多时间。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我们可以发挥媒体画面富于变幻,信息反馈及时,具有灵活性和仿真性等特点,针对学生不易理解和需重点强化的知识点,设计和安排课件呈现的内容。如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7》的教学,我们创设了一个到公园识字的情景,根据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用Authorware平台,制作了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动态画面,将抽象的事物,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记“亭、停、闻、鸣、耳”等字的字形,正确区分“亭和停”,“耳和闻”,“鸟和鸣”的意思和用法,同时让学生看图,听配乐朗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所学的词语。我们还可以利用课件辅助背诵,辅助练习等,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5、调动情感,注重整体效果。
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多媒体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创设情景再现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我们在教学游记、散文一类的文章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和课文有关的风景图片和相关的影视,如东方明珠,梅花山,九寨沟,黄山奇松、雾凇等,还可以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和音乐,渲染气氛,激发情感。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指导朗读,拓展思维,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们也可以将学生参观、游览的照片扫描到课件中,让学生做导游,介绍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使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相互交流中,迁移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的教师还利用课件将静止的画面动态化,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苏教版第一册《识字3》的教学,公园里,小朋友在游乐场中尽情玩耍,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小池塘》的教学,用Flash制作了动画,清清的池塘里,白天,太阳、白云倒映在水中;夜晚,池塘里浮现出月亮、星星的影子,大自然的美景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仿真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6、科学整合,注重教学实效。
新一轮课改的关键是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更多地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在课件开发的形式上,要力求多样化,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发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课件,让学生成为计算机操作的主人。在内容的整合上,教师可以开发专题学科网站,如“中华名胜博览”网站,整合了课文中涉及的旅游景点素材,如庐山、黄山、莫高窟、桂林等。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均可以进入该网站,学生既可以在家中预习、复习,又可以在学校和他人合作学习,从而实现了一件多课、多用的目的,满足了不同学生在不同地点,有选择地学习的需求,教与学更加开放灵活。制作课件,要力求高效、快捷,实用,要尽可能发挥已有素材的作用,如网络资源,“苏富特素材库”,市电教馆的视频资料等,可以下载、截取、也可以对已有的课件和新购买的课件进行二次开发。目前,有些教师就对教材配套的课件进行修改,保留自己需要的内容,删去或增加有关材料,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富有个性和创意。我们还可以向兄弟学校和相关部门借有关的素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提高课件制作的效率和针对性,以及使用的实效性。
总之,教师们只要善学、善思、善作、善用,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中,就一定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摘: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社会生活日益紧密结合。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就意味着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运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解决以往课堂教学工程中单调枯燥的问题,通过设趣设疑,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有意注意比例,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关键字:
计算机技术
多媒体
设趣设疑
优化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社会生活日益紧密结合。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就意味着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运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解决以往课堂教学工程中单调枯燥的问题,通过设趣设疑,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有意注意比例,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语文的综合性尤其需要这种丰富的学习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建构这种背景。
一、图文激趣——主动学习开好头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在学生的阅读经历中,主动阅读的效果明显优于强制性的阅读。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任务便是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但是传统的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教学失去了语文味,语言的学习失去了趣味,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都是文质兼美的,充满了诗情画意,尤其是一些诗词散文所描绘的意境更是让人心驰神往。但因条件限制,学生们读了这些作品总觉得隔了一层,单靠想象力没有形象的效果。这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创设学习情境,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易于学习,乐于学习。比如我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时,我出示一段视频: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有一个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镇而过。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音乐大师的铜像、石像到处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厅一个又一个的出现,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地上,也有用鲜花组成的音乐符号。优美的维也纳城市风光,再配上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学生一下子便进入了一种优雅舒适的环境中,此时我再不失时机地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大家看了课文就知道了。”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培养了兴趣,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多媒体作为营造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为学生创设了身临其境的感知情境,提高了教学的主动性。
二、置景设疑——自主读书好帮手
潜心会文本,有疑自然进。语文课文中的“疑”对于自主阅读极为可贵。学生读中有疑,教师求之不得,学生心中无疑时,教师还要想办法设置疑问,而且要设得巧妙,有深度、有高度。语文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也在于是否能在最合适的时候巧妙地设下“疑”来鼓励学生深入读书。一个别具匠心的课件往往能助教师一臂之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二泉边,在如银似水的月光下久久回响的除了阿炳的琴声,还有什么?”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阿炳的经历,为了让学生们理解地更深刻,我出示了一段阿炳在街头卖艺的视频,强化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就能使学生更形象地感知课文,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深刻得多,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
三、影音导读——朗读指导好手段
在指导学生朗读一些写景的课文时,就可以用上一些优美的图片或者影视资料,让学生一边在视觉享受中徜徉,一边用如画如诗的语言去读、去演绎。比如《庐山云雾》一课,它描绘了庐山那绚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象,使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孩子们都没有亲眼见过,尽管课文描写的非常美,尽管老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形容,可是他们的脑海里没有这样的画面,因此理解很表面化。但是当我把庐山的“秀丽”“云雾飘渺”的画面用多媒体一一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恰当的解说,他们顿时被深深吸引住。就这样孩子们主动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深刻的体会课文,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对课文的朗读也是声情并茂、娓娓动听。再比如老舍的《草原》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草原的辽阔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我播放了老舍去草原访问的影视片断,广袤无垠的草原,热情洋溢的蒙古人民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时再脱离图像回到课文,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就更加形象了。
四、引思——拓展思维好方式
读中悟情,读中悟理。一堂语文课应该是学生思维的训练场,是学生个性张扬的天空,如果说课堂无“疑”是一种没有生命力的课堂,那么课堂中无“思”应是它的孪生兄弟,有“疑”必有“思”,有“思”必有“引”。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手段来实施,往往可以收到一举两得,一石数鸟的效果。我在上《狼和鹿》这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理解生态平衡这一难点,我制作了狼被杀之前森林中的情景以及狼被杀后森林中的情景的动画,并配以恰当的音乐,当这两组反差很大的画面出现在孩子们眼前时,他们被震撼了,深刻的了解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孩子们自然而然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人类一定要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总之,多媒体的使用解决了教学中抽象枯燥、理解困难的问题,展示出生动的形象,使学生学得快,学得懂,学得透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但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我们应该正确、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姓名:黄慧
性别:女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学历:本科
单位:扬子办官山小学
通讯地址:安徽省琅琊区扬子办官山小学 电话:***
电子邮件信箱:2037846@qq.com
第五篇: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浅析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多媒体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将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本文介绍了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根据小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认识,心理特征分析,教师对多媒体的选择、运用多媒体的原则,展望了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 作用 前景
引言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各种各样的方法,不但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些也教法也比较灵活。有些教师不但研究教法方法,而且也研究学生的学法。多媒体教学是实施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探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
1.1多媒体概念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而该词又是由mutiple和media复合而成的。媒体(medium)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中文常译作媒质;二是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等,中文译作媒介。所以与多媒体对应的一词是单媒体(Monomedia),从字面上看,多媒体就是由单媒体复合而成的。多媒体技术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定义。比如有人定义“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组硬件和软件设备;结合了各种视觉和听觉媒体,能够产生令人印象深刻的视听效果。在视觉媒体上,包括图形、动画、图像和文字等媒体,在听觉媒体上,则包括语言、立体声响和音乐等媒体。用户可以从多媒体计算机同时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来源”。还有人定义多媒体是“传统的计算媒体----文字、图形、图像以及逻辑分析方
[1]法等与视频、音频以及为了知识创建和表达的交互式应用的结合体”。概括起来就是:多媒体技术,即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简言之,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多媒体在我国也有自己的定义,一般认为多媒体技术指的就是能对多种载体(媒介)上的信息和多种存储体(媒介)上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1.2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2.1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生容易被新鲜的 事物吸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也是与他们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兴趣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和事情,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凭课文介绍和教师的分析往往给学生是抽象的印象,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生动的参照物,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2.2创设情境,拓宽见闻
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指示贮备不够,因此往往对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
1.2.3引导想象,发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引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丰富课堂内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形象,让学生能眼睛看到,耳朵能听着,形成大容量的信息传送,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具体的事物,使静止的画面成为活动的情景,从而使学生认知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更加掌握知识的重点,并且能够启发学生课后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能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进行多角度思考,引起想象与联想,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1.2.4孕育情感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片断。如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确定鲜明的人物形象,关键在于如何能使学生融入教材的意境之间。在课堂中,单凭词句的分析是不够的,不能使学生深刻地了解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的渲染,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充沛、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以便准确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发挥多媒体的独特功能,培养学生孕育丰富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选择标准
2.1依据教学目标
每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根据课程要求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将根据教材的内容而定,对于多媒体教学该用时则用,不能为使用而使用,为追赶现代化教学手段而使用,要做到让多媒体手段为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服务,从而做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真正地受益。
找准最佳切入点在课堂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如教人教版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驻人间!”“世界还不太平!”这些语句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还是不够具体的。课堂上,通过煽情的话语、投影图片,把学生带进战争的境界,让学生自我感悟体会到战争带来的破坏,保卫和平[4]是每个人的职责。因此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停留在书本上知字会意,应该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情感的体验加深理解。
在必要的时候反复用课件放映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从有限的播放时间中所得的影像是大多是朦胧的、浅显的、模糊的,若要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或景物有个清晰的印象,教学时有必要反复播放课件,再现人物形象或景物景象,以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如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参考文献
[1]史元春.徐光祐.高原.中国多媒体技术研究:2011[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2(07)[2]孙启美.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钟晓流.多媒体视听技术与应用环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7 [4]人教版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