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微课在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三中管辉明)[推荐]
浅谈微课在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永安三中
管辉明
微课的界定
关于微课,度娘会告诉你很多很专业的定义,会从概念讲到发展,会从特点讲到制作技术。可以网络搜索到的资料搬运到自己的文字中显然无趣。所以,笔者只想就个人实践经验谈一些感受交流一些思考。
微课,窃以为可以这样界定:顾名思义即微小的课,时长只有3—10分钟,却具备一节完整课型的环节,如话题的导入、学习目标的明确、核心内容的展开和深入及总结梳理、简短精要的巩固练习等。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所有的这一切知识传播或阐析必须可视化、可以无限重复观摩,以适应电子信息时代移动化碎片化的学习环境。
古代诗歌教学的痛点及解决的思路
古代诗歌,人人都说好,人人会背诵三五首,可是又有多少人可以主动地深入地享受它传播它?看看近年CCTV1连着三季的《中国诗词大会》,可谓全民总动员,上自殿堂专家学者,下至民间引车卖浆者流(最具代表性者如第三季冠军杭州快递小哥雷海为)都踊跃参与。还有《经典咏流传》,诗词大会的嘉宾台柱子康震教授为其站台、知性与娱乐性都出彩的撒贝宁任主持,把大量古典诗歌谱写成音乐作品进行演绎,故此名为“经典咏流传”,此“咏”更兼“永”的期许。收视率也是可观的,如第二季诗词大会大11亿观看人次。一方面是官方的决心一方面是民众的热情。饶是如此,问问我们的学生,可看过“经典咏流传”,听过各种演唱风格的古诗歌?那肯定不如对快本跑男熟悉的。时代在变幻,不要怪学生懒,不要怪学生远离经典,我们又能坚持读几天读几本纸质书?我们又是否愿意是否有闲空反刍几首古诗词?因此,即便我们祭出中考的大棒,即便我们很“仁慈”(无奈)地缩小考查范围,仍然无法让学生乐于背诵,仍然无法让学生默写时不写错别字。这是我们最大的痛点。其实这是我们一再退让造成的。我们的课程标准是止于“读读背背”,我们的教学边界也就止于此了。古诗歌的正确打开方式决不是读读背背,我们应该让学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
解决的思路很简单,即“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也。前者是介绍诗人生平创作背景,了解必要的古代历史地理文化常识。后者是掌握必要的诗体常识,在此基础上示范读诗解诗的方式方法,学会以己之意揣度诗人之情志。一句话,拓宽我们的教学边界。
如果拘泥于课堂口头讲解,一是无趣,二是不可重复。而若引入微课,把诗人生平时代背景制作成视频短片,可视化,轻松;把整个诗歌阐析过程制作成视频,可以反复观看,直至完全理解。又因其简短,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他偷懒的方式,人类的基因本就是害怕深度思考的,文字是人类最高级的思维成品。读图比读文字轻松何止一点点?所以,还是一句话,把知识和思维图像化,取悦学生的大脑。制作古代诗歌微课的几点经验
以上两句话也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之所以会尝试用微课的方式,是基于一个最本能的判断: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传播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方式已经被现代技术裹挟前行,与其亦步亦趋不如主动跟上。我们的交通通讯购物方式已如此翻天覆地变幻,而我们却抱残守缺,坚守书本和粉笔是有多少自我感动的悲情呢?可在时代看来,这又多么地荒唐可笑。虽然堂吉诃德还是要的。
制作微课,一开始当然是费时费力的。但一旦突破了技术上的困扰,就可以按自己的需要来表达了。以下谈几点经验:
1.坚持内容的可视化:比如诗人介绍,要配上诗人肖像画;出示诗作正文,尽量去下载该诗的书法作品图片,可以楷书和行书都出示一些,希望同时增强学生书法方面的感受;如果介绍生平用到生卒年,建议使用时间轴动态展示;如果要用到一个大纲介绍该诗的方方面面,PPT2007及以上版本中的SmartArt可以制作出美观的关系图,还建议用思维导图,而希沃白板5中的导图虽然不够美观,但做超级链接尤其方便;PPT2016版本中的“创意设计”可以对图片进行多样化的美化,尤其省心。总结一下,要让你的微课PPT先美观起来,而且尽量动起来,文字尽量少,图片像素尽量大(至少一千像素以上)。
2.努力开发微课序列内容:一首诗、一类诗、一个时代、一种读诗方法,诗体常识、文学史常识、古代文化常识这是两个基本维度,由此切入,可以制作唐诗人系列,笔者就制作过《诗中圣哲唯有杜甫》《李白:走在盛唐的路上》,还有《用典》《意象解析》等,形成一个序列,建立自己的资料库,方便取用。
3.借用改造他人成果注意界限:腾讯QQ课堂里有丰富的古诗歌微课资源,申请一个群便可调用里面的资源,或者用于群里布置作业,或者录屏后用于授课。但不建议消除LOGO水印或截取其中段落作为自己微课核心内容后作为自己的作品去参赛什么的,毕竟在这个知识付费时代更要有版权保护的自觉性,稍一不慎引来法律纠纷就不好了。
微课运用的几点思考
1.一直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在困扰着我们语文老师:读图看视频弱化了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能力。但现实情况是这个观点的正反方好像都没争出个所以然的时候,95后00后这样的信息技术的土著已经在我们班上了,他们早已视所有动态化图像化乃至虚拟化游戏化的一切为自然,而我们硬摁牛头喝水,然后叹息迷茫于学生的懒惰,甚矣,此亦不可以已乎!
说到这,为了平衡这种文字与想象之间的可能的矛盾,笔者是尽量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虚化。比如,介绍一个诗人,千万不要用真人影视作品的头像,宁可用手绘作品或自古流传的绣像画。QQ课堂里进行诗歌阐析时,人物统一用卡通式的,颇为符合儿童认知心理,同时避免了古人的实物化,以致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想一想《西游记》卡通版的味道绝对超过真人版的,恐怕就是这个理了吧。
2.微课制作出来,说到底还是要用来传播的,时机与方式就很重要了。一般是课前预习时放在微信群里,或者放在QQ群里,到底还是不太方便,此中涉及学生手机使用的各种社会问题,因此落实效果并不好。如果,学校有自己的服务器,自己的整个传播平台,效率肯定会大幅提高。总结
微课引入初中古代诗歌教学,是时势使然,当前是辅助,以后也许是主流比如(慕课学习方式的兴旺),尚未可知。所以,以主动的态势理解并运用是必须的。
微课的制作只需跨越一个短暂的技术障碍,剩下的就是语文课程开发的问题,无需恐惧。教育者做的就是文化传播与传承,要让效果最大化,善用时代技术本是题中之义,就如不可想象弃用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如何编出《四库全书》。
微课的传播运用要发挥大效果,还需更大的技术设备投入,但设备的装配更新早已不是技术问题,有时仅仅是主政者的认识问题。所以,理解并制作微课,形成规模,成为基本技能,那么教学模式的革新教学能效的飞跃也许就是短时间可实现的问题了。
此文为记,期待一个古文化传播的新时代!
第二篇: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借助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以理论和实践作为教学的基础,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作为教学的核心和根本所在,运用微课教学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运用
传统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从而导致学生只会被动地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强化,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被不断地运用,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喜欢和好评。本文简单介绍了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把初中数学课堂内容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对于传统教学理念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创新和尝试。微课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的区别是微课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强化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学死板、枯燥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兴趣,把老师的“一言堂”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形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彻底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2.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
微课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让学生可课外观看数学老师事先录制好的微课内容,不但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增加了学生在课外学习数学的时间,减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盲目性,从而在本质上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自主?W习的习惯
通过微课学习,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微课的核心就是通过让学生自主地观看和学习微视频来学习教材中的内容,或通过微课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探讨,或通过微课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在线提交给老师,老师批改后就可以很快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可以说微课的运用从本质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微课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探讨
1.微课在预习环节的运用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往往都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预习活动。为了提高预习环节的效率,数学老师必须提前制作好微课的内容。微课的内容不但要能概括课堂教授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精华,更要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堂教授的重点、难点、疑点,以降低学生预习的盲目性和低下的学习效率,从而为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微课在导入环节的运用
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前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方式影响了学生对接下来授课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传统的数学课堂导入方式一般都是开门见山式的,如此长期采用这样的导入方式,就会使学生视而不见,从而导致导入环节的效果不是那么明显,导致导入环节的作用和价值可以被忽略不计。针对这样的情形,数学老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引进微课,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不但找到了兴趣点,而且在无形中学到了数学知识。除了让学生观看视频,还可以根据观看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强化学生的观看效果。
3.微课在知识教授环节的运用
数学老师在课堂的知识教授环节,必须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更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持续下去。这就要求数学老师要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重难点和微课的有效结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率。
例如,学习“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时,可把抽象的函数通过微课的内容变动直观和形象起来。可设计这样的微课内容:首先把y=x3、y=3x3、y=3x3+
1、y=3x3+x+1等函数的图象呈现给学生,然后把这些函数的图象都集中到同一个坐标里。而后,让学生对各个函数间的变化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函数图象和函数的性质。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就会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4.微课在试题讲解环节的运用
试题的讲解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老师讲解试题就能够有效地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一些老师在讲解试题时非常枯燥,学生长时间学习,就会失去兴趣,从而造成老师做了很多无用功。面对这样的局面,老师就可以先利用微课把有代表性的试题、综合性的试题的解题过程形象化和直观化地展示给学生,通过动画、图形、色彩等技术手段来描述解题过程,以提高学生对试题讲解的兴趣。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解题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之,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老师应主动把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数学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理念,提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是对微课、翻转课堂的学习要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微课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烨.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5.2.余继红.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J].教师教育论坛,2015.3.祝一兰.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初中数学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J].学周刊,2015.(作者单位:河南省柘城县张桥乡第一初级中学)
第三篇:“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陈婕
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一、微课特点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而开展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它是在传统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教学时间较短:以视频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若时间太长,学生注意力则会分散,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一节课只讲一个知识点,旨在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考点等梳理得透彻,排除冗余繁杂的、不相关信息的干扰,最大化地提高学习效率。
3.资源容量小:一节“微课”的视频以及其他辅助资源容量大小一般在50兆左右,视频格式一般为flv、wmv、rm等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视频格式。
4.资源使用方便,使用效率高:教师和学生都可流畅地在线学习和欣赏教学视频,也可方便地下载及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iPad、手机、MP4等)上反复进行学习。
二、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新的学习理念。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死盯着黑板、老师,学习知识点、记笔记等,使得不少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不大,更有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微课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直观、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微课可以充分利用零碎化的课后时间,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利用零碎化时间学习的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学习理念。
2.启迪学生思维,补充课堂中对抽象内容的理解。初中英语有大量的单词要背和枯燥的语法要学,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简笔画和语言描述来帮助学生理解,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微课为初中英语中的抽象内容提供了非常好的视频学习资源。学生可以观看微课进行知识的预习或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也可以用于知识的复习,对课堂上教师讲解不清楚或者自己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补充学习。
3.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更多,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同时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在接受教学视频所给出的内容时,如果一时无法全面接受,可以自主选择反复观看重点内容,并且能够即时暂停,或做笔记或做思考,避免教师因为某一句话的疑难而反复讲解,耽误大家的时间。
学生若偶尔因事缺课,也不会担心课业无法跟上的问题,如果有查缺补漏的意愿,可以随时打开微课,再现微课内容。
4.教师利用微课节省下来的时间,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课堂教学,比如可以分组对话、讨论、表演、展示等。而教师自身的时间也更加充实,还可以用来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分别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5.对于学生来讲,在微课的自由状态之下,更容易发现与自身特点相符的学习方法,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这样实际上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极为有利的。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容易合理化支配,学习效率更容易提高。
三、微课促进教师业务成长
1.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2.微课便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传播,方便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交流。
3.微课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好提高教学效果。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4.微课制作简单,形式新颖,通过微课可以进行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提高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
四、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选题要准确。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制作微课,微课的选题要得当,要具有针对性,避免“黑板搬家”现象。选题应围绕日常教学或学习中有代表性的问题,或者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用传统方式解决的问题进行设计。
2.目标明确、主题突出。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不易解决的某个知识点而进行设计的,所以首先考虑要有讲的价值,再根据微课的要求选定所讲内容。
3.要具有吸引力。在微课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体验,投其所好,将微课设计得幽默有趣,具有吸引力,才能把学生吸引过来,使其乐意反复观看。
4.微课要浅显易懂。微课就是要把抽象、微观性内容制作成直观、具体、生动的视频画面,使学生更容易看懂、理解,以节省更多的学习时间。
总之,微课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减轻了信息的冗余量,既精简又到位,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时间上,遇到问题马上就可以找到相关的微课程,随时随地播放,方便灵活;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可以说微课程对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创造更加和谐、高效的课堂有直接影响。但当前初中英语微课资源数量较少,应用还处于浅层次的探索阶段,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与经验,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微课教学。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第四篇: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次关注微课,是与我的同事在一起时,他不停地介绍、宣传微课而认识的。在了解微课之前,翻转课堂也于两年前将我打动,所以当听到微课时,只感觉它是个不错的提法,适用于部分有探究精神并有自主学习硬件的学生,因而并没有动心致力去推广或参与研究。
在我眼里微课就是学习资源的拓展,若能建立起系统的高质量的微课,必定能给需要学习的人带来更多的学习选择。从第一次听说微课,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微课更适合信息技术教师放在课前使用,让提早到机房的学生有事可做,也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个大概的认识。要想让微课在信息技术中更好的运用,首先要知道:
1、什么是微课,“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2、微课特点:(1)教学时间较短(2)教学内容较少(3)资源容量较小(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
3、微课分类(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3)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
4、微课有什么作用 然后学会如何制作微课:
1、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
2、录制与剪修
3、后期制作原则
第五篇: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微时代”的来临,微教育正不知不觉但来势迅猛地席卷中国教育领域。“翻转课堂”“微课”“微设计”正成为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时髦的关键词。如何科学界定这些“舶来品”的内涵,正确应用其价值,已成为我们教学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一、微课的定义及特点
1.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及课堂教学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将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可以是重难点也可以是疑点,或是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过程。
2.微课的特点
微课,顾名思义,它的特点就是要体现一个“微”字,只讲授一个或两个知识点,所以课程体系比较简单,教学目标明确、简洁,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也有很多同行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针对性强,有特定的目标人群,因为其传递的知识内容是特定的,但是一节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全面性。我将微课的特征归纳如下: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的不宜超过15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
二、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3~16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如果不进行兴趣的引导,他们很难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尤其是历史教学,因为历史中涉及大量的历史事件的背景、意义、过程需要记忆,对于课业负担日渐增加的学生来说,这足以让他们头疼,有的甚至因此畏惧学习、逃避学习。针对这一状况我开始尝试把微课引入课堂,微课的内容新颖而具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应用于历史教学中更是可以把一些知识线索连成串,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记忆和运用,免除了刻板背诵带给学生的压力。例如,我将“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设计录制成微课,既能让学生对比学习,又能让学生在短暂的注意力集中时学好,对于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重复学习,多次给其播放微课视频。以下是《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微课设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两次战争都有的主人翁——曹操,了解曹操其人和他少年、青年时的一些重要事迹。
曹操45岁时——官渡之战
过渡:曹操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终日忙碌的军旅生涯中,他也不忘读书写诗。他曾经有一首诗《蒿里行》,描绘了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
展示《蒿里行》中的片段: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教师设问:(1)这首诗中能感受到什么样的社会景象呢?(2)东汉末年为什么会如此荒凉的景象呢?
教师进一步讲解:
1.东汉末年,地方上出现了不少割据一方的军阀,当时黄河流域有两个最为强大的军阀:袁绍和曹操。(指导学生看“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对曹操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毗陵的袁绍,而对袁绍来讲,曹操也是他最急于剿灭的敌人。因为他们都想扩充自己的势力,双面矛盾不可调和,迟早必然要发生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战,这场决战就是发生在曹操45岁时的官渡之战。
2.引导学生认识官渡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过程、结果等史实。
3.设问: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总结政治、经济、用人三个方面)
曹操胜利:(1)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2)经济:开荒屯田。(3)用人:唯才是举,招贤纳士。
袁绍失败:骄傲轻敌。
曹操53岁时——赤壁之战
过渡: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又陆续消灭了北方的一些军阀。公元207年,52岁的他又创作了一首豪情满怀的诗《龟虽寿》。展示《龟虽寿》中的片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士不已。
教师设问:(1)这时的曹操已经52岁了,还有什么雄心壮志呢?(2)他的对手是谁?
教师进一步讲解:
1.于是208年,53岁的曹操率领20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由此开始了一场对他一生有转折意义的战争——赤壁之战。面对曹操20万大军的强大攻势,孙、刘联军组成5万联军与曹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对峙。
.请学生表演有关赤壁的情景剧。
教师设问:根据你的所学,思考曹操从名扬官渡到兵败赤壁只有短短的八年时间,为什么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曹操失败主要原因:
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②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③孙刘联合及采取正确的战术。
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中,我们可以知道骄兵必败,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能骄傲自满,而是应该在谦虚谨慎中不断进步。
以微见大,微可足道。将微课教学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是一个新颖的、与时俱进的改革措施,微课教学方式的成败主要在于:(1)微课选材的把握既要呈现知识点,又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要把握自身定位,做好微课的播放者和课堂引导者,帮助学生在微课中找准知识点,根据课堂生成做好小结工作,引导学生提炼和升华学习内容。只有做好以上几点,微课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才能真正获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