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显微镜和望远镜 学案(共五则)

时间:2019-05-15 04:5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7课 显微镜和望远镜 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7课 显微镜和望远镜 学案》。

第一篇:第17课 显微镜和望远镜 学案

第17课 显微镜和望远镜学案

一目标导航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热衷探索物理学。

二名师引领

1、显微镜要经过两次放大;望远镜要经过一次缩小,再经过一次放大。显微镜的反光镜和望远镜的物镜也常用凹面镜。

2、视角:

1)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2)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就越大,眼睛看到的物体就越大。

三师生互动 共解难题

例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为()。

A、目镜成放大实像,物镜成放大虚像 B、目镜成放大虚像,物镜成放大实像 C、目镜成放大实像,物镜成放大实像 D、目镜成放大虚像,物镜成放大虚像 [指点迷津]物镜是凸透镜,放在载物片上的物体,在物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经过物镜后,成一放大实像,放大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目镜也是凸透镜,放大实像处在目镜的1倍焦距之内,成一放大虚像。选项B正确。[答案]B [实战攻略]要观察像细菌这样的细小物体,需要放大的倍数很大,仅靠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达不到的。显微镜的设计思路是放大两次,一次是放大的实像,后一次是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两次放大倍数的乘积,这样放大倍数能达到2000倍。

例2: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B、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思维分析]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物体通过物镜成实像,再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所以观察者最终看到的是虚像。所以A是错误的;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实像,再通过目镜成放大虚像。观察者看到的是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所以B是正确的;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成为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因此C是错误的。[答案]B 例3: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 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思维分析]显微镜的主要构造是镜筒,镜筒内有两只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将被观察物体成一放大实像,然后再由目镜成一放大的虚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答案]D

四积累运用 举一反三

1、如果眼球的______,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_______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造成近视眼。

2、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焦点前35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可得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虚像

3、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利用平行光源可以找到焦点,直接测出焦距,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如何利用凸透镜来测定凹透镜的焦距?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位于凸透镜某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在光屏上将出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得不到实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和虚像都能显示在光屏上 B、实像和虚像都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C、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D、实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6、将物体从距凸透镜3f处移向5f处,在移动过程中物体的像如何变化()。A、先放大后缩小 B、先缩小后放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7、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蜡烛到透镜焦点的距离是10 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放大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B、当该蜡烛距凸透镜10cm时,可成一放大的像

C、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20cm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缩小的像 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8cm时,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

8、有一副眼镜,如何能知道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如果知道是凸透镜,又如何能估测出它的焦距?

9、显微镜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

10、显微镜是由____和____两组凸透镜构成,物镜是____成____、____的像,目镜使“物体”成____、____的像。

11、望远镜是由____和____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是____成____、____像,目镜使“物体”成____、____像。

答案:

1、前后径过长、晶状体、前面

2、答案:A 解析: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的性质,可以判定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物体位于焦点前35cm,则物距应为50cm,由于35cm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在物距大于2倍焦距的条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选择A项。

3、解析:要测出凹透镜的焦距,需要平行光源、凸透镜、刻度尺、光具座等辅助器材。如右图所示,其操作与观察方法是:让平行光源通过凸透镜的焦点F的位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f1,再在凸透镜的后面安上待测凹透镜,并在光屏上画一个与凹透镜等大的圆,移动凹透镜使光斑与圆正好重合,测出凸透镜与凹透镜间的距离s,凹透镜的焦距大小为f1-s。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在透镜另一侧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的条件,一定是物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2倍焦距,如果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物距变为大于2倍焦距,像距变为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则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将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5、答案:C 解析:因为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可以显示在光屏上,我们看到的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人觉得光是从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但实际这一点并没有光线发出,故不能显示在光屏上,所以选C。

6、答案:D 解析:u从3f变到5f,像都是缩小的,但随物距的增大,像距将减小,像也变小,所以选择D。

7、答案:C 解析:当透镜距焦点的距离是10cm时,成放大的实像,说明物距在f与2f之间,蜡烛到焦点的距离应在1倍焦距以内,即10cm<f,所以A、B、D选项的判断是正确的,而当u=20cm时,u一定小于2f,所以不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C选项的判断是错误的。因此,应选C。

8、解析: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不同,成像情况也不同,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有实焦点,能成实像;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没有实焦点,也不能成实像,利用它们的这些性质,就可以通过简便的方法来区分它们。例如把它们对着太阳光或者远处的电灯丝,看它们能否把光线会聚在白纸屏或墙壁上。

如果把眼镜对着远处的电灯丝,在光屏上能看到灯丝倒立、缩小的实像,眼镜就是凸透镜,如果在光屏上得不到灯丝的像,这个眼镜就是凹透镜。估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很多,下面是其中的几种: 方法1:太阳光会聚法

使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量出透镜到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方法2:二倍焦距法

原理:当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时,可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将物体放在光具座上,物体和光屏分别放在透镜两侧到透镜相等的位置上,同时移动物体和光屏,直到屏上出现物体等大的像,量出物体到光屏距离除以4就是透镜的焦距。

方法3:几何作图法

如右图所示,画任意线段BD,在B、D两点处,按合适比例作两条垂直线段AB、CD,使AB=u,CD=v,连接AD、BC相交于E点,作EF⊥BD,则线段EF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9、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

10、目镜、物镜、f<u<2f;倒立、放大;正立、放大

11、目镜、物镜、u>2f;倒立、缩小;正立、放大

第二篇:5.5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学案

班级 姓名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八年级物理 撰写人:李振香 审稿人:徐清涛 序号:29 日期:2012.12.12 课前预习

1、放大镜成、的 像;投影仪成、的 像;

照相机成、的 像。预习检查

放幻灯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中的A相似,则幻灯机上的旗应是

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知道显微镜、望远镜成像原理。(重点)

3、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课内探究 探究

一、显微镜

1、显微镜 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

2、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相当于 的镜头)后成一个、的实像;目镜(相当于)的作用是把物镜成的像再次成、的虚像。经过这 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巩固练习:

1、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等到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2、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A.大于焦距 B.小于焦距 C.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D.大于2倍焦距

探究

二、望远镜

1、有一种望远镜由 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

2、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 附近成实像(注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思考:据探究,望远镜成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

3、(1)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与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 大小有关。

(2)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大小不仅和 有关,还和 有关。(3)望远镜所成的像离我们的眼睛很近,视角可以变得很,所以我们感到物体被放大了。巩固练习:

3、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其目的是()

A、会聚更多的光 B、成象更明亮 C、增大视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探究

三、探索宇宙

1、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2、1846年,科学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未知行星的运动轨道。人们用望远镜在预测的位置发现了行星,命名为“ ”。3、1990年,科学家把“ ”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

4、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

5、太阳周围有 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绕它运行,地球是离太阳比较近的第 条轨道上。

巩固练习:

4、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时由上千亿个星系组成的 C、宇宙中个物体都是静止的

D、太阳的八大行星由近及远是水星、金星、火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课堂小结:看一看这一节我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认识

1、显微镜有 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相当于 的镜头;目镜相当于 的作用。

2、有一种望远镜由 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

3、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与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 大小有关。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 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 有关。当堂达标

1、关于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凹透镜 B、都是凸透镜

C、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 D、目镜是凸透镜,武警是凹透镜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虚像,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是实像 B、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实像,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是虚像 C、目镜成的是实像,物镜成的是虚像 D、目镜成的是虚像,物镜成的是实像

3、关于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倒立的 D.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正立的

第三篇:显微镜和望远镜说课稿

《显微镜和望远镜》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章第节(板书题目)。下面我将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是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看物体。学习本节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开阔眼界,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都有益。同时对创造学中的“组合法”有一个浅显认识,以提高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方法与过程:尝试应用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尝试用组合法学习及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显微镜和凸透镜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

难点:利用组合透镜成像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本节内容基础。但本节的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对二次成像不是认识能理解好的。为了克服本节学习障碍,能达到基本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的目的,初步认识“组合方法”的神奇效果,本节须突出实践性动手探究活动和“模型”制作来完成学习目标。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运用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八年级学生处于中学期间的过度阶段,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等学习方法,着力开发学生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复习提问: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

通过问题的回答,复习上一节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显微镜和凸透镜基本结构及成像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显微镜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显微镜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结构。并从凸透镜成像规律出发,向学生介绍显微镜成像原理,以及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

对于显微镜的原理学生比较陌生,因此应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原理,通过观察图片学生可以对显微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

探究二:望远镜

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望远镜制作的故事(400多年前荷兰一个磨眼睛片的手艺人不经意地用一前一后放置的两个镜片看远处物体,发现物体近了很多,后来意大利伽利略知道此事后,研究后制成了第一台望远镜,改进后观看了银河系、月球、太阳、土星等,发现了宇宙许多天文现象),并引导学生你们想制作一个简易望远镜吗?你们想知道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吗?

通过讲述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积极制作简易望远镜(师巡回指导,合作小组发二块焦距不同凸透镜,装在两个用作业本制作套筒中)。用焦距长的对着物体,焦距短的靠着眼睛观察远处物体。调整套筒清晰且大。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看到的现象。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望远镜结构图引导学生认识其结构及成像原理。从凸透镜成像规律出发,介绍它的成像原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什么异同点?

学生积极讨论得出:相同点是均由二组凸透镜组成,物镜都成实像,目镜都成放大虚像。不同点是显微镜二次放大,望远镜一次放大,望远镜物镜目的是把远处物与眼睛距离拉近,成缩小实像经放大后视觉增大而看清晰,望远镜的物镜直径做得较大能会聚更多光。成像更加明亮。

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使学生体现探究的乐趣,获得真实的体验,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

第三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知识在做题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巩固,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我设置了以下练习:

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课堂达标题,采用合作小组分层抢答练习。

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______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说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像;第二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2.使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和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哪些问题?你获得了什么知识?

通过问题式的小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延续,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效地进行第二次学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必做题:第7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1、2题

选做题:搜集资料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历史

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能力的需求,既使学生进行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六、板书设计

为了使板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以上板书。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第四篇: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第三章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熊苏云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8年12月12日

课题名称

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内容分析

本节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主要是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的基本原理。

学情分析

显微镜、望远镜成像的基本原理相对复杂,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些困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

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原理。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学生实验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预习本课。

教学媒体

显微镜,光具座,凸透镜(30个),挂图。

教学程序

教 ??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引入新课

?

讲授新课

? ? ? 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

Ⅰ、当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Ⅱ、当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Ⅲ、当u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视野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人类所观察的物体大到天外行星,小到物质结构,森罗万象。很多情况下,用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几种仪器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我们能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细胞吗?不能!那么,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两种新的光学仪器——显微镜和望远镜”

§3-5 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二、望远镜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用光具座展示如何用两个凸透镜做一个望远镜模型。发下凸透镜让学生用两个凸透镜观察远处的景物。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提问

引入课题

展示

? ?讲述

? ? ? ? ??演示讲解

引导 ?回答 ? ? ? ? 思考

? ?

观察

? ?思考 ? ? ?

观察

操作

? ? ? ? ? ?

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前面探究的结果,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

原来,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 ??提问

? 引导

? ?

讲述

? ? 讲解

? ?

思考

? 巩固练习

? ? ? ? ? 小结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练习册

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是位置前后对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为什么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

课后练习

? 纠错

解释

? 引导

? 布置作业

? 练习

? ? 总结

? ? 板

? 书

? 设 ? 计

?

第五篇: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天津市大港区海滨第六学校

张智勇 天津市大港区海 滨 学 校

于桂芬

本文在2006年天津市教育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中荣获市级二等奖。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 教材依据: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 教学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知识拓展 ● 学生活动线索:猜想—→探究—→分析—→小结

教学简案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 过程与方法

1.能独立完成探究活动,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3.能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领略奇妙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2.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 教学用具

教师用:显微镜、望远镜、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白纸、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显微镜、植物细胞装片 ● 板书设计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3.分组探究,发现显微镜工作原理。

说明:由于刚才使用过放大镜,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产生“在放大一次的 基础上再放大一次的想法”,并对此进行尝试。在各组相互交流环节中,注重方法和过程的讨论,鼓励学生吸收优点、改正不足、完善过程,引导学生完成透镜组合两次成像的探究过程。

三、新课教学

1.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

说明:用实物图及结构图向学生介绍显微镜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作用,用自制课件演示显微镜成像光路图,加深学生对显微镜原理的理解。让学生亲自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使学生在有了成就感的同时,又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2.用小故事引出望远镜原理的探究过程。

说明:此次探究的重点是“伽利略用两个凸透镜制成了一台望远镜。”这句话对探究活动起指导作用。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望远镜下的星空和月球表面图片,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此次探究过程会比较顺利,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比较完整,结论也比较一致。3.望远镜的构造及原理

说明:用结构图介绍望远镜的各部分,用自制课件演示望远镜成像光路图,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物镜和目镜的作用。4.知识拓展

说明:重点向学生介绍最常见的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其余望远镜只作简单介绍,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给学生留一片自主学习的空间。

四、小结

请同学们自己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图片欣赏:奇妙的世界

说明: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感受科学的奥妙与魅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六、布置作业

本节作业是写一篇科普读物,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检查和完善。

● 本节课教学设计说明:

1. 主导思想:在教法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很轻松的将学生引入本节知识体系中,用显微镜下“神奇的画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法:用两个放大镜,把小物体在放大一次的基础上再放大一次。师:他们的想法有没有道理?你们认同么? 生:有道理,我们愿意尝试。

师:请同学们开始分组实验,记录好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发表意见。

组一:我们发现刚才的想法是正确的,用两个放大镜来观察小圆点,小圆点被放得更大了。

组二补充:我们观察的是小箭头,小箭头不光被放大了,而且是正立的。组三补充:我们不光看到了正立的、放大的箭头,还看到了倒立、放大的箭头。生:你们是怎么看到的?说出你们是怎么做的。

组三:我们实验时发现,改变凸透镜与桌面之间的距离,再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就能观察到。我们建议其它组可以参照我们的做法重新探究一下。师:我也建议你们再探究一次,看能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学生实验时,教师来回巡视,有的小组需要指导)生:能,而且还很清楚。

师:勇于创新,就有收获。在探究活动中,要大胆猜想,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三组同学表现出色,用掌声加以鼓励。

师:同学们的探究活动很成功,显微镜就是利用两个凸透镜可以使微小物体放得更大这个原理制成的。

人眼直接观查微小物体的本领有限,把物体移进一些,可以看清楚些,使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要想看清楚植物细胞等微小物体,就要借助显微镜了。

我这有一台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请看大屏幕,反光镜可以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个圆孔,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的物体上。

请看显微镜成像光路图: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亲眼看一下奇妙的植物细胞。

(教师来回巡视,帮助学生使用好显微镜)

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师:我们最常见到的是普通望远镜和军事望远镜,都是双筒的。同学们请看(出示实物图),它的两个镜筒都是拐了弯的,在拐弯处分别安装了两个“全反射棱镜”。这种设计一方面缩短了镜筒的长度,再者经过那两块棱镜的两次反射也 能使本来倒立的像正立过来。此外还有开普勒望远镜,它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它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是用口径很大的凹镜做的,目镜是凸透镜。由于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了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使我们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完成了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的探究过程,知道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我还看到了奇妙的画面,我课下要去了解更多的这方面知识。师:好,你收集到更多的知识后,可以跟老师进行交流。

师:请同学们欣赏老师收集到的画面,感受一下科学技术的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师:奇妙的世界看完了,这些图片来源于不同的显微镜和望远镜。请同学们课下通过各种媒体查阅相关资料,以文字、图片等各种方式,就显微镜和望远镜这个专题,写一篇科普读物。下周我们进行评比,看一看哪篇文章既具知识性又通俗易懂。

下载第17课 显微镜和望远镜 学案(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7课 显微镜和望远镜 学案(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 第三章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 望远镜和显微镜是透镜的重要应用,不需要学生对他们的原理了解很深入,重点在于能够动手制作望远镜和凸透镜,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5篇

    课题 显微镜和望远镜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人: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学......

    初中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 导学目标知识点: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认识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导学方法:分析讨论法 课 时:1课时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显微镜的构造:__......

    初二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2

    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前复习】 前面我们学了透镜的成像规律.回忆一下做下面的几道题. 1.投影仪是根据透镜成放大实像原理制成,当物体离凸透镜__________时成放大实像. 2.当物体离凸......

    初中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

    《显微镜和望远镜》优教教案2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案 核心素养: 通过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认知素养 教学目标: 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