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5 04:0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掩耳盗铃》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掩耳盗铃》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及反思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卫贤镇后交卸中心校 罗杰芳

【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30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2)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这则寓言时,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四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铃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定向、诱导 ﹙一﹚诱导

1、激趣导入

出示铃铛并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说说表示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哗啦哗啦„„(板书:铛dāng象声词)。

强调: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3、放动画,听故事

4、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板书完整课题﹚。

过渡:请看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二﹚定向——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学会做人。

二、自学、探究 ﹙一﹚出示自学提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的意思。

2、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从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3、偷铃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

4、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自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四﹚成果汇报

1、掩耳盗铃的意思: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2、偷铃人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3、偷铃人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偷铃人这么做的: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三、讨论、解疑

1、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2、预设: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做呢?﹙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道在犯法,却挺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四、反馈总结

1、反馈学习:请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1).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2).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3).有 的 同 学 做 练习册 上 的 题 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2、总结:是呀,自欺欺人,最终还是自食其果,让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掩耳盗铃

小偷

响←碰←铃 ◇铛→偷→捂耳朵→被发觉◇ 自作聪明,十分愚蠢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

卫贤镇后交卸中心校 康玉锋

《掩耳盗铃》是一则寓言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常用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则寓言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其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我运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教学本课,在上这节课时,我本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利用实物---小铃铛导入课题后,接着从课题入手质疑:什么是“掩耳盗铃”?通过查字典理解“掩”和“盗”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的意思。紧接着我就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捂着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偷铃人的心理活动:“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此外,上课伊始,我运用多媒体 展现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导学生揭示寓意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偷铃的人认为把耳朵掩起来就听不见铃声了,对吗?铃铛一碰就会响,偷铃人知道这个常识吗?他最后偷到铃铛了吗?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步把故事的寓意突显出来。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说出偷铃人很愚蠢,很笨,是个自作聪明的人。“讨论、解疑”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做呢?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升华了寓意,让学生切实明白做人的道理。最后我再小结归纳,板书“自欺欺人”,并出示完整的寓意。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及反思

卫贤镇后交卸中心校 罗杰芳

第二篇:《掩耳盗铃教学反思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1

《掩耳盗铃》是一篇成语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 人家的门铃铛。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常用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个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其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在上这节课时,我本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首先从课题入手质疑:什么是“掩耳盗铃”?通过查字典理解“掩”和“盗”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的意思。紧接着我就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捂着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偷铃人的心理活动:“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在在引导学生揭示寓意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偷铃的人认为把耳朵掩起来就听不见铃声了,对吗?铃铛一碰就会响,偷铃人知道这个常识吗?他最后偷到铃铛了吗?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步把故事的寓意突显出来。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说出偷铃人很愚蠢,很笨,是个自作聪明的人。最后我再小结归纳,板书“自欺欺人”,并出示完整的寓意。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虽然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2

《掩耳盗铃》是语文S教第七册《30、寓言两则》中的一则寓言。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门上的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五句话,短小精悍,但却包含深刻的道理。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并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着的深刻寓意。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思维的窗口。我教学从课题切入,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句子理解题意,为下面的教学铺路搭桥。

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在第二个环节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围绕他们提出的疑问展开讨论,合作学习,不仅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而且通过板书,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前后贯通。

在教学的过程中,读议结合,品味感悟。同时,我不忘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设计了改变句子的说法,句义不变及两个关联词的造句,将语文课程的词句训练落到实处。

在本课教学中,我并没有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说出这则寓言的寓意,而是以“演一演”为主线,把本班学生最感兴趣的课本剧表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以表演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一遍遍地读课文,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基于教材而又再生教材,使学生依据教材展开联想与想象;而激活学生的想象,无疑是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插上腾飞的翅膀。“演”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深入地理解课文。学生只有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放飞想象的翅膀,大胆地对课本进行再创造。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认真地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理解了课文,并积极进行排练。学生们的表演非常精彩。从学生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理解了这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从学生的表演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教材是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教教材”,而要根据自身实际,根据学生实际,“活用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3

《掩耳盗铃》是一篇成语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在上这节课时,我本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首先从课题入手质疑:什么是“掩耳盗铃”?我通过让学生借助图画自读课文来理解,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的意思。紧接着我就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捂着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偷铃人的心理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然后再让学生演一演,通过表演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个成语故事。并揭示寓意。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对于寓意的理解也比较透。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由《掩耳盗铃》和《守株待兔》两则寓言组成。篇幅虽然短小,但是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这样的小古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示范朗读,加强指导。这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而老师先示范,再从停顿、重音、语气和节奏方面给予指导,让学生反复练习,吧句子读正确,读流利,为理解句意打下基础。

二、联系注释,理解句意。这两则寓言语言浅显易懂,加之大多数学生对这两则寓言故事较为熟悉,只要能利用注释,完全理解句意。这也是学习古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因而学习本文时把这一方法渗透到学习得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理解了句意和故事,另一方面让学生觉得学习古文并不难,保持兴趣。最重要的是掌握的学习古文的方法,不仅得到“鱼”,也得到“渔”。

三、注意拓展,扩大视野。学完本文,学生不仅明白了故事,更明白了文中的道理。对这样短小隽永的寓言故事一定很感兴趣,因而可以补充一些或让学生搜集一些文言小故事,如《郑人买履》《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让学生按照本文的学习方法阅读、品味、感悟,那么学生的视野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真正实现了课堂内外的结合。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5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了一个盗铃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结果被当场发觉的故事。教材叙事条理清楚,结构完整,短小精炼,对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出于对本班实情的分析,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故事讽刺了那些自己欺骗自己的人,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这种人是极可笑的。

2、说教学目标

(1)学习本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这则寓言。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已有所了解,三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学生好奇心让他们对语文学习抱着较高的兴趣和热情,这对语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最初的优势,并努力让他们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语文课既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期待又要注重学生最初语言文字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课堂规范的养成。要鼓励多角度思维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

2、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教师点拨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播放动画,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尊重学生爱好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用阅读期待产生探究的原动力。

(二)明确目标,整体感知。读通全文是理解问题的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并给予及时评价,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学生学好课文的自信心,能自主复述,从而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初读中强化了记忆,树立了条理。

(三)理解内容,揭示寓意 。从阅读的阶段目标来看,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把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空间,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我先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补充故事的结尾。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事情很多,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这个问题看似平淡,实则是课堂上的又一次小高潮,将学生的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最终回归生活。

我们学习寓言故事不只是要读懂内容,领会寓意,更主要的是要会运用,为此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可以说是对本堂课教学目标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来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6

在上学期,我在六(1)班上了一堂语文课,课的内容是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知道寓言就是通过一个虚构的浅显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二是明白自作聪明的人是愚蠢的。

我的整个课堂是这样设计的:以回顾我们曾学过的寓言故事来导入,小组四人合作从字面来理解“掩耳盗铃”的意思,然后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如他偷到了铃吗?他为什么要掩着耳朵去偷铃呢?)要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去读课文。(第一遍朗朗地读,找生字;第二遍默默地读,看看明白了什么,是从课文的那些地方明白的。)读完课文让大家讨论:这个人可笑在哪里?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最后分小组来表演这个故事。

课上完后,我感觉不成功。最后的故事表演没有时间,很遗憾,原因是下午一节课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学生没有完全明白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主要原因在我。通过我的这堂课和听了其他老师的课,我对语文课堂有这样一些教训、体会和感悟。

一、语文课上应该书声朗朗。

课后,我在《新课标解读》中读到这样一段话:“语文教学讲风盛行,忽视学生自读体验,忽视培养语感;分析之分盛行,忽视整体感知和把握。这些已是众所周知的流弊,是违背学习和运用语文规律的表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是的,我们往往把孩子当成了大人,甚至当成了中文系的学生,把一首小小的,明白如话的诗歌或一个小故事首先拆成句,然后拆成字,在那里分析,甚至追问,老师累得气喘吁吁,学生搞的糊里糊涂,而一堂课下来,听不到孩子的读书声。其实孩子是喜欢读书的,北师大版的语文课本上的课文都是一些生活气息很浓的、朗朗上口的、极富音韵节奏的文章,是很适合孩子们去朗读的。孩子们没有去读,是没有给他们时间,是没有去引导他们,是我们不相信他们能自读自悟,他们是可以悟的。书声朗朗是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还我校园书声朗朗是语文老师应该马上去做的事情。

二、语文课上应该七嘴八舌。

我们大可不必要只是在口语交际课上才让学生和学生交流,学生和老师交流,只要 是语文课堂,只要是语文学习活动,就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品头论足,说长道短,与老师据理力争,与自己的同学相互讨论,甚至提出疑问。可我有时不能做到真正放手,总是喜欢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不是让自己蹲下身子踏着学生的思维线来灵活机智地调控课堂,生怕学生会提出一个怪怪的问题,打乱了原来的教案上的设计思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让课堂更加开放,要更加灵活,尤其是小学的语文课,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想说、能说、乐说。

三、语文课上应该想入菲菲。

听了张雪老师上的《家》这一课,给我印象很深,也很出彩的地方是老师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学生回答的非常精彩:“因为小鸟飞累了要到树林里休息。”“ 因为鸟妈妈要进去给小鸟喂吃的。”“因为大树可以为小鸟遮风挡雨。”老师又问:“树林还可以说是谁的家?”学生又展开了想象:是猴子的家,是蛇的家,是松鼠的家,是豹子的家,是蚂蚁的家,还是我们人类的家,还有学生马上说,我们要保护树木。看看,孩子们的想象力多丰富呀!她在上《大家都说普通话》这一课时,问:“小鸟们唧唧喳喳都在说些什么呀?”一下又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是的,教材是死的,可孩子们的想象是鲜活的,为什么我们的课上的乏味,听者也昏昏,就是我们不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我要时刻警醒我自己:不要让学生的想象力丧失在我的手里。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7

【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的30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 。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2)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这则寓言时,鉴于四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四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可自作聪明。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铃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定向、诱导

﹙一﹚诱导

1、激趣导入

出示铃铛并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说说表示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哗啦哗啦??(板书:铛dāng象声词)。

强调: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3、放动画,听故事

4、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地讲述出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板书完整课题﹚。

过渡:请看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二﹚定向——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学会做人。

二、自学、探究

﹙一﹚出示自学提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题目的意思。

2、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从书上划出有关的句子,用“只要···就···”说一句话。

3、偷铃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

4、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自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

﹙四﹚成果汇报

1、掩耳盗铃的意思: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2、偷铃人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

3、偷铃人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偷铃人这么做的: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三、讨论、解疑

1、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2、预设: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做呢?﹙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道在犯法,却挺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要实事求是,不能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四、反馈总结

1、反馈学习:请运用本课学到的知识,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1)。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

(2)。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 )吧!

(3)。有 的 同 学 做 练习册 上 的 题 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 )、自欺欺人吗?

2、总结:是呀,自欺欺人,最终还是自食其果 ,让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掩耳盗铃

小偷

响←碰←铃 ◇铛→偷→捂耳朵→被发觉◇

自作聪明,十分愚蠢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

《掩耳盗铃》是一则寓言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常用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则寓言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其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我运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教学本课,在上这节课时,我本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利用实物———小铃铛导入课题后,接着从课题入手质疑:什么是“掩耳盗铃”?通过查字典理解“掩”和“盗”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说出了“掩耳盗铃”就是捂着耳朵去偷铃铛的意思。紧接着我就追问:这个人为什么要捂着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偷铃人的心理活动:“响声要用耳朵才能听见,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此外,上课伊始,我运用多媒体 展现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导学生揭示寓意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偷铃的人认为把耳朵掩起来就听不见铃声了,对吗?铃铛一碰就会响,偷铃人知道这个常识吗?他最后偷到铃铛了吗?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步把故事的寓意突显出来。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说出偷铃人很愚蠢,很笨,是个自作聪明的人。“讨论、解疑”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我们遇到这些事该怎么做呢?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升华了寓意,让学生切实明白做人的道理。最后我再小结归纳,板书“自欺欺人”,并出示完整的寓意。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8

《掩耳盗铃》是一篇寓言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依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说出这则寓言的寓意,而是以“演一演”为主线,把学生最感兴趣的课本剧表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以表演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一遍遍地读课文,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用“盗铃人被抓住了,你想对盗铃人说些什么?”一个问题,使学生依据教材展开联想与想象。从学生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理解了这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对于寓意的理解也比较透。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9

《掩耳盗铃》是六年级语文《寓言二则》中的一则寓言。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门上的铃铛,当场被人发觉。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常用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个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其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优点:

1、导入新颖,积累激趣。

导入我采取看图猜成语的方式进行,一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二是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氛围。

2、激发写字兴趣,对写字指导不放弃。

本节课我重点讲解“盗”这个字。首先出示甲骨文的“盗”,然后出示现代的“盗”,对比激发学生学习汉字、书写的汉字的兴趣。紧接着是写字指导,我想:只要坚持每课认真分析讲解几个汉字,学生的书写能力及书写水平一定会有提高的。

3、学习方法,一目了然。

正式学习寓言之前,我们先复习了学习寓言的方法,我想:只要方法学会了,那么学习任何寓言都会无师自通。

4、在课上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真正明理。

这篇寓言浅显易懂,但寓意如何提炼,是我思考的一个主要内容,告诉学生是肯定不行的,于是我就让学生给偷铃铛的人出招,想他怎么做就不被发现,在学生一一反驳之后,由学生自己感悟到这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只要做坏事,就一定会被发现。

5、查字典,学以致用。

当出现不认识的字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请教无声的老师——字典。在拓展阅读时,有一个字学生不认识,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由学生亲自查字典寻找答案。我想:这样做,一是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二是培养了学生遇到生字查字典的好习惯。

6、课后延伸,扩展到更高层次。

课的结尾后,我出示了这则寓言的原文,我想通过这一小小的举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涵养。

不足之处:

1、读的少。

本课是语文课,读书读的较少。首先,本课实在不适合朗读,所以我就没有安排学生个别读书。在学完故事、明白道理后我安排了一次指导朗读,但是由于我忘了,也没有读成,所以感觉本课在读书上体现的不够。

2、注重口语训练,但没出效果。

在本课学完课文后,我安排了讲故事的环节。为了让学生讲得更好,我播放了《掩耳盗铃》的原文动画,并提出观看要求:看看偷钟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想法什么样,可以用到自己的故事中。我这样安排,一是丰富学生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二是进行写作指导。虽然蒋澍讲得很好,但她只是按照课文的内容在讲故事。由于时间原因,我没有安排其他学生再讲,对学生失去了一次训练的机会。课后我就思索,如果看完动画,就让学生说一说描写偷钟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想法的词语,学生再讲故事的时候,可能就会有意识地应用这些词语了。

以上是我在教学《掩耳盗铃》一课的所思所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以此为借,扬长避短,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第三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身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他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方法;最后说他掩着自身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他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身害自身。这种人是极可笑的,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身欺骗自身的人。

学习目标:

1、认识五个生字,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一、激趣导入

1、摇铃铛: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说说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板书:铛dāng象声词)出示铃铛。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

(以声激趣,先声夺人。学习生字“铛”时,真正是“形”“声”兼备,学生处于一种无意识学习状态中)

二、了解故事

1、放动画,听故事(暂停)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铃(板书,生字“掩”“盗”用彩笔书写)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课件出示表示“掩”意思的图片。并做做“掩”的动作——捂、堵。接着字理析解“盗”字,并课件出示“盗”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再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了,我们来看书吧。

(用小朋友们最感兴趣的动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用阅读期待发生探究的原动力)

三、初读感知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新朋友:掩盗铛偷碰。学生自由读文,在书上圈画。放课件:看,我们的新朋友快乐地跑来参与我们的学习呢!

2、课文很短,只有五句话,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读给同桌或授课老师、听课老师听听。

3、指名读(看你读的那么投入,真好!)老师读(老师也想读读,愿意给我当评委吗?)那像老师一样读读吧!

4、我们读的读,听的听,故事已经在我们的小脑袋里住下啦!你能简单地说说故事内容吗?(板书:想偷铃铛[掩耳盗铃] 被人发觉)

(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在一次次阅读中,强化了记忆,梳理了条理)

四、再读感悟

1、再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文章,看一看插图,还可以试一试铃铛。考虑:那个盗铃人的想法对吗?

2、学生联系上下文、看图、做实验等方法谈。

相机出示句子:

“假如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还可以怎么说?哪句好?读 一读再说说:他认为谁听不见?(主人、过路人、守门人„„)

“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两个“就会”前一个能去掉吗?用“只要„„就会„„”说一句话吧

3、你们还有问题吗?(预测:门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用的?他偷铃铛作什么?那个人被抓住了结果会怎样?)

4、是啊,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自主学习。从阅读的阶段目标看,充沛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给盗铃人的想法下定义是错的,而把所设计的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考虑、感悟空间。让学生以自身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学生在回答“偷铃人的想法对不对”这一问题时,能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插图、生活经验多方参与课堂活动)

五、扮演明理

1、找出文中写偷铃人动作的词:掩、伸、偷、碰(板书)再加上你的想象和几个同学演一演。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2、师生参与扮演:小偷被抓住了,我们要教训这个小偷(学生对小偷说:„„老师对小偷说:听了大家对你的教育,你有什么要说的?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大家都是扮演明星,让我们在欣赏节目的时候还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创设真实情境,进入角色,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对话涌动生命的灵性。其实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直接传送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活动讨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建构知识情感与价值观。)

六、深化理解 现在我是一名记者,来采访一下台下的观众:

1、读了故事,看了扮演,你能用一句话来评评偷铃人的行为吗?可以是一个成语或俗语(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作聪明、做贼心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2、你愿意做那样的人吗?你从这则故事体会到什么道理?

这就是寓言故事,借有趣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

(语文课堂的对话,是师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一种全方位互动共振的过程,教师不强加给学生什么,而是以一种轻松的对话方式让学生明了寓意,深化文本内涵,并形成自身的价值取向)

七、联系生活

1、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

(学生剽窃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身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2、课件: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小朋友实际,让小朋友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身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需与实践结合,才会有生命的体验与感悟,才干回归生活)

八、拓展延伸

1、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以前学过的„„;课外看到的„„;听大人讲的„„)老师和时肯定:真不错,书上的东西记得这么清楚,还能让课外知识丰富你们的大脑。这都是学知识的方法!

2、你们学了后面的一则寓言后,举办一个寓言故事会好吗?请更多的老师也来参与吧!

3、选择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人听;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他人看;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别和不同学习需求,凸现其个性,建构自主开放的语文习环境)

第四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寓言《掩耳盗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掩耳盗铃》是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了一个盗铃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结果被当场发觉的故事。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自己欺骗自己的人,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骗自己。教材叙事条理清楚,结构完整,短小精炼,对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这则寓言。(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蕴含的道理。(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这种文体,感悟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树立正确人生观。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铃铛

三、说学情

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已有所了解,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学生好奇心让他们对语文学习抱着较高的兴趣和热情,这对语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十分有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最初的优势,并努力让他们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语文课既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期待又要注重学生最初语言文字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课堂规范的养成。要鼓励多角度思维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四、说辅助手段

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再现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意,引起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

2、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合作交流、联系实际、教师点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

播放动画,激趣导入。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巨大推动力,尊重学生爱好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用阅读期待产生探究的原动力。形象直观地动画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题目意思,体会寓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通全文是理解问题的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生字的书写,理解并运用词语,能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达到初步感知,理清条理。教师给予及时评价,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学生学好课文的自信心,从而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深入理解,体会寓意。

深入课文,多方式诵读。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来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把握文章的内容,初步体会寓言故事所说表达的寓意。并能运用关联词语造句,体会语句之间的关系。学习抓住人物心理,动作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引导体会人物表现出的特点,及时进行朗读指导。明确文章的结构,是按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顺序。让学生充分投入到阅读中,把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空间,用多种方式参与课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有所收获。

(四)、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首先通过创设真实情景进入角色,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对话涌动生命的灵性,是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活动中讨论和解决问题,构建了自己的知识、情感、价值观。其次,生活中类似“掩耳盗铃”的事情很多,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这个问题看似平淡,实则是课堂上的又一次小高潮,将学生的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最终回归生活。我们学习寓言故事不只是要读懂内容,领会寓意,更主要的是要会运用。之后,通过赏析古文《掩耳盗铃》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激发对中国古文的兴趣,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最后借助学生对寓言兴趣高涨的机会,向他们推荐相关书籍,激发阅读兴趣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五)、总结收获,作业布置。

总结个人收获,延伸课外练习。通过必选作业巩固基础知识字词句的掌握,和锻炼复述课文能力。通过自选作业,让学生根据自我能力选择写作练习,发挥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加深对寓言的理解运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这则寓言。(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蕴含的道理。(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这种文体,感悟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树立正确人生观。【教具准备】:

1、铃铛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

1、看图片说说这些故事的名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寓言故事,都是从一个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

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响铃声引出课题《掩耳盗铃》(板书)。

从课题上同学们就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

3、看动画,解疑问,说说讲了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课本把这有趣的故事写了出来,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提出自学要求: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④思考题目“掩耳盗铃”的意思。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四、深入理解,体会寓意。

1、读了这则寓言,你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板书:想偷铃铛)

(2)“ 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读出来(勾画明明知道这句话),他还明明知道什么?(发觉后会被„)。用“只要„„就”练习说话。体会再读这句话。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书上找一找,并勾一勾)。学生回答,并板书:掩住耳朵 这是个什么句式?改成陈述句。用“只要„„就 ” 说句子。

(4)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板书:被人发觉)

(6)、指导朗读。(我们再配乐读一读课文,就会领悟更深刻的道理。)

五、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1、我们来演一演这则寓言,怎么样?

2、对于这个偷铃人,干了这件蠢事,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说,让他明白一些道理吗?偷铃铛的人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在实际生活中,看看我们身边有这种现象存在吗?(学生自由举例。)

5、简短的故事,却蕴藏了深刻的道理。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作者是战国时期秦国宰相吕不韦,这部著作涉及政治、军事、教育、文艺、天文等,内容丰富,语言简练。让我们一来欣赏一下古文的魅力。

出示原文,师朗读并说明:古代的人写文章语言非常简练,我们读起来感觉不太明白,用现在的话翻译过来就是今天同学们读的故事,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很多的古文,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语言文字的简练、精准之美。

6、推荐书目《伊索寓言》《中国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

六、总结收获,作业布置。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2、作业超市:

必选:(1)抄写生字词语,并造句。

(2)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以及朋友听。自选:(1)这个偷铃铛的人后来怎么样了?续写《掩耳盗铃》。

(2)自编语言故事,用一个简短的故事向大家说明一个道理。

(三)板书设计 :

《掩耳盗铃》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作聪明 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教学反思

《掩耳盗铃》是一篇成语故事,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常用来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己的行为。这个故事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不过对其寓意的把握还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思维的窗口。我教学从课题切入,利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为下面的教学铺路搭桥。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在深入课文这一环节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围绕他们提出的疑问展开讨论,合作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在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如:偷铃的人认为把耳朵掩起来就听不见铃声了,对吗?铃铛一碰就会响,偷铃人知道这个常识吗?他最后偷到铃铛了吗?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步把故事的寓意突显出来。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能说出偷铃人很愚蠢,很笨,是个自作聪明的人。这样不仅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而且通过板书,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前后贯通。在教学的过程中,读议结合,品味感悟。同时,我不忘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设计了改变句子的说法,句义不变及两个关联词的造句,将语文课程的词句训练落到实处。

在体会寓意这一环节中,用表演形式切身体会寓言所包含的道理,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身边类似的事情或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以课文故事引出古文原著,欣赏古文之美,也是为后续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以课内拓展到课外,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学无止境,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虽然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寓言《掩耳盗铃》说课稿

西 韩 岭 联 校 马 辛 庄 小 学 四 年 级 语 文

韩 肖 利

第五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乳源一小 张传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寓言的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不能自欺欺人;使得学生懂得真理越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如果做多余的事,就会徒劳无意的道理。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以前学过的寓言图片,回忆寓言故事。

2、了解“寓言”含义。

二、初读寓言

1、揭题,指名读,看图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盗、铛、零

三、再读课文,感悟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人想(),于是他想到()去偷铃铛,最后()。

2、生答,师板书: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四、理解寓意

1、师:了解课文内容后,回到课题上,课题是“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那课文哪一句可以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呢?

生找一找划出来,并读一读。师:注意动作的词,“掩”、“伸手”、“偷”。

1、师:那个人为什么要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呢?两人小组讨论一下,待会我们再交流。

生交流:他把耳朵掩住,以为别人听不到响声了,就可以偷铃了。

师:你是联系文中的语句来理解的。那课文哪一句可以告诉我们这一点呢?“

2、生划出语句:“如果„„不就„„”

3、师:这是一句反问句,把它改为陈述句,读一读吧!在这里运用反问句的好处是什么呢?

生:可看出那人当时得意洋洋的心理。指名读句子,全班再读。

4、师:于是那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了,最后怎样了?

生:被人发觉了。

5、师:他的方法为什么不管用呢?

生:因为把自己的耳朵掩住,自己听不到,别人还是会听得到铃响的。

6、师:那他偷铃铛之前,知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课文哪句话可哪儿看出?

7、生:他明明知道„„

师指导朗读:他知道铃铛手一碰会响,而且非常清楚,哪个词可以知道? 生:明明。师:“明明”什么意思?读出肯定的语气。

9、师: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读到这,你想对那人说什么?师引导,课件出示:我想对偷铃人说:“你只知道_,却没想到_,你真_!

师板书:自作聪明

10、师:同学们体会得可真深刻!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有趣的故事吧!

生齐读全文。

11、师:现在老师想请两个同学上台演一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发挥自己的想象,加上自己的一些语言,老师当配音。

师:这两个同学真有表演天分,掌声表扬他们!最后老师采访下扮演偷铃的学生,让他说说自己做得对不对。

四、拓展延伸,续编故事。

1、师:同学们《掩耳盗铃》这故事令人深思,你们再想想:偷铃人被人发觉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如果他认识到错误会怎么做?如果他没吸取教训又会做些什么事?展开想象,给故事加个结尾吧!

2、生口头编故事。

3、师生评议,后写一写。

五、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能从一个简短的故事得出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收获可真多呀!课后我们再搜集一些寓言再读一读吧!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几则寓言,概括内容并体会寓意。

七、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作聪明)

下载《掩耳盗铃》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掩耳盗铃》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

    《掩耳盗铃》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评课搞

    寓言《掩耳盗铃》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掩耳盗铃》。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掩耳盗铃》这则寓......

    《掩耳盗铃》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评课搞

    寓言《掩耳盗铃》说课稿 说课人:王开明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掩耳盗铃》。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掩......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5篇模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白银区第七小学 陶明明 教材简析: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

    小学语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

    《掩耳盗铃》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评课搞 2

    寓言《掩耳盗铃》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掩耳盗铃》。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掩耳盗铃》这则寓......

    掩耳盗铃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

    掩耳盗铃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并体会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两个......

    《掩耳盗铃》教学设计(第1课时)

    第八课 掩耳盗铃(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喻、猜、掩、盗”的读法、写法及用法。认读生字“咣”。 2.掌握重点词语“难免、猜、一举两得、吊”的读法、写法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