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意识形态(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4:1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意识形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意识形态》。

第一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意识形态

浅析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确意识形态

人的意识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是“由外物印入的”,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应。对于当今世界已不再是“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意志与思想”成为最核心内容。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中国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而人的一切意识都是环境、后天经验或教育影响的结果。同样学生的众多社会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运用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逐步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在其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一、教师的要求

而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意识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教师自身的品德、人格、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感化学生,对学生的意识形态的形成有个表率的作用。教育教学的效果并不是速效的,而是滞后、间接及潜在的,但其影响却是长久深远的。教师素质影响的“深”,表现不只局限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而是影响其终身。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1]。学生在校时,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缺乏生活实践经验,对教师的教育往往感受不深,领悟不透。离开学校踏上社会后,教师的影响就会自觉地表现出来,并且扩大,绵 [1] 赵守正.管子.权修 [M].见管子注译(上),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18.延不断。一个对学生高度负责,且有很高威望的教师,会得到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教诲,引导作用的教师,会得到学生持久的爱戴和怀念,如鲁迅对藤野,毛泽东对徐特立。因此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思政老师要做到: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以身作则,起榜样师范作用。要坚持“身教重与言教”。

二、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意识形态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以理服人。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事物的能动的认识,它是一种对事物的认知,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所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学生在接触社会或者事物时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认知,这时需要教师要传授正确的认知,并引导学生要实事求是。第一,说服教育要注意晓理性。大学生对各种问题已有各自独到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所以在说服时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道理要讲得透彻、顺势、入情、合理;事实要摆得真实、具体、充分、有力。要说得能抓住人心、打动人心、深入人心、振奋人心。要使人听了“说理”之后,能引起思想上的强烈共鸣,接受真理,提高觉悟,心悦诚服。第二,要敢于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讲“理”:一是敢于用道理批评错误的东西,明辨是非,经纬分明让他们懂得道理;二是“一分为二”,一个人或一件事总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教师对积极的成分要充分肯定,否定消极的因素,这样才能“长善救失”,使学生在思想上澄清认识,提高认识;三是要坚持调查研究。教师要倾听和了解学生的各种想法,注意调查研究,切忌以偏概全。只有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才有发言权,对症下药,以理服人。

(二)情感沟通,以情动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实感,激动着学生,在他心灵里留下愉快、振奋、精神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会转化为信念。首先,对学生倾注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顺利开展思想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激发主体的内在动力和内在生命体验,才能有效地提高它得到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人格尊严,有思维,有情感的人,他们需要情感雨露的滋润,需要理解和真诚地思想交流,而以往我们一直忽视青少年的个体主观性和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老师板着面孔动不动就训人,让学生惧而远之心存戒备,心扉紧闭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必须要与学生情感沟通,还要尊重学生,平等相待,只有这样才能唤起了师生之间的心灵共鸣,使教师得到学生的认同,愿意听从教师的教导"只有真诚相见,才能沟通彼此思想,明辨是非,对症下药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注意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使人们在实践中形成了正确的思想,并且指导实践,把关键的东西付诸行动,以有效的改造客观世界。对于思想素食而言,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培养个人的自我教育能力,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自己已形成的意识形态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进行自我认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控制、进行自我思想斗争,以致提出自我要求,以形成更高的思想素质,从而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内心的意识形态。

三、结论

当今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问题是一个全社会性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学生个人而且还涉及到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不仅是学校,老师的的责任,更多的还是社会,家庭,环境对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好学校,老师的引导作用,更要发挥家庭,社会,环境对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王礼湛、余潇枫.思想政治教育学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58-82.[2]王如才.主体体验创新教育的德育原理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47-79.[3]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27-141.[4]王琳、叶怀祥.21世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25-50.[5]戚万学、唐汉卫.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81-294.[6]张志建.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研究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25-53.

第二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智能手机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智能手机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3G无线通讯技术的推广运用,利用无线技术高速传输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变成现实。基于3G技术的智能手机不仅具备了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功能,还有包括网页浏览、查看电子邮件、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真实地感受到了3G手机移动教育的魅力:它不但能极大地扩展教育的空间,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学习随时随地、随心所欲,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还可增加师生互动、加强家校联系,使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更新知识技能,完善自身专业素质。

手机已从简单的语言通信工具逐步演变成一个集语言、文字、图片、甚至流媒体的信息平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事业的方方面面,被誉为“第五媒体”。有专家称:“这种技术一旦用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节约了教学成本,而且很有可能带来教育方式的革命。”

一、利用手机做好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可是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在上班时间除了上课之外,大部分时间都被批改作业占用了,批完写字批日记,批完日记批练习册,批完练习册批作文、批试卷,用在备课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就出现了部分教师匆匆忙忙抄教案现象。有些老师上班没时间备课,就把教案拿回家备,可每天背好几本书回家备课实在有些麻烦,此时,3G智能手机就派上了大用场。互联网上有很多的电子课文和教学设计,有时一课会有好几十种教学设计,你可以上网随心所欲地选择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也可以综合几份教学设计为自己所用。而且备课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也可以在餐桌上,还可以在睡前或早醒后躺在床上备课。由于备课充分,所以上课就能成竹在胸、挥洒自如了。

二、利用手机播放多媒体课件

在手机里放置多媒体课件,随时随地的播放课件进行学习。手机同时可以与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相连接,如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师可以将手机里的资源通过多媒体及时的展示给学生,实现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能很好的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弥补实践难以体验的局限性,使抽象的文字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探秘情境,促进他们进入推理、想象的空间,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利用手机上网查阅资料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如果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时,大部分老师会说,这个问题等我查阅有关资料后告诉大家或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讨论等等。而往往下课后一忙又给忘记了,此问题也就不了了之了。而现在,有了3G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上网查询,及时将答案告诉学生。老师上课再也不用担心出现上课被学生问住而尴尬的场面了。

四、利用手机进行配乐朗读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曾经说过:“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让乐曲作用于学生的听觉,那就会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中,调动其情感,促进其理解。一部3G智能手机就是一部录音机,既可以播放音乐,也可以下载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还可以进行录音朗读。如我在教学《编钟》一课时,在学生通读课文,了解了编钟有关知识后,用手机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让学生站在外宾、国人等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心中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进的工艺的赞美之情。又如语文S版第十二册第28课《我们上路了》是一首现代诗,作者用一群孩子的口吻,描绘“我们”迈着稚嫩的脚步上路,前面可能会遇到美丽和挫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坚定信心,勇往直前,脚踏实地地去开辟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由于是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用手机下载了一首体现校园生活的轻音乐《校园三步曲》,让学生随着音乐朗诵这首诗,学生们随着音乐声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朗读起来,他们的声音比单纯的诵读更抑扬顿挫,感情更细腻丰富。这样在配乐诵读中引领同学们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引起心灵的碰撞,既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水平,又丰富了他们的情感,培养了良好的语文素养。

五、利用手机为学生写作提供范文

朱熹说过: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也。模仿作文也是一种技法,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实践,灵活运用好范文来指导学生写作,我想也是步出作文教学“低谷”的捷径之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写不同的作文肯定都要用到不同的范文,有了范文才知道作文该怎样写,写成什么样。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当学生写作遇到困难时,我除了必要的讲解之外,往往还会利用手机上网搜寻一些好的范文读给学生听,以打开他们的思路,教给他们写作方法。在指导学生进行修改作文时,针对学生作文写得不够具体、不够生动,我就用手机上网搜寻一些精彩的片段作为范例,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具体。

六、利用手机调节课堂气氛

作为语文课,仅仅照本宣科是不能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的。如果上课的时候能够延伸一下课文的内容或上课前讲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笑话,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上起课来感觉就不一样了。所以,我经常把网上一些经典文章或好的故事下载到手机上,上课的时候讲给学生听。我手机上也有很多轻音乐和幽默笑话,有时发现学生上课时精神状态不佳,特别是炎炎夏日,学生容易疲劳,此时,用手机播放一首轻松欢快的音乐或讲个笑话活跃一下气氛,学生马上就来劲了,又能精神百倍的学习了。

七、利用手机进行巩固练习

现代教学大力提倡练习进课堂。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透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发现自己讲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当堂学习当堂消化,还可以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如我教学完语文S版第十二册语文百花园五的“修改病句”后,又通过手机搜寻到好多类似的病句让学习练习修改,简单的病句我读给学生修改,复杂的则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修改。由于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大量的巩固练习,所以学生们大都掌握了修改病句的方法,在进行单元测试中,学生们大部分都能正确修改病句,只有极个别的出现错误。

八、利用手机照相、视频功能捕捉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在教学中,往往会生成好多资源,如学生写的优秀作文、精美的图画、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独具特色的单元知识小报等,可以用手机拍摄下来,上传到学校网站,作为资源保存,会有利于以后的教学。又如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动作不规范,可自己却意识不到,此时,如果用手机将他不规范的动作及时拍摄下来让他看,就会使他意识到错误,从而及时改正。再如英语课和音乐课中,有些同学发音不准,此时,如果用手机将他们的发音录下来,然后,再与正确的发音相对比,就会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所在,知道如何发音。

九、利用手机加强家校联系

加强家校联系,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主要是家访、打电话、请家长、召开家长会等,而随着3G智能手机的推广应用,可以利用移动“飞信”及时的将每天作业或学生在校情况告之家长。除了“飞信”之外,还可以建立手机QQ群,随时随地与家长联系。

以上只是自己的一些初步尝试,如何充分发挥3G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提高教学实效,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总之,将3G智能手机当作媒体运用于教学,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但从目前来说,3G智能手机用于教学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还未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大多数教师对于3G智能手机所拥有的具体功能还是不太了解,对于使用手机进行教学的意识更是淡薄,当然这与手机本身的局限性(如电池寿命、屏幕尺寸)和通讯费用(3G手机目前网络收费比较贵)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需要教育和技术部门加强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研究,加强宣传和引导,以提高教师运用3G手机进行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篇: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学生的科学态度与教师的科学素养篇》

从教二十余年,教材经历了从自然常识到今天的科学教材的的转变,教学也经历了从教学大纲到课标、新课标指导的转换,在兰本达教授(Brenda Lansdown,1904—1990)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研讨中成长的我,深受刘默耕先生(原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理科室主任)科学教育思想影响的人,回过头来看科学教学历程,常常想:“小学科学课作为一门学科,到底在小学阶段承担多大作用?如何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实施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将来、国家的未来,作为教师本身必须具备那些素养?”等,看看这几年我国各省市鼓励大学生创业等政策,可以看出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创新、合作精神的人,对于教育者来说,就是要培养有科学素养的人是我们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向,科学系列课程起着关键作用,作为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的使命就更加是关键之始。从新课标来看科学态度是科学素养的主要因子,也是小学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良好的科学态度是造就人才的重要条件,知识会有遗忘,而科学态度受益终生,这是进一步学习、工作、乃至今后的发明创造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教师的科学素养势必影响她的受教者(学生),因此,结合多年的教学、听课、座谈、研讨、交流等经验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本篇关键词: 科学态度 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教学

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态度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因子,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划分到科学态度领域,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它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也是科学教育的目标.新课程期望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相互合作、严谨认真等科学态度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科学态度对学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对科学态度的理解,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态度的影响进行简单的阐述.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科学态度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科学世界观的一种反映,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态度,不仅仅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必备的一种品质.一、科学态度的理解

(一)什么是科学态度(scientism)?

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由三要素组成: 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行为倾向成分。一般情况下态度的三要素是相互协调一致的,例如:一个学生认识到“学科学很有意思”,甚至一个小学生仅仅因为感觉到“科学老师上课很特别”,他就会对科学课产生兴趣或者偏爱,并且产生一定要努力学好科学的意向。但有时态度的三要素之间出现不协调的现象,情感成分此时往往起主要作用。比如: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说法:“我知道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可我就是不喜欢、不愿意这么做”。虽然认识到位了,但感情上还是“别”不过来,内心缺少意愿。就像我的孩子就是如此情况,他知道化学重要,一次误会后就是不喜欢这个老师,结果就这门成绩最差,我花了不少时间纠正他这种倾向。所以不少学者认为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专门的规定。所谓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也即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在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时候,如果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就会产生肯定的情感;而人的价值观,可以说是态度的凝炼,所以,有态度决定一切的论点,也有态度占99%,技能占1%的说法。有些态度经过时间的冲刷而留存下来,融进了人格,于是就变成了价值观。

那科学态度是什么呢?所谓科学态度乃是一个人在从事、研究科学时所持有的观点、看法、心理的倾向或心理上的准备。一个人如果能够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则不仅在科学研究上能够避免误入歧途,减少许多错误,而且能够迅速找出正确解决的途径和结论,同时在为人处世方面,还可以促进人际之间的和谐,增加成功的机会;此外在政治实施上,还可以促进民主的精神,容忍的态度,尊重别人的习惯,使政治制度更为健全,更上轨道。由此可知,科学教育的实施不仅关系个人的成就,同时也足以影响社会人际之间的关系。科学与民主两者之间存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乃是举世公认的一种事实。因此有不少学者曾经主张,要健全民主政治必先发展科学教育。即科教兴国理论。我们尽管无法训练每一个人都成为科学家,然而我们却可以设法培养每一个孩子具备正确的科学态度,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认识,也是应该努力实现的一种教学任务,那么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学生的科学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科学态度包含的具体内容

在我国对科学态度有一种提法,就是科学精神,在西方国家很少见到用科学精神这个词,相近的有“批判性思维。在美国先进科学协会颁布的《2061计划》中,提出通过科学教育儿童应该具有的科学态度是:

1.好奇心:善于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地去寻求答案。

2.尊重实证:思路开阔,积极主动地去考虑不同的、有冲突的实证。

3.批判地思考:权衡、观察和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评价。

4.灵活性:积极主动地接受经证实的结论和重新考虑自己的认识。

5.对变化世界敏感:有尊重生命和环境的觉悟。

对照一下,和蔡德诚先生提出的科学精神的六个方面大致一致。

今天我国许多科学教育专家大都公认,必须具备下列的一些特质:

(一)强烈的好奇心,(二)谦逊、虚怀若谷的态度,(三)敢于质疑的精神,(四)永不言败的恒心毅力,(五)消极方面不存偏见,(六)积极方面力求客观和相信证据。不过目前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除了上述的主要特质之外,还可以再包括下列的一些部分,例如:

(一)负责合作,(二)细心谨慎,(三)重视数量,(四)尊重理论结构,(五)精益求精,不断求进步……等等。

我个人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具有下面一些主要态度:

第一、必须具备强烈的好奇心(intensive curiosity)—要研究科学首先必须对万事万物感到浓厚的兴趣,换言之,必须具备强烈的好奇心理,对于大自然中各种现象或问题,喜欢加以探索研究,事事均想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求个“水落石出”,找出真相,否则决不轻易放弃,因此好奇心是揭开宇宙奥密的一把钥匙。.近代科学之父法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也特别强调这种态度的重要,因为“人类要进入科学的王国,首先必须变得像婴儿一样的好奇才行。”可见好奇心乃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第二、要具备质疑的精神(skepticism)—要发掘真相获得真理,除了要具备好奇好学的态度之外,还应该进一步具备怀疑的精神。所谓怀疑,并非疑神疑鬼或互相猜忌,而是遇事应仔细思考,尤其不要道听途说,不可盲从附会,不轻易相信权威,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如此必然可以发掘更多的问题,获得更多的真象。也是我国古代教育家讲的要“学思并重”,做学问如此,科学研究更要如此,除了“学”以外还必须运用“思”和“问”的功夫,所谓“思”或“问”主要还是教人要能怀疑,一个人如果能够怀疑,则小疑可得小悟,在科学史上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重大的创造或成就都是归功于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结果。

十七世纪以前,大家都相信埃及的天文学家托勒米(Ptolemy)的学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环绕地球而运转,甚至圣经都持着相同的观点,几千年来大家都公认这种主张是一种无可争辩的“真理”。后来哥白尼(Coperni-cus)经过30年仔细的观察研究之后,便大胆的怀疑这些“真理”的正确性,由于他的独立思考和判断,终于推翻了过去“权威”的主张,天文学也因此产生了观念上的大革命。古代希腊的科学鼻祖阿里斯多德(Aristotle)曾经主张:一切物体下堕的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例,换言之,重的物体必然比轻的物体先堕地面,几千年来大家都对此深信不疑,然而到十七世纪时,有一位科学家伽利略(Galileo)便怀疑这种学说的正确性,后来在著名的比萨斜塔公开做实验,结果证明了物体不分轻重均同时着地,因此也就打破了这一“权威”的定律,物理学也因而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第三、与人合作、不怕困难(Working with people, Not fearing difficulty)—今天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合作、做成一件事要不怕困难,坚持到底,从事科学研究则更应如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能力的培养中,大都要通过观察、实验、集体讨论等活动来完成。完成这些活动往往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数人合作,这也是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今天的社会独生子女多,在这些独生子女的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皇帝病”,如自负、离群、畏难等。因此在现今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就显得非常必要。

第四、尊重生命和爱护环境的觉悟—尊重生命就要知道生命的宝贵,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它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了,但没有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对环境破坏极大,天上飞鸟、水中游鱼、山中走兽几乎灭绝,树木森林累减,“鸟语花香、秋高气爽、蓝天白云”基本与我们说“再见”了。如果不爱护环境、不保护生态,那越发展,人类走向灭亡就越快!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娃娃的科学态度培养起。

今天人类跟远古时代比已经强大了,先进的技术使人类生存无虞,在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之后,忙于追求幸福,追求更快的、更新的、更好的东西。在一次又一次的改造自然的成功中,人类变得骄傲自大了,以为不再需要尊重环境了。而正是在这个时候,环境也开始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开始了自然的报复,全球气温变暖,极端气候现象开始变得频繁。如最近几年南北气候异常、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的发生,给大自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森林植被被大规模破环,水土流失严重,许多古老的动物已灭绝了。如印度洋渡渡鸟、南非蓝马羚、欧洲野马、中国犀牛、澳洲袋狼等已灭绝。更多物种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的统计,目前世界上濒临灭绝危险的动物有几千种,植物有几万种。如亚洲的双峰驼,中国的朱鹮已被列入联合国最危险濒临灭绝动物的名单。因些,尊重自然,爱护环境,不随意践踏,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必须做的事情,也是人类的职责所在。地球是唯一存在的生命的星球,我们每一个地球人都应该树立尊重自然的观念,自觉地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保护自然的和协与统一。只要我们对大自然予以足够的尊重,自然界依然会默默无闻地养育人类,我们要尽个人的努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处处留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如节约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不燃放烟花爆竹,不随手扔果皮、纸屑,不乱砍乱伐;尽量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等。怀着对自然的尊重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保持健康的、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不断去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真正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通过对科学态度的培养,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遵循自然规律,善待生命,决不做自然界的征服者。

二、现阶段小学生科学态度现状

科学出版社曾对小学生科学态度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小学生在科学知识上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有关的科学知识还是不清楚。如:你认为打雷下雨是自然现象吗?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不是;你觉得请菩萨能保佑你考出好成绩吗?占了很大比例的学生认为能。《新课标》中具体规定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其中有一项是“愿意合作交流”,但在有很大一部分小学生不怎么和他人交流,甚至不愿交流,即使有不同的看法。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敢提出质疑;有的学生则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动手能力方面也需要加强,学生越到高年级越不愿意动手制作,查阅资料。我在学校五年级科学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多次统计,凡是涉及到实验制作的内容,一般能自觉带实验物品的同学不到全班的10%,如果涉及到小组合作制作或带物品时,大家只愿意选择简单的,把较难的或复杂的推给同伴,而且最后大多连简单的都没有完成。来自全国的“八五”课题组对10个省市的10000名学生进行动手能力测试的结果是不理想的:高中不合格、初中不合格、小学刚刚合格。对1000名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是:只有15.1%的学生好动手、勤快、主动做活;有34.7%的学生是家长怎么说也不动手的。对教师的问卷结果是:学生动手能力好的只有15.1%,不好的有9.7%。综上所述,对学生科学态度的教育与培养是有必要的。

三、影响小学生科学态度的因素

影响小学生科学态度主要有

(一)教师的科学素质。

(二)社会环境因素。

(三)家庭因素。下面就教师的科学素养方面谈谈:

科学素养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究,能发扬质疑、验证的科学态度,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解答与实践有关的问题,或者能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

小学科学教师作为科学兴趣的启蒙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引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其科学素养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科学教学的质量和小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一节中强调:科学教师是最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和科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教师将成为科学教育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和生命线。但事实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如原青山区十四所小学里,只有六所小学有科学专职教师,其它学校教师不稳定,很多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每年还不断的在变化,还有一部分学校是由一些即将退休的其他学科教师来顶替;三大家合并后这种现象并没有改变。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缺少对科学理论的深入理解,其本身的科学素养还需要提高,这往往会在课堂中体现出科学知识的缺乏和科学理性思维的缺陷,影响科学教学质量,更影响孩子正确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师必须具有的科学素养有:

(一)科学兴趣,指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教学的情感;

(二)科学精神,指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三)科学概念,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

(四)科学方法,这是指对于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能够了解或把握,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身边的问题,会提出假设或猜想,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会同他人交往,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一起来解决难题。

科学教科出版社的张红霞和郁波两位老师专门对小学自然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进行调查研究,本项研究在2003年初进行了覆盖21个省、市、自治区的“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问卷调查。对教师们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对科学性质的理解、以及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科学态度等方面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进行初步考查,其中就科学态度的掌握的调查原文“ 正确的科学态度反映了研究者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在对自然教师所具有的科学态度的测查中我们发现自然教师的科学态度令人担忧。在一道涉及科学态度的测题上,自然教师的合格率仅为26.1%,(要肯定一个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您认为一个数学家应该如何选择?A.数学界大多数人的肯定B.数学权威的肯定C.一位学生给出的证明D.不知道)。自然科学教师的科学态度尚且如此,又怎么能够要求我们的小学生在科学精神方面有良好的表现呢?因此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使他们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应当是重中之重。这需要相关部门重视,并进行长期的跟踪培训。因为科学态度是本质,是核心,只有在这方面提高了,才有可能真正提高人的科学素养,才有可能具有与别人竞争的实力。”

类似的研究在武汉市教科院甘金福老师的引领下,各区也取得了大量一手资料,收获了不少成果,其中江汉区清芬路小学李艳梅和吴慧晶两位老师在这方面都有研究,还有像青山红钢城小学田映新老师、桥口区教研员冯建春老师、新洲教研员熊月炳老师对科学态度都有独到的见解。杭州市小学科学教研员徐春建老师关于科学态度的培养,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从前面可以看出全国的科学教师的素养是令人担忧的,我区的情况也不例外,通过多年的听课和这几年武汉市教科院每年都举行了小学科学探究大赛的试卷都可以看出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发现:

第一,教师们的科学素养普遍较低,(学校在中心地区有专职教师的较好)这不仅体现在科学知识和方法上(对科学究竟是什么还没有真正理解)。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非科学和伪科学行为还有相当一部分,虽然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和合作的理念有了一定认识和实践,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较多采用竞赛、限时完成实验的做法;弄不清怎样正确理解和应用建构主义于教学实践之中,错把孩子们的幻想当成科学假说。

第三,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第一因素是对科学性质的理解、其次是对科学方法的掌握。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高低,作为科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才能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培养更多更高的具有正确科学态度的未来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化彬 梁玲编著 《小学科学教育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重印

[2] 卓越 《态度决定一切》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8 [3]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4]《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5] 李培实主编 《教学思想录-小学自然卷》江苏教育出版社

[6] 刘忠学 《科学课》2005年07期 刘默耕先生的小学科学教学思想简述 [7] 教师的适应与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8]约翰.C.马克斯威尔 领导力21法则 新华出版社

第四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智能手机1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智能手机

上蔡崇礼乡方堂小学 贾朝辉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4G无线通讯技术的推广运用,利用无线技术高速传输图像、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变成现实。基于3G技术的智能手机不仅具备了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功能,还有包括网页浏览、查看电子邮件、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真实地感受到了4G手机移动教育的魅力:它不但能极大地扩展教育的空间,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学习随时随地、随心所欲,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还可增加师生互动、加强家校联系,使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更新知识技能,完善自身专业素质。

手机已从简单的语言通信工具逐步演变成一个集语言、文字、图片、甚至流媒体的信息平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事业的方方面面,被誉为“第五媒体”。有专家称:“这种技术一旦用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节约了教学成本,而且很有可能带来教育方式的革命。”

一、利用手机做好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可是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在上班时间除了上课之外,大部分时间都被批改作业占用了,批完写字批日记,批完日记批练习册,批完练习册批作文、批试卷,用在备课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就出现了部分教师匆匆忙忙抄教案现象。有些老师上班没时间备课,就把教案拿回家备,可每天背好几本书回家备课实在有些麻烦,此时,3G智能手机就派上了大用场。互联网上有很多的电子课文和教学设计,有时一课会有好几十种教学设计,你可以上网随心所欲地选择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也可以综合几份教学设计为自己所用。而且备课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也可以在餐桌上,还可以在睡前或早醒后躺在床上备课。由于备课充分,所以上课就能成竹在胸、挥洒自如了。

二、利用手机播放多媒体课件

在手机里放置多媒体课件,随时随地的播放课件进行学习。手机同时可以与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相连接,如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师可以将手机里的资源通过多媒体及时的展示给学生,实现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能很好的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弥补实践难以体验的局限性,使抽象的文字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探秘情境,促进他们进入推理、想象的空间,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利用手机调节课堂气氛

作为语文课,仅仅照本宣科是不能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的。如果上课的时候能够延伸一下课文的内容或上课前讲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笑话,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上起课来感觉就不一样了。所以,我经常把网上一些经典文章或好的故事下载到手机上,上课的时候讲给学生听。我手机上也有很多轻音乐和幽默笑话,有时发现学生上课时精神状态不佳,特别是炎炎夏日,学生容易疲劳,此时,用手机播放一首轻松欢快的音乐或讲个笑话活跃一下气氛,学生马上就来劲了,又能精神百倍的学习了。

四、利用手机进行巩固练习

现代教学大力提倡练习进课堂。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透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发现自己讲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当堂学习当堂消化,还可以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如我教学完语文S版第十二册语文百花园五的“修改病句”后,又通过手机搜寻到好多类似的病句让学习练习修改,简单的病句我读给学生修改,复杂的则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修改。由于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大量的巩固练习,所以学生们大都掌握了修改病句的方法,在进行单元测试中,学生们大部分都能正确修改病句,只有极个别的出现错误。

五、利用手机照相、视频功能捕捉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在教学中,往往会生成好多资源,如学生写的优秀作文、精美的图画、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独具特色的单元知识小报等,可以用手机拍摄下来,上传到学校网站,作为资源保存,会有利于以后的教学。又如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动作不规范,可自己却意识不到,此时,如果用手机将他不规范的动作及时拍摄下来让他看,就会使他意识到错误,从而及时改正。再如英语课和音乐课中,有些同学发音不准,此时,如果用手机将他们的发音录下来,然后,再与正确的发音相对比,就会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所在,知道如何发音。

第五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体会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体会

实验小学 张桂芳

“顺应天性”的核心,是顺应人类的成长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用相应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以“传授”思维过程和结论为主,而应讲究思维方法的探索、思维品质的培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以“境”提“思”,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情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去。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让知识出现在贴近学生实际又逼进数学本质,而且更具一定思考性的情景中,更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

例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时,某教师这样导入。师: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呢?能通过实验说明吗?(学生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面升高了。师: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吗?

生:不是,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

师:说得非常好!如果乌鸦口渴得厉害,想尽快喝到水,你有办法吗?

生:放大的石子。师:为什么要放大的石子?

生:大石子占的位置大,水上升得快。

这里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情景中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物体占有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把握学生认识、探究事物的心理倾向,创设与学生年龄特征相和谐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对要探究的知识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二、以“旧”带“新”,让学生自主建构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建构主义认为,所谓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更不是一个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这些知识的意义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很显然,这个知识构建的过程是不可能由别人来完成的,它必须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经验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来完成。

例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法则,关键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计算?本节课的知识点源于:“商不变的规律和除数是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学生都已掌握。教学时教师就应把研究新知识的权利交给学生,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3、3.72÷2.4=()÷24、1.36÷0.16=()÷16、0.672÷0.28=()÷28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右边的算式会算,左边的还不会,对照左右两边你会作出怎样的思考与推断?从而得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仅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也使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感受和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因此,数学教学不仅仅是

课上40分钟的教学,要激活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就要把课堂做大,把学生的课前、课后带动起来。

三、以“变”代“搬”,让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受一定的解题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猜想、延伸、开拓。在数学教学中,一般可采用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和锻炼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李军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1020米,李军3分钟走255米,照这样计算,李军到学校还需几分钟?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探解。

解法1:求李军到学校还需几分钟,就是求余下的路程所需的时间。“从3分钟行255米”,可求出李军速度为(255÷3),而余下的路程是(1020-255),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出:(1020-255)÷(255÷3)=9(分)。

解法2:求李军到学校还需几分钟,也可先求李军走完全程的时间,然后减去已行路程的时间,即得到余下路程的时间1020÷(255÷3)-3=9(分)。

解法3:用倍比法解,将已行的路程255米看作“1”倍数,全程1020米是已行的255米的4 倍,行255米用3分钟,那么行完全程1020米就得用12分钟,然后减去已行的时间,即得出:3×(1020÷255)-3=9(分)。

通过上述的练习,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增强思维发散性的辐射力。此外,一题多变、一空多填等训练,同样也能培养和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品质。

总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就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下载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意识形态(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意识形态(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音乐实践活动的内容很多,如:听、唱、奏、欣赏、创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

    在乡村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掘美

    在乡村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掘美、创造美 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欲使自己的智力和道德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和保持,必须从儿童时代就重视美育的训练,美育是完善人格得以成立的基础。......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刘泽云 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明确提出了“要增......

    在电工教学中培养学生领悟创新

    在电工教学中培养学生领悟创新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很大程度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学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脱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内容摘要: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中职院校学生的......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 如何使作文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水平,改变无话不说和千人一面的局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是很重要的方......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摘 要 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正确地培养学生审美观点、从而提高民族优秀文化审美的情感和能力。让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和认......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自始至终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下面我就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