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设计
浅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设计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引自《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学生要消化吸收好,与教师的教案有一定的关系。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在课前的精心设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参与的帝国主义列强争霸战争,而且这场战争带给人类巨大的灾难,影响很大。因此设计好本课教案内容是上好这篇课的首要条件,那么如何去设计好本课教案内容呢?我是从下面这些方面进行的。首先:教学目标设计: 1.基础知识目标:
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参战;一战结束。2.思想教育目标:
①一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
②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这场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
③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把交战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加速了一战的结束。3.能力培养目标:
①通过对一战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的分析,逐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②从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过程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设计: 1.重点:
萨拉热窝事件和西线三大战役 2.难点:
大战的性质和战争与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时数设计:5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投影仪、挂图、电视、放相机
(五)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 1.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如何形成的?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后,两大军事集团为什么疯狂扩军备战?
[导入新课] 19C末20C初,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经济发展快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导致两大敌对军事侵略集团为了争霸权和殖民地,都在积极地准备战争,进行疯狂的扩军备战,一战的爆发,已经不可避免了。[讲授新课]
一、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导火线:(板)1.大战的原因(板)
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和疯狂的扩军备战
直接影响大战爆发的地区是巴尔干半岛,它成为帝国主义各国之间争夺的一块“肥肉”,成为大战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2.巴尔干危机(板)
(挂《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东南门户,紧联着小亚细亚,是欧洲大陆通往中近东的必经之地。这里山多林密,地势险要。巴尔干及地中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棉花等资源,是帝国主义竞相掠取的战略物资。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都在这里渗透,大战前法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投资额达40亿马克,英国约有5亿马克,德国约有20亿马克,奥地利的金融资本亦向巴尔干地区国家输出大量资本,拥有一定影响。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在这个地区的资本输出相当可观,互相排挤,因此,这一地区长期以来是帝国主义剧烈争夺的场所。这里多民族聚居,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经常发生纠纷。长期以来,又受土耳其的统治和奴役,特别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成了各种矛盾的集合点。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巴尔干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巴尔干人民与土耳其封建统治的矛盾,巴尔干各国及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等交织在一起。其中,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先后经过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到大战爆发的前夕,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成了随时可以爆炸的火药桶。(P35——P36小一段)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以后,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呼声日益高涨,奥匈帝国认为塞尔维亚是它进行民族压迫的主要障碍和威胁,因此他们决定这次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人为假想敌人,来打击和威胁塞尔维亚人。奥匈帝国的这种挑衅和威胁激起了塞尔维亚人的极大愤慨。民族主义军人团体黑手党决定刺杀斐迪南,以打击奥匈帝国的侵略气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普林西波等几个青年接受了这个任务。6月28日,斐迪南偕同妻子检阅了军事演习。当参加完萨拉热窝市政厅举行完的欢迎仪式后,乘敞蓬车行至一个街口时,普林西波连发两枪,夫妻俩双双毙命,关于这一事件的经过,请看录像《萨……事件》。(播放录像片《萨拉热窝事件》)3.萨拉热窝事件(板)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德奥把这个事件看成是发动战争的极好借口,趁机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萨拉热窝事件后,德皇威廉二世疯狂地叫嚷:“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奥匈帝国决心以此事件为借口吞并塞尔维亚。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后的一周间,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奥,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法、俄,这样,大战就全面爆发了。(播放录像)
(播放录像片《大战的全面爆发》)
一战爆发后,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越出了欧洲的范围,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卷入了战争的旋涡。意大利考虑到利害关系,加入到协约国方面作战。1882年,意大利加入到了德奥军事集团,原属同盟国成员,但由于矛盾重重,一开始就是个最不稳定的成员。19C末20C初,法国利用意大利在财政和经济上的困难,采用先打(关税战)后拉(贷款),并配合其他灵活外交手段,使意大利实际上从三国同盟中分化出来。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奥匈对塞 尔维亚宣战事先未同意大利磋商,有悖于三国同盟约,拒绝参加对协约国作战,于8月3日宣布中立。战争初期,意大利同交战双方都提出过领土和其他方面的要求,双方进行讨价还价,由于协约国爽快地答应了意大利的要求,另外,1914年,马恩河会战后,形势向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转化。于是,意大利于1915年4月26日在伦敦同英、法、俄签订了四国秘密协定。5月23日,对奥匈宣战。意大利的望风使舵,充分说明了帝国主义发动一战,完全是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所以,我们说,一战实际是一场帝国主义间的争夺战。
二、大战的进程(板)
1.交战双方的作战计划和部署:(板)
战争爆发后,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按照它们早就准备好的作战计划展开军事行动的。(挂《大战形势图》)(1)德奥:
德国的作战计划基本是以1905年的施里芬计划为蓝本的。这个计划考虑到德国的主要敌人处于西方,决定将战争重点放到西线,采取速决战、闪电战,先发制人,计划在4~6个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集中力量到东线,在3个星期内打败俄国,全面结束战争。奥国计划大抵为了配合德军的部署而制订的。德皇威廉二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抱着盲目乐观的态度,他狂妄地向整装待发的德国士兵说:“落叶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也认为德国稳操胜券。然而,战争一开始,德国借道比利时进攻法国,就花了18天时间,这就给英、法提供了充分的准备时间。更出乎意料的是,俄国边动员边投入了战争,并很快在东线开辟了战场。这就迫使德国不得不分兵两路,在东西两条战线作战,德国的失败已是预料之中的事了。(2)英法俄(板)
英国是岛国,同欧洲大陆隔海相望,它的强大海军足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因而没有制订单独的计划。这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同法俄缔结了协定以后,施展了它的奸诈妓俩,企图利用法、俄同德国厮杀,自己坐受渔翁之利。虽然英、法两国参谋总长曾密商达成了大陆作战计划,但战争一开始,英国并不准备派兵到大陆作战,只是后来由于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使它看出德国有可能突破法军纺线,占领法国和比利时海岸时,才决定向大陆派遣远征军。根据计划,英国远征军入法国北部,由法国统一指挥,英国制订了周密的海上作战计划,并同法国分工:法国负责地中海的防卫和战斗,英国负责在北海对德国海岸的所有海军基地和港口实行封锁。
法国主要是执行总司令霞飞制订的《第十七号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法军在西线集结了大量的兵力。但由于法国当局既害怕德国的进攻,又对德国的实际兵力估计不足,以为德国两线作战,法国可以实现在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的进攻。因此,十七号计划将兵力全部集结在法德边境,而法比边境和北部却未设防。战争开始前,德军在德比边境上大批集结,法国虽有觉察,但却没有引起注意,结果使法军在德国的进攻面前,坐失战机,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俄国的计划是采用两种方案:如德、奥军队共同进攻俄国,俄军就按“┏”号方案行动,大部分兵力对付德国。如德国主力对付法国,俄军就按“A”号方案行动,以主力进攻奥匈,集结于波列斯耶省以南,进攻的目标是占领维也纳和布达佩斯。虽然法俄协定曾规定:战争一旦爆发,俄国需在动员的15天后集中80万大军进攻德国,以吸引德军,减轻西线法军的压力,可是,俄国仍将军力分两部分,而且主力对付奥匈。很明显,这是符合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的,只有战胜奥匈,俄国才能夺取加里西亚的千里沃野,统治整个巴尔干,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同时,可以肢解奥匈,从南面打击德国,俄的这一在东线一举完成两个相互矛盾的任务的举动,说明它既要谋得本国利益,又要应付和法同共同议定的军事义务,这就充分暴露了在各帝国主义集团内部,总是既勾结,又斗争,各谋己利,不顾盟友,这是帝国主义的本性所决定的。
战争开始后,在欧洲形成了三条战线(P37表)。2.三条战线(板)
比利时,法国北部、德、法边境构成西线,在那里,英法对德作战;东线从波罗的海南岸直到罗马尼亚,俄国对德、奥作战;巴尔干战场是南线,奥匈对塞尔维亚作战。西线和东线对这次战争起了决定作用。3.重要战役:(板)
1914年8月4日,德军主力侵入比利时,企图突袭法国北部。8月下旬,德国摧毁了比利时军队和英、法联军的抵抗,通过比利时,直逼巴黎。9月初,在巴黎北部马恩河附近同英、法联军进行了第一次大会战。(1)马恩河战役(板)
当德军先锋逼近巴黎时,参谋长小毛奇及其幕僚们都以为胜局已定,因而不断从西线抽调军队,用以加强东线,抵御俄军,这就削弱了西线德军的进攻力量。面对德军的大兵入境,法国总司令霞飞急忙调整战前的部署,逐渐改变了战场不利形势。9月5日,英、法军队大举反攻,双方在马恩河展开了大会战,双方投入兵力共150万,战斗十分激烈。9月10日,法军被迫退踞埃纳河,形成对崎局面。9月11日,小毛奇下令德军停止进攻,双方开始转入到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本部在六个星期内打败法国的计划破产了。同时,德国又陷于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境地,这也是德国最害怕出现的局面。战争拖延下去,对德国是不利的。德军总参谋长就对德皇呈述:“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
在东线,8月中下旬之交,俄军进入东普鲁士,提前开辟东线战场,德国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兵力来东线,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8月底到9月中,德军在马祖尔湖地区歼灭了缺乏配合的两路俄军,进入俄境。(2)马祖尔湖战役(板)
但同时,俄军挫败奥军,深入到奥地利的东北地区,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
1915年,德军在东线集中兵力,打算击溃俄国,结束东线战争。1月间,德军连续进攻,占领了俄国大片领土,把战线推到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带,但迫使俄国投降的主要目的未能达到,东线威胁没有解除。1916年,战争重心又重新转到西线。2月和7月,在凡尔登和索姆河,发生了两大战役。(3)凡尔登,索姆河战役(板)
(P38小)在这两大战役中,双方伤亡近200万人,结果,德国准备在西线决定战局的希望成为泡影。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有利于协约国,德奥困难重重,每况日下。
海上的战局对德、奥尤为不利。德奥的军舰长期被围困在港内,1916.5爆发了著名的日德兰大海战。(4)日德兰大海战(板)
是一战中英、德两国海军的决定性战役,也是整个大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1916.5.31下午,英国皇家海军司令杰立克率24艘战列舰、3艘战斗巡洋舰驶离因沃内斯,与另一支分别向东行进。不久即与由德国舰队前锋司令余伯所率领的舰队在丹麦日德兰半岛以西斯卡格拉克海峡海面上遭遇,爆发了激烈的海战。此后,双方又各自向海战区域增援。6月1日,战役结束。在战役全过程中,英国出动舰只151艘,德国101艘,英国被击沉14艘,损失6000余人;德军被击沉舰只11艘,损失2500余人。尽管英国损失大于德国,但英国仍然控制着制海权,海战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德奥的海运几乎被全部封锁,物资日益匮乏,开始陷入窘境。
几次大的战役的结果,双方不但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而且伤亡人数近300万人,德国的实力已消耗殆尽,失败已成定局。而此时俄国爆发的革命的胜利和美国的参战则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
三、大战的结束(板)
1.战争对交战双方的沉重打击:(板)
(问)为什么交战国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呢?(P39小二)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战争也教育了人民,提高了人民的觉悟,推动着各国人民反战运动不断高涨。沙、俄是当时危机最为严重的国家,革命形势也最为成熟,因此,在沙俄最早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2.俄国革命的胜利和退出大战。(板)
(问)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沙俄呢?(P39大二)俄是当时帝国主义集团中最腐败、最落后、最凶恶、最反动、最衰弱的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它不仅集合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一切矛盾(工、资;农、地;帝、殖;少数民族、沙皇政府;帝、帝),而且矛盾相当尖锐。其次,第二国际破产后,俄国已经成为世界革命的中心。正因为这样,1917年,沙俄发生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但新政权被资阶掌握,他们继续进行罪恶的帝国主义战争。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资阶政府,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坚决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而这一时期美国的参战则加速了战争的结束。3.美国的参战(板)
大战爆发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于1914年8月4日发表“中立”声明。(P39下漫画)当时,美国国内人民反战情绪高涨,威尔逊以“使美国免于战争”作口号,捞取选票,连任总统,美国资阶也希望通过“中立”,大发战争财。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给中立的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1914——1916年,美国工业总产值由242亿美元增加到624亿美元,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到参战前,美国由于实行无限制潜水艇战,严重地损害了美国同协约国的军火贸易,美德之间矛盾日益加剧。
1917年,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尽,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于1917年2月,美国以德国恢复无限制潜水艇战为由,宣布同德断绝外交关系。1917.3俄国发生二月革命后,美国害怕俄国退出战争导致协约国失败,美国在协约国的贷款就会付诸东流,于是在1917年4月6日,美国对德宣战,同年12月7日美国又对奥匈宣战。美国的参战从经济、军力上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进一步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同年,中国北洋军阀政府也对同盟国宣战。
4.中国参战(板)
1914年大战爆发后,8月4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宣布中立。1916年,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依赖日本的段祺瑞,企图以参战为名,向日本大量供款,扩充实力,实现武力统一,所以积极主张对德宣战。受美军支持的黎元洪,畏惧段势力的扩大,因而持反对态度。经过激烈斗争,段终于赶走了黎元洪,扫除了参战的障碍。1917年18月,段祺瑞政府正式对德宣战。中国的参战使中国人民遭到新的灾难。参战期间有17.5万华工被强迫送到欧洲和中东,供帝国主义者驱使,有2000多人在战争中丧失了生命,中国的参战加深了国内的政治纷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5.大战的结束(板)
苏俄退出战争后,德国主力集中于西线,决定在大批美军到达之前打败英法联军,结束战争。从1918年3月到7月,德军发动了5次大的进攻,但无大的战果。同期,大批美军和军事物资运到西线,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从7月起,协约国牢牢地掌握了战略主动权。9月下旬,协约国联军发动总攻,德军防线全线崩溃,至此,德国败局已定。
同时,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各交战国都发生了革命。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11月,德国发生了革命,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逃往荷兰。11日,宣布投降,在协约国军总司令、法国总参谋长福煦乘坐的车厢里,双方签署了贡比涅停战协定。(P40小一,彩16)6.大战的性质(板)
(问)各帝国义国家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都是企图通过战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因此,从作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尽管塞尔维亚反对奥匈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7.大战的后果(板)
一战历时4年多,把30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交战双方把自己的新式武器都使用出来,飞机、坦克、毒气都首次在战场上使用,远程大炮也给交战双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一小撮垄断资本家的利益,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大战中死亡的人数达800多万人,受伤的达2000多万人,所有参战国的直接战争费用达3000多亿美元。
但是,这次战争也产生另一个最大的结果,那就是俄国工人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地球1/6的土地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巩固小结设计] 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战争,它给交战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争以德、奥为主的同盟国一方的失败宣告结束,但是大战结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这就为三十年后二战埋下了祸根。
从整体来看,教案的设计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查阅大量的资料,这有做到这些,教师才能把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能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到知识,掌握教师所要他们学习的内容。
第二篇:《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中,采用图片导入。在1914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在硝烟中放下了刺刀。图片导入的意图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质疑,在教师适当的讲解中,学生明白战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破坏性,由此引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三站旅行:第一站----萨拉热窝
活动一探究萨拉热窝事件(教师投影并板书)问题设计:
(1)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2)普林西普是不是做了一件好事?
活动二探究一战爆发的原因(教师出示课件投影并板书)
教师投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对比表》和“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形成”的有关材料。
问题设计:
(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从材料中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
教师这样设计,一是能够培养学生从图表反映的数据得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二是通过材料的阅读培养学生从中获取历史信息,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教师设计这两个问题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与变化相反,各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占有状况未变,还都是按旧的力量对比划分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正如列宁所说:“世界是第一次被分割完了,所以将来只有重新分割,也就是从一个‘主人’转归另一个‘主人’。而不是从‘无主’的变为‘有主’的。”“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这正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由于矛盾的变化,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这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第二站:凡尔登
活动三探究战争的残酷性(教师投影并板书)教师投影展示如下图片: 教师在展示图片后引导学生思考:
(1)面对凡尔登战役的图片,你有何感想?
(2)新式武器的发明与刚刚结束的哪次科技革命有关?由此,你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师展示新式武器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一战的残酷,究其原因,是因为战争中大量的武器被发明并运用到战争中。这样做,第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更好地使学生辩证对待科学的作用。在上一课中,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学习,学生比较容易的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没有过多的介绍科技的负面影响,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使学生明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运用于军事领域,新式武器(潜艇、飞机、坦克、远程大炮等)能使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大到海洋和空中;新的交通工具和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又扩大了战争的规模。总之,科技可以给人类世界带来光明,2
也可以毁灭人类文明。只有科技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能使人类世界有个真正美好的明天。
第三站:华盛顿
活动四探究美国的参战(教师投影并板书)教师投影材料和图片: 教师设计问题如下:
(1)美国为什么在战争前期宣布中立?(2)为什么美国选择在1917年参战?
教师设计这几个问题的目的,一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在于使学生通过美国参战、俄国退出更进一步认识一战的非正义性,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活动五探究一战的性质及影响(教师投影并板书)教师投影如下材料:
设计问题:从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一战的性质是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教师设计的意图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总结出战争性质和影响。教师出示投影材料,引导学生得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从而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活动六探究一战的启示
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仍然存在战争,假如你是相关国家的领导人,你会从一战中吸取哪些教训?
教师小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间对殖民地进行争夺的直接产物。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民族。我们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做出过和正在做着大力的努力和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但并不代表中华民族惧怕战争,为了民族利益,“是可忍孰不可忍”之时,只能通过战争才能解决问题。回首20世纪初的那场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列强经济上的竞争和对殖民地的争夺成为战争爆发的根源,科学技术应用于战场使战争空前惨烈和异常残酷。面对着废墟中的欧洲,理性的思考和人性的善良是人类文明的希望所在!
三、效果检测
1、你能说出帝国主义争霸世界的背景吗?
2.介绍垄断资本主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情况。3.找出帝国主义侵略军事集团的名称及主要参与国 4.大战的导火线、爆发的时间、标志及扩大。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场的主要分布及三条战线 6.凡尔登战场的情况,一战的规模、结果、影响 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五、课堂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间对殖民地进行争夺的直接产物。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民族。我们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做出过和正在做着大力的努力和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但并不代表中华民族惧怕战争,为了民族利益,“是可忍孰不可忍”之时,只能通过战争才能解决问题。回首20世纪初的那场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引发列强经济上的竞争和对殖民地的争夺成为战争爆发的根源,科学技术应用于战场使战争空前惨烈和异常残酷。面对着废墟中的欧洲,理性的思考和人性的善良是人类文明的希望所在!
六、布置作业
第三篇: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②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③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④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②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③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②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③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二、教学思路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讲述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整个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纷纷确立了其在殖民体系中的统治地位,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日不落帝国——英国了。然而在随之而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作为后起之秀的他们会安于现状,唯英法马首是瞻么?相信学完今天的课程我们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组成国家。
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爆发原因、导火线、标志、战役、影响)。
3、通过分析凡尔登战役以及战争的影响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培养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三)、问题设置:
第一部分——夯实基础:请同学们阅读书中P131-P132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出现了哪些变化?(略)
2、你能说出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分别由哪些国家组成吗?(略)
3、“它”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你知道是哪么?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一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略)
4.随着大战序幕的拉开,人类的苦难就随之降临了。请你以具体的战役为例,说明一战为什么是一场“空前的灾难”。(采用大量图片,音乐展示战争的残酷场面,培养学生珍爱生活,热爱和平的现代观念)第二部分——能力提高:
1、问题:(试从德国的经济发展、殖民地位)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方式: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建议。)
2、有的同学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有的同学说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战,是正义的战争,你同意哪种说法请说说你的理由?(方式:通过讨论的方式,明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发生了哪些与这次大战相关的重要事件?把这些事件放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小结:学生总结
(五)课堂练习:
1.一战爆发前夕,一位往来于世界各地的意大利商人目击了这次大战引发的全过程,他当时所处的半岛是(B)
A 亚平宁半岛
B 巴尔干半岛
C 伊比利亚半岛
D小亚细亚半岛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B)A.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与争夺
B.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
C.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D.列强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3.发生在1917年的历史事件是(D)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D.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增强了协约国力量,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第四篇: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㈠教材地位与作用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它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问矛盾的总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还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首先, 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 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 并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其次, 在战争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加快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 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本课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载体, 对国际关系的分析, 有利于学生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观念。有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分析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 引导学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二)学生分析
战争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生也比较感兴趣,而且美伊战争刚刚结束不久, 对战争的残酷场面仍记忆犹新, 对战争的性质也比较容易分析。初中学生的认知、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的体验, 且对其成长至关重要。所以, 基于已有经验, 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灾难性, 体会和平的宝贵,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表现和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大战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培养学生正确把握矛盾的变化,学会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2)通过搜集和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史论结合, 论证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逐渐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2)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 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的史实, 使学生认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没有永恒的友谊,有的只是永恒的国家利益。教育学生时刻把祖国的利益放在心上。(3)掲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 明确战争引起革命, 革命制止战争, 进而找到制止帝国主义战争, 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五)教学设计思想
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调动各种学习手段, 创设学习、对话的情景,让学生在交流、质疑、讨论中,掌据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使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口讲解法、比较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六)说学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 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 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 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同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七)教学流程: 程序一: 学生课前自学
程序二:师生、生生课上多向交流 l、创设情景,引入新知(2分钟):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图片资料, 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 心灵受到震撼, 启激学生憎J限战争、维护和平的历史责任感。从而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导入新课。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5分钟)环节一:展示个人自学成果,建构知识体系, 组织学生展示知识结构.设计意图:
1、通过预;习完成基础知识目标要求, 并构建知识结构,目的是推动学生主动加工教材并从中体会有效学;习的基本途径,进而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展示师生知识结构,达到生生间和师生间的思维交流,实 现知识共享。
3、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采用激励式评价,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同时, 利用生生互评和教师点拨, 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和学习的热情。这样, 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白信心和解读教材的能力,又有利于教师有效地因材施教。
环节二:利用多媒体展示基础知识检测题,从而检査和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 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环节三:突破重点,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设计意图: 依据大纲的要求, 结合知识体系和能力建构的需要, 在自学和反馈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 组织探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性问题, 并展示讨论成果, 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达到其最近发展区。
问题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投影«各国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图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对比表»)
问题二: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投影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漫画和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的话)问题三: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设计意图: 使学生明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 旧的平衡被打破, 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突破重点和难点。环节四:再現历史过程,强化知识目标
设计意图: 通过演示网络资料库中的照片、影视录像、具体战役介绍和大战武器库等资源, 将一战的史实活化, 让学生体验历史过程, 使复杂的历史过程直观化、简约化。激发学生的好奇与兴趣,强化记忆效果,提高知识目标的达成度。
重点展示: 萨拉热窝事件
展示动画,学生感知事件经过,同时教师加以简要评价,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恐怖主义行动应坚决反对, 尤其是个人暗杀等突发事件对世界和平带来的巨大威胁!同时探讨减少或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 让学生树立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意识。
凡尔登战役(1916年):被称为“绞肉机” ,可见其残酷性。对这个知识点的处理, 主要通过播放影视片, 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冲击, 感知战争的残酷, 以确凿而详实的文字叙述、统计数据得出 “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这一重要后果。
环节五:探究难点,综合信息,迁移思维
问题: 一战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 你怎样评价这场战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捜集査阅资料,整合信息,论证观点。培养学生深入探讨、多角度论证、辨证分析历史同题的能力。明确一战除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外, 也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环节六:拓展思维,启智明理
设计意图: 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 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放思维的研究性问题,组织学生分组研究、互相讨论,发表看法,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战争引起革命, 革命制止战争, 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问题一: 对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 加入协约国集团方面作战一事,何感想? 问题二: 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三: 美国的参战和俄国革命对大战的进程会起什么影响? 环节七:总结并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思考? 面对 2 1 世纪新的形势和挑战, 为应该怎样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设计意图:学生进入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也加入讨论,实现生生交流, 师生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及网络资源, 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 突出时代感和使命感。
环节八:课后检测题(见课件)设计意图: 再度明确教学目标尤其重难点。通过子目的知识联系, 围绕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西大军事集团一列强争霸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主线,多角度、分层次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八)教学反思: l.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中去,以加强师生、生生问的情感交流.历史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上, 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为使学生成为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新世纪人才真定基础。
板书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1.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实质: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3.表现:帝国主义西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二、大战的爆发: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 1914年7月28日,德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三、大战的进程: 凡尔登战役
四、大战的结果与影响
第五篇: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萨拉热窝事件起了大战导火线的作用;凡尔登战役造成了严重灾难;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们现在居住的世界,总体上是和平的,但是在局部地区还是总有战争的发生。同学们谁能说说现在还存在哪些战争?
学生举例回答:略。
教师总结:是的。江泽民同志曾说过: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如今的一个时期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可是这种总体和平的态势却是经过一系列战争的洗礼得来的。其中有两次,就是涉及到世界很多国家的大型战争,你们知道是那两场战争吗?
学生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师讲述:从当今世界上的局部战争我们可以看到它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灾难。那么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和这些局部战争相比,又会带来多大的灾害呢?我们就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看一看。
讲述新课: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教师讲述:我们都知道每一场战争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它的发生一定有什么方面的利益冲突。像一场席卷世界的战争,更是有它深刻的背景。首先我们就从了解它的背景入手,来学习这场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教师提问: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人类历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也叫做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它们之间关系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教师讲述: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是那两个国家呢?
教师回答:分别是德国和英国。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教师讲述:当时在欧洲,很多国家之间都存在因为利益不均衡而产生的矛盾,产生了很多矛盾。其中最核心的是哪一个矛盾呢?
学生参看教材小字部分内容,回答:英国和德国之间的矛盾是其中的核心矛盾。
教师指导学生参看教材皮洛夫语和漫画,提问: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回答: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拥有广大殖民地的英国以及其它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重新划分殖民地。而这必然会损害英国的利益。
教师讲述:就是这个代表后起帝国主义国家的德国和代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之间的矛盾,是众多矛盾的中心。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尽管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矛盾冲突点也不相同,但从根本上讲,都是源于每个国家的利益冲突。
教师提问:矛盾的双方,争夺霸权的结果是什么呢?
教师回答: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
出示动画: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教师讲述:两个军事同盟的形成,也就说明这时候双方的矛盾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那是什么事件最终导致了大战的爆发呢?
二、大战的爆发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已经说到当时的欧洲矛盾重重,那个火药桶已经在那里蠢蠢欲动,它终于被一个小小的火星点燃了。那么一大战爆发在哪里呢?是什么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呢?
学生回答:大战是源于发生在巴尔干半岛的萨拉热窝事件,引起了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教师讲述: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东南门户,紧联着小亚细亚,是欧洲大陆通往中近东的必经之地。这里山多林密,地势险要。巴尔干及地中海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棉花等资源,是帝国主义竞相掠取的战略物资。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都在这里渗透,大战前法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投资额达40亿马克,英国约有5亿马克,德国约有20亿马克,奥地利的金融资本亦向巴尔干地区国家输出大量资本,拥有一定影响。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在这个地区的资本输出相当可观,互相排挤,因此,这一地区长期以来是帝国主义剧烈争夺的场所。这里多民族聚居,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经常发生纠纷。长期以来,又受土耳其的统治和奴役,特别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成了各种矛盾的集合点。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巴尔干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巴尔干人民与土耳其封建统治的矛盾,巴尔干各国及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等交织在一起。其中,主要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到大战爆发的前夕,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成了随时可以爆炸的火药桶。
教师让学生简述萨拉热窝事件。
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
学生简述: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波斯尼亚的首府萨拉热窝。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以后,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呼声日益高涨,奥匈帝国认为塞尔维亚是它进行民族压迫的主要障碍和威胁,因此他们决定这次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人为假想敌人,来打击和威胁塞尔维亚人。奥匈帝国的这种挑衅和威胁激起了塞尔维亚人的极大愤慨。民族主义军人团体黑手党决定刺杀斐迪南,以打击奥匈帝国的侵略气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普林西波等几个青年接受了这个任务。6月28日,斐迪南偕同妻子检阅了军事演习。当参加完萨拉热窝市政厅举行完的欢迎仪式后,乘敞蓬车行至一个街口时,普林西普连发两枪,夫妻俩双双毙命,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
教师讲述: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直接原因)。德奥把这个事件看成是发动战争的极好借口,趁机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师提问:大战爆发后,哪个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背离了原先参加的军事集团?
学生回答:意大利。
教师提问:我们应如何评价意大利的参战?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自己的盟友开战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开始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1882年,意大利加入到了德奥军事集团,原属同盟国成员,但由于矛盾重重,一开始就是个最不稳定的成员。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利用意大利在财政和经济上的困难,采用先打(关税战)后拉(贷款),并配合其他灵活外交手段,使意大利实际上从三国同盟中分化出来。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借口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事先未同意大利磋商,有悖于三国同盟约,拒绝参加对协约国作战,于8月3日宣布中立。战争初期,意大利同交战双方都提出过领土和其他方面的要求,双方进行讨价还价,由于协约国爽快地答应了意大利的要求,于是,意大利于1915年4月26日在伦敦同英、法、俄签订了四国秘密协定。5月23日,对奥匈宣战。意大利的三心二意、望风使舵,充分说明了帝国主义发动一战,完全是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就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而言,只有利益的结合,而毫无信义而言。所以,我们说,一战实际是一场帝国主义间的争夺战。
三、空前的灾难
教师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像“绞肉机”一样的战役发生在什么地点?
学生回答:凡尔登。
教师讲述:第一次大战开始后,法英军队同德军在西线展开了激战,西线战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主要战场。1914~1915年,德军在各个战场上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急于改变战场局面。1916年,德军集中大量兵力向法国的凡尔登要塞发动了进攻。凡尔登是法国的著名要塞,是通向巴黎的门户和法军战线的中枢。在凡尔登战役中,法军总兵力的70个师中有66个师先后参加了凡尔登战役,而德军也有46个师投入战斗。双方伤亡的总兵力高达70万人,其中,法军损失略多。因此,凡尔登战役也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军在这一战役中耗尽了元气。法军反攻开始以后,逐次收复了凡尔登以东的大片土地,德军节节败退。到1917年,德、奥阵营日益衰败,终于在1918年战败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即结束。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决定性战役和转折点,德军未能实现它夺取凡尔登包抄巴黎南路的计划,在耗尽兵力后再也找不到出路,最终失败。
炮轰后的凡尔登城镇
教师讲述:1918年,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大战结束了,但战争却给世界留下深刻的影响。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后果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其造成的社会后果及其规模,即参战国之多,军队之众,战线之长(2500—4000公里)、战斗之激烈,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的。武装斗争不仅在陆地和海洋进行,而且发展到空中。还使用了化学杀伤兵器。战火波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卷入世界大战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占地球人口的2/3以上。战场上双双伤亡人数达3000多万,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战争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大战的后果)
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都有一千万死者和二千万伤者……所洒下的鲜血。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并作答)
教师讲授:这场大战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却给垄断资产阶级带来了巨额利润。但与战争发动者的愿望相反,战争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和革命运动的高涨。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沙皇俄国、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等四大帝国崩溃了,英法也遭到严重削弱,这是帝国主义国家始料不及的。
教师:想一想,大战为什么会爆发?主要参战国家都是些怎样的国家?各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大战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这些方面出发,分析一下这次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学生:相互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出示材料
一九一四~一九一八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列宁《列宁选集》第732页
(明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教师归纳:①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②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如德国要求夺取英国、法国、比利时、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把势力扩张到南美,同时扩大其在巴尔干的势力。英国的目的是为了打败德国,保持世界霸权地位,夺取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日本是为了抢占德国在中国和太平洋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等等。
这节课到这儿就都讲完了。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总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
课堂小结: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日、俄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逐渐形成同盟国、协约国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国际关系日趋紧张,最终引发了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它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