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排版要求

时间:2019-05-15 04:31: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程教学大纲排版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程教学大纲排版要求》。

第一篇:课程教学大纲排版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排版要求

1.页面统一设置为A4,上边距设为3厘米,下边距设为2.8,左、右边距各设为2.8厘米。

2.首页主标题为二号宋体(加粗)。

3.一级标题为小三号黑体。段前0.5、段后0,首行缩进两字符。行距,固定值24磅。

4.二级标题为宋体四号加粗。段前0、段后0,首行缩进两字符。行距,固定值24磅。

5.正文文字使用四号仿宋GB2312体字,段前0、段后0,首行缩进两字符。行距,固定值24磅。

7.文中表格根据窗口调整表格大小,行高尽量设置成最小值0.6cm,文字使用仿宋GB2312五号、左对齐,上下居中,单倍行距,表头文字宋体五号加粗,上下左右居中

8.插图采用四周环绕方式,尽量占满整行,防止两侧出现文字。9.如出现表格或插图不在一页的情况,尽量通过调整行距或表格、插图大小等方式调整到一页

10、封面内容为: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XXXX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XXXX系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第二篇:排舞课程教学大纲

排舞课程教学大纲

一、目的要求

排舞,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它源于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曲。起先用吉它和拍手的方式起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融入了欧洲宫廷和拉丁式的舞步,舞步多元,风格创新,简单易学,是一种即可个人独享,又可与团体共乐的舞蹈。每一首舞曲,可由32拍,48拍,或64拍等不同的循环节奏所组成。所以每首曲子的舞步也随着特定的循环节奏而重复。

本课程通过规范的教学,使学员不但从中学到优雅的姿势,还可以放松心情,舒缓紧张的情绪,并且轻松达到健身减肥的效果,让生活更加健康美好。最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分析器官的机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

二、学制教材

排舞学制二年,四学期;每学期16周,每周2学时,共128学时。教材《LINE DANCE MUSIC(VCD)》上海市排舞专业委员会

三、内容课时

第一学期

1、排舞基本姿势、排舞基本步伐入门——恰恰

2学时

2、排舞《爱的恰恰》

4学时

3、排舞基本手法、排舞《满场飞》

4学时

4、身体素质训练——协调性练习

2学时

5、排舞《南方欢乐》

4学时

第二学期

1、排舞基本步伐入门——桑巴

2学时

2、排舞《永恒的舞蹈》

4学时

3、排舞《玫瑰之泪》

4学时

4、身体素质训练——柔韧性练习

5、排舞《糖果派》

第三学期

1、排舞基本步伐入门——伦巴

2、排舞《慢慢燃烧》

3、排舞《你叫谁达令》

4、身体素质训练——腰腹力量练习

5、排舞《说出来》

第四学期

1、排舞基本步伐入门——牛仔

2、排舞《按我的铃》

3、排舞《一夜》

4、身体素质训练——四肢力量练习

5、排舞《尝试》

2学时 4学时 2学时 4学时 4学时 2学时 4学时 2学时 4学时 4学时 2学时 4学时

四、原则方法

1、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老年学员的特点,从基本功入手,由易到难,突出重点,抓住要领进行教学。

2、直观性原则。在讲解、示范中先分解动作,后综合训练;充分运用多媒体,跟着大屏幕练习,提高兴趣和教学质量。

3、实践性原则。争取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演出,通过展示促进教学提高。

4、提倡学员互教互学,课后由班委组织大家复习。

第三篇:社区治理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社区治理》课程教学大纲要求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社区治理》是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专科的一门选修课,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社区治理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社区治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深入理解社区治理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形成和确立基本的社区治理思维。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简明、系统地向学生阐述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规律。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3、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部分 大纲本文 第一章 社区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学生应通过学习了解社区治理的基本前提。本章的学习,主要掌握社区在人类生活中的核心作用,在概念类型上要把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和行政管理上的社区两者的关系理清楚,明白社区问题和现代化过程的关系,懂得社区治理在社区发展中的方向和定位。

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

一、社区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二、社区的基本分类 第二节 社区的功能

一、社区功能划分的争论

二、社区功能的历史演变

三、当今社区功能的特点 第三节 社区的变迁

一、经典社会学家关于传统社区与现代社会基本差异的论述

二、现代社会社区生活遭受的冲击及其反应 第四节 社区问题

一、社区问题及其类型

二、社区问题的归因

三、社区化的问题解决机制

第二章 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治理理论的产生北京;掌握治理理论的含义及其与统治概念的区别;重点掌握社区治理理论的含义、社区治理理论的产生北京,以及与社区治理相关的范畴。

第一节 治理理论概述

一、治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含义

二、“治理”与“统治”概念的本质区别

三、善治及其基本要素

第二节 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

一、全球化时代人类政治生活的变化迹象

二、世界范围的“结社革命”

三、新管理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影响 第三节 社区治理理论及其背景

一、社区治理的含义

二、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的转变 第四节 与社区治理相关的范畴

一、社区发展

二、社区建设

三、社区组织

四、社区服务

五、社区工作

第三章 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和历史演变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理解世界上不同地区社区治理的策略及其依据,了解中国城乡基层社区治理的历史演变过程。要学会运用社区治理的基本策略模式来分析中国城市和农村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思考相关的对策思路,为学习后面的社区治理的新内容做好提前准备工作。

第一节 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

一、传统社会社区治理的策略

二、西方社会社区治理的一般策略

三、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主义国家(以中国为例)社区治理的策略

第二节 中国城市基层管理的历史沿革

一、城市街道居委会体制的确立

二、街居制及其功能的发展演变

三、城市基层社区的形成和发育

第三节 中国农村社区管理的历史沿革

一、乡(行政村)管理体制的建立

二、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产生和演变

三、农村乡村管理体制的重建

第四章 社区治理中的组织结构关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由二分法到三分法的转变;基本掌握社区治理主体——政府组织、经济组织和民间组织各自的职能和功能定位;重点掌握党组织建设在我国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途径。

第一节 由二分法社会结构到三分法社会结构的转变

一、市场机制的作用及其局限——市场失灵

二、政府机制的作用及其局限——政府失灵

三、第三部门的崛起

第二节 社区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作用

一、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和作用

二、经济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与定位

三、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与定位 第三节 社区治理中的党组织建设

一、社区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二、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三、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主要途径

第五章 社区治理中的社区自治和公民参与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我国社区自治的法律地位,懂得社区自治是国家法律认定的法定行为;了解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状况,并基本掌握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性质、自治的内容方式、基本职能;了解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在社区的发展概况,懂得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并理解志愿服务的含义、特征。

第一节 社区自治地位的法律依据

一、国家宪法的有关规定

二、其他相关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二节 社区自治组织的形式和职能

一、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及其职责

二、农村村民委员会及其职责

三、中国社会基层民主建设的现状及发展

第三节 社区志愿组织及其活动

一、志愿服务——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

二、志愿服务及志愿组织在中国社区的兴起及现状

三、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

第六章 社区治理中的社区服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社区服务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理解西方国家社区照顾的历史起源和演变;比较中国社区服务和西方社区照顾的异同,借鉴西方的社区照顾模式和实践经验对中国社区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第一节 社区服务的含义及其由来

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提出

二、从“社区服务”到“社区服务业”

三、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社区照顾理念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一、社区照顾的由来和发展

二、英国社区照顾和中国社区服务的关系

三、英国社区照顾对中国社区服务的借鉴意义 第三节 社区服务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一、福利性与经营性关系

二、正式机构与非正式社会网络的关系

三、专业照顾与志愿服务的关系

四、政府职责与公民参与的关系

第七章 社区治理中的公共事业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区安全治理、社区卫生服务、社区物业管理、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传统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局限,掌握社区治理理论与方法在社区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运用。

第一节 社区治安与综合治理

一、社区治安的含义及其测量指标

二、社区治安问题现状

三、社区安全综合治理的体制和机制改革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

一、社区卫生服务的含义及其特征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问题与现状

三、社区卫生服务体制和机制的进一步改革 第三节 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

一、物业管理事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二、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中的诸多矛盾

三、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 第四节 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社区文化的概念与功能

二、社区文化的类型

三、社区文化建设 第五节 社区社会保障

一、由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

二、现行社区社会保障及其局限

三、新的社区社会保障体制的构建

第八章 社会治理中的社会工作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社会工作的含义、功能、基本要素和社会工作过程;了解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方法的基本概念、模式,重点掌握在社会工作过程各阶段中如何开展工作。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及功能

二、专业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一、社会工作者

二、受助者

三、资源系统

四、社会环境

第三节 社会工作过程

一、约定阶段

二、评估问题阶段

三、计划、合约阶段

四、工作介入阶段

五、评估总结、结束阶段 第四节 个案工作

一、什么是个案工作

二、个案工作的模式 第五节 小组工作

一、小组工作的概念

二、小组类型

三、小组工作的模式 第六节 社区工作

一、什么是社区工作

二、社区工作的模式

第九章 未来中国社区治理方向展望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了解当前中国城市和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学生要着重思考影响当前中国社区善治的几个基本因素,并积极思考如何才能转变消极因素,促进社区善治局面的出现。

第一节 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二、解决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第二节 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第三节 影响中国社区善治的几个基本因素

一、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方向

二、社区治理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建设

三、民间组织的发育和壮大

四、公民参与状况

第四篇: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 微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课程类别: 选修 课程学分数:4 课程学时数:54 授课对象: 口腔八年制

参考教材: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生物化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七八年制的专业基础选修课。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基础,主要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微生物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利用这些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基础,使微生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

(1)系统地掌握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其营养、代谢、生长以及遗传变异、基因重组和生态分布等方面的微生物学基础理论。

(2)较全面的了解微生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食品加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3)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教学要求:

要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加强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课堂ppt讲授、提问、讨论、答疑、课后作业

四、教学内容(需标注熟悉、掌握、了解)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论这一章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学在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概况及学科特点等。主要内容:

1、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分支学科

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4、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展望 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实验课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使学生重点掌握微生物学中几项基本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培养技术、无菌操作技术、涂片染色技术、显微观察技术及菌种保藏技术等,同时了解微生物的形态。

重点和难点:本章难点对三大类微生物的认识与区分;教师需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实验课做好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掌握)

1、无菌技术

2、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

3、微生物保藏技术

第二节 显微镜和显微技术(掌握)

1、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

2、制片和染色技术

第三节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形态和大小(了解)

1、真细菌和古细菌

2、真菌

3、藻类

4、原生动物

第三章 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实验为辅,使学生重点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尤其区分出原核微生物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微生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难点是不同微生物细胞壁结构的多样性,尤其要注意G+和G-菌的区别及应用; 主要内容:第一节 原核微生物(熟悉)

1、细胞壁

2、细胞壁以内的构造

3、细胞壁以外的构造 第二节 真核微生物

1、细胞壁

2、纤毛和鞭毛

3、细胞质膜

4、细胞核

5、细胞质和细胞器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营养要求”一节以自学为主,“培养基”一节以课堂讨论为主(事先布置思考题),然后以总结讨论课形式介绍有关“培养基”内容与“物质运输”内容,使学生重点了解培养基的组成原理和各营养物的生理功能。

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是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及营养类型,难点是对各营养类型碳氮能源间关系的理解。

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掌握)

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2、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二节 培养基(熟悉)

1、配制原则

2、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掌握)

1、扩散

2、促进扩散

3、主动运输:初级主动运输,次级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等

4、膜泡运输

第五章 微生物代谢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以“产能代谢”为主,以“物质代谢”为辅,重点介绍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和特殊性,使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微生物有各种不同的代谢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的代谢产物,从而激发学生去开发未知的微生物世界,以寻找新的代谢产物的可能性(即微生物新产品的开发)。

重点和难点:能量代谢是本章重点,难点是微生物产能代谢不同途径的区别与联系 主要内容:第一节 代谢概论(了解)第二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熟悉)

1、生物氧化

2、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3、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4、能量转换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熟悉)

1、细胞物质的合成

2、其它耗能反应:运输、运动、生物发光 第四节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熟悉)

1、酶活性调节

2、分支合成途径调节:同功酶、协同、累加等 第五节 微生物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熟悉)

1、次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产物

2、次级代谢的调节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重点讲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以及影响生长的环境因子和控制生长的理化因素,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于科学研究或生产实践中,利用环境因子或理化因子人为地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重点和难点:了解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规律并理解这一规律出现的原因,理化因子对微生物的作用;

主要内容:第一节 细菌的个体生长(掌握)

1、染色体DNA 的复制和分离

2、细胞壁扩增

3、细菌的分裂与调节 第二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1、细菌群体生长规律

2、生长的数学模型

3、主要生长参数

4、连续培养

5、同步培养

第三节 真菌的生长与繁殖

1、丝状真菌的生长繁殖

2、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第四节 环境对生长的影响及生长的测定

1、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第五节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1、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

2、控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第七章 病毒(自学,该章内容学生在《医学微生物》中会系统学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相对独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非细胞生物——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其中讲述重点包括: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复制周期等。重点在于噬菌体的形态、结构和组成;感染循环和溶源性等,难点在于“噬菌体的复制合成”。通过介绍几种亚病毒因子把学生思路引向由“朊病毒”引起的思考,从而把基础微生物学与科学前沿结合在一起。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病毒与细胞型生物的区别——病毒的特征及病毒复制的动态过程。难点是病毒复制的动态过程及一步生长曲线等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一、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二、病毒的宿主范围

三、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二节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病毒的分离和纯化

二、病毒的测定

三、病毒的鉴定 第三节 毒粒的性质

一、毒粒的形态结构

二、毒粒的化学组成 第四节 病毒的复制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

二、病毒感染的起始

三、病毒的大分子合成

四、病毒的装配与释放 第五节 病毒的非增值性感染 第六节 亚病毒因子

第八章 微生物遗传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包括有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介绍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诱变育种和重组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常规育种技术,并通过认识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微生物基因组结构进而认识微生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关系,从而把微生物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联系在一起。

重点和难点:主要是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接合作用、转导、转化、性导、酵母的遗传特征、真菌的准性生殖、微生物育种及突变菌株的筛选;难点是转化,转导,性导,结合及准性生殖等一系列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主要内容: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熟悉)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第三节 质粒和转座因子 第四节 基因突变及修复(掌握)

1、突变的类型及其分离

2、突变的分子基础

3、DNA的损伤与修复

第五节 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掌握)

1、接合作用

2、转导

3、转化

第六节 真核微生物的遗传学特征((了解))

1、酵母的遗传特征

2、丝状真菌的准性生殖 第七节 微生物育种(了解)

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以自学和讲授相结合,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作用,重点认识极端微生物的开发利用和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等新的生长点。重点和难点: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具体作用较重要; 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了解)

1、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2、微生物与物质循环

第二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了解)

1、微生物群落

2、土壤、大气和水域中的微生物

3、动、植物体中的微生物

4、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5、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及霉腐控制

第三节 人体微生物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了解)1 人体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通过水体中的传播 3 病原微生物通过土壤中的传播 4 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的传播 第四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了解)

第十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认识微生物的进化关系进而了解生命三域的主要特征,重点掌握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重点和难点:进化的测量指征;三界生物理论;分类学的内容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是目前进行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参考书目;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特征,包括基因型特征和表型特征;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和自动化分析技术。主要内容:第一节 进化的测量指标(掌握)第二节 细菌分类(熟悉)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了解)第四节 微生物的快速鉴定及自动化分析技术(了解)

第十一章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了解)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实际上是全书知识的综合应用,重、难点相对较少;因此自学为主,教师只就学生疑问进行讲解。

重点和难点:真细菌的多样性;古细菌的多样性;真核生物的多样性 主要内容:第一节真细菌的多样性

1、真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2、真细菌的主要类群

3、放线菌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古细菌的多样性

1、古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2、极端嗜盐古细菌

3、产甲烷古细菌

4、嗜热古细菌

5、无细胞壁的古细菌

6、微生物生存的温度极限

7、古细菌-------地球早期的生命形式 第三节 真核生物的多样性

1、真核微生物系统发育总观

2、藻类

3、真菌

4、粘菌

5、原生动物

第四节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十二章 感染和免疫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微生物学中是比较偏医的一章,由于学生会在《医学免疫学》等必修课程中系统学习,为了避免重复教学,这里仅初步介绍细菌性传染机制和人体(宿主)的免疫系统,使学生了解传染与免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人体(宿主)的特异性免疫及免疫学的实际应用,本章通篇都较难掌握,各种技术易混淆,因为部分内容与人体生理学联系较紧密。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传染的机制(掌握)

1、传染的途径与机制

2、微生物的致病性

第二节 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掌握)

1、生理屏障

2、体液因素

3、细胞因素

4、炎症反应

第三节 宿主的特异性免疫(掌握)

1、特异性免疫的一般概念

2、抗原和抗体

3、B 细胞和体液免疫

4、T 细胞和细胞免疫

第四节 免疫学的实际应用(了解)

1、生物制品

2、诊断免疫学

3、血清学免疫的应用

第十三章 微生物生物技术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内容是从宏观上对上述内容的总结和延伸,通过介绍微生物工业发酵的方式、发酵产品和应用价值等,进而激发学生开发微生物新产品的热情和欲望,从而使学生在后续课程中进入更深刻的学习阶段。

重点和难点:工业发酵的主要特征与方式;工业发酵的主要产品。主要内容:第一节 工业发酵的菌种和特征(熟悉)

1、生产菌株的来源和要求

2、大规模发酵的特征

第二节 工业发酵的方式(了解)

1、连续发酵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发酵

3、固态发酵

4、混合发酵

第三节 发酵的主要产品(了解)

第四节 微生物在冶金、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了解)

五、课程考核

考核类型:考试

计分办法:平时成绩按30%计,期末考试70%

第五篇: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时:10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一共10个课时,分5次授课,每次2课时

三、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年。)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1、目的: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内能工巧匠的工作内容、真实生活乃至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

2、要求: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五、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内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内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内核。

第三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五讲,具有课程结论的意义。其要义是基于“知行合一”理论,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工匠之梦融于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和家国情怀。

(二)课程模块内容的选择

本课程分三个模块共五讲内容,各讲下列三个并列的专题,但三个专题之间又不是完全的并列关系,或为递进,或为主次。教学过程中,教师须以各讲为单位进行备课、授课,同时突出各专题内容对各讲主题的诠释作用。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生理解杰出工匠必备的基本精神品质——执着专注。

2、难点帮助学生了解“精益求精”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深入领会和认同“精益求精”作为工匠精神重要内涵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其“要做就要做最好”的职业情感。

七、主要教学方式

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课件增强讲授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八、典型作业练习 参考题目是:纸牌建构。

该作业为一个模拟项目。所用材料为一幅普通扑克牌,不得使用任何工具和其他材料。作品评判的标准是新颖性、稳定性、美观性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学生3人一组,先就建构进行设计,画出建构图,写出所应用的科学原理、操作工艺、工艺流程及其标准,人员分工及其职责,完成各项工作的时间等,然后进行建构操作、修改创意、完善工艺、反复练习,直至作品符合预期。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就该项目的实施编制合适的作业指导书发给学生,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项目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能体会到本讲主题及其应用。

该作业完成后,建议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项目实施,现场评比、打分,教师现场点评。

九、课程考核方式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产品或案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相关产品的使用体验,体会精益求精和得过且过、粗制滥造等不同制造理念对社会及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对优质制造的良好体验增进对精益求精的思想认同和积极情感。

将“专题阅读”作为考试内容,并要求学生从文面的规范性、版式的美观性、文字表达的差错率等方面追求自己所能达到的极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电子文稿的方式公开展示成果,进行评比和现场点评。

撰写人:政治教研组

附件2:

课程简介模板 ××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如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宋体五号)课程性质:(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宋体五号)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先行课程:(宋体五号)后继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包括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推荐参考书:(包括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宋体五号)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空两格,简要介绍课程目的,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要求,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3: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模板

实习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实习周数: 适用学期: 学 分: 实习单位(地点):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习的安排和形式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学 时: 适用学期: 学 分: 地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设计(论文)周数: 适用学期: 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

主撰人:

审核人:

附件4:

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填报说明

一、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范围 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范围包括:思想政治实践、军政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业务)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调查)、毕业设计(论文)、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等实践环节。

二、要求与说明

1.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是具有法规性质的教学文件,它应体现出青岛科技大学及各学院的实践教学的特色。因此,各学院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努力编写出高水平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2.思想政治实践、军政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的教学大纲由政法学院、武装部、机电学院、自动化学院编写,其他环节由各学院自己完成。

3.各学院(部)要组织有经验的和熟悉相关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负责此项工作,要对大纲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和研究,大纲的修订或制定要与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协调一致,要能充分反映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教学思想。体现创新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的思想,吸收学科的新知识、新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成果,对于非本学院开设的课程,在编写课程设计大纲时应充分征询授课单位意见。

4.大纲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实践教学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基本内容;基本要求;考核方法;主要参考资料等。5.大纲格式要求: ① 大纲编排时以专业为单位,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次序整理;

② 所有资料均要做成Word文档,纸幅为16开幅、宋体、五号字;

③ 文字力求简练、扼要、明确。

下载课程教学大纲排版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程教学大纲排版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I. 教学大纲:syllabus /teaching program Ceramic / pottery / porcelain 本大纲适应于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及英语四级过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 陶瓷是人类最......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范例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与范例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要求(一)前置部分1.课程名称小四号、黑体。2.课程英文名称五号字、TimesNewRoman字体加粗。3.课程代码标题五号、......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及编写要求五篇范文

    附件1.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及编写要求—— 《××××》教学大纲(宋体 小二 加粗) 课程名称及代码:(内容:宋体 小四号,下同) 课程学分与学时: 分/ 学时(课堂讲授 学时,实验实践 学时,......

    汉语拼音教学大纲要求

    汉语拼音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 忽略的重要方面,为强化这方面的教学,需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 心理及思维特点,那么,汉语拼音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汉语拼音教学......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铁路运输组织学》考试大纲(专升本)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0.绪论 了解铁路运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铁路运营科学的概念、内容和研究方法;学科发展动态;理解铁路运输生产过程......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专升本)考试大纲 一、总纲 本科目包括《机械设计基础》及《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基础)两部分。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1.绪论 了解机器、机构、机械、构件、零件、......

    《儿童画》课程教学大纲

    《儿童画》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儿童画的特点以及怎样辅导和评价儿童画;了解儿童画的基本造型元素并能灵活运用;掌握儿童画的知识、步骤和......

    《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舞蹈》 二、学分及总学时8学分,130学时 三、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四、教学目的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