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 大班音乐:水果恰恰恰
案例 大班音乐:水果恰恰恰 太仓市实验幼教中心 陆惠芳
设计思路
集体舞教学活动是现在大班教学中很缺失的,老师们因集体舞中容易出现动作学习困难,队形编排混乱现象而不敢轻易尝试。然而集体舞学习中的灵活多变、集体精神的把握、创新编舞的体验都是极好的学习与体验,是其他活动中无法习得的。
于是,爱好音乐教学以及凭借自身的舞蹈基础,我大胆的设计了这个集体舞教学活动。活动开展时,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创编的热情高涨,互相合作的意识浓厚,不失为一节成功的集体舞活动。
活动目标
⒈初步感受印尼舞蹈的特点,并乐意学习舞蹈动作。⒉能根据舞蹈图示进行集体舞表演。
——此目标的制定有一定的意义,由于集体舞音乐来自印尼歌曲《水果恰恰恰》,印尼舞蹈的风格总体来说就扭胯,我把学习的目标定位在扭胯上,既是对舞蹈风格的一种体验,也是鼓励幼儿活跃起气氛来。
活动准备 ⒈电子白板课件
⒉幼儿熟悉《水果恰恰恰》的歌曲 活动过程与记录
㈠复习歌曲《水果恰恰恰》 ⒈出示歌曲图谱,回忆歌曲名称。师:还记得这首歌吗?请说出歌名。
⒉请你用好听的声音来唱一唱,唱出水果丰收的快乐心情。㈡感受印尼舞蹈的特点,乐意学习舞蹈动作。
过渡语:这首好听的歌还可以跳舞呢,你知道印尼人是怎么跳舞的吗?一起来欣赏一段印尼舞蹈吧。
——这里请孩子欣赏印尼舞蹈的表演,是为了加深孩子对印尼舞蹈的兴趣,并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⒈第一次欣赏:坐在位置上欣赏,可以模仿。
⒉第二次欣赏:请幼儿在中间空地上四散站立,边看边学习。⒊重点感受印尼舞的特点
⑴你发现印尼人跳舞和我们平时的舞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⑵身体哪些地方动了?怎么动的?(重点学习手、腰、胯的扭动)
——这个问题的提出帮助孩子关注到了“扭”的动作,这是舞蹈的关键所在。
㈢尝试编排舞蹈动作,并能看着图示完整舞蹈。⒈引发编舞的兴趣,明确编舞的要求。
师:印尼舞的动作学会了,那就试着给《水果恰恰恰》设计好看的舞蹈动作吧。先看看歌曲有几句?可以设计几个动作?
⒉师幼合作设计舞蹈图谱。
师:你最喜欢哪个动作?请你表演,老师在白板上记录下来(记录好后再请孩子们集体学习)。
——白板上有很多功能非常适合记录与展示,特别是“无限克隆”,可以提前准备好没有动作的小人,设计好动作之后又可以进行“组合”,呈现出的是一个一个完整的动作图示。
⒊看着图谱完整舞蹈。
㈣理解图谱并进行集体舞表演,感受集体舞的快乐。⒈出示图谱,请幼儿说出图意。
师:我们能把它变成集体舞大家一起围着跳吗?(先听孩子的意见,再出示图谱)你看懂了吗?怎么跳?(双圆,面对面站立)
——集体舞的圆形队形对孩子来说是有经验的,所要提升的是面对面站立的小人,一般情况下孩子都能理解。
⒉站到点子上听音乐完整舞蹈2次。⒊交换舞伴跳
⑴图谱中出示箭头,请幼儿说出箭头的意思。(间奏的时候,外圈的人原地不动站着拍手,里圈的人沿箭头方向边拍手边走到下一个点。)
⑵尝试交换舞伴跳舞。⑶里外圈交换舞蹈。
——看图示来学习,充分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人。
㈤延伸活动
出示小人图,请幼儿回教室后自己设计舞蹈动作,编一个不一样的《水果恰恰恰》舞蹈。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小人图,请你们自己去设计喜欢的舞蹈动作,和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来跳《水果恰恰恰》舞。
——有的课堂上自主学习的经验,孩子们到课后完全有能力去进行再创造的学习,老师给孩子准备小人图示,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让这张小图成为主动孩子学习主动舞蹈的动力!
附:集体舞图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与修改非常成功,因孩子的能力而引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教育理念非常好。从图示小人的投入到电子白板的操作与设计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的。通过本次集体舞活动,孩子们习得的是自主学习舞蹈、自主创编队形的经验,体验了舞者的快乐以及合作舞蹈的满足感!
第二篇:大班音乐《打击乐--木瓜恰恰恰》说课稿
大班音乐《打击乐--木瓜恰恰恰》说课稿
大班音乐《打击乐--木瓜恰恰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木瓜恰恰恰》是一首改编歌曲,曲风来自印尼的热带雨林风情。旋律活泼流畅、节奏明快跳跃、段落清晰分明、意境优美,里面有很多幼儿喜欢的水果,具有较强感染力。本乐曲以AB两段构成,且分段鲜明,易于幼儿欣赏分辨,较适合以打击乐的形式来诠释对乐曲的表现。
2.随着大班幼儿对乐曲结构及对乐曲理解能力的提高,加上我班幼儿非常喜欢节奏表达方式,喜欢用各种乐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有一定的演奏基础,因此以《木瓜恰恰恰》开展打击乐活动,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节奏活动带来的快乐,并提升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及和同伴间合作演奏的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认知和能力目标:
1.能根据图谱和教师的暗示拍出相应的节奏,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木瓜恰恰恰》。
情感目标:
2.喜欢参加打击乐活动,感受和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
三、说重难点
重点:学习看图谱演奏乐器《木瓜恰恰恰》。
分析:图谱教学在打击乐中为幼儿带来直观形象的可视效果,幼儿通过观察图谱的、大小和颜色深浅不同来区分节奏型,乐曲间的相互配合以及相互合作的规律。大班初期可以在教师的提示下学习看图谱完整演奏较长的曲目。
难点:能看指挥进行分声部演奏,保持与集体的一致性。
分析:在打击乐中,除了自我感受、自我表达音乐的风格,分声部合作演奏是非常重要的,对幼儿的合作能力也有一定促进的作用。在器乐训练过程中,大家要保持一致,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并使自己的演奏与整体音响相协调。在打击乐演奏过程中学习看指挥,即努力使自己服从于整体音响形象。要使每个人演奏的音响服从于整体音响达到完善协调和一体的感觉,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四、说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木瓜恰恰恰》图谱一张、小铃、铃鼓、圆舞板若干。
2.知识经验准备:课前认识过木瓜。
3.场地准备:幼儿分成三大组,每组两个横排就坐。
五、说活动流程
欣赏音乐、自由动作——说说感受、了解乐曲风格——听音乐、看图谱、练习节奏——看指挥分声部打节奏——探索配器方案、看指挥乐器演奏
六、说活动具体过程
一、欣赏音乐、自由动作
1.直接引出
我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请大家欣赏,可以一边听一边用你喜欢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好吗?
2.幼儿自由动作。
师生一起随着《木瓜恰恰恰》的音乐动作一遍,可以用舞蹈动作表现也可以拍打身体的任何部位表现。
分析:活动一开始我选择让幼儿听着《木瓜恰恰恰》的歌曲:跳着欢快的舞蹈,让幼儿从中感受到乐曲明快的节奏,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交流感受,熟悉乐曲内容
1.熟悉乐曲的音乐风格
刚才的音乐听上去是怎么样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歌曲里反复出现一种好听的声音是什么?请幼儿拍手表示。教师小结乐曲的音乐风格。
2.了解歌曲名称
请幼儿欣赏木瓜图片,引出乐曲名称《木瓜恰恰恰》
分析:通过交流感受、欣赏图片,帮助幼儿回忆整理乐曲的音乐风格,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为接下去的打击乐中情感投入和打节奏做好准备。
三、听音乐、看图谱、练习节奏
1.看图谱,理解图谱,了解乐曲结构
看,这首《木瓜恰恰恰》有几段不同的音乐啊?图谱上有哪些水果呢?还有什么也用来表示节奏呢?恰恰恰是用什么水果表示的呢?练习恰恰恰。
2.点图谱,幼儿练习节奏三次
接下来,水果要和大家玩一个拍手游戏,当我点的快时,大家要拍得快,点得慢时,大家要拍的慢。
(1)第一次教师清唱点谱,幼儿拍手
(2)第二次听音乐点谱,幼儿拍手
(3)第三次听音乐,一幼儿点谱,其他幼儿拍手
提示幼儿在拍到恰恰恰时可以用嘴巴念出来。
分析:这个主要环节是为目标1服务的。音乐活动除聆听感受之外,亲身实践更是诠释自己理解能力的最好体现。借助生动直观的图谱和教师的讲解,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了解乐曲的结构和相应的节奏,较快地掌握看图谱打出正确的节奏,并在念打“恰恰恰”的节奏时,感受到乐曲快慢节奏结合所带来的乐趣。
四、看指挥分声部打节奏
1.教师唱谱,幼儿看指挥完整拍节奏一次
下面我要来挑战一下你们,我来当指挥,看看你们这支小乐队能不能看着指挥马上拍出节奏。教师讲解看指挥拍节奏的要求。
2.听音乐,幼儿看指挥完整拍节奏一次。
分析:看教师指挥,分声部徒手练习,为接下去的乐器合作演奏作铺垫。这时要放慢乐曲的速度。练习时重点要求幼儿互相倾听、相互配合,提出明确要求:"请小朋友来看老师的指挥,指挥到你,你就来做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则要提高有意注意,保持自己的声部,并与其它声部协调一致。
五、探索配器方案、看指挥乐器演奏
1.出示乐器,共同探讨配器方案 共出示三种乐器:铃鼓、小铃、圆舞板。
我还带来了乐器为《木瓜恰恰恰》伴奏呢?看看都有哪些乐器呢?想一想,这几种水果分别可以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果篮可以用什么乐器来伴奏呢?最后的三个果篮和前面的果篮一样吗?为什么?请个别幼儿上来将乐器图片贴到相应的水果旁边。
2.听音乐,看教师指挥幼儿使用乐器完整演奏两遍
(1)完整演奏前请每种乐器练习乐句。如带飘带的果篮在用铃鼓演奏时应该怎样使用。
(2)第二遍完整表演幼儿互换乐器。
分析:这个环节我综合运用指挥法、练习法,通过以上多种演奏方式,复习巩固难点,在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幼儿的音乐理解力和表现力,感受到合作演奏的乐趣。
五、整理乐器结束
第三篇:音乐《星光恰恰恰》教学案例反思
思考的问题:
1、在教学设计中,怎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音乐作品来设计教学方案?
2、如何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达
学生内心对音乐的感受?
案例描述:
《星光恰恰恰》是人音版第一册第五课《静静的夜》中的表演曲目,根据教参中的教学目标是“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为此我把本首曲目的表演与歌曲《闪烁的小星》的演唱教学相结合,设计了我的教学方案。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对这首欢快的乐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些学习电子琴的学生说“老师,我知道音乐中有弦乐的声音”,很多学生对音乐中的铃鼓的声音很有兴趣,跃跃欲试想演奏铃鼓,甚至有学生在聆听是数出“XXX”的节奏声音出现了28次。学生对乐曲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力,激醒了我,自己在设计课的时候,还是把教材、教学参考作为教学的照本宣科的依据,没有深入地研究教材,没有仔细地去了解学生的所知所需,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学生是我们的教学主体。于是我认真思考,要抓住这个契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星光恰恰恰》这首乐曲仔细研究,去探索它的音乐本质,寻找它的可教性。因此,我增加了教学时间,把《星光恰恰恰》单独为一课时,重新设计了《星光恰恰恰》的教案。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聆听《星光恰恰恰》,听辨铃鼓与小鼓的音色,并能用铃鼓为音乐伴奏。
2、用欢快的动作表现《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3、学习用线条或图形记录《星光恰恰恰》,会看《星光恰恰恰》的图形谱。教学环节做了如下设计:
片段一:听音乐画图谱
1、“在音乐中,你们听到了铃鼓的声音,能不能随着音乐模仿铃鼓是怎样敲的?能不能找出什么规律来对上音乐的节奏?”
2、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逐步总结出铃鼓的节奏“ XX X”
片段二:分句听旋律,模唱
1、找出音色的不同,并选择相应的母音来进行模唱。
2、指导学生用相应的图形来表示音乐。
3、教师启发学生总结每一句的旋律,帮助学生掌握乐句。
片段三:出示音乐总谱讲解
片段四:布置作业
反思与研究:
反思上述教学过程,本人认为,要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获得音乐的审美情感,教师的教育教研主力要放在研究音乐、了解学生,这样才能真正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1、以音乐为主,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形式领悟。
2、抓住“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教学活动牢固建立在听的基础上。
3、激发学生“兴趣”来开展教学。
第四篇:大班韵律帽子恰恰恰
大班韵律《帽子恰恰恰》
课程难度层级
一、导入舞蹈:
二、传递:抓住、拿起来、送给好朋友,看看真漂亮
1、单纯动作练习
2、合乐传帽子(传了几次帽子?)
三、首领1:(领袖)三件事
1、拿帽子(欢呼的时候)
2、送给好朋友(拍手的时候)
3、拉着好朋友来跳舞(跳舞的时候)
单纯首领三件事练习+合乐完整练习
四、首领2:谁快拿到帽子(欢呼的时候去拿帽子)谁就是首领,慢的就是冷冻人(保持拿帽子的动作)。一直到首领和新朋友一起跳舞,冷冻人解冻和首领及首领朋友一起跳舞。
五、首领+冷冻人:合乐完整游戏,逐渐增加帽子的个数和音乐的长度(两遍)。
六、首领+冷冻人+乐器:(先说明再发乐器)跳舞的时候在原位的人可以拿着乐器一起跳舞。
七、首领+冷冻人+乐器+新的游戏参与者:三遍音乐连续做。课程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恰恰舞曲的风格,并合着音乐的旋律进行传递帽子的游戏。
2.通过选择首领、结伴造型等情节的逐步累加,了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愿意接受游戏中的失败。
活动准备:
帽子 恰恰舞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恰恰舞》
二、教师唱a段,做往右传帽子的动作
“我把舞蹈当中的哪一个动作改掉了?改成了什么动作?是往哪边传的帽子?”
1.幼儿徒手练习
2.加入帽子随音乐练习
三、交代首领的任务
1.戴帽子
2.呐喊的时候到中间拿帽子给朋友戴上
3.带着好朋友一起到中间跳舞
四、幼儿游戏
1.首领随B段音乐练习
2.教师拿过首领的帽子重新开始游戏(A段B段完整游戏)
3.传2个帽子游戏
教师:现在有2个首领了,那怎么拿中间的帽子呢?
(1)幼儿说一说
(2)教师小结:谁先拿到中间的帽子,谁就去赵朋友给他戴上,到跳舞音乐的时候快速上到舞台上跳舞。没有拿到帽子的人怎么办呢?(小小的惩罚一下,让他定住。到跳舞的时候跟小朋友一起跳舞)
(3)跟着音乐进行游戏
4.传3个帽子
(1)教师解说
(2)随音乐游戏
(3)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5.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增加帽子的数量
6.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参与游戏
第五篇:《快乐恰恰恰》小学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多种体裁的歌曲,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种新体裁的歌曲——叫卖歌。
二、新授:
1、叫卖歌:叫卖歌是民间风俗歌曲的一种,有的只有一句或半句旋律,有的甚至没有旋律,只是吆喝以招徕顾客。它是在叫卖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有《卖汤圆》、《冰糖葫芦》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是课本第24页的《木瓜恰恰恰》。
2、学习歌谱:
1)学生听老师范唱歌谱,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将歌曲划分成了几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什么特点?
2)认识二分音符x-,学生自己弹琴试唱乐谱,找出乐谱中的难点(第9、10乐句),让我们一起读读它的节奏吧!
3)视唱歌谱
4)师生接唱
3、学习歌词
1)读歌词(恰恰恰是衬词,不读)
2)用第一乐句带歌词教方法。
3)学生自己学唱,在自己不会唱的地方做上记号。
4)学生跟随老师唱,及时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5)让学生自己演唱一遍,在“恰恰恰”处创编动作。
三、了解印度的相关文化。
感受印度人们围在水果滩边,叫卖、选购、品尝的热闹场面。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