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复习讲义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你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目的。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价格机制与管制价格:价格机制是市场供求决定价格、市场价格决定供求的自发调节功能,而管制价格则是以稳定物价为目的,以政府权力限制价格机制的自觉调节功能。
三、难点
·供求决定价格与价格决定供求:从市场供求原理上说,市场供求决定市场价格,反过来,市场价格又决定市场供求,两者互为反函数。但从几何图形上看,数学以横轴表示自变量,以纵轴表示因变量,而经济学与数学上的习惯相反,以纵轴表示自变量,以横轴表示因变量。显然,两轴的定义不同,供求曲线变量的性质、截距和斜率也不同,切勿混淆。
·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均衡价格论仅从市场现象描述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四、教学方式及注意问题
在相关内容如政府管制中可进行案例讨论。本章是学生接受经济学分析思想的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市场(份额)就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没有市场份额,利润就无从谈起,因此追求市场份额就是一定时期和一定市场条件下的企业选择。但是,利润必然是企业长期和最终的追求,而追求市场仅是一种竞争策略而已。
关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
简单地说,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一种公司制,具体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公司制激发了财产所有者的投资热情,也扩大了企业的融资能力,扩大了企业规模,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比较高效率的制度安排。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核心的问题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在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制度之下,企业产权如何明确、如何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三、难点
关于企业性质的问题
什么是企业?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传统的看法是企业是一个生产组织。但是,并不能将所有的生产组织都定义为企业。比如,一个工厂中的车间和班组是生产单位,但不是企业。
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是生产单位,其功能是把土地、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出。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是分析这种投入产出关系的基本工具(见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总产量最高之后称为生产的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二、重点
在基本原理方面,本章的重点是在理解生产函数以及关于边际产量、平均产量和总产量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投入变化引起产出变化规律、多种要素投入之间替代关系及其对生产决策的意义。
边际产品的递减规律及其影响的原因和意义
正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建立消费者行为理论和需求规律的基石一样,边际产品的递减规律是建立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建立一系列生产规律的基石。
边际产品的递减规律研究的是在生产中不断增加某一种要素投入数量而保持其他要素投入不变时的投入产出关系,具体表现为该可变投入量与总产量的关系、与边际产量的关系、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这种变化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可变投入与固定投入之间配合和充分利用的问题。
首先人们可能发现的是总产量终究会下降,即增加的投入使总产量降低了,因为这样的结果比较直观。从数学上来说,该投入的边际产量这时就是负值。但是人们不能相信一开始就是这样,所以可以推测边际产量有一个从正值变为负值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边际产量递减的过程。边际产量递减的原因可以解释为固定投入的超额负担或者过度使用,以及可变投入缺乏固定投入的有效配合,而更多的可变投入争抢与固定投入的配合产生“拥挤现象”。
其次,如果观察一种可变投入从0开始逐步增加的过程,还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在开始增加该可变投入时,总产量的增加速度很快,在数学上就表示为边际产品递增。这种现象是比较容易解释的,即可变投入应该与固定投入有一个合理配置和充分发挥固定投入作用的机制。当达到并超过某个投入数量时,边际产品递增变为递减。因此边际产品有一个最大值,此时表明固定投入使该单位的可变投入发挥了最大的利用。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将越来越多,直至边际技术替代率为0,这就是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基于该规律,过度投入某种生产要素,就可能是不合理的。在等产量线图上,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0的点分别构成两条脊线,脊线围成的区域从实物生产的角度看都是合理的,称为生产经济区。
三、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生产函数概念、边际技术替代率概念、规模报酬与边际报酬的区别、技术和技术进步的概念。
生产函数的概念和使用
理解生产函数,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理解:
1、生产函数表示企业组织生产中的实物投入和产出关系,因此投入、产出都是实物量。从边际产品和平均产品的变化中可以看到,平均产品有一个最大值点,单从实物的角度看,该点就是生产效率最高的点,企业投入量达到该点,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但是,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还面临市场上供需关系、市场结构的约束,在该点生产并不能保证利润最大化。只有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在长期才能达到这样的状态。
2、生产函数本身就是表示一种有效率的生产,是任何要素投入组合的所有生产可能性集合的最大边界构成的曲线。为了取得生产函数,往往使用经验数据进行估计,比如说根据一个企业的时间序列资料或者不同企业的横剖面资料都可以进行估计。实际上,企业的生产可能没有在这样的曲线上,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根据企业提供的投入、产出数据来估计生产函数,并不是理论上最优的投入组合,而只能是一种近似。
3、生产函数是假定技术不变条件下对投入产出关系的研究,但是任何企业的任何时间上,技术几乎都是在改变的,尤其是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改变,只不过是改变程度不同而已。这样,使用生产函数说明企业实际的投入产出关系时,并不见得要求技术不变这个条件。
边际技术替代率的概念
理解该概念,需要明确以下三点:
1、边际技术替代率的概念是建立在技术不变、边际产品递减和等产量线存在的基础上的,它表明了生产的可选择性,即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可以使用不同的投入组合,但是如果增加某种要素的投入量,就可以节省其他要素投入,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表示这样的关系。至于如何选择才是最合意的,要视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以及要素的市场价格而定。这个内容在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投入。但是在企业决策中,还手其他两个条件的制约,一个是要素的价格,如果资本价格很便宜的话,企业将宁可不使用边际产品高的劳动力;另一个条件是由于劳动的边际产品递减,所以即使价格还可以接受,但是劳动投入增加到一定数量时,边际产品大的优势将丧失。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递增的区别
区分这两个判断的基本是它们研究不同的问题和具有不同的前提条件。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见教材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本和产量之间关系的方程,有3种长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曲线是长期成本函数的几何表示,也有3种长期成本曲线。
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关系:长期总成本是企业在任何产量上的最低短期总成本,总成本曲线就是所有产量上最低的短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是任何产量上最低的短期平均成本,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就是所有产量上最低的短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和平均长期成本是基于某个产量上的同一个短期生产函数,相应的短期边际成本就是长期边际成本。如果存在连续的生产规模(即连续的短期生产函数),则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就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洛线。
二、重点
在基本原理方面,本章的重点是理解边际短期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关系、长期成本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的关系,各种成本之间关系,以及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的关系
短期成本函数企业按照短期生产函数进行生产,生产各种产量所需要的成本与产量之间函数关系。例如对于短期生产函数Q=f(L,K0),L是可变投入,K0是固定投入,要素价格是PL、PK,对于不同投入L,将有相应产量,所以产量就是L的函数,而总成本TC=LPL+K0PK就是短期总成本即使L的函数,也是产量的函数。其他短期成本函数也是这样推导出来的。
正是由于短期成本函数和生产函数的对偶关系,使短期成本的变化和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的变化密切相关。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正是平均产量的最高点(对于这个关系,教材已经给出数学上的证明),而边际成本递减是因为边际产量递增,边际成本递增是由于边际产量递减。因此,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了边际成本递减规律。
对于长期成本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的关系,与短期的道理相同,区别在于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都是可变的,所以在某一个产量上,生产将按照总成本和平均成本最低的投入(可以视为一个短期生产函数)进行,而该成本至少不高于按照一个固定的短期生产函数进行生产的成本。
各种成本之间的关系
在短期,存在7种成本,它们之间的关系是:TC=FC+VC;AC=TC/Q;MC=d(TC)/dQ=d(VC)/dQ;AC=AFC+AVC;AFC=FC/Q;AVC=VC/Q;MC=0时,TC增加的速度由慢变快;MC
在长期,只存在三种成本LTC、LAC、LMC,其关系与TC、AC、MC之间的关系相同。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关系
短期是指企业来不及调整厂房和设备等固定资产项目,而只能调整流动资产,这样就使企业生产决策受固定投入的限制;长期是指企业能够对全部的生产要素进行数量上的调整,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而调整的原则当然是相对于各种产量下的最低成本,也就是与各种产量对应的最低短期成本。因此,长期成本是对各种短期成本选择的结果。下面分别考察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与相应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1)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是在长期中生产某一产量所需要的最低短期总成本。每个不同的产量的最低总成本可能是不同的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曲线决定的,而长期成本曲线就是由每个产量对应的最低短期成本构成的轨迹,即短期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
(2)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中每个产量对应的平均成本,是该产量上所有短期平均成本中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
(3)边际成本。长期边际成本是由长期总成本决定的,与短期边际成本没有直接关系,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也不是短期成本曲线的包络线。不过,长期总成本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相切的地方,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正好与短期边际曲线相交。
三、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理解不同的成本概念及其应用以及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关系,其中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关系已经作为重点进行了讲解,下面主要阐述各种成本概念及其应用。
机会成本的的概念和使用 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
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经济成本的概念是理解决策成本的关键,也是市场理论分析的基本背景,要透彻讲授。注意短期成本函数的层次,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短期生产和成本之间的对偶关系可以帮助理解短期成本规律,要尽量和实际结合。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单位量间的关系中要着重三种典型短期工厂的情形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何数量的生产要素用于生产以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目标,这时企业就没有投资约束。一般企业决策都是在技术约束、市场约束和投资约束下进行的。
边际产品价值(VMPL):定义要素L的边际产品价值VMPL,即增加一个单位劳动投入产生的边际产品的市场价值(VMPL=PMPL)。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品下降,边际产品价值也随之下降。
无投资约束和市场约束条件下一种可变投入的决策原理: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投入数量应该是使该要素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的投入数量,例如对于劳动投入满足VMPL=ω所决定的要素投入数量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最优选择。在投资不足或者市场需求小于最优投入的产量时,只能生产较少的产量。
等成本线:在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企业以一定的货币支出所能购买的两种要素各种可能的组合。等成本线表示的是一种投资约束。
两种变动投入最优组合: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比率,;或一种要素每增加一单位成本所增加的产量,与另一种投入要素每增加一单位成本所增加的产量相等,即单位货币投资用于两种要素投入的购买时获得的产量应该相等,相切。
;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图中,该条件就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扩张线:也叫扩展线,是指在要素价格不变条件下,与不同总成本约束相对应的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的轨迹。企业在长期中沿着扩张线发展,要素组合最优,投入成本最低,因为它解除了投资约束和市场约束。另外,扩展线表示了长期成本函数或者长期生产函数中的投入、产量和成本关系,因此是一种高效率生产,也代表了一种最优生产决策选择。
成本弹性(EC):在技术水平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总产量沿扩张线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相对变动,它是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之比。当EC<1时,投入的比例增加引起产量的较大比例增加,即规模报酬递增;当因而EC>1时,投入的比例增加引起产量的较小比例增加,即规模报酬递减;当EC=1时,投入的比例增加引起产量的同比例增加,即规模报酬不变。
支出弹性(EX):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总成本沿着扩张线的变动时,按照企业投入的最优组合,各种要素投入对总成本变动的相对变动。如果EX>0,X为正常要素,企业按生产扩展线扩大生产规模时,投入要素X也随之增加;如果EX=0,X为中性要素,企业生产扩大时,随着总成本增加,投入要素X不变;如果EX<0,X为劣等要素,企业生产扩大时,随着总成本增加,其他要素投入增加,要素X投入反而减少。
替代效应和产量效应:在企业总成本不变条件下,任何一种要素价格发生变化,必然破坏原有要素最优组合的均衡,如果企业仍想维持最优要素组合条件下的生产,就必须对要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素的投入进行相应调整,以便形成新的均衡。由于L的价格下降,它与K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企业将增加L的投入,这就是替代效应;由于L价格下降,在原来的成本约束下,可以生产更多的产量,从而增加L的投入,这就是产量效应。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规模经济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呈现逐步下降趋势的经济现象,规模不经济则指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不断上升的经济现象。
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范围经济是指多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单一产品企业产出的总和,即联合生产超过分别生产,这些企业通常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时,拥有生产和成本的优势;相反的情况称为范围不经济。
学习曲线:平均成本随着累积产量的增加而下降的经济现象。学习曲线来源于“边干边学”,是经验和革新不断积累的结果。
盈亏平蘅点:使企业盈亏平衡的产量,在这个产量水平上,总收入等于总成本。一般来说,如果市场需求小于盈亏平衡点的产量,生产计划就不可行,否则可行。
盈亏平衡分析原理:盈亏平衡分析也称为产量-成本-利润分析。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产量将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在既有的技术条件下,不同的产量将使企业处于不同的平均成本水平和利润水平位置。由于市场需求不同,将影响企业规模的选择。
二、重点
在基本原理方面,本章的重点准确理解生产要素最优投入组合(生产者均衡)的概念及其条件,并能应用该原理分析实际问题,认识和比较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曲线这三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
生产者均衡和生产要素最优投入组合
生产者均衡来源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实现所需的条件,表示为各种要素投入之间的数量关系,但是不表示各种投入的唯一数量。但是根据该均衡条件,在给定产量或者给定成本约束的条件下,就可以确定投入数量。
生产者均衡有三种表示方法:(1)在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图中,该条件就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或者说两条曲线的斜率相等。(2)单位货币投资用于两种要素投入的购买时获得的产量相等,即。一般在解题的时候常用该公式。(3)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比率。该公式是说,必须调整要素的投入量,使要素的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率时才达到生产者均衡。这个公式在分析一般均衡时将使用。
生产要素最优投入组合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原理,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社会的发展往往必然地遵循着这个法则。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尔费罗夫说:古希腊时许多人已经通晓了一些简单的原理,包括蒸汽机再内的学多机器和装置原本在古希腊时就可以出现,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但是这些机器和装置并没有出现。原因之一就是奴隶的劳动比制造新机器更廉价、有效和经济。生产要素最优投入组合表明,劳动和资本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但是是否使用机器替代劳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替代,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价格比例关系。如果劳动力价格很低,而资本的成本很高,人们就没有经济动机去使用资本代替劳动力。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曲线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曲线是企业长期发展中出现的重要经济现象,也是重要的经济规律,对于指导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是,规模经济往往存在于一些可以大规模制造或者提供大规模服务的行业之中,例如汽车制造、电话服务、电力生产和提供等。在规模经济的驱动下,往往导致企业的横向兼并(同行业兼并)。范围经济往往存在上下游产品的联合生产中,当然也包括不同行业的联合中,例如银行业务和生产企业之间。在范围经济的驱动下,往往导致企业的纵向兼并(上下游相关行业兼并)和混合兼并。
学习曲线是在企业生产中,随着重复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增加,积累的经验越来越多,熟练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形成“技术诀窍”,发现的工艺问题得到不断解决,新的工艺和技术得到应用,最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表现为平均成本随着累积产量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学习曲线表明了生产中经验积累和“干中学”的重要性。
盈亏平衡分析原理及其适用条件
盈亏平衡点产量(也称为保本产量)的计算公式是Q=F/(P-V),其中F表示固定成本,P表示产品的市场价格,V表示平均变动成本。可见,在市场价格给定的情况下,盈亏平衡点的产量是由不同规模企业的固定投入规模和平均变动成本决定的,固定投入越大,保本产量要求越高;平均变动成本越小,保本产量越低。因为固定投入大,需要分摊到更多的产品上去,才能使平均成本降低,最终获得经济利润,所以保本产量要求高;而平均变动投入越小,成本补偿的速度就越快,保本产量将越低。
一般来说,固定投入大的企业,需要的单位可变投入成本必然小。这样,就有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情况的不同生产规模的选择。市场需求越大,企业就可以建立更大的生产规模,如果市场需求小,企业就只能建立更小的生产规模。
还应该注意的是,盈亏平衡分析一般假设市场价格给定,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实际上可能是有变化的。产品价格固定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才是合理的,而对于垄断企业,由于市场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更多的产量将带动价格下降,保本产量将比固定价格条件下的更高。而平均变动成本一般也是呈现U型的,而企业总是在平均变动成本上升阶段进行生产的,这样按照不变的平均变动成本估计的保本产量也偏低。
三、难点
本章的难点理解企业决策面临的三种约束,辩明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概念的区别,理解企业的多元化和多角化战略的区别。
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在理解教材关于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概念的基础上,这里集中讲解4个方面的认识:
1、规模报酬和规模经济都强调规模变化。这里规模是指生产规模,在生产实际中可以理解为整个企业的投资规模以及投入的数量如设备的生产能力、职工的多少。但是,经济学分析中的规模变动是指全部投入的同时变动,而且为了便于分析,假定同比例变动。在实际企业实践中,并不一定要各种投入同时变动或者同比例变动才是规模变动。用经济学的概念说,规模变动是企业长期生产决策问题。企业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是否有利可图?研究企业生产函数中存在怎样的规模报酬和规模经济,即随着投入增加企业产量如何变动,就是企业决策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2、规模报酬和规模经济在概念内涵上有重要的区别。规模报酬是随着规模变动导致的实物产出的变动,即产量变动,主要研究企业规模扩大时,产量增加的速度比规模增加的速度是快、慢还是同步,如果快,说明更大规模生产在实物产出上有经济效应;如果慢,说明更大规模生产在实物产出上产生了负的经济效应;如果同步,说明更大规模生产在实物产出上没有产生任何经济效应。规模经济反映随着生产规模变动,企业生产成本(一般用平均成本表示)的变化情况。如果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降低了,就是规模经济;如果增加了,就是规模不经济。因此,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在于实物变动(产量变动)和价值变动(成本变动)。
3、规模报酬是规模经济的重要原因。在不增加其他额外成本和投入的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规模报酬必然产生规模经济,因为规模报酬使同样的投入被更多的产品分摊,平均成本必然下降。
4、规模经济存在规模报酬之外的原因。比如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有效利用现有人力和设施,降低分摊成本,是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但是没有产生规模报酬;再如生产规模大的企业可以获得财务上的利益,例如购买原材料上的优惠、低利率贷款、成本低的证券融资等,这些经济效应直接体现在财务上,而不是体现在实物上。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卖者,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的个体行为,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都是微不足道的,市场均衡是全体参与者决策行为的共同结果。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有理性的生产者决不会在不能弥补平均可变成本的情况下进行生产。在长期,由于厂商能够调整生产规模,进入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以上的那一部分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符合原则,厂商利润最大化。
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简称厂商的需求曲线,指一条完全弹性的水平线,但并不是说厂商所面临的价格是不改变的。它仅仅意味着单个厂商的行为不会影响现行价格。如果一个完全竞争行业中的所有厂商或大多数厂商同时增加或减少其产销量,市场价格就会发生变化,但对单个厂商而言,每次变动后的市场价格都是一个既定的价格。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它表示:完全竞争厂商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且,在每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单个厂商总是可以把它愿意提供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卖出去。或者说,在一个厂商面对市场众多的消费者的情况下,在这个厂商的眼里,市场上对其他商品的需求量是无限大的。
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也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所以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际产品价值=,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所谓的边
=
或者,因此,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述为:。当上述原则或条件满足时,厂商达到了利润最大化,此时,使用的要素数量为要素>,则增加使用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收益就会大于所引起的最优数量。如果成本,于是厂商将决定增加要素的使用以提高利润。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增加,要素的价格不变,而要素边际产品从而边际产品价值将下降,从而最终使<
=
;反之,如果,则减少使用一个单位要素所损失的收益就会小于所节省的成本,因而厂商将决定减少要素的使用以提高利润。随着要素使用量的减少,要素的边际产品从而边际产品价值将上升,最终也将达到
=
。总起来说,不论是
>,还是
<,只要二者不相等,厂商都未达到利润最大化,现有要素使用量都不是最优数量,厂商都将改变(增加或者减少)要素的使用量。只有当的要素使用量才使利润最大化。
短期竞争均衡条件下厂商的供给曲线的确定:在短期内,对竞争性厂商来说,价格是给定的;且已经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已知完全竞争厂商的均衡条件是,=,即边际产品价值恰好等于要素价格时,厂商。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实际上是边际成本曲线上大于平均可变成本的那一段上升的部分,可以使用数学进行推导:因为厂商产量不为零的条件是,生产时得到的利润大于不生产时的利润,即:
>,从而得到,>
。此式表明,只有当市场价格高于厂商生产时的平均可变成本,即市场价格高到收益足以抵补生产所需的变动成本时,厂商才能提供正数量的产品。请记住,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就是边际成本曲线大于最低平均可变成本的那一部分。
完全竞争下行业供给曲线的类型:长期行业的供给曲线无法以简单加总的方法得到,因为产业的扩张、收缩会引起厂商投入要素价格的变化,而且厂商自由进出使不知道对那些厂商的供给进行加总,因而采用另一种方法分析行业的长期供给问题。其基本思路如下:在完全竞争下,如果对产品的需求增加会有新的厂商进入,但由于需求增加和由此而产生的供给增加所导致的最终市场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原来的均衡价格,或者保持不变。实际上的这种价格变化将取决于相对于需求的供给增加。通常,一个行业中厂商的进入不仅影响行业的供给,而且会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进而影响全行业厂商的成本。由于长期中所有厂商肯定赚取不到超过正常利润的经济利润,长期市场价格就必然等于这个产量的长期平均总成本。而这一较高产量的长期平均总成本可能不同于原来的平均总成本值。因为,平均成本除了受厂商自身规模的变化的影响之外,有时也随着行业规模的变化增加或减少。当长期平均成本的下降是作为行业发展的结果而出现时,就说有规模外部经济。当长期平均成本的提高是作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为行业发展本身的结果而造成的时候,就说有规模外部不经济。因此,按照需求和供给的增加究竟让均衡价格保持不变,或导致价格下降还是使价格上升,可以把完全竞争行业划分为成本递增行业、成本不变行业和成本递减行业三类。
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是市场结构分析的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二、重点
在基本原理方面,本章的重点是在理解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关系、帕累托最优状态和公共物品的性质基础上,掌握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的关系
局部均衡分析是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独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存在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条件下,分析各个市场的需求与供给条件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从而决定所有市场实现均衡状态的问题。一般均衡分析与局部均衡分析都是建立在边际效用和供求论基础之上的,都存在均衡的存在性问题,但二者作为不同的分析方法,又存在着区别。一般均衡分析与局部均衡分析的主要区别主要有:
(1)假定条件不同。这是二者最主要的区别,由此导致二者不同的分析路径与结果。局部均衡假定其他商品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而一般均衡打破了这一条件,即假定其他商品市场不一定都处于均衡状态。
(2)研究对象不同。局部均衡研究的是单个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而一般均衡分析的是所有的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并将其看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加以研究。
(3)研究方法不同。局部均衡分析将所要考察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市场体系中单独抽出来加以研究,在研究中,该市场商品的供给与需求仅仅被看做是其自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市场商品的价格则假定为不变,主要目的在于分析特定单一市场价格与产量的决定,属于比较静态分析。一般均衡分析则认为每种商品的需求与供给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价格,而且取决于其他商品的价格,是价格体系的函数,每种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决定,一般均衡更强调各个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
(4)结论不同。局部均衡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与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该市场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或者说,在该商品市场上存在一个均衡价格,在此价格上该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恰好相等。一般均衡理论则致力于证明供求相等的均衡可以存在于所有市场。
帕累托最优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福利经济学评价个人福利和社会总体福利及其相互间关系的标准。所谓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资源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无论怎样改变资源配置,如果不使其他人的效用水平下降,就不可能使任何别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帕累托最优是由一组“边际条件”来定义的,而且必须在满足这一组“边际条件”时才达到了帕累托最优。这组条件保持包括:条件之一,在生产方面,任何一对生产要素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用这两种生产的所有商品的生产中都相等;条件之二,在交换方面,任何一对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商品的人来说都相等;条件之三,在生产与交换两者之间,任何一对商品的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这两种商品的每个人的边际替代率。满足帕累托效率条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件的最优资源配置并不唯一。在福利经济学看来,帕累托最优条件是在市场机制中形成的,帕累托最优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机制能自动使市场趋于瓦拉斯均衡,满足帕累托最优的一组边际条件,自动实现帕累托最优。
公共品及其性质
公共品是指那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它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显著的特征。
公共品的非竞争性是指,对于任一给定的公共品的产出水平,增加额外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任何增加,即消费者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边际成本趋于零。
公共品的非排他性是指,不论一个人是否支付这种产品的价格,他都可以使用这种产品。也就是说,这种产品提供给全社会所有的人,任何人都可以从中得益。公共品一旦被生产出来,可以允许公众共同消费,而且要采取收费的方式限制任何一个消费者对公共品的消费,都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品。
公共品的非竞争性意味着边际成本几乎等于零,那么边际收益也应为零。公共品的非排他性,决定公共品不适宜由私人生产,因为不能排他,使收费变得十分困难,“免费搭车”在所难免,生产者的收益难以保证。因此,公共品的特性,使其较难通过市场由私人提供,需要政府介入。
三、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瓦拉斯均衡的概念、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和科斯定理的概念。瓦拉斯均衡
瓦拉斯首创了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他证明在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下,总是存在一组价格(或价格向量),使得经济中的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都恰好相等,即存在整个经济体系的一般均衡。当一般均衡存在时,各类市场既不存在超额供给,也不存在超额需求,每一个市场都可以自动出清,所以,瓦尔拉斯定律又可以表示为:只要效用函数是连续的、严格递增的并且严格拟凹的,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上的超额需求的价值之和等于零。在一般均衡存在时,市场交易者都能获得最大化满足,即效用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
福利经济学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有产权,经济当事人只要通过市场交易的途径,就可以达到同样的资源配置的最佳效果。也就是说,这种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效率的结果与产权的安排是无关的。这一论点后来被称作“科斯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成本加成定价法:企业根据需求价格弹性,在平均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按平均成本计算的百分比r,即得销售价格AC(1+r)的定价方式。
两步收费法:对某些产品,垄断企业可以将价格分为两个部分:先预付一笔费用购买使用权,再按实际使用情况收取使用费。
内部报酬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投资预期报酬的贴现值等于投资的重置成本的报酬率。一般将市场利率叫外部报酬率,只有内部报酬率大于外部报酬率,企业才会进行投资,这个差额越大投资越有利。
级差地租:市场价格与边际土地以上土地平均成本之间的差额,就叫级差地租,是地主出租土地的报酬。
经济租:企业利用厂房、机器及其他耐久性设备的固定要素,以较低的平均成本进行生产,取得较大的超额利润,这种企业的总收益与其变动成本的差额,即固定成本与超额利润之和,称为经济租。
垄断管制:各国政府针对市场势力种种追求超额利润的垄断定价进行的不同程度的管制,其措施有:垄断产品价格管制、实施保证收入与工资津贴、制定反垄断法。
谢尔曼法(Sherman Act):美国于1890年颁布的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MR=LMC=SMC。
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是最早出现的寡头垄断模型。它假定市场上只有两个生产同质商品的企业,彼此独立决策,双方都推测对方不会改变原有产量,两个企业同时按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生产。在这样情况下,二者的产量均等于市场最大需求量的1/3。如果该行业有n个这样的企业,则每个企业的均衡产量为市场最大需求量的1/n+1,总产量则为市场最大需求量的n/n+1。偏离古诺均衡,两个企业便不可能同时达到均衡,至多只能有一个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价格歧视
完全垄断企业是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可以采用差别定价的方法来获得利润最大化。按照价格歧视的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它是指完全垄断企业按照不同消费者购买不同数量产品所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分别定价,即按需求价格定价。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垄断企业占有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二级价格歧视又称为非线性定价,是指完全垄断企业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数量等级的产品,但购买相同数量等级产品的消费者以同样价格支付。这是一种不同产品数量等级间的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又称为局部价格歧视。它是指完全垄断企业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或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根据各分市场的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分别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实行这种价格歧视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1)不同市场可以完全分隔,不存在市场间套利行为的可能性。(2)不同市场需求弹性不同。在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以较高价格销售,在需求弹性较大的市场以较低价格销售。
三、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寡头垄断竞争的特点、斯威齐模型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的确定。寡头垄断竞争的特点
在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 由于生产者的数量很多, 每个生产者的产量在整个市场中所占的份额都很少, 每个生产者相互之间在生产和价格决策上没有依赖性。在寡头垄断市场中, 少数具有垄断地位的生产者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 因而当每个寡头生产者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时, 都会因为影响到整个市场而使其他生产者的利益也受到影响, 形成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使决策时不能不把竞争对手的反应考虑进去,而这种考虑的后果是事先难以确定的。因此,寡头垄断者可能彼此独立性动,也可能相互勾结;可能进行价格竞争也可能进行非价格竞争。这些不确定因素都会使寡头垄断的均衡产量和价格难以有一个确定的解。
斯威齐模型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该模型假定,寡头垄断企业推测其他竞争者对自己价格变动的态度,是追随削减价格而不追随提高价格,因此寡头垄断企业通常不采取竞相压价方式展开市场竞争,而是常常通过非价格竞争来争夺市场。根据这个假定,寡头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是拐折的,拐点以上的需求曲线比拐点以下的需求曲线更平坦,弹性不同的需求曲线形成两条MR曲线,这两条MR曲线在与拐折点相关的产量上会出现不连续区域,不连续部分的长度取决于拐点上两条需求曲线弹性的差异程度。只要MC和MR曲线相交于该区域,寡头厂商都能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而不需要改变价格。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的决定: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控制市场价格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科斯定理 一种在交易成本学说基础上形成的产权理论。所谓交易成本,是使市场交易正常进行而必须支付的成本,包括获取信息、签订合约、履行合约的费用。科斯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投资个体可以通过在证券(主要是股票)市场上对资产的证券化和证券在证券市场上的自由转让来分散化投资类型。
风险规避者会愿意以一定的代价购买保险这样就可以将其风险出卖掉。这是由于,如果不同人的风险是相互独立的,那么这些个体作为一个集体可以帮助个体承担一定的风险。保险公司就是通过每个投保人所支付的保费,对于个别发生损失的个体进行偿付。所以通过保险,个体的风险实际上由每个投保人共同承担了。保险市场有效运作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参与投保的个体之间的风险必须是独立的;其次,不存在“道德风险”(将在下章讲到)。
三、难点
本章的难点在于,如何在风险和报酬之间进行选择的决策问题。风险和报酬的选择
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前面的论述中,一直假定价格、收入及其他一些变量都是准确可知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很多在进行很多决策之前往往是面临不确定性的。本章就着重论述在进行决策时如何把这些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考虑进去。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不同,如果一方人在合同签订之后隐藏某些行为,使另一方的利益面临风险,称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道德风险广泛的存在于保险市场和其他一些其他行业。同逆向选择一样,道德风险的存在也会影响市场的正常运作。
激励机制设计:为了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人们总是在事前设计种种机制,激励对方去实现自己的利益,并将自己的风险在不同程度上转变为对方的风险。通常有以下几种办法:市场解决法、合同解决法和信誉解决法。
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凡是某些人的行为将影响另一些人的利益,都被视为委托代理关系,掌握信息多的一方称为代理人(agent),另一方称为委托人(principal)。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也是委托—代理问题。
二、重点
本章的重点在于掌握信息的性质以及信息市场与一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区别,信息不对称会造成什么样的问题以及现代公司制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信息市场与一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区别
信息市场同其他市场相比远不是完善的,这与信息自身的性质有关,在其他要素市场或者产品市场你可以对你希望得到的商品尝试使用,但是一旦信息作为一种产品,这种可试用性就不存在了。在信息得到之前,存在对该信息的置信度问题,买主会对想得到信息的真实性的充满怀疑;然而在信息作为商品得到之后,买主就没有动力为该信息提供支付了。正因为信息具有模糊性、动态性和排他性这三个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性质,决定了信息市场同其他的产品和要素市场相比较是非常有限和不完善的。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危机都会导致市场失灵。如果一种产品的卖者拥有比买者更多的信息,这样在市场上,质量低劣的产品将会把质量好的产品挤出市场,最后导致市场上只剩下低劣产品,这样就会导致市场失灵。要这种市场失灵,卖者可以提供标准产品、产品质量保证书或保修证书等,或者通过签订分类合同等其他措施来为商品提供一个良好的信誉。
通常保险市场是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多的地方,首先由于投保人对自己的情况比保险公司拥有更多的信息,因此,保险市场经常会出现逆向选择的问题,这样只有面临风险较高的人会选择保险,而风险较低者则不会去投保。除此以外,保险市场上也同时存在道德风险的问题,投保人在投保后比投保前会减少对保险损失的当心。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问题指的是一个参与者(委托人)想使另一个参与者(代理人)按照前者的利益选择行动,但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能观测到的只是另外一些变量。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测到的信息,以非价格手段来奖惩代理人,以激励他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活动。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两个不同的层次: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正是因为对策论异于传统微观经济学的性质。现在经济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对抗性和竞争性也在加强,因此人们将更多的关注里放在经济环境的变化上,重视竞争者和合作者在市场上的反应,因此对策论理论近20年来实现了高速的发展。
对策的基本要素
在课本中曾提到要表述一个完整的对策问题,至少需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局中人,策略集合,收益函数。此外,还包括信息、结果与均衡等要素。此外另外再补充一个要素,即进行对策的次序(order)。在一些对策中,特别是存在多个独立的局中人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局中各方同时选择相应得策略,有时候需要对策各方先后作出决策,因此这就涉及到一个次序的问题。因此在有的对策中,如果局中人行动的次序不同,对策的结果也相应得不同。
对策中的理性问题
理性是指:局中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标和利益所在,在对策中总是采取最佳策略,以实现其效用或收益最大化,但是在现实的对策冲突中,丧失理性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并且当人们面临复杂的对策局面时,思维能力的限制也会使人们无法理性地采取行动。除了“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之外,还应该重视“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区别。经济学中常用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决策者的行为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这种就被称之为“个体理性”,但是有时候现实中存在部分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还需要考虑到集体的利益,这种追求集体利益最大化也被称之为“集体理性”。存在集体理性是因为,允许在对策中还存在“有约束力的协议”,这样当个体所采取的策略有利于集体利益但是不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时,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是否存在这种“有约束力的协议”可以作为区别合作对策和非合作对策的标志。但是考虑的较多的还是非合作对策,因为竞争比合作要更普遍一些,主导人们行为方式的主要还是个体理性,而且集体理性更高级,更复杂,更难找到分析的方法。
三、难点
本章的难点在于对重复对策的理解,以及进化对策中的最优反应动态和复制动态的区别。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属于现代经济理论发展部分内容基本介绍,应该使学生建立基本分析方法和思路,有概念性认识,可仅介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教师在授课时应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经济学的前沿问题和思路,展示给学生更加广阔和富有魅力的经济研究空间。
第二篇:重庆大学804微观经济学2007年试题
2007年
一、选择题(3*15=45)
1.消费者消费X、Y两种产品,X价格10,Y价格8,X和Y的边际效用均为40,说明X的消费()
A.过多
B.过少
C.恰当
D.不能判断
2.在只有X、Y的消费中,如果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为正,以下不能直接判断的是()A.无异曲线为负斜率 B.两条无异曲线不相交
C.无异曲线凸向原点
D.右上方的无异曲线效用水平更高 3.具有负斜率线性需求曲线的产品,其价格消费曲线为()A.水平B.垂直 C.倒U型 D.U型
4.短期生产中,随着可变投入的增加,最先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的是()
A.平均产量 B.边际产量 C.总产量 D.不同企业不同,均有可能 5.在长期调整中,企业的产量增加,平时平均成本降低,意味着()
A.规模经济 B.范围经济 C.规模报酬递增 D.边际实物报酬递增 6.当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时,存在着()
A.总成本递增 B.平均成本递增 C.边际成本递增 D.平均成本递增
7.垄断企业可以实施价格歧视的必要条件不包括()
A.不同消费者市场存在 B.每一个市场上有明显的价格弹性 C.不同价格消费者市场有不同的价格弹性 D.不同消费者市场可以成功阻隔 8.在工作与休闲的选择中,如果工资率上升而且其收入效应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绝对值,劳动的供给曲线将会()
A.水平B.垂直 C.有限正斜率 D.有限负斜率 9.如果劳动工资率不变,劳动者普遍技能的提高对劳动市场的影响是()A.增大劳动市场的竞争而增加失业 B.升高劳动者供给价格增加失业
C.增大企业的劳动需求而减少失业 D.减少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而减少失业 10.以下哪项因素不能影响企业短期产量选择()
A.企业长期借款的银行利率调整 B.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化 C.原材料生产价格上升 D.生产工人工资率升高
11.社会资源的有效率配置是指()
A.经济增长最大 B.消费者满足最大 C.企业利润最大化 D.社会总剩余最大化
12.政府用于最低收入保障的支出属于()
A.转移支付 B.政府购买 C.社会消费 D.税收 13.当政府增加100亿税收,同时最大市政工程建设100亿时,GDP()A.不变 B.增大 C.减少 D.不能肯定
14.现代周期经济是指()
A.GDP的波动 B.GDP增长率的波动 C.价格的波动 D.价格指数的波动 15.IS曲线右移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降低国防开支 B.央行降低准备金率 C.人民币汇率上升 D.政府调低个人所得税率
二、计算题(15*3=45)1.已知货币需求L=0.20Y-10i,货币供给为200,C=60+0.8YD,T=100,I=150,G=100.(1)求IS和LM方程
(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政府支出从100增加到120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 2.已知某完全竞争的成本不变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LTC=q试求:
(1)当市场商品价格为P=100时,厂商实现MR=LMC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2)该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产量
(3)当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660-15P时,行业长期均衡的厂商数量
3.某市场仅有两家企业,高度壁垒,两企业的成本函数分别为
3-12q2+40q.STC1=0.1Q12+20Q1+100000,STC2=0.4Q22 +32Q2+20000,该市场的需求曲线为Q=4000-10P。
(1)如果采用Curnot方式竞争,球均衡时的市场价格、各企业的产量(2)两企业结成Cartel,求均衡时的价格、各企业的产量
一、简答题(共40分)
1.(10分)我国建材市场质量规格等标准规范尚不完善,厂商之间产品的替代性较差,比如墙纸的生产者往往以保证质量为由要求消费者使用其配套墙纸胶。消费者在选择厂商的主产品时实际上就被动选择了其配套产品。试分析此种现象对主产品的和配套产品市场竞争、价格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解释其经济学原理。并说明建立统一的质量规范对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2.(10分)某社会拥有要素L、K,市场产品X、Y,该社会对X、Y的偏好次序符合常规无异曲线,同时社会技术所决定的生产函数一定。如果该社会为封闭社会,应该如何决定其生产?如果可以和外部社会交换,X、Y价格为Px、Py,又将如何选择?配以图示简要说明。
3(14分)试分析外部性的“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的差异。
4.(6分)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不愿意花钱为产品做广告? 四 分析论述题
试分析“膨胀缺口”与“紧缩缺口”的产生及相对应的应对措施。
第三篇:微观经济学教学讲义
微观经济学教学讲义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经济学与资源配置问题
一、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被视为“社会科学的皇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经济学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较多地具有以自然科学的标准来作判断的“科学性”。但是,到目前为止,经济学还仍然缺乏一个统一的被人们公认的定义。
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斯密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财富问题的科学(1776年)。19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的科学(1890年)。20世纪初期的另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指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关于目的与具有各种可供选择性用途的手段之间相互关系的人类行为的科学(1932年)。20世纪中期后的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则提出了一个曾经广为流传的定义: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不使用货币的情形下,利用各种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生产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因而,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改善资源配置形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的科学(1980年)。
从近几十年来经济学学科发展看,尽管经济学家在给经济学下定义时众说纷纭,但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家越来越一致地趋向于把经济学看作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例如,雷诺兹认为:经济学所研究的是如何配置稀缺的生产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埃克斯坦则更直截了当地说: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研究稀缺性资源配置问题的学问。由此可见,经济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源的配置问题。
二、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问题的产生,是由人类欲望及需要的特点与资源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人类的欲望及由此派生的需要具有无限性和多样性两个重要的特点。人类的欲望的无限性主要表现在:人类在社会活动及自身的生存发展过程中,不会因一时的欲望得到满足而停止追求,而是会不断地增加和扩张自身的欲望。旧的欲望满足后,新的欲望又会产生。因此,人类欲望的增长和变化是永无止境的。人类的欲望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各个时期或阶段中,人类的欲望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且愈来愈丰富多采的。例如,人类不仅要满足自身的吃、穿、住、行这些不同的基本需要,而且在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出如何用各种不同的和更好的方式来满足各种基本需要的欲望,更不用说还会产生与人类如何进一
步从各方面来发展与自身有关的各种欲望。
另一方面,人类所拥有的资源其本身也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稀缺性和用途的可选择性。从人类所拥有的资源的基本种类来看,资源包括了自然资源(如河流、耕地、矿山等)、人力资源(如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技术工人等)和物资资源(如机器、设备等)。人类的各种欲望都必须靠利用各种资源生产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产品和劳务才能得以满足。所谓资源的稀缺性,是指在各个时期中,与人类的欲望及其所派生的需求相比较,资源在数量上总是显得相对不足。或者说,人类所拥有的可以用来满足自身欲望的手段总赶不上人类所希望的那么多,欲望的增长往往超过了满足欲望的手段的增加。所谓资源的用途的可选择性则是指,不仅不同的资源在生产中具有不同的用途,而且相同的资源也同样可以在不同的生产中加以利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
正是因为上述人类欲望的特点和人类所拥有的资源的特点,决定了资源配置问题不仅是社会经济活动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即人类应该如何合理地配置稀缺的资源来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求。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由人类的欲望所派生的基本需要包括了吃、穿、住、行,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仅要穿棉织品,还要穿各种化纤织品;同时,土地又是一种最为典型的稀缺性资源,土地的用途又是极其广泛的。因此,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就必须考虑,用多少土地作为耕地来种粮食、种棉花,以尽量满足人们吃饭和穿棉织品的需要;用多少土地来盖房子,以尽量满足人们住的需要;用多少土地来修筑道路,以满足人们行的需要;用多少土地来开发石油,既满足人们穿化纤织品的需要,又满足人们住和行的需要(如用石油做燃料取暖、生产汽油等产品)。这个极其简单的例子,所说的就是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
经济学家们也常使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说明资源配置问题。所谓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按不同比例组合的最大可能产量。假定社会只需要生产食品(用X表示)和衣服(用Y表示),则社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l-1中的PP曲线来表示。
图1-1 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PP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了两种产品的不同比例的最大产量组合。它表明在资源已
经被充分利用的假定下,人们在利用稀缺性资源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若要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势必同时就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生产。由于它反映了在所需生产的两种产品之间在生产上存在着-定的可以相互转换的关系,因此,PP曲线也称为“生产转换曲线”。在PP曲线上,人们为多生产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就必须放弃生产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就是这两种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或者说,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就是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一般而言,由于资源的数量有限和生产要素之间的非完全可替代件,边际转换率即机会成本具有递增的性质,即随着人们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为增加该产品同样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必须放弃的另-种产品的数量将越来越大。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研究中,资源配置问题主要表现为:人们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应选择哪一点来进行生产,以使得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组合能较好地满足社会中人们的需要。此外,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来看,每一个社会都应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来努力扩展其生产可能性边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三、经济体制的功能
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经济体制就是用来就某一地区内的生产、投入和消费作出决定并实施和完成这些决定的-整套的机制和组织机构。在比较经济体制的理论分析中,一种基本的经济体制分类,是把经济体制分成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有关投资、生产、分配、消费的决策都是由中央计划机构在宏观水平上作出的。中央计划机构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其分支机构)把各种生产指令下达到成千上万个企业,这些指令对怎样使用劳动力、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多少数量的各种产品,作出十分详尽的规定,所有企业都必须遵循这些指令进行生产活动。在这一计划协调的过程中,中央计划机构也设计出一些适当的刺激措施来促使企业更好地贯彻各种计划指令。同时,中央计划机构也通过各种计划指令和分配方式,把消费品分配到各家各户。总之,在计划经济中,计划是资源配置的最重要的方式,甚至是唯一发挥作用的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提供了促使各种经济主体(企业和居民)作出资源利用决策的信息,协调了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活动。在市场经济中,一方面,企业必须了解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劳务,也必须知道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技术和各种生产要素以及自身所具备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居民也必须了解他们在提供各种生产要素时所能获得的收入,知道各种产品的市场价格和能够获得各种产品的地方。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居民都必须依靠从市场上得到的各种信息作出生产和消费决策,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重要的方式。当然,市场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财产权利的界定,而国家在保护合法的财产权利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的进程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上是一种比计划经济更有效率的经济体制。但是,在任何一种现代的市场经济中,都离不开国家政府的调节,政府在调控宏观经济运行,保护公平竞争,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提供公共产品等许多经济活动领域,都发挥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或者说,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运行的一般特征是:市场调节经济活动,政府校正市场偏差。
第一章 导 论
第二节 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分类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或微观经济理论,研究的是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主体--企业或居民的经济行为,以及与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相应的各种经济变量的决定。
在微观经济学中,企业往往被称为“厂商”,它是指利用各种资源来组织生产、提供产品和劳务的经济单位。因此,在研究厂商行为方面,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厂商如何把可加利用的资源用在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上以获取最大的利润。相应的经济变量则涉及到生产成本、供给数量、供给价格、收益和利润等。同样,在微观经济学中,居民又往往被称为“家庭”或“居民户”,他们是各种生产要素的供应者和各种商品、劳务的消费者。在家庭的行为研究方面,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家庭如何把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收入合理地花费在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与消费上,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相应地,经济变量则涉及到个人收入、产品和劳务的价格、需求数量、居民的效用等。因而,可以简要概括地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和家庭的满足程度或效用最大化。
从资源配置的方面来看,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1.生产什么? 生产什么的问题主要是指社会经济中应该生产何种产品,以及各种产品应该生产多少数量。
2.如何生产? 如何生产的问题主要是指应该采取何种技术来有效地生产出各种产品,它涉及到对生产工艺和生产要素组合的选择。
3.为谁生产? 为谁生产的问题是指怎样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分配各种已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者说,是指全部产品如何在居民之间进行分配。
微观经济理论的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中,上述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主要是由市场来解决的。具体地说,一方面,厂商和居民在市场上的供求活动产生了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市场价格又发挥着调节市场供求活动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将会产生资源有效配置的结果。这种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机制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方式,可以用图1-2来表示。
图1-2 市场与资源配置问题
由于在市场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过程中,市场价格机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也往往被称为“价格理论”。也就是说,关于市场价格的确定,以及市场价格对生产、消费和分配的作用,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或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是一国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图景以及对各种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全社会加总数、平均数和比率数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通货膨胀、财政收支、国际收支、失业等与一国经济总体活动有关的问题,所涉及到的主要经济变量也是一些与此相应的经济总量,如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投资、储蓄、消费、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量、财政赤字、进出口额、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利息率等。
尽管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涉及到一个很广的范围,但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仍然可概括为:
1.生产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即如何解决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等原因引起的资源闲置问题,以提高资源在总体上被利用的程度。
2.经济稳定问题,即研究一国经济发生总体上波动的原因,找出对付经济周期性波动和稳定经济总体运行的政策措施。
3.经济增长问题,即探索促进一国经济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劳务供应量持续增长的方法。宏观经济理论的研究表明,上述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来承担的。政府之所以必须在宏观经济的调控方面承担起非常重要的职责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在协调社会经济活动时存在着一些所?quot;市场失灵“的领域,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宏观经济活动领域。在市场经济中,经常会发生较大的周期性经济波动,在经济波动过程中
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失业或(和)通货膨胀,而市场机制在解决经济波动问题和促使经济自行恢复稳定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在这方面,-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发生在本世纪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正是在这场大危机后,出现了现代的宏观经济学--凯恩斯经济理论。这一理沦表明,在市场经济缺乏自动恢复均衡的机制时,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干预是完全必要的。
三、某些比较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进行一些简单概括的比较分析是十分有用的。在理论研究方面,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差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研究的主体来看,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的个体,也即社会经济中的”原子“,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则是一国经济总体。也可以说,前者研究的是厂商、居民这些个别主体的经济行为,后者研究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在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某些微观经济理论在研究中可能涉及到了所有的个别主体,即全部的厂商和居民(如一般均衡理沦),但是,只要这种研究没有涉及到将所有个别主体的经济活动加总的问题,那么,它就仍然是微观经济分析,而不是宏观经济分析。
2.从研究的经济变量来看,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活动中的个量,如某种产品的供给、需求和市场价格,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则是经济加总的总量,如总供给、总需求和总体价格水平(-般物价水平)。
3.从经济运行和经济调节方面来看,微观经济学所强调的是市场及其价格机制对经济活动的协调作用,重点研究市场的功能,而宏观经济学所强调的是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重点研究政府的作用。
尽管存在上述差异,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也不是两个截然不同或互不相关的部分。作为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事实上也存在着十分密切的理论联系。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是以市场经济的运行作为其研究对象的,所以,一方面,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不能完全脱离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或者说,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必须以一定的微观经济理论作为它的分析基础,这也就是通常经济学家所说的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问题;另一方面,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的,而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正是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因为不解决资源总量的利用程度问题,实际上也就无法真正分析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此外,在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理论研究中,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假定市场经济制度是既定的。换言之,在微观和宏观经济的理论研究中,都不考虑关于制度的问题。
第一章 导 论
第三节 经济变量与经济模型
一、经济变量
在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过程中,人们都可以观察到许多由一定的数值反映出来的经济现象。这些反映着一定经济现象的数值,在不同的观察时期会显示出不同的结果。经济学家把这些数值称为经济变量。简而言之,经济变量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其数值可以变化的事物。正因为经济变量的数值在不同的时期是会变化的,所以人们往往用文字或数量符号而不是具体的数字来表示经济变量。
经济生活是十分纷繁复杂的,相应的经济变量也是种类繁多的。下面所介绍的只是一些非常基本的或常用的经济变量概念:
1.存量和流量。存量是指人们在某一个时点上所观察到的或所测定的经济变量。例如,资本数量、货币数量、人口数量等都是社会经济中的存量。存量的大小是没有时间维度的,同一属于存量的经济变量的大小,只是在不同的时点上反映出来。以一国的人口数量为例,一国在t年的人口数量一般是指该国在t年中某一时点(如7月1日)所测定的人口数量。如果我们说该国t+l(第二年)的人口数量增加了,这即意味着在第二年的某一时点(也是7月1日)所测定的人口数量大于上一年的人口数量。
流量是指人们在某一个时期内所观察到的或所测定的经济变量。例如,国民生产总值、投资、货币供应量、人口出生数量等都是社会经济中的流量。流量的大小是具有时间维度的,因为它是在一定的观察时期中的两个不同的时点之间所测度的量。以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例,一国在t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指该国从t年的1月1日零点起到同年的12月31日24点止这一个时期中本国居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存量和流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一定时点上的存量制约或影响着以后一个时期的流量的变化,而某一时期中流量的变化又会引起以后某一时点上的存量的变化。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某一年份中一国人口数量的多少将会直接影响到该国的人口出生数和人口死亡数。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人口基数愈大,人口出生数和人口死亡数也就愈大。反过来看,人口出生数和人口死亡数又会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当人口出生数大于同期的人口死亡数时,整个社会的人口数量自然就增加了。此外,在存量的内部结构和流量的内部结构之间也存在着相同的内在联系。例如,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可以通过改变投资的结构来逐步改变资本的总量结构。
2.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是一种与经济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有关的经济变量的类型划分。在一个由数个经济变量构成的经济模型中,一些变量是在模型内部由模型内的其他经济变量决定的,这些变量称为内生变量;还有一些变量则是由经济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这些变量称为外生变量。一般说来,在数学形式的经济模型中,自变量往往就是外生变量,因变量则往往就是内生变量。必须注意的是,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划分不是机械的或一成不变的,由于所建立的经济模型存在差异,某一个模型中的内生变量,也可能是另一个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反之亦然。
3.常数和参数。常数与变量相反,是不变的量。常数在经济模型中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变量相连。与变量相连的常数也称作为该变量的系数。参数是指在经济模型中可能变化的常数。当参数在经济模型中是一个不变的数值时,也可称为常数。此外,由于参数一般是已知的或可知的,与外生变量相似,所以,在经济模型中,有时也把参数与外生变量统称为参数。
二、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作为一种经济理论结构,经济模型的建立可以使用文字,也可以使用数学方程和几何图形。在现代经济分析中,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倾向于使用数学方程和几何图形的方法来建立经济模型。所以,狭义的经济模型往往就是指用数学方法建立起来的经济模型。
1.数理模型和计量模型。用数学方法建立起来的经济模型,又可以分成为两种类型的模型:一是数理模型,一是计量模型。数理模型是在数理经济学的分析中建立的经济模型,它往往使用数学定理来确立其分析的假定前提,利用数学方程来表述一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数学公式的推导来得到分析的结论。在经济分析中利用数理模型,可以使概念的表述更为简练和精确,推理的逻辑更加严密,结论更具科学性。一般认为,数理经济学的鼻祖是法国经济学家A.古尔诺。到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边际革命“的出现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数理经济学才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出现,经济学者也开始愈来愈多地在经济分析中使用数理经济的分析方法和建立数理经济模型。
计量模型是在经济计量学的分析中所使用的经济模型。它的特点是把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结合在一起,来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化。经济计量学最早是由挪威经济学家R·弗端希在1926年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模型、估算参数、验证理论、预测未来和规划政策等四个组成部分。建立模型就是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把经济现象中的有关经济变量用一组在数学上彼此独立、互不矛盾、完整有解,在统计估算时考虑到随机因素.并能互相识别的联立方程表示出来。估算参数就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实际统计资料来估算模型中包括的各种参数值。验证理论就是运用检验统计假定的原理,验证已经估算出参数值的模型所包括的变量、变量的结合方式和结合程度,是否能较好地反映客观实际,以便确定是否要对所依据的经济理论及相应的经济模型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订。预测未来和规划政策,则要求解出已经估算出参数值的模型的内生变量,或把前期的有关经济变量代入模型的方程式中,得出下一期的预测值,以作为政策规划的依据。
图1-3反映了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这些关系可以看出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以及数理模型和计量模型的联系与区别。在图1-3中,E代表经济学,M代表数学,S代表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的结合(E+M)形成数理经济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结合(E十S)形成经济统计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结合(M+S)形成数理统计学,而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三者的结合(E十M十S)则形成了经济计量学。
图l-3 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三者的关系
2.方程式。在利用数学方法建立经济模型时,往往是通过方程式把一组经济变量联系在一起,用来表示一定的经济关系的。一般来说,经济模型中的方程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定义方程式。它也称恒等式,是指两个含义(或数量)完全相同而形式不同的变量或式子之间的恒等关系。例如,一国经济在一定时期中的货币数量乘以相应货币数量的平均流通速度一定等于该国经济同一时期中的总产出量乘以一般物价水平,用公式表示即MU=yP。此外,当利用经济模型来分析经济的均衡状态时,模型中的定义方程式也可以称为均衡方程式。例如,某一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是该产品在一定市场价格水平下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用定义方程式表示即Xs=Xd。
(2)行为方程式。它也称函数式,是指反映一个经济变量如何会由于另一个或另几个经济变量的变化而有规则地变动的公式,主要用来描绘人们在作出选择时的经济行为。例如,反映消费者”某种产品的需求量是与该产品的市场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即可以用函数式Xd=a-bP(a、b都为常数,并且b>0)来表示。这一函数式表明,市场价格(P)越高,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Xd)越少。因而它是一个反映消费者需求行为的方程式。此外,函数式中包括的经济变量的依存关系也可以是由技术和工艺条件(如生产函数)决定的,同样也可以是由政策、法令等制度因素(如税收函数)决定的。
最后,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由于经济现象是十分复杂和变化多端的,所以,任何经济模型的建立,都必须运用科学的抽象法,舍弃一些影响较小的或次要的因素和变量,而在模型中保留一些重要的或主要的经济变量。由于人们观察经济现象的角度不一样,对同一经济现象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即使在研究同一经济现象的过程中,也完全可能会建立起许多不同的经济模型。这些不同的经济模型之间的主要区别,不外乎在于包括的变量不同、包括的变量的数值不同,以及对变量的特点所作出的假定不同。
第一章 导 论 第四节 经济分析方法
一、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都经常运用的经济分析方法。
均衡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其本意是指某-物体当同时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时,该物体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马歇尔把均衡概念用于经济分析后,经济均衡是指经济决策者(如厂商或居民)在权衡或抉择其使用资源的方式时,认为重新调整其资源配置的方法已不能获得更多的好处,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的状态;或者是指相互抗衡的经济力量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法国经济学家A·古尔诺认为,经济均衡是一种自动寻求、自动保持或力求自动巩固的经济状况。
均衡分析有以下两种基本的分析方法:
1.局部均衡。假定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他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求状况的影响,则对该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如何在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的力量作用下达到均衡的分析,称为局部均衡分析。简言之,局部均衡是一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前提下分析单个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求和价格如何达到均衡的方法。局部均衡分析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A·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1890年)一书中加以使用。
2.一般均衡。一般均衡分析的特点,在于从市场上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和价格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前提出发,考察所有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决定问题。一般均衡分析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洛桑学派的创始人L·瓦尔拉在《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年)一书中提出。
二、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都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分析方法,由此建立的理论也可以相应地分别称为静态经济学、比较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
静态和动态的划分,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J·B·克拉克在《财富的分配》一书中明确提出来的。按照克拉克的说法,静态经济学所研究的,是在人口、资本数量、生产组织、生产技术和需求状况等被假定为是固定不变的社会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动态经济学所研究的,则是在现实的社会中起作用的各种经济力量怎样引起经济的变动。
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在某一时期中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但不涉及经济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由此可见,在静态分析中,经济状况是毫无变化的,只是一期一期地简单地重复着同一运行状况,或者说,从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的均衡状态是保持不变的。因此,在静态分析的经济模型中,无需给经济变量确定时期。
比较静态分析,是指原有的各种条件发生了变化后,分析和比较经济现象如何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均衡状态,也就是说.对从一个时期的均衡状态到另一个时期的均衡状态的变化作比较分析。由此可见,比较静态分析所要涉及的不是各个时期中保持不变的相同的均衡状态,而不同时期中不同的均衡状态。因此,只有当社会经济的变化都是由一个新的均衡状态接替前一个均衡状态时,比较静态分析才能适用。如果社会经济从一个均衡状态进入了持续一个时期以上的失衡状态,比较静态分析就无能为力了。此外,即使社会经济活动是一个新的均衡接着-个旧的均衡,比较静态分析也不能解释社会经济在各个时期由旧的均衡状态达到新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途径。简单地说,比较静态分析只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期的不同均衡状态的比较分析,并不涉及一种均衡状态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变化过程。
倘若从-上述分析方法所涉及的时间因素来概括一下它们的特点,可以简单地说,静态分析本质上只涉及一个时期的均衡状态;比较静态分析本质上只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期的新旧均衡状态,但不涉及均衡的变化过程和从均衡到失衡的过程;动态分析则涉及到经济变量从-个时期到另一时期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可以是从均衡到均衡,也可以是从均衡到失衡,再到均衡。
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属于实证经济学研究,它作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然后分析和预测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实证分析所力求说明的问题是“是什么”,或者说,它所研究的问题是,如果经济主体作出某种选择,将会产生何种后果。
规范分析则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它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经济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使经济行为及相应的后果符合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得出的标准。因而规范分析所力求回答的问题?quot;应该是什么“,即应该作出这种选择,还是作出另一种选择。
经济学的主要研究目的之一,是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分析与经济现象或与现有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由此得出相应的理论或提出相应的假说。科学的理论和假说,不仅要能够反映或解释已经观察到的事实,还要能够对有关经济现象将来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作出正确的预测。这里所涉及的即是实证分析的问题。但是,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并不局限于描述、解释已经观察到的现象,并据以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经济学研究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居民和政府旨在实现某种目标提供行之有效的行动方针和政策处方。这时所涉及的则是规范分析的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大量的问题是与实证分析有关的问题,也有-些问题的研究是与规范分析相联系的。例如,收入、价格对需求的影响,生产技术、成本对供给的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实证分析有关。而对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是否应该对某种外部经济(如污染)加以控制,如何提供和应提供多少数量的某种公共产品等问题的研究,都与规范分析有关。
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
第一节 需求
均衡价格理论是以A·马歇尔建立的体系为依据的。在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是相互作用的两种最基本的力量。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及其变动。
第一节 需求
一、需求与需求量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每一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某一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与欲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欲望或购买欲望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感到缺乏,希望得到的一种心理现象,而需求则是具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微观经济学规定的需求是有效需求,即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所以,西方经济学在讨论需求概念时强调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首先,必须有购买的欲望;其次,必须有购买的能力;因此,如果消费者对一种商品虽然有购买欲望,但是没有货币支付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相反,如果有货币支付能力,但没有购买欲望,也不能算作需求。最后,在讨论需求量时强调其是-个流量,即必须有特定的时间单位。例如,如果只说某一城市对小轿车的需求量为1000辆,这个数字是毫无意义的;但是说该城市每个月对小轿车的需求量为1000辆,就很容易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商品的需求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在经济运行中,除了随机因素外,对一种商品的需求经常起作用的变量有:该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消费季节、消费习惯、社会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以及社会制度等等。这类因素构成了市场环境,属于客观因素。同时,广告宣传、产品展销、咨询服务等推销手段也可以影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这类因素则属于主观因素。在上述影响需求的众多因素中,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 商品自身的价格。
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决定该商品需求量的一个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因素。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这被称为需求定理。
2.相关商品的价格。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也会引起对该商品需求的变动。相关商品分为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它们与该商品之间分别存在着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
(1)替代商品:这是指交替使用可以满足人们同一种欲望或需求的两种或多种商品。例如,咖啡和可可,牛肉和猪肉,可乐与雪碧,不同品牌的同种产品等,都是替代商品,人们只要消费其中的一种就能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满足。
(2)互补商品:这是指配合使用才能共同满足人们某一种欲望或需求的两种或多种商品。例如,汽车和汽油,收录机和磁带,网球和网球拍等,都是十分典型的互补商品。它们两者之中缺其一就不能满足人们的某一需求。
如果两种商品是替代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引起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引起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会引起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发生同方向或反方向变化。如果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引起对某种商品需求的同方向变化,则该商品是正常商品;如果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引起对某种商品需求的反方向变化,则该商品是低档商品。
实际中,所谓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是因不同消费者而异的,也是因同一消费者在不同时期而异的。例如,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有些人买自行车,另一些人原先骑自行车的人现在买了小汽车。那么,对于前者而言,自行车是正常商品,对于后者来说,自行车原先是正常商品,但现在是低档商品。
4.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感兴趣和偏爱,被称为消费者的偏好。如果消费者偏好某种商品,自然对该商品的需求较大;相反,如果消费者不偏好某种商品,自然对该商品的需求较小甚至没有需求。
消费者的偏好可以是由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形成的,如中国人偏好吃猪肉,外国人偏好吃牛肉;也可以是一时兴起的社会风尚,如国内一度兴起的”健身热“使健身器材成了热门货。现实中,广告宣传能够改变人们原先的偏好,并形成新的偏好。
5.消费者的预期。
消费者的预期,一是价格预期,二是收入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价格不久将会上涨时,现在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相反,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价格不久将会下降时,现在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如果某种商品对某消费者来说是正常商品,那么当消费者预期其未来收入减少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相反,当消费者预期其未来收入增加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相反,如果某种商品对某消费者来说是低档商品,那么当消费者预期其未来收入减少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相反,当消费者预期其未来收入增加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
三、需求函数、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需求定理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需求定理的内涵也可以用需求函数、需求表或需求曲线来表述。
1. 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反映一定时期某商品的各种可能的需求量和影响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如果考虑某种商品的需求量Qd由该商品本身的价格P、相关商品价格Pr、消费者收入M、消费者偏好T和消费者预期E五种因素决定,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Qd=f(P,Pr,M,T,E)(2-1)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需求函数。微观经济学通常假设其他情况(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价格预期)不变,而集中研究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假设前提下,-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唯一地取决于这种商品的价格,需求函数就表示商品自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这个简单的需求函数可以写作:
Qd= f(P)(2-2)如果更进一步,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这种关系是线性关系,需求函数可进一步写为: Qd=a-bP(a、b为常数,且b>0)(2-3)2. 需求表
需求表反映消费者在某-特定时间对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同这种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的-一对应关系。不同的价格对应不同的需求量。例如,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为1元时,某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为100个单位;当价格为2元时,需求量则为90个单位。以此类推,各种价格--数量组合可用需求表来表示:
表2-1 某商品需求表
表2-l是某一商品的需求表,它用数字表示了该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说明了在各种价格下对应的需求量。显然,根据需求表中的价格与需求量数据,可以知道,该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3. 需求曲线
如果把需求表中的各个组合描述在横轴为需求量(Q),纵轴为价格(P)的直角坐标系中,并将各个组合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D,如图2-1所示。
图2-1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函数关系的几何图形。需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个特定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如图2-1中,需求曲线D上的a、b、c、d、e、f等各个点。而作为整个需求曲线,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一个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反映了需求定理的内涵,即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实际中,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当两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直线上各点的斜率相等;当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时,需求曲线则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曲线上各点的斜率不同。为了便于说明,经济学中通常用线性关系来解释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变动情况。
四、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由于需求量与需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需求量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也是不同的。1. 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等)不变的情况下,只是由于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即当某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上升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而当某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下降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在需求表中,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同一需求表中价格一数量组合的移动。如表2-1中,当价格从l上升为2时,需求量从100减少为90,从而价格一数量组合从a移动到b。
从需求曲线来看,需求量的变化又可以表现为同一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如图2-1中,当价格从l上升为2时,需求量从100减少为90,从而同一需求曲线D上的点a移动到点b。
2. 需求的变化
需求的变化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等)的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例如,替代品价格的上升和互补品价格的下降都会使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而替代品价格的下降和互补品价格的上升都会使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减少;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上升会使消费者对正常商品的需求增加,而对低档商品的需求减少。
在需求表中,需求的变化将是整个表的变化。在表2-1中,假如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从而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10,则意味着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都增加了10。
从需求曲线来看,需求的变化是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当某些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增加时,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相反,当某些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减少时,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具体如图2-2所示,当影响需求的某一因素变化后,如果需求增加,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由D0向右移动至D1;如果需求减少,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由D0向左移动至D2。显然,需求的变化意味着同一价格水平上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如保持价格P0不变,需求量由原来的Q0增加至Q1或减少至Q2。
图2-2 需求的变化
综上所述,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同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故价格变化是需求量变化的原因。而需求的变化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故价格变化是需求变化的结果。
五、个别需求与市场需求 1.个别需求
在一定的市场价格水平条件下,各个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偏好、预期等不同,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亦不相同。个别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假设,柑桔市场仅由A、B、C三个家庭构成,其个别需求函数分别为:
Qd1=a1-b1P=9-5P(2-4)Qd2=a2-b2P=13-5P(2-5)Qd3=a3-b3P=39-15P(2-6)根据式(2-4)、(2-5)、(2-6)的个别需求函数,列出需求表与个别需求曲线,如表2-2和图2-3所示。
表2-2 柑桔市场的个别需求表
图2-3 柑桔市场的个别需求曲线
2. 市场需求
在一个特定的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总和,称之为市场需求。因此,市场需求函数是全部个别需求函数的加总。在上例中,有三个家庭构成的柑桔市场的市场需求函数为:
Qd=Qd1+Qd2+Qd3 =(a1+a2+a3)一(b1+b2+b3)P =61-25P(2-7)
根据上述市场需求函数,可以得到市场需求表(表2-3)及市场需求曲线(图2-4)。
表2-3 柑桔市场需求表
图2-4 柑桔的市场需求曲线
第三章 弹性理论 第一节 需求弹性
所谓弹性是指因变量对自变量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一般用弹性系数来加以表示。经济学中的弹性概念以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应于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来反应经济变量之间的变动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影响需求量的各因素变化所作出的反应程度。按照影响需求(量)的不同因素,可以将需求弹性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等。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1. 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分类
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简称为需求弹性,是用来表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所作出的反应程度的一个概念。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用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比来表示的,其值称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用公式可表示为:
式中,Ed--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P--价格的绝对量; Q--与P对应的需求量; △p--价格的变动量; △Q--需求量的变动量。
运用需求弹性公式时,我们需注意下面四点:
第一,由于Ed是由价格与需求量各自的百分率决定的,因而Ed的数值不会因选用的计量单位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同一变量的计量单位在公式中必须是相同的。
第二,Ed的数值一般是负数,因为根据需求定理,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但在衡量需求弹性大小时所用的是Ed的绝对值|Ed|。
第三,Ed的绝对值不仅随商品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在同-商品的一条既定需求曲线上,它随价格的不同而不同。
第四,某一商品的需求在价格变化时的弹性是高还是低,可根据|Ed|的数值大小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当0<|Ed|<1时,表示价格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较小程度的变动,称为缺乏弹性[见图3-1(a)]。(2)当1<|Ed|<∞,表示价格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较大程度的变动,称为富有弹性[见图3-1(b)]。(3)当|Ed|=1时,表示价格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同等程度的变动,称为单位弹性[见图3-1(c)]。(4)当|Ed|=∞时,表示价格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无限的变动,称为完全弹性,又称为具有无限弹性[见图3-1(d)]。
(5)当|Ed|=0时,表示不管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固定不变,称为完全无弹性,又称为完全缺乏弹性[见图3-1(e)]
图3-1 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2.弹性的计算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方法有两种: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叫点弹性;需求曲线两点之间弧的弹性,叫弧弹性。-般来说,当价格变动较小时,可用点弹性;当价格变动较大时,则用弧弹性。
当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曲线,要考察其中某一段的弹性时,就是要计算两点间的弧弹性。弧弹性的计算如果直接用弹性系数的定义公式(3-1),就会发现由于选取的基点不同,P、Q值就不一样,从而Ed值也不一样。如图3-2,要计算AB的弧弹性时,选A点或B点作基点其P、Q值是不同的,因此Ed值也不一样。
图3-2 弧弹性的计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采用以价格和需求量的平均数为基数的办法,也就是以弧的中点来测定弹性,这种折衷的办法称为中点公式,即:
例:球赛的票价为80美元一张时,某人打算买两张,但票价涨到100美元一张时,他决定在家看电视转播。求该人对球赛票的需求价格弹性。
解: Ed =-2/20.180/2 =-9 当△P趋近于0,从而△Q也趋向于0时,我们要计算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如图3-2中,当△P趋近于0,从而△Q也趋向于0时,点A与点B将重合为一点,因此要求的是这个点的弹性。点弹性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例:某商品需求函数为Q=100-2P,则根据公式可以解出dQ/dp=-2,若P=10,则:
3.直线型需求曲线上弹性值的变化
需求曲线的斜率表示需求曲线在某一点的切线的”倾斜程度“,需求曲线的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的某一点上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它等于斜率的倒数乘以价格与数量的比值。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某一点的斜率是dP/dQ,而点弹性则是dQ/dP·P/Q。当需求曲线为一直线时,各点的斜率相等,而各点的弹性随价格一数量比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求曲线上每个点的弹性都不相等。具体来说,由于每个点的斜率相等,而从左上方向右下方,随着价格的下降,曲线上各点的P/Q的比值越来越小,因此,随着价格的下降,各点的弹性值也是递减的。在图3-3中,CF为一直线型需求曲线,价格为P1时需求为Q1,价格为P2时需求为Q2。我们考察R点的变化,即价格从P1降至P2时的需求价格弹性。根据公式
又因为△RGH与△RQ1F相似,有RQ1=P1 所以
图3-3 直线型需求曲线上的点弹性
所以,同样,由于 与 相似,可得到
从上述推导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直线型需求曲线上点弹性的如下结论: 当R位于CF中点上方(RF>RC)时,|Ed|>1; 当R位于CF中点(R=CF/2)时,|Ed|=1; 当R位于CF中点下方(RF
4.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支出(总收益)的关系
一种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家庭的总支出函数有密切的关系。设某家庭的需求函数为:Qd=a-bP(3-7)即:P=a/b-(1/b)Qd(3-8)总支出函数TE为: TE=P×Qd(3-9)以式(3-8)代人式(3-9),可知总支出函数TE为一抛物线,如图3-4(a)所示:
(a)总支出曲线
(b)需求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
从图3-4(b)中的需求曲线及其弹性可以看出,当|Ed|>1时,TE为Qd的增函数;当|Ed|=1时,dTE/dQd=0,TE达到极大值,当|Ed|<1时,TE为Qd的减函数。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支出函数之间的上述关系告诉我们,可以从总支出的变动方向来确定弹性的大小:若总支出与价格反向变动,说明价格上涨支出反而减少,则需求富有弹性,若总支出与价格变动无关,说明无论价格上涨或下降总支出都不变,则需求为单位弹性;若总支出与价格同向变动,说明价格上涨总支出也增加,则需求缺乏弹性。
5.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
需求的价格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需求曲线的形状,而影响需求曲线形状的因素很多,因此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也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商品的种类。
必需品缺乏弹性,如柴、米、油、盐等,不会由于涨价而少买很多,也不会由于降价而多买很多。而奢侈品富有弹性,如各种装饰品本属可有可无,如果降价可以多买,如果涨价可以少买。
2. 商品的替代性。
很容易被其他产品所代替的产品富有弹性,如梨可由其他水果代替,当梨的价格上涨时,就可以多买其他水果,梨的需求量自然减少很多。而不易被其他产品所代替的物品,则缺乏弹性,尽管价格上涨,也只好购买。
3. 商品占总支出的比例。
该商品在购买者家庭总支出中所占比例愈大,其弹性愈大;反之则愈小。因为,占总支出比例较小的产品,如食盐、火柴等,其价格涨跌对每个家庭的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反之,则较大。
4. 产品的耐用程度。
愈是耐用的产品,需求弹性愈小。例如,家具可以使用多年,即使价格下降,也不会在短期内重新购置。
5. 时间的长短。
需求价格弹性,也是时间的函数。随着时间的变化,需求弹性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在较长时间内,生活习惯可以改变,也会有新的替代品出现,因而富有弹性。
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商品x的价格Px不变的条件下,另一商品y的价格Py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Qx的变动程度。Py的变动百分率与由此引起的Qx的变动百分率之比,就是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将Px=3,Py=5,代人式(3-12),得Exy=0.2l,即 变动1%,变动0.21%。
一般不取绝对值,因为 的符号反映商品之间的不同关系:
Exy>0,表示x,y为替代商品,如猪肉与鱼,钢笔与圆珠笔,各种水果等。Exy<0,表示x、y为互补商品,如电与电饭煲,汽车与汽油,钢笔与墨水等。Exy=0,表示x,y之间无替代、互补关系,或称为独立商品,如食盐与食糖。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人水平M的变化所引起的对某种商品需求量Q的变化,两者变化率之比率即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Em一般也不取绝对值,其符号的大小反映了商品的不同性质:
Em>0,表示为正常商品,反映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Q与消费者收呈同方向变化,即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消费者收入减少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减少。若Em>1,表示为奢侈品,说明M变动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幅度大于M的变化幅度;0
Em<0,表示为劣等商品,反映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Q与消费者收入呈反方向变化,即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减少,消费者收入减少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
随着收入的增加,对不同性质的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是各不相同的,可以将需求的收入弹性归纳为四种情况(如图3-5所示)。
图3-5 不同的商品需求与收入水平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基数效用理论与序数效用理论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及其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消费者及其行为是其中最重要的经济单位和行为之一。在许多场合,消费者并不是单个人,而是一个家庭。因此,无论个人或家庭,只要是消费行为的主体,就是消费者。
消费是人们为满足欲望而使用物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因而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前面叙述了需求曲线,但并没有说明决定商品需求的消费者行为。本章主要研究消费者及其行为,用基数效用理论的边际效用分析和序数效用理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推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并说明收入和价格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第一节 基数效用理论与序数效用理论
微观经济学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是借助效用理论来加以表述的,因此,消费者行为理论也被称为效用理论。而根据对消费者行为做出的不同假设,效用理论又可以分为基数效用理论与序数效用理论。从形式上看,这是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但它们的实质并无太大的不同。
一、欲望与效用
消费者之所以要消费商品,是因为商品能够满足他的各种欲望。因此,欲望是研究消费的出发点。欲望是指一个人想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感觉。通常欲望具有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愿两个条件。
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欲望得到满足之后,总会相继产生新的欲望。因此,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至少相对于满足欲望的手段来说如此。但对于特定的商品,人的欲望又是有限的。随着个人对某种商品的拥有量的增加,对该商品的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愿就会越来越弱。
人们的欲望借助于消费商品而得到满足。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而得到的满足感被称为效用。显然,效用是消费者对所消费商品和劳务满足自身欲望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评价。一种商品或劳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大小,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或劳务欲望的强度,以及这种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同时,不同的人对同一商品和劳务的效用评价,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对同一商品和劳务的效用评价都是不同的。如有人喜欢抽烟喝酒,另一些人却讨厌抽烟喝酒;一个人身体好时,感觉饭菜很可口,饭量也大,但在身体不好时,再好的饭菜也会感觉没有胃口;羽绒服在寒冷的冬天效用很高,但在炎热的夏天就没有什么效用。此外,在讨论一种商品的消费是否对消费者有效用时,经济学不考虑其价值判断问题。例如,吸毒是违法的,但毒品对于吸毒者的效用也许很大。
既然效用表示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满足感,那么如何来度量效用呢?回答这一问题的理论是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也正是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导致了这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及它们对消费者行为的不同分析方法。
二、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一种商品对消费者的效用是可以用基数(如1,2,3,4…)加以测量并计总求和的。边际效用学派的三位创始人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都认为,效用是能够用具体数字来衡量的。好比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重量可以用公斤作单位一样,消费者消费不同商品或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获得的效用也可以有一个共同的计量单位。计算效用大小的单位被叫做效用单位。如对某消费者而言,一个苹果的效用为4个效用单位,一个桔子的效用为2个效用单位,则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的总效用是6个效用单位。
基数效用理论进一步认为,随着消费者所消费的商品或劳务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是逐渐减小的。基于这一假定,基数效用论提出了总效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并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分析了消费者的行为,推导出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不能用具体数值来表示出商品的效用有几个单位,但可以比较不同商品的效用孰大孰小或者有没有差别。这种比较,可以通过人们在对不同商品选择时显示出来的不同偏好程度来反映。20世纪初(1906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其著作中采用序数效用理论。该理论由希克斯加以进一步发展后,为20世纪的绝大部分经济学家所采纳。
消费者在市场购买多少种类和数量的商品是由消费者的行为决定的,但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决定消费者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消费者的偏好。与基数效用理论相反,序数效用理论认为,一种产品对一个人的效用是无法测量的,因而不能用基数加以表示,但可以按照消费者的偏好排出顺序,以序数(第一,第二,第三,……)表示商品效用的高低。也就是说,效用不是数量概念,而是次序概念,对某个消费者而言,如果苹果与桔子相比,他更喜欢苹果,桔子与梨相比他更喜欢桔子,则从效用角度,苹果第一,桔子第二,梨第三。
为说明消费者均衡的实现和推导出需求曲线,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
三、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使消费者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效用);边际效用是指从一个增量商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的增量,或者是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效用)。
1. 总效用函数
按照基数效用论,消费者若只消费一种商品X,则总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TU=U(X)(4-1)实际中,消费者往往同时消费多种商品。为便于分析,假定只消费X、Y两种商品,则总效用函数为: TU=f(X)+g(Y)(4-2)
或 TU=U(X,Y)(4-3)
式(4-2)表示,消费X和Y两种商品的总效用是X、Y这两种商品各自的效用之和。这意味着,X的效用与Y的效用彼此无关。式(4-3)则表示X、Y的效用会相互影响。如盐的效用,在单独使用时可能很小,但加入菜中,效用就会变大。显然,式(4-3)比较符合实际,其一般形态为;
2. 边际效用函数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追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如果消费的是X商品,以MU表示其边际效用,以ΔX表示对X商品的消费量的增量,则:
如果消费量可以无限分割,总效用函数为连续函数时,则可利用微分方程,求得总效用的精确变化率--商品X的边际效用,是其总效用TU对消费量X的一阶导数:
同理,如果总效用函数为多元函数,可以假定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不变,只考察其中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微小变动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动,即边际效用是总效用对某一商品的消费量的一阶偏导数。设多元函数为式(4-3),则: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连续消费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将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小,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具有以下特点:①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②边际效用的大小与
消费数量的多少成反比。即消费数量越多,边际效用越小。③边际效用是特定时间内的效用。由于欲望具有再生性、反复性,边际效用也具有时间性。④边际效用是决定商品价格的主观标准。即商品的需求价格,不取决于总效用,而是取决于边际效用。消费数量小,边际效用高,需求价格就高;消费数量多,边际效用低,需求价格也低。
4.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表4-1给出了某消费者消费不同数量的可乐所获得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随着所消费的可乐杯数的增加,总效用随之增加,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当喝第一杯可乐时,边际效用最高,达到4,对应的总效用也是4;喝第二杯的边际效用下降到3,相应的总效用等于两杯的边际效用之和7;喝第三杯的边际效用继续下降到2,相应的总效用增加到9;到五杯时,边际效用已经下降到0,相应的总效用也达到最大值。因此,总效用以递减的速度增加的原因在于每多喝一杯可乐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换句话说,是边际效用递减导致了总效用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表4-1 商品数量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根据表4-1绘成图4-l(a)和(b),就可以更加直观地表明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a)总效用曲线(b)边际效用曲线
图4-1 总效用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
5.货币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之所以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换取商品,是因为这种商品能够带给他-定的效用,由此可知,消费者付出的代价,取决于这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愈大,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代价愈高,反之则愈低。
消费者付出的代价,一般以货币表示。考虑到每次购买所用的货币数量不大,其边际效用变化甚微,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固定不变。根据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假定,我们可以从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曲线导出其需求曲线。
表4-2列出了可乐的消费量、边际效用、需求价格和货币的边际效用。由此表可见,消费者的需求价格与其所得边际效用相当。
表4-2 可乐的边际效用与需求价格
设λ为每元货币的边际效用,可得:
式(4-11)说明,每单位货币获得的边际效用为可乐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式(4-12)说明,可乐的价格是可乐的边际效用与货币的边际效用之比。根据Q与P之间的函数关系,便可绘出消费者对可乐的需求曲线,如图4-2中的D。
图4-2 可乐的边际效用曲线及其需求曲线
可以看出,和边际效用与消费量成反向变动一样,需求量与价格也成反向变动。因此,如果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需求曲线完全取决于边际效用曲线。就需求曲线的每一点来说,都表明消费者的得失相当,MU=λP--这就是基数效用论者对需求定理的分析。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一种商品对消费者的效用,没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而且受到同时消费的有关产品的影响。但认为一个消费者虽然说不出各种商品的效用大小,但能够明确排出自己对这些商品偏好的次序。因此,他们提出无差异曲线,着重研究有关产品的相互关系,形成独立的消费者选择理论体系。
一、消费者偏好公理
序数效用理论对消费者偏好的性质作了以下三点基本假定:
1.完备性:消费者面临不同的商品组合时,完全能够按照自身的偏好排列一个顺序。如果消费者面前有两组商品A和B,A带给他的效用大于B,他就更偏好A;反之就更偏好B;若两组商品带给他的效用一样大,那么选择任何一组对他来说就无所谓,也可以说他对两组商品无差异。
2.传递性: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可传递性,即偏好在逻辑上的一致性。例如:消费者偏好甲商品甚于乙商品,偏好乙商品甚于丙商品,那么,消费者对甲商品的偏好一定超过丙商品。否则,消费者的偏好是矛盾的或不一致的。
3.非饱和性,或称越多越好:对于消费不同组合的相同商品,消费者总是偏好数量较多的一组商品。如对于一个苹果和一只香蕉的组合与一个苹果和三只香蕉的组合,消费者总是偏好后者。这里隐含着,消费者消费的所有商品,其边际效用都是大于0的,从而消费越多获得的总效用越大,而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当然就是越多越好了。
二、无差异曲线
假定效用仅能用序数来表示,我们就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的偏好。如果消费者在一定偏好条件下所选择的不同的商品组合对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无差异的,那么连结这些不同组合就构成了无差异曲线。因此,所谓无差异曲线是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总效用的所有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的连线。可以用表4-3和图4-3来进一步加以说明。
表(4-3)商品X和商品Y的不同组合
表4-3排列了消费者所选择的商品X与商品Y的四种不同的组合方式A、B、C、和D,消费这四种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效用是一样的,因而消费者对这四个组合是无差异的。如果将表4-3的各种商品组合描绘到横轴为X商品消费量,纵轴为Y商品消费量的直角坐标系中,并且用平滑的曲线把各个组合点连接起来,那么所得到的连线就是无差异曲线,通常用字母I表示。
图4-3 某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 图4-4 无差异曲线图
在同一平面中,存在着无数个点,每一个点都代表着一种商品组合。对于任何一种商品组合,消费者都可以找到一系列无差异的商品组合,从而形成-条无差异曲线。因此,一个消费者绝不只有一条无差异曲线,而是有一组无差异曲线。这些不同的无差异曲线即构成了”无差异曲线图“,如图4-4所示。
根据消费者偏好公理和图4-
3、图4-4对无差异曲线的描述,可以得到无差异曲线的一些特征:(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这表示在获得同等总效用的条件下,消费者要消费更多的一种商品(X),他就必须相应地减少对另一种商品(Y)的消费量。这也意味着,对消费者而言,所消费的两种商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
(2)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尽管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但
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是不一样的。由于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组合代表的消费数量越多,根据越多越好原理,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就越高。在图4-4中,根据I1、I2、I3三条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可以知道,它们代表的效用水平依次为I3>I2>I1。
(3)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尽管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但是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是不可能相交的,否则将会与性质(2)发生矛盾。这一点可以用图4-5来加以证明。
图4-5 无差异曲线相交的矛盾情形
在图4-5中,代表不同效用水平的两条无差异曲线I1和I2相交,交点e与g位于同一无差异曲线I1上,效用水平相同;交点e与f也位于同一无差异曲线I2上,效用水平也一样。因此,点g和点f的效用水平相同,从而无差异曲线I1和I2代表的效用水平也相同。这与前提I1和I2是两条效用水平不同的无差异曲线相矛盾。
(4)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要证明无差异曲线的这一特征,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面对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想要消费更多的商品X,就得以放弃一定数量的商品Y为代价。例如,在图4-3中,消费者要得到第2个单位的商品X,就要放弃3个单位的商品Y,如果他还想多得到1个单位的商品X,则必须再放弃1个单位的商品Y。在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为增加一个单位某-商品的消费而必须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通常用MRS来表示。如果增加X商品的消费量△X,必须相应减少Y商品的消费量△Y,那么用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可以表示为△Y/△X,即:
由于X、Y呈反方向变动,式(4-13)中的△X为正数,△Y为负数,因此△Y/△X之前加上负号之后表示MRSXY为正值。在图4-6中,当点R沿着无差异曲线I接近点P时,△Y/△X是点R与点P的连线的
斜率。因此,商品X对Y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I的斜率的绝对值。
图4-6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图4-6中,点R与点P位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I上,因而这两个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效用水平相等。从点R移至点P,既然消费者愿意以X1X2数量的商品X换取Y2Y1数量的商品Y,就说明由于商品X的消费量的增加所增加的效用和由于商品Y的消费量的减少所减少的效用在量上一定是相等的,从而有下列式子:
所以,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也就是其边际效用之比:
根据式(4-17),我们可以得到,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或者消费者为得到更多数量的商品X而愿意放弃的商品Y的数量是递减的。这是因为,随着X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MUx)递减,而随Y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其边际效用(MUy)反而递增。因此,MUx/MUy的比值是递减的。可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来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意味着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也是递减的,从而在无差异曲线图中,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节 消费预算线
一、预算约束和消费预算线
消费者一方面追求满足最大,另一方面又受到货币收入的限制。假设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X和Y,其价格分别为Px和Py,其数量分别为X和Y,消费者的货币收人为M,则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
PxX + PyY ≤ M(X≥0,Y≥0)(4-18)式(4-18)表示,消费者购买X、Y两种商品的总支出,不得超过他的货币收人。作图4-7,则可以用△OX1Y1表示消费者的预算空间。也就是说,在货币收入的限制下,消费者只能购买预算空间△OX1Yl中的商品组合。若购买△OX1Yl以内的任何商品组合,则货币收入有剩余;若购买△X1Yl以外的商品组合,则超过其预算限制,必须负债;若购买X1Yl线上的任何商品组合,则恰好用完全部货币收入。
图4-7 预算空间与消费预算线
如果消费者要实现满足最大或效用最大,就必须花完所有的货币收入,所以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的预算方程可以表示如下:
PxX+PyY=M(4-19)或者改写:
根据式(4-19)或式(4-20)画出的直线X1Yl(见图4-7)就是消费预算线。消费预算线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所购买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买到的两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组合的连线。若消费者以其全部收入购买Y,可得Y商品的数量为M / Py,在图4-7中以纵截距OY1表示;若消费者以其全部收入购买X,可得X商品的数量为M/Px,在图4-7中以横截距OX1表示。并且可以知道消费预算线的斜率为:
假定某消费者的收人为12元,用于生活必需的食品和服装的购买,市场上食品的价格每单位为2元,服装的价格每单位为3元。如果消费者将12元收入全部用来购买食品,可以买到6单位;全部收入用于购买服装,可以买到4单位。那么,以X和Y分别表示食品和服装的购买量,就可以得到该消费者的消费预算方程:
2X + 3Y = 12(4-22)根据式(4-22),可以在图4-8中画出相应的消费者的预算线AB,它表示消费者花完他的12元收入时所能买到的食品和服装两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组合的连线。
图4-8 消费预算线
二、预算线的变动
消费预算线是以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为条件的,因此,如果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那么消费预算线也会随之变动。
第一种情况是,在两种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消费预算线将会平行移动。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预算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时,预算线向左上方平行移动。这是由于,在两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预算线的斜率(-Px/Py)不变,因而,消费者的收入变化只能引起预算线的平行移动。如图4-9(a)所示,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预算线从A0B0平行右移到A1B1;消费者收入减少,消费预算线从A0B0平行左移到A2B2。
第二种情况是,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其它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消费预算线将会旋转。假定消费者购买X和Y两种商品,消费者的收入和Y商品的价格没有变,但X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那么,当X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预算线将以其与纵轴的交点为轴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预算线以其与纵轴的交点为轴心逆时针方向旋转。反之,假定消费者的收入和X商品的价格没有变,但Y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那么,当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消费预算线将以其与横轴的交点为轴心逆时针方向旋转;当Y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预算线以其与横轴的交点为轴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4-9(b)所示,当消费者的收入和Y商品价格不变时,X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预算线以A点为轴心从AB0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1;X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预算线以A点为轴心从AB0时逆针方向旋转到AB2
图4-9 消费预算线的变动
第三种情况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所有商品的价格同时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消费预算线的变动较为复杂。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所有商品的价格按同一比例同一方向发生变化,那么消费预算线的位置不变。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所有商品的价格按同一比例不同方向发生变化,那么消费预算线会平行移动。比如,消费者的收入上升10%,两种商品的价格都下降10%,那么,消费预算线的斜率不变,但横截距和纵截距都变大,因此,消费预算线向右方平行移动;反之,消费者的收入下降10%,两种商品的价格都上升10%,那么,消费预算线的斜率不变,但横截距和纵截距都变小,因此,消费预算线向左方平行移动。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所有商品的价格按不同比例同一方向发生变化,消费预算线的变动就取决定于收入与商品的价格及两种商品价格之间的相对变化率。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节 消费者均衡
所谓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选择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组合,从而获得最大满足的状态,即总效用最大化的状态。
一、无约束的消费者均衡
二、有约束的消费者均衡
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试图使得自身的效用最大化。既定的收入和商品价格限定了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范围,那么,消费者应该怎样支出他的收入,才能使得他消费的商品组合能够给他带来最大满足或最大效用呢
1. 基数效用理论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
假定市场上存在X和Y两种商品,它们各自的数量、价格和效用如表4-4所示。如果某消费者的收人为8元,他将怎样支付这笔钱呢①假设他计划用4元钱购买4单位商品X,余下的4元购买2单位商品Y,那么,他所得到的商品总效用TU为30(10+20)。该消费者花在商品Y上的最后一元钱给他带来的边际效用MU是4(=8/2),而花在商品X上的最后一元钱给他带来的边际效用是1。显然,对消费者来说,在商品X上花那么多钱是不合算的。因此,消费者要调整他的购买计划。②假设现在消费者已将8元全部投入商品Y的购买上,4单位商品Y给他带来的总效用只有28,最后一元钱带来的边际效用只有1,而这一元钱如果花费在商品X的购买上则可带来的边际效用是4。
表4-4 商品X和Y的数量、价格和效用关系
假定经过再三权衡,该消费者现在对他的购买作出如下安排,购买2个单位商品X和3个单位商品Y。这时,消费者从所购买商品中获得的总效用为33(26+7),花在两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均为3,此时消费者实现了均衡,即在现有条件下这样的购买组合使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一定是最大的。
基数效用论将消费者均衡的基本条件叙述如下:-个具有固定收入而面临一系列商品市场价格的消费者,必须使他花费在每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这一条件被称为”每元的边际效用均等规律“,或称戈森第二法则。
上述规律得以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即是我们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他会努力使各商品在购买中获得的效用最大化。如果某商品购买支出的最后一元钱能获得更多的边际效用,那么,消费者会把钱从别的商品转到该商品的购买上去,一直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使得该商品的每一元边际效用同其他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因此,消费者均衡的基本条件可以表示为:
λ为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表示每种商品购买上所支出的最后一单位货币获得相同的边际效用。假如MUx/Px>MUy/Py,消费者将增加X商品的购买,减少Y商品的购买,由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不变而边际效用递减,因此,随着X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递减,而随着Y商品消费量的减少,其边际效用反而递增,最终MUx/Px=MUy/Py时,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同理,假如MUx/Px
2.序数效用理论对消费者均衡的分析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无差异曲线所表明的是消费者的偏好是什么,也就是说他想购买什么样的商品及购买多少数量;消费预算线所表明的是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因此,序数效用理论在无差异曲线和消费预算线的基础上来分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4-10所示。
图4-10 消费者均衡的实现
在图4-10中,AB是消费者的预算线,它是既定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能够买到的X和Y两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组合的连线。I1、I2、I3是代表不同效用水平的三条无差异曲线,它们与消费预算线的关系分别是相交、相切和相离。对于消费者来说,能使得他获得最大总效用的商品组合是
哪个
当然,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I3代表着最高的效用水平,但是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商品组合,在既定收入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没有能力支付。无差异曲线I1与消费预算线AB有两个交点H和G,表明H和G是消费者在现有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买得起的组合,但购买这H或G组合实现的效用水平较低,低于无差异曲线I2所代表的效用水平,更低于无差异曲线I3所代表的效用水平。无差异曲线I2与消费预算线AB有一个切点E,在该点上,消费者恰好支出自己的全部收入获得无差异曲线I2所代表的效用水平。因此,点E(X*,Y*)既是消费者在现有收入与价格水平下买得起的商品组合,同时也是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组合。因此,点E(X*,Y*)是消费者的均衡点。
由于E点是消费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因此,在该切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消费预算线斜率。消费预算线的斜率值为PX/PY,也即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XY,也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因此,消费者在E点均衡的条件可以写为:
假如消费者选择预算线AB上E点以外的任何一点,如图4-10中的点H,这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大于预算线的斜率,即MRSxy>Px/Py。根据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者将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以便获得更多的总效用。如果选择图4-10中的点G,这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小于预算线的斜率,即MRSxy
由于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所得到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仍然是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等于其边际效用之比,或者可以进一步表述为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这与基数效用论所要求的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一样,因此,表面上序数效用论和基数效用论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和不同方法,但实质上,两者几乎是一样的。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五节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价格效应
一、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当价格不变时,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所引起的商品购买量变化,即称之为收入效应。此时,预算线的位置将平行移动,因此,消费者的均衡点也将随之移动。如图4-11所示,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预算线从AB移至A'B',原有无差异曲线I上移至I',均衡点也由E移到E'。此时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量QX增至Q' X,对商品Y的需求量从QY增至Q'Y。
而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或两种商品价格的反方向变化,使得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导致消费者增加价格下降的商品的购买量以替代价格上涨的商品,这一现象称为替代效应。
如图4-12所示,预算线AB与无差异曲线I的切点E表示最初的消费者均衡点,当商品X的价格PX下降,商品Y的价格PY上涨时,预算线向右旋转到A'B',A'B'与无差异曲线I相切,切点E'为新的消费者均衡点,此时,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量由QX增至Q'X,对商品Y的需求量从QY减至Q'Y。
图4-11收入效应 图4-12 替代效应
二、价格效应
在替代效应分析中,我们假定实际收入不变,即原有的效用水平不变,消费者保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但当价格发生变化时,虽然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其实际收人(即货币收入的购买力)却已经发生了变化,如图4-13所示:
图4-13 价格效应
从图4-13可以看到,当商品X价格下降时,预算线从A1B移至A2B,均衡点自E1移至E3,X的需求量从X1增至X3,增加了X1X3。这种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需求量的总变化,称为价格效应。它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和,即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在图4-13中,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后,作补偿预算线A'1B'(该线与无差异曲线I1相切于点E2,与新的预算线A2B平行),则均衡点从E1移至E2,对X的需求量从X1增至X2,增加了X1X2。它是消费者的均衡点沿着原来的无差异曲线移动而引起的对X需求量的变化,即为价格变化产生的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变化将导致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变化,预算线从A'1B'移到A2B,均衡点再从E2移至E3,对X商品的需求量自X2增至X3,增加X2X3,这是价格变化产生的收入效应。因此,X商品价格下降产生的替代效应导致对X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X1X2,收入效应导致对X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X2X3,两者之和的价格效应导致对X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X1X3,即X1X3= X1X2+X2X3。
三、不同类型商品的价格效应分析
在商品价格变化的各种效应中,替代效应与价格变化的方向相反,恒为负值;但收入效应却因商品类别而异,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变化的方向相反,为负值,但劣等商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化的方向相同,为正值。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效应最终要根据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方向及其大小而定。
当X为正常商品时,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方向相同,两者相互补充。如图4-13所示,当Px下降时,替代效应X1X2和收入效应X2X3都为正值,从而X商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对其需求量的增加,符合需求定理。
当X为低档商品时,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方向相反,两者相互抵消。如图4-14所示,Px下降时,替代效应X1X2为正值,收入效应X2X3却为负值,因此,价格效应=X1X2一X3X2=XlX3。若 X1X3为正值,说明虽然收入效应会抵消一部分替代效应,但由于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收入效应的绝对值,价格效应仍然符合需求定理。若X1X3为负值,说明替代效应绝对值小于收人效应绝对值,价格效应的方向将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同,如图4-15所示。英国经济学家R·吉芬发现,19世纪爱尔兰的土豆有这种违反需求定理的反常现象,这种特殊的低档商品被称作吉芬商品(Giffen good)。显然,吉芬商品必是低档商
品,但低档商品不一定是吉芬商品。
图4-14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图4-15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六节 收入消费曲线与价格消费曲线
一、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
当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发生变动时,预算线的斜率虽然不会变动,但其位置将平行移动,因此,消费者的均衡点也将随之移动,如图4-16所示:
(a)收入消费曲线(b)恩格尔曲线
图4-16(a)表示,当消费者的货币增加时,预算线从A1B1移至A2B2,均衡点自El移至E2,对X的需求量自X1增至X2;当消费者的货币收入进一步增加时,预算线又从A2B2移至A3B3,均衡点自E2移至E3,对X的需求量也从X2增至X3。连结E1、E2、E3、……所形成的轨迹,反映了消费者在不同的收入情况下对两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变化,称为收入消费曲线(以ICC表示)。
与之相仿,在图4-16(b)中,以货币收人M为纵轴,以某种商品X的消费量为横轴,可以从收入消费曲线中方便地导出一条反映消费者货币收入与某种商品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由德国统计学家E·恩格尔提出,因而称之为恩格尔曲线(以EC表示)。
收入消费曲线ICC以及由其导出的恩格尔曲线EC,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而根据它们的不同形状,就可以判断商品的不同类型,如图4-17所示。
根据需求收入弹性公式Em=dX/dM*M/X,可知恩格尔曲线的斜率就是dX/dM的倒数。由于M、X恒为正值,Em的正负就取决于dX/dM的正负,从而也就取决于恩格尔曲线的斜率dM/dX的正负。当dM/dX>0时,Em>0,为正常商品,对应的恩格尔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如图4-17(a)];当dM/dX<0时,Em<0,为劣等商品,对应的恩格尔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4-17(b)]。
当Em>0时,在图4-17(a)中,根据恩格尔曲线的切线与横轴的交点的位置,还可以进一步判明Em的大小,从而判断某种商品的类型:(1)如果恩格尔曲线的切线与横轴的交点位于原点的左边,则Em>1,该商品为奢侈品,恩格尔曲线的形状如图4-17(a)中的EC1;(2)如果恩格尔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Em=1,恩格尔曲线的形状如图4-17(a)中的EC0;(3)如果恩格尔曲线的的切线与横轴的交点位于原点的右边,则O
(a)正常商品(b)低档商品 图4-17 恩格尔曲线与需求收人弹性
实际中,许多商品的恩格尔曲线是不断变化的,即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上恩格尔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如图4-18所示,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恩格尔曲线开始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但是当收入超过M2之后,转而向左上方倾斜了,斜率变为负值,对应的Em也从正值变为负值。现实中,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许多正常商品变为低档商品时,其恩格尔曲线的变化就是这样的。例如,在原来收入较低时,人们对肥肉的需求随着收入的上升而增加,而随着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人们对肥肉的需求就会随着收入的进一步上升而减少。
图4-18 变化的恩格尔曲线
恩格尔根据调查资料发现,收入少的家庭,在其总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费支出的比例大于其他消费支出的比例,或者说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大于50%;收入多的家庭,在其总消费支出中,用于食品消费支出的比例小于其他消费支出的比例,或者说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小于50%。该现象被称为恩格尔定律。而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越小,表示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越大,表示生活越贫困。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
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二、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
如前所述,在两种商品价格Px、Py既定的条件下,具有一定收入的消费者必定有一条消费预算线,它的斜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预算线的斜率必然发生变动,消费者的均衡点也随之变动。
如图4-19(a)所示,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预算线从A1B移至A2B,均衡点从E1移至E2,对X商品的需求量从X1增加到X2;当X商品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时,预算线又从A2B移至A3B,均衡点又从E2移至E3,对X商品的需求量也从X2进一步增加到X3。连结E1、E2、E3……所形成的轨迹,反应了消费者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消费量的变化,称为价格消费曲线(以PCC表示)。
(a)价格消费曲线(b)需求曲线 图4-19 价格消费曲线与需求曲线
由于价格消费曲线反映了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很容易从价格消费曲线中推导出需求曲线。如图4-19(b)所示,只要在横轴为X商品需求量,纵轴为X商品价格的直角坐标系中,将图4-19(a)中关于X商品的价格和对应的需求量标出,就可以得到类似于a、b、c等各个组合,连结这些点所得到的曲线就是X商品的需求曲线。只要某种商品是正常商品,那么所推导出来的该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一定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但如果某种商品是低档商品,那么就要看这种商品价格变化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对比了。如果价格变化后,该商品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则该商品的需求曲线仍然向右下方倾斜;如果价格变化后,该商品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则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将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吉芬商品的情况就是如此。
三、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购买一定量的商品或服务最多愿意支付的价格总和与实际支付的价格总格之间的差额,它是对消费者从交易中所获利益的一种货币度量,实际上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用需求曲线来测算消费者剩余是一种简便易懂的方法。在图4-20中,以横轴表示某商品的数量(Q);以纵轴表示该商品的价格(P)。对于某消费者来说,由于消费第一单位该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最高,因而他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最高,达到10元;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第二单位同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下降的,因而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也下降到8元;消费第三单位该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更小,因而该消费者为此愿意支付的价格更低,下降到6元;为获得第四单位和第五单位该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进一步下降到4元和2元。可以知道,为获得五单位该商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为10+8+6+4+2=30(元)。若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为2元,消费者购买五单位该商品所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为2Х5=10(元)。因此,消费者购买五单位该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总额与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的差额为20元,这20元就是消费者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它是消费者从购买并消费某商品中所获得的净收益。显然,消费者剩余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益,而仅是消费者主观上的一种心理感受。
图4-20 消费者剩余 第五章 生产理论 第一节 企业与生产
在微观经济学中,企业是指使用生产资源从事商品生产或提供劳务的经济单位。作为一种盈利性组织,企业最主要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所谓利润最大化,就是要在成本既定时使产量最大;或在产量既定时使成本最小。具体来说,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必须就下列问题作出决策:(1)企业应采取何种法定形式?(2)企业应采用何种技术,以及在何种程度和多大范围内采用?(3)生产的场所应选择在何处?(4)生产要素应如何组合?(5)应该生产和向市场提供多少产品数量?本章着重考察企业的生产函数,包括了短期中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变动的生产函数及其规律,和长期中两种生产要素都可变的生产函数及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确定。
第一节 企业与生产
一、企业形式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经济单位,既包括了生产各种有形商品的企业,也包括了提供各种
服务的企业。在自由企业制度的市场经济中,按照基本的法定形式,可以将企业划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公司三种类型。
1.独资企业
独资企业是指由个人出资和个人所有的企业。独资企业的一般特点是,个人拥有和控制企业,个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决策,同时个人享有企业的利润和承担企业的亏损。独资企业大多是小型企业(如家庭农场、零售商店、私人诊所等),它的不利之处在于:(1)资金有限,融资不易,发展缓慢;(2)独资企业对债务负有无限责任,即企业破产时,不仅企业资金,甚至业主的家庭或个人的私有财产都可以被债权人提出要求用作赔偿;(3)缺乏连续性,即随着业主的退休和死亡,独资企业也就可能跟着停止活动。
2.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出资和共同经营的企业。在合伙企业中,每个合伙人都提供一部分资金,并根据合伙人对企业的贡献(包括资金、经营能力等)分享企业利润。合伙企业在商业、会计、法律等行业比较盛行,因为这种企业形式比较有利于每个合伙人在某些特定的专业领域发挥各自的专长。但是,合伙企业也具有独资企业所面临的不利之处,尤其是在合伙人之间产生不信任时,任何合伙人都可以轻易地宣布退出,从而结束合伙企业的经营。
3.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一般可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有关中国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该法律文件的第一章《总则》中第三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法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本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其全部资产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虽然都是公司法人,具有许多共同特点,但它们也有一些差别。其共同特点在于:(1)责任有限,所有投资者(股东)的责任仅限于所投入的资本;(2)公司具有连续性,股份持有者的离去也不影响企业法人的存在,即公司是独立于股份持有者的法人;(3)由投资者选出的董事会掌握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其他人无权行使公司管理权。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1)在组成企业的成员数目上,有限责任公司规定是2人以上,50人以下,而股份有限公司只规定2人以上,不规定企业成员数目的上限;(2)在所有权转让方面,有限责任公司中某个(些)股份持有者须征得其他股份持有者的同意才能转让股份,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可由持股人自由转让。
在西方主要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以上三种类型的企业组织都以不同形式存在着。通常,从数量上看,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它们的销售额所占的比重并不很高。相反,有限公司数目不多,但规模较大,因而在社会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大。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其具有责任有限、连续性和集资能力大等优点,已经成为一种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与市场经济对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把企业建成有限公司的形式,包括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二、生产与生产要素
生产是把各种投入转换为产出的过程。通常,微观经济学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称为生产要素,并把生产要素划分为资本、劳动、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劳动是指生产过程中一切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可以划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世界上任何财富的创造都离不开劳动,因此劳动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资本是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物品。包括了厂房、机器、设备、燃料、原材料等有形资本;也包括了商标、专利权等无形资本。因此,经济学中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不同于货币资金,尽管它们是由货币资金转化而来的。
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了与土地相关的一切自然资源,如土地上的动植物资源,土地中的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开办和管理企业、组织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创新、承担风险的才能,也就是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在这四种生产要素中,企业家才能被认为是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事实上,企业家才能是劳动的一种,只不过是一种特别的劳动,所以将它作为单独的一种生产要素加以强调。
三、生产函数
把投入与产出联系起来的是一定的生产技术。对应于一个特定的生产技术,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就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来加以表示。因此,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技术给定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的函数式。假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分别用L、K、N、G…表示,而这些要素数量组合在一起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用Q表示,那么相应的生产函数可以写作:
Q=f(L,K,N,G,…)(5-1)传统分析中,通常假定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因此一个特定的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Q=f(L,K)(5-2)1.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
倘若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和劳动的组合比例根据一定的技术要求是不能改变的,这样的生产函数为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反之,资本和劳动的组合比例是能够改变的,这样的生产函数称为可变比例生产函数。在可变比例生产函数中,为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可以采用不同的资本和劳动组合比例。如果采用的是多用资本少用劳动的组合,即为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如采用的是少用资本多用劳动的组合,即为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如,在一亩土地上种植小麦,就可以采用不同的生产方式。
2.C-D生产函数
在微观经济学中,经常被使用的一个生产函数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简称C-D生产函数。它是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数学家柯布(C.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P.Dauglas)为了分析美国的经济状况而构造的一个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式(5-3)中,Q代表产量,L代表劳动投入量,K代表资本投入量,A、α和β是三个正的参数,并且通常0<α<1,0<β<1。
C-D生产函数在经济理论应用研究中被认为是一种很有用的生产函数,主要是因为该函数不仅简单而且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首先,C-D生产函数是一个指数函数,在数学上比较容易处理,如两边取对数,可以很容易将其线性化。其次,C-D生产函数中的参数A、α和β都具有明显的经济含义。A可以代表技术水平,A的数值越大,既定的资本和劳动投入所生产的产量越大;α和β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也反映了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程度。例如,柯布和道格拉斯通过对美国1899-1922年有关经济资料的分析和估算得到:α约等于0.75,β约等于0.25,这表明这一期间美国劳动每增加1%,产量增长0.25%;而资本每增加1%,产量增长0.25%。此外,根据后面的分析,还可以进一步利用该函数说明生产的一些性质,如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收益不变、技术中性等。
3.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数量变化各具特点。有些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很容易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另一些生产要素却不易变化。在一定时期内,投入量容易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生产要素,称为可变生产要素,比如劳动力、原材料、燃料等;而在一定时期内,投入量不能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生产要素,称为固定生产要素,比如厂房、设备、大型运输工具等。
对可变生产要素和固定生产要素的划分是建立在企业生产的短期和长期划分基础上的。所谓短期是指企业来不及调整所有生产要素的时期,也即在短期中,企业的某些生产要素是可变的,而另一些生产要素是固定的;所谓长期是指企业能够调整所有生产要素的时期,即在长期中,生产要素不再有可变与固定之分,或者说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显然,在经济学中,对短期与长期的划分标准是在某一时期内是否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以调整,而不是时间的长短。事实上,对于不同的行业而言,短期所指的时间长短可能完全不同。例如,对一个大型钢铁企业而言,短期可能是指3~5年,因为在这段时间内,企业很难通过增加大型炼钢设备(如高炉)来改变企业的生产规模。但对一个服装企业而言,短期则可能仅指1年
第四篇: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一)
微观经济学期终复习提纲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一、基本概念和复习要点:
1. 最优化原理、均衡原理、比较静态分析、竞争市场、市场供给、市场需求、均衡价格、均衡产量、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进、循环流程图
2. 预算(约束)线、可支配收入、预算线的斜率、消费商品的机会成本、从量税、从价税、统一从价税、总额税
3. 商品的效用、偏好、无差异曲线、效用函数、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完全替代品、完全互补品、不相关商品、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 一般需求的最优解、一般需求最优解的条件、需求曲线、反需求曲线、价格变化、收入变化、价格提供曲线、收入提供曲线、恩格尔曲线、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奢侈品和低档商品、普通商品和吉芬商品、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补偿预算线
5. 保留价格、消费的总效用、消费的净效用、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的变化、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的变化
6. 自身价格的需求弹性、自身价格的供给弹性、交叉价格的需求弹性、收入的需求弹性、劳动的供给弹性、弹性率的公式、弧弹性率的计算、点弹性率的计算、需求弹性的数值分类、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需求弹性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总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交叉价格弹性与交叉价格效应、拉弗曲线
7.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需求的一般规律、市场均衡、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反需求曲线与反供给曲线、市场均衡的条件、市场均衡的特例、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曲线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曲线的变动、价格弹性与均衡变化、价格控制与均衡变化、价格上限、价格下限、从量消费税与均衡变化、从量销售税与均衡变化、税负的分配、(税收的)额外净损失、蛛网模型 8. 生产技术、生产的投入、生产函数、等产量线、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边际产品(量)、边际产品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规模报酬、不变的规模报酬、递减的规模报酬、递增的规模报酬、规模报酬与边际产品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9. 企业成本、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固定成本、成本曲线及相互关系、长期(总)成本与短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与短期边际成本、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10. 等利润线、短期利润最大化的条件、长期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利润最大化的比较静态分析、要素需求曲线、反要素需求曲线、边际产品价值
11. 条件(要素)需求函数、等成本曲线、等成本曲线的斜率、成本最小化的条件、产量扩展线、短期成本最小化和长期成本最小化、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转化率、等收入线、学习曲线 12. 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条件、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厂商的短期关闭条件、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厂商的长期关闭条件
13. 短期行业均衡的条件、长期行业均衡的条件、短期行业供给曲线、长期行业供给曲线、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
14. 形成垄断的因素、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垄断厂商(边际)收益曲线的特征、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垄断的额外净损失(分配性低效率)、技术性低效率、垄断的限制政策、自然垄断的特征
15. 垄断的统一定价、垄断的价格歧视、第一级价格歧视、第二级价格歧视、第三级价格歧视、两部收费制、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垄断竞争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
16.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双头垄断的选择策略、斯塔克尔伯格模型、古诺模型、最佳反应函数、古诺-纳什均衡、伯特兰竞争(联合定价)模型、价格领导模型、卡特尔(窜谋)模型
17. 引致需求、边际产品收益、边际要素成本、完全竞争市场要素需求条件、垄断市场要素需求条件、买方垄断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经济租金、劳动的供给曲线、勒纳指数、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
18. 帕累托效率的条件、埃奇沃斯方框图、可行配置、初始禀赋、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的)契约曲线、(交换的)契约曲线的核心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契约曲线
19. 外部性、正外部性、负外部性、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外部性的内部化、庇古税、科斯定理、私人矫正、交易成本、可交易许可证、物品的分类、(纯)公共物品、物品的排他性、物品的竞争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保留价格、公共物品的塔便车问题、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效率(均衡)条件、公共物品的市场失灵、成本-收益分析、克拉克税收机制
20. 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柠檬(次品)市场、市场信号、信息搜寻、信号传递、信号甄别、混合均衡、分离均衡、道德风险、提防行动、道德风险的应付、劳资关系的激励问题、激励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复习参考)选择题:
51.消费者将收入全部购买商品X、Y,已知两商品的价格之比为2,某消费者的对X、Y的边际效用之比为1.5,消费者将采取的行为是()。
A.增购X,减购Y B.减购X,增购Y C.同时增购X、Y D.同时减购X、Y(B)
52.商品X,Y价格与消费者收入以相同比例下降,则预算线()。A.向右上方移动
B.向左下方平移
C.不变动
D.转动(C)
53.生产要素最适度组合的选择条件是()。
A.MRS = P1/P
2B.MU1/MU2 = P1/P2
C.MRTSLK = w/r
D.MPL/MPK = r/w(C)
54.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D.不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增加其余生产要素的投入(A)
55.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AFC一直大于AVC
C.AFC曲线随MC曲线的上升而上升(D)
B.AC曲线与AVC曲线同时达到最低点
D.AC曲线与AVC曲线之间距离越来越小
56.某垄断厂商准确知道自己的产品在北京和上海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分别为1.2和1.8,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则产品在北京和上海两市场的定价价格比是()。
A.2:3
B.3:2
C.3:8
D.8:3
57.已知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80%,而同期消费者的收入却增加了40%,则该商品很可能是()。
A.必需品
B.奢侈品 C.一般低档商品
D.吉芬商品
58.商品的需求价格由()决定。
A.消费者的收入
B.消费者的偏好 C.该商品的边际效用
D.该商品的生产成本
59.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
A.消费者的收入
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 C.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
D.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价格
60.()表示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所能生产的不同的商品组合。
A.等产量线
B.等成本线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生产的契约曲线
61.下列公式错误的是()。
A.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的关系:MC=w/MPL B.平均成本与平均产量的关系:AC=w/APL C.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产量的关系:AVC=w/APL D.边际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关系:MC=dVC/dQ
62.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成U型有关的原因为()。
A.规模报酬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C.要素边际生产率
D.固定成本占总成本比重
63.国家监管机构对一个垄断厂商的限价正好使其经济利润消失,则限价要等于该厂商的()。
A.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 C.平均成本
D.平均可变成本
64.某工人在工资率每小时2美元时挣80美元,每小时3美元时挣105美元,由此可以判定()。
A.收入效应起主要作用
B.替代效应起主要作用 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均未发生作用
D.上述三者都不对
65.在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均为完全竞争时,若产品价格为2,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1和0.5,则企业均衡时,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分别为()。
A.0.5和0.25
B.2和1 C.2和4
D.1和0.5
答案(56-65):DBCBC BCCAA
66.在市场经济中,当鸡蛋的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时,解决鸡蛋供求矛盾的下列办法中最有效的办法是()。A.实行定量供给
B.宣传吃鸡蛋会导致胆固醇升高 D.进口鸡蛋 C.让鸡蛋的价格自由升高
67.以知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为-0.1,则X、Y这两种商品的关系是()。
68.在下列商品中,不可以采用“薄利多销”,通过降价来增加收益的商品是()。
69.如果消费者实现了均衡,意味着()。
70.以下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错误的说法是()。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产出量不变的条件下,用一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A.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一定时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B.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一定时实现了边际效用最大化 C.每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消费获取的边际效用相同 D.上述都不正确 A.大米
B.补药 D.时装 A.无关品
C.互补品
B.替代品 D.不能确定
C.旅游服务
在技术上的比例 B.边际技术替代率为负
C.随着一种投入要素的增加,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比例逐渐增加 D.边际技术替代率呈递减规律
7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2.某工人在工资率每小时2美元时挣80美元,每小时3美元时挣105美元,由此可以判定()。
73.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是()。
74.卖方实施价格歧视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75.某企业发现,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劳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之比高于劳动和资本的价格之比,说明()。
答案(66-75):CCACC AACDC A.该企业只要愿意多投入成本就可能取得更多的产量 B.只要资本的价格下降,以同样的成本就可以取得更多的产量
C.以同样的成本增加劳动的投入,减少资本的投入,就可以取得更多的产量 D.以同样的成本减少劳动的投入,增加资本的投入,就可以取得更多的产量 A.市场有不完善之处 C.市场能够被分割
B.个市场弹性不同 D.以上都是 A.完全竞争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B.完全垄断市场 D.寡头垄断市场 A.收入效应起主要作用
B.替代效应起主要作用 D.上述二者都不对 A.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始终是其平均收益曲线 B.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始终是其边际收益曲线 C.完全竞争企业短期供给曲线是其边际成本曲线 D.垄断性企业短期供给曲线是其边际成本曲线的一部分
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均未发生作用
第五篇:微观经济学复习题库及答案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2.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
4.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5.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6.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7.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8.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9.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1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 10.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
11.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
12.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13.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14.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往往就越大。∨ 15.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就可能越大。∨
16.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17.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 18.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19.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
20.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是无差异的。× 2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固定常数时,表明两种商品是完全互补的。× 22.当消费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负时,则总效用达极大值。× 23.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
24.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25.吉芬物品和低档物品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上方倾斜。× 26.所有的吉芬物品都是低档物品。∨
27.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28.个人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着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状态。∨ 29.吉芬物品是一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特殊商品。∨ 30.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沿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运动。× 31.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两点对应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32.若某商品的价格变化,其替代效用小于收入效应,则该商品是低档品。×
33.若MUx/Px>MUy/Py,消费者应增加X商品的购买,减少Y商品的购买,最终可实现效用最大化。∨
34.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35.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MP>AP的第一阶段。× 36.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是指未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37.AP曲线与MP曲线相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38.能提供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即为等产量曲线。× 39.等产量曲线表示的是用同样数量劳动和资本生产不同的产量。× 40.当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肯定是下降的。∨ 41.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42.在生产的第Ⅱ阶段,AP是递减的。∨
4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MP曲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44.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
45.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企业处在合理投入区域时,MC必然递减。× 46.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产出增加10%。×
47.正常利润是显成本的一部分。× 48.成本函数的形式为C = wL + rK。∨ 49.LAC可划分成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50.在LAC曲线下降的阶段,LAC是SAC最低点的连线。× 51.LAC曲线呈U型的原因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52.在规模内在经济作用下LAC曲线呈下降趋势。∨ 53.MP处于最高点时,AVC处于最低点。×
54.规模报酬递减,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55.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变得越来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来越小,但决不会相交。∨
56.SAC呈U2型的原因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57.SAC曲线呈U2型特征是由于规模经济与不经济的影响。× 58.LAC呈U2型的原因是规模内在经济与不经济的作用。∨ 59.MC曲线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 60.SAC曲线总是LAC曲线的最低点。×
61.AP曲线的最高点和AC曲线的最低点相对应。×
62.在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MC>AC,在其右侧,MC<AC。× 63.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2元,此时边际成本为1元。×
64.对于任何厂商来说,在长期均衡中都必然实现TR>TC。× 65.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是微观经济学划分市场类型的标准。∨ 66.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
67.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而不同时处于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厂商也是完全竞争厂商。∨ 68.所有完全竞争的企业都可以在短期均衡时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 69.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70.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上等于和高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71.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是相同的。∨ 72.若企业经济利润为零,就是收支相抵。∨ 73.企业获得经济利润则一定获得正常利润。∨ 74.生产者的行为目标是产量最大化原则。×
75.完全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可获得经济利润。× 76.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都实现了正常利润,且经济利润都为零。∨
77.在厂商短期均衡产量上,AR<SAC,但AR>AVC,则厂商亏损,但应继续生产。∨ 7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SMC曲线和SAC曲线的交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
79.完全竞争厂商实现短期均衡时,SMC曲线AVC曲线的交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 80.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收益并等于边际收益。∨ 81.某厂商产量达到5万时的MR=65元,MC=55元,(其它条件一定)该厂商应继续扩大产量。∨
82.一个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该行业中每个厂商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 83.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才存在行业的供给曲线。∨ 84.斯威齐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跟涨不跟落”。× 85.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 86.由于垄断对于消费者是件“坏事”,对于生产者是件“好事”,因此,综合起来,我们难以判断它到底是否有效率。×
87.古诺模型假定,行业中只有两个厂商,他们的边际成本既定,且每个厂商都假定另一个厂商的产出数量不变。×
88.垄断厂商在短期内实现均衡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可以利润为零,也可以蒙受最小亏损。∨
89.从长期看,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的超额利润将会消失。∨ 90.垄断是缺乏效率的,因为厂商有超额利润。× 91.垄断厂商实现长期均衡时,必定获得超额利润。×
92.垄断行业由于有规模经济存在,可以比竞争行业产量更高,价格更低。× 93.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关键差别是垄断竞争存在产品差别。∨ 94.经济学中的产品差别是指不同种产品之间的差别。× 95.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的情况下,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96.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时,垄断厂商肯定会获得超额利润。× 97.垄断竞争厂商的AR曲线MR曲线相互重合。× 98.垄断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
99.当某完全竞争厂商使用劳动要素达一定量时的VMP=500元,而w=450元,该厂商应减少劳动的使用量。×
100.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的、共同的需求。∨ 101.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和MP曲线重合。×
102.由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派生出来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叫引致需求。∨ 103.只要厂商购买要素的数量使得VMP=w,那么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率的。∨ 104.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VMP=w。∨
105.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06.随着工资的提高,单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越来越多。× 107.土地的供给曲线中,有一段“向后弯曲”。× 108.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和。×
109.所谓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110.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这是因为土地供给是不变的。∨ 111.基尼系数越大,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112.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从社会福利曲线推导出来的。×
113.养蜂者的活动对果园生产者的利益存在生产的外部影响。∨ 114.市场机制总是可以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115.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时候,市场调节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116.外部不经济的经济活动其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117.如果存在外部不经济,则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118.在消费上或使用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商品叫公共物品。× 119.存在消费的外部经济时,他人或社会会从中收益。∨ 120.公共物品必须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三、选择题(将答案填入下表中,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套题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是C A.完全信息的假设
B.完全竞争的假设
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
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2.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根本思想或目的是C A.一般均衡论 B.“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C.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可以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D.4完全竞争市场下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
3.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ACD A.出现于19364年
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BC A.价格理论
B.单个厂商
C.单个消费者
D.资源配置 5.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BD A.面粉和大米
B.汽油和汽车
C.羊肉和牛肉
D.录音机和磁带 6.当出租车租金下调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C A.需求减少
B.需求量增加
C.需求曲线左移
D.需求无法确定 7.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B A.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
B.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 C.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D.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8.下列商品中,4需求价格弹性最大的是 C A.服装
B.化妆品
C.金银首饰
D.食盐 9.需求量的变动是指AC A.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B.非价格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C.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D.需求曲线的移动
10.某一时期,电冰箱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可以是B A.电冰箱的价格下降
B.生产者对电冰箱的预期价格上升 C.生产冰箱的要素成本上升 D.消费者的收入上升
11.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正向(大于0)的有BD A.汽油和汽车 B.面粉和大米 C.苹果和自行车 D.猪肉和牛肉 12.某一时期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的原因可以是CD A.彩电价格下降
B.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 D.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
13.食盐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由于某种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使食盐产量下降2404%4,在这种情况下5C 555A.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食盐产量下降20%5 555B.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低于20%5 555C.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超过20%5 555D.食盐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为食盐价格上升等于20%5 14.在得出棉花种植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除哪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均保持为常数ABC A.土壤的肥沃程度
B.棉花种植面积 C.技术水平D.棉花的价格
15.当某消费者的收入上升20%,其对某商品的需求量上升5%,则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B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5等于0 16.假定某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函数Qd5= 4005-55P5时的均衡价格为505,当需求函数变为Qd5=56005-55P5时,(供给不变)均衡价格将BD A.低于50
B.高于50
C.等于50
D.上升
17.某日内,X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和互补品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5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日X5商品的需求数量B 55 A.5增加30单位5 B.5减少30单位5C.增加130单位5 D.5减少130单位 18.以下因素导致小麦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D A.5小麦的价格下降5555 B.5小麦的种植技术提高 C.5种植小麦的成本上升55 D.预期小麦的价格下降
19.若供给曲线上每一点的点弹性都等于15,则供给曲线只能是一条B 555A.5过原点的45线5555 B.5过原点的直线
C.5平行于横轴的直线555D.555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20.一种物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取决于D 555A.5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B.5互补品的价格
C.5收入
D.5以上都正确 21.一般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这是因为C 555A.5收入效应的作用555555
B.5替代效应的作用 555C.5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同时发生作用5555D.上述答案均不正确 22.在两种替代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5供给不变)A5 555A.5上升
B.5下降
C.5不变
D.5不确定
23.在两种互补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价格B 555A.5上升55B.5下降55C.5不变5 D.5不确定 24.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包括ABCD 555A.5商品本身的价格5555555B.5消费者的收入水平555C.5相关商品的价格5555555D.消费者的偏好 25.在一般情况下,供给曲线AC 555A.向右上方倾斜
B.5向右下方倾斜
C.5斜率为正
D.5斜率为负
26.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为B 555A.5正值
B.5负值
C. 0
D.515 27.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间是A A.反方向变动关系
B.同方向变动关系
C.没有关系
D.难以确定 28.基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CD A.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
B.MRSxy = Px / Py C.MUx / Px = MUy / Py
D. MUx / MUy = Px / Py 29. MRCSxy6递减,意味着当X商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时,能代替的Y商品的数量B 666A.6越来越多
B.6越来越少
C.6保持不变
D.以上均不正确 30.设对某一消费者有6MUx/Px<MUy/Py66,为使他得到的效用最大,他将BC 666A.6X、Y的价格不变,增加X的购买量,减少Y的购买量 666B.6X、Y的价格不变,增加Y的购买量,减少X的购买量 6 C.6仅当X的价格降低时,才有可能增加X的购买 666D.仅当Y的价格降低时,才有可能增加Y的购买
31.当消费者对商品X6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x为C 666A.6正值
B.6负值
C.6零
D.不确定 32.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设条件有ABD 666A.6效用是可以衡量的B.6MU递减 C.6MRCSxy6递减666
D.6货币边际效用不变
33.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若增加16个单位X商品的购买,需要减少26个单位的Y商品的消费,则有A 666A.6MRCSxy6=626666 B.6MRCSxy6=61/2 C.6MUx/MUy6=626666D.6MUx/MUy6=61/2 34.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C A.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B.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C.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D.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35.当只有商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各均衡点的轨迹称作B A.需求曲线
B.价格—消费曲线
C.恩格尔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36.某消费者消费更多的某种商品时D 666A.6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增66 B.6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 6 C.6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减666D.6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 37.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A A.沿着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移动 B.运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C.沿着原有的预算线移动 D.不变 38.低档物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C 66 A.6增加666666666B.6减少
C.6替代效应的效果大于收入效应的效果时增加 666D.6替代效应的效果小于收入效应的效果时增加
39.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B 6 A.6沿着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运动66B.6运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666C.6不变666666666666D.6不规则变动 40. I6=6Px·X6+6Py·Y6是消费者的C A.6需求函数
B.效用函数
C.6预算约束方程
D.6不确定 41.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的假设包括CD 666A.6边际效用递减
B.6货币边际效用不变
C.6传递性
D.6不饱和性
42.已知消费者的收入为I,全部用来购买X1,X2,且MU1/P1>MU2/P2,若要达到消费者均衡,需要A 666A.6增加的X1购买,减少X2的购买
B.增加X2的购买,减少X1的购买 666C.6X1,X2都增加66666
D. X1,X2都减少。43.消费者达到均衡时ABCD 777A.7总效用最大777777777B.7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 777C.7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77 D.7MRCS12 =7P1/P1 44.当消费者处于均衡时A 777A.7每单位货币购买不同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相等 777B.7每种商品的总效用相等
777C.7每种商品的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 777D.7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45.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A A.凸向原点
B.凹向原点
C.垂直于横轴
D.平行于横轴 46.在如下生产函数下:Q7=7f(L,K7),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D 777A.7MP>AP阶段
B.7MP下降阶段
C. AP>MP>0阶段7 D.7MP与AP相交之点起至MP与横轴交点止 4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 B.只要MP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 C.MP曲线必定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 D.只要MP减少,AP也一定减少
48.对于生产函数Q7=7f(L,K7)和成本方程C7=7wL7+7rK7来说,在最优点生产要素组合点上应该有ABCD 777A.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相切7 B.7MRTSlk7=7w/r 777C.7dk/dl7=7w/r77
D. MPl/MPk7=7w/r 49.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两点的产量肯定是A 77 A.7相等
B.7不等
C.无关
D.7以上情况都存在
50.若横轴代表劳动,纵轴表示资本,且劳动的价格为w,资本的价格为r7,则等成本线的斜率为C 777A.7w/r
B.7r/w7
C.-w/r
D.7-r/w7 51.当其它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连续增加时CD 777A.7TP会一直增加
B.7TP会一直减少
C.7TP先增加后减少
D.7MP会有一最大值
52.在既定的等产量曲线上,若增加1个单位的劳动,需要减少2个单位的资本,则有A 777A.7RTSlk7=72,7MPl/M7Pk = 27
B.7RTSlk7=71/2,7 MPl/MPk7=71/2 777C.7RTSlk7=71/2,MPl/MPk=7277
D. RTSlk7=72,MPl/M7Pk=71/27 53.一企业采用最低成本进行生产,若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单位资本的价格为20元,单位劳动的价格为8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B 77 A.71
B.72
C.73
D. 47 54.当生产函数Q7=7f(L,K7)的平均产量为正且递减时,边际产量可以是D 777A.递减且为正
B.7递减且为负
C.为零
D.7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55.关于等产量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 777A.7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代表相同的产量
777B.7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77 C.7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 777D.7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56.在LAC曲线与某一条SAC曲线相切之点的产量上,必有AC 8 A.8相应的LMC与SMC曲线相交之点88B.8LAC曲线达到最低之点 888C.8相应的LTC与STC曲线相切之点
D.8LMC曲线达到最低点
57.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管理企业的报酬,8这部分报酬属于BD 888A8.显成本
B.8隐成本
C.8经济利润
D.8正常利润 58.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引起的成本为A 888A.8显成本
B.8隐成本88C.固定成本88D.8机会成本 59. MC曲线达到最低时A 888A.8MP最大
B.8AVC最小
C.8TC最大
D. AC最小 60.从原点出发的射线在与T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有BC A.AVC最小
B.MC = ATC
C.ATC最小
D.MC最小 6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C 888A.8MC>AC时,AC下降
B.8MC<AC时,AC下降
888C.8MC8=8AC8时,AC达到最低点88 D.8MC8=8AC时,AC达到最高点 62.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VC相切的产量上有ABD 888A.8AVC最小
B.8MC8=8AVC
C. MC最小
D.8MC处于上升阶段 63.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有BCD 888A.8MP>AP时,AP上升
B.8MP<AP时,AP达极大值 88 C.8MC<AC时,AC上升88 D.8MC8=8AC时,MC达极大值
64.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越变越小,于是AC与AVC曲线BC 888A.8最终相交
B.8仅可无限接近
C.8永远不会相交
D.8重合 65.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C 888A.8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888B.8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 88 C.8既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又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 888D.8以上都不对 66.平均固定成本D 888A.8无论产出水平发生什么变化,它都不变88
B.8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888C.8曲线是U8型的8888888888888 D.8以上都不对 67. SAC曲线U型特征的原因在于C 888A.8MU递减规律88888
B.8规模经济与不经济 888C.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8888D.8无法确定
68.厂商为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价格属于B 888A.8显成本
B.8隐成本
C.经济利润
D.8正常利润 69.成本函数[C8=8f(Q8)]表示的是BC 888A.8支出一定成本与在一定价格下的不同要素最大购买量间的关系 888B.8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C.8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D.8产量随着成本的变化而变化
70.对应于边际报酬递减阶段,8STC曲线A 888A.8以递增的速率上升8888B.8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888C.8以递减的速率上升8888D.8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71.在LAC曲线最低点上ABCD
A.8LAC曲线与LMC曲线相交 999B.9代表最优规模的SAC曲线过LAC曲线与LMC曲线的交点 999C.9代表最优规模的SMC曲线过LAC曲线与LMC曲线的交点
999D.代表最优规模的SMC曲线通过代表最优规模的SAC曲线的最低点 72.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以下哪些行业最接近完全竞争行业CD A.家电行业
B.汽车行业
C.蔬菜行业
D.玉米行业 73.完全竞争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时D 999A.9P>SAC
B.9P9=9SAC
C.9P<SAC
D.9以上都有可能 74.作为市场价格接受者的厂商是A 999A.9完全竞争厂商
B.9完全垄断厂商
C.9垄断竞争厂商
D.9寡头垄断厂商 75.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条件是BD 999A.9MR>MC9的差额为最大9999B. MR9=9MC9 99 C.9P>AC的差额为最大9999 D.9TR>TC的差额为最大 76.厂商的收支相抵点是指B 999A.9SMC曲线与SAC曲线相交之点999 B.9SMC曲线与SAVC曲线相交之点 999C.9SMC曲线与SAFC曲线相交之点99 D. SAC曲线与SAVC曲线相交之点 77.收益是指CD 999A.9成本
B.9利润
C.9成本加利润
D.9厂商销售收入
78.某完全竞争行业的价格和供给量在长期内呈同方向变动,则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C 999A.9水平状态
B.9向右下方倾斜
C.9向右上方倾斜
D.9呈垂直线 79.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是D 999A.9SMC曲线上超过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999B.9SMC曲线上超过收支相抵点的部分
999C. SMC曲线上的停止营业点和超过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 999D. SMC曲线上的收支相抵点和超过收支相抵点以上的部分
80.完全竞争行业内某一厂商在目前的产量水平上MC9=9AC9=9AR9=92元,则该厂商B 999A.9肯定没有获得最大利润99B.9肯定只获取正常利润 999C.9肯定获得了最少利润999D.9获取利润的情况不能确定 81.若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数量按同方向变化,则该行业是C 999A.9成本不变行业
B.9成本递减行业
C.9成本递增行业
D.9不能确定 82.在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VC9,则厂商B 9 A.9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应继续生产 999C.9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9999D.9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83.垄断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是一条BD 999A.9平行于横轴的直线99999999B.9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999C.9垂直于横轴的线999999999D.9与需求曲线重合的线 84.垄断竞争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C 999A.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999 B.9是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999C.9是向右下方倾斜的9999 D.9以上结论都正确 85.完全垄断厂商长期均衡产量上可以有ABCD 999A.9P>LAC
B.9P9=9LAC
C.9AR>LAC
D.9AR9=9LAC9 86.垄断竞争市场形成的条件是ABC 99 A.9产品有差别 B.厂商数目相当多 C.9厂商生产规模比较小 D.9企业利用国家的特权
87.垄断竞争厂商达到长期均衡时ABC 101010A.10超额利润 = 0
B.10P>LMC
C. d与D曲线相交
D.10P>LAC 88.经济学中产品的差别是指AC 101010A.10熊猫电视机与康佳电视机的区别101010 B.10电视机与收音机之间的差别 101010C.10同种产品之间的差别***0 D.10不同种产品之间的差别 89.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C 101010A.10MR10=10MC
B.10MR10=10LMC10=10SMC10=10LAC10=10SAC10 101010C.10MR10=10LMC10=10SMC,AR10=10LAC10=10SAC
D.10MR10=10LMC10=10AMC10 90.若在d10曲线上某一点的Ed10=10310,P10=10610,则相应的MR为B 1010 A.10MR10=102
B.10MR10=104
C.10MR10=101108
D.10MR10=10110 91.厂商之间关系最密切的市场是B 101010A.10完全竞争市场1010B.10寡头垄断市场1010C.10垄断竞争市场1010D.10完全垄断市场
92.根据古诺模型,在双头垄断条件下,厂商的产量是市场容量的A A.1/3倍
B.2/3倍
C.1倍
D.不能确定 93.垄断竞争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方法有D 101010A.10质量竞争101010B.10调整价格从而确定产量 101010C.10广告竞争101010D.10上述方法都可以 94.对垄断厂商来说.10下述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CD 1010 A.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1010B.10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上,价格等于边际收益 1010 C.10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不相等101010D.10利润最大化产量上,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95.垄断竞争理论中的产品差别是指AC A.同一种产品在质量、构造、外观等方面的差别 B.不同种产品在质量、构造、外观等方面的差别 C.同一种产品在商标等方面的差别 D.不同种产品在商标等方面的差别
96.完全竞争厂商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AB 101010A.向右下方倾斜 B.10与其VMP曲线重合 C.10为水平线
D.10高于VMP曲线
97.某人在工资率为4元/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时,挣160元;当工资率为5元/小时时,每周工作35小时,挣175元。由此可断定,对他来说,闲暇的AC 101010A.10收入效应起着主要作用
B.替代效应起着主要作用
101010C.10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发生作用10 D.10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没有发生作用 98.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指A A.边际产品价值
B.边际产品
C.产品价格
D.边际产品与要素价格之积 99.供给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叫做B 101010A.10地租
B.10租金
C.10准租金
D.经济租金 100.使地租不断上升的原因是C 101010A.10土地的供给、需求共同增加101010
B.10土地供给不断减少,而需求不变 101010C.10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供给不变10
D.10以上全不对 101.要素供给原则为AB 10 A.(du/dl)÷(du/dy)= w
B.du/dl = du/dy·w 101010C.10VMP10=10MP·P1010101010
D.10MRP10=10MR·MP1010 102.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B 111111A.平行于横轴的直线1111111111 B.11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1111 C.11供给弹性 =***1111 D.11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103.厂商的总利润与准租金相比D 111111A.11总利润大于准租金1111111111 B.11总利润等于准租金 111111C.11总利润小于准租金1111111111 D.11上述情况均可发生 104.洛伦兹曲线越是向横轴凸出A A.基尼系数就越大,收入就越不平等 B.基尼系数就越大,收入就越平等 C.基尼系数就越小,收入就越不平等 D.基尼系数就越小,收入就越平等
105.在由两个人(1,2)两种商品(X,Y)组成的经济中,在交换上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A 111111A.11MRCS1xy=MRCS2xy1111111111 B.MRTS1xy =MRTS2xy 111111C.11MRTSxy11=11Px/Py1111111111 D.MRTS1 xy=MRCS2xy 106.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A 111111A.11MRCSxy11=11MRPTxy1111
B.11 MRTSclk11=11MRTSDlk 111111C.MRCSAlk =11MRCSBlk1111111111 D.11MRTSlk11= Pl/Pk 107.帕累托最优的必要条件是ABC 111111A.11所有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111111B.11厂商使用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
111111C.11厂商生产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消费者消费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11111D.11每个消费者的效用为最大 108.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有ABC 111111A.11垄断
B.11外部经济效果
C.11公共物品
D.11政府干预 109.养蜂者的工作会对果园生产产生A 111111A.11生产的外部经济1111111111B.11消费的外部经济 111111C.11生产的外部不经济11111111D.11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110.纠正外部影响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可采用如下方法ABC 11A.11使用税收和津贴1111111111B.11规定财产权
111111C.11企业合并***1D.11制定反托拉斯法 111.如果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则该活动的C 111111A.11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1111111111 B.11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111111C.11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1111111111 D.11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112.在消费或使用上,公共物品的特点是BD 1111 A.11竞争性
B.11非竞争性
C.11排他性
D.非排他性 113.科斯定理假设交易成本为A 111111A.110
B.111
C.11大于1
D.11大于011小于111 114.在消费或使用上,私人物品的特点是AC 111111A.11竞争性
B.11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11非排他性
115.当一个消费者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便产生了A 111111A.11消费的外部经济11111111B.11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1111 C.11生产的外部经济11111111D.生产的外部不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