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讲义—二面角复习课

时间:2019-05-14 04:2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复习讲义—二面角复习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复习讲义—二面角复习课》。

第一篇:复习讲义—二面角复习课

复习讲义(4)二面角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求二面角平面角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根据题目的条件,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好:定性分析,定位作图,定量计算,其中定性是定位、定量的基础,而定量则是定位,定性的深化.在面面关系中,二面角是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的度量归结为平面上角的度量,一般说来,对其平面角的定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一步.可是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其定位的基本思路而导致思维混乱,甚至错误地定位,使问题的解决徒劳无益. 看右图.

如图1:α,β是由l出发的两个半平面,O是l上任意一点,OC α,且OC⊥l;OD β,且OD⊥l.这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环境背景,即∠COD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特征:

(1)过棱上任意一点,其平面角是唯一的;(2)其平面角所在平面与其两个半平面均垂直;

另外,如果在OC上任取一点A,作AB⊥OD,垂足为B,那么由特征(2)可知AB⊥β.突出l,OC,OD,AB,这便是另一特征.

(3)体现出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的条件背景. 特征(1)表明,其平面角的定位可先在棱上取一“点”.耐人寻味的是这一点可以随便取,但又总是不随便取定的,它必须与问题的条件背景互相沟通,给计算提供方便. 例1 已知:如图2,四面体V-ABC中,VA=VB=VC=a,AB=BC=CA=b,VH⊥面ABC,垂足为H,求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顶点V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是底面的中心,所以连结CH交AB于O,且OC⊥AB,由三垂线定理可知,VO⊥AB,则∠VOC为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图2)

正因为此四面体的特性,解决此问题,可以取AB的中点O为其平面角的顶点,而且使得题设背影突出在面VOC上,给进一步定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特征(2)指出,如果二面角α-l-β的棱l垂直某一平面γ,那么l必垂直γ与α,β的交线,而交线所成的角就是α-l-β的平面角.(如图3)

由此可见,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位可以考虑找“垂平面”. 例2 矩形ABCD,AB=3,BC=4,沿对角线BD把△ABD折起,使点A在平面BCD上的射影A′落在BC上,求二面角A-BD-C的大小的余弦值.

这是一道由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折叠前后的“变”与“不变”.

如果在平面图形中过A作AE⊥BD交BD于O、交BC于E,则折叠后OA,OE与BD的垂直关系不变.但OA与OE此时变成相交两线并确定一平面,此平面必与棱垂直.

由特征(2)可知,面AOE与面ABD、面CBD的交线OA与OE所成的角,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另外,A在面BCD上的射影必在OE所在的直线上,又题设射影落在BC上,所以E点就是A′,这样的定位给下面的定量提供了可能.

在Rt△AA′O中,∠AA′O=90°,通过对例2的定性分析、定位作图和定量计算,特征(2)从另一角度告诉我们:要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我们可以把构成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摆平”,然后,在棱上选取一适当的垂线段,即可确定其平面角.“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映生辉,不仅便于定性、定位,更利于定量.

特征(3)显示,如果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平面之一,存在垂线段AB,那么过垂足B作l的垂线交l于O,连结AO,由三垂线定理可知OA⊥l;或者由A作l的垂线交l于O,连结OB,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可知OB⊥l.此时,∠AOB就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如图6),由此可见,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位可以找“垂线段”. 课堂练习

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2,E为BC的中点,求面B1D1E与面BB1C1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的正切值.

练习1的条件背景表明,面B1D1E与面BB1C1C构成两个二面角,由特征(2)可知,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必定互补.

为创造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景,线段C1D1会让我们眼睛一亮,我们只须由C1(或D1)作B1E的垂线交B1E于O,然后连结OD1(或OC1)即得面D1B1E与面CC1B1E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C1OD1,2.将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一个面与棱长为a的正四棱锥的一个侧面吻合,则吻合后的几何体呈现几个面?

分析:这道题,学生答“7个面”的占99.9%,少数应服从多数吗?

从例题中三个特征提供的思路在解决问题时各具特色,它们的目标分别是找“点”、“垂面”、“垂线段”.事实上,我们只要找到其中一个,另两个就接踵而来.掌握这种关系对提高解题技能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非常重要.

本题如果能融合三个特征对思维的监控,可有效地克服、抑制思维的消极作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批判性.

如图9,过两个几何体的高线VP,VQ的垂足P,Q分别作BC的垂线,则垂足重合于O,且O为BC的中点.OP延长过A,OQ延长交ED于R,考虑到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影,∠AOR为二面角A-BC-R的平面角,结合特征(1),(2),可得VAOR为平行四边形,VA∥BE,所以V,A,B,E共面.同理V,A,C,D共面.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5个面.

例3 如图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BC的中点,F在AA1上,且A1F∶FA=1∶2,求平面B1EF与底面A1C1所成的二面角大小的正切值.

分析:在给定的平面B1EF与底面A1C1所成的二面角中,没有出现二面角的棱,我们可以设法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找出两个面的共点,则这两个公共点的连线即为二面角的棱,最后借助这条棱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略解:如图10.在面BB1CC1内,作EH⊥B1C1于H,连结HA1,显然直线EF在底面A1C1的射影为HA1.

延长EF,HA1交于G,过G,B1的直线为所求二面角的棱. 在平面A1B1C1D1内,作HK⊥GB1于K,连EK,则∠HKE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平面A1B1C1D1内,作B1L⊥GH于L,利用Rt△GLB1∽Rt△GKH,可求得KH. 又在Rt△EKH中,设EH=a,容易得到:所求二面角大小的正切值

注:我们也可以不直接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而通过等价变换或具体的计算得出其平面角的大小.我们可以使用平移法.由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可知,若两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这两个平行平面与第三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或互补.因而例3中的二面角不易直接作出其平面角时,可利用此结论平移二面角的某一个面到合适的位置,以便等价地作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略解:过F作A′B′的平行线交BB′于G,过G作B′C′的平行线交B′E于H,连FH. 显见平面FGH∥平面A′B′C′D′.则二面角B′-FH-G的平面角度数等于所求二面角的度数.过G作GM⊥HF,垂足为M,连B′M,由三垂线定理知B′M⊥HF.

所以∠B′MG为二面角B′-FH-G的平面角,其大小等于所求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 例4 已知:如图12,P是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PA=PB=PC=PD=a,AB=a. 求:平面APB与平面CPD相交所成较大的二面角的余弦值.

分析:为了找到二面角及其平面角,必须依据题目的条件,找出两个平面的交线. 解:因为 AB∥CD,CD平面CPD,AB平面CPD.

所以 AB∥平面CPD.又 P∈平面APB,且P∈平面CPD,因此平面APB∩平面CPD=l,且P∈l.

所以 二面角B-l-C就是平面APB和平面CPD相交所得到的一个二面角. 因为 AB∥平面CPD,AB平面APB,平面CPD∩平面APB=l,所以 AB∥l.过P作PE⊥AB,PE⊥CD.因为 l∥AB∥CD,因此 PE⊥l,PF⊥l,所以 ∠EPF是二面角B-l-C的平面角.

因为 PE是正三角形APB的一条高线,且AB=a,因为 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所以 EF=BC=a. 在△EFP中,小结: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正确而合理的定位,要在正确理解其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其基本特征,并灵活运用它们考察问题的背景.我们已经看到,定位是为了定量,求角的大小往往要化归到一个三角形中去解,因此寻找“垂线段”,把问题化归是十分重要的.

四、作业:

1.120°二面角α-l-β内有一点P,若P到两个面α,β的距离分别为3和1,求P到l的距离.

2.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以BD1为棱,B1BD1与C1BD1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第二篇:复习讲义—二面角复习课

复习讲义(4)

二面角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求二面角平面角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根据题目的条件,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好:定性分析,定位作图,定量计算,其中定性是定位、定量的基础,而定量则是定位,定性的深化.在面面关系中,二面角是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的度量归结为平面上角的度量,一般说来,对其平面角的定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一步.可是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其定位的基本思路而导致思维混乱,甚至错误地定位,使问题的解决徒劳无益.

看右图.

如图1:α,β是由l出发的两个半平面,O是l上任意一点,OC α,且OC⊥l;OD

β,且OD⊥l.这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环境背景,即∠COD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特征:

(1)过棱上任意一点,其平面角是唯一的;(2)其平面角所在平面与其两个半平面均垂直;

另外,如果在OC上任取一点A,作AB⊥OD,垂足为B,那么由特征(2)可知AB⊥β.突出l,OC,OD,AB,这便是另一特征.

(3)体现出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的条件背景.

特征(1)表明,其平面角的定位可先在棱上取一“点”.耐人寻味的是这一点可以随便取,但又总是不随便取定的,它必须与问题的条件背景互相沟通,给计算提供方便.

例1 已知:如图2,四面体V-ABC中,VA=VB=VC=a,AB=BC=CA=b,VH⊥面ABC,垂足为H,求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顶点V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是底面的中心,所以连结CH交AB于O,且OC⊥AB,由三垂线定理可知,VO⊥AB,则∠VOC为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图2)

正因为此四面体的特性,解决此问题,可以取AB的中点O为其平面角的顶点,而

且使得题设背影突出在面VOC上,给进一步定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特征(2)指出,如果二面角α-l-β的棱l垂直某一平面γ,那么l必垂直γ与α,β的交线,而交线所成的角就是α-l-β的平面角.(如图3)

由此可见,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位可以考虑找“垂平面”.

例2 矩形ABCD,AB=3,BC=4,沿对角线BD把△ABD折起,使点A在平面BCD上的射影A′落在BC上,求二面角A-BD-C的大小的余弦值.

这是一道由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折叠前后的“变”与“不变”.

如果在平面图形中过A作AE⊥BD交BD于O、交BC于E,则折叠后OA,OE与BD的垂直关系不变.但OA与OE此时变成相交两线并确定一平面,此平面必与棱垂直.

由特征(2)可知,面AOE与面ABD、面CBD的交线OA与OE所成的角,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另外,A在面BCD上的射影必在OE所在的直线上,又题设射影落在BC上,所以E点就是A′,这样的定位给下面的定量提供了可能.

在Rt△AA′O中,∠AA′O=90°,通过对例2的定性分析、定位作图和定量计算,特征(2)从另一角度告诉我们:要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我们可以把构成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摆平”,然后,在棱上选取一适当的垂线段,即可确定其平面角.“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映生辉,不仅便于定性、定位,更利于定量.

特征(3)显示,如果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平面之一,存在垂线段AB,那么过垂足B作l的垂线交l于O,连结AO,由三垂线定理可知OA⊥l;或者由A作l的垂线交l于O,连结OB,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可知OB⊥l.此时,∠AOB就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如

图6),由此可见,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位可以找“垂线段”.

课堂练习

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2,E为BC的中点,求面B1D1E与面BB1C1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的正切值.

练习1的条件背景表明,面B1D1E与面BB1C1C构成两个二面角,由特征(2)可知,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必定互补.

为创造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景,线段C1D1会让我们眼睛一亮,我们只须由C1(或D1)作B1E的垂线交B1E于O,然后连结OD1(或OC1)即得面D1B1E与面CC1B1E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C1OD1,2.将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一个面与棱长为a的正四棱锥的一个侧面吻合,则吻合后的几何体呈现几个面?

分析:这道题,学生答“7个面”的占99.9%,少数应服从多数吗?

从例题中三个特征提供的思路在解决问题时各具特色,它们的目标分别是找“点”、“垂面”、“垂线段”.事实上,我们只要找到其中一个,另两个就接踵而来.掌握这种关系对提高解题技能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非常重要.

本题如果能融合三个特征对思维的监控,可有效地克服、抑制思维的消极作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批判性.

如图9,过两个几何体的高线VP,VQ的垂足P,Q分别作BC的垂线,则垂足重合于O,且O为BC的中点.OP延长过A,OQ延长交ED于R,考虑到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影,∠AOR为二面角A-BC-R的平面角,结合特征(1),(2),可得VAOR为平行四边形,VA∥BE,所以V,A,B,E共面.同理V,A,C,D共面.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5个面.

例3 如图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BC的中点,F在AA1上,且A1F∶

FA=1∶2,求平面B1EF与底面A1C1所成的二面角大小的正切值.

分析:在给定的平面B1EF与底面A1C1所成的二面角中,没有出现二面角的棱,我们可以设法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找出两个面的共点,则这两个公共点的连线即为二面角的棱,最后借助这条棱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略解:如图10.在面BB1CC1内,作EH⊥B1C1于H,连结HA1,显然直线EF在底面A1C1的射影为HA1.

延长EF,HA1交于G,过G,B1的直线为所求二面角的棱. 在平面A1B1C1D1内,作HK⊥GB1于K,连EK,则∠HKE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平面A1B1C1D1内,作B1L⊥GH于L,利用Rt△GLB1∽Rt△GKH,可求得KH. 又在Rt△EKH中,设EH=a,容易得到:所求二面角大小的正切值

注:我们也可以不直接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而通过等价变换或具体的计算得出其平面角的大小.我们可以使用平移法.由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可知,若两平行平面同时与 到的一个二面角.

因为 AB∥平面CPD,AB

平面APB,平面CPD∩平面APB=l,所以 AB∥l.过P作PE⊥AB,PE⊥CD.因为 l∥AB∥CD,因此 PE⊥l,PF⊥l,所以 ∠EPF是二面角B-l-C的平面角.

因为 PE是正三角形APB的一条高线,且AB=a,因为 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所以 EF=BC=a. 在△EFP中,小结: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正确而合理的定位,要在正确理解其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其基本特征,并灵活运用它们考察问题的背景.我们已经看到,定位是为了定量,求角的大小往往要化归到一个三角形中去解,因此寻找“垂线段”,把问题化归是十分重要的.

四、作业:

1.120°二面角α-l-β内有一点P,若P到两个面α,β的距离分别为3和1,求P到l的距离.

2.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以BD1为棱,B1BD1与C1BD1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第三篇:高中数学教案:二面角复习课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二面角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求二面角平面角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根据题目的条件,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好:定性分

析,定位作图,定量计算,其中定性是定位、定量的基础,而定量则是定位,定性的深化.在

面面关系中,二面角是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的度量归结为平面上角的度量,一般说来,对其平面角的定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一步.可是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其定位的基本思路而导

致思维混乱,甚至错误地定位,使问题的解决徒劳无益.

看右图.

如图1:α,β是由l出发的两个半平面,O是l上任 意一点,OC α,且OC⊥l;OD β,且OD⊥l. 这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环境背景,即∠COD是二面 角α-l-β的平面角.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特征:(1)过棱上任意一点,其平面角是唯一的;(2)其平面角所在平面与其两个半平面均垂直;

另外,如果在OC上任取一点A,作AB⊥OD,垂足为B,那么由特征(2)可知AB⊥β.突出l,OC,OD,AB,这便是另一特征.(3)体现出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的条件背景. 特征(1)表明,其平面角的定位可先在棱上取一“点”.耐人寻味的是这一点可以随便取,但又总是不随便取定的,它必须与问题的条件背景互相沟通,给计算提供方便.

例1 已知:如图2,四面体V-ABC中,VA=VB=VC=a,AB=BC=CA=b,VH⊥面ABC,垂足为H,求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顶点V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是底面的中心,所以连结CH交AB于O,且OC⊥AB,由三垂线定理可知,VO⊥AB,则∠VOC为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图2)

正因为此四面体的特性,解决此问题,可以取AB的中点O为其平面角的顶点,而且使得题设背影突出在面VOC上,给 进一步定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特征(2)指出,如果二面角α-l-β的棱l 垂直某一平面γ,那么l必垂直γ与α,β 的交线,而交线所成的角就是α-l-β的平面角.(如图3)由此可见,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位可以考虑找“垂平面”.

例2 矩形ABCD,AB=3,BC=4,沿对角线BD把△ABD折起,使点A在平面BCD上的射影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A′落在BC上,求二面角A-BD-C的大小的余弦值.

这是一道由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 图形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搞 清折叠前后的“变”与“不变”.

如果在平面图形中过A作 AE⊥BD交BD于O、交BC于E,则折叠后OA,OE与BD的垂直关 系不变.但OA与OE此时变成相交

两线并确定一平面,此平面必与棱垂直.

由特征(2)可知,面AOE与面ABD、面CBD的交线OA与OE所成的角,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另外,A在面BCD上的射影必在OE所在的直线上,又题设射影落在BC上,所以E点就是A′,这样的定位给下面的定量提供了可能.

在Rt△AA′O中,∠AA′O=90°,通过对例2的定性分析、定位作图和定量计算,特征(2)从另一角度告诉我们:要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我们可以把构成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摆平”,然后,在棱上选取一适当的垂线段,即可确定其平面角.“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映生辉,不仅便于定性、定位,更利于定量.

特征(3)显示,如果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平面之一,存在垂线段AB,那么过垂足B作l的垂线交l于O,连结AO,由三垂线定理可知OA⊥l;或者由A作l的垂线交l于O,连 结OB,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可知OB⊥l.此时,∠AOB就 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如图6),由此可见,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位可以找“垂线段”.

课堂练习

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2,E为BC的中点,求面B1D1E与面BB1C1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的正切值.

练习1的条件背景表明,面B1D1E

与面BB1C1C构成两个二面角,由特

征(2)可知,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

必定互补.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为创造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

景,线段C1D1会让我们眼睛一亮,我们只须由C1(或D1)作B1E的垂线交

B1E于O,然后连结OD1(或OC1)即得面

D1B1E与面CC1B1E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C1OD1,2.将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一个面与棱长为a的正四棱锥的一个侧面吻合,则吻合后的几何

体呈现几个面?

分析:这道题,学生答“7个面”的占99.9%,少数应服从多数吗?

从例题中三个特征提供的思路在解决问题时各具特色,它们的目标分别是找“点”、“垂面”、“垂线段”.事实上,我们只要找到其中一个,另两个就接踵而来.掌握这种关系对提高解

题技能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非常重要.

本题如果能融合三个特征对思维的监控,可有效地克服、抑制思维的消极作用,培养思维

的广阔性和批判性.

如图9,过两个几何体的高线VP,VQ的垂足

P,Q分别作BC的垂线,则垂足重合于O,且O为

BC的中点.OP延长过A,OQ延长交ED于R,考

虑到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影,∠AOR为二面角

A-BC-R的平面角,结合特征(1),(2),可得VAOR

为平行四边形,VA∥BE,所以V,A,B,E共面.同

理V,A,C,D共面.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

是5个面.

例3 如图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BC的中点,F在AA1上,且A1F∶FA=1∶2,求平面B1EF与底面A1C1所成的二面角大小的正切值.

分析:在给定的平面B1EF与底面A1C1所成的二面角中,没有出现二面角的棱,我们可以设法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找出两个面的共点,则这两个公共点的连线即为二面角的棱,最后借助这条棱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略解:如图10.在面BB1CC1内,作EH⊥B1C1于H,连结HA1,显然直线EF在底面A1C1的射影为HA1.

延长EF,HA1交于G,过G,B1的直线为所求二面角的棱. 在平面A1B1C1D1内,作HK⊥GB1于K,连EK,则∠HKE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在平面A1B1C1D1内,作B1L⊥GH于L,利用Rt△GLB1∽Rt△GKH,可求得KH.

又在Rt△EKH中,设EH=a,容易得到:所求二面角大小的正切值

注:我们也可以不直接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而通过等价变换或具体的计算得出其平面角的大小.我们可以使用平移法.由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可知,若两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这两个平行平面与第三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或互补.因而例3中的二面角不易直接作出其平面角时,可利用此结论平移二面角的某一个面到合适的位置,以便等价地作出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略解:过F作A′B′的平行线交BB′于G,过G作B′C′的平行线交B′E于H,连FH.

显见平面FGH∥平面A′B′C′D′. 则二面角B′-FH-G的平面角度数等于

所求二面角的度数.

过G作GM⊥HF,垂足为M,连B′M,由三垂线定理知 B′M⊥HF.所以∠B′MG为二面角 B′-FH-G的平面角,其大小等于所求 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

例4 已知:如图12,P是正方形ABCD所在

平面外一点,PA=PB=PC=PD=a,AB=a.

求:平面APB与平面CPD相交所成较大的二面角的余弦值. 分析:为了找到二面角及其平面角,必须依据题目的条件,找出

两个平面的交线. 解:因为 AB∥CD,CD

平面CPD,AB

平面CPD.

所以 AB∥平面CPD.又 P∈平面APB,且P∈平面CPD,因此平面APB∩平面CPD=l,且P∈l.

所以 二面角B-l-C就是平面APB和平面CPD相交所得到的一个二面角. 因为 AB∥平面CPD,AB平面APB,平面CPD∩平面APB=l,所以 AB∥l.过P作PE⊥AB,PE⊥CD.因为 l∥AB∥CD,因此 PE⊥l,PF⊥l,所以 ∠EPF是二面角B-l-C的平面角.

因为 PE是正三角形APB的一条高线,且AB=a,因为 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所以 EF=BC=a. 在△EFP中,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高考资源网(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小结: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正确而合理的定位,要在正确理解其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其基本特征,并灵活运用它们考察问题的背景.我们已经看到,定位是为了定量,求角的大小往往要化归到一个三角形中去解,因此寻找“垂线段”,把问题化归是十分重要的.

四、作业:

1.120°二面角α-l-β内有一点P,若P到两个面α,β的距离分别为3和1,求P到l的距

离.

2.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以BD1为棱,B1BD1与C1BD1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二面角练习课

二面角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求二面角平面角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够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难点:根据题目的条件,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教学设计过程

重温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在于做好:定性分析,定位作图,定量计算,其中定性是定位、定量的基础,而定量则是定位,定性的深化.在面面关系中,二面角是其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的度量归结为平面上角的度量,一般说来,对其平面角的定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一步.可是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其定位的基本思路而导致思维混乱,甚至错误地定位,使问题的解决徒劳无益.这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二面角是怎样定义的?

学生: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 教师:二面角的平面角是怎样定义的?

学生: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教师:请同学们看右图.

如图1:α,β是由l出发的两个半平面,O是l上任意一点,OC α,且OC⊥l;OD β,且OD⊥l.这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环境背景,即∠COD是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下列特征:

(1)过棱上任意一点,其平面角是唯一的;(2)其平面角所在平面与其两个半平面均垂直;

另外,如果在OC上任取一点A,作AB⊥OD,垂足为B,那么由特征(2)可知AB⊥β.突出l,OC,OD,AB,这便是另一特征.

(3)体现出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的环境背影.

由于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由一点和两条射线构成,所以二面角的定位可化归为“定点”或“定线”的问题.

特征(1)表明,其平面角的定位可先在棱上取一“点”.耐人寻味的是这一点可以随便取,但又总是不随便取定的,它必须与问题背影互相沟通,给计算提供方便.

例1 已知:如图2,四面体V-ABC中,VA=VB=VC=a,AB=BC=CA=b,VH⊥面ABC,垂足为H,求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顶点V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是底面的中心,所以连结CH交AB于O,且OC⊥AB,由三垂线定理可知,VO⊥AB,则∠VOC为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图2)

正因为此四面体的特性,解决此问题,可以取AB的中点O为其平面角的顶点,而且使得题设背影突出在面VOC上,给进一步定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特征(2)指出,如果二面角α-l-β的棱l垂直某一平面γ,那么l必垂直γ与α,β的交线,而交线所成的角就是α-l-β的平面角.(如图3)

由此可见,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位可以考虑找“垂平面”.

例2 矩形ABCD,AB=3,BC=4,沿对角线BD把△ABD折起,使点A在平面BCD上的射影A′落在BC上,求二面角A-BD-C的大小的余弦值.

在Rt△AA′O中,∠AA′O=90°,课堂练习

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2,E为BC的中点,求面B1D1E与面BB1C1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的正切值.

练习1的环境背景表明,面B1D1E与面BB1C1C构成两个二面角,由特征(2)可知,这两个二面角的大小必定互补.

为创造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景,线段C1D1会让我们眼睛一亮,我们只须由C1(或D1)作B1E的垂线交B1E于O,然后连结OD1(或OC1)即得面D1B1E与面CC1B1E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C1OD1,2.将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的一个面与棱长为a的正四棱锥的一个侧面吻合,则吻合后的几何体呈现几个面?

分析:这道题,考生答“7个面”的占99.9%,少数应服从多数吗?

从例题中三个特征提供的思路在解决问题时各具特色,它们的目标分别是找“点”、“垂面”、“垂线段”.事实上,我们只要找到其中一个,另两个就接踵而来.掌握这种关系对提高解题技能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非常重要.

本题如果能融合三个特征对思维的监控,可有效地克服、抑制思维的消极作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批判性.

如图9,过两个几何体的高线VP,VQ的垂足P,Q分别作BC的垂线,则垂足重合于O,且O为BC的中点.

OP延长过A,OQ延长交ED于R,考虑到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影,∠AOR为二面角A-BC-R的平面角,结合特征(1),(2),可得VAOR为平行四边形,VA∥BE,所以V,A,B,E共面.

同理V,A,C,D共面.

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5个面.

(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组例题与练习题,或边练边评,或由学生一鼓作气练完后再逐题讲评,达到练习的目的.其间要以学生“练”为主,教师“评”为辅)

由例

1、例2和课堂练习,我们已经看到二面角的平面角有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互相联系,客观存在,但在许多问题中却表现得含糊而冷漠,三个特征均藏而不露,在这种形势下,需认真探索.探索体现出一完整的三垂线定理的环境背景,有了“垂线段”,便可以定位.

例3 如图10,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BC的中点,F在AA1上,且A1F∶FA=1∶2,求平面B1EF与底面A1C1所成的二面角大小的正切值.

分析:在给定的平面B1EF与底面A1C1所成的二面角中,没有出现二面角的棱,我们可以设法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找出两个面的共点,则这两个公共点的连线即为二面角的棱,最后借助这条棱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略解:如图10.

在面BB1CC1内,作EH⊥B1C1于H,连结HA1,显然直线EF在底面A1C1的射影为HA1. 延长EF,HA1交于G,过G,B1的直线为所求二面角的棱. 在平面A1B1C1D1内,作HK⊥GB1于K,连EK,则∠HKE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平面A1B1C1D1内,作B1L⊥GH于L,利用Rt△GLB1∽Rt△GKH,可求得KH. 又在Rt△EKH中,设EH=a,容易得到:所求二面角大小的正切值

教师:有时我们也可以不直接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而通过等价变换或具体的计算得出其平面角的大小.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平移法.由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可知,若两平行平面同时与

显见平面FGH∥平面A′B′C′D′.

则二面角B′-FH-G的平面角度数等于所求二面角的度数.

过G作GM⊥HF,垂足为M,连B′M,由三垂线定理知B′M⊥HF.

所以∠B′MG为二面角B′-FH-G的平面角,其大小等于所求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 例4 已知:如图12,P是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PA=PB=PC=PD=a,AB=a. 求:平面APB与平面CPD相交所成较大的二面角的余弦值.

分析:为了找到二面角及其平面角,必须依据题目的条件,找出两个平面的交线. 解:因为 AB∥CD,CD平面CPD,AB平面CPD. 所以 AB∥平面CPD.

又 P∈平面APB,且P∈平面CPD,因此平面APB∩平面CPD=l,且P∈l.

所以 二面角B-l-C就是平面APB和平面CPD相交所得到的一个二面角.

因为 AB∥平面CPD,AB平面APB,平面CPD∩平面APB=l,所以 AB∥l. 过P作PE⊥AB,PE⊥CD.

因为 l∥AB∥CD,因此 PE⊥l,PF⊥l,所以 ∠EPF是二面角B-l-C的平面角. 因为 PE是正三角形APB的一条高线,且AB=a,因为 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所以 EF=BC=a. 在△EFP中,小结: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正确而合理的定位,要在正确理解其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其基本特征,并灵活运用它们考察问题的背景.

我们已经看到,定位是为了定量,求角的大小往往要化归到一个三角形中去解,因此寻找“垂线段”,把问题化归是十分重要的.

作业

1.120°二面角α-l-β内有一点P,若P到两个面α,β的距离分别为3和1,求P到l的距离.

2.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以BD1为棱,B1BD1与C1BD1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第五篇:三角函数专题第二轮复习经典讲义

三角函数专题复习

1、三角恒等变换

典型例题

1、已知函数fx2sinxxxcos2sin2 44

4(1)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值。(2)令gxfx

2、已知为第二象限角,sin

,判断并证明gx的奇偶性。334,为第二象限角,tan。求tan(),cos2

533、设锐角三角形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2bsinA,求cosAsinc的取值范围。

4、已知0

4,为fxcos2x

1tan,1的最小正周期,,cos,2且84

2cos2sin2的值。m,求cossin

2、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

典型例题

1、已知函数fxAsinx,A0,0的最大值是1.其图像过点M1,。32

(1)求fx;(2)已知,0,312且f,f,求f的值。5132

2、已知asinwx,coswx,bsinwx,2sinwx3coswx,w0。若fxab,并且fx的最小正周期为。(1)求fx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x的集合。(2)将函数fx图像按向量

m,0,m0平移后的函数gx2sin2x的图像,求m的最小值。3

3、已知函数fx3sinwxcoswx0,w0为偶函数,且函数yfx图像的两相邻对称轴间距离为

。(1)求

2

(2)将函数yfx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再将得到的f。

68

图像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4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gx的图像,求ygx的单调区间。

三、解三角形 典型例题

1、在ABC中,已知AC2,BC3,cosA

4

.求sin2B的值。56

2、在ABC中,a23,tan

ABcA

tan4,sinBsinCcos2。求A,B及b,c。22

2

ABC3、设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2ac)BCBAcCACB0.

(1)求角B的大小;(2)若bABCB的最小值.四、常考点训练

常考点一:三角函数的概念 1.已知函数f(x)cos(2x

)2sin(x)sin(x)

4

(Ⅰ)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和图象的对称轴方程(Ⅱ)求函数f(x)在区间[,]上的值域

2

2.已知函数f(x)2x2sin2x.(1)若x[

,],求f(x)的值域.6

32

常考点二: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函数f(x)Asin(x)(A0,0,||部分图象如图所示.(Ⅰ)求f(x)的最小正周期及解析式;(Ⅱ)设g(x)f(x)cos2x,求函数g(x)在区间x[0,]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常考点三、四、五: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诱导公式、三角恒等变换 4.已知函数f(x)sin(2x

6)cos2x.(1)若f()1,求sincos的值;(2)求函数f(x)的单

调增区间.(3)求函数的对称轴方程和对称中心

5.已知函数f(x)2sinxcosx2cos2x(xR,0),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等于



.(Ⅰ)求f()的值;(Ⅱ)当

42

x0时,求函数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相应的x值.

2

6、已知函数f(x)2sinxsin(

x)2sin2x1(xR).2(Ⅰ)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及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

(Ⅱ)若f(ππx0x(,),求cos2x0的值.)04427、已知sin(A

πππ)A(,).

424

5sinAsinx的值域.

2(Ⅰ)求cosA的值;(Ⅱ)求函数f(x)cos2x

考点六:解三角形

8.已知△ABC中,2sinAcosBsinCcosBcosCsinB.(Ⅰ)求角B的大小;(Ⅱ)设向量m(cosA, cos2A),n(小值时,tan(A

12, 1),求当mn取最 5

)值.9.已知函数f(x)

sin2xsinxcosx

xR. 2

(Ⅰ)求f()的值;(Ⅱ)若x(0,),求f(x)的最大值;(Ⅲ)在ABC中,若AB,f(A)f(B)

BC

1,求的值.

AB210、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分,且满足大小;

(Ⅱ)若aABC面积的最大值.

2cbcosB

.(Ⅰ)求角A的acosA11、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且b2+c2-a2=bc.

(Ⅰ)求角A的大小;(Ⅱ)设函数f(x)△ABC的形状.

12、.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tanB(Ⅰ)求tanA;

(Ⅱ)求ABC的面积.3xxx

sincoscos2,当f(B)取最大值时,判断

222

1,tanC,且c1.23AB7

cos2C. 22

13在ABC中,角A,B,C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b,c,且4sin(Ⅰ)求角C的大小;(Ⅱ)求sinAsinB的最大值.

重点题型强化

1、在ABC中,边b2,角B

2、函数f(x)sin(2x

,sin2A2sin(AC)2sinB0,则边c

3

2x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函数f(x)=3sin(x-

6)(>0)和g(x)=2cos(2x+)+1的图象的对称轴完全相同。若x[0,

],则f(x)的取值范围是。

4、设>0,函数y=sin(x+

4)+2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后与原图像重合,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2125、已知xy42cos2,xy4sin2,则xy_____________

2sin2x3sinx6、函数fx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

22sinx

37、若动直线xa与函数fxsinx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





则MN和gxcosx的图像分别交于M,N两点,44

三角函数高考真题练习

一、选择题:



ABAC

1.已知非零向量AB与AC满足()BC0且

ABACABAC1, 则△ABC为()ABAC

2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2.已知sin(A)

4,则sincos的值为()

5(B)51 5

(C)

(D)5D

3.sin330等于()A

.

B.

C.2

4.△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cbB120,则a等于()A

B.2

C

D

352sincos的值为()(A)0(B)(C)1(D)

44sin2cos

52110

6.若3sincos0,则的值为()(A)(B)(C)(D)2 2

33cossin2

3

7.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M=1,点P在AM上且满足PA2PM,则PA(PBPC)等于()

5.若tan2,则

4444(B)(C)(D) 9339



8.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M=1,点P在AM上且满足AP2PM,则PA(PBPC)等于()(A)(A)

4444

(B)(C)(D)

3993

9.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cos C+ccos B=asin A,则△ABC的形状为().A.锐

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确定

二、填空题

1.cos43cos77sin43cos167的值为

2.如图,平面内有三个向量、、,其中与的夹角为120°,与的夹角为30

1=2.若=(,R),则的值为.3.△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cbB120,则a_______.

4.设a,b为向量,则“|a·b|=|a||b|”是“a∥b”的_______条件.

三、解答题

xR,·b,cos2x),1、设函数f(x)a其中向量a(m,且yf(x)的图象经过点,b(1sin2x,1),2.

π

4

(Ⅰ)求实数m的值;(Ⅱ)求函数f(x)的最小值及此时x值的集合.、已知函数f(x)2sin

xxx

cos2. 44

4(Ⅰ)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及最值;(Ⅱ)令g(x)fx

π

,判断函数g(x)的奇偶性 3

3、已知函数f(x)Asin(x),xR(其中A0,0,0

)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中,相邻

2,2).,且图象上一个最低点为M(2

3

(Ⅰ)求f(x)的解析式;(Ⅱ)当x[,],求f(x)的值域.12

2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

4、如图,A,B

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53海里的两个观测点,现位于A点北偏东45°,B点北偏西60°的D点有一艘轮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B点南偏西60°且与B

点相距C点的救援船立即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30海里/小时,该救援船到达D点需要多长时间?

5、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

6、函数f(x)Asin(x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

7、已知向量a=cosx,,b=

x,cos 2x),x∈R,设函数f(x)=a·b.(1)求f(x)的最小正周期;(2)求f(x)在0,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1(A0,0)的最大值为3,其图像相邻两条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2)设(0,),则f()2,求的值. 222

1

2



π

下载复习讲义—二面角复习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习讲义—二面角复习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复习讲义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O(∩_∩)O~~~ 你第一部分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课程负责人:陈迅 学时与学分:64学时 适用专业:经管学院所有专业 课程教材:黎诣......

    复习课学案格式

    望直港中心初中2014年中考英语一轮复习案 编写人: 审核人: 牛津英语 复习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复习导航】 一、 诊断练习:(收集易错题......

    复习课发言稿

    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做法点滴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在这儿做经验介绍,说实话,心中很忐忑。因为今年由于自身身体原因,耽搁好些课。所以说,今天我还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

    成语复习课

    复习“读读背背” 丰利小学 潘建红 一、 教学目标: 1、 复习练习1---练习4中出现的成语,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复习练习1---练习4中出现的古诗、名言、歇后语......

    古文复习课

    -游山西村 1. 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2分)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

    复习课教学方法

    复习课教学方法——先理后练 复习课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将原有的认知更深入化。随着复习课教学策略探讨进程的推进,在数次的备课、听......

    复习课教学策略(定稿)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及解读 赣榆区教育局教研室 王超 一、复习课概述 1.关于复习课的理解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汉......

    最新如何上好复习课

    如何上好复习课俗话说,平日里的教学就好像是“栽活一棵树”,而复习就是“育好一片林”种好一棵树容易,但是种好一片树林,那却是很不容易的。复习课比新授课难上的原因就在于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