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农村初中传统语文教学与新课改整合12
浅议农村初中传统语文教学与新课改的整合
四川合江城关中学
何浩英
主要内容:
通过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后,明确了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发现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弊端,本文从转变教师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等方面来阐述了传统语文教学与新课改的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传统教学
课程标准
主动创造性
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 四川合江城关中学
联系电话:08302913112 邮箱:hhy2913112@126.com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学科,因为它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它是母语的载体,重过千钧,它又因为学习效果不明显而无法成为考试学科中的拿分法宝,倍受冷落,尽管语文教学一直在改革,而教学成效却都不显著。纵观目前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于是堂堂课都由教师唱„独角戏‟,事事包揽替代,把学生看成是盛装知识的„容器‟,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力图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教学的片面看法,重建教、学、教师、学生等概念,倡导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教学观的超越。那么,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怎样才能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课改精神充分整合?”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转变教师观念、改革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等方面进行尝试。
第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变教师角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因此教师应该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不少时候还可以把教师请下讲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服务质量的评判。这种角色意识和授课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基础。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创造性
在实施新课改理念中,如何强化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显得十分重要,作为教师,特别是我们农村初中教师应在转变自己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变“以教为重心”为”以学为重心”。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以灌输为主,布置大量机械的重复性的作业,以致出现了“你不想学,我让你学;你不会学,我逼你学;我让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我让你怎么学,你就怎么学”的状况。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能力的形成和自主性的发挥都受到了严重阻碍。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就必须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真正让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变教师先讲为学生先学后讲,教师后教后导。譬如,有一位老师上作文课时把一个瘪皮球和打气筒带进教室,他先拍拍皮球,然后给皮球打气,再拍拍皮球。老师的动作做完之后,要求学生据此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文章。学生们各抒已见,比较集中的看法有四种:①皮球瘪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打足了气的皮球会让人踢来踢去,容易损害自己;②做人不能像瘪皮球那样没有活力;③球要打气,人要争气;④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人生的竞技场有所作为。语文老师的这种暗示教学法,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自觉地进入写作境地,比其单纯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来说,课堂氛围更为宽松和谐。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这样,不论是采用暗示法、发现法,或者自学辅导教学法,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二)变课堂教学的”一言堂”为 群言堂”
新课改的核心,不是让每个学生成为统一的“标准件”,而是造就有活力,有个性,会学习的一代。传统的语文教育无视学生的个性与特点,不顾学生的学情。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不是因材施教;教师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讲了还是讲,学生被动地听了还是听。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2 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如在《第一次真好》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生活中的第一次?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说第一次做饭让我难忘;有人说溜冰让我刺激;有人说第一次撒谎让我脸红;有人说第一次抽烟让我苦涩„„ 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答案,这不仅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生活感受,还培养发散思维,这样的学习过程已或多或少的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这难道不是一种创新吗?
(三)变“提问式教学”为“质疑式交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使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发挥。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教师问学生答,学生跟着老师的提问跑”的现状。这样会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主动学习的形成。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自己质疑提问,说明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状态。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向学习法等形式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譬如以学生阅读课内外读物为主,并进行摘抄和讨论;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组织学生编写课本剧本、实地采访和调查、对学习内容进行小结等;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讨论、朗诵、办讲座等;依据教材、围绕如何利于学生掌握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为依据开展各种兴趣性活动;以语文教材或相关知识为基础,开展表演、竞赛、绘画、歌唱、外出采访、参观等活动。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利用我们有限的场地与条件,激活我们学生无限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充分体现语文教学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第三、创设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是新课改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
情感是打开学生智力大门的钥匙,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童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心理驱动力,也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凝聚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脸上的笑容无疑会像春风一般轻拂每个学生的心胸,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使学生在心理上从接受老师、认可老师到期待老师,形成一个飞跃,进而达到想学、乐学的境界。其次,教师要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课堂,把宽容与爱心化作无声的语言——眼神,教师眼中流露的期望与鼓励将时刻提醒着学生:老师注重我,老师相信我,进而达到使学生产生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努力学习的动力。同时,激励性语言的使用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技巧,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创造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效果,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者要尊重学生,巧妙设疑鼓励思考,营造学生主动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杜绝“这个问题都不会,怎么搞的?”此类打击性的语言,多使用“好好想想”、“再思考一下”、“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等鼓励启发性语言,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课堂上的主人,形成民主融洽的氛围,给全体学生主动学习提供良好的机会。
(二)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不单是个认识过程,还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天文学家哥白尼说过,他对于天文的思考产生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涨和鼓舞”。正是这种情感才使他创立了“日心”说。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首要的条件是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于漪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摒弃一些生硬难懂,远离生活,学生不感兴趣的部分,多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积极讨论的话题,更要变通地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能力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如教学《土地的誓言》一课中,为了让这些 4 农村的孩子重新认识土地、热爱土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学会抒情的表达方式。我不去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讨论问题,而是把重点放在看记录片《九·一八》和听歌曲《松花江上》,最直接地撞击学生心灵,调动学生情感。然后让学生找出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人的句子,说一说,读一读,背一背。在学生感受作者对土地热烈情怀的同时,引出学生对生我养我的家乡,对伟大祖国领土的完整的认识。有的学生说:“自己讨厌在地里干活,但现在真想去摸一摸养育他的土地和那青青的麦苗。”有的同学直斥台独,誓死力争。学生把心理话说出来,把强烈的感情写了出来,这一节课,不再是学习他人的作品,而是自己在体验,在创造。在主动参与整个学习活动。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三)、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当有新的改革和突破,开展教育信息化活动,实现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加大课堂容量,进而发挥创造潜能。利用信息技术,我们要抓住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在以前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无论自己在课堂上怎样的主观努力,即使口若悬河,讲得眉飞色舞,其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并不大。近几年来,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制作了一些CAI课件用于课堂教学,每当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情绪高涨。比如我讲《空城计》一课,制作了相应的课件,课堂上,图文并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课后,学生对空城计这一事件记忆犹新,对诸葛亮这一形象也了解甚多。这节课若只凭借黑板加粉笔,无论如何也完不成这么多信息量的。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加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差异;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课改的 5 浪潮中,在减负的呼声下,语文课要摒弃一些冗杂而陈旧的教学观念,让新课改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只有把课改精神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并从根本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愿我们所有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都能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迎来独具风景的语文教学的春天!
第二篇:农村初中新课改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从2012年秋季开始,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新课程改革理念,遵循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作为实验学校之一,我校积极投身于实验工作,积极进行探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突出“特色立校、质量强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标,通过深化教研教改和加强内部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及与新课程改革有关的各种专门小组,进行了强有力的宣传发动,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舆论支持。
二、以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为标准,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花大气力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以建设“学习型校园”为目标,坚持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的集中学习,同时抓住各种培训学习机会,派各专业教师分别到省市及周边县乡多次学习听课,取经学习。用新理念,新方法实践课堂。
三、进一步加大了对教学常规的落实力度,确保课程改革工作扎有序实地进行。
每学期定期召开2次学生代表民主座谈会和班干部会议,了解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每学年都围绕一个中心开展工作,中心是“提高九年级,巩固八年级,转变七年级”。每个年级都有领导专人负责管理,领导亲自抓,经常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加大检查
力度,学校各项措施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四、进一步加大了教改教研,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应有的科研保障。由于思想重视,措施到位,我校的新课改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了转变,部分教师的优质课评选取得好成绩,公开课、展示课得到好评与肯定。
校本教研的实质是立足教学实践,研究教学行动,改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发展。我校处于威宁县乡下,人杰地灵,教师年轻,可塑性和发展潜力很大,接受新信息快,学校根据这一优势,在每个办公室、处配备了办公电脑,接通互联网。加上国家远程教育项目模式三在我校的运用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与学习。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已有用10多篇论文在省地级以上刊物发表,在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涌现出市级骨干教师马舒和市级优秀教师耿福军。
走“树名师”的发展道路,做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近几年,学校不断培养和推出教学新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富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起到了引领作用。为了做好“名师工程”工作,学校在经费上给于保障,政治上给予优待。让他们在教师中树立榜样,在教学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骨干教师的“传、帮、带”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学校鼓励教师在岗进修学习,到目前为止先后有12位教师通过了本科函授学习,取得了本科学历。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多年的努力,已有多名教师成为县级骨干教师,涌现出了青年教学能手,市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各一名。有30多名教师在学校内成长为教学中的骨干力量。同时,教研上喜结硕果。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参与人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如:新课程教材与原有教材相比,学科知识不够系统;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检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选修课开设较难把握;任课教师水平与新课改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实践中想办法解决。
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改革的各项任务,全体教师要进一步树立“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岗位职责意识”和“创名校意识”,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实现我校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要求:
(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师成长的向导,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深入实施的当务之急。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通过学习,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进一步端正对课程改革的态度,对新课程改革统一达成这样的认识: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是以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并最终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为目标,它能逐步缩小我们的中学教育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即对我们提出了挑战,也是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更为重要的是,课程标准为教学打造了一把尺子,对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世纪新人才起着积极的作用。因而在各科的教学中,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过深钻细研,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将标准的各项要求贯穿到平
时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常规的落实,将新课改的教学环节搞扎实。
越是进行课程改革,对落实教学常规的要求就越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关于常规教学的各项要求,务实于常规教学的规范化,教学质量的目标化,学生反馈的直接化,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制度,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把关定向作用,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年轻教师的勤奋好学作用,开展“互听”、“互评”、“互帮”、“互带”活动,真正发挥出集体备课的整体优势,发挥出学科大教研组的学科优势,严、细、实、恒地落实备、教、批、辅、评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做到认真准备每一个教案,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热情辅导每一位学生,仔细批改每一本作业,科学讲评每一份试卷,将各个教学环节搞扎实,围绕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制度管理,发挥以教务处为核心的教学团体,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团体和以教研组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研究团体等三个团体的管理作用,保证课改工作有序地进行,通过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进一步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为课程改革提供科研保障。
新课程对教学研究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大力推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作用,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以课题研究为带动,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建立以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为目的的研究制度,整合研究力量,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和学科教研员的作用,共同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疑难问题;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编写适合我校广大教师和学生实际的高质量的校本教材;关注中考,加
强对13年中考模式的研究,树立“与高考命题人员同步思维”的超前意识,广泛搜集13年中考的有关信息,用获得的高考信息和对高考的研究成果指导平时的教学;及时推广校本教研中的成功经验,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名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培养为抓手,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敬业爱生、专兼结合、富有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使学校成为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及获得专业指导的基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四)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认真贯彻这一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程实验中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意义,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教学目标上,实现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在教学观念上,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在教学程式上,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在教学活动上,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在师生关系上,由不民主、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在教学结构上,由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四主”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以问思为主轴),减少讲课时间,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强化教师备学生意识,注重学情分析,突出教学实效,降低教学难点起点,狠抓基础和规范化训练,真正做到大容量、低起点、快节奏、高效率。更加深入进行探索和实践学案导学法,通过提高学案的编辑数量和质量,使学案这一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良好形式,进一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案导学法。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优化模式,更加充分地利用我校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更好地发挥出各种电教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应有的作用。
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改变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既向我们提出了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机遇。有上级各部门和学校的正确领导,有全体教职工,尤其是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善于总结,扎实工作,相信我们一定会今后的新课程改革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也相信我们一定会通过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我校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篇:农村初中新课改工作总结
农村初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陇西县首阳初中
从2004年秋季开始,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新课程改革理念,遵循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作为实验学校之一,我校积极投身于实验工作,积极进行探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突出“特色立校、质量强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标,通过深化教研教改和加强内部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2007年共有230名学生考入高中,普通高中升学率达到47.6%。600分以上学生80人,52名学生考入陇西一中。学校中考综合排名在全县49所中学中位居9名,在全县大校中,仅次与陇西一中、文峰中学,陇西三中和南安中学之后。在二类区20所学校中位居第3名,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合格毕业生。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及与新课程改革有关的各种专门小组,进行了强有力的宣传发动,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舆论支持。
二、以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为标准,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花大气力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以建设“学习型校园”为目标,坚持每周四晚自习后两小时的集中学习,同时抓住各种培训学习机会,派各专业教师分别到省市及周边县乡多次学习听课,累计达600多人次,先后去了陇西三中,会川中学,文峰中学,临洮中学,兰州十六中,兰州四中等学校取经学习。用新理念,新方法实践课堂。
三、进一步加大了对教学常规的落实力度,确保课程改革工作扎有序实地进行。
每学期定期召开2次学生代表民主座谈会和班干部会议,了解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每学年都围绕一个中心开展工作,中心是“提高九年级,巩固八年级,转变七年级”。每个年级都有领导专人负责管理,领导亲自抓,经常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加大检查力度,学校各项措施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四、进一步加大了教改教研,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为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应有的科研保障。由于思想重视,措施到位,我校的新课改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了转变,部分教师的优质课评选取得好成绩,公开课、展示课得到好评与肯定。
校本教研的实质是立足教学实践,研究教学行动,改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发展。我校处于首阳古镇,人杰地灵,教师年轻,可塑性和发展潜力很大,接受新信息快,学校根据这一优势,在每个办公室、处配备了办公电脑,接通互联网。加上国家远程教育项目模式三在我校的运用极大的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与学习。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探讨,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已有用30多篇论文在省地级以上刊物发表,在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涌现出市级优秀班主任马雄鑫和市级优秀教师徐彦明。
走“树名师”的发展道路,做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近几年,学校不断培养和推出教学新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富有影响力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起到了引领作用。为了做好“名师工程”工作,学校在经费上给
于保障,政治上给予优待。让他们在教师中树立榜样,在教学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骨干教师的“传、帮、带”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学校鼓励教师在岗进修学习,到目前为止先后有40位教师通过了本科函授学习,取得了本科学历。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多年的努力,已有8名教师成为县级骨干教师,涌现出了市青年教学能手二名,市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各一名。有30多名教师在学校内成长为教学中的骨干力量。同时,教研上喜结硕果,一篇论文获省级一等奖,两篇获省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论文3篇,二等奖4篇。2006年,李彦明的课案获全省劳动课案三等奖。在2005年11月全省新课程改革优质课评比中,杨想军老师的一节化学获省级三等奖;有市级优质课两节。2名学生获全国化学竞赛省级二等奖。1名学生获全国数学竞赛三等奖。
当然,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参与人员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如:新课程教材与原有教材相比,学科知识不够系统;与新课程相配套的检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选修课开设较难把握;任课教师水平与新课改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实践中想办法解决。
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改革的各项任务,全体教师要进一步树立“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岗位职责意识”和“创名校意识”,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实现我校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要求:
(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师成长的向导,加强业务理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是新课程深入实施的当务之急。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通过学习,转变传统的教
育思想和观念,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进一步端正对课程改革的态度,对新课程改革统一达成这样的认识: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是以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并最终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为目标,它能逐步缩小我们的中学教育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达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即对我们提出了挑战,也是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更为重要的是,课程标准为教学打造了一把尺子,对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世纪新人才起着积极的作用。因而在各科的教学中,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过深钻细研,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将标准的各项要求贯穿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之中。
(二)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常规的落实,将新课改的教学环节搞扎实。
越是进行课程改革,对落实教学常规的要求就越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关于常规教学的各项要求,务实于常规教学的规范化,教学质量的目标化,学生反馈的直接化,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制度,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把关定向作用,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年轻教师的勤奋好学作用,开展“互听”、“互评”、“互帮”、“互带”活动,真正发挥出集体备课的整体优势,发挥出学科大教研组的学科优势,严、细、实、恒地落实备、教、批、辅、评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做到认真准备每一个教案,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热情辅导每一位学生,仔细批改每一本作业,科学讲评每一份试卷,将各个教学环节搞扎实,围绕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制度管理,发挥以年级主任为核心的教学团体,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团体和以教研组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研究团体等三个团体的管理作用,保证课改工作有序地进行,通过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进一步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为课程改革提供科研保障。
新课程对教学研究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大力推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创新。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作用,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以课题研究为带动,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建立以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为目的的研究制度,整合研究力量,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和学科教研员的作用,共同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疑难问题;开发校本教育资源,编写适合我校广大教师和学生实际的高质量的校本教材;关注中考,加强对07年中考模式的研究,树立“与高考命题人员同步思维”的超前意识,广泛搜集07年中考的有关信息,用获得的高考信息和对高考的研究成果指导平时的教学;及时推广校本教研中的成功经验,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名师”和“优秀青年教师”培养为抓手,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敬业爱生、专兼结合、富有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使学校成为促进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及获得专业指导的基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
(四)进一步加强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要认真贯彻这一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程实验中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意义,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教学目标上,实现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在教学观念上,由统一规格教育向
差异性教育转变;在教学程式上,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在教学活动上,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在师生关系上,由不民主、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在教学结构上,由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四主”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以问思为主轴),减少讲课时间,增加学生实践时间,强化教师备学生意识,注重学情分析,突出教学实效,降低教学难点起点,狠抓基础和规范化训练,真正做到大容量、低起点、快节奏、高效率。更加深入进行探索和实践学案导学法,通过提高学案的编辑数量和质量,使学案这一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良好形式,进一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案导学法。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优化模式,更加充分地利用我校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更好地发挥出各种电教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应有的作用。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改变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既向我们提出了挑战,也给我们提供了机遇。有上级各部门和学校的正确领导,有全体教职工,尤其是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善于总结,扎实工作,相信我们一定会今后的新课程改革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也相信我们一定会通过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我校教育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篇:创新农村初中传统物理教学
创新农村初中传统物理教学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物理教师则是把自己所掌握的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传授给自己学生的专业人员。对于一名农村物理教师,如何把自己所掌握的物理学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农村孩子,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途径。
一、上好物理学开学的第一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第一节课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今后同学们对物理的学习态度,因为是第一次接触物理,所以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在上课之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认真备好教材,要想上好一节课就要认真备好教材,先要清楚本章在初中物理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知道本节在这一章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了这些问题以后,要仔细阅读本节内容,统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分配好本节课的时间。认真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要事先到班主任那里了解本班学生的整体情况。比如班上的学习风气怎样,优生和困难学生的比例,哪些学生在班上能很好起模范带头作用,哪些学生对同学的学习有不良影响,等等,这些工作在课前都要事先做好。再就是认真做好新课的导入,导入是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第一印象,是对物理最原始的认识,教师要说清物理学的地位,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作用与影响,既要举先进的科学方面的例子,更要多举身边最常见、最有用和最能让初学者理解的例子。注意自身的形象,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的自身形象是学生学习物理之前对物理形象的一个表象理解,就像教师认识学生一样,都习惯用第一印象来评价这个学生,而且第一印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在对这个学生评价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尽量找一些学生感兴趣而又有用的东西放入课堂中去,比如用物理学知识来解释魔术师在沸水中洗手为什么没有被烫伤,原来那不是在水中洗手,而是在一种叫乙醚的物质中洗,因为乙醚的沸点只有34.6℃,所以魔术师当然不会在这样的“沸水”中被烫伤了。比如多做几个新奇的课堂小实验,多让学生们自己来参与,“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用冷水把热水烧开”“让硬币浮在水面上”等等就是一些不错的实验。
二、要注意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现在的办学条件下,农村初中的硬件设施比较差,物理教具满足不了课堂要求,最多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而学生实验大多只是教师在讲台上用嘴“做”,这样虽然短时间内学生能记住关于这个实验的目的、器材、现象、结论等等,但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教师就要善于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各种实验,这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就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比如学校的温度计不够,就让学生用饮料瓶和吸管来代替;学校的杠杆不多,就到学校后面的小树林里去找小木棍来代替;学校的变阻器少了,就在家里的废旧电器开关中去找……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道学好物理是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三、要多展示学生作品,让其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教师要先把上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很好保存,在课前将优秀作品展示给下一届的学生看,给下一届的学生起一个榜样的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制作欲望。做得特别好的作品要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并说出自己的心得,而且教师要承诺一定会好好保存,留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观看和学习,以激励同学们在制作时更加用心。对于农村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肯定学生自己的成绩,哪怕他们制作的只有一点点的亮点,教师都要及时发现并进行表扬,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对于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教学要求就应该相应地低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必修课以内,不能要求过高。
四、农村地区也要多用现代教学手段
随着全国各地的农村远程教育设施的建设普遍推广,绝大部分的学校也都有了多媒体教室。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技能,就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要会运用现代的教学设施来讲课,让农村的孩子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多向老教师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同时和他们交流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加强农村学生的培养。
总之,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农村学校的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物理课上和同学们一起做好每个实验,让每位学生都尽可能把物理这一门学科学好。◆(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田畈街镇中学)
□责任编辑:潘中原
第五篇: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
新课改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
杨再鸿
【摘要】
随着新一轮的课改春风席卷农村中小学的课程,从而全面展开。课改对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尤其对英语教学来说,情况更是如此。课程改革引发了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影响了课改深入的实施。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现状 课改
一、现状
随着新一轮的课改春风席卷农村中小学的课程全面展开,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一直以来较差。在课改阶段,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怕学英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影响极大,危害慎重。出现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有:一是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受到社会一些谬论“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二是学生农村大多数是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现象比较多,甚至是后进生处存在叛逆的心理,造成大面积掉队现象,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1、学生分析:
现在在新的课改理念中提倡教学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老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但在调查访问中发现很多农村学校的英语课堂上始终是极少数人在和老师配合,小组展示的‘老师’在上面讲的没有了指望,下面听的学生也没了兴趣,学生说不出个之所以燃来。尤其是初中语法较多,内容抽象枯燥乏味。本身有些抽象的语法老师在讲的时候都不够清晰,更何况学生讲呢。且学生自觉性较差.同时这也给老师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性。
2、教材分析:
全国上下开展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就在于高标准要求教师、高标准要求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希望的方向和目标。但从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来说,是以城市学生为主体的,从而忽略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城镇学校的教师感觉教材适中;而农村很多英语教师的感觉是教材容量大、灵活多变,有些内容不适合农村学生,从而使他们掌握起来困难。假如农村英语教材能从农村的现实出发,走普通化道路,我们农村的英语教育会和现在一样吗?
3、英语教学环境:
虽然在课改的春风下,很多农村学校教学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普遍还是落后的,老师上课的教具还停留在课本、粉笔、教鞭等传统的程度,稍微先进的教具就是录音机。这些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和应用英语的氛围。且由于学生家庭经济的能力限制,学生课外查阅资料条件都没有具备。而更是学生把学英语的时间放在了课堂上,老师引导了他们就说,老师下课了英语学习也就结束了。至于校园英语广播、图书、板报、展开英语角等丰富校园英语氛围的因素很少甚至就没有。要说有而且能算上的就是每学期由上级机构组织的英语竞赛。像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技术正逐一落实和完善,但很多农村学校还不能充分的利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4、教师分析:
(1)教学模式上的转变。教师从传统模式转变为课改模式,大多数还不适应。而在一节英语课的时间把握度总是不够。尤其是谈及语法知识点的时候时间不够用。滔滔不绝地在上面讲,学生不厌其烦地在下面抄笔记。目前还有这样一种现象理念是“教学要少而精、不搞花样。”在九年级的学习都以中考分数为主,以前七年级八年级时一部分老师还搞一些花絮,比如独学、对学、合学、展示、评价中的六步三查法。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而到了九年级几乎全部回归了传统。抓成绩质量”这段话其实道出了目前农村初中英语尤其是高年级英语教学的现状,是一句很真的话。
(2)英语教师培训状况。在农村学校中都有这样一个现象,都想往县城里调,且教师流动性大。农村学校本身就缺乏专业的英语老师,并很少有进修和培训的机会。缺乏对课改新理念的充分认识与把握,更谈不上把它应用实践教学中。在调查中大多数的英语老师培训过,次数不多、时间不长,而且多以县上培训为主,专业培训示范课很少,理论性一堆,效果不明显。确实英语老师的付出真的很多,但从成绩却不尽如人意,都形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
二、原因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学校的交通设施条件差且偏远等,何况老师的配置不协调。在农村英语专业的老师有,但很少。像小学这情况更多。非专业老师带英语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在业务素质上就出现了差距。而小学大多注重语文和数学成绩质量升学率。而忽视英语教育的启蒙。有的甚至英语课被占了。同时老师还不能很好的使用。再有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投资有限。另外学生家庭自身经济条件,存在留守儿童现象、甚至出现一些自己自足现象等,总之,与县城对比农村教学的落后使得我们整个教育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对策
1、加强英语老师的业务培训,进而改变传统理念
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更能有效推动和促进中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品质得到和谐发展的、德育智育潜能得到有效激发的符合素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建设小组文化,培养小组长和大组长。
树立小组学科标兵,带动组内学习,并长期给大组长和小组长进行培训和展示。如在独学、对学、合学、展示、评价行为动作、语言表达、书写规范都要进行严格要求。
3、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首先要从兴趣着手,学英语更是如此。只有保持学习兴趣,才能加速应用英语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历来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度过,如一个小幽默、一个小谜语、一次小游戏,甚至一首歌曲都会让他们感到无比的乐趣。可运用爱剪辑软件制作一定的英语录制视屏或英语趣配英,让学生反复练习表演。这也增加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只有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才会使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深刻,永久不忘,在这过程中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兴趣更浓。
4、处理师生关系:
犹如纵使学生练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处理好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出努力。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在课堂生属于师生关系,课下把学生当做朋友,恩威并重。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此让他们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主动的学习,是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的开展,从而创建忽有效的学习氛围。
5、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应用各种手段,最大程度低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语言应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同时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
总之,农村英语教学发展的道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前景是乐观,困难是暂时的。我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在相应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把新课程理念逐步应用于农村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英语教学方法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改进,进而形成具有农村教学特色的方式,以不断提高目前还很落后的农村教学。同时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不断反思与总结,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