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教学总学时分配原则
教学内容
总论 医学原虫 医学蠕虫 医学节肢动物
合计
理论课 2 10 16 8 36
实验课 2 10 16 8 36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篇 总
论
主要教学内容(第一~四章): 1.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性。
2.寄生现象: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关系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定义。
3.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别,寄生
虫的分类及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寄生虫感染和寄生虫病的特点。5.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流行基本环节、影响因素,流行特点,防治原则。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概念。2.通过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习,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机理,了解
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机制。
3.了解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4.了解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影响因素、流行特点及防治原则。
第二篇 医学原虫
第五章 原虫概论 主要教学内容:
1.原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2.原虫的生活史类型:人际传播型,循环传播型,虫媒传播型。
3.医学原虫的致病特点。
4.医学原虫的分类及其常见种类。教学要求:
了解医学原虫的形态、生理特点及常见种类和医学原虫的生活史类型及致病特点。第六章
叶足虫(阿米巴原虫)主要教学内容:
1.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与生活史:组织型滋养体,肠腔型滋养体,单核、双核、四核包囊的形态特征;基本生活史过程;肠腔型滋养体侵入肠壁组织的机制。
2.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制:阿米巴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与表现。
3.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的实验诊断:病原检查,组织检查,免疫学检查。
4.阿米巴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治原则。
5.简述非致病性阿米巴和致病的自由生活阿米巴。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和病原诊断方法, 注意溶
组织内阿米巴与其他非致病阿米巴的形态鉴别。2.了解阿米巴病的临床类型与临床表现特征。3.了解阿米巴病的流行与防治。第七章 鞭毛虫
第一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 主要教学内容:
1.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原学诊断方法。
3.杜氏利什曼原虫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了解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病原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第三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蓝氏贾第鞭毛虫的致病、病原诊断及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主要教学要求:
掌握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形态、生活史特点,了解其致病、病原学诊断方法及 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课堂讲授1学时实验课1学时。
第四节
阴道毛滴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阴道毛滴虫的致病、病原诊断、流行情况、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3.简介其他毛滴虫。
(二)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致病机理及病原诊断方法。
2.了解阴道毛滴虫的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课堂讲授1学时实验课1学时。第八章
孢子虫 第一节
疟原虫 主要教学内容: 1.人体寄生的疟原虫种类及在世界和我国的分布情况。
2.间日疟原虫形态、生活史特点,人体四种疟原虫的主要形态、生活史鉴别。
3.疟原虫的致病机制和疟疾的临床表现:潜伏期,发作,再燃与复发,疟疾
贫血、脾肿大、肾病,凶险型疟疾。4.疟疾免疫。
5.疟疾的实验诊断: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6.疟疾的流行特征、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及措施。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间日疟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2.了解疟疾的分布、流行因素、防治原则和措施。课堂讲授2.5学时,实验课2.5学时
第二节
刚地弓形虫 主要教学内容:
1.弓形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弓形虫的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弓形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了解弓形虫的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课堂讲授1学时,实验课1学时。第三节
隐孢子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隐孢子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隐孢子虫的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隐孢子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了解隐孢子虫的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课堂讲授0.5学时,实验课0.5学时。第三节
卡氏肺孢子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卡氏肺孢子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卡氏肺孢子虫的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二)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卡氏肺孢子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了解卡氏肺孢子虫的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0.5学时,实验课0.5学时。
第三篇 医学蠕虫
第十章 吸虫 第一节 概论
(一)主要教学内容:
1.吸虫在动物界的地位2.吸虫的形态特点 3.吸虫生活史一般特征4.重要虫种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吸虫的形态特点2.掌握吸虫生活史一般特征
课堂授课20分钟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华支睾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2.华支睾吸虫生活史
3.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 4.实验诊断:病原检查,免疫诊断5.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二)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华支睾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征2.掌握生活史全
过程
3.掌握致病机理和病原检查方法 4.了解临床表现、免疫诊断、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三节 布氏姜片吸虫 主要教学内容:
1.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点。2.布氏姜片吸虫生活史过程。
3.布氏姜片吸虫致病、诊断、流行及防治。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布氏姜片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征。2.掌握布氏姜片吸虫生活史特点。
3.了解致病、诊断、流行及防治原则。课堂讲授30分钟,实验课1学时。第五节 卫氏并殖吸虫 主要教学内容:
1.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形态:大体形态,内部结构特点,如卵巢与子宫左右并列睾丸左右并列等。虫卵的形态。2.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全过程:寄生部位,虫卵排出途径,中间宿主,感染方式,幼虫移行过程等。
3.卫氏并殖吸虫致病机理: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4.临床分型:胸肺型,脑型,皮肤型,肝型及亚临床型。5.临床表现、实验诊断、流行及防治。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及虫卵形态。2.掌握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
3.掌握致病机理和临床分型。4.了解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流行及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课2学时(包括电教20分钟)。
第六节 斯氏狸殖吸虫 主要教学内容:
1.成虫形态特点(与卫氏并殖吸虫比较)。2.生活史特点。3.致病特点:引起幼虫移行症。4.诊断方法:免疫学诊断,活检。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生活史特点,致病情况和诊断方法。2.了解成虫形态特点。
本节自学,理论课提出自学要求,实验课检查自学效果。
第七节 血吸虫 主要教学内容:
1.日本血吸虫成虫特点:雌雄异体(与其他吸虫比较区别),虫卵形态,尾蚴形态。
2.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寄生部位,产卵后虫卵的去路,活卵分泌物,虫卵排出宿主过程,中间宿主,感染方式等。3.致病机理:虫卵肉芽肿形成机理及其致病作用。4.临床表现、诊断、流行及防治原则。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日本血吸虫成虫及虫卵的形态特点。2.掌握日本血吸虫生活史过程。
3.掌握虫卵肉芽肿形成及其致病作用。4.了解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课2学时(包括电教25分钟)。
第十一章 绦虫
第一节 概论主要教学内容: 1.绦虫在动物界的地位。2.形态特征:外形,头节,颈部,链体(幼节,成节,孕节)。
3.生活史:圆叶目和假叶目的区别。4.重要虫种。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绦虫一般形态特点。2.掌握圆叶目绦虫和假叶目绦虫的主要区别。
3.了解绦虫的分类地位、成虫内部结构。4.了解重要虫种。
课堂讲授0.5学时
第二节 曼氏迭宫绦虫 主要教学内容:
1.成虫及裂头蚴的形态特征。2.生活史特点。3.裂头蚴致病情况。4.流行及防治。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裂头蚴形态特征。2.掌握裂头蚴致病情况。
3.了解生活史、流行及防治。本节自学,理论课提出自学要求。
第四节 链状带绦虫 主要教学内容:
1.形态特点:成虫头节、成节及孕节结构。囊尾蚴及带绦虫卵特点。
2.生活史:寄生部位,突出囊尾蚴可寄生于人体,孕节排出情况,人和猪的感染情况,囊虫病的感染方式。
3.致病:肠绦虫病,囊虫病。4.诊断:绦虫病,囊虫病。5.流行及防治。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猪带绦虫成虫、囊尾蚴及带绦虫卵形态特点2.掌握生活史特点。
3.掌握绦虫病和囊虫病的致病机理。4.了解绦虫病和囊虫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5.了解流行及防治。
课堂讲授1.5学时实验课1.5学时(包括电教27分钟)。
第五节 肥胖带绦虫 主要教学内容:
1.形态:与链状带绦虫比较区别。2.生活史:与链状带绦虫比较,注意孕节排出情况。3.致病、诊断、流行及防治。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形态、生活史、致病和链状带绦虫的异同点。2.了解诊断、流行及防治情况。
课堂教授0.5学时,实验课0.5学时。
第六节 微小膜壳绦虫 主要教学内容:
1.成虫及虫卵形态。2.生活史简介,直接感染和经中间宿主感染。
3.致病、诊断、流行及防治。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虫卵形态,生活史特点。2.了解成虫形态、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0.5学时,实验课0.5学时。
第八节 细粒棘球绦虫 主要教学内容:
1.成虫及棘球蚴的形态特征。2.生活史过程。3.致病机理。4.诊断、流行及防治原则。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棘球蚴的形态特点。2.掌握棘球蚴的致病机理。3.了解成虫形态、生活史、诊断、流行及防治原则。课堂讲授1学时,实验课1学时(包括电教28分钟)。第十二章
线虫
第一节
概论主要教学内容:
1.线虫在动物界的地位。2.线虫的形态特点
3.线虫的生活史特点及生活史类型:土源性线虫,生物源性线虫。4.重要虫种。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线虫的一般形态特点。2.掌握线虫的生活史特点,了解其生活史类型。3.了解重要虫种。课堂讲授0.5学时 第二节
似蚓蛔线虫 主要教学内容:
1.形态:成虫有鉴别意义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受精与未受精卵形态鉴别。
2.蛔虫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特点。
3.蛔虫的致病机制:幼虫致病,成虫致病,常见并发症。4.蛔虫感染的病原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蛔虫成虫与虫卵的形态特征。
2.掌握蛔虫生活史、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3.了解蛔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1学时,实验课1学时(包括电教14分钟)。第三节 毛首鞭形线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鞭虫成虫与虫卵的形态。
2.鞭虫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特点。
3.鞭虫的致病机制。
4.鞭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鞭虫成虫与虫卵的形态特征。2.掌握鞭虫的生活史特点、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3.了解鞭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课堂讲授0.5学时,实验课0.5学时。第四节 蠕形住肠线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蛲虫成虫与虫卵的形态。
2.蛲虫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特点。
3.蛲虫的致病机制。
4.蛲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二)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蛲虫成虫与虫卵的形态特征。2.掌握蛲虫的生活史特点、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3.了解蛲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0.5学时,实验课0.5学时。
第五节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形态鉴别要点,内部结构,钩虫卵的形态。
2.钩虫的生活史及生活史特点。
3.钩虫的致病机制。4.钩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二)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钩虫卵的形态特征及两种钩虫成虫形态鉴别要点。
2.掌握钩虫的生活史特点、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3.了解钩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1.5学时,实验课1.5学时(包括电教30分钟)。第七节 旋毛形线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形态:简介旋毛虫成虫及新生幼虫形态,着重讲述旋毛虫幼虫囊包形态。
2.旋毛虫的生活史过程及生活史特点。
3.旋毛虫的致病机制:侵入期、幼虫移行期、成囊期。
4.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肠道期、急性期、恢复期。
5.旋毛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旋毛虫幼虫囊包形态。2.掌握旋毛虫生活史特点、致病及旋毛虫病的临床表现。
3.了解旋毛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课堂讲授40 分钟实验课1学时。第八节 丝虫 主要教学内容:
1.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成虫形态,微丝蚴的形态及两种微丝蚴形态鉴别要点。
2.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生活史过程及异同点。
3.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4.诊断:病原学诊断及免疫学诊断。
5.丝虫感染的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班氏及马来微丝蚴的形态特征及鉴别要点。
2.掌握丝虫生活史特点、致病及病原学诊断方法。
3.了解丝虫病的临床表现、分布、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课堂讲授60分钟,实验课1.5学时(电教20分钟)。
第四篇 医学节肢动物 第十四章 概论 主要教学内容:
1.医学节肢动物概念、特征及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2.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
3.病媒节肢动物的判定。4.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医学节肢动物概念及特征。2.掌握医学节肢动物的危害。
3.了解病媒节肢动物的判定和防制。课堂讲授30分钟 第十五章 蛛形纲
(一)主要教学内容: 〈1〉蛛形纲的主要特征。
〈2〉蜱生活史各期的一般形态及硬蜱和软蜱的区别;蜱的生态特点及其对人类的危害。
〈3〉蜱、螨常见种类拉丁学名。
(4)恙螨、革螨的一般形态、生态、对人类的危害及防制原则。
(二)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蛛形纲的主要特征。
〈2〉掌握蜱生活史各期的一般形态及硬蜱和软蜱的区别;蜱的生态特点及其对人类的危害。〈3〉蜱、螨常见种类拉丁学名。
(4)熟悉恙螨、革螨、蠕形螨的一般形态、生态、对人类的危害及防制原则。
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2学时(包括电教25分钟)。第五节 疥螨
主要教学内容:
1.疥螨形态、生活史。2.疥螨致病与诊断。3.疥疮的流行与防治 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疥螨的致病与诊断。2.了解疥螨形态、生活史、流行与防治。
课堂讲授20分钟,实验20分钟。第六节 蠕形螨 主要教学内容:
1.蠕形螨形态、生活史。2.蠕形螨致病与诊断。3.蠕形螨流行与防治。主要教学要求:
了解蠕形螨形态、致病与诊断。本节自学。
第二十章 昆虫纲 第二节 蚊
主要教学内容:
1.蚊的形态结构。2.蚊的生活史:三属蚊生活史各期主要鉴别。
3.蚊生态与生理。4.主要传病蚊种与疾病的关系。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蚊与疾病的关系。2.了解蚊形态、生活史、生态等。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课2学时(包括电教27分钟)。第三节 蝇
主要教学内容:
1.蝇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态习性。2.蝇与疾病的关系。蝇的防制。
(二)主要教学要求:
1.掌握蝇与疾病的关系2.了解蝇形态、生活史、生态及防制等。
课堂讲授2学时实验课2学时。
第七节 蚤
主要教学内容:
蚤的形态、生活史与疾病的关系。主要教学要求:
掌握蚤与疾病的关系。了解形态和生活史情况。课堂讲授30分钟,实验课30分钟
第八节 虱 主要教学内容:
虱的形态、生活史与疾病的关系。
主要教学要求:
掌握虱与疾病的关系。了解形态和生活史情况。
课堂讲授20分钟实验课20分钟
第九节 臭虫 主要教学内容:
臭虫的形态、生活史与习性。
主要教学要求:
掌握臭虫的防治原则。了解形态和生活史情况。本节自学。
第二篇: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生使用)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检验妇幼法医中西医七年制医学检验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
课程号:50127820
程类别:基础
学时:32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根据国家教委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人体寄生虫学基本理论以及防治寄生虫病 的病原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适当介绍国内外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防治中的成就和新进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及实践操作的能力,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的基础。对寄生虫学重要专业术语要
介绍外文,为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外文书刊的能力创造条件。初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素
质。
三、教学内容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属于病原学范畴。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寄生虫形态、生活史及生态,阐明寄生虫与人和外界环境的关系,认识寄生虫病发生与流行的基本规律和
控制消灭的基本原则。目前,寄生虫学的研究已进入亚细胞和分子生物水平的研究,从而为
防治寄生虫病提供了更科学的理论根据。人体寄生虫学不仅与其他医学基础有密切关系,而且也与临床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课程适于在医用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课程结束;病理学总论和医学免疫学部分学完时再学习为宜。根据临床医
学专业培养目是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的知识面要宽、基础要扎实、适应性要强,毕业 后可以从事医学临床、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工作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人体寄生虫
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解决寄生虫病防治的病原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了解寄生虫学发展的新动
态、新理论、新技术,以期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的基础。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内容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三部分。原虫、蠕虫以
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和病原诊断为重点,同时联系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进行学习。医学节
肢动物以形态、生态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为学习重点。寄生虫学实验是该教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和理论讲授的重要补充,教学双方都必须加强重视和认真对待。通过实验加强有关基本
技术操作和技能的训练。
第一篇总论
掌握内容:
寄生虫、宿主、寄生关系的概念。
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储存宿主、转续宿主。
寄生虫的生活史:感染期、感染途径及方式、世代交替、寄生部位及移行途径。
寄生虫的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损害、化学毒素作用。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反应、寄生虫抗原的性质、寄生虫抗原的性质、宿主免疫应答的类型、寄
生虫的免疫逃避现象
熟悉内容:
寄生虫: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等。
各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及生理的影响。
寄生虫的代谢。
寄生虫病的传播及其特点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影响因素
带虫者、隐性感染。
分布的方性和传播的季节性。
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
综合性防治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学时分配:2
第二篇医学原虫学
原虫概论
掌握内容:
生理特征:运动与摄食、生殖方式的类型。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胞膜、胞质及细胞器、胞核及类型。
生活史类型及致病特征。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a)
掌握内容:
形态及生活史特征:滋养体、包囊各期形态及发育增殖规律。
致病:滋养体侵袭组织的过程及机理,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和发部位,主要临床表现。
熟悉内容:
理化及生物因素对阿米巴发育、增殖的影响。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粪便及组织检查,人工培养)、免疫诊断
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传染源、传播方式。
结肠内阿米巴Entamoeba coli)
熟悉内容:
简介包囊形态特点并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相比较。
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vaginalis)– 掌握内容:
生活史:在介昆虫白蛉体内的发育;在人及脊椎动物体内的发育。
致病:内脏利什曼病的主要病变特征及临床表现;我国黑热病的特殊表现型。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无鞭毛体及其超微结构、前鞭毛体。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骨髓穿刺物或血液涂片、培养及动物接种、皮肤活检)、血清学检查。
流行与防治原则:传染源、传播介、我国黑热病的流行特征;治疗患者、捕杀病犬、灭蛉、防蛉。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
熟悉内容:
弓形虫生活史特点,先天性感染和婴儿弓形虫病。了解内容:
简介弓形虫形态。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的感染方式和致病特点。学时分配:8 第三篇医学蠕虫学 吸虫概论
掌握内容:
吸虫生活史的一般规律:虫卵、幼虫的发育与增殖、中间宿主、感染人体的阶段和方式。熟悉内容:
吸虫的一般形态:外形、吸盘、体壁结构与功能、内部器官(消化、生殖、排泄系统)的特
点。
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
掌握内容:
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虫卵及幼虫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的孵化与增殖,第二中间宿主,感
染人体的阶段和方式。
致病:成虫对胆管的机械刺激及毒素作用,重度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成虫外形、口吸盘、腹吸盘的位置及大小,雌、雄性生殖器官的特点。虫卵、尾
蚴和囊蚴的外形和主要结构。
实验诊断:病原体检查(直接涂片或水洗沉淀查虫卵)
流行与防治:我国肝吸虫病主要流行区人群感染概况。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buski)
了解内容:
成虫及虫卵形态,成虫寄生部位及致病,实验诊断与流行环节。
卫氏并吸虫Paragonimuswestermani)–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两种成虫节、链体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虫卵及囊尾蚴的形态。
实验诊断:粪便涂片查虫卵或直接查孕节片,活组织检查猪囊虫。
流行与防治:绦虫病的流行与人群生活习惯的关系。
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
了解内容:
简介形态、生活史的特征及自体感染现象、致病与病原诊断。
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granulosus)
掌握内容:
生活史:成虫形态,棘球蚴结构及功能;人体感染棘球蚴的主要方式,棘球蚴的发育。致病:棘球蚴的机械压迫作用;棘球蚴液的毒性作用;继发性棘球蚴感染。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
实验诊断:免疫学检查(皮内试验、血清学试验)和病原检查(手术摘除棘球蚴、物理性检
查、定位等)
流行与防治:棘球蚴病在我国的分布及与畜牧业、皮毛加工业的关系。
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mansoni)
了解内容:
简介成虫、裂蚴和虫卵形态特征,人体感染裂蚴的方式及临床表现分型。学时分配:4
线虫概论
掌握内容:
生活史及生态:虫卵的孵化;幼虫发育的生理特征;生活史类型;外界环境因素对线虫卵及
幼虫发育的影响。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雌雄异体、成虫外形;体壁的基本结构;原体腔及内部器官(消化、生殖和排泄
系统)的一般特征;虫卵卵壳的结构。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americanus)掌握内容:
生活史:成虫的寄生部位,虫卵及幼虫在外界环境的发育及其影响因素,丝状蚴的生态
特点和侵袭力,人体受染方式和移行途径,十二指肠钩虫的迁延移行现象。
致病:幼虫所致的钩蚴性皮炎和肺炎;成虫所致的消化道症状、贫血的原因和性质;
异嗜症及其他症状;婴儿钩虫病。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成虫体形、口囊(钩齿或板齿)、头腺和咽管腺的结构与功能;雄虫交合伞,两
种钩虫的主要鉴别特征;虫卵的形态特点。– 掌握内容:
生活史: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感染阶段、感染方式,寄生部位,微丝蚴夜现周期性。
致病:微丝蚴血症。
淋巴系统的早期病变及急性症状和体征(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丝虫热)。
淋巴系统的阻塞性病变及慢性症状和体征(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
隐性丝虫病。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成虫及微丝蚴的一般形态特点,两种微丝蚴的主要鉴别点。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鲜血法、厚血膜法、乳糜尿等浓集法查微丝蚴)和免疫诊断(检测抗
体和检测抗原)
流行与防治原则:我国丝虫病的分布概况及传播介;普查普治(药物治疗及物理性治疗)
和防蚊、灭蚊。
学时分配:6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概论 掌握内容:
医学节肢动物的发育。
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疾病的方式(机械性传播、生物性传播)。熟悉内容:
医学节肢动物的一般形态结构
判定传病介的原则及影响虫传病的因素。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及防制
蜱和螨
蜱螨属蛛形纲节肢动物,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无翅、无触角,成虫有足4 对。蜱
掌握内容:
生活史及生态:卵、幼虫、虫、成虫;孳生、吸血与更换宿主类型。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颚体、躯体的识别;硬蜱与软蜱的区别要点。
重要种类及危害:全沟蜱;传播森林脑炎、蜱瘫痪。
恙螨
掌握内容:
生活史及生态:孳生、食性、活动范围与扩散。
熟悉内容:
幼虫形态特点:卵、前幼虫、幼虫、若蛹、虫、成蛹、成虫。
重要种类及危害:理纤恙螨;直接叮咬、传播恙虫病。
疥螨
掌握内容: –
生活史与生态:卵、幼虫、蛹、成虫,寄生方式、吸血习性及对温度反应。
熟悉内容:
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特征:触角、口器、前胸栉、颊栉、中胸侧板杆、臀板、前胃;雄性外
生殖器、雌性受精囊。
常见蚤种与危害:致痒蚤、印鼠客蚤、猫蚤;传播鼠疫、鼠型班疹伤寒,作某些绦虫的中间
宿主、潜蚤病。
虱
掌握内容:
生活史与生态:卵、虫、成虫;寄生环境、吸血习性及对温度的反应。
熟悉内容:
形态特点:触角、口器、足(具胫突、爪)雌雄虫区别。
种类与危害:人体虱、耻阴虱;传播流行性班疹伤寒、战壕热、回归热。
学时分配:6
四、教材
人体寄生虫学,第六版,李雍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4.6
五、主要参考资料 《现代寄生虫病学》,陈保等.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
现代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彭文伟.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寄生虫与临床.第2版.沈一平等.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临床寄生虫病学.谢醒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MMedical parasitology.8thEd.MarkellEK.Philadephia:W.B.SaundersCompany,1999
Human Parasitology.2nd Ed.Bogitsh BJ, Cheng TC.USA: Academic Press, 1998
Parasitology & vector biology.2nd ed.Marquardt WC, Demaree RS.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2000
人体寄生虫学彩色图谱,陈建平王光西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6
六、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理论考核100%
第三篇:人体寄生虫学(五年制)教学大纲四川大学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生使用)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 卫生检验 妇幼 法医 中西医七年制 医学检验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人体寄生虫学 Human Parasitology 课程号:50127820
课程类别: 基础课 学时:32
学分:2
第一篇 总论
掌握内容:
寄生虫、宿主、寄生关系的概念。
宿
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储存宿主、转续宿主。
寄生虫的生活史:感染期、感染途径及方式、世代交替、寄生部位及移行途径。寄生虫的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损害、化学毒素作用。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反应、寄生虫抗原的性质、寄生虫抗原的性质、宿主免疫应答的类型、寄生虫的免疫逃避现象
熟悉内容:
寄生虫: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等。各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及生理的影响。寄生虫的代谢。寄生虫病的传播及其特点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影响因素 带虫者、隐性感染。
分布的地方性和传播的季节性。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
综合性防治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学时分配:2
第二篇
医学原虫学
原虫概论
掌握内容: 生理特征:运动与摄食、生殖方式的类型。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胞膜、胞质及细胞器、胞核及类型。生活史类型及致病特征。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掌握内容:
形态及生活史特征:滋养体、包囊各期形态及发育增殖规律。
致病:滋养体侵袭组织的过程及机理,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的病变特点和好发部位,主要临床表现。
熟悉内容:
理化及生物因素对阿米巴发育、增殖的影响。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粪便及组织检查,人工培养)、免疫诊断 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传染源、传播方式。
结肠内阿米巴(Entamoeba coli)
熟悉内容:
简介包囊形态特点并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相比较。
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
掌握内容:
滋养体的寄生部位、增殖与传播。滴虫性阴道炎、尿道炎。
熟悉内容:
滋养体的形态。
生理盐水涂片法及培养法检查。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掌握内容:
生活史特征。
寄生部位、发育增殖。带虫状态及急性期表现。
熟悉内容:
滋养体、包囊的形态。实验诊断。
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
掌握内容:
生活史:在人体内的裂体增殖(红外期和红内期)及配子体的形成;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及孢子增殖。
生
理:裂殖子侵入红细胞的过程,营养代谢的特点及疟原虫对红细胞的影响。致
病:
疟疾的潜伏期、发作、贫血、脾肿大。
掌握内容:
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虫卵及幼虫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的孵化与增殖,第二中间宿主,感染人体的阶段和方式。
致病:成虫对胆管的机械刺激及毒素作用,重度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成虫外形、口吸盘、腹吸盘的位置及大小,雌、雄性生殖器官的特点。虫卵、尾蚴和囊蚴的外形和主要结构。
实验诊断:病原体检查(直接涂片或水洗沉淀查虫卵)流行与防治:我国肝吸虫病主要流行区人群感染概况。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了解内容:
成虫及虫卵形态,成虫寄生部位及致病,实验诊断与流行环节。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
掌握内容:
生活史:虫卵在外界的发育,幼虫在第一中间宿主体内的增殖,第二中间宿主,感染
阶段及人体感染方式;童虫在人体内的移行,成虫寄主部位。
致 病:典型病变发展过程,主要临床分型。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两种并殖吸虫成虫外形及内部结构的鉴别要点、虫卵、尾蚴和囊蚴的外形和结构特点。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痰、粪便查虫卵,活体组织查虫体)及免疫学检查。流行与防治:并殖吸虫在我国的分布概况及流行的主要因素。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掌握内容:
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产卵方式。虫卵在肝脏和肠壁的沉积,虫卵的排出与孵化。幼虫在钉螺体内的增殖。感染宿主的阶段和方式,童虫的移行和发育。
致
病:尾蚴性皮炎、童虫移行及成虫所致的损害、虫卵肉芽种的形成及其特征、循环抗原及免疫复合物性病变、异位损害部位、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成虫外形,口吸盘、腹吸盘的位置及特点。雄虫抱雌沟、睾丸;雌虫卵巢、子宫。成虫体壁的超微结构。虫卵、尾蚴的形态特点。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粪便直接涂片法、水洗沉淀法查虫卵;毛蚴孵化法查虫体;直肠
粘膜组织压片查虫卵)及免疫诊断(皮内试验、环卵沉淀试验或循环抗原检测)。
免疫:虫体表面抗原及代谢抗原;免疫效应机制;伴随免疫及免疫逃避现象。
流行与防治原则:我国血吸虫病的分布概况、血吸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因素;简介钉螺的生
生活史及生态:虫卵的孵化;幼虫发育的生理特征;生活史类型;外界环境因素对线虫卵及幼虫发育的影响。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雌雄异体、成虫外形;体壁的基本结构;原体腔及内部器官(消化、生殖和排泄系统)的一般特征;虫卵卵壳的结构。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掌握内容:
生活史:成虫的寄生部位,虫卵及幼虫在外界环境的发育及其影响因素,丝状蚴的生
态特点和侵袭力,人体受染方式和移行途径,十二指肠钩虫的迁延移行现象。
致 病:幼虫所致的钩蚴性皮炎和肺炎;成虫所致的消化道症状、贫血的原因和性质;
异嗜症及其他症状;婴儿钩虫病。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成虫体形、口囊(钩齿或板齿)、头腺和咽管腺的结构与功能;雄虫交合伞,两种钩虫的主要鉴别特征;虫卵的形态特点。
实验诊断:饱和盐水浮聚法,试管培养法。
流行与防治原则:我国钩虫病的分布概况;治疗病人、粪便管理及防止感染。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掌握内容:
生活史:成虫的寄生部位,感染阶段、感染方式,幼虫在人体内的移行途径及发育。致
病:幼虫所致肺炎,成虫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常见的并发症。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雌雄虫区别,唇瓣的结构。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及传染期蛔虫卵的鉴别。实验诊断:直接涂片查虫卵。
流行与防治原则:蛔虫易于传播的重要因素;治疗患者。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掌握内容:
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产卵习性,人体受染方式,逆行感染现象。致
病:主要症状及异位损害。
熟悉内容:
形 态:成虫外形,头翼及咽管;虫卵的结构;
实验诊断:;玻璃胶纸肛周拭擦法查虫卵。
流行与防治原则:城市与乡村、儿童与成人、分散与集体之间存在不同感染率的原因;药物治疗或物理性驱虫,防止相互感染。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
掌握内容:
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感染阶段与感染方式。致
病:消化道症状。
掌握内容:
生活史及生态:卵、幼虫、若虫、成虫;孳生地、吸血与更换宿主类型。
熟悉内容:
形态特征:颚体、躯体的识别;硬蜱与软蜱的区别要点。重要种类及危害:全沟蜱;传播森林脑炎、蜱瘫痪。
恙螨
掌握内容: 生活史及生态:孳生地、食性、活动范围与扩散。
熟悉内容:
幼虫形态特点:卵、前幼虫、幼虫、若蛹、若虫、成蛹、成虫。重要种类及危害:地理纤恙螨;直接叮咬、传播恙虫病。
疥螨
掌握内容: 生活史:卵、幼虫、若虫(两期)、成虫;寄生部位。致 病:
熟悉内容:
形 态: 雌雄虫区别。
诊 断:疥疮。
传播与防治:直接接触感染。
其他常见螨类
了解内容:
简介革螨、蠕形螨及尘螨。
昆虫
昆虫的种类多、数量大,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构成,口器复杂,成虫有足3对。发育有变态现象。
蚊
掌握内容:
生活史与生态:卵、幼虫、蛹、成蚊;孳生地、吸血活动与交配产卵、生殖营养周期、季节消长与越冬。
熟悉内容:
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特征:头部复眼、触角、触须、口器;胸部前胸、中胸、后胸、翅及脉
序;腹部雌雄外生殖器;唾腺与卵巢。雌雄蚊区别及三属蚊主要鉴别要点。
重要蚊种与危害:中华按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传播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黄热病。
白蛉
Human Parasitology.2nd Ed.Bogitsh BJ, Cheng TC.USA: Academic Press, 1998 Parasitology & vector biology.2nd ed.Marquardt WC, Demaree RS.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2000
人体寄生虫学彩色图谱,陈建平王光西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6
六、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理论考核100%
0-
第四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
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实施情况
本课程多年来遵循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积极对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目前在研的有国家教育部资助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项(参与),省教育厅资助教学改革研究和网络课件制作研究课题各1项。近年来,在本科生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实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 根据目前世界、我国及河南省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流行趋势重新规划、设计教学内容,以适应新世纪医学生对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专业知识的需求;② 尝试将《人体寄生虫学》与《传染病学》中寄生虫病部分进行有机重组,实现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改变了长期以来学科系统性过强、与实际脱节、不利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③ 将启发诱导式讲授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学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④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近5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的“河南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计划”资助项目“面向21世纪预防医学专业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2001年顺利通过省级鉴定。在省级以上杂志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共9篇,其中由薛长贵、苏寿汦二位教授撰写的“试论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一文,2001年4月发表在本专业权威期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并在国内寄生虫学界引起强烈反响。本课程1995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课程,并从1995年始连续两次被评为河南医科大学校级优秀课程。
河南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计划资助课题:
“面向21世纪预防医学专业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实施情况:
针对以往传统的医学昆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研究讨论,并在我室老一代寄生虫学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制定出新的教学方案,报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后,从94级学生开始,在预防医学系《医学昆虫学》教学中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不断地改革提高和完善。通过近几届预防医学系学生的问卷调查,对改革后的医学昆虫学教学满意率为78.9%-97.8%。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适当压缩医学昆虫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内容,增设医学昆虫学方面的六个专题讲座,以座谈、启发式教学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在座谈中向学生传授和提供医学昆虫学的最新知识和技能。在专题讲座的选题上,结合国情、省情、爱国卫生运动、毕业生反馈信息及我室离退休老教授的意见,对专题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针对性、实用性等作了综合分析和推敲,并结合我们的科研成果,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与社会接轨上。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走向社会,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1)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专题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结合所讲授的专题,把学生组织成若干社会科研小组,利用实验课和周末的时间开展小型科研课题的研究。学生们走出实验室,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制订调查、防制技术方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和兴趣。
2)请郑州市爱委会专业人员介绍郑州市消、杀、灭工作概况,参观消毒杀虫剂复配过程及消杀器具,观摩专业人员的现场消杀工作,使学生对医学昆虫的防制建立起感性认识,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3)结合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向学校校园管理科提出了关于共建无四害校园的建议,并向校爱卫会呈报了“河南医科大学校园内除四害实施方案”,受到学校有关部门的好评。3.本项目近年完成的论文:
1)屈孟卿,武峰,尹清源.努力使教学与社会接轨---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医学教育与管理, 1995;2:3 2)薛长贵,武峰,屈孟卿,等.教学与社会接轨,培养实用型人才.郭立,乔旺忠主编《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13 14页,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年
3)苑晓燕, 屈孟卿.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32 4)张荣光,王中全.本科医学专业英语班教学现状的研究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1(2):5-7 5)薛长贵,屈孟卿,武峰,等.医学昆虫学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初探.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2):19-22 6)武峰,薛长贵,屈孟卿,等.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反馈信息分析.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3):25
7)薛长贵,武峰,屈孟卿,等.教学与社会需要接轨 培养新型实用型医学人才---预防医学专业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的体会.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4):29-33
8)武峰,薛长贵等.多媒体课堂演示在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4):42-44
9)薛长贵,苏寿汦.试论医学院校寄生虫学教学改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
病杂志 2001,19(2):113-115
第五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讲稿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讲稿
并 殖 吸 虫
并殖吸虫(Paragonimus)是并殖科吸虫的总称。成虫主要寄生于终宿主肺脏,故又称肺吸虫。目前,世界上已报告的并殖吸虫有44种(包括亚种),分布在亚、非、美洲的31个国家。寄生于人体的并殖吸虫约有6-7种(但并殖吸虫的分类比较混乱,可能有同物异名的现象)。在我国已发现的人体并殖吸虫主要有两种,即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和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可引起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
并殖吸虫病是一种地方性人兽共患性疾病。国内分布遍及22个省市自治区,严重的地区有东北三省、四川、浙江、安徽等。我省的豫东及豫西有流行,以斯氏狸殖吸虫为主,卫氏并殖吸虫也有存在。下面重点介绍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与卫氏并殖吸虫做个比较。
一、卫氏并殖吸虫的生物学特点
1.形态:成虫、虫卵(略)2.生活史:
1)终宿主:人,猫、犬及野生肉食动物;中间宿主:川卷螺类,溪蟹、蝲蛄(螯虾、竻蛄);转续宿主:猪、鼠、兔、鸡、鸟类等。
2)成虫寄生部位:肺,在肺组织内形成虫囊;异位寄生于脑、肝等组织。3)虫卵随痰/粪排出体外,在水中发育3周后孵出幼虫(毛蚴)。
4)毛蚴→川卷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尾蚴→溪蟹、蝲蛄(囊蚴)。5)感染期:囊蚴;感染途径及方式:生食或半生食感染有囊蚴的溪蟹、蝲蛄及感染有童虫的转续宿主动物肉,喝生水。
6)囊蚴经口感染终宿主,在小肠内脱囊而出(后尾蚴→童虫),童虫穿过肠壁,经肝、膈、胸腔入肺定居,发育成熟。
二、卫氏并殖吸虫感染与卫氏并殖吸虫病
1.感染后结局:带虫者与病人
2.致病机制 童虫钻行的隧道样损害及成虫定居的机械性损害。
病变过程:1)脓肿期;2)囊肿期;3)纤维疤痕期。3. 临床表现与分型
1)急性期:全身过敏性炎症反应及消化道症状(主要由童虫移 行、游窜引起)。2)胸肺型: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咳嗽、胸痛、血痰或果酱色痰。3)脑型: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头痛、癫痫、偏瘫、视障。4)肝(腹)型:肝大、肝痛、肝功能紊乱,腹痛、腹泻等。5)皮下型:游走性皮下包块。4. 诊断(临床与实验诊断)
有流行感染史、出现相应症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及X线等辅助检查的阳性发现时,进行病原学及免疫学检查。5. 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1)肺吸虫病的流行特点:
① 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② 地域性分布(与中间宿主的分布有关);主要在山区流行(东北型:以蝲蛄为传媒,南方型:以溪蟹为传媒); 2)人类感染与生活习惯有关:
① 生吃、腌吃、醉吃、烤吃蟹与蝲蛄; ② 东北的蝲蛄豆腐和蝲蛄酱
③ 东北人用蝲蛄“治病”:辽宁人用蝲蛄汁治咯血;吉林朝鲜族用蝲蛄汁涂眼和皮肤治疗麻疹(据称蝲蛄有清凉作用);
④ 生吃或半生吃动物肉(转续宿主肉);有人调查猪发现其中一头猪肌肉内有10个虫体,将含幼虫的猪肉喂狗,92天后狗肺内发现10个成虫。⑤ 喝生水:死亡解体的蟹与蝲蛄内囊蚴可能散于水中,有报道尾蚴可实验感染狗获得成功。
3)防治原则:
禁生吃或半生吃蟹、蝲蛄与动物肉,不喝生水,治疗病人[吡喹酮、硫双二氯酚(别丁)]。
斯氏狸殖吸虫
1958年我国陈心陶教授发现并命名。斯氏狸殖吸虫与卫氏并殖吸虫比较,有如下特点:
1.形态:虫体较狭长,体宽部在前1/3,腹吸盘靠前,口吸盘大于腹吸盘。2.生活史:终宿主为中型哺乳动物,如狸(果子狸)、猫、犬等;第一中间宿主为拟钉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溪蟹;人不是适宜的终宿主,相当于转续宿主。3.致病:由于虫体不能到达肺部发育成熟,而在肺外组织到处移行,引起皮下型及内脏型幼虫移行症。
特点:全身反应重,多脏器损害症状,血中嗜酸球明显增高。
4.诊断:皮下结节活检,免疫学诊断。
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是寄生于血管内吸虫的总称,皆属于裂体科,故又称裂体吸虫(Schistosoma)。它们的宿主范围及地理分布非常广泛,可寄生于鸟类、哺乳动物及人。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血吸虫属于裂体科的裂体属,而裂体科内其他各属的血吸虫成虫虽不寄生于人体,但某些种的尾蚴能侵入人的皮肤,引起尾蚴性皮炎。如禽类和兽类血吸虫(毛毕属、东毕属、华毕属引起的稻田皮炎)。
能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目前已知的主要有三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此外,在某些局部地区还有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寄生在人体的报告。可引起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血吸虫病主要流行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当前世界上六大热带病之一。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3个省市区,也是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我省虽然不是流行区,没有血吸虫病的流行,但由于人口的流动,经常可以见到血吸虫病的病人。
一、血吸虫的生物学
1. 形态
1)成虫虫体圆柱形;
2)雌雄异体,雄虫有抱雌沟,雌虫位于抱雌沟内呈合抱状态; 3)口、腹吸盘,内脏系统;
4)虫卵特点,毛蚴分泌的可溶性抗原从卵壳微管道释出卵外。2. 生活史
1)成虫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如牛、马、羊、猪、狗、猫、兔、鼠等,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以血液和血管内皮细胞为食物,虫体可逆血流移行到肠粘膜下层的小静脉末梢,雌虫在此处产卵。
2)虫卵的去路和体内发育 雌虫每天产卵300-3000个。产出的虫卵60%沉积在肠壁,23%回流到肝脏,16%被排入肠腔,1%到其他组织。虫卵在体内发育:含卵细胞卵—→含毛蚴卵—→死亡钙化卵(黑卵)。卵内毛蚴分泌物(可溶性抗原)从卵壳微管道释出卵外可刺激宿主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在卵周围形成小脓肿,并通过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生成多种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1、2,嗜酸性粒细胞刺激素(ESP)、成纤维细胞刺激因子(FSF)、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等,吸引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汇集到虫卵周围,形成肉芽肿,又称虫卵结节。3)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入水后很快孵出毛蚴,主动侵入中间宿主——湖北钉螺体内,经两代胞蚴的发育繁殖,生成大量尾蚴,从钉螺内逸出。
4)无囊蚴期,尾蚴是感染阶段。在水面游动的尾蚴如遇人及动物(终宿主)即主动吸附到宿主的皮肤上,经分泌酶和机械穿透作用,进入皮肤组织血管及淋巴管,随血液循环到达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定居并发育成熟。
二、血吸虫感染与血吸虫病
1. 感染后结局:带虫者与病人 2. 致病机制
尾蚴侵入、童虫移行、成虫定居产卵及虫卵在组织内的沉积均可导致宿主的组织损害。其主要机制为:
1)虫体侵入、移行、定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2)虫体发育繁殖过程中分泌物、排泄物及虫卵刺激所引起的急性过敏性炎症反应;
3)免疫病理反应:Ⅳ型变态反应(虫卵肉芽肿),Ⅲ型变态反应(肾损害等)。
3. 临床表现与分型
1)尾蚴性皮炎:急性过敏性皮肤损害。
2)急性血吸虫病:感染后1-2个月发病,急起发热、咳嗽、肝脾肿大、腹痛、腹泻、甚至脓血便,粪便中可查到虫卵,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病程2周-4周。3)慢性血吸虫病:为免疫适应期。急性期后病情缓解,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或仅遗留慢性消化道症状及贫血、消瘦等。
4)晚期血吸虫病:一般感染后5年左右,部分重度感染患者开始出现晚期病变,虫卵肉芽肿导致肝脏的干线型肝硬变及门脉高压症,小儿感染可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使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影响了生长发育与繁殖。临床表现为:① 肝硬变;② 门脉高压症;③ 慢性结肠炎;④ 小儿侏儒症。其主要表现为巨脾、腹水、侏儒症。4. 诊断
1)方法:粪检虫卵及毛蚴孵化;肛门直肠镜检及肠组织活检;免疫学检查。2)非流行区对血吸虫病的诊断对策 ① 到过流行区,有与“疫水”接触史;
② 急性期表现(须与疟疾、伤寒、结核、肝炎等相鉴别); ③ 持续性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④ 肛门直肠镜检,肠粘膜活组织压片检查; ⑤ 粪检虫卵及毛蚴孵化; ⑥ 有条件可做免疫学检查。
5. 流行因素与防治原则
1)流行区类型:平原水网型、山区丘陵型、湖沼型; 2)病人和病牛是主要传染源;
3)钉螺的分布限制了血吸虫病的流行范围;
4)与“疫水”的接触及其机会是造成感染的必要条件;
5)防治原则:① 消灭钉螺;② 避免与“疫水”接触;③ 减少和消灭传染源:治疗病人和病畜,使用药物为吡喹酮、硝硫氰胺、呋喃丙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