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教学中应用的利弊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教学中应用的利弊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引用于中小学教育领域。随着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普及和应用,为学生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机会,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为农村孩子们提供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条件,为实现教育公平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是目前虽然很多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已基本到位,但仍未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这是一个让信息技术界的学者、专家甚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应用的实践探索的利弊分析,总结出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便达到促进教学的信息化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教学;应用;利弊分析
当前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多媒体技术正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教学。尤其是新课程的实施,更要求我们将新课程中的教育教学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起来,用全新的教育思维,更具有个性创造、更具有自主性的教学方式,适应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目前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遍及全国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使农村中小学初步形成信息化的环境,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思路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资源建设和教育教学应用初见成效,已让优质资源产生效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在学校教学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待改进之处。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教学中发挥的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下面我从理论方法入手,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对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过程中利弊的认识阐述如下。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新了教师的观念 传统教学的观念大多是让学生多背、多记、多写,知识的侧重就主要是语文课本,很少有老师会涉及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样学生的知识面被禁锢了,思维被锁定。自从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应用,教师们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也敢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扩展,这与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为教师“用教材教”提供了实践的机会,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此教师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宽容、和谐、融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和创新潜能。
1、借助图画再现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文与画是相通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文章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例如:在《火烧云》一课中,通过生动的画面,学生们体会到了火烧云的变化,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很容易的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2、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科的整合是必然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而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能把一些抽象的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盘古开天地》一课,讲了天地和大自然是怎样形成的。如果就针对课文泛泛而谈,学生不容易理解。为此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了这个神话传说。形象化的画面既解答了学生的一些疑难问题,从中也锻炼了他们创新能力,观看后,学生争相发言,提出了很多新奇的有独立见解的问题。
(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社会中,一方面,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容;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根据现代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工具手段多样化、现代化的特点,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而现代信息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网络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学生要想学会生存,就应该学会在网络空间中生存,因此,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将十分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教学中应用的弊端
现代信息技术尽管已经进入农村校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的弊端也随之呈现出来。
(一)农村教师现状堪忧。在农村教师队伍中,大多教师的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教学理念和手段不能与时俱进,再加上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不能广泛合理应用,更谈不上有效开发,教学中课本就成了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教材本身知识内容极为丰富,不能把课本中那些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丰富知识,让农村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掌握,深化,延伸,拓展,运用。此外教师人数很少,有的学校一个教师任教两个或者三个学科,差不多一天都在教室上课,根本无暇顾及研究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去进行教育教学。
(二)硬件不足,难以保证让每个教师都应用信息技术资源。一般好一点的学校就只有一个多媒体专用教室,学校共有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班,教师想用信息技术教学也得先登记,轮流使用,有的班一年下来也没机会去那里上课。再者一个办公室就一个电脑,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深入研究教材内容。
(三)思想观念没有更新,难以形成应用信息教育资源的内在动力。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其实已经出现的时间很长了,只是在农村的学校里应用还处于初始的阶段,好多教师对这种新事物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更不用谈去花费时间研究怎样用信息技术去教学了。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2、出现了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的问题。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
3、从学科需求出发使用计算机,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学习中,传统手段仍然大有用武之地,挂图、模型、标本、实验能够以直观、具体的形象给学生以较强的感性认识,学习中要把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进行科学的优化组合使用,过分依赖一种技术是不可取的。
总之,尽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利有弊,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刻苦钻研教材教法,扬长避短,一定能利用这种手段为自己的课堂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2】苗逢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的视角》.【3】山谷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初探》.【4】 彭坤明 著.《创新与教育》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在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然而各个领域,各个部门都利用信息技术为本行业服务。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利用信息技术辅导教学,能生动直观地通过图文、声像的综合作用,创造逼真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学中必须增加培养学生 对信息获取、检索、分析、处理能力的内容,信息能 力也要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使学习者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即实现意义学习。我国教育技术专家也提出了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 式是“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揉合与优势互补,它基本保留“传递一接受”的教学过程,以接受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更多时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而能力只能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在实践中培养。因而教学中要增加实际练习、自由操作、社会实践等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的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具有交互性的教学和学习工具,把粉笔加黑板的教学变成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
【关键词】现代信息教育技术 教学 应用
引言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九十年代以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忘记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创造性思维的活生生的人。这样一来就使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不良习惯,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迷信思想,对书本和老师不能怀疑。在课堂上,险非教师主动提问,否则是不容许学生随意打断教师已制定好的教学计划的,学生也决不敢这样做。这种思想代代相传,不断强化,就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的新思想、新观念被扼杀,大胆幻想的翅膀被折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这就等于从基底上移走了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人地赖以孕育、滋生和成长的全部土壤,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了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不难想象,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如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创造型人才。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课程才逐渐发展起来。这种教育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在于从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教学环境的角度,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知道,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的出现带来了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具备的特性: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这些特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有所改变,使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与传统模式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为工具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黑板和讲台,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可以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不仅教师的授课、指导、辅助 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索也要借助于各类媒体来实现。另外,各类计算机网络还构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反馈都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远程教育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其教学信息通过国家提供的卫星电视系统覆盖全国,利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全国实施网上教学。同时,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分工协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二、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为资源
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不再片面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因此,在这种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必然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等,而且,Internet网本身就是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教学资源库。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诸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过程必然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参与、体现现代化手段的应用、体现多种媒体资源的利用
三、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作为环境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基于Internet网的远程学习系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 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这不仅是一种教育形式的改革,更是一种教育哲学思想,它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及灵活的学习支持服务,为一切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条件和全方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以教育技术和媒体手段为课程载体,使教与学的过程可以异步或同步进行,由于学习者不同的家庭经济环境对自主学习的推动力和影响力不一样。家庭经济较好可以有更多的物质条件来接受和消费教育,能力的提高会反过来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这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持续提升。
四、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一起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可以使学业上失败的 学生在同伴帮助的过程中经历成功的体验,重塑自尊;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 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学习消除了在应试 教育中竞争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孤立,形成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生关系。可见,合作学习是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网络环境可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以上只是简单地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创建 新型教学模式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才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应由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创造性地探索与开发。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使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仁芳,沈文选.《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关于教师角色的探析》[J].天津:数学教育学报,2005(1).2.康从英.《充分利用多媒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J].北京:教育与职业,2006,4(下).94-105.3.顾炎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学研究.2004(4).
4.陈旭远、黄薇.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5.郭英楼.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 6.邓俊波.谈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J].中国轻工教育,2007(3).
第三篇: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教师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可以说,它已经成为我们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呢?
其实,一提到现代信息技术,人们会自然的想到多媒体教学,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体现。传统教学手段仍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课堂效果,但不是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越多,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
我们教师应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在运用这些资源时,应有所取舍。因为,这些资源是为不同的人准备的。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一定学习特点的学生。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时,要贴合我们自己学生的特点。如果统统采用“拿来主义”,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还会让我们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特点,以学生为本,在利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让它发挥最大的优势,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第四篇: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正确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在生物教学中,可改变教学环境,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不拘泥教材,扩大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资源 生物教学
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它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是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然而,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是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网络资源在教师备课中的作用
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那些优秀案例,得奖教案,让我们开阔眼界,拓展上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信息整合,使教学环节都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二)多媒体在生物课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对教材中难以观察的细微结构、生命现象和活动过程等进行信息处理,模拟或再现其真实情景,使其变得形象、直观,这既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知识提供了直观的材料,又可以使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能够很好的达到目标。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但是运用多媒体同时,还要注意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二、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关系
尽管在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诸多优势,但并非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需要我们根据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认真实践、反复推敲。因此,要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课时的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乃至服务于学生发展这一最高目标。因此在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选择,使某种媒体对应于某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出它们的功能,达到最大的效用,而不必用的地方,则坚持不用,以免喧宾夺主,流于形式。所以,根据每堂课的目标来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是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关键。
(二)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仅仅注意到自身的因素是不够的,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手段与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但是部分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用课件过多展示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反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忽视这些画面、音乐所蕴含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展示,整堂课都使用多媒体,这样反而会使学生对知识重难点把握不到位,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正确处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关系
教师要会将课本中的现成的、结论性的内容变为具有探索性的资料、信息,精心设计,会合理安排信息,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从而培养他们能力。与此同时,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生动有趣的导入,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例的讨论分析,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等等。而绝不能只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阅读大量信息资料,只让学生使用计算机做题,还应该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表达、书面表达以及课堂小组讨论交流等。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他们的各种能力才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和高效性,展示在人们的面前。虽说传统的教学模拟不具备以上优点,但在不断的运用和改进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播放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在幻灯片的制作中,幻灯片的容量大播放速度快,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又不便于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学生不仅能理解整个动态过程,而且对这个知识点也能作出一个系统性的分析和概括。实践证明,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三、结束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生物多媒体课件,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梁愈:《新课程理念的创新及教育教学行为指向》中学生物教学.06年第7期
[2]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3]任玲玲:《信息技术在复习课中应用与体会》中学生物教学.06年第9期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第五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比如在“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一节中有关“电子云”问题,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前者由于缺乏动感而使学生误以为电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后者则会让学生认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为了能让核外电子动起来,我们制作了《核外电子的绕核运动》的小课件。首先简介“视觉暂留”现象及其在电影及动画制作中的运用;然后制作一些宏观物体的运动及模拟电子绕核运动的各种gif动画,从而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物质各种不同速率下的视觉印象,认识并理解电子运动的特点及其描述的方法。
此外,用3Dmax等制作的多视角动画或三维立体图像还可以广泛地展示各种晶体的结构、分子模型等。这些立体结构课件的使用,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对化学物质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会从量的角度来分析物质的微观组成。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调查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四十五分钟理论说教的效率远不及一个五分钟实验展示。但是课堂的实验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还有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做到随时调用;另外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无法在教室中完成等。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例如在“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教学中,改变压强对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的转化影响并不显著,运用课本实验,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加压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而往往不能发现其后的颜色略变浅。因为根据人的视觉特点由浅变深的现象易于识别,而由深到浅的现象则不易感知。
为此,我们采用3Dmax制作了课本实验的原形模拟和简化模拟动画课件,有意识地突出气体颜色的变化,增强实验中的现象层次差别,同时在课件中压强对浓度、气体分子数影响的两个gif动画的使用,加深了学生对压强变化过程中气体颜色变化与组分浓度变化的认识,从而为勒沙特列原理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化学教学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