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教育原理作业一
现代教育原理作业一
一、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书本中心 D.社会中心 E.活动中心
满分:2 分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针 E.教育手段
满分:2 分
3.赫尔巴特把教学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A.清楚(明了)B.识记 C.联合 D.系统 E.方法
满分:2 分
4.我国以法令的形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第一个学制是1904年公布的(育近代化”的开始。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它标志着“中国教)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满分:2 分
5.下列内容哪些属于社会教育的特点()。A.系统性 B.多样性 C.群众性 D.补偿性 E.开放性
满分:2 分
6.夸美纽斯提出的影响至今的三个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前景教育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平行影响原则
满分:2 分
7.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的诞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学科。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爱弥尔》 D.《教育论》
满分:2 分
8.晏阳初在实施乡村教育中概括出的“三大方式”是()。A.文艺教育式 B.社会式
C.学校式 D.生计教育式 E.家庭式
满分:2 分
9.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人口数量
B.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文化 E.法律制度
满分:2 分
10.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A.生存的权利 B.婚姻的权利 C.受尊重的权利 D.受教育的权利 E.安全的权利
满分:2 分
二、名词解释(共 3 道试题,共 15 分。)1.教育目的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2、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三、简答题(共 4 道试题,共 40 分。)1.简述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答答:学制的发展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当代学校教育制度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些具有时代特点的新的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2.简述学生的时代特点。
答:
一、主体意识增强。这里的主体性主要指三个方面: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信息获取方式多样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
信息化的发展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显现了全球化特征。全球化不仅使全球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文化也越来越出现趋同的显现。
四、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同辈群体是指由地位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同辈群体的成员一般在家庭背景、年龄、特点、爱好等方面比较接近。他们时常聚在一起,彼此间有很大的影响。3.简述教学的任务
答: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代教学观中,教学被认为是一种语言文化和沟通的创造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交互作用”,完成下列任务:
一、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在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基础学力的核心,是学生适应社会、开展终生学习、促进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基础。
二、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构成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形成
4.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有哪些?
答:
1、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
2、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
3、受教育者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
4、受教育者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
5、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这也是其主体性的表现。
6、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每一个教育对象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他们哥们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
四|论述题
.老师被起绰号“茶煲” 扇全班学生耳光
日前,从化太平中学初中一年级某班的同学,因有人将班主任老师花名为“茶煲”写进周记,而让班主任知晓自己“花名”被学生叫了个遍,班主任一怒之下先让40余名学生自掌嘴巴,其后这些学生又被该老师几乎逐个扇了耳光。
问题:从依法施教的理念以及师德两个角度分析该教师的行为
答:这个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
第一、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有:我国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了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八项要求。综合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事业,无私奉献。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和奉献精神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集中体现,这一高尚境界产生于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教育是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能为这一事业做出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选择。(2)对学生,真诚热爱。教育是爱的事业,从古至今,无数教师、教育家取得成功的事例表明,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对学生的真诚热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3)对同志,固结协作。教育是一项集体事业,需要教师群体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育人的任务。从教师的劳动方式看,一般是以个体方式分别独立进行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活动等都是如此。但是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却是教师集体工作的结果。总之,处理好教育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教师是以整个人格在教育学生,接受学生最严格的监督,必须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在品德行为上做学生的表率。教师面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要成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模范,发扬教育职业的传统美德。
从教师的职业道德看,该教师并不热爱、关心学生。同时并没有以身作则。
第二、我国宪法规定少年儿童具有的合法权利有:1生存权利2受教育权利3受尊重权利4安全权利。从依法施教的理念看,教师严重的剥夺了学生的受尊重权利和安全的权利。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
现代教育原理作业一
一、多项选择题(共 17 道试题,共 34 分。)
1.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AD)。
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B.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E.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2.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B)。
A.人口数量 B.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文化 E.法律制度 3.人口增长率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教育因素(CDE)。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发展规模 D.教育结构 E.教育质量 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E.人口质量 5.受教育权利是受(B)制约的。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C.时代 D.社会历史形态 E.社会文化 6.教育内容受如下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BCDE)。
A.人口数量 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C.社会政治经济性质 D.社会文化本体 E.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7.教育产业作为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决定了其在社会大系统中具有(ABC)的产业地位。
A.基础性 B.全局性 C.先导性 D.迟效性 E.可持续性
8.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多元的目标,其内容包括(ABCDE)。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D.教育管理现代化 E.教师素质现代化
9..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ABCDE)等各方面。
A.教育目的 B.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教学设备 E.教学组织形式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C)。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11.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BCE)。
A.稳定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E.个别差异性 12.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CE)。
A.稳定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E.个别差异性 13.人类历史上的“狼孩”事例,说明了(B)。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 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4.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D)。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生理前提作用
15.心理学理论为我们认识人的发展及其规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是(CDE)。
A.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B.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E.赞科夫的“一般发展”理论
16.赞科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ABE)。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掌握学科结构原则 D.发现学习原则 E.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17.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BCE)等规律。
A.稳定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E.个别差异性
二,简答题
1、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
答: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比较典型的有“内法论”和“外铄论”两种相互对立的学说。“内法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来自人本身,人的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完全由机体自身的成熟机制所决定。“外铄论”一般认为,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根据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学说,事物的发展是由事物自身矛盾所决定的,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首先,人的需要是指机体因缺乏某种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稀缺状态或摄取状态。其次,社会的要求和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是需要形成的条件。再次,需要作为一种欲求状态,只是一种潜在的内驱力。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
(一)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二)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三)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四)人的身心发展还具有个别差异性。
2、.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3.教育是现实生产力产生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1.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2.传播——丰富文化的功能
3.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教育优先发展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答:教育优先发展有两个内涵,其一是社会用语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因此教育优先发展又可称为教育超前发展或教育先行。社会为教育的发展投入充足的人、财、物,使教育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教育优先发展的固有内涵。
教育先行的思想和命题的明确提出始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作者在书中这样写到:“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教育优先发展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各国明智政府的一个战略选择,甚至被作为国策加以推行,这有其坚实的理论根据,那就是教育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20实际50年代以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已由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资源、资本竞争演变成当今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而这些竞争聚焦于一点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有限发展是现代社会,特别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科技发展的关键,它所带来的巨大社会效应将波及物质文明发展、精神文明进步等各个方面。教育优先发展,已经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
四、作品题
1.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的创始人。他说:“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是远远超过被看作实际价值的建筑物、设施、库存物资等物力资本的。”在谈到人力资源时说:“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 舒尔茨根据其人力资本学说,对美国历年高等教育费的收益率进行了计算。结果是,美国1929年到1957年教育投资在增加国民收入中作出贡献的比率是33%。由此出发,请谈谈你对教育所担负的经济功能的看法。要点:(1)从辩证唯物主义者的立场以及辩证法的观点看,人在生产过程中是到关重要的,因此对人的教育投入就是对将来经济增长的最好投入。(2)有人说:“教育是生产力”,这一点都过分,因为决定生产力高低的人的素质,即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高低。(3)教育投入与成效的周期是漫长的持续的。(4)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水平的高低,即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完全控制着经济水平的高低。
现代教育原理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教材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区分了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称为教育,这个广义的概念。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以定的世界观,培养思想品德的系统影响活动。
2.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社会科学。3.教育科学
4.教育思想
是指经过人们理论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概括性,逻辑系统性和现实普遍性的教育认识。5.教育规律
6.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我国实行的一种教育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各级政府负有法律责任,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的就学;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也负有法律责任,促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因此,义务教育既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也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义务教育具有平等、强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是不收学费的教育,它分初等教育(小学)和初级中等教育(初中)两个阶段。义务教育的学制主要有“
六、三”制、“
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等。实行义务教育,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7.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8.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观念的否定。终身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教育的终身化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二、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1.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2.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
(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
(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三、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40 分。)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终身教育理念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发布的国际性教育报告。其中对终身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肯定了学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我的理解是学校教育是帮助学生构建终身教育人生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这就对我们传统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第一线的教学者和教育管理者,必须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深入的思考和有益的尝试,并且作出明确的回答。
一,学校教育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生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往往在14岁前就基本形成,学校的教育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育的基本任务和重点。一个人从小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大环
境合适,一辈子都不大会改变。
二,学校教育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不能是一句口号,更应该是一个目标。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并且成为生存的基本技能,恐怕比死记硬背一些知识内容有用得多。
三,学校教育要给学生可持续学习的空间。如果终身学习是一条河流,那么学校教育不应该是这条河流上的一道挡坝,而应该是梭通河道的挖泥船。给学生一湾有自生能力的活水,更要给学生思想奔涌的空间和时间。
四,学校教育应该给学生开放和充满活力的内容。封闭的教育模式要改变,封闭的教育内容更要调整。现代社会的变幻如此之快,封闭无疑是不可能的。学校教育从理念,方法和内容上必须要有大改革。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答:素质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即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是全面发展,即每一个人自身所蕴涵的全部发展可能性或前能的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即排除外在强迫,主动设计与实现的发展,前提是自由,核心是主动;四是和谐发展,即个体在全面发展的多方面中致力于各种素质的优化组合与平衡协调;五是充分的发展,即个体在社会给予的空间条件下,达到自身前能的最大发展; 六是可持续发展,即个人的显示发展既可以得到充分的实现,又不会对其未来发展和潜能造成损害。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思想理论形态,它只能以思想理论所具有的功能去启迪和要求人们产生它所要求的行为。它与教育政策、政府指令、规章制度不同,它不具有政策、指令和法规所具有的强迫教育者这样、只能这样的约束力。素质教育必须是在人民思想上真正接受它的时候,才能将七落实到实践中,实现言行统一。
第二篇:现代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原理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A B C E)。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方针E.教育手段
2.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B C D E)。
A.学会反思B.学会认知C.学会做事D.学会共同生活E.学会生存
3.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B C D)等方面。
A.教育目的B.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教学设备E.教学组织形式
4.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AD)。
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B.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E.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
5.我国学生要学会(A B D)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课程改革所带来得变化。
A.合作学习B.自主学习C.创造性学习D.研究性学习E.接受性学习
6.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如下多种智力的组合(A B D E)。
A.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B.视觉/空间关系、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C.解决问题的能力D.人际交往智力E.自我反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
7.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A B C)。
A.教学B.综合实践活动C.咨询与指导D.家庭教育E.社区教育
8.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B D E)
A.教师中心B.儿童中心C.书本中心D.社会中心E.活动中心
9.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B D E)。
A.无歧视原则B.保护儿童原则C.儿童利益最佳原则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10.下列内容哪些属于社会教育的特点(B C D E)。
A.系统性B.多样性C.群众性D.补偿性E.开放性
11.未来的学校教育将呈现以下的特点:(A B D E)。
A.追求教育民主化的纵深发展B.追求教育的多样化C.追求教育的标准化
D.追求教育的国际化E.追求教育的终身化
12.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A C D E)。
A.生存的权利 B.婚姻的权利C.受尊重的权利 D.受教育的权利 E.安全的权利
13.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A B C)。
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终身教育E.高等教育
14.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A B C D)。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作业E.考核
15.赞可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A B C)。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掌握学科结构原则
D.发现学习原则E.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16.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AB)。
A.人口数量B.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文化 E.法律制度
17.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A B C D E)。
A.先导性B.感染性 C.权威性 D.终身性 E.针对性
18.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B C D E)。
A.培养目标B.教学科目C.学科开设顺序
D.各门学科教学时数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19.夸美纽斯提出的影响至今的三个教学原则是:(A C D)。
A.直观性原则B.前景教育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平行影响原则
20.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B C E)。
A.教育即生活B.社会即学校 C.生活即教育 D.学校即教育 E.教学做合一
21.咨询与指导的主要形式有(A B C E)。
A.学习指导B.职业生涯指导 C.心理咨询与指导D.社会交往指导E.休闲指导
22.赫尔巴特把教学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A C D E)。
A.清楚(明了)B.识记C.联合D.系统E.方法
23.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24.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包括(A C D)。
A.增强学生实践能力B.健全学生的体魄C.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D.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E.增长学生的知识
25.教师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有:(A B D)。
A.教师专业精神B.教师专业知识 C.教师职业道德 D.教师专业能力 E.教师专业态度
26.教育先行的理论基础在于教育是具有(A C D)的产业。
A.基础性B.教育性C.先导性 D.全局性 E.可持续性
27.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B C D E)等规律。
A.稳定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E.个别差异性
二、填空题
1.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著有《我的教育信箱》与《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著作。
2.实现“两基”是优先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3.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特点,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
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习”,由“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学习”,由接受学习转变为“研究性学习”。
6.教育活动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教育的基本矛盾。教育中的两在基本矛盾是教育与展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
7.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两个基本特性。
8.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
9.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的很多重要思想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思想最早出自。
11.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一个现有的发展水平和一个可能的发展水平,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范围是最近发展区。
12.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13.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作为教学的任务之一,其核心或者说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4.传统的老师职业是传授知识,信息时代的老师职业是教人学会学习。
15.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应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指导,即“以
与实践能力为重点”。
16.在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本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来讨论教育问题的教学专著是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三、名词解释
1.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2.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各种探索活动,获得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3.教育观念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教育工作者或其他社会成员头脑中的直接影响人们的教育行为的教育主张、教育观点和教育评价标准等。
4.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5.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提出的,带有法系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宗旨。
6.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的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为服务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黑市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
7.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8.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9.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
10.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1.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四、简答题
1.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有哪些?
(1)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播者;(2)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播者;(3)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4)教育者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5)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者。
2.终身教育体系下学校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方法和内容;(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性和教育的组织。
3.简述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4.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有哪些?
(1)删除了原有课程内容中艰深、晦涩、陈旧的部分,使课程内容呈现出简洁、明了、有条理和新颖的特征;(2)增加了与学生和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成分,使课程内容更加具体、更富有生活气息;(3)放弃以往对课程内容进行统一尺度的界定,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层次化。
5.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1)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育内容现代化;(3)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4)教育管理现代化;(5)教师素质现代化。
6.简述教育的本质特征。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社会活动。
7.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简述教学任务。
(1)培养学生基础学力;(2)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简述当代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理念;(2)尊重的教育理念;(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4)依法施教的理念;(5)自我教育的理念。
8.简述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主要是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
(1)教育观念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4)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教育和社会实际;(5)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课程评价基于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9.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10.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1)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2)由传统的“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3)由传统的“接受学习”到“研究性学习”。
11.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1)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影响教师常规教学方式;(3)使教师重新审视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4)课程改革对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论述题再加上实例
1.如何发挥教育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人的身心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它要受到以下多方因素制约:(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制约;(2)教育的自身状况;(3)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4)教育管理现代化;(5)教师素质现代化。
2.对学会学习的思想内涵的认识?
(1)学会认知:“认知”不仅是书本上、课堂上的知识,还包括社会规范;要学会认识,掌握求知手段;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探求热情、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求知”是一个
不断反复、不断“完成”的过程。
(2)学会做事:注重培养劳动者的综合者的综合能力;不仅获取智力技能,还要获取社会行为技能等;在“求知”过程中养成科学素质基础,培养应变能力和革新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首先要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关心、分享、合作,学会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学会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主要途径是参与社会活动,在磨合中找到认同、共识,获得体验。
(4)学会生存: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它超越了单纯的首先、意义上的“做人”,而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3.结合实例,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各种探索活动,获得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包括:(1)问题性;(2)开放性;(3)综合性;(4)社会性;(5)实践性;(6)主体性。
4.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谈谈教育者如何针对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
(1)主体意识增强。主体性主要指三方面内容: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信息获取方式多样;(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5.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素质教育,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与特征的认识。
原因:(1)根本原因是国家推行科教兴国战略,要提高人口素质;(2)直接原因是要从根本上治理“片面追求升学率”。
内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特征: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充分发展、可持续发展。
6.结合当前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忽视人”的实际问题,论述什么是“尊重的教育理念”如何贯彻这种新型学生观?
尊重的教育理念:尊重的教育就是把人看作教育的出发点,坚持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值,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理解教育的本质与功能,并依据教育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对其进行价值判断。
贯彻:(1)尊重教育规律。教育必须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2)尊重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自尊。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一位受教育者;要用心去了解对方;师生间建立平等、自由、关心、鼓励、帮助的关系;把受教育者看成是一个个活生生、有独特个性的人;意识到自我尊重的价值。
7.从教师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出发,结合实际,谈谈应该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
(1)教师专业精神:①教育信念;②教育态度和动机;③自主发展。
(2)教师专业知识:①普通文化知识;②专业学科知识;③一般教学法知识;④学科教学法知识;⑤个人实践知识。
(3)教师专业能力: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8.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教育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是什么?
(1)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2)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5)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重教育的本土化。
第三篇:现代教育原理论述题
现代教育原理论述题
1. 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答: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2. 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答: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即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与个性,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还要落实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教学、教育实践或实习、课外活动等,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
3. 如何理解教育优先发展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 答:所谓教育优先发展有两个内涵,其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因此教育优先发展又可称为教育超前发展或教育先行。教育优先发展在当今世界成为各国政府的战略决策并加以推行,其理论根据就在于从教育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即教育的三性——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出发。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一系列要素和机制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但从根本上是由一代代人主体地位的上升、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决定作用,这种决定性和教育本体功能向社会功能的转变,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确认提供了理论基础。单一科技和经济的进步并不能导致社会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一切先进的科技与文化、现实的生产力与非现实的生产力都是由人所创造的,教育产业是所有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即基础性、全局性产业。由于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决定作用,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未来人,这就表现了教育对各行各业的先导作用。
(2)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高速度的态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总量在激增,知识更新的周期在迅速递减,教育周期却不能因此而缩短。由于教育对国家和个人的重大作用,出现了教育时段向两端的延伸,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未来人的超前性。
由此可见,教育优先发展已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论述题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4. 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答:个人全面发展的涵义
(1)量的方面——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2)质的方面——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3)度的方向——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
5. 试述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
答题要点:答:第一,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第三,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形成学生的服务意识。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
6. 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应该如何指导,组织学生学习? 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主要是由传统的“被动学习”、“个体学习”、“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也要随之相适应。首先,要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前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帮助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其次,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教师必须做好前期的组织工作,明确团队成员的各自任务、责任,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对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在后期对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径。
再次,倡导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智力、能力的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7.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必要性和可能性。答题要点: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必要性:
(1)教师职业基本上属于脑力劳动,但它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不强。;(2)教师职业向社会提供的服务具有公共性,但不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3)教师职业有一定的入职和解职标准以及职业道德规范,但要求不高,控制不严。因此,教师职业距离专业标准相差很远,有必要向专业化方向努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可能性:
(1)提高教师职业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
(2)延长教师培养年限,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
(3)严格教师的入职和解职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性;(4)厉行严格的教师职业规范。
(答题注意事项:论述题一不能仅仅回答要点,必须要有“论”的内容,也就是要展开论述;二不能仅仅回答理论问题,必须有结合实际的内容。)8. 试述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当代学生观。答题要点:
教师应该具备的当代学生观有:(1)以人为本的理念;(2)尊重的教育理念;
(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4)依法施教的理念;(5)自我教育的理念。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在线作业一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在线作业一答案、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意义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乔姆斯基 满分:2 分
2.1972年,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
A.电化教育
B.视听教育
C.教育技术
D.视觉教育 满分:2 分
3.教学设计所面对的问题起始状态,是由()的状态所决定的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学大纲 满分:2 分
4.教学设计的英文全拼是()
A.Instruction Design B.Teaching Design C.Instructional Design D.Educational Design 满分:2 分
5.范例教学是()提出的
A.加涅
B.布卢姆
C.布鲁纳
D.克拉夫基
满分:2 分
6.通常把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采用计算机这种媒体(工具)所完成的教学过程(或教学形式)称为()。
A.计算机教学
B.多媒体教学
C.视听教学
D.计算机辅助教学
满分:2 分
7.在课堂教学中,通常用________来检测学生对课堂上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A.结构化观察
B.问卷调查
C.形成性练习
D.总结性测验
满分:2 分
8.我国使用________彩色电视制式。
A.PAL-I制式
B.SECAM制式
C.NTSC制式
D.PAL-D制式
满分:2 分
9.下列几种媒体中,________是听觉媒体。
A.CD B.VCD C.LD D.DVD 满分:2 分
10.()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观察、测验等方法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客观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后,作出学生学习情况的价值性判断。
A.教学大纲
B.学习者特征分析
C.学习评价
D.教案
满分:2 分
11.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是由()提出的
A.斯金纳
B.戴尔
C.桑代克
D.班杜拉
满分:2 分
12.教学设计所面对的问题目标状态,是由()的要求和教材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学大纲
满分:2 分
13.下面所列的系统中,________属于应用软件。
A.操作系统
B.语言处理系统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课件写作系统 满分:2 分
14.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E.Dale)于()年所著的《视听教学法》。该书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A.1945 B.1946 C.1947 D.1948 满分:2 分
15.()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要求,用电视图像与声音去呈现教学内容,并且用电视录像技术进行记录储存与重放的一种视听教材。
A.广播教材
B.纸质教材
C.电视教材
D.多媒体计算机教材
满分:2 分
16.在一个校园内构建计算机网络,一般属于________。
A.局域网
B.都市网
C.广域网
D.因特网
满分:2 分
17.用录音机录制教材时,如果录音机上没有磁带选择开关,那么应使用________录音。
A.普通磁带
B.钴带
C.铬带
D.金属带
满分:2 分
18.“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由()个环节组成。
A.5 B.2 C.3 D.4 满分:2 分
19.发现教学法是()提出的。
A.布卢姆
B.布鲁纳
C.加涅
D.克拉夫基
满分:2 分
20.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用的录像带的格式是________。
A.1/4英寸
B.1/2英寸β型
C.1/2英寸VHS型
D.3/4英寸U型
满分:2 分
21.运用计算机来监测、评价和指导教学过程,帮助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决策和管理,通常称为________。
A.CAI B.CBE C.CMI D.CAT 满分:2 分
22.下面的各媒体中,________媒体的表现力最强。
A.录像
B.教科书 C.录音
D.投影
满分:2 分
2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创办于()
A.1976年4月
B.1979年2月
C.1980年9月
D.1979年12月
满分:2 分
24.按照智力特性的复杂程度,________不属于布卢姆在认知领域中所分层次的目标。()
A.知识
B.理解
C.思辨
D.应用
满分:2 分
25.以下文件格式中,________属于声音文件。
A..WAV B..JPG C..BMP D..AVI 满分:2 分
26.()的知识结构是指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形式。
A.教科书
B.教师
C.学生
D.教学内容 满分:2 分
27.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乔姆斯基
满分:2 分
28.按照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策略,老师不把教学内容________告诉学生。
A.全部
B.间接
C.直接
D.逐步
满分:2 分
29.()是教学设计对学习者应当取得的学习成果和达到最终行为目标的明确阐述。
A.教学大纲
B.教学计划
C.教学目标
D.学习效果
满分:2 分
30.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教学功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通常称为________。
A.CAI B.CBE C.CMI D.CAT
二、多选题(共 7 道试题,共 14 分。)
V
1.韦斯特莱传播理论的理论要点是()
A.传播行为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 B.传播的信息必须经过“把关人”的过滤
C.传播过程是线性的
D.传播过程必须注意反馈
满分:2 分
2.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是()
A.网络化
B.多媒体化
C.现代化
D.多元化
满分:2 分
3.成功的电化教育必须包含()等四个要素:
A.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
B.正确使用现代教育媒体;
C.恰当运用媒体教学法;
D.进行教学设计;E.使用最先进的媒体
满分:2 分
4.多媒体有许多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即()
A.集成性
B.控制性
C.交互性
D.开放性
满分:2 分
5.进行教学设计的意义有()
A.实现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B.教育理论、教育原则的应用与贯彻,必须解决可操作的问题 C.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和开发,必须建立在对教学过程系统研究的基础上
D.实现教学工作的系统化
满分:2 分
6.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方面的因素:
A.社会需要的因素
B.学生的特征因素
C.具体学科的特点因素
D.教师的因素
满分:2 分
7.布鲁纳认为,一个教学的理论应包括()
A.事先为学习者安排学习的最佳经验
B.为学生的最佳理解提供一种知识结构
C.提示所学材料的最佳顺序的详细说明
D.成功与失败的作用及奖励与惩罚的性质
E.在学校环境中激发思想的程序
三、判断题(共 13 道试题,共 26 分。)
V
1.设计电视教材的结构时,应该做到严谨完整、过渡自然、形式新颖、和谐统一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布卢姆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的发现学习教学理论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陈述教学目标应描述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结果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加涅认为教学的设计属于学习的内部条件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主观努力,忽视了环境的作用和学习者自身条件对学习的影响,这是脱离实际的。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拉斯威尔的传播理论是一种典型的网状传播过程模式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生物课上每讲完一门动物,可将该门动物与上一门动物对应的器官、系统等制成幻灯片或投影片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发现生物不断进化的规律。这种启发方式称为类比启发。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教学系统是一个由教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与方法以及学习者等众多因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1.教育技术是我国的特有名词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2.发现教学法要求学生不用具备任何预备知识和技能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3.系统方法是教育技术的核心。
A.错误
B.正确
第五篇:现代教育研究作业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和改进策略
摘要: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根据有关资料估算, 截至2006 年底, 西部农村地区仅14 岁及以下留守儿童总量就达到了775 万, 其中, 学龄留守儿童不少于500 万。地处中国西部的重庆, 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现状使重庆农村出现了23512万留守儿童。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折射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缺失。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 加强学校教育是重要途径。
关键词: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
一、家庭教育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改革开放大潮中的重庆周边区县,有大批人员离家出国或到外地去经商、务工或学习,他们把孩子留在交给祖辈、带养人或教师照管。目前, 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的家庭区分出了“准单亲”型、“祖孙同堂”型、“寄人篱下”型、“儿童独立成户”型等多种。留守儿童,在缺少父母关爱,以及良好的家庭教育下成长,于是在出现了不少问题。然而,他们的祖辈大多文化知识水平并不高,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可谓是一窍不通,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无法及时给予疏导,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无法辅导。
对策:针对以上情况,在2006 年11 月底,重庆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南川区召开,全市40 个区县相互学习、交流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经验。南川区实行“代理家长制”。要求代理家长落实“五个一”,做到“三知”、“三多”。落实“五个一”,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的父母、任课教师、托管人联系一次,每学期制定一份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书,每学期撰写一份帮扶工作情况总结或留守儿童教育经验文章,每季度向乡镇(街道)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构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做到“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工作奠定基础。做到“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生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江津区李市镇探索“隔代家庭教育新机制”。一是充分发挥农村隔代家长学校的主导作用,每学期至少对隔代家长培训两次,并请优秀的隔代家长介绍经验。二是利用“家长开放日”让隔代家长学习教育经验。三是通过开展“农民道德评议”活动促进隔代家长改掉不良习惯,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时,聚合各方力量构成教育网络。
二、学校教育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据调查发现, 在2005 年以前,西部农村少数中小学校因为种种原因, 对留守儿童实施了“只要不出事, 只要学校没有责任,他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管理策略,极个别学校或教师对“极为顽劣”的留守儿童, 还采取了开除或劝其
转学的办法。而今, 这种情况有了显著改变, 绝大多数中小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关爱, 不过, 有关教育也还较多地停留在进行舆论宣传、组织临时性活动的层次上。
由此可知,重庆农村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 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同程度的缺失相关,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教育的缺失是重要的因素。重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缺乏, 教育观念较落后, 不能有效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 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缺失。
1.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重要性认识的缺失。
重庆农村学校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性, 没有认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是一个急需教师重点关心和帮助的特殊群体。
2.学校对留守儿童关爱的缺失。一方面侧重于在校期间的教学管理, 侧重学生遵守纪律情况和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更多的是关心如何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生活关心就难以顾及, 较少主动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沟通, 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没有耐心, 经教育 无效时, 基本放任不管。另一方面是教师较关注学习成绩相对好的学生, 对成绩相对较差的“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3.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缺失。“重庆市普通中小学主要办学条件达标率均低于75%”③。重庆农村经济普遍较落后, 农村中小学总量不足, 且分布不均衡, 重庆市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各项指标的达标率与城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绝大多数农村学校因条件限制还不能对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管理, 农村学前教育的情
况更差。客观条件决定了重庆农村留守儿童不能接受到较好的教育。
4.农村师资力量的缺失。一是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 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二是教师队伍数量不足, 生师比偏高。三是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不高, 全市68, 575 名初中专任教师中, 专科及其以下学历占46133%④。重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则远低于以上比例。以上因素决定了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的薄弱, 留守儿童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对策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 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农村中小学校、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通过多年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是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的最好弥补。
1.学校要提高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学校倡导教师承担起家长的部分责任, 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注与管理。二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 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的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共同教育的局面, 增强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
2.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搭建关怀平台。
一是学校开通亲情电话, 为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家长搭建交流平台。二是建立班主任与留守儿童家长定期联系机制, 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了解子女学习、生活等情况, 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平台;三是搭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及时发现和矫正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四是为留守儿童成长搭建活动平台。广泛开展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以先进文化占领青少年教育阵地, 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针对重庆农村现有教师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政策优惠和物质奖励上, 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条件艰苦的偏远山区学校去工作,给这些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二是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 使他们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奉献精神、提高教学能力, 提高老师的整体素质。三是可以利用重庆高校的人才资源, 大力推行优秀学生顶岗实习工作。
3.实行留守儿童“寄宿制”。
实施“寄宿制”是目前各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的最有效措施。学校实行寄宿制度能够克服监护人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对孩子们实施有效管理。用寄宿制的办法把留守儿童集中到学校统一管理, 从宏观上讲, 节省了分散管理的社会成本,提高了效率。留守儿童“寄宿制”的优势在于, 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习成绩、改变辍学倾向、培养道德情感和提高社交技能。目前的重庆广大农村中小学普遍缺乏寄宿条件。特别是一些交通不方便、经济条件差的地方, 初中都不能实行寄宿制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 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 增加师资的配备, 实行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教育。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 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除了加强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外, 应构建以政府为主导, 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的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
三、社区教育现状及其改进策略研究
当前, 人们普遍认为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社区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这种观点, 比较符合事实, 但它并不能说明留守儿童社区教育无法开展。2006 年11 月底,重庆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南川区召开,全市40 个区县相互学习、交流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经验。其中,长寿区建立“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室”。该区依托计划生育协会建立“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室”,使留守儿童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弥补了工作人员和经费的不足。在工作中,该区先在江南镇进行试点,镇成立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村工作室由村里的老干部、退休教师等组成骨干帮教队伍,从生产、生活、学习和思想四个方面关心留守儿童,并形成了走访制度、检查制度、评比制度等。永川区开展“手拉手”活动。团队干部、辅导员、退休老干
部、青年志愿者、同学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通过“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小手”、“让我走近你”、“结对子”、“ 爱心联盟”、“ 代理家长”、“假期学校”、“净化工程”等形式,开展走访、谈心、捐助、写信、辅导、管理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得到亲人般的关怀和师长般的教导。此外,九龙坡区各部门齐抓共管,加强组织领导,紧紧抓住学校教育这个主阵地,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帮扶作用,大力创新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寻求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新途径。万州区甘宁镇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有困难的留守儿童,特别是镇关工委组织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20 多人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与困难的留守儿童家庭结对帮扶,取得了实效。云阳县路阳镇确立了“五有”目标即“分类管理,让留守儿童有人教育;建立代理家长制,让留守儿童有依靠;展‘1+X’结对帮扶活动,让留守儿童有人关爱;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让留守儿童有良好环境;加大考核力度,让留守儿童有人重视。”垫江县桂溪镇确定了“四增四减”工作思路,即“增强合力,减少管理盲区;增加就业,减少留守基数;增大投入,减少体制障碍;增进改革,减少教育缺失。”
文献综述:
[1]赵鑫.李森:新课程改革呼唤校长的有效教学领导[J].网络科技时代.2007,(15):14-17.[2]张秀琴,王媛.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20年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7):19-22.(字数:3755)
重庆市妇联按照市委副书记张轩的指示,由市妇联主席蓝运华带队,于8月21日至9月25日对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据此次调研统计,至2007年8月底,全市有0-16岁农村未成年人440万,其中留守儿童235万人,占农村未成年人总数的53.41%。比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推算的146.47万人增加了88.53万人,增长60%。(12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