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最大的“书”》一课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讲述了在地质勘探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川川。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特点。因此我在教学中着力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1、为了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语文,扎扎实实地理解词语,这一课中,我采用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首先让孩子们在读课文的同时,画出难以理解的词语,然后在课文的学习中自然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质疑时,我让学生说出不懂的词语,不少学生提出“刨根问底”这个词的意思。于是我问:谁总爱刨根问底?他怎么刨根问底?接着我重点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在读了几遍课文后,我再问:川川总是在干什么?孩子们已对课文有一定的印象,所以脱口而出:他总是在问问题。我接着问:问的问题多吗?问了哪些问题?面对川川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孩子们就自然地明白了,原来把事情问明白,问到底就是“刨根问底”。这样的教学预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挥了教师的有效引领作用。针对川川最后说的话,我让学生猜想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叔叔是怎样获得那些知识的?以此引导学生动脑想和动口说,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2、在教学中着力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让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比如:
⑴ 叔叔告诉川川岩石上有图画的句子: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叔叔看到小鱼不仅开心而且还特别惊奇、感到意外,特别的高兴。
⑵ 叔叔讲到岩石书的用处时: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矿,哪里藏着铁矿……省略号代表还有什么呢?还有什么宝藏呢?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的说是钻石、有的说是石油、瓷器、金子等,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感兴趣,同时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这篇课文内容对学生极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教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质疑,小组探究,全班交流的方法,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课文中的学习伙伴读到“岩石就是书啊”这句话时,深有感触地说:“真没想到!”实际上,让我们“真没想到”的事物可多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致高涨,同伴间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研究该怎样动手。课外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交流展示,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
4、在处理课文的3-8自然段中。我让学生自己读文,然后提出这样的一个主要问题“最大的岩石书里都有什么”。让学生在书上勾画然后再到小组去交流。学生通过探究知道岩石书里有字。字是雨痕、波痕、矿物。岩石书里有画。画是树叶、贝壳和小鱼。然后随之问学生这样的字和画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读文。之后让学生看老师准备的岩石书。学生们惊诧不已,之后再来分角色读文,学生非常有兴趣。随之学生们再来汇报,书里面告诉我们这些字和画怎么来的。我让学生再来读86页的我知道的内容。学生们通过读“我知道”。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这些奇妙的字和画是如何来的了。这点设计我认为很值得推介。“我知道”的内容是为我们课文服务的。应该在备课的时候把它背进去。相信一定会让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更深入更透彻。在结尾的地方我设计了扩展性训练:让学生说说大自然中还有什么巧妙的地方……让学生在思想情感价值观方面有更好的指引。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涉及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点较多,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朗读训练的时间略长,以至于后半节课的理解课文环节显得急追猛赶,并且孩子们虽然理解了课文内容,但缺乏消化反刍的过程。当我问出:你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是书?有的孩子还在思考,我就迫不及待叫学生回答,阻碍了孩子们自己的思考,犯了越俎代庖的错误。
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我将针对自己的不足,有效地学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对动态生成的有效引领作用。
第二篇:《最美的村姑》教学反思
《最美的村姑》教学反思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东昌学校
潘洁丽
在10月30日琼山区的品德调教比赛中,我执教了《最美的村姑》一课。课后,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了如下反思:
一、直观呈现,活动感受
为了让学生了解现代农民的新形象,新风貌,发现美丽村姑的美好品德。在导入时,我用课件出示了美丽村姑的图片,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村姑的形象,明白最美的村姑不一定是形象美,接下来,在“请你当当小评委”的活动中,让学生互相讨论,拟订评选条件,评选“堆没的村姑”。有了之前的直观认识,学生顶起条件来也得心应手,胸有成竹。可以说,这两个环节帮助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辨别能力、审美能力,孩子们发现了美,欣赏了美,学习了美丽村姑们的美好品德,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活动拓展,激发情感
学生了解了最美的村姑后,通过“小小新闻播报会”这一拓展活动,学生认识到了现代农民的新形象、新风貌。由于是城市学生,在课前搜集乡村能人的资料时,学生遇到了困难。在预设时,我已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所以自己准备了资料,并制作成小书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果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此时,我拿出了自己准备的资料。这一活动引发了课堂的小高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激发。最后,在《俺是农民》这一欢快的乐曲声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对新时期的农民产生了敬佩与热爱之情。
一堂课结束后,我甚感欣慰,虽然是城里学生,但是他们能了解什么样的是最美的村姑,了解新时期农民的新面貌,这也必然会激发他们对新农村的兴趣,让他们亲自去探索、去实践。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在时间的把握上我还做得不够好,所以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拖堂了。其次是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和改进的。
第三篇: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
篇一: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欣赏《劳动最光荣》为主线,把欣赏、拓展、创造等形式,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在音乐欣赏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感受音乐的美。首先是情景式感受,创设学习情景是认知的有效途径,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学习教学主题及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纽带作用。所以,我将节奏儿歌《快乐的美发师》作为导入部分,让学生在儿歌情景表演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并且懂得虽然美发师的劳动很平凡,但是只要自己努力劳动一样是十分光荣的。
其次在教学中我以听为先导,让学生真正学会“聆听音乐”。本课教学的主教材是《劳动最光荣》,在听赏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聆听有童声演唱的《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再听由木琴演奏的《劳动最光荣》,感受木琴独特的音色,从而知道它正因为具有清脆、明亮的音色所以能更好的表现劳动时欢快的情绪。
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口动,让学生说说歌中哪些小动物是十分光荣的。体态动,让学生表演歌中小动物劳动的动作。手动,让学生通过自己演奏来感受木琴的清脆,音色的明亮,使学生从动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幸福。
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成功的地方在于,通过情景,听觉,动觉来感受歌曲活泼的欢快情绪,从中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光荣。
在音乐欣赏中创造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本身就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表演校园劳动的情景时,让学生回忆真实的劳动体验,启发学生自己创编劳动的项目,模拟劳动时发出的声音,以及创编劳动时产生的节奏和动作,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表演来培养他们分工合作的精神。但是,二年级学生的小组活动能力还不是十分好,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我及时地帮助和指导,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学习。但在创作内容安排上有点过多,时间短,学生有些无法及时完成创作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遗憾,所以,我应该及时调控,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创作内容或者延续到下一节课继续进行。
篇二: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通过情景,听觉,动觉来感受歌曲活泼的欢快情绪,从中体会劳动快乐,劳动的光荣。
在音乐欣赏中创造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它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由于音乐本身的非语意等特点,它必然能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同时也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欣赏木琴演奏的《劳动最光荣》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敲击和即兴为歌曲伴奏,来感受木琴的音色。其次在表演校园劳动的情景时,让学生回忆真实的劳动体验,启发学生自己创编劳动的项目,模拟劳动时发出的声音,以及创编劳动时产生的节奏和动作,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表演来培养他们分工合作的精神以及激起每个学生的创造热情。
音乐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课堂,必须学习课外的内容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使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有更深层次的拓展,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劳动是可以带来快乐的,从而感悟到这样的劳动是十分的光荣。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领悟到劳动还具有很多作用,如劳动可以锻炼身体,劳动可以创造财富。
篇三: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
歌表演融思想性和趣味性,音乐性和舞蹈性于一体,是最简易的音乐和舞蹈的综合艺术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一种表现方式,它把无形的声音同无声的形态动作结合在一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歌表演以歌为主,动为次,在教学中应做到动、静交替。动作不宜过大,应以不影响歌唱为限度,将重点放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当然,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歌表演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法。就拿一年级而言吧,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识字不多,在学习唱歌时掌握歌词有一定的困难,我根据歌词内容,分角色设计优美而又确切表达歌曲情感的表演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歌词,并在理解、记忆歌词的基础上,以形象生动,优美的歌舞动作进行演唱,使演唱更富有情感的表达性。
课后,我就布置了回家为爸爸妈妈边唱歌边干活,并且请爸爸妈妈写回值得家庭作业。没想到这次作业取得的效果超出我的预想。对我本身也是一个激励。在评价的过程中我发现也存在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去挖掘教材,分析教材,设计一些结合生活实际,符合音乐课特点激发学生兴趣的音乐课后拓展作业。
第四篇:《最美的花束》教学反思
《最美的花束》教学反思
《最美的花束》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都像花儿一样美丽,表达了向往世界各民族人民平等相处的美好愿望,《最美的花束》教学反思。上完本课,我认真进行了反思,觉得有以下优点:
一、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本课内容通俗易懂,学生又很喜欢这样的儿童诗歌,所以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基本能理解诗歌内容。
二、突出本课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结合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最美的花束”及文中的“你、我、他”指的是全世界的孩子,而“花园”指的是地球。
三、在学完课文后进行了相关的句式练习,强化平等的意识。我给出例句:“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让学生填空。有的学生说“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漂亮。”“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能看到美丽的世界。”等。我又让学生补充句子:“ 和一样。”有学生说:“ 男孩和 女孩 一样可爱。”他还谈到了在温州有的人为了生男孩,用人工流产的方式打掉女(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孩的做法,教学反思《《最美的花束》教学反思》。可见,在这个世界上要做到真正的平等并不容易。
四、能根据教材特点适当进行课外拓展,体现用教材来教。在结合平时的生活实际,围绕单元主题“尊重与平等”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时,学生谈到了不能嘲笑成绩差的同学,不能歧视有缺陷的人等。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教育他们要学会尊重别人,平等的对待别人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孩子智商、能力远远超过我们小的时候,但是他们冷漠,对同学、对朋友、对老师、甚至家人,我觉得教他们学会爱,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让他们知道要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个人,去尊重每一个人。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有:
一、虽然课文读得比较多,学生也能熟练背诵,但是在感情朗读方面还体现得不够。
二、在理解诗歌后,学生谈今后怎么做时,因思维局限谈得不够好。我发现学生对平等与尊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种族的平等与尊重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一个话题,学生对相关的知识不太了解,尤其对种族歧视缺乏认识,所以课前应该布置学生收集关于世界人种、种族歧视的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认知,为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
第五篇:《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
《劳动最光荣》教学反思
《劳动最光荣》是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1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课。本课是要求学生掌握人物动态速写的造型基础课。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们更加直观形象的接受知识。是“示之以形、动之以情,愉快教学、快乐学习”的美术教学模式完美显示。
上课伊始,我从聆听一首《劳动最光荣》开始的,伴随着音乐还呈现出了一幅幅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然后提问学生看了以后有何感受?学生的回答都很好:劳动很光荣,很辛苦,是件快乐的事情。从视屏中的劳动场景慢慢引进到了我们生活中,同学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呢?学生的回答还是很积极地,需要使用哪些劳动工具?并且把这些工具呈现在了黑板上,但是课后我觉得教师直接在黑板上示范劳动工具会更好,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会更好。
《我们爱劳动》通过感受,使学生体会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同时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及表现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地,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回想、模拟、欣赏的方法,让学生对于人物的运动规律有一定的了解。为了更好的强化学生们心中的印象,我让学生进行模拟,通过模拟不但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而且为学生更好的表现人物打下了基础。接着,我就在黑板上出示学生最常见的和孩子们自己也参加过的一些劳动画面如《擦桌子》《拖地》等。
本课的重点是劳动动态的把握,难点是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我采取了欣赏、讨论、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接受知识。“动态线”这一知识点在讲解透露中我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法,学生更能加形象的理解。此外,本课教学还体现了一个人文性:热爱劳动,要帮家长做家务。在课堂中这一关键点我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美术教学的人文思想得以体现。
总之,本课教学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我认真反思,认真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不断提高。而美术新课改又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所以,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需更加努力,在课改的洪流中才会百尺杆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