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主乐学美术课堂
打造“自主乐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大竹县庙坝中学 文亚龙
新课程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乐观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态。作为教师,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乐观的品质,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自信。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打造“自主乐学”的美术课堂,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
一、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要感受美术的美,就必须投入到美术中去。随着鲜艳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展开丰富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动之以情、积极参与、快乐的学。比如说我在《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创设了蔚蓝的大海、各种各样美丽的热带鱼以及会说话的小鸭子,还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这样以来,学生全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按照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有趣的电脑课件、精美的范画的情境的设置等),诱发丰富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觉得学习是快乐的。
二、趣味引导,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更应把握好兴趣和参与这一对孪生的姐妹。
三、动中有静,逐渐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美术是内心活动的表现。美术教学活动如果忽视了学生们的心理因素,也不是一堂好的美术课。通过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不仅培养他们动脑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我们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美术是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每个美术作品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和名画家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可以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等思想教育。
我在上《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一课时,从古代的青铜器到现代精致绝伦的微雕,都充分地向学生展示了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上课时我尽量把这些工艺品变成看得清楚、摸得着的物品,例如利用录像、实物投影及收集一些实物工艺品结合具体直观化进行讲解。《长信宫灯》的古朴、灵便,《莲鹤方壶》的清新流畅、纤巧,象牙雕的玲珑精巧……学生都看得津津有味:用手指点着,小心地抚摸着,不可思议地赞叹着。青铜器发展史、景德镇瓷都的精湛技艺、繁艳华丽的景泰蓝及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对我国艺术瑰宝的疯狂掠夺,同学们都听得如痴如醉,随着激奋的惊叹,随着失去的愤慨,他们的欣赏程度加深了,爱国主义情感也增强了。另外,在欣赏和学习全部的作品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一些具有高尚品德的艺术家的精神。如我国清代的画家郑板桥刚正不拘,虽清平却不攀权贵,为官清正廉洁,关心人民的疾苦,常以画兰竹以寄情怀。又如徐悲鸿,他一生都用画笔激励人、鼓舞人,还把自己的画和收藏的逾千幅名家精品无偿地捐献给祖国。
四、增强自信,积极提供学生大胆展现自己的平台
自信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将成为强者,反之为弱者。因此,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的"学",把教学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的活动变成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的过程。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处于被动地适应教师教学,接受现成知识的"机器",体会不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美术,尤其对于个别美术素质不佳的学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应多采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两者结合的评价形式,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因为这些学生往往对美术怀有强烈的渴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并非主动参与。所以,在美术教学中,不要忽视他们在美术表现中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或任何一次参与行为,寻找一切机会表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为了激励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在美术课堂上,我根据学生不
同的特点,让他们在黑板上、实物投影上大胆地去表现各种物体,并及时的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而他们感到很快乐,很有信心。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在画画的时候既能自信又很富感染力与表现力。
总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不喜欢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充当知识的容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快乐地学习美术,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美术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
初中美术课堂“四步曲”教学策略
大竹县庙坝中学 文亚龙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而今美术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根源只有一个,即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视野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过多地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没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美术的关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本人大胆开拓教学活动,变革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寻求优化美术教学的真正出路。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设情境、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对学生是极有帮助的。所谓帮助,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今美术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根源只有一个,即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正是由于这样,我们的视野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才过多地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才不会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美术的关系。因此,本人经过长期地探索,大胆开拓教学活动,变革教学方法,总结出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四步”(设情创环境--动中探究--互助合作--体验参与)教学策略,实现美术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寻求优化美术教学的真正出路。
一、设情创境,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热情
一堂美术课要上得学生情绪高涨,教师就要营造一种吸引氛围,让学生大显身手,从中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及成功后的喜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是一个吸引点,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谓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组合。课堂的情境包括课堂的场境和学习的氛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反映儿童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场景以及与之相应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力。
创设情景教学法首先要设置情境。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幻灯或绘画再现,音乐渲染、游戏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情感、美感,生动形象的特定氛围,以激起学生的创作兴趣、热情。其次要让学生体验情境,通过参与各种游戏、表演、唱歌、听音乐、谈话、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从事创作活动。
如:在教《五彩的泡泡》一课时,我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吹泡泡”。学生非常高兴,一遍一遍反复地蘸肥皂皂液,为的是一次比一次吹的大,吹的多。他们努力地扇起跑泡,希望泡泡在空中存在的时间长一些。欣赏着透明的泡泡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不断变幻的色彩。全班同学在尽情的游戏中,体验到蘸肥皂液、吹、扇等生动的人物动态。感受游戏,画游戏场面,学生从开始游戏到选材、构思、以至无拘无
束的完成作业,整个课堂活泼自由,激发了他们表现形象的灵感。培养了学生对美术课的情感,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再如:在教《我心中的太阳》一课时,我想到了《种太阳》这首歌。我将这支明朗、欢快、节奏愉悦的歌曲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构思作画,创作出了一幅幅主题突出,构图爆满,色彩鲜明,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总之,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我们只要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它就能化枯燥为有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能提高美术课的教学效果。
二、动中探究,培养中学生的美术创作意识
美术创作教学指在美术领域内运用材料、技法、过程、要素和分析来制作视觉艺术作品的行为,是与复制、临摹相对的,它不同于诸如美术技能、理论和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更不同于其他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这样写道:“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在学校的学习固然包括学习现成的书本知识,但更主要的是自己进行研究发现。因此,我认为儿童美术创作教学迫切需要引进探究式学习方式,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技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艺术效果。美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不可能由老师教出来,而只能由学生自主探究来进行。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创设自主、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是探究式学习的最佳情境。教师巧妙地“引”,学生主动地“学”,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和谐的教育气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发展。此时此刻,学生处于—种放松状态,思维极其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教师以学习者的身分参与了学生的质疑、讨论和辩论,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学习热情去遨游知识的迷宫,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寻找合适的答案。
如:《美丽的花园》一课,先让学生看看校园里各式各样的花,让学生自主探索花的基本结构,再欣赏画家笔下的花,最后看看之前小朋友画的作品。进行比较,感知画面的处理、提炼,创作作品。
运用探究式学习来进行美术创作,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之悦、攀登之趣、体验知识之乐、创作之美,催其奋进,增其信心,真正成为“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
三、互助合作,在体验中享受美术创作乐趣
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结果发现,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而且对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美术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引导学
生以感受、体验、观察、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美术课程改革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需要改变传统的整齐、标准化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美术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表现风格多样的教学景观。座位排放是合作学习的教室物理环境,教师可根据各种美术创作活动的需要来合理设置座位。积极的相互依赖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差异,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合作群体,在生生互动中进行“帮扶”学习、互帮互学。合理的合作环境的营造,能使合作学习运作更加流畅、和谐、默契,合作的成果也会因此而水涨船高。
我所在的学校实施的是大班额教学,学生人数在50---60入之间,应该说大班制不利于合作学习的组织。我在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采用四人一组的方式,即以上下两桌为单位,只要上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即节约时间,又方便灵活,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
如:我在上七年级《民族娃娃》时,把上下两桌合为一组,推选出一位小组长。发给每组一张白纸:让孩子们把彩色纸随意撕后贴在白纸上,然后进行添画创作。并且告诉他们:每一张作品都应该有一个小故事。于是孩子们开始了分工合作,一边创作一边编故事,他们有的创作了《快乐的好朋友》,有的创作了《我们是一家人》,有的创作了《手牵手,好朋友》……最后,让组
长把自己组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把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并且每一个任务都服从于小组即定的目标。个体与共同体的一致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分享到了个人与集体成功的快乐。
总之,创作中的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敢于创新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健康心理得以发展;学生增强了交往,掌握了初步的社交能力;有效地激活了师生的创作激情,形成了愉快教学的良好氛围。
四、参与体验,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和灌输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它无形的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
如:七年级《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一课时,由于这节课用的材料比较特别,主要是废物妙用。分析课文时,不但让学生感知了父母的辛劳和了解了父母的节日,特别引导学生思考对生活中的废弃的物品进行利用,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学生非常自然地受到环保等方面的教育。
再如: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参考文献】
《中国美术教育》
《课程·教材·教法》
《美术课程标准》
第二篇:乐学课堂构建
对于教学,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代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强制”和“吸引”,这是对教学的两种绝然不同的看法,表明了两种迥然有异的教育观。“强制”,以学生为“奴仆”,学生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只能唯命是从。“吸引”,则表明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
“强制”和“吸引”的效果也不一样:“强制”学习学生以学习为“苦”,把学习当“苦差事”,越学越乏味,导致学生“厌学”“弃学”。“吸引”学习,就是用精湛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欢乐,越学越有味,美在其中,乐在其中,称为“乐学”。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乐学”的思想在本质上就是重视人的因素,肯定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尊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是解放学生,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和谐发展。“乐学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乐学”的课堂结构呢?
一、融洽关系 心心相通
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师生关系的交往、学生与学生关系的交往,构成了具有特殊性质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等,都是通过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的。只有师生间的融洽、合作,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教学才能成功。学生处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将会得到诱发和补偿,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教学效率必然提高,教学效果也必然增强。
“乐学”思想必须建立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相互平等,人格互重,教学相长,双方的创造精神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为学生着想,经常进行心理位子互换,不只是让他们学会,更注重让他们会学。学生希望怎么学、想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理解比一切都重要”,师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合作关系,就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必须具备几个特点:
1、人道性。师生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尊重人格和权利。
2、民主性。师生间民主平等,尊重各自的正当权益。
3、合作性。师生合作,共同构成教学过程的主体,共同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4、教育性。这是师生关系的特质,服从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二、培养兴趣 形成动力
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兴趣可以把艰苦的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享受,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语文兴趣的形成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兴趣的培养主要从主观方面入手,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目的,提高自觉性。布鲁纳说:“要使一个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的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语文的工具性及其重要的社会作用,认识到“能文意乃申”,作为交际工具的语文是一个人须臾不能离开的,从而使之对语文产生一种迫切的需要之感,引起学习语文的兴趣。
2、激发广泛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指对于没听见过没看见过的事物的一种新奇感和探究精神。好奇心可以促使人积极思考,大胆探究,从而使人产生兴趣。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知识面也是极其宽泛的,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等,无所不有,几乎没有时空限制,这些都为我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3、培养丰富的情感。情感和爱好是相通的,人们对有情感的东西都很容易产生兴趣。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入情”也就是有了兴趣。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些课文中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如果学生学时能有所领悟,就很容易与课文的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也只有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才是真正的“乐学”。
三、引导学生大胆置疑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怀疑不仅能辨伪去妄,发现问题,也会“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提问,是课堂上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手段。除了教师问学生外,还应该鼓励学生问(质疑、驳问)教师。提倡学生问教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敢于向教师提出来,这是他们刻苦学习,主动钻研的表现。学生驳问教师就要动脑筋,或者认为教师讲得不当,或者对教师讲的知识需要补充,或者要探本索源。这些对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辨析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例如教学《木兰诗》后学生有惑:“„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假的。不说别的,只要一洗脚不就露馅了?那古代妇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包小脚的呢?”又如,教学《谈骨气》时,学生反问:“文章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当然是有男有女的了,可这„大丈夫‟是指有志气或有作为的男子的,那么妇女呢,她们算不算„大丈夫‟?”多么敏锐的思想!提倡学生质疑、驳问,无疑能培养学生不信书、不信师的敢想、敢说的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课堂也会因此而充满勃勃生机。
四、创设情境 寓教于乐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在这个“境”中,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形象,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愉悦;同时又展示了学生学习的智力背景,鼓励学生自主求知。它有感性认识的基础,又有促使学生理性认识的桥梁;它调动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也有着学生生理感官与心理需求的快乐和满足。它激发学生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以此推动学生认真学习,顺利开展认知活动。
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翅膀。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着阻碍和抑制作用。可见,情感是人们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积极力量。情境教学正是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语文是交流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大,所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当。生活,包括人生在世的的种种生活状况,由生活产生的思想感情,也包括为生活服务的科学技术,等等。读和听,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用生活实际来衡量,吸收别人的长处和经验;写和说,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以生活为基础,看表达是否准确生动。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使学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展示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而产生的。比如教冰心的《小橘灯》,在课堂上三次展示自做的“小橘灯”:第一次,导入新课,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三次出示,分析人物形象,归纳课文中心,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速度。运用实物演示情境,重点在演示过程,让学生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语言表达。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示了诗与画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两句名言同样揭示了文与画的关系。作者写作时总是有“境”的,无论是“为文造境”,还是“为情造境”,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都少不了“境”,那“境”就是“画”。因此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受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所以音乐是渲染情境、创造气氛的最佳手段之一。音乐与语文的相通之处在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够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的综合调动,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教《木兰诗》可放古典音乐《十里埋伏》,教学《听潮》可放《命运交响曲》,强调声调和节奏的刺激力量,发挥音乐对人心境的感召力。
5、扮演角色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好象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也好象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教学中用得多的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高的是改编课本剧。
第三篇:学用结合,自主探究,寓学于乐
学用结合,自主探究,寓学于乐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1、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认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主渠道。我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上网查询等。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就先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地球的知识,再去观察、了解我镇被污染的情况,为增加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里举行故事会、朗诵比赛、演课本剧编排、动员学生参与设计校园文明宣传标语,与学生一起共同动手布置学习园地等等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做,我们既可以使得我们的校园更加优美,还可以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让学生用语文知识丰富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3、教会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最主要的是要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只有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探究技能和学会质疑的意识与本领。我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坚持这一先进理念展开的。这样你就会发现,学生对文章时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了这些见解,他们会争论得面红耳赤。
4、留给学生快乐空间
我曾经在一次学生习作中将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喜洋洋”、“灰太狼”等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幸运52”、“智勇大冲关”等游戏展开各式句子练习,以冲关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我用带有启发、诱导性的语言激起学生探究习作方法和习作讲话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去解决习作问题。通过这样的习作活动,这次作文中,很大一部分同学表现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所以留给学生快乐学习的空间,可让学生用语文知识丰富活动,在活动中快快乐乐地学习语文。
第四篇:“乐学、自主”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简介
重庆市南川区中桥乡中心小学校
“乐学、自主”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操作简介
课堂教学理念:“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以学评教,不教而教”。
学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以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模式为重点,努力完善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评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确立以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生活化”的课堂为目标,深化探索“乐学 自主”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激趣明标——自主学习——合作展示——当堂训练——提升小结,其中激趣明标是前提条件,自主学习、合作展示、当堂测试是核心内容,提升小结是效果评价
一、激趣明标(约3分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导入是上课的前奏,是“序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或鼓动情绪,或引起注意,或渗透主题,或启发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并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来进行。对不同的课堂内容,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导入方法。在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多媒体视听导入、直观导入、利用背景知识导入、结合生活化内容导入、新旧知识联系导入、疑问导入、故事导入、悬念导入等导入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 堂教学的效果。课堂导入后,教师在吃透教材,理清该课程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目标,使学生形成学习心理准备,从而为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
二、自主学习(约10分钟)
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为达到更好的自主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训练题为学生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进行方向指导,在训练题的设计中重点突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并且在设计中注重“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想学生之所疑、想学生之所错、想学生之所乐”。
三、合作展示(约14分钟)
通过这一环节,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示自主学习效果的平台,给学生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机会。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个体与小组互相质疑、充分交流、自主展示。分组时 2 最好遵循不同程度学生搭配的原则。具体操作方法为: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若干名同学,每小组有1名组长,小组长由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起着组织协调本组顺利进行活动的任务,不代表本组的学术意见。小组内任何一人成员都可以进行发言等活动,其成绩记入本小组中,个人没有成绩,个人活动前可以与本组进行充分交流。当展示交流小组成员的汇报情况不是很充分时,其余同学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及时进行质疑,请展示小组回答,以便使交流展示的内容更充分。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将学生展示交流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以激励教师给学生充分展示交流的机会。
合作展示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合作展示有助于学生将自己的见解、方法主动地、坦诚地用语言、文字、图示或实物的形式向小组同学展示。通过听了某位同学的见解,其他同学对此进行质疑,辩论,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合作展示可使课堂上做到能者为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自己的学习空间,就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见解,理由讲给别的同学,不管他是一名中等生,还是一名差等生,只要他说得有道理,就会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这时那些平时不善言语的同学也会不顾及其它同学的讥笑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达到“争论出智慧”的良好效果。
四、当堂训练(约10分钟)
当堂测试一般通过限时作业的形式完成,教师可以在配套练习册中选择题目,也可以另外设计题目,其中基础知识占60%,基本能力占30%,拓展知识占10%,每堂课检测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教师要当堂进行评价,批改可以由学习小组内互批、组间互批、集体订正等方法,批阅后教师要统计达标情况,此项工作必须于下课之前完成,不要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通过当堂测试一是可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可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三是可以评价教师教学能力。
因此,当堂达标率是检验教师所有教学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一个环节。当达标率不高时,教师可以及时进行反思。教师可以准确分析自身存在的优点、缺点、问题、不足,及时进行改进。
五、提升小结(约3分钟)
让学生谈学习收获,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老师可以提出学习中的注意事项并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对目标达成情况做简要分析,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教师对哪些学生已达标,哪些学生还需课后辅导要心中有数,在课后做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2013.9.4
第五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美术案例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美术案例
自主学习是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新型教学方式。它能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化与静态化的弊端,真正体现“以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以下试举我在《用彩墨画鱼》上课过程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蔚蓝的海面同学们都很熟悉,但是海底却是别有一番景象,同学们想去看看吗?我说带同学们去看海底世界拉开序幕。之后我播放一段海底世界的视频,这时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看录像,那么海底究竟是谁的世界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鱼的世界。有的说是热带鱼,还有的说鱼的形状和颜色。
以上这个环节,让学生用多媒体直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片段二:在作品欣赏中,我带来了不同形式表现鱼的作品。如:线描、油画棒、水彩笔、粘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也用这样的方法制作过。同学们请看老师这张与刚才那几张有什么不同吗?老师用什么材料画的呢?怎么画的呢?这时学生们开始想这几个问题,有的同学还在下面和同桌研究起来。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都在想我的这件作品的制作方法和所有材料。并且主动的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片段三:学生已经知道了作品所需的材料和绘画步骤,在这基础上我又问学生:你们想用这样的表现形式,把你心中最美的鱼画下来吗?这时学生就开始绘画。画完后,进行展评。说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理由。(如颜色、外形、构图等等)说说自己的作品绘画时用了什么方法。
这个片段中,学生不仅看到了别人画的鱼,而且还用精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作品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能力及评价能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主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有义务与责任去尊重、培养学生白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小能主动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