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乐学思想

时间:2019-05-14 14:0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乐学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乐学思想》。

第一篇:浅析乐学思想

浅析乐学思想

内容摘要:减轻学生身心负担,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本论文试图在回顾中国乐学思想及实践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其特点及其对当今的愉快教育实施的影响。

关键词:乐学 教育史 愉快教育

我们的教育自始至终都希望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希望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关于“乐学”,古今许多教育家都大力提倡,一线老师也纷纷表示赞同,但出人意料的是大部分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1950年的国家第一次大规模的“减负”运动至今,“减负”的呼声可谓越来越高,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并没有减。有人问,在现实生活中什么人最累、最辛苦?得出的结论也是发人深省的。不是工人、农民,不是知识分子,而是我们的中小学生。长期以来,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现今许多中小学生苦学、厌学的状况愈演愈烈。学生们觉得在校园里没有快乐可言,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将学习视为一种负担,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对学习产生痛苦的情绪体验,致使学生厌学,最后走上辍学的道路。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所倡导的“乐学”,我们所倡导的“愉快教育”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学生身上。我们的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乐学”最终是体现在学生身上,既不是体现在一堆冠冕堂皇的口号里,也不是体现在一系列的文献典籍当中。

我国是教育大国,古往今来,若说有着非常丰富的愉快教育的实践,笔者是不敢苟同的,但是有着非常丰富的愉快教育的思想,这确是无庸置疑的。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对“乐学”这一思想,许多教育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不乏真知灼见。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认识到了求学动机、人的情感与意志等心理因素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他是最早提倡“乐学”的教育家。他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⑴。认为只要达到“乐学”的境界,巨大的学习动力就会自动产生出来,促进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他倡导“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⑵的精神,特别赞扬了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⑶的精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很重视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对“乐学”也有自己的见解。他在谈到认识万物之理时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⑷。

《学记》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集大成之作品,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愉快教育思想是《学记》的精华所在。《学记》提出了一系列促使学生乐学、善学的原则。《学记》中:“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芷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⑸。也就是说教学要课内与课外、劳与逸相结合。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外游乐的关系问题。上课时专心研习;下课后尽情玩耍。将课内与课外、学习与休息协调好,学生才能“安其学”、“亲其师”、“乐其友”,愉快地学习。此外,《学记》中还要求教师要把握“预”、“时”、“孙”、“摩”和“善喻”的教学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

《吕氏春秋》则从心理学上对乐学进行了分析。其中说到:“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为之而乐矣,奚待贤者,虽不肖者犹若劝之;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虽贤者犹不能久。反诸人情,则得所以劝学矣”⑹。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能从心理情感上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去做,真正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就一定能学有所得。反之亦然。它第一次把“乐”与“情”结合,揭示了乐学的情感机制。

汉代的刘安不仅提倡乐学,而且把快乐分成感官快乐和心理快乐。在《淮南子》中说到:“故同味而嗜厚膊者,必其甘之者也;同师而超群者,必其乐之者也。弗甘弗乐而能为表者,未之闻也”。只有以学为乐,才能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并进一步指出:“夫建钟鼓,列管弦,席旃茵,傅旄象;耳听朝歌北鄙靡靡之乐,齐靡曼之色;陈酒行觞,夜以继日;强弩弋高鸟,走犬逐狡兔;此其为乐也,炎炎赫赫,怵然若有所诱慕。解车休马,罢酒撤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是何则?不以内乐外,而以外乐内,乐作而喜,曲终而悲,悲喜转而相生,精神乱营,不得须叟平。„„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⑺。在此刘安认为“外乐”是一种寻求感官物质刺激的快乐,是表面的短暂的,对学习没有什么意义;而“内乐”是一种心灵满足的精神愉悦,是内在的持久的,在学习中意义重大。一个人只有获得了内在的心理满足,感到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需要,才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坚持下去,并且艰苦的学习在他看来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同时这种从学习中得到的乐趣会成为他以后学习的动力。因此刘安对乐学的见解,就今人来看,也是颇有深度的,对今天我们理解愉快教育也有一定的启发。

在封建社会时期,韩愈的教育思想有其独特之处。他与弟子间情真意笃,教学的艺术水平很高。皇浦湜在《韩文公墓志》中提到“讲评孜孜,以磨诸生,恐不完美,游以恢笑哨歌,使皆醉义忘归”⑻。从中可见韩愈总是善用各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宋著名的教育家程颢、程颐,在其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注意到了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并针对儿童教育,提出创作:“酒扫,应对,事长之节”的通俗诗歌,让儿童“朝夕歌之,”使儿童乐于学习,乐于接受,这样的教育必然是另人愉悦的。

元代教育家吴澄在乐学方面也有比较深的见解。他在“好学”与“乐学”的关系方面论述到:“读书当知书之所以为书,知之必好,好之必乐。既乐,则专在我。苟至此,虽不读,可也”⑼。也就是说,懂得了读书学习的道理,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有了兴趣和爱好,那读书学习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一旦他认为读书学习是愉悦的,那么就会更加努力、更加认真地学习。其实这也就是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原因。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必须在教学中渗透积极情感,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他描述当时学校教育的现状是:“近世之训蒙稚者,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其结果只能使学生“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规避掩覆,以遂其嬉戏,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⑽。因此他在《教约》中提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如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⑾。他指出,教育方法须顺应童子年龄特征,尊重儿童兴趣,让他们自由自然地成长,不可“成人化”。在他看来不论是读书还是学习,只有从个体的情感出发,才能收到“进不能已”的功效。所以他认为采取愉悦儿童身心的教育方式,儿童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以致于“心中喜悦”,“其进自不能已”。其弟子王心斋把学习视为天下最大的快乐与享受。认为不仅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而且快乐应贯穿于学习的始终:“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呜呼!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⑿。这无疑是在说,“乐学”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学习与教学都追求快乐。

明代教育家陆世仪针对当时“简束而无鼓舞人道之乐也”的扼杀儿童天性的教育,认为儿童手不舞,足不蹈,终日战战兢兢,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把学校看作囚牢,惧怕读书。他认识到这样的教育不仅学生不能有所得,在个性、精神、身体诸方面还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对于儿童教育,他认为应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好学、乐学,学生才能真正有所得。

明清之际的教育家王夫之根据其从教的经验得出要达到“致其知”“进之善”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善教乐教,学生要善学乐学。在他的《思问录内篇》中说到:“得天之健,故不倦。得地之顺,故不厌。”反之,勉强读书学习就会感到厌烦和苦恼。他说到:“勉强则居之不安而涉于人为之偏”,“苛作者本心之乐为,强者则不能以终日”,“勉强之功,亦非和乐在终不能勉”⒀。因此他认为学生学习只有在兴趣、爱好驱使下,才能乐为不倦,使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

清代的王筠也认为寻乐是人之常情。在《教童子法》中他讲到:“学生是人,不是猪狗;读书而不讲,是念藏经也,嚼木札也。钝者或俯首受驱使,敏者必不甘心。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⒁。他把学生学习有无兴趣作为评价教师良庸的标准。“观其弟子欢欣鼓舞,侈谈学问者,即知是良师也。若疾首蹙额,奄奄如死人者,则笨牛也,其师将无同”⒂。

古代的“乐学”思想在近代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家都有丰富的乐学思想,并要求运用兴趣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乐学精神。

梁启超对儿童教育中存在着的死填硬灌和体罚的积弊,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强烈要求改革儿童教育现状,主张趣味教育,“教育事业,从积极方面说全在唤起趣味”,“要趁儿童趣味正浓,给他们一种可以终生受用的趣味”。他在肯定唱歌、游戏等适合儿童心理的教法的同时,又明确反对“专以趣味教育引起儿童就学兴味”的作法。

蔡元培,他提出要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儿童的个性,使其自然发展。他反对“牢守几本教科书”、一心为着应考的教学方式,更反对强迫体罚,“硬以自己的意思压到学生身上”的注入式教法。他主张:“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⒃。他认为教学应不拘泥于形式,应尊重学生的兴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传统教育的“死”给予了尖锐的批判。他反复地指出,传统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教育。他发出“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的呼吁,从而深化了对乐学的认识。

建国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解决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弊端,我国兴起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改革与实验探索,而愉快教育正是教育改革浪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的教育史,我们发现乐学思想不仅由来已久,且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关于乐学,大多数教育家的真知灼见多散见于大量的文献典籍中,理论不成体系。从大教育家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直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教育家多在各自的著书中有所提及,却没有专门的论述,这样的研究过于零散,不成系统。

二、关于乐学,教育家多是教学经验总结。在应该提倡乐学,苦学不符合人的天性方面有大量的论述,但究竟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如何渗透,如何提高,如何发展,论述者却寥寥无几。教师怎样教才是乐教,学生怎样学才是乐学,也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也就是说教育家多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只有“乐之”才能真正有所得,真正有所提高,但怎样做到却没有涉及,即很多的应然,却没有实然。

在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乐学”在我国封建社会并没有成为现实。封建社会的告诫是苦学。尽管有众多教育家认为有乐学的精神,才能更快地获得发展,但是我们的学子并没有把这种思想融会贯通在自己的学习当中。“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等被人们津津乐道。乐学因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价值观、教育理想的影响而无法成为现实。

现如今,时代在进步,知识经济已露端倪。在这样一个知识成几何倍数增长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父母殷切地盼望子女成龙成凤的时代,“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可谓任重而道远。中国人特有的教育文化、特有的文化价值观、教育史上乐学思想的不成体系都在无形中阻碍着教师的乐教和学生的乐学的实现。学生的心理负担必然是重的。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好事,但历史的包袱过重,也使我们的教育无法轻装上阵。真正给学生“减负”,真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注释:

1.⑴⑵、⑶、⑸、⑿⒀、⒁转引自《中国古代学习思想史》:乔炳臣、潘莉娟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89、39、153、441、440页

2.⑷转引自《论中国古代的情感教学思想》:刘伟,《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5期

3.⑹⑺⑼转引自《中国传统学习理论中的心理学思想》:张传燧,《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第4期

4.⑻、⑽、⑾、⒃转引自《中国教育发展史》:喻本伐、熊贤君著,华中师大出版社,2000年1月,197、302、303、482页

5.⒂转引自《我国愉快教育思想探微》:树杰,《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S1期

参考书目:

1.张承明:《语文教学论》,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7月 2.华东师大教育系、教科所:《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3年5月

3.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

4.刘凌霜:“愉快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卫生职业教育》,2001年第9期

5.李兰:“也谈愉快教学”,《社科纵横》,2003年3期

6.龙献忠:“对愉快教育的再认识”,《教书育人》,2000年第23期 7.郭启文:“浅议愉快教育”,《教育艺术》,2000年第5期 作者简介:蔡志贤,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现为福建省漳浦一中语文高级教师。

第二篇:二年级乐学

(二)乐学 经典诵读

《四时读书乐*春》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说文解义

阳光照在堂外的栏杆,流水淙淙绕着长廊流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停在枝头的鸟儿,那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的文章。不要蹉跎岁月,人生只有读书是最好的事。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故事拓展

名人爱学习,并把它当作是快乐的故事

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国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听觉。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玩,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儿,这样海伦就知道了什么叫洋娃娃了。因此,海伦很快就喜欢上这种学习的方法。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她不怕自己瞎,不怕自己聋,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

生活链接

把学习变成快乐的事情 ——一位老师的心里话

早读时间,在教学楼上,我看到有一部分学生很痛苦。

他们早早来到学校,比老师来得还早很多。他们不能去操场玩耍,不能到校园散步,甚至,拿着笤帚装模作样打扫卫生也不能。他们要按规定坐在教室里,面前摊着书,手里握着笔,装出随时学习的样子。因为,有学校领导在转,有值日老师在看,有值日学生在检查,所以,他们只能呆在教室里。就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渴望自由的心蠢蠢欲动,被禁锢的身体坐卧不宁;就像暴露在草原的羚羊,时刻要提防着突然走过来的任课老师、“班头儿”、“校头儿”。

但是,我们也发现一部分学生不是这样的。他们似乎很平静,很享受。从他们专注的神情,从他们气定神闲的模样,托腮遐想,突然会心一笑,郎朗诵读,不时摇头晃脑,他们在学习,但并不痛苦,似乎还很开心。

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这么两个孩子,有一穷,有一富。穷孩子每天闷闷不乐,忧心忡忡:“我是多么不幸啊!我没有好吃的,没有好玩的,我是多么不幸啊!”富孩子天天无忧无虑,快快乐乐。

有人问穷孩子:“你为什么不快乐?你看人家每天多高兴啊!”

“是吗?但是我怎么可以和他比呢?他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我呢?我什么都没有啊?”

“如果把你们换换环境会怎么样呢” “我一定会快快乐乐!”

于是,奇迹出现了!穷孩子变成了富孩子,富孩子变成了穷孩子。

几天后,人们见到变成“富孩子”的穷孩子,他抱着自己的玩具,守着自己好吃的,愁眉紧缩,唉声叹气,脸上写满了痛苦。

“你为什么还不快乐?你有那么多玩具,那么多好吃的?”

“我无法快乐!别人总想玩我的玩具,那么多好吃的,我先吃什么好呢?” “呵呵呵„„走,我们去你过去的家看看!”

他们来到穷孩子的老家,院落里传来了欢快的歌声。他们看到,过去的富孩子,穿着穷孩子的衣服,坐在马棚里,玩着泥巴,唱着快乐的歌谣。

“你为什么这么快乐?”穷孩子问。

“我为什么要不快乐?还有什么比玩泥巴更有趣的吗?”富孩子满头大汗,笑嘻嘻地说。原来,快乐是一种态度,幸福是一种习惯,享受是一种性格,命运是一种行动。我命在我不在天,我要快乐谁奈我何,我要烦恼,上帝都无法帮我。“独钓寒江雪”作为谋生是痛苦的,作为兴趣是快乐的;“捧书夜读,伏案疾书”,有目标是快乐的,被逼迫是煎熬的;“小嘛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想上学,上学是快乐的,不想上学,坐在教室里时上刑。

原来,快乐与否,不是因为做什么,是因为愿意不愿意做什么,与所做的事情无关。那么不愿意怎么吧?我不愿读书,不愿意上课,不愿意做作业,不愿意学习,看见就烦。办法有二:一是干脆离开学校,喜欢打游戏就打游戏,喜欢玩耍就玩耍,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像《木偶奇遇记》的不愿意上学的孩子,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但关键是行得通吗?吃苦是良药,用苦心,做苦事,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玩,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你不想做废人,想做有用的人,受人尊敬的人,显然这条路行不通。

第二个办法是把应该做的事情变成喜欢做的事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改变不了事实,但是可以改变态度;我们改变不了过去,但是可以改变现在;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是可以控制自己。

快乐快乐,快快做事就是快乐。因为快快做事的时候,我们有希望,我们有激情,我们专注,我们投入,所以,烦恼找不到我们。思想里有了庄稼,自然不生杂草,心田里充满了阳,黑暗自然逃遁。学生开始专心致志学习了,乐趣自然接踵而至。

我们不能攀上珠穆朗玛峰,登上皋兰山也有风景;我们解决不了难题,做些容易的也是乐趣;我们什么题也不会做,练练字,画画画,读读《读者文摘》,《小学生阅读》也是收获。只要想做事,到处都是适合的事,只要想学习,总有适合自己的内容。

然而,最痛苦的,是无所事事的人,因为他们像漂泊的孤舟,灵魂在流浪,没有目标,没有追求,没有希望,没有着落。他们坐在教室里,不知道干什么,不知道如何干,也不想干什么,慢慢也不会干什么,空虚的人常常烦恼,徘徊的人忍受煎熬。

把学习变成快乐的事,关键是把应该做的事,变成喜欢做的事。喜欢这东西,往往也是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强迫喜欢到习惯喜欢。投入了,专注了,一滴水、一棵草,一片云,一朵花,都是一个博大的世界,都有无穷的乐趣。

(摘自听雨轩的博客)教学建议

一、本主题单元建议教学5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经典诵读,背会《四时读书乐·春》部分;第二课时:结合说文解义,了解诗句含义;第三课时:完成故事拓展,师生共讲有关学习乐趣的故事;第四课时:完成生活链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第五课时:读一读《四时读书乐》的其他三首及译文和《四季读书歌》。(第一二课时也可同时进行,边解意,边背诵)

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选背以下内容: 附

(一)《四时读书乐》的其他三首及译文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译文: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屋子四周种满桑树。我的小书斋安静敞亮,射入灿烂的阳光。白天变长了,读完书以后,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夜晚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萤火虫飞入帷帐。只因为向来深知读书的乐趣,我在北面的窗户下闲适地躺着,就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读书的乐趣是无穷的,好比沐浴着煦暖的南风,用瑶琴来弹奏一曲。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译文:昨天夜里,我听到了庭前树叶落下的声音,篱笆上的紫豆花开了,蟋蟀在鸣叫。不知不觉,原野里已到处是秋天的气息,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都含着冷清的意味,一片萧瑟的景象。床旁多亏有一盏矮灯,就着它读书的效果加倍地好。读书的乐趣很令人愉悦,好比在高远的秋夜里,起身来赏玩明月。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译文:树木凋零,江河干涸,群山枯槁;在这辽阔的天地间,我正可以看清“真我”的本质。我坐在那儿,展开书卷而读,灯光摇曳,映射在墙上,墙壁好像也跟着在晃动;我高声朗读着图书,外面雪得很大,半夜里,我的房顶全被积雪覆盖了。地上的火炉里,炭在燃烧,锅里正在煮着茶,我就在四壁放满了图书的空间里读书。读书之乐到哪里去寻找?就在这寒天雪地,且看那几朵盛开的梅花,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天地孕育万物之心。附

(二)《四季读书歌》

民国年间,湖北崇阳有儒医熊伯伊酷爱读书,博学多才。他不仅妙手回春。而且能诗善文。熊伯伊曾作《四季读书歌》一首,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歌曰: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学文章。晨钟暮鼓催人急,燕去雁来促我忙。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

第三篇:乐学 演讲稿

乐与学

今天,在这里,我们要从浩瀚的汉字海洋中带给大家这样两个字——“乐”与“学”。这简单的十三划,吸引了古今中外多少文人雅士。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就让我们一同来探讨一下。

首先,看看“乐”这个字吧,凡识得汉字的人见到它,嘴角不免轻轻上扬。德国哲学家康德是这样解释的——快乐是我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很简单,也很清楚。快乐是一种心境,仅此而已。

至于人为什么需要快乐,就更容易解释了——走在大街上,若是人人板着副苦瓜脸,你能快乐吗?快乐是最敏感的情绪传染源,你快乐了,世界就会快乐。

婴儿总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因为他们是上帝最忠实的拥护者,他们将上帝给予的一切圣洁与快乐揽入怀中,别无杂念。这就告诉了我们,快乐是人的本性。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快乐,那就是保持人类的最本性——保持你生来的属性。

明白了“乐”,再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学”。它比“乐”要复杂得多,因为它是整个人类、整个世界的支柱。来看看古今中外的名人是如何看待学习的吧——

大家一定还记得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一定曾斟酌过培根《谈读书》中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至于“开卷有益”、“学无止境”之类更是耳熟能详了。因此在这里,便只是简单说说学习的含义即可——对于人类来说,学习是根基、是希望、是未来;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永恒的观念、一种持续的行动、一种持久的习惯。

今天,我们不仅研究这两个字,还要将它们放在一起来探讨——【(演讲内容)乐与学的含义在这里就不多说。我们直接将它们放在一起来探讨。】这便是“乐学”。若你忠实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你或许会认为这是一种谬论。尽管如此,也不妨听我谈谈乐学,或许你会被这种随时代进步而愈渐深入人心的观念所打动。

乐学乐学,顾名思义,快乐地学。试问在座的同学们:每天回到家,你的爸爸妈妈是否会问你“今天学得快乐吗”。你或许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可笑,不过这是否也能够反映出人们对于学习的态度呢?细细想来,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若将学习视作痛苦之事,岂不是痛苦一生?相反,将学习视作一份乐趣,也便快乐一生——这绝不是谬论。乐学是一种态度,每个人的世界都取决于自己的态度。因而我们需要快乐地学习,也就才能快乐地活着。

如果你肯接受我的观点,那么下一个问题,自然是如何“乐学”了。在这里,不妨送给大家三个词——寻找、投入、升华。

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最重要的,前面说过,就是态度——快乐需要自己寻找。让我们来设想一下——你正在攻克一道难题,现在你可以将它看作一座城堡。你指挥着你的脑细胞,也就是你的“千军万马”去攻打这座城堡。专注地思考、激烈的交战„„终于你攻克了一道道难题,于是你完成了你的“统一大业”。这时,你会发现——“我也可以像秦始皇一样伟大”!也许你觉得这过于幼稚,不过只要能让自己从中找到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接着,去全身心地投入,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法布尔是一位终身乐学的智者。他在《荒原有情》一文中写道:“学究们善于在实验室里用手术刀工作,而我是在蔚蓝天空下,在鸟语花香中进行观察。”、“我使虫子们变成人们喜爱的东西。”他的著作《昆虫记》是他投入昆虫世界学习的成果,其中的每一篇文字,都洋溢着充满活力的快乐。去投入吧,从自己感兴趣的开始,相信学习是会有连带效应的。即使你没有法布尔那般执著,但投入了,就定会快乐。

最后,让自己在乐学中升华吧。这并不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境界,而仅仅取决于你的心境。王心斋在《乐学歌》中提到:“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正是这种心境所在。将这两个汉字交融在一起,交融在你的生活中。乐学好比一架梯子,不要以为它有多高、有多难攀爬,不管你的技术是好是坏,只要尝试了,就一定能不断向上。但有一点值得记住,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永远也爬不上去的!因此,从现在开始,快乐地学习吧!

第四篇:乐学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你们好!很荣幸能站在这里,我演讲的题目是助人为乐——做一个合格小公民,乐学演讲稿。

关心体贴他人,在他人急需的时候,能主动热情地给予帮助和照顾,急人之急,帮人之苦,忧人之忧,救人之危,以帮助别人为快乐,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高尚行为。

助人为乐,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利益基础上的。在闻名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途中,有许多战士把仅有的粮食、药品,甚至生存的希望让给了战友,而把饥饿、苦难和死亡的威胁留给了自己。这就是因为红军战士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在关键时刻帮助别人,是的,古代有英雄的劫富济贫,当代有雷锋精神的出现。再看一看我们现在。我们这一代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在座的不少同学是独生子女。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虽然有着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等优点。但是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如自私、以个人为中心等等。要改正一个群体的缺点是不容易的事。而提倡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却可以很好地加强当代独生子女自立、合作精神,弥补自私这一缺点。

我们从各个乡镇来,走到同一个学校来,走到同一个班来。我们都有共同的理想。而你助人为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走进教室,随手关门,将呼呼的寒风挡在门外。当你走过卫生角,随手捡起掉在地上的纸屑。当你经过讲台,随手将零乱的讲台整理好。当你穿过马路,扶起一位摔倒的小男孩,安慰他不要哭泣。这一些平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都是助人为乐的表现。

亲爱的同学,当你身陷困难时,你是否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你肯定会的。同样,当别人身陷困难时,我们也要助人一臂之力。

庆幸的事,现在我们的身边已悄悄地涌起助人为乐的热潮,演讲稿《乐学演讲稿》。扶弱助残,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甚至有许多同学也参加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等。这些都让我们惊喜地发现,雷锋精神不但没有消失,而且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我们周围蓬勃地发扬光大起来。

生活本身是酸甜苦辣的。但做人的情操和理念却是自己可以牢牢把握的。亲爱的同学们,请不要再犹豫,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助人并且以之为乐,世界将因你而更加美丽!

---------------

如果说天才是靠天生的良好资质和后天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一种逼迫自己的勇气和毅力铸造的,那我从不认同。我爱追求根源,: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之强的毅力和耐性?我总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用“十年寒窗苦读”来看那些成功人士的背后,那不面显得太荒谬和可怖了。在这个浮躁空虚的年代,人们经过各种各样的采访,的除了一个令人悸怖和寒栗的答案:只有勤奋才是胜利的唯一方式。他们却不知道那一个个奋进的学子多半都是怀揣着兴趣和自己的理想才勤学的。我何曾没有过这样的体会?六年级的下学期,家长逼着我去做语文小升初的真题,苦苦地做了一个月,也没什么提高,死学的收益就是这样。

何谓“乐学”?就是带着一种求知欲和对某方面所产生的兴趣而自主快乐的学习。并且不是一种负担。这样的收益一定是很棒的。将“乐学”和“勤学”放在一起,明显是母子关系。勤学是建立在乐学的基础之上,没了兴趣哪来的勤奋?在这里,我要给那些宣讲勤奋的所谓“学者”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像爱迪生,他天生脑袋比较迟钝,但是,若他死学的话,一定不会有惊人的成就。他的兴趣是铸就辉煌的主要原因。他因为喜欢问这问那,所以才有了要搞发明的念头。他真正是为了兴趣而来,这样才有了信心,有了坚韧不拔不畏失败的决心。有兴趣成为一个个为人,这样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而能培养人才的终归还是兴趣啊!

但是,如何培养兴趣,也许比兴趣本身更重要。也许你未来想当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作家、数学家应当选择一个对这方面兴趣最浓厚的去努力,做到”乐学“。也许,我们现在只是学生,学业功课比较重要,想要避开短处,就要先从短处入手,是这尝试做一些与此相关的事情,希望你能从里面发现乐趣,从而乐在其中,获得最后成功!

愿兴趣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第五篇:乐学演讲稿

[乐学演讲稿]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你们好!很荣幸能站在这里,我演讲的题目是助人为乐做一个合格小公民,乐学演讲稿。关心体贴他人,在他人急需的时候,能主动热情地给予帮助和照顾,急人之急,帮人之苦,忧人之忧,救人之危,以帮助别人为快乐,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高尚行为。助人为乐,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利益基础上的。在闻名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途中,有许多战士把仅有的粮食、药品,甚至生存的希望让给了战友,而把饥饿、苦难和死亡的威胁留给了自己。这就是因为红军战士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在关键时刻帮助别人,是的,古代有英雄的劫富济贫,当代有雷锋精神的出现。再看一看我们现在。我们这一代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在座的不少同学是独生子女。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虽然有着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等优点。但是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如自私、以个人为中心等等。要改正一个群体的缺点是不容易的事。而提倡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却可以很好地加强当代独生子女自立、合作精神,弥补自私这一缺点。我们从各个乡镇来,走到同一个学校来,走到同一个班来。我们都有共同的理想。而你助人为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走进教室,随手关门,将呼呼的寒风挡在门外。当你走过卫生角,随手捡起掉在地上的纸屑。当你经过讲台,随手将零乱的讲台整理好。当你穿过马路,扶起一位摔倒的小男孩,安慰他不要哭泣。这一些平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都是助人为乐的表现。亲爱的同学,当你身陷困难时,你是否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你肯定会的。同样,当别人身陷困难时,我们也要助人一臂之力。庆幸的事,现在我们的身边已悄悄地涌起助人为乐的热潮,演讲稿《乐学演讲稿》。扶弱助残,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甚至有许多同学也参加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等。这些都让我们惊喜地发现,雷锋精神不但没有消失,而且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我们周围蓬勃地发扬光大起来。生活本身是酸甜苦辣的。但做人的情操和理念却是自己可以牢牢把握的。亲爱的同学们,请不要再犹豫,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助人并且以之为乐,世界将因你而更加美丽!---------------如果说天才是靠天生的良好资质和后天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一种逼迫自己的勇气和毅力铸造的,那我从不认同。我爱追求根源,: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之强的毅力和耐性?我总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用十年寒窗苦读来看那些成功人士的背后,那不面显得太荒谬和可怖了。在这个浮躁空虚的年代,人们经过各种各样的采访,的除了一个令人悸怖和寒栗的答案:只有勤奋才是胜利的唯一方式。他们却不知道那一个个奋进的学子多半都是怀揣着兴趣和自己的理想才勤学的。我何曾没有过这样的体会?六年级的下学期,家长逼着我去做语文小升初的真题,苦苦地做了一个月,也没什么提高,死学的收益就是这样。何谓乐学?就是带着一种求知欲和对某方面所产生的兴趣而自主快乐的学习。并且不是一种负担。这样的收益一定是很棒的。将乐学和勤学放在一起,明显是母子关系。勤学是建立在乐学的基础之上,没了兴趣哪来的勤奋?在这里,我要给那些宣讲勤奋的所谓学者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像爱迪生,他天生脑袋比较迟钝,但是,若他死学的话,一定不会有惊人的成就。他的兴趣是铸就辉煌的主要原因。他因为喜欢问这问那,所以才有了要搞发明的念头。他真正是为了兴趣而来,这样才有了信心,有了坚韧不拔不畏失败的决心。有兴趣成为一个个为人,这样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而能培养人才的终归还是兴趣啊!但是,如何培养兴趣,也许比兴趣本身更重要。也许你未来想当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作家、数学家应当选择一个对这方面兴趣最浓厚的去努力,做到乐学。也许,我们现在只是学生,学业功课比较重要,想要避开短处,就要先从短处入手,是这尝试做一些与此相关的事情,希望你能从里面发现乐趣,从而乐在其中,获得最后成功!愿兴趣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下载浅析乐学思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乐学思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乐教乐学发言稿

    乐教乐学,让课改展翅高飞 发言人:邓慧婷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作为乡下普通班级的课改教师 ,很荣幸也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一年课改的收获与体会。自从进行学导用课......

    学乐云心得

    使用学乐云教学平台的心得 包秀霞 自从使用学乐云这个教学平台以后,我最大的变化是每天不是着急看看微信圈里朋友都有什么动态,而是拿起手机看学乐云里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什......

    乐学教育工作规划

    乐学教育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完善相关教育措施,加大管理的力度、扩大影响力,使乐学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现结合乐......

    如何“乐”学语文

    如何“乐”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十年课改后的今天,传统的作业弊端日益凸现,如何抓住新一......

    乐学法治精神

    乐学法治精神,安全载梦起航 ——重庆第三十中学工会开展2013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简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精神,让全体教职......

    乐高教学联系

     乐高教学“联系”(Connect)  乐高教学"联系",是指教师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兴趣与课程标准、将要获取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提供给学生一个开放式的挑战或任务,让学生扮演问题解决方......

    教学法促乐学

    教学法促乐学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教学法促乐学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教学法促乐学 小学数学不仅要求小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求“会学”。教学不......

    励志,乐学演讲稿

    励志,乐学演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励志·乐学”。 励志,并不是让弱者取代另一个人成为强者,而是让一个弱者能与强者比肩,拥有实力相当的生命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