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简化与教学

时间:2019-05-15 04:1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字简化与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字简化与教学》。

第一篇:汉字简化与教学

汉字简化与教学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甲骨文到现行汉字,汉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回顾整个演变历程,可以发现汉字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简化。从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到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在全国的推行,汉字的简化也可谓是走过了很长的历程。

从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来看,汉字简化可以说是必然的趋势。北京大学的苏培成教授认为,汉字简化的方向是正确的,是不能改变的,他极力主张推行汉字简化。他在《重新审视简化字》一文中明确指出,“在今天,不管出于什么理由,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的提议都是不切实际的,也是做不到的。”(1)的确,从教学方面,简化字与繁体字相比而言,显而易见,给人们的学习和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其各方面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

(一)简化字在书写方面的便利

根据新加波学者谢世涯的统计,《汉字简化方案》共列繁体字544个,平均每字16.8画;简化后成515个简化字,平均每字8.16画。这一笔画统计数字表明:每一个简化字的笔画只占原来繁体字笔画的50.7%,差不多减少了一半的笔画。(2)由此可以推断出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简化字,那么无疑会节省很多书写的时间,提高了上课效率,而对于学生来讲无论是在考试还是日常的书写过程中,简化字笔画的精简大大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并且在书籍的印刷过程中,简化字笔画的简省也可以说是一种经济省力的原则的体现。此外,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课堂中更能体现这一点,尤其对于欧美学生来讲,其母语使用的是国际通用的26个罗马字母,汉字的方块字对于他们来讲本身就已较难书写,如果再使用结构更为复杂的繁体字,无疑是“雪上加霜”,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简化后的汉字既保留了汉字方块和表意文字的特点,又在字形结构上精简了很多,把汉字字数精简了一些,这无疑给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简化字在阅读方面的便利

简化字较繁体字而言,笔画数目减少,通用汉字字数减少,字形结构更加合理简单,因此更易辨识,提高了阅读的清晰度与准确度。比如“進”被简化为“进”, “廠”被简化为“厂”字等等,特别在学生们学习过程中,不仅方便了书写,也方便了学生们在书本、试卷、报纸、电脑上的阅读以及给教师的批改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三)简化字在教育普及和汉字教学方面的优势

现如今,繁琐的文字结构已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障碍了,而简化字的易识易写使人们更加容易学习,在普及国内以及对外汉字教学反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文盲率依旧很高,而简体字的易识易写不仅对中小学生来讲是一种减压,对于曾经是文盲的老年人来讲,也更方便他们的学习与阅读。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推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动力,降低我国的文盲率,使更多的人能够识字认字。

在海外,使用简化汉字代替繁体汉字也已成为一种趋势。美国莫纳谷中文学校主席鲍尔温·王说:“几年前,我们就做出决定要教孩子们简体字。”(3)的确,简体字的易识易写为对外汉语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外国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使用简体字来讲比起繁体字容易许多,节省了其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兴趣及动力也会大大提高,因而会有更多的外国人有兴趣来学习中文,而不会因为其过于复杂的字形结构而望而却步。这也普及了汉语在国外的教学,大大增进了中华文明在海外的传播。

因而不管是我们本国的母语教学还是对外的汉语教学,汉字简化字的推广使用都让初学者能尽快地掌握常用汉字的读写,能够尽早地阅读文字作品,对了解中国文化也是一个大大的增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简化汉字也是有其教学上的弊端的。现今,特别是在大陆地区,在汉字教学过程中对于繁体字的忽视,造成我们绝大部分人不会书写甚至是不识繁体字,这就使得我们在阅读原版古籍著作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只能阅读后人所简化修订过的。汉字作为汉民族信息交流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其简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汉民族文化的积淀受到破坏,影响了汉民族文化的传承。并且简化字违反了六书造字原则,但又不是另行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统,因而大大削弱了汉字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许多汉字失去表义的结构,使人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失去以表义结构推测字义的学习途径。

此外,简化后产生较多的一字多义,以及很多类似字形和缺乏音义结构等,都会造成阅读上辨识的困难。众所周知,现在我国的港澳和台湾依旧采用繁体字,而大陆地区则使用简化字。这不利于中国大陆与台湾、港澳等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日本等外国使用的汉字也进一步脱节,做成人为的“书不同文”。

简化字的易写易认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繁体字较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都是毋庸置疑的。因而,汉字是否应当简化,简化字还是繁体字更有利于教学,都是需要通过时代的验证的。顺应时代需求的必然会被广而用之,而与时代发展背道而驰的则会被淘汰埋没。

(1)苏培成《重新审视简化字》,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月,第40卷第1期(2)谢世涯《新中日简体字研究》,语文出版社,1989年(3)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8期

参考文献:

《重新审视简化字》 苏培成 《新中日简体字研究》 谢世涯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18期 《汉字简化与汉字教学研究》 王露莹

第二篇:汉字简化史

辟谣】关于繁体字与简体字的种种误读

2014-12-04 大浪淘沙

大家好,我是赵皓阳,今天再推送之前先插播一条广告,看到许多有名的平台主都在推出“粉丝打赏”活动,我心里也有点痒痒。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喜欢我们的平台,欢迎对我进行财政上的鼓励,我的支付宝530893309@qq.com。建议打赏金额5元,这在北京就是个煎饼果子的价钱,就当请我吃个煎饼果子了!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与鞭策,不断推出更好的文章。谢谢!

----分割线内禁止答题----

正文:

文/赵皓阳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我们不是反对繁体字,而是反对一天到晚再网上鼓吹繁体字的人。有这样一个段子很烦人,相信大家都见过:“我一个台湾朋友说,汉字简化后爱无心,亲不见„„”

此状态本人原创,近年来被无数壮士借用,版权所有特此声明。截图时间为证。

我下面说一说网络上对于繁体字与简体字的种种误读,说起繁体字与简体字不得不提人人网上一位大牛——何欣何狐狸,他大约写过二十几篇有关汉字简化的文章

http://blog.renren.com/blog/299270325/friends?from=friendEnd让我受益匪浅。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同学一定要看看,本文只是谈一个皮毛。

误读一,简体字是新中国政府创造的?

首先要说明,汉字简化是一个长时间的历史过程。

此处援引九州出版社《说文解字》的注文,总顾问是启功和季羡林。

居延汉简,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此处记载“鸿嘉二年五月以来吏对会入官夹”,此时汉字尚没有后世的规整,虽无“玲玲如振玉 累累若贯珠”的整齐美,倒是颇有随性之美。“对”字有所简化,尚没到后来直接一个“又”代替左半边的地步。“会”与今日繁体写法也不相同

魏晋书法则是今天简体的主力军,草书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这是晚唐字帖,大家看看出现了多少非正体字?

再来一位宋朝重量级人物。

黄宗羲手稿本《南雷杂著稿》大家可以自行查看一代文宗都用了哪些非正体字——“为”“穷”。

吕留良在赠给黄宗羲的诗的注中云“自喜用俗字抄书,云可省工夫一半”,这个“俗字”便是当时有所简化的汉字。这些大家全然没有今天某些人的小家子气,自甘和和百姓用同样的字形,混迹于群众,真是丢了知识分子的颜面。

再有人说简体字是共产党创造的,二话不说,先撒一把五毛钱过去再说。真是贪天功为己有,竟然还不知廉耻的猛吹,中国人几千年的工作让共产党几年做完了,政府不给你们发工资真是亏待义务宣传员了。而政府推动的大规模汉字简化运动,则可以追溯到民国。

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

1922年,陆费逵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并把其他笔画多的字也简化。

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得到陆基、黎锦熙、杨树达的联署。这是历史上有关简体字的第一个具体方案,主张把过去只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作为正体字应用于一切正规的书面语。它提出的八种简化汉字的方法,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影响深远。

1928年,胡怀琛出版《简易字说》,收简体字300多个。

193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刘复、李家瑞合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来简体字的发展情况。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收入不少简体字,并指出:“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

1934年,中国图书馆服务社出版杜定友的《简字标准字表》,收简体字353个。徐则敏在《论语半月刊》发表《550俗字表》。钱玄同在国语

统一筹备委员会提出《搜集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

1935年,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草稿,收简体字2400多个。同年8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采用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324个,虽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毕竟是历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个简体字表。也就是在这一年,上海文化界组织“手头字推行会”,发起推行“手头字(即简体字)”运动。

1936年10月,容庚的《简体字典》出版,收字达4445,基本上本自草书。同年11月,陈光尧出版《常用简字表》,收字3150个,约一半本自草书,一半来自俗体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个。

抗日战争爆发,简体字运动才被迫停顿,而主要在共产党统治区继续发展。共产党夺取政权后,立即着手继续推行简化汉字。

鼓吹“正体字”的国粉请把脸伸出来。

民国方案的特点是非系统化,而是针对常用字,这一版方案更是针对最常用的三百多字而已;而56年简化字方案,虽然直接简化的字只有230余字,但是56年方案还有30个类推的偏旁部首简化。

即便在国民党胜利转进台湾后的1952年,在一次国民党宣传汇报会上,蒋介石第二次提出文字改革。他说:“为大众写的文字而不能大众化,那如何望其有效?我们须知文字是大众达意表情取得知识和争取生活的工具„„所以简体字的儒要是生活的需要,时代的需要。”——蒋介石(见张博宇编《台湾地区国语运动史料》,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转引自仇志群:《汉字简化问题在台湾》,《语文建设》1995年第5期)

何应钦也曾经在1969年,于国民党十中全会提出过整理简字案。(仇志群:《汉字简化问题在台湾》,《语文建设》1995年第5期)但是后来因为大陆先这么做了,考虑到敌人提倡的我们就应该反对,于是台湾对简体字的态度立刻转变为反对,成天说简体字就是匪来匪去的东西。“因政治斗争的对方推行简体,我们就倡导繁体,依哲学角度而言,我们是作为对立面的另一边,居于‘客’位,沦为强势‘主方’的奴隶,结果被逼得硬是要唱反调。”(台湾学者林安梧,见《文字简化面面观座谈会发言纪要》,载台湾《国文天地》,1989年5卷2期)其实蒋公就是个傲娇受:你用简体字,我偏偏不用,我就要用繁体字,繁体字才是中华正统,娘希匹的。

日本与新中国同期进行汉字简化,新加坡曾于1969年自行汉字简化,在1976年后则改用中国大陆的简化字。

误读二,简体字代表了文化的退步?

那些繁体字的鼓吹者最烦?就是把“繁体字”称为“正体字”,言下之意就是我代表中华正统,我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更有甚者扬言gong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灭绝者,证据就是破四旧和废除繁体字。可笑。

从汉字发展史来看,秦,书同文,为小篆。有隶书,但不作为正式文字; 汉,隶书渐成正式文字,武帝后,汉隶代古隶。唐,因循『干禄字书』,科举要求正字法,书楷书。你说的正体是哪个正体?告诉你吧,是清朝的正体。

就这些网络上所谓的“传统文化爱好者”,一个个一提清朝就义愤填膺,什么张口一个“崖山之后无华夏,明亡之后无中国”闭口一个满鞑子,结果到了“正体字”这块,真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

1875年清朝钦定正体,龙启瑞奉谕作《字学举隅》,规定了每个字的字形。今日的所谓正体字,脱胎于此,所以,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后人们习惯称之为“鞑体字”。

满清政府从书籍入手,修《四库全书》就是典型,搜集天下书籍,不合满清心意的统统焚毁或删改,岳飞《满江红》被改成“壮志饥餐飞食肉”,本来是欲啖胡人之肉,成了吃鸟肉。据近代学者推算,全国禁毁图书13600卷。焚书总数达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 余种、8万余块。除了焚毁书籍,乾隆还系统地对明代档案进行了销毁。目前明代档案仅

3000余件,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被销毁了。如此一系列文化破坏活动中,汉字作为文化载体未能幸免于难,前朝所不注重的字形也被冠以了浓厚的政治意味,俗字开始为官方所坚决反对,乾隆御作《辩正通俗文字》就说“俗者,承袭鄙俚„„断不可从也!”虽然大部分俗字都比满清资格还老,但皇帝都说了俗字不行,体制内用俗字等于是在抽皇帝的脸,科举考试里面是没人敢用了,从考场到牢房到刑场的轨迹也不是没人走过。龙启瑞所作的《字学举隅》一书,就是钦定正体字,斤斤辩正科举考试用字,对字形的追求堪称登峰造极了,正体字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有着浓烈的政治意味,历代统治者对字形如此纠结的也就满清了。实际效果也不错,造成了知识分子和民众的脱离,书生造反和文盲造反都无法伤及国本,没外国势力,满清很难倒台。而至于定某字为正体有没有道理就是另一件事情了,钱玄同也忍不住要喷满清“这样是正体,那样是俗体,狺狺不休!其实他们全是不认识古字的!”

说得好啊!这些在网上鼓吹什么“正体字”的,有一个算一个,全是不认识古字的!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小篆的来源“七国文字异形,秦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命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请注意或颇省改几个字,那是什么?那就是汉字简化过程。邓散

木在其《篆刻学》中对这段话的一点解释是“省者,省其繁重,改者,改其怪奇”。这就是汉字的简化与统一。

我们可以这样说,汉字简化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进步!

说起那个特别烦人的段子,我一台湾朋友说什么汉字简化之后“愛无心”之类,这绝对不是呆湾人说得好吗,要是呆湾人说的要打屁股的好吗。看看这幅字

愛无心呢?说好的愛无心?此四字为黄埔校训,孙中山先生所定,蒋公所书。国粉站出来,自己打脸。

蒋公分量不够国父够不够啊?

说起来这幅字,这个少泉先生就是林白水,就是给慈禧贺寿写“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 每逢万寿必无疆!”的人。有请苏东坡。《前赤壁赋》

总有那么些人,转发个“汉字简化后爱无心”之类的段子,妄图显示自己很有文化,反而映衬了自己的粗鄙与无知。

简而言之,繁体你当然可以用,就跟穿衣一样,谁管你穿什么颜色的,大街上裸奔的都有,但你要什么“正体字”“殘體字”,用简体字的是“没文化”,那就相当于胸口挂个牌子“我是脑残”,围观群众会检验一下你的大脑残不残。

误读三,所谓的“传统文化”真的就高于一切?

我经常看到有些花瓶式的政协委员,煞有介事的提一套推行繁体字的方案,大致一条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在里面:就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国学精粹。

我清楚地记得,高三那年,有个逗比的政协委员提出了废除简体字推行繁体字的提案。我们班每天中午都有一个读报的环节,当时我们班一个飘飘然的文艺小清新少女就说了这个新闻,之后点评环节满心欢喜的大谈“传统文化的复兴”并又举出了“爱无心,亲不见”这个恶心的例子。当时我前面的男生一脸不屑的转过头来跟我说:“这傻X,说得好像她不用考文综似的。”

是啊!政协委员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你高考不是打字啊!理科生也得考语文啊!要什么推行繁体字,我代表初高中同学带头反对。下次再有脑袋缺根弦的政协委员要提废除简体字,罚写一万遍“忧郁的台湾乌龟”——“憂鬱的臺灣烏龜”

我举一个不恰当的类比,甲骨文、篆文代表了奴隶社会时代的生产力;隶属、楷书代表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简体字适应了工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而面对当前信息时代的汹涌潮流,则需要颜文字出场了~( ̄▽ ̄~)(~ ̄▽ ̄)~(最后一句是卖萌)。

现在好多人总喜欢把“传统”两个字挂在嘴上,这个所谓的“传统”,什么是“传统”,跳大神算不算传统?一定要秋天同居的蟋蟀做药引算

不算传统?你说汉服算是传统,要发扬,那草衣兽皮算不算传统?你说繁体字是传统,就像我开头说的,怎么不捧一个龟壳刻甲骨文去。一切都要进步,社会需要发展,有些东西必将被抛弃。你可以喜欢那些逝去的美好,但以此来攻击别人,认为别人“没文化”,并借“传统文化”这个名号酿出一股恶臭的优越感,这就是病了。

第四,对繁体字我们应该有的正确态度

总是把繁体字与“传统文化”捆绑在一起是很无聊的事情。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不是离开了繁体字就传承不下去。不使用繁体字我们就不会懂得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吗?不使用繁体字我们就不知道怀仁抚远、爱人如己吗?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不使用繁体字我们就不明白吗? 那些一口一个“中华正统”的人更无聊,照我说你要么去山顶洞里面钻木取火,要么别跟我提什么“中华正统”。

另外我们要看到,汉字简化不意味着废除繁体字。今天的中华书局很多书,仍然是繁体竖排,从右往左的体例。没有哪一条法律和规定禁止使用繁体字。汉字简化的反对者通常都无意(或者是有意)误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汉字简化的含义。最典型的就是他们说汉字简化会伤害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书法艺术。这完全是的无稽之谈。

我认为对于繁体字应该有的态度是“识繁写简,全凭自愿”,汉字简化是人民的选择,就像上文中吕留良所说“自喜用俗字抄书,云可省

工夫一半”,你不能强迫他人使用繁琐的繁体字。但是繁体字确实有着简体字所不能替代的元素,许多第一手历史资料都是用繁体字写成。就我自己而言,我认识繁体字,会写繁体字,也认识不少篆书和甲骨文,当然这完全是个人的兴趣。

----分割线内禁止答题----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喜欢我们的平台,欢迎对我进行财政上的鼓励,我的支付宝530893309@qq.com。建议打赏金额5元,这在北京就是个煎饼果子的价钱,就当请我吃个煎饼果子了!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与鞭策,不断推出更好的文章。谢谢!

欢迎加入平台粉丝群

第三篇:演讲稿:汉字的拉丁化与简化(配合幻灯片使用)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汉字的拉丁化与简化 我们最初的题目是汉语的优越性 之后我们发现汉语的优越性完全取决于它所使用的文字汉字 所以我们就推翻了最初的汉语这个话题 将题目重新定义为了汉字 可是之后我们又发现当我们写完第一小标题的时候已经用了5000字的篇幅 所以今天我们只谈有关汉字的一个小方面 那就是汉字的拉丁化与简化 所以也希望大家借此能够见其一斑 管中窥豹 借此更加的了解我们每天口说手书的汉语与汉字 2

首先我们先一同了解一些有关汉字的小知识

一汉字世界上仅存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展语素文字

二联合国6种文字的官方文件里面最薄一本一定是汉字版

三 毛泽东选集全书六十多万字,只用了不到三千个不同的汉字(当然这话不是说我们亲爱的毛主席没文化 统共就认那么三千多个字 翻来覆去平均每个抄200遍 才凑了这么六十多万个字 而是从侧面说明了汉字的一个特性 常用字覆盖率很高 据统计1500个常用汉字就覆盖了80%汉语文献 而英语想要达到相似的覆盖率则需要3000个单词)

好了 如果现在你对汉字多少有了一些新的兴趣呢 那么请跟我一起进入那个你既熟悉又陌生的汉字世界吧

首先 关于汉字的定义 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 中国人都知道

汉字的起源 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仓颉造字的故事 我记得教科书里的仓颉是这样一本正经正襟危坐着造字的 事实呢其实是这样的6

仓颉先生是一位很萌的四眼大叔 古书上说 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

分类上 汉字一般被分为以下六书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这六书即使汉字的类别同时也是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

说到汉字的发展 这个大家历史课上都学过 什么不断演变 由繁到简 blablabla

我们今天到这里呢 不是想要做这种简单肤浅的知识普及 各位也都是大学生 我觉得应该同大家一起探讨一些更深入更有价值的问题

写文章的说 凡事讲个欲扬先抑 所以我们的第一个话题就是汉字落后论

我们先来看这样几句话 上面这些话呢 现在看来大概只会觉得很愤青 事实上 他们也确实是愤青 不过不是我们时代网络上的那种 他们都是曾经领导过五四运动的民国愤青 他们的名字分别是 鲁迅 瞿秋白 傅斯年 鲁迅大家都知道的 瞿秋白是中共的元老 傅斯年做过北大校长

其实他们的理由很简单 他们主要就是觉得 汉字 难学 难写 因此限制了教育的普及 所以呢 又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受尽屈辱 在文盲率很高的当时 这种观点是很容易被普遍接受的 可是自从实行义务教育以来 中国的文盲率已经逐年下降 台湾地区的的识字率更是已经超过了97% 所以说上面那个观点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于是八十年代初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引进 我国很多学者又以汉字无法用计算器输入为理由给汉字判了死刑 这在今天的我们听起来感觉是一个笑话 可是在当时。。它真的就是一笑话11

因为事实上早在1976年 朱邦复 台湾一个杂志社的编辑 就通过自学编程语言 发明出了一套基于繁体汉字的形意输入法 也就是在后来由蒋经国先生命名的仓颉输入法 大家可能会好奇什么叫形意输入法 实际上就和我们的五笔输入法是很类似的12

于是我们发现落后的其实并不是汉字而恰恰是我们的思想跟视野那么这种理论是怎么产生的呢 首先汉字落后论起源于欧洲 西方学者通过研究欧洲各民族文字发展的 总结出的文字发展规律是这样的 按次序说来就是 图画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最后到表音文字 于是在这个理论框架

之下 由于汉字被归类为表意文字 自然低等于作为表音文字的西方文字系统 这个论断呢 存在着两个问题 首先文字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否真的标志着先进程度的高低 这一点其实是值得存疑的13

其次更主要的是汉字根本不是单纯的表意文字 几千年前古老的甲骨文中汉字形声字的比例就达到了30% 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比例更是高达90%以上 而我们都清楚形声字是一种音义结合的汉字 举例来说 假设我们没有学过蜘蛛这两个字和spider这个单词 汉字往往可以比英文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信息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常用字 知道的知和朱雀的朱得知这个词的读音 虫字旁又告知我们这很可能是一种昆虫 但当我们看到旁边这六个字母的时候 它实际上完全不具备表意功能同时它的表音的功能也并没有因为英语是一种表音语言就显得非常的强大 因为有人会犹豫 它到底是读死拍的儿呢 还是读死劈的儿 在这一点上英语甚至不如日语 当然了 为了方便说明 这是一个经过挑选的例子 但是类似的例子确实是比比皆是的 所以欧洲学者认为汉字是比西方文字低级的文字系统 真的可以说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夜郎自大了

可是不管西方学者怎么说 都只能是外因 中世纪的欧洲人还曾经认为丝绸是长在中国妖精脑袋上的头发呢 那么土生土长从小使用汉字的中国人又为什么会抵制汉字呢 我想这个 是由历史大环境所决定的 可以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饱受压迫欺凌的血泪史 从天朝国民到东亚病夫的心理落差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在一部份人眼里 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切都转眼变成了牛鬼蛇神 欲除之而后快 于是他们反对儒学反对礼教 甚至包括反对汉字 因此虽然废除汉字是一种反历史反潮流的愚蠢行径 然而汉字落后论的出现又同样是历史的必然

好了 说了那么多曾经有许多人要求过废除汉字 可能会有同学有疑问 如果废除汉字 那我们有什么记录语言呢 难道全写汉语拼音啊 事实上。。就是这样的 这就是我们的今天的话题 汉字的拉丁化与简化了 汉字的拉丁化曾经有两套方案 右边是我们很熟悉的汉语拼音 左边这些象片假名一样的呢 是1918年由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的注音符号 现在台湾的小朋友们也还在使用这种注音方式 显然这两套试图取代汉字的方案都没有成功 不过呢 都变成了电脑和手机输入法16

拼音化的汉字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同音字 普通话的可用读音大约有1200个 数以万计的汉字共享这些读音自然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同音字 幻灯片上面的每个条目都对应着一篇文章 看名字就可以知道 这种文章很特别 他们被统称为同音文

同音文中最著名就要数赵元任先生的施氏食狮史 全文91字 都用音节shi写成 只有音调的不同 只要有一点古文功底 这篇文章用汉字读起来还是非常轻松的18

但是改用汉语拼音的话 是这样的 显然现在已经不是能不能读懂而是能不能破译的问题了 我想另外有一点想要借着这个说一下的就是 美观性的问题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这两种文字的视觉感官(回到17)我觉得感性点说 就算汉字没有这么多的优点 把这么优雅俊秀的一种文字 活生生的杀死 使他从人类文明中消失 也真的是一种罪过

说到汉字拼音化的另一个问题 我们先来读一首唐诗 这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孟浩然的春晓 旁边的拼音看起来会有点怪 因为这确实就不是汉语拼音而是粤语拼音 象我这样不懂粤语的人是肯定没法拼读的 所以汉字拉丁化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方言问题

大家看上面这两幅图左边欧洲的面积是1016万平方公里 右边我们国家的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 比欧洲略少 也可以说是相差无几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在几乎相同面积里 欧洲支离破碎的分割成了那么多国家 而中国却能克服巨大的空间跨度几千年来都保持着如此之高的文化统一性而不至于分裂呢 纵观人类历史 比中国疆域更辽阔的帝国虽然比比皆是 可是无论罗马帝国 蒙古帝国还是奥斯曼土耳其 都是通过暴力臣服 异族统治的方式达成的 然而在我国汉族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 不太负责任的说 甚至几乎接近于一个单一民族国家 我国的疆域从先秦到汉唐都在不断扩张 这部分扩大的国土 很多并没有依靠战争的掠夺 而仅仅依靠的是文化的感染力和威慑力 不过这只是开始 当我们用文化征服了一个民族或者一片区域的时候 仅有文化感染力和威慑力显然就不够了 在这个时候 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凝聚力 说到汉文化

凝聚力的形成 来源当然是多元的 但是如果只说一个方面的话 那么答案必然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汉字了 汉字 同时也是最开始那个为什么欧洲那么分裂而中国高度统一的原因吧

首先我们再绕一个圈子 重新认识一个概念 那就是汉语是一种语言么?

我们对可以比下上面两种语言 抱歉今天让大家看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文字 实际上这两个也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首唐诗春晓 分别用的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然后我们下面再来用粤语拼音和普通话拼音进行一下比照 我觉得很显然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的区别 是小于粤语和普通话拼音的 事实也是如此 在真实的交流情境中一个葡萄牙语的使用者是可以比较轻松的和一个西班牙语的使用者进行交谈的 而北京话和广东话几乎完全不通 所以说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两种语言的话 那么再说差距更大的北京话和粤语是不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呢

如果这还不足以说服力你 那么上面说明的 还只是发音的不同 粤语在语法上合普通话也是大相径庭的 粤语中存在着许多并列动词 状语后置 句式倒装 是北方官话中很少用到的 比如说 看周星驰的电影里 我们会看到 他说饿我先走的时候 不是说我先走 而是我走先 这不是他在无厘头 学术点说这是粤语正常的状语后置 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上面这些都是的 再比如上面那首你们已经看到想吐的是春晓的最后一句 用广东话的语法来写也会有一些差别 可能有人已经发现了 里面有一个很怪的字 这个 就为什么用粤语举例的另外一个原因了 因为粤语自成体系的程度非常高 它甚至有自己的文字

粤语汉字 这些字虽然看上去奇怪 但实际上都属于粤语汉字的常用字的范围

然后我们看下粤语的词汇 上面选出来的这些词应该说是没有大家所不认识的字的 可是当他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 却是很让我们这些不会粤语的人费解的25

所以当他们组成句子的时候就更是象火星语一样的了

所以一些学者就此提出了汉语族的概念 认为汉语并不是一种语言而是 由官话 粤语 吴语 闽语等等语言组成的一个语族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很可怕的概念 这个很可怕的概念叫做中华民族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于这个词的解释是这样的 中华民族 我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五十六个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打个比方说 如果有人指着路边上随便哪个大胡子高鼻梁带着伊斯兰白帽子烤羊肉串的新疆人 对我说 同学你们可都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同胞兄弟啊 我不知道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我们听说过汉族人 听说过维吾尔族人 什么时候也没听说过有中华民族人这种人种吧 可是不管怎么说 大家现在都是中国人 为了祖国的和谐 我们还是得说五十六个民族啊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OK扯远了 我们说回来 同样的呢 我们也都认为汉民族是一个整体 汉语族这样的一个概念从心里上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但无论如何 至少现在我们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 粤语闽南语等等这些地方语言作为方言并不是绝对的 对于语言这个概念的定义不同 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释 正因如此将汉字作为文字工具的优势就很明显了 因为汉字是超于方言甚至超于语言的一种先进文字

幻灯片上这些古籍都是全文使用汉字 而实际上他们分别来自于 古代的28日本

29韩国

30越南

在古时以上这些国家上流社会的人基本是不会说汉语的 但是会写汉字的却大有人在 20世纪以前用全文汉字书写的文言文甚至是以上国家几乎所有正式文书的标准文体 大家都知道现代日本还是汉字假名并用的 所以说汉字超越了方言甚至超越了语言

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汉字限制了方言过分发展方面 从而维系了华夏个区域的统一 我发现这个问题很难举例和说明的 不过可以试着打个比方 汉字落后论者 信奉这样一句话 文字唯一存在的理由是在于表现语言 于是乎字母文字是对语言的最直接表现 因此字母文字优越于汉字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是的 没错 字母文字对语言的表现是最直接的 问题是 与此同时字母文字非常易于受到语音变化而改变我们以英语单词sketch为例 它源于希腊语经过拉丁语意大利语德语荷

兰语等语言最后演化为英语单词 由于每种语言发音和拼写规律的不同 这种变化相对是比较大的 这不正是由于字母文字与口语的发音过于紧密所致的么

现在有很多穿越小说 当然基本都是鬼扯 不过有一点我倒是蛮赞同 就是大部分作者都很明智的选择了穿越回清朝 确实现代人穿越回清朝是没有什么语言障碍的 需要知道的是 汉语的语音的发展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很多 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 现代汉语和中古汉语之间几乎也是不能通话的 其实唐代之后的白话和现在我们说的口语是差不多的 但是发音的差异是还是非常大的 远比现在广东话和北京话还要差很多 可是当他们被书写成文字 唐传奇宋话本之中的白话小说 读起来就和我们读水浒读三国一样轻松 这便又是汉字的功劳了 之前我们说汉字超越了方言甚至超越了语言 现在看来他还可以超越时代 其实说了这么多 只有一点而已 这些都是因为汉字超越了语音 即具有标识语音的功能 又摆脱了语音的限制 由于相遇与口语相对独立 变化自然就小得多 俗话说有得必有失 表音文字是相对简单易学 但是稳定性很差 汉字失于繁复 但是作为回报 它又获得了很强的稳定性

好了 上面就是关于汉字拉丁化的内容 虽然汉字拉丁化没有成功 但是我们的汉字却被他的一套过渡方案彻底的改变了 那就是简化汉字 我们先来看下汉字简化的历史 简体字的一小部份来自于古代的民间俗体字 而大规模的汉字简化运动 其实从长毛贼太平天国那会就开始了 幻灯片左上就是一枚太平天国时期的铜钱 可以看到上面太平天国的国字就是简体字 只不过这个国里面不是玉而是王 就是说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 中华民国教育部也一度推出过汉字简化方案 但迫于社会压力最终失败 但是伟大强悍的我党最终还是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我们先来看两个人对待简体字的态度钱锺书先生至死不认钱钟书并要求他的出版物一定要用正体字 国学大师陈寅恪遗嘱中也有类似的要求甚至更苛刻不仅要用繁体而且要求竖排他们难道都是泥古不化的老学究么 钱锺书不用说了 他是牛津大学毕业的 我们熟悉的围城原本也是由英文写成出版而后才翻译成中文的 陈寅恪先生 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 他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最博学的人游学欧洲十四年 通晓英、法、德、俄、日十几种语言 这样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为什么也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我们先来看几个简体字 这些字大家可能大多不是很熟悉 因为这些其实是使用时期非常短的第二批简化字 也叫二简字 特点就是简化的非常二 过分简化之后 可以说既不符合汉字规律又非常的难看

当他们出现在词语中呢 就是这样的效果 如果大家感觉看上去即难认又奇怪呢 那么我想说的是 当第一批简化字颁布的时候 上过学的老先生们 和你们现在看到二简字的感觉是一样的 汉字简化后我国的文盲率骤降 但最开始的时候原本认识字的人都发现自己成了文盲了 数据是这样的 颁布第一代简化字的时候 中国的文盲率大约是80% 而由于扫盲工作 的越成效 到二简字发布的时候 虽然中间间隔了十年文革 这一数据还是降低到了37% 所以简体字之所以可以成功取代正体字 但二简字没有能取代第一批简化字 当然有二简字太二的原因 很重要的一点是 当第一批简化字颁布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不会写字 而二简字出现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已经会写字了 简化字失去了最重要的土壤-----文盲 细菌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也最没可能灭绝的生物 任何简单的东西都是很强大的 同时懒惰也是人类的天性 所以虽然实行时间很短 但二简字的生命力还是旺盛的38比如在做的同学有姓肖或者姓闫的么 他们还有另外两个同音的姓 括号里的萧和阎 括号里的阎姓 传说是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 而括号里的萧姓 据说最早起源于大禹时代的伯益 古代应该是没有黑色的肖和闫姓 这两个姓氏都是在第二次简化字颁布的时候产生的 黑色的闫字完全是新造的 黑色的肖原本确实也是汉字 但是二简字的时候把草字头的萧和小月肖和并为了黑色的肖 一些人为了书写方便就把自己的姓氏也改了 并且二简字取消之后也没有改回来 延续至今

至此关于汉字的拉丁化与简化的话题就临近尾声了 我想以这样一幅图作为结束 和犹太民族一样 华夏民族也是历经磨难的民族 常听人说我们汉族人呀没有骨气 历史上出了那么多汉奸 实际上 崖山之役的时候 蒙古人一路南下攻占了整个中国 最后把宋代最后一任小皇帝宋恭帝和追随

他的几十万子民一直逼到了南海之滨 他们被蒙古大军重重围住 无路可走 可是他们还是没有投降 他们最终选择了投海自尽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正统的华夏子民 他们不愿意接受蒙古人一个异族的统治 所以七天之后 当蒙古人试图搜寻宋恭宗尸首的时候 几乎无从下手 因为海上的浮尸多达十几万之巨 现在有日本学者总结说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 古典意义上的中国在南宋灭亡之后就不复存在了 后来到了满清入关 推行剃发易服 汉族人的服饰装束被彻底满族化 我们民族的文化在一次又一次的劫难中 一点点的丢失 文革至今几乎已经丧失殆尽 官方的说法是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继承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听上去好像很正确 但打个比方来说 就好比现在故宫的库房着火了 东西都快烧完了 一帮人冲进去不赶快把没着火的那些文物搬出来 而是一件件打开看 左手拿一个右手拿一个 比较一下什么东西有价值再决定抢救那些文物 这难道不是很可笑的行为么 并且我们有什么资格评判文化的价值 鲁迅先生那样的一位睿智的思想家都曾经错误的评估过汉字的价值 所以能够拥有这个资格的不是你不是我 更不是某一个自以为是的政党 只能是伟大而公平的时间和历史 谢谢大家!

第四篇:文学常识之汉字简化由来

文学常识之汉字简化由来

古代的汉字属于表意性文字,字形结构的标音表义倾向,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日益复杂起来,或者是因为一个字从单义变成了多义,因此,出于字形上分化区别意义的需要,往往也在原有的汉字上增添成分。例如“云”,本来就是表示云彩的象形字,后来表示说话的“云”(如人云亦云)也用这个字表示,为了区别字义,于是人们在原字基础上增加偏旁“雨”,构成形声字“雲”表示云彩意义,原字“云”表示说话的意义,如“古人云”。又如“益”,本字就是表示水在器皿上,表示溢出,会意字,后来表示又产生了更加这样的意义,例如“精益求精、老当益壮”,所以本义就另外创造一个“溢”来表示,这样汉字的结构就复杂起来了。有些字结构上叠床架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难。

俗话说物极必反,汉字结构繁化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其不便使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了,于是人们又在使用过程中开始简写汉字,省改笔画,形成了一大批的简化字。实际上,汉字简化是伴随着汉字发展始终的,从复杂到简单,这也是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从金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再从隶书到草书、楷书,汉字每一阶段的发展变化,都伴随着笔画结构的简化。我们今天使用的简化字,大部分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例如“云、采、电、面、众、”等都有数千年的历史,即使像《说文解字》这样规范小篆的字书,对于一些俗体字,即民间流行的简化字,也照样收录,比如“礼”字,公元1956年经国务院公布才取得正体地位,可以堂而皇之地使用,但实际上在东汉的《说文解字》中就已经收录了,它在非正体的位置上可以说苦苦挣扎了差不多两千年,终于迎来了最后胜利!今天出土的许多文物,如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敦煌变文集等都有许多简化字,至于宋元以来,各种写本中的简化字更是满目皆是,虽然没有得到政府的承认,不能登入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非常盛行,与官方文书形成鲜明对照。

所以汉字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两种势力在相互斗争的:从便于区别字义看,汉字需要繁华,结构复杂些,笔画多些,这样多一些区别特征;从有利用人们日常学习使用看,汉字需要简化,笔画结构简单一些为好。在这两种势力的斗争中,简化取得了最后胜利,因为人们创造汉字是为了使用,当然必须顺应民心,适当简化,于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就产生了简化字,简化,是文字发展的必然,简化字,是汉字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今天不简,明天一定要简,这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我们今天简化汉字,不过是顺应汉字历史发展的要求,把民间流行的简体字搜集起来加以整理而已,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方便人们大众使用汉字。当然,文字是具有社会性的,因此我们使用汉字,必须注意规范,个人不能随意简化,而要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第五篇:汉字与识字教学

选择这个话题原因是暑假期间有个很火的节目,《汉字听写大会》有三十二只参赛队伍,获得冠亚军的是杭州外国语学校学生。白岩森调侃说:“原先以为自己的英语学得不好,汉语还不错,看了汉字听写大会,才知道自己的汉语也学得不怎么样。”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很多词,别说写了,听都没听过。真的很佩服这群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参赛队伍是银川代表队,白银种田中学——唯一的一所乡级中学,勤奋的孩子,朴实的校长。跟她们同台竞技的大多是省市重点中学,有的甚至是国家级重点中学,比如北京101中学。安徽的合肥五十五中学表现也不错,进入了半决赛。可以说汉字听写大会掀起一股学习汉字热。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是当今世界通行的最古老的文字,是中国人的文化的根基,中国人的自豪。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千年前的半坡文化,那些陶器上的刻画。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仓颉造字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有这样的记载,源于八卦说,郭沫若先生认为文字是语言的表象。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和语言一样,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所逐步孕育、选练、发展出来的。它决不是一人一时的产物。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一般认为,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

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记载汉语的文字体系了。截至2012年,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记载了毛公衷心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1948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大量南京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南迁至台北。1965年,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建成,稀世瑰宝毛公鼎成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之一,放在商周青铜展厅最醒目的位置,是永不更换的展品。

后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鼎通体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1949年国民党撤往台湾时原有意将大鼎运往台湾,但由于大鼎过于沉重,大鼎流落在南京飞机场,后被解放军发现,转移到南京博物馆。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后母戊鼎从南京调往北京,成为镇馆之宝,并一直存于国家博物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邓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创始人。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楷体字是现在广泛应用的印刷体,小学语文的课文,生字都使用楷体字印刷,它最接近手写体,可以用作生字书写楷模。

从1952年起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就是收集在群众中流行的简体字进行研究,到1955年文改会就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二年公务员批准了《汉字简化方案》。

规范的简化汉字公布以后,大大激发了劳动群众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汉字的热情。周恩来同志在1958年政协会议上作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时说:“方案公布后,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特别对初学文字的儿童和成人的确做了一件很大的好事。”

随着祖国各项事业不断的发展,社会用字又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1981年,为适应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的需要,中国发布了《信息处理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GB2312-80。

现在的信息社会汉字的规范更是一个社会管理者重要责任。比如枞阳的欧山镇

汉字的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的总目标: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5~6年级)(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识字类课堂的关键问题

一、“想识、愿识”——让学生对识字感兴趣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要使识字教学得以有效的进行,学生的识字兴趣是关键。因此教室首先要解决好学生想识、愿识的问题。

我们可以一下几个方面着眼。

1、让识字教学拥有生活化的的真实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由此可见,倘若我们将识字教学寓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构建一个开放自主的课堂,那么学生必然会有浓厚的识字兴趣。

一方面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真实生活的识字,即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识字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巧设“拟生活”的真实进行识字。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做到“拟生活”的真实。

2、激发无意注意,乐于识字 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随意性占据主要地位,无意记忆占据着优势。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可以考虑适当采用通过学生的无意注意来进行教学。

具体做法是:在校园里可以关注让学生关注同学的名字,这是一个很好的识字契机。在生活中让学生用眼睛去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样识字的数量与日俱增。如街头的标牌、广告,村头的墙报告示。家中的日用品的名称、商标,家用电器的使用说明书等等。

3、识字教学课堂要注重多种形式的教学。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他们乐于游戏和活动,厌倦单一的重复的说教。

4、让教师的语言成为识字课上跳动的音符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锤炼教学语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尽量做到拥有新奇的导语,巧妙睿智的点拨语和情真实意的评价语。

二、获得“四会”——使识字落到实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的掌握它们。因此识字教学教师让学生在每一个字学习中达到“四会”,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所谓汉字学习中的“四会”是指:会认即认清字形,会读即读准字音,会讲即讲解、分析字形结构及其意义,会用即会在阅读、说话、写话中使用。要使“四会”的能力落到实处,在平常的教学中还还要做到几个结合,字形义相结合,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认字与写字相结合,识字与阅读相结合。

落实“四会”教学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深刻有效的第一次记忆

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平常的认知,学生对于第一次进入记忆的事物总是有着深刻的印象。正所谓“先入为主”。倘若第一次记忆是正确的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倘若是错误的记忆,就会花很多的精力去纠正和弥补它。

2、多层次、有梯度地进行识字巩固

在识字教学中,学生的常常是记得快但是回生也快,已混淆也是常有的现象,所以识字要经常进行复习巩固。

3、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积累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分析字形,进行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常用方法外,要大力提倡学生自创识字方法。

4、坚持课内外结合

识字要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是课内,一是课外。课内识字向课外延伸,课外识字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几种有效的识字教学方式:

一、集中识字

1958年由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首创,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加入,文革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投入研究,形成“两山一所”的集中识字教学流派。集中识字直接承继蒙学识字教育的经验,旨在通过一、二年级快速大量识字,使学生尽早做到能大量阅读,来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基本做法是一、二年级的四册教材每册都分作几个部分,在每部分中先归类识字,再读若干篇课文,“识字-阅读”不断循环编排。在归类识字中,基本字带字是最主要的识字方法。如,由基本字“青”,带出“清、蜻、情、晴、请、睛”;由基本字“方”带出“房、访、放”。这里的基本字,是指在字形相近的一组字中共同含有的能够独立成字的构字部件。而带出的字,多为形声字。由于在一组字中形、音、义有一定联系,易学易记易掌握。此外,基本字带字还采用部首带字的形式。如“氵”带出“河、滴、洗、游”;“穴”带出“空、窗、穿”。基本字组字,如“禾-火-秋”“门-口-问”,会意字、反义词归类等也常采用。总之,集中识字主要依据汉字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形声字的规律,以字形为中心组织识字。由于带出的形声字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且大多成串地学习,因此便于掌握。由于字串中有一个共同部件(基本字),所以有利于识字过程的迁移。由于带出生字的基本字大多是熟字,在识字时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已经掌握的基本字为支点,因此能够化难为易。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大多都能在两年内识字2000个以上。为了使基本字带字顺利进行,在识字起始阶段先学一批构字率高的基本字,打好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识字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二、分散识字

1958年由江苏南京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一种注重音、义联系,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的识字教学方法。它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不同,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后来被称之为“分散识字”“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先教学汉语拼音,采取看图识字等方式教学一些独体字,打好识字基础。而后采取“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随课文识字,两年学习课文近180篇,识字2000多个。在识字教学时,具体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1.依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2.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其他的随课文讲读时再学;3.先学字词后读文;4.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生字词。这种识字方法从改革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入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此外,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也是分散识字的主张和实施要点。

三、注音识字

1982年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一些专家的指导下,黑龙江省首创的识字教学方法。这种识字方法一改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力求加快识字的做法,旨在从发展语言入手,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使初入学儿童不至于因为完成繁重的识字任务,而中断了语言的发展。相反使语言和思维得到及时的训练,与此同时学习汉字。具体地说,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以寓识汉字于学汉语之中为原则,在儿童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相互促进,达到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同步识字的目的。儿童入学,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借助拼音阅读纯拼音课文继而阅读注音课文。儿童在读注音课文的过程中一目双行,既看上一行汉语拼音,又看下一行汉字,很自然地对汉字边读边识。这所谓是“无师自通”的不定量识字。同时,设写字课,有计划地识字写字,这所谓是“有师指导”的定量识字。实验表明,儿童读书多,识字多。到三年级末,人均认字3000个,会写其中的2400字。儿童说普通话的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四、字族文识字

由四川省井研县鄢文俊等1960年开始探索、1980年成型并开始实验的一种识字方法。它在传统识字经验和集中识字等经验的启发下,认为在汉字中有一定数量具有派生能力的“母体字”,“母体字”可以衍生出几乎所有的常用字,称为“子体字”。经过筛选,精选出2500个常用字。把用母体字带出的一批批音形相近的合体字,组成一个个“字类”“家族”,称作“字族”。在2500个常用汉字中,确定母体字220个,字族389个。而后,以一个字族中的字为主,编写出课文,称作“字族文”。利用编就的一篇篇字族文来识字,是字族文识字的主要方式。字族文识字法包含四个逻辑层次:母体字是识字的逻辑起点,字族是识字的单元和方法的载体,字族文是读文识字的载体,字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载体。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经验,注音识字重视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中识字的经验,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体现了“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的特点,小学生在两年中识字可以达到2200个以上。

五、字理识字

是九十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贾国均提出的。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这种识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以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是核心;启发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是基本和有效的方法。字理识字的大体程序是:读准字音,解析字理,识记字形,指导书写。采用的基本方法有:图示法,如教“采”字,出示手在树木上采摘的图画。点拨法,如,教“牧”字,点出“"是”牛“的变形,”攵“是手拿鞭、棍的意思,而手拿鞭子放牛,正是”牧“的本义。联想法,如,教”沙“字,启发学生想像河水少会看到什么--水少而沙现。演示法,如教”灭“字,可进行火上加盖东西以灭火的演示。歌诀法,如,教”互“字,可引导学生用歌诀”上一下一,倒七正七,互相学习“来帮助记忆。猜谜法,如,教”画“字,老师可说出谜面”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猜。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它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像力的培养。

下载汉字简化与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字简化与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化环节简约教学

    李 勤 摘 要:思想政治课需要简约教学,简化教学环节是一个重要途径。结合2014年江苏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展评研讨活动中的部分课案,梳理抓准“课眼”、理清“主线”、用足......

    简化学校教育教学分析

    “十二五”期间学校教育教学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思路及建议 回顾“十二五”期间,德才高中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从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堂......

    汉字与书法教学设计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 学生掌握汉字的起源、演变......

    汉字结构与对外汉字教学

    汉字的结构与对外汉字教学 摘要: 汉字不同于线性排列的拼音文字,它是一种平面图形文字。汉字是由笔画或部件按照一定的数量、度量和空间配置,构成结构单位,再将结构单位按一定......

    第二节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教学设计(高二选修)

    第二节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教案天地2008-05-2520:22阅读17评论0字号:大大中中小小 第二节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异体字和异形词。 2.......

    汉字教学

    汉字学与汉字教学 期中作业 授课老师:罗江文 专业:对外汉语 年级:09级 学号:20092109105 姓名:伍红丽 一、教学基本情况: 1、教授对象:中级汉语学习者 2、课程类型:汉字教学 3、......

    汉字教学

    湖南理工学院高等教育自考本科论文(设计) 目 录 内容摘要 关键词 前言„„„„„„„„„„„„„„„„„„„„„„„„„„„„„„„1 一、汉字教学的发展现状„„„„„......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教案(全文5篇)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介绍我国在汉字简化和规范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汉字简化的具体方法和国家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