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第三册语文教案(全册)
识 字 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景。
3、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过了炎热的夏天,就是凉爽的秋天。秋天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让我们一同来欣赏秋天的美景吧!
二、读中识字,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四人一小组,练习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词语。
4、认读生字卡片。
三、读中感悟,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1、师范读词语,学生想象画面。
2、游戏“找朋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片,找出相对应的词语,初步感知词语意思。
3、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出语气。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个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还有很多描写秋天的词语,请同学们回家收集,看谁收集的词语最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新词
二、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1、小组自主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
2、全班汇报。
三、指导学生书写。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
四、小组竞赛。
1、读词语,看谁读得正确?
2、汇报。
3、小组竞赛,比一比谁收集的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多。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学会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关秋天的词语。回家后,可以画一画秋天。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边读边想象,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挂图: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看看秋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借助“苹果”里的拼音。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说说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四、全班汇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游戏“说字找字”
3、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指导书写。
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3、齐读,思考: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六、全班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摘苹果”的游戏复习生字。
二、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你听出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秋天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3、点拨读:体会“挂、露、翻、举”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美?
5、读你认为最美的句子。
6、对照画面,试着背诵课文。
三、讨论交流:为什么说是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四、扩展练习:创编童话剧。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4、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看了五岳不看山,看了黄山不看五岳。”意思是没有比黄山更美的山了。可见黄山的确是一座神奇、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跟作者一起,去看看黄山的奇石吧!
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小组合作学习。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3、分析字形,记忆汉字。
4、初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尤其、陡峭、翻滚。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自读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黄山的哪几个景点?
四、学生质疑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谈话。
黄山的石头为什么是特殊的稀罕的,不常见的?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
2、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你们喜欢哪种石头?选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学习:图上画的是哪个景点?它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对照图片读一读,读出你们的喜爱之情。再结合图展开想象,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全班汇报。
3、小结
4、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会认个生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意识和方法。
4、使学生产生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理解每个小节的意思。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这是一首诗。
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
学生默读、小声读,指名读。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老师指导学习难字。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四、指导书写。要把字写端正,注意笔画笔顺。
五、初读课文。
1、默读、小声读、指名读。
2、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植物妈妈传播种子有什么办法呢?
二、朗读感悟
1、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自由读。
3、指名读,评议。
三、学习第一节。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四、学习2—4节。
1、小组合作学习:选一种你喜欢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在小组里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4、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5、读一读,试着背下来。
五、学习第五节
这节告诉我们什么?
六、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课书,我们知道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大自然当中的知识很多很多,你要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
七、背诵比赛。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个字会写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二、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小组汇报,检查读书效果。
4、小组合作学习,记忆汉字。
5、指导学生书写汉字。
三、初读课文。
1、作者简介。
2、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诗的情感。
3、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读、制名读、全班齐读。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
2、互读。
二、学习《赠刘景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看图: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图画理解诗意,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画下来。
3、小组汇报。
4、配乐范读,学生模仿,小组互读
5、想象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教师小结。
7、小组朗读比赛。
三、小组合作学习《山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根据学习《赠刘景文》的经验,确定学习方案。
2、小组自学。
3、汇报,师生合作解疑。
4、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说说感受。
5、教师小结。
6、背诵古诗。
四、扩展练习。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
识字2 教学目的:
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留心观察校园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词语。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词语的节奏感。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
二. 认读生字。
1. 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画下来。
2.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借肋图片,读词语。
4. 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读一读,记住生字的读音。
5. 小组合作学习,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 朗读感悟。
1.“找朋友”游戏:出示图片,找生词卡片。2.对照图片,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你都做过什么,并且说说你的感受。
3.有节奏地读词语。
4.说一说:小组合作学习,给“戏、航、琴、钢、弹、养”这些汉字各组一个词。
四. 读书比赛。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生字。
1. 指名读词语。
2. 师生合作读词语。师做动作,生读词。
3. 同桌两位同学合作读词语。
二. 学习汉字,记住字形。
1. 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字形。2. 全班汇报:你记住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三. 指导书写。
1. 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在田字格里的位臵。
2. 比较:“棋、钢、弹、观”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的区别;养”中间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上下部分要紧凑。3. 教师范写:“琴”。
4. 学生练习写字: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四. 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预习新课。
5. 一株紫丁香
“琴、教学目的:
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在理解每一节意思的基础上,了解全篇课文内容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
二. 自学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1. 小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2. 再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伙伴互相读课文,检查生字的读音。
4. 指名按每一节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
5. 全班齐读课文:要读得正确,不多字,不丢字。
6. 自学: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汉字的字形。
7. 小组合作学习: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8. 全班汇报。
二.“我会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三.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先观察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里的位臵,再指导书写“歌”、“甜”、“除”。
四. 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二. 读中悟情、抒情。
1. 自由读: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 教师范读:读出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3. 学生自读: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质疑。
4. 小组合作学习:任选一节朗读,说说这一节都写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 小组进行展示,表现出师生情,全班评读。
6. 品味词语。
“绿叶沙沙”像什么? “盛开的花儿”像什么?
7.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并背诵下来。
三. 写字练习。
四. 教师小结。
五. 实践活动。以我爱老师为题,每人完成一幅诗配画,在全班展示。
6. 我选我
教学目的: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对自己有信心,并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通过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体会同学对“我选我”的认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解题、质疑。
1.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 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
1. 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汉字的读音。
2. 小组接力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准字音。
3. 小组合作学习:记住生字。
4. 全班汇报。5. 教师指导书写。
三.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我”指的是谁?
2. 王宁选自己干什么?
3. 小组按自然段读课文。
4. 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和想了解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 指名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 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 二. 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读了语气。
1. 带着问题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2. 全班交流,教师导读。
3. 关于王宁“我选我”一事,说说你的想法?
三. 自由读、小组读、全班展示,读出语气。
四.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语气。
五. “我会读”。
1. 读一读,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 自己试着说两句话。
六. 实践活动。假如你竞选班干部,你想说什么?
7. 一分钟
教学目的: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感知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懂得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使学生懂得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出示闹钟,让学生闭目感受一分钟的长短。2. 一分钟很短,但对每个人却很重要。
二. 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
1. 自读课文,想想“一分钟”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就迟到了20分钟呢?
3. 学生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
4. 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 全班汇报:教师重点指导。
6. 巩固汉字,伙伴互相考考是否认识生字。
7. “找找说说”,比一比,看谁组得快。
8. 指导写字,先观察笔画,再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臵。
三. 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四.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并整体感知。
指名读第一、第五、六自然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他却迟到了20分钟。他后悔什么?
二. 小组合作学习。
自学提示,自由读第2至4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
三. 小组汇报,全班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四. 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这句话。要求读出着急、自责的语气。
五. 全班齐读课文并说说: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得出:每一分钟、每秒钟都重要。
六. 全班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元元的心情。
七. 实践活动。体会一分钟里能干什么。
8. 难忘的一天
教学目的:
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掌握联系上下文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对邓爷爷的崇敬。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作者紧张、激动的心情,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联系上下文阅读的方法。
教学时数:2课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审题、导入新课:学生根据题目提出问题。
二. 识字写字。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了读不准的汉字。
2. 小组分自然段课文,小组互查读音情况。
3.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读准汉字的读音。
4. 小组合作学习,记忆汉字字形。
5. 班上汇报: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汉字的?
6. 写字指导: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和独体字。教师范写。
三. 自由读课文,学生质疑。
四. 作业
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2. “我会读”,开火车游戏。
二. 朗读感悟。
1. 默读课文,画出小作者心情的句子,看看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 “我又紧张又激动,心怦怦地跳个不停”“我紧张的心一下子就平静下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开始紧张,后来就不紧张了呢?
3. 学生品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语气。
4. 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我”忘不了这一天?
5. 学生讨论心得。
6. 指名读第四至六自然段,读出语气。
7. 全班朗读全文,说说学完这课后有什么感受?
三. 实践活动。把课前搜集的有关邓爷爷的故事、名言在全班交流一下。课后可以进行一下展览。
四. 指导书写。用“仔细地”说一句话,并且写下来。
识字3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祖国的伟大。
3、培养学生累字能力,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2、培养学生积累字词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对三字经语言形式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女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读中识字,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渎课文。
2、分组练习读词语。
3、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词语。
4、出示卡片让学生自主认读。
5、开火车读生字。
三、读中感悟,整体感知词语的意思。
1、自渎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分组讨论、质疑。
(1)、神州、华夏、中华的意思。
(2)、了解“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是怎样的?
(3)、台湾在哪儿?为什么台湾和大陆是一家?(师讲解)
(4)、“各民族”指56个民族。
四、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感情。
五、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全班读,要求读出语气。
六、布臵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11个生字。
2、“我会读”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词语。
二、识字写字。
1、自主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
2、全班汇报。
(1)、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识字并积累字词的能力。
州-----()、()、()
川-----()、()
岛-----()、()、()峡-----()、()
民-----()、()
(2)、利用生字和熟字比较记忆字形。
申-----神 勇------涌 鸟------岛峡
写-----与 民-----眠 旅------族(3)、出示韵语:自由读、全班读,巩固识字。
3、“读读认认”:看图读词语。
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夕、川、民。
三、布臵作业。
9、欢庆
夹-------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熟背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
3、使学生加深对祖国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
2、通过想象读出韵律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审题。学生根据题目提出问题。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3、小组读课文:互查读音情况。
4、分组读上下句。
5、小组合作学习:记忆汉字字形。
6、全班汇报情况。
(1)、注意“庆”、“臶”、“奏”、“曲”的读音。(2)、“读读写写”:给下面生字组词。
洁 庆 曲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
洁 祖 旗
2、教师范写:亿、庆、曲三个字。
四、朗读课文。
1、多种形式读课文。
2、读喜欢的诗句,说出为什么喜欢?
五、学生质疑。
六、布臵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字词:“开火车”游戏,读出语气。
2、复习本课生字:全班读。
3、复习句子:指明读句子,要读出语气。
(1)、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
(2)、枫林举起火红的旗臶。
(3)、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4)、大海奏起欢乐的乐章。
4、指名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
二、朗读感悟。
1、介绍国庆的来历。
2、出示投影:图中都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
3、“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这是什么日子?
4、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5、全班汇报:小组代表介绍。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读全班读。
7、教师小结。
三、实践活动。
1、读一读歌颂祖国的歌曲中的歌词。
2、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
四、布臵作业。
10、北京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3、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1、出示图片:你看到北京的那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教师随即出示词语。)
2、“读读记记”下面词语。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 高楼大厦 名胜古迹
四、写字指导。
1、分析字的结构。
2、注重同偏旁的字。
3、突出主笔的字:央、市、旁、城
4、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五、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读出语气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臵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二篇: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全册教案
《我和昆虫》
(人美版第三册第一课)执教者:晨光小学
王斌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简单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和对称的知识。并且在了解昆虫的种类和习性的基础上, 启发、诱导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用童心去观察自然、描绘自然。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大胆想象有关小朋友和昆虫的故事。以“我和昆虫”为题想象创作一幅作品。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学会表现主题的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表演,发现昆虫的对称及形色的特征,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情感目标:对昆虫产生兴趣,养成观察、了解自然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难点:想象丰富,抓住昆虫的形色特征,合理的组织安排画面。学习材料
相关图片资料、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废旧广告纸、挂历纸、报纸、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教学意图:集中注意力,提要求。2.讲授新课
① 组织学生观察昆虫的图片,启发学生谈话,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昆虫的知识(名称、习性、特征等)组织学生模仿表演,归纳昆虫的概念。教学意图:激发学习兴趣
② 播放录像以及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启发谈话。教学意图: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③ 组织小组讨论——“说一说昆虫变化的过程”。看书第2、第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重点从形态、形状色彩、花纹分析适当出示局部,重点研究。归纳出昆虫身体结构的特点。教学意图:分析形色、花纹加深印象。
④ 让学生在草纸上试画,总结归纳表现方法和解决形状问题。教学意图:给学生尝试表现的机会
⑤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给学生想象的空间,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说一说自己如何表现“我和昆虫”。
教学意图:打开学生的思路,为下一步绘画作准备 ⑥ 欣赏优秀作品。
教学意图:开阔眼界,加深对我和昆虫的理解。
3.提出作业要求:内容要生动有趣; 表现手法多样; 昆虫特点突出; 颜色鲜艳漂亮。4.教师巡回辅导,帮助有绘画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辅导的主要内容:(1)构图是否饱满。
(2)人与昆虫表现的生动与否。(3)颜色鲜艳漂亮。
5.集中展示作业,互评互议,促进共同进步。
《奇妙的爬行》
(人美版第三册第二课)执教者:晨光小学
王斌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继上一节课后,又一节与大自然有关的美术课。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爬行动物的特点,体会其美感,并能够大胆想象、创作出一幅关于动物爬行场景的图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细微之间蕴含的美。同时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分析生活中小动物爬行的特点及习性。
技能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大胆表现动物爬行的样子以及情境。情感目标: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对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和爬行特点,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难点: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学习材料
相关图片、动画片、图画本、蜡笔、彩色笔o 教学活动
1、组织搜集爬虫的活动,进行展示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学生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每个人讲讲他们搜集到的爬虫是什么样的,并且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谈话。
教学意图:对爬虫产生喜爱之情,激发了学习兴趣
2、教师出示几幅优秀示范作品,提出思考问题:艺术作品中的爬虫与现实中的不同之处,艺术作品美在什么地方?引导观察,形、色、构图,重点是画中所表现的生动情节,启发学生思维,归纳学生问题,解决探究的知识要点。
教学意图:拓展学生思维,掌握表现方法。
3、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思考如何创作表现,相互交流介绍,提出不同观点,互相帮助,小组讨论,制定评价标准: ①构图大方。②想象丰富。
教学意图:给学生自由选择造型表现的空间
4、依据评价标准提出作业要求:大胆想象用蜡笔和彩笔进行创作表现。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教学意图:明确作业要求,学生自由表现。
5、组织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粘在黑板上,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找到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表扬进步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情况给予小结,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教学意图: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6、课后拓展:
回家后用废旧的挂历纸或其他的废旧材料试着把爬虫表现出来。
《漂亮的小钟表》
(人美版第三册第三课)执教者:晨光小学
王斌
教材分析: 钟表是与人们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物品,形态各异的钟表,贴近儿童生活,为孩子们所喜爱。另外它还是人类历史发展,文明进化的足迹,本课属于美术课程标准“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通过这节的学习,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大的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中选择了中外不同形式的钟表图片,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钟表给人的不同美感。教材中还展示了一些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的钟表作品,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和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小钟表,帮助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开阔思路。同时,二年级的数学课有认识钟表的内容,可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钟表文化及造型特点,学会设计制作漂亮的小钟表的方法。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发现钟表的构成、材质、形象特征,经过分析研究,选用喜爱的媒材进行创新设计。情感目标: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认识时间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不同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的外壳和表盘的设计。学习材料:课件、示范作品 各种线材、废旧材料等。教学过程:
1、教师讲故事,学生听故事,知道钟表的重要作用,产生设计、制作钟表欲望。教学意图:激发兴趣。
2、教师展示图片,介绍钟表的历史,日晷—滴漏—机械表—电子表—石英表—原子表—各式各样的钟表。并引导欣赏各式各样的钟表了解钟表的材质。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钟表,看钟表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教学意图:组织学生探究。
3、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分析、探究,各种钟表的表壳、表盘、表针的造型特点。按组分给学生不同色彩的表盘和表针,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搭配上的探究。你还能想到哪些材料和方法?怎样使小钟表的指针动起来?
教学意图:深入探究,解决难点。
4、布置作业: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材料,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小钟表。说说在制作小钟表时要注意的问题?组织学生,按标准进行独立的设计,鼓励创新。教学意图:明确作业要求。
5、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6、作品展示:
1、织展示评价作品,并进行适当的评价。
2、组织进行拨时间的游戏,认识时间。
7、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在组内进行游戏。
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遵守时间。
《会变的小手套》
(人美版第三册第四课)执教者:晨光小学
王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课程, 以人们冬季常戴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学生分析手套变化的方
和多样的变化形式,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小手套,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能大胆地创作出某种新形象。情感目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得到锻炼。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产生发散思维,创作出生动的形象。难点:添加装饰巧妙,想象丰富,能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学习材料
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手套、剪刀、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丝线或丝带等装饰用品。教学活动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想一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教学意图: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①每人拿出各自准备的小手套,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
看一看自己的手套像什么? 将手套变一变,看看又像什么? 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②小组同学欣赏书中和老师发给的作品,拆开看一看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教学意图:了解制作方法 ③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相互认一认,说说变的是什么?讨论如何添加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教学意图:通过相互讨论,加深理解
④小组讨论,制定评价标准,教师对学生制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补充和归纳: 1)想象丰富。
2)添加装饰富于变化。
教学意图:给学生自主设计表现的空间 3.作业要求:
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构思,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大胆的制作一个装饰巧妙,想象丰富的小手套作品。教学意图: 明确作业要求 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
5.小组内作品展示,互评互议,发现别人作品的优缺点,取长补短,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表扬优秀作品,鼓励有想象力的作品,归纳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教学意图: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6.拓展延伸
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进行适形造物?
《小花饰》
(人美版第三册第五课)执教者:晨光小学
王斌
教材分析
小花饰是生活当中常见的小玩意,如:头饰花、别针花、家中的小装饰品等等,学生对此并陌生。本课具有“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内容的课业。是以各种彩纸为主要媒材,实践性很强的课业。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设计小花饰的方法。本课学习的要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小花饰这种装饰形式的多种用途,自已能够尝试做有用途的小花饰,并能够说出各种小花饰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设计小花饰产生兴趣,并从中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初步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技能目标:认识花的形式美,学会用不同的造型手法(画、剪、贴等)来表现花的美。情感目标: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花饰的制作方法。
难点: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学习材料
各类彩色纸、胶樟或双面胶、订书器、剪刀、绳等。教学活动
1. 组织教学。
2、教学创设情境。
① 你们都喜欢花吗?你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做一朵小花来打扮自己?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小花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
②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一些有关花的装饰品,拿上来。学生一边观察装饰花、一边发言。教学意图:启发谈话,加深理解。③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本课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概括、夸张的表现手法。
2)请学生思考、花饰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小花饰?(把自己搜集到的带有小花饰的物品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到一起,并讨论。)3)每组选派代表发言,以搜集到的物品说明小花饰有多种用途。教学意图:通过欣赏发现作品的形式美。4)讨论与探究。
①在探讨研究小花饰多种用途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图片,想一想,分析、讨论一下,小花饰是怎样做出来的,②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一是看教材中的作品图片、研究做法,二是教师与学生一起研讨,井拆开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小花饰,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这个小花饰的制作过程,使用的材料是什么?引发学生对其他小花饰制作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教学意图:进一步探究小花饰的不同的设计表现手段。
3、小组研究讨论,什么样的作品是一个好的作品?制定出评价标准,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1)简练、概括、生动。2)有立体的表现手法。
4、提出作业要求:以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一个“小花饰”,装扮自己,美化环境。教学意图:学生自主选择造型表现的空间。
5、作业展示:把制作好“小花饰”拿起来,舞动起来,进行展示。看看谁的作品最漂亮。教学意图: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百变团花》
(人美版第三册第六课)执教者:晨光小学
王斌
教材分析
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剪纸,作为一种民族手工艺,有着工具简
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一张纸通过巧妙的构思,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给
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乐趣。剪纸,作为当代的一种美育手段,对启发少年儿童的想像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知道如何制作团花。
技能目标:了解团花的剪折方法,学会设计制作出漂亮的团花。情感目标: 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产生兴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学习材料
单色或多色彩纸,剪刀、固体胶、示范作品等 教学活动
1.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2.讲授新课
①创设情景,出示团花作品数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团花的制作材料。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礼物给大家,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作出来的吗? 教学意图:激发学习兴趣 ②探索学习,学做团花。
发给每小组几个团花引导学生折回原型观察分析方法。小结要点:因为折法和剪法的不同,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的效果。百变团花是以正方形纸的中心点为顶点,在连续对边、对角折叠几次后,剪出一个单元的纹样,展开后便成为放射状的团花剪纸。请每组同学根据已做好的团花,进行研究,并试着制作。教学意图:通过活动,学生对团花的制作有了直观的了解。
③教师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所研究的团花的制作方法。教学意图:加深学生的理解。
④说一说大家在制作团花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教学意图:集体解决制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3、提出作业要求: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或创造一种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团花。
4、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评价。
把剪好的团花挂在黑板上集体欣赏交流,互相点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6、拓展延伸
你见过窗花吗?它也是用剪纸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回家后找一找关于窗花的资料,研究一下看看窗花是怎样做的。
《我们身边的痕迹》
(人美版第三册第七课)执教者:晨光小学
王斌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也是“版画系列”中的一节。,通过学习学生认识身边的肌理美感、学习到了简单的版画的拓印技巧。在本课中学生通过简单的拓印活动对版画有了浅显的认识,学生能从自己身边的环境中发现凹凸不平的材料的质感,并能用工具采集下来,体会整个过程的经历,提出或总结一些问题和经验。学生利用采集到的肌理效果,展开想象,做添加,制成新的作品,完成一幅关于自己身边的痕迹的版画作品。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观察体验,发现拓印的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进行创作表现。情感目标:产生审美意识,提高创造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难点:拓印的技巧。学习材料
彩色铅笔、油画棒、比较薄的纸张等。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一些有代表性的大自然和生活中有好看纹理的物体。教学意图:同学们欣赏,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又兴趣十足。
2、提问:看过图形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老师利用这些纹理制造了几幅画请同学们看看,注意边看边思考两个问题:
①每幅画内容是什么?
②你能根据每幅画的内容起个名子吗? 教学意图:启发学生谈话,加深理解。
3、请学生用手摸摸、体验拓印的质感。发现拓印画的制作方法。在练习纸上尝试制作。教学意图:直观的了解拓印的制作方法。
4、教师演示拓印画:用一张纸盖住有凹凸的物体,用笔拓印。教学意图:加深学生认识。
5、提出作业要求:大胆表现一幅有关大树联想的拓印画。
6、学生开始做画,教师巡视辅导。教学意图:学生自主选择造型表现。
7、学生互评、自评。
教学意图: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8、拓展延伸:
谈一谈:
1、自己的新发现;
2、自己受到的新启发
3、自己的联想
《大树的故事》
(人美版第三册第八课)执教者:晨光小学
王斌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在大树底下玩耍、乘凉,所以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权、树叶等)。技能目标:发现大树的组成,经过想象把发生在大树周围的画面用画笔表现出来。情感目标:学生初步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学习材料
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活动 一. 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二.创设情境。
1. 教师讲一个关于大树的故事。教学意图: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 板书课题。
3、合作式学习活动。
①. 提问:大树有哪些部分组成? ②. 老师补充后出示大树结构图。
③. 提问:树上、树下、树洞可能有什么故事?(邻近两位同学互相讲一讲)④. 谁能根据课本上的绘画作品讲一个有关大树的故事? 教学意图: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4.提出作业要求:
运用多种不同的材料以及各种不同的制作方式进行关于大树故事的艺术创作。教学意图:明确作业要求。
5、教师巡视辅导。
6、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集中展示作业,相互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共同提高。教学意图: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7、课后拓展。
问:大树为什么能保护我们的环境?请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
《新颖的泥名片》
(人美版第三册第九课)执教者:晨光小学
隋浩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节课。生活中人们介绍自己时多使用名片,泥名片是儿童介绍自我的一种尝试。名片的设计与装饰则需用美术技法进行,本课教学力图让学生用简单的浅浮雕的表现方法充分的展示学生的个性与爱好。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名片使人们在生活中相互介绍、相互认识的重要工具。
技能:学会用橡皮泥制作名片,并能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己的名片,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积极主动进行分析,研究,制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名片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己的名片。难点:作品新颖、生动、美观;富于个性。课堂准备:
教师:名片、示范作品、橡皮泥等。学生:橡皮泥既简单的泥塑工具。教学环节:
一、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教师创设社交情境,引导学生相互介绍自己长大后的工作等情况,启发学生谈话,引出本课学习主题—名片(板书)
二、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1、师、生共同展示搜集到的各式各样的名片,学生从名片的造型、版式、用途、色彩、材料等方面对名片进行观察、分析,并汇报。教师就以上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名片,丰富学生的认识、积累经验。)
2、教师展示各式各样的泥名片,学生观察、分析说说这些泥名片在图案、色彩、造型等方面的优缺点,并说说如何改进。
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从小朋友设计的泥名片中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相互说说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三、明确要求,设计表现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相互说一说,自己打算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泥名片。
说说在设计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教师进行归纳、点拨。并板书
1、形状好看,2、色彩对比突出,3、装饰丰富,4、文字表达清楚。
学生独立设计制作自己的泥名片。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泥名片,相互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及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教师参与评价,鼓励创新和有进步的同学。介绍大连的几张城市名片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及其它情况进行小结。
《我们来跳舞》
(人美版第三册第十课)执教者:晨光小学
隋浩
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评述”领域里的一节课。舞蹈作为一种形体艺术的美,给人以动感并热情洋溢。本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以舞蹈为题材的艺术品,让学生了解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学生欣赏艺术作品中舞蹈人物造型特征,感知、体验从不同艺术形式作品种发现艺术家独特的表现方法,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各个时代、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艺术家们表现的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技能:学习分析、描述作品中线条、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对人物动态、造型的描绘。情感:学生尊重古今中外各民族的文化,热爱美好生活。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形式,欣赏古今中外以舞蹈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指导学生分析作品,学习作品造型、线条的表现。
难点:观察、分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品给人类带来的不同感受。课堂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彩笔、图画本等。教学环节:
一、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1、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谈话;
2、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舞蹈,相互交流表演,选出最优秀的到前面进行表演。
3、教师鼓励学生表演。其他学生欣赏。
4、教师简单的介绍舞蹈的起源,引出本课。
二、观察分析,自主欣赏
1、教师展示课件或图片,提供给学生欣赏的作品。
2、教师提问欣赏作品的方法,学生进行汇报。
3、学生从作品的表现形式、造型、线条表现等方面对《舞蹈纹彩陶盆》、《玉舞人》、《印度舞》、《新疆舞》等作品进行赏析,比较不同作品造型的特点和不同的造型方法。
4、欣赏后,全班进行交流,用简单的美术语言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制定相应的评述要求和标准)
5、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观点。并对学生理解不到、欣赏不到的地方,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赏析、评价。
三、理论实践,造型表现
用自己手中的笔,进行简单的舞蹈造型,进一步体验舞者的美。
四、拓展延伸,促进提高
教师利用课件介绍古今中外各种不同形式的舞蹈,开阔同学们的视野。教师鼓励、表扬有进步的同学。
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及其它情况进行小结。
《泥条头像》
(人美版第三册第十一课)执教者:晨光小学
隋浩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节课。本课是继《泥巴真听话》后的一节陶艺课,本课学习借助瓶子,引导学生进行立体雕塑的初步尝试。采用围绕瓶子盘条的方法进行立体造型,降低了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立体雕塑头型的基本常识—基本形与附属形。用瓶子和泥条组合成的头像为基本形,五官和头发为附属形。
技能:掌握搓泥条,用泥条缠绕瓶子,并学会采用捏、揉、粘、抹等技法进行头像的造型。同时,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感悟雕塑艺术之美感,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立体雕塑的基本知识。难点:作品新颖、生动,富有美感。课堂准备:
教师:课件、瓶子、陶泥或橡皮泥。学生:瓶子、陶泥或橡皮泥等。教学环节:
一、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教师出示绘画头像和泥条头像,引导学生欣赏,发现表现方式。学生欣赏绘画头像和泥条头像作品,了解发现平面与立体作品的不同,对立体制作产生兴趣。教师引出本课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二、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1、教师发给小组泥条头像作品,组织学生欣赏、探究活动。
2、学生观察教师发给学生的几件作品,小组讨论分析,发现制作材料与表现方法,并进行汇报。(材料:瓶子与橡皮泥或陶泥加工。方法:盘条法、卷、搓、粘等)
3、学生对泥条头像的几个组成部分加以研究:脸型、五官、发式等(重点是装饰的技巧)
4、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探究活动;并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的探究方法进行点拨。
三、明确要求,设计表现
1、教师布置本课的任务。
2、学生讨论制定本课的评价标准。(表现方法多样、形象新颖生动)
3、学生组内或全班说说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适当的进行点拨。
4、学生一早评价标准大胆地进行设计、表现。
5、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互评,提出改进的建议。
2、教师组织、参与评价。表扬优秀、鼓励进步。
3、学生说说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头像。
4、教师展示各种表现形式、不同材料的名家作品。并对本课进行小结。
《雄伟的塔》
(人美版第三册第十二课)执教者:晨光小学
隋浩
教材分析:
塔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建筑物,几乎在所有地区都有造型各异的塔。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节课。本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塔这一建筑形式,启发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塔,从而去了解塔的历史、文化,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画下记忆中的塔或设计出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这就大大拓宽了学生的创作领域,写生、记忆画、设计,均可以完成此课内容。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古今中外有各种各样的塔,不同地区(国家)的塔的造型也不尽相同,各自有各自的特点,认识塔的美。
技能: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并进行简单的装饰。情感:产生热爱家乡、保护古迹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难点: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课堂准备:
教师:课件、塔的图片。
学生:彩色纸、水彩笔、油画棒。教学环节:
一、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引出“塔”的话题。谁知道唐僧取经后,到哪里去了?学生猜想。教师:他建造了大雁塔,并在这里翻译他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展示大雁塔。学生说说大雁塔的雄伟壮观。
二、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中外各种塔的图片,并加以介绍。(应县木塔、白塔、艾菲尔铁塔、少林寺塔林、云南崇圣寺三塔等)
2、学生欣赏这些塔,认识他的形状、材质、作用。
3、教师引导学生将塔分解成不同的基本形状(三角形、梯形、正方形、圆形等),发给每组几个基本图形。组织学生对塔的基本形象进行探究。
4、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塔或记忆中的塔,选用几何图形,完成概括塔的形象,发表自己的感想。
5、学生继续欣赏学生的优秀作品,相互讨论,好在哪儿?小组归纳概括:形状奇特,花纹及线条有变化,色彩丰富多样。
6、教师点拨,抓住它的绘画要领,点拨方法、步骤。
三、明确要求,设计表现
1、教师布置任务,2、学生根据人物讨论、制定评价标准并汇报。(形象奇特、雄伟、有新意,花纹装饰丰富,色彩对比鲜明)
3、教师板书、补充。提出具体的绘画要求。
4、学生依据标准和要求独立进行造型表现。
5、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互评,提出改进的建议。
2、教师组织、参与评价。表扬优秀、鼓励进步。
3、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4、教师展示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塔。
《演电视》
(人美版第三册第十三课)执教者:晨光小学
隋浩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节课。设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设计意识却常常被忽略,如何渗透设计意识应该引起重视。利用废旧材料创新设计电视机外壳,启发学生开展研究探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学习合理巧妙地利用材料,训练动手制作能力;初步了解连环画的绘画方法,启发学生发挥想像力,编故事、大胆细心画故事、集体合作演故事。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了解电视的发展,简单知道有关电视片的拍摄过程。技能:学习如何把一个复杂的故事概括成连环画,会画简单的连环画,利用废旧物设计和制作电视机外壳,会合作完成作品、表演作品。
情感:感受科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愿意大胆的动手实践。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电视机壳,学习连环画的基本绘画方法。难点:新颖的设计,连环画的内容有趣,合作协调,表演生动。课堂准备: 教师:课件等。
学生:废旧纸盒、纸袋、信封、剪刀、胶水、彩笔、彩纸等。教学环节:
一、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游戏导入,明确什么是连环画:
1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很特别的故事。你看它就藏在这几幅图片里面。可是它们的顺序乱了,我们来把它们重新排一排,好吗?
2、指名排列图片顺序。教师根据回答把图片贴入事先准备好的长纸带上。
3、随机点拨:原来每张图片都是故事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把它按先后顺序排列好了,看看象什么?(取出长纸带)
4、学生联系生活交流,教师点明这就是连环画。
二、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1、观看连环画,这一组连环画讲了什么故事呢?指名讲述,教师跟着讲述与学生演电视。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点拨揭题:演电视。
2、一边看一边演的故事肯定很精彩,你想来试试吗?老师给每小组准备了一个电视机,人人都有机会。演完后允许你们拆开奇妙的电视机,看看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电视,探究电视的组成。全班交流,教师先板书:电视机壳、连环画片子,然后小结演示:当机壳和片子大小适合时,把片子插入机壳,通过机壳上的窗口我们就能上演自己的连环画片子,看起来真过瘾啊。
3、展示不同材料的学生作品,学生观察分析制作方法:信封做的机壳、纸盒机壳、动物形的机壳及瓶子机壳。--画框、挖空、剪口、装饰
4、说说还有哪些材料也可以作机壳呢
三、明确要求,设计表现
1、教师布置作业:你们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它们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电视机成员吗? 提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
2、学生依据要求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演电视。全班进行评价交流。教师对课堂进行小结。
《小扇子》
(人美版第三册第十四课)执教者:晨光小学
隋浩
教材分析:
本课以现实生活中形象多变的扇子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出漂亮的扇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制作出形象各异、材料不同、用途不同的扇子来,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技能及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小扇子。
技能: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
情感:在学习和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中,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热爱生活。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扇子的设计与制作。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课堂准备:
教师:课件、有特点的扇子。
学生:剪刀、胶水、彩笔、彩纸、纸及其它废弃物等。教学环节:
一、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真热呀!老师边走边以手扇风。顺手拿起张纸扇风:纸太软了,怎么变一变呢? 同学出主意:(1)将纸反复折痕(2)将纸绷平„„ 带着思索进入学习情景。教师引入学习主题(板书课题)
二、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1、出示各种各样的扇子引导学生欣赏,问:(1)谁知道这些都叫什么扇?(2)人们为什么要发明折扇?其他的折法行不行?(3)团扇为什么要扇柄?不用扇柄有什么不方便?(4)你觉得什么东西能做扇子?同学归纳分析:扇子要不停地手摇,所以材质不管是纸、竹、绢,还是叶子,总之一定要轻、薄、硬;扇柄是为力大家更轻巧地使用。认识生活中大量的可以用来做扇子的材料。
2、欣赏教材图片,介绍扇子文化 以课件或书中提供得图片辅助,讲解扇子得历史与演变。(1)了解扇子得历史渊源。(2)观察、发现使用得材料和制作的方法。
3、展示示范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演示制作过程,探究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展示制作方法。观察、寻找适用于不同材质的最佳方法。
三、明确要求,设计表现
明确制作要求,学生分工制作 介绍制作要求,巡视辅导。寻找自己最喜欢的材质进行制作并美化。注意既强调实用性,又强调美观性。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互评,提出改进的建议。
2、教师组织、参与评价。表扬优秀、鼓励进步。
3、、教师展示各种不同时期的名扇。并对本课进行小结。
《会变的线条》
(人美版第三册第十五课)执教者:晨光小学
隋浩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节课。本课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认识线条组合的秩序和变化,学习线条在生活中的装饰作用。
技能:能用不同的线条组织一幅画面,并表现出一定的美感,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种线表现美感。课堂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彩笔、彩纸等。教学环节:
一、认识与体验(玩一玩)
让学生学生通过玩一玩铅丝,认识、体验已学过的一些线条。
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及自然、生活中的直线、曲线、折线、弧线等,感受、欣赏自然中线变化组合的美感。
三、联想与描绘(听一听)
1、播放节奏变化的乐曲,让学生听一听,感受线的变化。
2、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线条画出来,并探究问题:线有什么变化?
3、把变化的线条用彩带舞出来。
四、探究与创作(画一画)
1、让学生在美妙的乐曲伴奏下进行版画创作并明确创作要求,注意老师提示:
你画的线有变化吗? 线刻宽、刻深了吗?
五、评价与延伸(评一评)
1、学生自评、互评(1)、让学生说说画了些什么?线条有什么变化?哪里画得最满意?(2)、哪一幅画画得最棒?为什么?
2、拓展与延伸
用会变的线条为自己勤劳的妈妈设计一件花衣服,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用线条画下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人的画面。
《刷牙》
(人美版第三册第十六课)执教者:晨光小学
隋浩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课程。课本以一小段有趣的导语和同龄儿童刷牙的图片导人本课,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己生活情境的联想,不同表现角度和不同人物特点的学生作品,可以帮助和启发同学们的创作思路,特别选择了表现能力有一定差异的学生作品,尽可能地帮助教师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欲望。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通过观察,发现刷牙的动作、表情,并进一步的抓住特点,进行绘画表现。技能:学会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刷牙的情景,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记忆能力。情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刷牙的情景。难点:动作、表情生动、自然,色彩丰富。课堂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绘画工具、小镜子等。教学环节:
一、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1.播放牙刷广告片,感悟广告词:“我的牙是什么颜色的?”“米色、珍珠色„„”展露本课学习内容:刷牙。
2.引导学生了解刷牙的必要用具及其特点,出示事物感知其摸样特色。
二、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1、结合儿歌、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急性刷牙表演,让学生拿着自制的牙刷、杯子,一起表刷牙歌,说一说刷牙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教师给予及时表扬。
2、运用小组比赛形式试着引导学生互相观察,深刻感受刷牙时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欣赏刷牙的美感。
3、教师出示柯达胶卷广告,说一说广告中的小朋友挤牙膏时的有趣情景,并启发大胆想象,引导观察、思考,鼓励他们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给予及时鼓励。
4、引导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绘画作品,体验作品创作特色,启发鼓励学生像他们一样想象创作。引导学生回忆刷牙时的有趣动作和趣事,教师给予及时的建议和肯定。
三、明确要求,设计表现
1、学生根据个人喜好用画笔进行自由创作,同时播放儿童歌曲《刷牙歌》,激活创作思维。
2、教师巡视,给予及时鼓励及改进建议、提示。
四、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鼓励学生谁先画好,就把谁的作品贴到预先设置的展区。
2、引导学生大胆介绍自己作品的有趣场面,教师及时鼓励、点拨和表扬。
动物乐园
(人美版第三册第17课)
执教者:大连市甘井子区六一小学
郎晓燕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本课教学以“动物乐园”为课题,特别强调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要善待动物,要保护自然环境,本课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教学中,学生可使用胶泥、彩泥、纸黏土等材料进行立体动物的制作。学生们可以分别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动物进行大胆的表现和创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用雕塑材料直接进行基本形体—球体、半球体等形体的塑造,对于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是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大家分头进行创作和表现,合起来就组成一个动物乐园。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目标:
雕塑动物有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接、切割、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技能目标:
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情意目标: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难点:作品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学习材料:
本课教学可使用胶泥、彩泥、陶泥、纸黏 土、面粉调颜料等材料进行制作。
教学过程:
一、感受圆雕的美
1、组织教学。
2、放映录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及特征。(1)让学生用铅笔单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2)出示一件用泥捏成的动物。引导学生分析画出动物于用捏成的动物有何不同?
教师板书课题:动物乐园 教学意图:(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2)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圆雕作品的美感。
二、欣赏分析与探究尝试:(电脑课件)
1、分析艺术作品中的马、羊与自然界中的马、羊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2、组织学生分小组研究,回答问题。(1)研究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特点?
(2)研究艺术作品中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在造型上、色彩上和花纹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1)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揉、搓、捏的方法。
(2)出示一些用泥捏成的动物作品,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动物作品是怎么捏出来的,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
教学意图:
1、直观了解动物的形象特征,感受自然的美与
艺术作品的美。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
学习的能力。通过分析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3、通过学生的尝试、教师的指导来解决本课
教学的重、难点。
三、构思并制作
1、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观察分析每件作品的特征。找一找这几件作品中哪件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
2、小组合作完成作业(1)小组讨论: ① 你会用哪些方法涅泥? ② 准备捏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点? ③ 将捏出来的动物如何组成一个小小的动物乐园。
(2)学生进行制作,教师辅导,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意图:
1、发散学生思维,进行大胆的创新。
2、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学习。
四、展示圆雕创作的美
1、展示、参观、讲评:组织学生自由参观其他组的作品,并进行讲评。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意图:相互学习,拓宽思路。
节日的装饰
(人美版第三册第18课)
执教者:大连市甘井子区六一小学
郎晓燕
教学分析:
《节日的装饰》一课作为欣赏课,与本教材中下一课《过春节》有着紧密地联系。学生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在节日中,无论是中国、外国,地方民间,人们运用不同的方式,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服饰、花车、彩灯、园艺,无不表现着节日的喜庆气氛。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节日装饰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气氛。通过仔细观察书上的图片及周围生活,学习节日的装饰方法、认识了解古代、现代、各民族(国家、地区)的装饰,懂得可以运用美术去装饰生活,使节日的气氛更加浓厚。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各地民俗、民风,注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技能目标:
学习描述节日不同的装饰,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的装饰,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学习。情意目标:
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承,包容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启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目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其美感。初步了解节日装饰色彩、造型特点。难点:学习描绘节日装饰的造型、色彩。学习材料:彩色笔、彩纸、彩泥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播放一段国庆节——全国各地欢庆节日的场景录像。观看前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1、这段录像是什么节日的场景?
2、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受(或心情)?为什么?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引导学生体验祖国的繁荣、人民生活得幸福。初步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气氛。
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欣赏、评述
1、让学生将课下收集的过节时的图片或拍的照片(环境,如花坛、彩灯、喷泉„„;人物,如服装、头饰、面具„„)展示给大家,说一说:
(1)是在什么时候拍的?在哪拍的?为什么在那拍?(2)描述一下自己或别人的服装、头饰、面具。(3)你的感受。
2、将收集到的节日的照片或图片贴在教师的展板上,学生自由参观。(参观时注重体会心情,要从色彩、造型上去欣赏)
教学意图:引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节日中美的因素,启发欣赏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三、评述实践、自主学习刚才同学们谈到了一些节日,那么你还知
道我们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吗?我国的传统大节是什么?(春节)
1、我们这里是怎样过春节的?
我国地大,有好多的地区,不同的地区过春节的方式也不一样。
2、春节时,你准备怎样打扮自己的节日?
3、学生根据教师的三个大组按自己的喜好自由组成合作伙伴。
(1)环境:彩灯、拉花、窗花、纸花„„(2)人:服装、头饰、面具„„(3)食品造型。
4、学生设计制作,教师播放《春节序曲》。
5、让学生互相参观,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发展。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节日,并有意识的装扮节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并通过学生互相参观、互相交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巩固发展,欣赏评述
我国是一个和睦团结的多民族国家,除了有统一的节日外,不同的民族还有不同的民族节日。而我们的地球村上的各个国家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节日,请同学们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意图: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以及世界美术文化的多元化的特点。
过春节
(人美版第三册第19课)
执教者:大连市甘井子区六一小学
郎晓燕 教材分析: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回忆、观察生活,了解春节的有关知识及各地不同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通过观察、回忆、想象、表现春节中有特色的生活情节,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绘画的技能,学会自己动手来装饰和美化生活,提高学生设计制作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本课教材是“综合探索”领域,意图是通过春节丰富多彩的活动及生动形象的传统工艺,使学生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感受和表现,体验到美好生活的情趣及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教学内容及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简单的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技能目标: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场景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喜庆的气氛、热闹的场面。情意目标:通过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难点: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学习材料:有关春节的录像、课件、蜡笔 教学过程:
一、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到事先布置好的教室里,请学生们欣赏陈设在教室里的和他们自己带来的工艺品,观看有关春节喜庆场面,各地不同的习俗录像。
提出问题:给大家讲讲有关春节的知识。教学意图: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将要表现的物象有一个直观地了解,通过观看录像,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引发学习兴趣。并以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来拓展相关知识。
二、构思选材
1、提出问题:
(1)你认为春节最令你难忘的、有趣的场面有哪些?
(2)你准备怎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的美好、欢乐、喜庆的场面?
2、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看书、欣赏其他
学生的美术作业。
3、学生对示范作业进行评价。
4、课件:补充接受在构图和内容上有新意的作品。教学意图:经过讨论、学习、领会本课的知识 的重点。通过指出作品的优缺点,提高对作品 的鉴赏能力,解决绘画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 深化理解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体会学习方 法。
三、创作实践
作业要求: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学生按要求作业,教师巡视指导。教学意图:辅导中教师应本着尊重学生的创作为原则,教师的观点对学生只能是一种借鉴、一种参考、而不是强加和代替。
四、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评价能力、领略动手制作的喜悦,增添生活的乐趣。
有趣的树叶粘贴画
(人美版第三册第20课)
执教者:大连市甘井子区六一小学
郎晓燕
教材分析:本课要求学生选择各种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树叶,压平、晾干,而后巧妙组合运用组成一幅有趣的画面。目的在于:
1、训练学生对表现对象的概括、夸张能力。
2、对于树叶性质的认识及具体应用和处理能力。
3、对于造型艺术语言的广义认识。教学中学生根据画面所需形的要求对书也可以适当剪裁,但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由于过分强调像表现对象而将叶子剪的过碎;或者手术也形态的局限,以至于粘出的形象无法辨认。教师要极力引导学生巧妙运用树叶原有的大小、形状、颜色来组合,达到天然成趣的理想效果。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几种常见的树叶,从广义上认识造型艺术语言。
技能目标:通过用树叶粘贴画,培养学生概括事物形象的能力及根据需要处理材料的能力。情意目标:启发学生发现美、创作美、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叶子选择与摆放;贴画的思维顺序。
难点:概括与夸张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颜色的搭
配。
学习材料:晾干压平的、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树叶、剪刀、双面胶、衬纸 教学过程:
一、通过欣赏引发兴趣
教师出示树叶粘贴画,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话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的。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树叶美丽的花纹,我们可以利用它形状各异的外形、纹理、颜色来组成贴画。
板书课题:《有趣的树叶粘贴画》
教学意图:以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作画的愿望。
二、观察与联想
1、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说说所表现的对象(允许有分歧意见)。
2、观察树叶,引发联想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业的形状、颜色、边缘、质地等异同处,如:有的叶子是心形的、有的叶子是纺锤形的;有的叶子是红色的,有的叶子是绿色的;有的叶子边缘是光滑的,而有的是粗糙的等。
(2)启发学生思考、议论每种树叶于什么东西相像,如:杨树叶像金鱼的头,枫树叶像金鱼的尾巴,银杏叶像蝴蝶的翅膀也像扇子等。
教学意图:通过对树叶的观察与联想使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树叶并了解树叶这一特殊材料的特征,从而产生联想,为下一步创作作铺垫。
三、发挥想象拼贴形象
1、方法步骤:
(1)摆一摆、修一修:
指导学生在衬纸上按照对象的结构特点,先摆主题部分,后摆其它部分。如果叶子的形状不称心,可用尖子修剪成所需的形状。一种叶子不同的摆放能表现出不同的部位。同时注意色彩的搭配。(2)粘贴组合:
与摆的顺序大致相同。贴主体部分时,要考虑与其它部分的关系,使各部分合理的安排在衬纸上。
2、作业要求:每人利用树叶拼摆粘贴一个形象,注意要巧妙运用树叶原有的大小、形状、颜色来组合,达到天然成趣。
3、辅导要点:
(1)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叶子,在反复拼摆后,确定自己的画面。(2)对有创新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
教学意图:教会学生制作树叶贴画的方法,并运用方法把自己的想象展现出来。
四、展评与介绍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互评的作业,并请优秀者作作品介绍。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同时也再次鼓励有创新的学生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魔术拖鞋
(人美版第三册第21课)
执教者:大连市甘井子区六一小学 郎晓燕
教材分析:本课是让学生用彩色纸盒包装盒等各种材料制作一双拖鞋,是对观察力、想象力、创作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综合训练。教材中提供的制作步骤是最基本的的方法,教学中允许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制作出其他形式的各式各样的拖鞋。教师要从审美和实用两个方面提出要求,就是说,制作的拖鞋要结构合理,比例合适,符合实用的要求;还要具备一定的观赏性,造型美观、色彩鲜艳,装饰要有趣味性,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情趣。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设计制作拖鞋的原则:实用与美观相结合。技能目标:学习剪制左右对称的装饰纹样来装饰拖鞋。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有序作业的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拖鞋的制作方法和装饰。
难点:在制作过程中体现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结合。学习材料:课件、彩纸、剪刀、胶棒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思考
1、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各种拖鞋,学生观看欣赏。
2、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1)这些拖鞋都是什么式样的?
(2)图案纹样的装饰一般在什么部位?(3)拖鞋由几部分组成?
(4)拖鞋与其他鞋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归纳:拖鞋由鞋底和鞋面两部分组成,鞋面有
宽有窄,鞋面上有各种不同的花纹和装饰,每一双拖鞋的左右两只,花纹和装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左右对称。由于拖鞋一般是在室内使用,决定了拖鞋的样式和装饰更活泼、更自由,色彩更艳丽,而且大多比较宽松,穿起来很方便,不需要手的帮助就可以穿上。
教学意图:通过用课件展示各式拖鞋使学生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有更直观的了解。并通过思考分析了解拖鞋的设计要点及原则。
二、学习方法
1、欣赏教材中的作品,思考这些拖鞋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这些拖鞋的鞋面是用彩色纸做的,鞋底实用包装盒做的。有的用彩色纸剪出各种好看的图案贴在上面作为装饰,制成样式新颖的拖鞋就象变魔术一样。板书课题:《魔术拖鞋》
2、学生探究制作方法后教师演示制作过程:(1)选择鞋面纸,剪成宽度合适的纸条。
(2)根据脚面的宽度和厚度确定纸条的长度,做出折痕(粘贴线)。
(3)按自己的脚形画出鞋底,剪好(先剪出一只,再将其翻过来,用铅笔描在纸上,剪出另一只鞋底)
(4)把鞋底与鞋面按照设计的样式粘合。
(5)装饰,注意左右对称,运用对折纸剪图案的方法快捷方便。教学意图:通过欣赏与探究使学生学习拖鞋的
制作的有序方法。再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学生学习剪制左右对称的装饰纹样来装饰拖鞋的剪纸技能。
三、运用方法想象创作
1、构思想象:你打算设计制作一双什么样的拖鞋?
2、作业要求:每人用彩色纸和包装盒制作一双漂亮的拖鞋。
3、辅导要点:
(1)提示学生设计制作拖鞋要注意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只注重美观,忽略实用,会失去制作的意义;只注重实用,忽略美观,又失去了审美价值。
(2)剪裁鞋底的形状时,可以把脚放在纸上,用铅笔描出轮廓,在适当加宽加长,剪出鞋底,也可用现成的鞋,直接描出鞋底形。
(3)鞋面与鞋底粘合前,要先在脚上试一试,感觉合适后再进行粘合。(4)注意卫生,将剩余的废纸边收集起来,集中处理。
教学意图:通过想象制作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创作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展示评价
将学生制作的拖鞋挂放在前面的黑板上,引导学生欣赏、评价,看看谁的制作拖鞋最好看。教师从美观性和实用性等方面总结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学意图:通过欣赏与互评培养学生观察与分
析能力、审美能力,强化设计原则: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撕撕想想拼拼画画
(人美版第三册第22课)
执教者:大连市甘井子区六一小学
郎晓燕
教材分析:本课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体验媒材工具,籍不同的纸材撕出后的形状,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表现,并通过撕、想、拼、添画的活动,感受创作的喜悦。与此同时,对学生的审美感知、创新意识、探究意识的引导及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应以游戏形式呈现,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其中。作业则可采用学生合作来完成,学生合作创作作品体现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这一思路。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认识及掌握撕拼添画的创作方法。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左右手配合撕纸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情意目标:感受撕纸添画的创作乐趣,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象进
行创作。
难点:个人丰富的想象创作与拼摆大画的合作。教学材料:各种质地的彩纸、蜡笔、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对一张随意撕的纸进行添画变成一件作品,学生观看。教学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行尝试的欲望。
二、撕撕想想
1、教师带领学生随意撕纸,演示指导左右手配合撕纸的方法;提示学生不可撕得太细、太小块。
2、看看你撕下来的纸块分别像什么?
(1)同一纸块同一角度引发学生不同的想象。(2)同一纸块不同的角度引发学生的想象。(3)不同颜色与质地的纸块引发学生的想象。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左右手配合撕纸能力、想象能力。
三、拼拼画画
1、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认识拼画这种作业形式。
2、思考讨论:你们小组打算利用刚才撕的纸拼画出一副什么内容的画?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并汇报,教师倾听并给予适时的点拨。
3、学生分组完成设想:
(1)先将选中的纸块拼摆在一张衬纸上。
(2)学生分别用蜡笔在撕下来的纸块上添画完成想象形象。(3)调整每个形象在画面的拼摆位置后粘贴完成合作作品。教学意图:使学生认识及掌握撕拼添画的创作
方法,并在合作中感受撕纸添画的创作乐趣、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展评发表与延伸
1、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作品,并发表队本组及其他组作品的评议。
2、教师播放课件欣赏大师的纸艺作品、生活中的纸艺作品等,开阔学生对运用纸材进行造型表现的眼界并引发学生进一步的自主学习兴趣。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评价能力,延伸教学内容引发学生自主学生的兴趣。
学做小厨师
(人美版第三册第23课)
执教者:大连甘井子区南关岭小学
张天安
教材分析:
本课是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过程中,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本课教学的整体思路是,让学生在美食文化艺术的熏陶中产生强烈表现欲望和创新的设计意识,同时感受蔬菜水果的特性,进入“小厨师”角色,主动去探索造型与色彩搭配知识和方法,并在创作、活动中体验成功,体会美术创作的乐趣。教学内容与目标
1、认知:初步了解美食文化,学会欣赏美食的方法;学会造型和色彩搭配制作拼盘的方法,进入小厨师的角色,运用蔬菜和水果等材料设计制作工艺美食。
2、情意:感受食品艺术的美,产生对食品工艺的 兴趣,热爱美食文化,表达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3、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的群体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感知、发现食物之美,分组合作利用蔬菜水果材料设计制作多种“美食”。“食品”制作的方法和各种材料的应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 难点:在设计制作美食的游戏中感受、体验材料及 其特性,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手法创造性的使用材 料表现有创意的食品。学习材料:
课件、蔬菜、水果、盘子、切刀等 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产生兴趣
1、学生小组交流:集中带来的蔬菜、水果,说说种类、形状、色彩、生长等特征,谈谈吃蔬菜、水果的好处。
2、欣赏美食作品,讲讲对美食文化的认识,教师适时讲解介绍。教学意图:
通过欣赏交流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美食文化的作用。
二、观察分析,学习方法
1、观察厨师制作一种拼盘的过程,表达看法(课件展示)
2、欣赏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拼盘作品,小组讨论:运用什么蔬菜与水果制作;采用哪些方法;颜色怎么搭配的。
3、归纳总结方法。切割:基本形、自然形。拼摆:大与小、疏与密、方向、长短的变化;色彩的深与浅、冷与暖变化;富于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再次赏析、比较、发现、试做加以解决。
教学意图: 欣赏拼盘作品,引发学生探究和表现欲望。通过比较、发现、试做,掌握制作的基本方法,产生创新的意识。
三、运用方法,设计实践
1、要求四个人为一组,讨论商量,选择蔬菜与水果,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创造性的进行设计表现。
2、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教学意图:
激发了学生设计欲望与创新的精神,通过实践活动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展评作品,拓展延伸
1、集中小组作品,举办厨艺展。
2、由各组推选的小评委公正地打分(教师同时参与组织),并能说出正确的理由,评选最佳小组。
2、拓展:(课件展示)欣赏其它材料制作的美食,了解更多的美食文化与相关知识,要求课后收集相关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意图:
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评价能力和审美能力,拓展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三篇:鄂教版语文二年级上(第三册)全册教案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十三生字,会写四十九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
3、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5、教学生写话,有写作的欲望。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会背诵部分课文。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学难点:
1、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意思,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
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
3、教学生写话,有写作的欲望。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围绕“热爱祖国”来编排的。
《识字一》教给学生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升国旗》描述了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清晨生国旗的庄严情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瀑布》是一首诗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描写了水乡美丽的景观,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李白的一首有名的古诗,描写了庐山瀑布的美丽景色。课时安排:
《识字一》 一课时
《升国旗》 二课时 《瀑布》 二课时
《水乡歌》 二课时
《望庐山瀑布》 一课时
语文乐园二 三课时
识字一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其中8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
3、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教学重点:
1、会认4个字,会写其中8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齐读课题。
2、听老师范读课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格式)
3、激趣:在这一课里,我们将要认识好多有趣的字,并且发现一些构字的规律。
二、初读感知。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3)出示生字,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小节?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小节。(3)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1、指明读读第一小节,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想想看为什么“森”和“林”字都由木字组成?“树林”和“森林”哪一个词所指的范围更大一些?
3、指导朗读。
4、小组按上面的步骤自学二、三两段:(1)自由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2)给自己提问题,想想字意和构字部件之间有什么联系。(3)练习朗读。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同步练习《识字一》。
3、想一想,还有没有这样的生字?把它写下来。
4、预习第六课。板书设计:
识字一
课后记:
4、升国旗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教学。教学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长城的情况。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教学。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长城的情况。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升旗仪式的情景。
2、师: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首都天安门广场每天清晨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让我们随着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和外国的一些朋友一起到那里去观看升旗仪式吧。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3)出示生字,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5)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第1节。
2、指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通过相关词语了解观看升旗仪式的人非常多,大家心情激动。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2节。
(1)小组内练习朗读,交流自己的感受。
(2)在全班发言,说说我们的国旗每天怎样升起,并谈谈自己读了第2节后的感受。
(3)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7个生字,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教学。教学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课后习题二,指名组词,全班齐读。
二、联系实际,移情想象。
1、学生看课文插图,说说升旗的情景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读3—5节,边读边想象。
3、交流:“观看”升旗仪式的时候,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情景是什么?(1)学生畅谈感受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应的部分。(3)全班齐读。
4、教师范读,学生感受,想象画面。
5、学生自由发表“观升旗仪式有感”。
三、感情朗读全文。
四、指导书写。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3、同步练习第5课。
4、预习第六课。板书设计:
课后记:
5、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1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9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教学重点:
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1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9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9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9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
生字、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我们武汉有汉江,有长江。汉江的水轻轻地流着,长江的水滔滔奔腾着,大海的浪更是波涛翻滚,它们都是日夜不停地向前奔去。而还有一种水不是向前流去,而是从很高很高的山上倒下来,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板书:瀑布)
2、有谁看见过瀑布?有同学心里一定会想,明明是水,怎么叫瀑布呢?还有的同学可能会猜想,瀑布从高山上流下来,那情景一定是奇妙极了。
3、课文怎么写瀑布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瀑布》。
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3)出示生字,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小节?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小节。(3)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节,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
2、指明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四、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复习巩固双横线中的9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教学重点:
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复习巩固双横线中的9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教学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全文。
二、朗读感悟。
1、瀑布也像许多名山大川一样,常常是人们游览的盛地。写这首诗的诗人,写诗前就先去观赏了瀑布。他用眼睛去看呀,用耳朵去倾听呀,感受到瀑布的美,才写了这首诗。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注意“听见”、“看见”这些词,把它划下
来。注意诗人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结合回答板书:听见 望见 仰望)
板书后提问:
(1)“望见”了瀑布全身,为什么不用“看见”?(因为要远看。板书:远)(2)诗人在哪儿仰望。(在瀑布的脚下,是近看。板书:近)
指点:这样,我们很快就明白了全诗的内容。第一节:写诗人听到的瀑布的声响; 第二节:写诗人远望到的瀑布的形状;
第三节:写诗人近看到的瀑布静态和动态。
三、精读欣赏。
着重欣赏诗中比喻的作用。
1、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诗人想办法为了让我们没看见过瀑布的读者,能具体感受到瀑布的声音和形状呢!因为他在诗中打比方。
你们再读读,诗人描写瀑布打了哪些比方。瀑布的声响好像什么?把瀑布比作什么,你能找出这些句子吗? 学生自读,画出比喻句。
2、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指导朗读。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感情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3、预习语文乐园二。
板书设计:
课后记:
6、水乡歌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六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六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3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水乡的特点。教学重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六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水乡的特点。教具准备:
生字、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小朋友们,咱们先来一段愉快的旅行!大家准备好,咱们出发了!
出示教学挂图
2、师:你们在旅途中都看到了些什么?
3、师过渡:哦,有弯弯的小桥,有清清的河水,还有各种各样的小船,咱们刚才看到的是一幅幅水乡图!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这水乡歌!
4、指名读歌、齐读课题。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3)出示生字,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咱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现在它们荷花要回家了!请八个同学,一人读一个,上面的同学注意听,如果读对了,请你赶紧把它送到荷花池里!(咱们一起读一遍)
4、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5、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小节?标出序号。(3)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节,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10、你们看,这儿有两幅图(出示两幅图),谁能把这两朵荷花送到图下合适的地方!(指名贴图)
11、你怎么知道贴在这儿呢?你们认识它吗?(师小结:驳船是用来运货的,渠是农民伯伯为了引水灌溉自己修建的!)来,咱们看着图,把这两个字读一遍!你们都认识它们了!瞧,它们俩也高兴地回家了!
三、讲读课文。
1、告别了美丽的荷花,咱们快去水乡看看吧!你们想听老师给你们介绍吗?好,翻开书,一边看一边听!(师配乐范读)
2、你们觉得老师介绍地怎么样?你们认真读,一定会比老师读得还要好!自己试试吧!一边读一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3、指名反馈。
4、那你喜欢什么就把那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吧!
四、讲解水乡。
1、指名读。
2、生自由练读。
3、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水乡的水,下面我也想给大家读一读,大家一边听一边闭上眼睛想想:在你眼前都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4、你们看到什么了?
5、大家说得这么美,怎么把它读出来呢?自己练练!(自由练读---指名,配乐)
6、指名当小导游读。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六、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3个生字,复习巩固双横线中的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3个生字,复习巩固双横线中的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
生字、教学挂图、收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
2、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喜欢上了水乡的水,实在太美了!刚才还有很多同学喜欢船,现在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2、是啊!千只船,万只驳,白帆就像飘在蓝天上的朵朵白云!同学们,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把这么美的画面展示出来吗?快快把你们的小帆船送到湖面上来吧!
3、师:谁能不看书,就看着这幅图来读!
指名赛读---自由起立表演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大家都陶醉在水乡的美景中了,水乡还有好多好听的歌呢!咱们和同位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同位互读)
2、指名展示。
3、全班齐读第三段。
四、回归整体。
1、水乡的水呀静静地流,水乡的船呀悠悠地飘,水乡的歌呀尽情地唱,就让咱们把课文三段连起来,尽情地夸夸这美丽的水乡吧!你想怎么夸就怎么夸,看谁夸的水乡最美!(自己练---指名)
2、水乡太美了!想和老师对歌吗?我来问,你来答!(师生问答读)大家对的真好,那咱们现在换换,第一段,男生问,女生答,会背的可以不看书;第二段女生问,男生答,能背的就不看书;最后一段你们问,我来答。
3、水乡的水是一首歌,水乡的船也是一首歌,一箩又一箩的歌,真是唱也唱不完,那同学们再想想,除了课文中说到的之外,水乡歌里还会唱些什么呢?
4、你们能像小作家一样把它编成像课文一样的小诗吗?(分组----指名)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六、小结。
这节课,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不仅参观了美丽的水乡,认识了那么多生字朋友,还把字写得这么漂亮!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完成自己的小诗,也可以搜集一下有关水乡的歌曲,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七、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感情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3、同步练习第八课。
4、预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设计:
课后记:
古诗诵读:《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
2、熟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3、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
1、会认5个生字。
2、熟读古诗,会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所描绘的景象。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导入新课:庐山风景旖旎,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
1、读读古诗,找出你不认识的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把它们读准。
2、把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再读古诗,大致了解诗意。
1、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读,把诗句读顺。
2、讨论:说说你懂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诵读古诗。
3、指导背诵。
4、全班齐背。
五、作业设计。
把今天学的古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语文乐园二
教学目标:
一、我来试试:
读读比比形声字。读词语。
读句子,想像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读记谚语,积累词句。
二、探究与发现:
想想,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你看到了悬挂的五星红旗,激发爱国注意感情。
三、我的作品:
写话练习:我爱。
写一两句赞美家的话。教学重难点:
1、读读比比区别形声字。
2、想想,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你看到了悬挂的五星红旗,激发爱国注意感情。
3、写话练习:我爱;写一两句赞美家的话。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读比比形声字。
2、读词语。
3、读句子,想像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4、读记谚语,积累词句。教学重难点:
1、读读比比形声字。
2、读记谚语,积累词句。教具准备:
生字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比一比。
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两组词语。说说你的发现。
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去掉形旁,声旁可单独成字。
二、读一读。
读一读,准一读准字音。说说你的发现:引导学生了解一对反义词可组成词语。
你能选词说话吗?
三、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句子,一边想。
学生读句子,体会句子的内容。
四、读一读,记一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写话练习:我爱;写一两句赞美家的话。教学重难点:
写话练习:我爱;写一两句赞美家的话。教学过程: 探究与发现:
我的作品。
1、出示写作的内容:以“我爱”开头,写一两句赞美家的话。
2、学生根据写作主题想一想。
3、学生根据写作主题说一说。
4、写一写。
口语交际:学会安慰
教学目标:
1、能和同学进行交流,态度大方。
2、让学生学会互相关怀,在别人不开心的时候学会怎样安慰别人。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互相关怀,在别人不开心的时候学会怎样安慰别人。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1、当你受伤的时候,当你没考好的时候,当你难过的时候,当你觉得委屈的时候„„你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吗?你看到好朋友不开心,你会去安慰他吗?
2、我们一起比一比,谁是最会安慰他人的小天使?
一、表演。
1、出示挂图,想一想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对照书上的对话,说说每幅图的内容。
3、小组表演图(1)(2)的对话。
4、全班表演。
5、想象如果你是兰兰,或是弄伤乐乐的那个同学,听到了别人的安慰,你会有什么感受。
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懂得在别人不开心的时候要学会安慰别人。
1、讨论:在别人不开心的时候你怎样安慰别人。
2、在小组内表演图(3)的内容。
3、并评出“安慰使者”,并请他上台来表演。
4、学生评一评。
5、创设情境练习对话:假设一个同学的东西丢了,他很不开心,你会怎样安慰他呢?
6、自由组合,练习对话。
7、比一比,谁最会安慰他人。
三、教师小结。
四、课后记: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二十三生字,会写三十二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名人的童年生活,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3、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5、引导学生多看一些名人的课外书籍,享受读书的快乐。教学重点:
1、认识二十三生字,会写三十二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会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学难点:
1、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意思,使学生感受名人的童年生活,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
3、引导学生多看一些名人的课外书籍,享受读书的快乐。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围绕“名人故事”来编排的。
《数星星的孩子》、《徐悲鸿画马》、《爱问的霍金》三篇课文,没有写名人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知识讲述了他们童年生活的一些小事。从这些小故事当中,古代名人张衡、近代名人徐悲鸿、现代名人霍金童年时期就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提问的品质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古诗诵读《村晚》是描写田园生活的一首小诗,充满农村情趣。课时安排:
《数星星的孩子》 二课时
《徐悲鸿画马》 二课时 《爱问的霍金》 二课时
《村晚》 一课时
语文乐园三 三课时
7、数星星的孩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张衡热爱科学、刻苦钻研精神。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张衡热爱科学、刻苦钻研精神。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读生字,会写“坐、院、乱、离、远、爷”6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1、能认读生字,会写“坐、院、乱、离、远、爷”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导入:
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有许许多多亮晶晶的星星,你们有谁数过星星吗?天上的星星数得清吗?在1900年以前,有个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喜欢数星星,他从小热爱天文,长大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就是我国汉朝的张衡(板书课题)。
2、教师介绍张衡及他发明的地动仪。
3、出示课题并朗读。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张衡小时侯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3)出示生字,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6)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1、初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各人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再读给小组的伙伴听,请小组成员评价。
(3)朗读展示。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在碧玉盘里。”(读到这时可观察插图)“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让学生谈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象一把勺子,叫北斗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饶者北极星转。”(讲解是怎样运转的)
“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的转动。”(让学生通过读“一夜”“几次”“果然”等词语体会张衡是怎样观察星空的)(4)小结。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正因为他从小爱好天文,长大后又刻苦钻研天文,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造了世界上瞩目的浑天仪和地动仪。
2、再读入情。
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课外阅读科普方面的文章,了解身边的科学常识。
4、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学习张衡认真的态度。
3、指导书写“距、七、勺、斗、汉、苦”6个字。教学重点:
1、指导书写“距、七、勺、斗、汉、苦”6个字,复习巩固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张衡热爱科学、刻苦钻研精神。教具准备:
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数星星的孩子》讲的是张衡小时侯善于观察、善于动脑,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谁愿意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口头完成课后练习题。
张衡听了爷爷的话以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二、复习词语。
1、让老师带领大家读词。
2、摘苹果游戏。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四、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
比较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点。
2、同桌互读。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2、你还知道谁的故事?回家找一找,讲一讲。
3、预习第十课。
板书设计:
课后记
8、徐悲鸿画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徐悲鸿热爱绘画、刻苦的精神。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徐悲鸿热爱绘画、刻苦的精神。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读生字,会写“跟、细、态、破、爬”5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挂图
介绍徐悲鸿: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他擅长画马,大家想知道他为什么能把马画的这么出神入化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5、板书课题,指名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3)出示生字,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出示词语。
坑坑洼洼 一望无际 举世闻名
5、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6、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5)
7、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8、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9、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10、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悟。
1、全班齐读课文第一段。
2、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他擅长画马,难道他是天生会画马吗?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由读第二段。
4、自由汇报读懂的内容。
5、指导读句子“有一次,他因为只顾观察奔跑的马,忘记了脚下道路的坑坑洼洼,结果摔了一跤,手、脚、脸上的皮都擦破了。”
体会徐悲鸿观察马的艰辛。
6、遇到这样的困难徐悲鸿退缩了吗?指导读下一句。
7、徐悲鸿这样认真的观察马,相信他练习画马时也肯定一点也不含糊,自己读读第三段,看看他是怎么画马的呢?
8、全班齐读。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8、徐悲鸿画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徐悲鸿画马的认真精神。
2、正确书写四个字“乎、骏、功、性”生字。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复习巩固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徐悲鸿热爱绘画、刻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跟着 仔细 心态 破了
2、请同学们说说徐悲鸿是怎样练习画马的?
3、全班读2、3自然段。
4、那么我们看看徐悲鸿如此认真画出来的作品究竟是怎样的?
二、朗读感悟。
1、师读第四段。
2、学生谈谈听后的感想。
3、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自己练习读读第四段。
4、师介绍徐悲鸿作品。
5、师读《奔马图》的一段,学生想象作品的画面。
6、全班齐读。
7、小结:正因为徐悲鸿这样认真的画马,之后“徐悲鸿的骏马图成了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
三、课后练习。
读一读
举世闻名 一望无际 功到自然成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3、预习十一课。
板书设计:
课后记:
9、爱问的霍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非常、特别、十分”的意义。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霍金遇事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感情。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霍金遇事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感情。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非常、特别、十分”的意义。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读生字,会写“金、精、解、通、考、案”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画家,他从小就非常刻苦,才有了后来的成就。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我们看看他小时候又是怎样的?
2、简单介绍霍金。
3、出示课题“爱问的霍金”
4、指名读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3)出示生字,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6)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课题是爱问的霍金,请同学们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很爱问的?
2、学生在小组里自由组合,自由讨论。
3、学生汇报。
4、学习课文。
(1)小时侯的霍金就很爱问,第一段里就说了。出示句子“他还特别喜欢问这问那”
(2)霍金都爱问什么问题呢?自己找出霍金的问题仔细读读。(3)学生找出问题后,教师出示相应的片。(4)学生自由练读。
(5)爸爸妈妈对待霍金的问题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自己找出来。(6)同座位互相练读。(7)男女生练读。(8)师生对读。
(9)霍金听了爸爸的话后,他有什么感想呢?
5、全班齐读第六段。
6、学生谈感受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霍金勤学好问的精神。
2、正确书写生字“求、识、幼、深、根”。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霍金遇事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感情。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非常、特别、十分”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去拼音生字学生认读。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二、朗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霍金小时侯是个非常爱问问题的孩子,他经常问爸爸、妈妈各种问题,现在就请你们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在小组里朗读课文。
3、分小组汇报朗读。
4、学生评议。
5、小结:同学们读的真不错,霍金从小就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孩子,正因为他这么爱动脑筋,从小就爱探求科学知识,长大了才成为一名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希望同学们也象霍金那样,爱动脑筋,多提问题。
三、课后练习。
1、出示三组句子
张衡非常认真地数星星。
霍金特别喜欢问这问那。
徐悲鸿画马十分刻苦。
2、自由读句子。
3、比较这几组句子里带点的词语。
4、教师讲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感情朗读课文。
3、同步练习。
4、预习古诗诵读。
板书设计:
课后记:
古诗诵读:《长歌行》
教学目标:
1、随诗句认识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3、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积累情感。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讨论:说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2、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
1、读读古诗,找出你不认识的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把它们读准。
2、把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再读古诗,大致了解诗意。
1、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读,把诗句读顺。
2、讨论:说说你懂了什么?(结合图)
3、全班交流。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教师诵读古诗。
3、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诵读古诗。
4、指导背诵。
五、作业设计。
把今天学的古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课后记:
语文乐园三 教学内容:
1、按照偏旁归类组词。
2、会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
3、会根据图意,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表达。
4、会用自己喜欢的边框画上自己喜欢的画。教学重难点:
1、会根据图意,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表达。
2、会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字典 教学过程:
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
(1)出示三个偏旁(2)出示词语(3)找找规律
2、查一查,认一认。
(1)教师教部首查字法的步鄹(2)以一个字为例。
(3)学生联系用这种方法查字
3、读一读,比一比。(1)出示两句话
徐悲鸿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功。(2)比较2句话有什么不同(3)哪句更好。
4、读一读。
(1)自由读短文
(2)说说短文蕴涵的含义
二、探究与发现。
1、出示四幅图。
2、展开想象,分组交流。
3、小组汇报。
三、我的作品。
1、出示画好的我的作品
2、学生先搜集自己喜欢的句子 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上漂亮的花边。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正确、流利的语言描述出秋天的树叶。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优美的词句来描绘秋天,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用正确、流利的语言描述出秋天的树叶。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请三名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乐乐、文文和兰兰。
2、再现文中的对话。
3、他们描述的秋天的树叶可真美啊。秋天到了,同学们今天你们也带来了自己收集的树叶,我们也学这三个小伙伴一样来说说这美丽的树叶吧。
二、小组交流。
1、自由组合小组。
2、师:同学们在小组里你可以仔细观察自己收集的树叶,可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画一画,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介绍你最喜欢的树叶,说完后,请在小组里自己评一评,选出说的最好的在全班交流。
3、小组交流。
4、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棵光秃秃的大树,小组里说的最好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树叶贴在树上,向全班同学介绍。
三、教师小结。
四、综合性学习。
1、我们看到了秋天美丽的树叶,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还有着美丽的色彩,桃花红,柳叶绿,那是春天的色彩。秋天的色彩又是怎样的呢?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你会发现,秋天也是五颜六色的。秋天有蓝蓝的天空,有金黄的稻田,有火红的高粱````
2、仔细观察,看那些颜色在秋天是常见的,再找一找描写这些颜色的词句,并抄下来。
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五十一个生字,会写三十四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内容,充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的乐趣。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当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3、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学重点:
1、认识五十一个生字,会写三十四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会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学难点:
1、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内容,充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的乐趣。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当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围绕“奇妙的自然”来编排的。
《识字二》内容安排匠心独运,生动形象的通图片会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识字。三篇课文内容趣味十足,引人入胜。《篓子里的青虫》,你会同小黄鸡一样惊呆了:篓子里怎么会飞出一大群蝴蝶?小青虫呢?它们到那里去了?学习《会上树的鱼》讲述了勇敢正义、会蹦会跳、会上树的弹涂鱼的精彩故事。《自然界的时钟》里,从早到晚,不同的花儿会定时地向你点头、微笑、散发花香,不同的昆虫也会根据花儿开放的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你会发现大自然就是一座美丽的时钟。古诗诵读《绝句》紧密集合本单元的话题,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孩子们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的乐趣,密切联系孩子们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读书、观察、感悟、发现的过程中,悄然地播下探索科学奥秘的种子。课时安排:
《识字二》 二课时
《篓子里的青虫》 二课时 《会上树的鱼》 二课时 《自然界的时钟》 二课时
《绝句》 一课时
语文乐园四 三课时
识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己识字的能力。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己识字的能力。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学会本课生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学会本课生词。教学难点:
能熟练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花吗?你喜欢看什么花?
2、生自由发言。
3、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花。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
(3)出示生字,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5、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6、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7、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1、让学生认一认挂图,并将相应的词条贴在下方。
2、教师指导学生把音念准。
3、学生带读词语。
4、全班齐读词词。
5、连一连,将词语与图画连起来。
四、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培养学生自己识字的能力。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10个生字,会写8个字。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己识字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词,指名朗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二、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三、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同步练习《识字二》。
3、预习第10课。
板书设计:
课后记:
10、篓里的青虫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课后8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4、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课后8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2、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课后8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3、初读课文,朗读感悟,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课后8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2、初读课文,朗读感悟,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大自然里除了有会上树的鱼,还有各种各样的奥秘。
出示蝴蝶和青虫的图片,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读完课文,我们就会恍然大悟。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2、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3)出示生字,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知道的?
2、学生质疑问难。
3、自由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想一想:篓子里的小青虫是哪儿来的?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指导朗读句子。
(1)大大小小的青虫太多了,鸡妈妈一家不停地吃着。
(2)有只小黄鸡越吃越有滋味,心想:“我逮它一大批,藏起来以后吃。”
6、大声流利读1——4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思考:小青虫到哪里去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10个生字,会写课后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4、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本课10个生字,会写课后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2、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小青虫到哪儿去了?围绕问题学习5——8自然段,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句子。
2、讨论:小青虫到底到哪儿去了?谁来告诉小黄鸡。
3、蝴蝶的生长过程到底分为哪几步?找一找,说一说。
卵——青虫——蛹——蝴蝶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四、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小青虫到哪儿去了?请你告诉小黄鸡。
4、预习11课。
板书设计:
课后记:
11、会上树的鱼
教学目标:
1、会认个9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全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弹涂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了解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并从中培养学掌握自然奥秘的精神。教学重点:
1、掌握9个生字的音、形、义,会认8个字、和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全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弹涂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了解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并从中培养学掌握自然奥秘的精神。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
2、流利诵读全文,分角色朗读。
3、初读课文,朗读感悟。教学重点:
会认9个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教学难点:
1、初读课文,朗读感悟。
2、流利诵读全文,分角色朗读。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见过各种鱼儿,请大家把找到的资料拿出来说一说。
2、学生自由发言。
3、今天我们要认识一种十分奇特的鱼。这种鱼会上树。你们见过会上树的鱼吗?
4、板书课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5、想一想,你从中想知道什么呢?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3)出示生字,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1、在小组中全体读全文,读熟后小组合作,分别由2——3名同学扮演小蜗牛,一名同学扮演弹涂鱼,一名同学扮演大树,互相合作,边读边演课文内容。
2、学生上台表演,比一比,哪个小组配合得好,哪位同学表演得出色。一个小组演完以后,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评价。
可以从人物的表情、对话的语气等方面来评价。
3、全班齐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个生字的音、形、义,会写8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弹涂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了解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并从中培养学掌握自然奥秘的精神。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10个生字的音、形、义,会写8个生字。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弹涂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了解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并从中培养学掌握自然奥秘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课后习题三,汇报情况。
二、读懂全文。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
弹涂鱼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鱼?找出它的特点。
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1)身子可以像吹泡泡似的胀大起来。(2)会叫、会咬。(3)在陆地上会蹦。(4)会爬树。(5)吃蜗牛。
4、教师介绍弹涂鱼的资料。
三、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那些有趣的小动物?说一说。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预习12课。
板书设计:
课后记:
12、自然界的时钟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课后10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
3、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课后10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课后10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3、初读课文,朗读感悟。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课后10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
2、初读课文,朗读感悟。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提问:时钟的作用是什么?(师出示小钟)
2、自然界中也有钟,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3、板书课题:自然界的时钟,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3)出示生字,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自然界的时钟指的是什么?
2、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10个生字,会写课后10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通过课文的学习,朗读感悟,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本课10个生字,会写课后10个生字,学会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全文。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朗读感悟,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书上列举了哪几种花儿?它们是怎么报时的?
2、小组讨论,汇报。
3、指导朗读。
4、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其他的动植物报时的方法。
5、为什么有一些动植物能准时的活动或开放呢?帮助学生理解“生物钟”。
6、大自然中有哪些动植物能报时呢?学生互相交流。
7、感情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四、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那些自然界中有趣的生物钟现象?说一说。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预习古诗。
板书设计:
课后记:
古诗诵读《绝句》
教学目标:
1、随诗句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做到熟读成诵。
3、借助图大致了解诗的意思,体验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努力读出诗的韵味,感受春天的美好。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 教学过程:
1、出示挂图:学生观察,讨论:说说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2、读诗题。介绍诗人杜莆。
二、初读古诗。
1、读读古诗,找出你不认识的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把它们读准。
2、把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再读古诗,大致了解诗意。
1、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读,把诗句读顺。
2、讨论:说说你懂了什么?(结合图)
3、全班交流。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导语:新绿的柳枝上有一对黄鹂在欢唱,一行白鹭在蔚蓝色的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诗人凭窗远眺西山雪岭,看到山上的积雪。再向门外一看,见到停泊在岸的来自东吴的船只。
2、教师诵读古诗。
3、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诵读古诗。
4、指导背诵。
五、作业设计。
把今天学的古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课后记:
语文乐园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五组反义词。
2、把句子的意思说完整,和了解如何把句子写形象。
3、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中奥秘。
4、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5、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六组反义词。
2、把句子的意思说完整,和了解如何把句子写形象。
3、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中奥秘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五组反义词。
2、看图读词,理解词义并积累词汇。
3、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内容。
4、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中奥秘。教学重点:
1、了解六组反义词。
2、看图读词,理解词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各方面积累词汇,并能比较两组句子的不同。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师:生活中有许多词的意思正好相反,你们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2、读一读文中的反义词。
3、指名小老师带读,全班齐读。
4、把“——”都换成对字,再读一遍。
二、看图读词语。
1、看图,图上画了些什么具体指导学生说清楚,完整
2、教师相应出示词语。
3、男女生合作读词语。
三、连一连,读一读。
1、谁能来说一说描写不同的景色的词语呀?
2、指名读一读词语,全班齐读。
四、读一读,比一比。
1、小黑板出示句子,自由读句子,用笔画出不同的地方。
2、识一识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赛一赛,看谁读出其中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理解诗句,发现汉字的结构规律。
2、把句子的意思说完整,和了解如何把句子写形象。
3、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中奥秘。
4、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重点:
1、学习诗歌,理解诗句。教学难点:
1、把句子的意思说完整,和了解如何把句子写形象。
2、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中奥秘。
3、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一说。
1. 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歌。2. 找出诗中不懂的地方
3. 讨论:大自然中你还观察到哪些语言?
4、全班汇报。
二、我的作品。
1、学生汇报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
2、按照书上的例子完成填空,再连起来读一读。
3、呈现作品,学生争当小诗人。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我爱听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之间口语交际能力。
2、要求学生能完整、通顺地向同学讲述自己最爱听的故事。并富有情感。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完整、通顺地向同学讲述自己最爱听的故事。并富有情感。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你们一定是在故事中长大的吧!你爱听哪方面的故事呢?
2、这里有几个小朋友在讲故事呢,听听他们在讲些什么吧!
3、指导看图,指名读对话。
4、你爱听那方面的故事?你的同学爱听哪方面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二、范讲故事:
1、老师这里有一个故事,那在老师讲故事之间,你们想给老师提什么要求呢?(A、声音响亮 B通顺完整 C、有感情)
2、听完故事、交流自己听了故事的感受。
3、同学们,你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
4、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与同桌互讲感兴趣的故事,并交流其感受。
讲的同学力求江得生动,能吸引同桌,让他爱听。
听的同学要听得认真,能谈出自己听后的感受。
5、四人小组把故事讲给大家听,相互交流。
6、上台讲故事,全班交流。
7、评出”故事大王“,发给小红花。
三、巩固练习、活化知识:
回家后,打听自己的父母爱听什么故事,并把自己喜爱的故事讲述给他们听。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十个生字,会写二十四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内容,感受成长的快乐,学会善待自己,珍爱生命,让每个学生的生命历程充满自信与快乐。
3、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学重点:
1、认识三十生字,会写二十四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会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学难点:
1、能通过朗读感悟课文的内容, 感受成长的快乐,学会善待自己,珍爱生命,让每个学生的生命历程充满自信与快乐。
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围绕“成长的故事”来编排的。
《雨后》写的是快乐的童年中的小插曲,天真、童真跃然纸上。《滚铁环》体会“我”滚铁环的快乐,感受乡间孩子们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生活。《刮脸》讲述了一个小大人“贝当”的有趣故事。故事中一个个有趣的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充满童真的小男孩渴望长大,年龄虽小心却不小的“成长宣言”。古诗诵读《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这三次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朴实自然,却令人寻味。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零距离的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感受烂漫的童真。在分享他们成长的喜悦和烦恼的同时,要学会善待自己,珍爱生命,让每个学生的生命历程充满自信与快乐。课时安排:
《雨后》 二课时 《滚铁环》 二课时 《刮脸》 二课时 《寻隐者不遇》 一课时
语文乐园五 三课时
雨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体会孩子们雨后游玩戏水时的欢快心情。
3、鼓励学生由熟练朗读到试着背诵,积累语言。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重点。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课文,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指名读题,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3)出示生字,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小节?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小节。(3)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节,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
2、指明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四、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生活,揭示课题。
1、情境导入。
2、教师:大家都曾有过戏水的快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们雨后戏水时的欢乐情景写成了一首诗歌,说不定诗歌当中还有我们的影子呢!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呢?
二、自读文本,初步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读诗歌。
2、教师范读,感知诗歌内容。
3、出示生字,认读生字词。
4、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展开想象,感受童趣。
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第一节,说说自己仿佛看见了什么?
3、“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4、指名朗读第一节第二句,领会、品味诗歌情感。
5、雨后的广场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请大家带着欢乐的心情读读第一节。
四、指导表演,体验快乐。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诗歌二、三节,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同桌之间把二、三节中所描写的情景演一演,看谁演得好。
3、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在位置上自由表演。然后,让学生评议台上同学那里表演最精彩!
4、引导学生把诗歌中的童真、童趣读出来。
五、精品细读,理解感悟。
1、学生自由读第四节,具体看看小妹妹在听了哥哥的提醒,看到小哥哥滑了一跤后,她自己是怎么跑的。
2、小妹妹撅着两条粗短的小辫、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的后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3、体会“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所包含的情感。
4、指导用多种形式诵读。
六、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分角色朗读诗歌。
2、背一背,把你喜欢的诗句背给同学听。
3、想一想,把小朋友们雨后戏水时的情景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课后记:
14滚铁环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读课文,体会“我”滚铁环的快乐,感受乡间孩子们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生活。
教学重点:课文第2、4、6自然段,品读、感知语言形象,领悟滚铁环的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板书课题:滚铁环
2、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二、学生初读课文。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检查生字读音。(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可以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3)出示生字,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小节?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小节。(3)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节,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指明朗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课题。
二、学生自由读全文,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激情导读,开启思路。
2、读中品悟:这一段写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这些声音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摩擦——丝丝丝
流动——丁丁丁 } 悦耳和谐的乐曲
拍打——踏踏踏
3、扩展体会:悦耳的乐曲是什么样的声音?你在什么地方听到过悦耳的乐曲?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四、师生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试读。
2、出示小黑板,学生做填空练习。
3、引导学生体会所填词语的表达效果。
4、引导想象,发展思维:滚铁环的路上,我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仿写:(_____也_____,_________来了。)先说后写。
5、师生合作读。
6、指导学生表演读。
五、指导学习第6自然段:
1、过渡谈话,激趣导读。
2、指名学生读第6段(读后评议)。
3、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1)许多小朋友在一起流铁环,你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跑向霞光,跑向太阳,跑进春天的怀抱”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情景啊!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4、配乐齐读这一段。
六、总结升华:
七、课堂练习: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课外拓展练习:以“我学会了滚铁环”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课后记: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2.学生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 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教学后记:
2、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 一本正经 谢寥(liào)沙绒毛 假装 钓(diào)鱼
观察 花瓣 合拢(lǒng)手掌 有趣
三、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2.第2自然段
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
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二、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a.学生读课文。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草地就 ;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
情又有什么变化?
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完成作业:
1、熟记田字格中的字。
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
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
“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
“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后记:
3、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
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五、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教学后记:
4、槐乡的孩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2过程与方法: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
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
三、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
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
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
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2.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3、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
c.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
d.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
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6.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7.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
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
b.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
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
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
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
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
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教学后记:
5、灰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教学后记:
6、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重点: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教学难点: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说说课前自读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学习小组内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细读感悟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精读入情
1.男女生、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再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演读入境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描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教学后记: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ân)惊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
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藏”字17画,第六笔为“┖”。“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三、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
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四、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五、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六、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教学后记:
8、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三、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
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
1.齐读句子、体会。
2.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
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教学后记: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难点:
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 教学后记:
10、风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些具体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
(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
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
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
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教学后记:
11、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1、“爽”“柿”的字形,“扇”“梨”“粮”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2、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3、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留心、在意等)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五、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枚”的右边不是“文”;“柿”的右边易错。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3、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教学后记: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
教学难点:
创作诗歌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七、作业
自编一首诗。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
2.过程与方法: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 大家带来很多的来的快乐,是吗?板书:秋天的快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说说。
b、具体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准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2)说出自己的快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习作: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
二、写前指导
1、请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
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抽生上台展示、交流,评价。
3.交流好词好句。
三、写作
1.根据自己的画和描述写一段话。要求:事情叙述清楚、完整,语句通顺,用上了好词。
2.同桌相互交流所写的,并相互提出意见。
3.自行修改
四、交流、欣赏
1.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佳作欣赏,大家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3.自己再次修改。
4.把话读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老师听。
五、作业
1.誊写
2.家长写出评价。
3.把画和话贴在教室的墙上。教学后记:
13、花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以后,心中有什么问题吗?
2.一位植物学家按一定的原理将各种花种在一起,制成了花的时钟,并根据花的开放来判断时间,他的这种做法奇妙吗?你想不想知道这位植物学家是根据什么原理来制作的这个花钟呢?让我们走进花钟这篇课文,来一起揭示其中的奥秘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型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
b.小组互动,“我说你猜”,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C.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三、通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第一段:归纳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现象。
第二段:揭示了不同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第三段:植物学家根据这一现象的巧妙运用。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新词。
二、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2.精读课文,细细品味。
a.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归纳现象
读一读: 你发现了一个什么有趣的现象
填一填:牵牛花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 薇 睡 莲
万瘦菊 烟草花
月光花 昙 花
议一议:作者用不同的句式来描述花的开放,这样的方法好吗?
赏一赏:将收集的文中几种花盛开的图片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
品一品: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感悟它的美。
b.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揭示原因
细读课文,思考: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小组交流::通过读书,你找到了答案了吗?
集体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揭示原因: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联系。
C.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花钟制作的巧妙
回顾全文,说说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妙在哪里?
齐读课文,读出对修建奇妙花钟的赞叹。
3.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三、交流感想:
你从这位植物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课外扩展:
1.自制花钟。学习花钟的方法,仔细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它们开花的时间,按它们开花时间的先后顺序,把植物的名称记录在自画的钟面上。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这些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2.根据学校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好观察日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花钟
(不同的花种在一起)
花的开放跟温度、湿度、光照 教学后记:
14、蜜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教学后记:
15、玩出了名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
2、过程与方法: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
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 与“阅”、“闭”,“腿” 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二、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教学后记:
16找骆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过程与方法: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这是本课的重点;重点是理解老人观察很仔细,分析很具体。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2、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探究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
(1)阅读老人的判断句子,再读他观察的发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二、通过阅读理解词语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三、学生问题提出与讨论
1、课文为什么先写了老人的判断,然后才写老人的观察?
2、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附:板书设计
判 观
断 骆 驼 察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观察中的发现
第五篇:人音版音乐第三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三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问声好
教学内容: 聆听: 管弦乐《森林水车》
表演: 歌曲《早上好》 歌曲《小麻雀》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
二、动脑为歌曲编创歌词、动作。
三、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与表演的优、缺点。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早上好》;聆听《森林水车》;编创与活动:歌谣。第二课时:表演《小麻雀》;编创与活动。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歌曲《早上好》
1、听录音范唱《早上好》,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三拍子8小节;二拍子8小节)用课本右上角的拍踏方式。提示:感觉到有什么不同?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曲熟悉后,可将学生分两组形成小圆圈,按课本右下角“走”的方式,边唱边走。
6、分组编创《上学路上》,边唱边表演。如果自己感到满意,就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朵大红花。
二、聆听《森林水车》
1、教师不加任何引导,让学生注意听音乐。聆听后回答: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
2、教师结合图片、幻灯片介绍欧洲古老的水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3、复听音乐,用彩色笔涂颜色或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太阳升起的感觉。教师不要限制学生,让学生自由想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再谈一谈为什么。
三、编创与活动
这是一段歌谣。可以按课本上的节奏读,可以编创歌谣的节奏,还可以加入打击乐伴奏、表情、动作。教师可引导学生分组编创,然后各组表演自己编创的不同节奏的歌谣。歌谣可以处理成渐强、渐弱,表现孩子们走近又走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小麻雀》
1、听歌曲录音拍节拍,感受歌曲。
2、第二次边听录音边拍节拍,用轻声哼唱。
3、听教师范唱,小声跟唱歌词。
4、听教师弹琴,边唱边看图、做动作,用动作帮助记忆。
5、听录音,分小组编创歌词和动作。
6、将四组学生编的歌词和动作综合成四段,分段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
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小麻雀》伴奏。第一行图谱:可选择木鱼或双响筒。第二行图谱:可以选择串铃或沙球。第三行图谱:可选择三角铁或碰钟。
1、选择打击乐器可让学生自行选择。可分组选择,每组选择三种乐器搭配在一起,演示给大家听,尝试搭配的效果。
2、合着同学们的歌声伴奏,看哪一组做得协调、好听。
第二课 时间的歌
教学内容: 聆听: 管弦乐《在钟表店里》 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
表演: 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歌曲《这是什么》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唱《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二、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编创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聆听《在钟表店里》;表演《时间像小马车》;编创与活动:探索生活中的声音。第二课时:聆听《调皮的小闹钟》;表演《这是什么》;编创与活动:传消息。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在钟表店里》
1、初听音乐,学生根据音乐展开联想。
听了这段音乐仿佛你来到什么地方?好像看到了什么?
你知道些细、高、轻、短、快的声音表现了什么?那些低、粗、长、慢的声音表现了什么?
2、复听音乐,听到相同的音乐举手表示。
你感到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表演《时间像小马车》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学生听录音跟唱歌曲,边唱边用手按课本上的示意线做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高低。
2、这首歌速度比较快,演唱时尤其要注意节拍重音,字头要清楚,唱“哒哒”时应舌尖动作,使吐字清晰,唱时省力。
3、初步学会歌曲便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听录音,编创歌曲动作,选择打击乐器。选择哪几件打击乐器伴奏这首歌曲比较理想? 哪一件乐器像马铃声?哪一件乐器像马蹄声? 小马车奔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声音伴奏? 怎样变换力度敲击更加合适?等等
4、分组汇报,一组学生表演,一组学生唱歌,一组学生打击乐伴奏,共同合作完成歌曲的表现。
三、编创与活动: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这是一个高低、长短、强弱的综合性练习。
1、教师事先准备好水桶、玻璃杯、易拉罐、木梳、纸等物品。
2、启发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能发出声音?怎么使它们发出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声音?
3、还可以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物品,敲击出声音,列举自己探索到的高的、低的、长的、短的声音,做出来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调皮的小闹钟》
1、聆听《调皮的小闹钟》可先讲一个小故事:小闹钟有病了,不能按时叫醒他的小主人,不主人开始修这个小闹钟,他修好了,心里美滋滋的,你们听,他修好了吗?
2、听录音,学生可随着课本上的图谱用手指指点。
3、发现小闹钟有什么特点?复听时每次都用手点出来,表示你听到了。
4、再次复听时,把小闹钟走动的声音画在课本上,看看谁画的次数准确。
二、表演《这是什么》
1、静静地听可见录音。.提示:歌曲中唱的是什么?为什么?听录音填画钟表。
2、听教师范唱,随着教师的歌声轻轻拍手、拍腿。
3、小声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跟着琴声填唱歌词。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地咬字唱歌。“嘀嗒”要唱得整齐轻巧,“当当”相对要强,连贯。
5、分小组表演歌曲,听听他们的歌词唱得是否很清楚、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
6、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怎样敲最合适?听一听是否与同学们的歌声融合在一起很好听。
三、编创与活动:传消息
这是一个编创节奏,培养内心听觉的练习。
要求:分小组不出声音地做。由每一小组的第一个学生编创四拍节奏,写在课本上,然后点在下一个学生的手心里,向后传,直到最后一个同学,由最后一个同学站起来,边读边打出节奏,由其他组同学验证是否正确。然后由下一个学生换到第一座位,游戏开始。至小组内每一个学生。评定:根据每小组节奏准确率的高低确定优胜组。在自己的课本上画大红花。
第三课 童话故事
教学内容: 聆听: 管弦乐《小天鹅舞曲》 管弦乐《糖果仙人舞曲》
表演: 歌曲《小红帽》 歌曲《有一个人在林中》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糖果仙人舞曲》、《小天鹅舞曲》,唱《小红帽》、《有一个人在林中》童话色彩的音乐和歌曲,感受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二、结合口风琴键盘认识d、r、m,能按正确的姿势、按字母谱准确吹奏口风琴。
三、主动参与编创动作表现歌曲,填唱名,选择打击乐等音乐实践活动。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聆听《小天鹅舞曲》;表演《小红帽》;编创与活动:认识口风琴及字母谱d、r、m。第二课时:聆听《糖果仙人舞曲》;表演《有一个人在林中》;编创与活动:填格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小天鹅舞曲》
1、初听前可结合图片或幻灯,用行动的语言讲述《天鹅湖》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分辨乐曲的情绪。提示:听到音乐,你感觉小天鹅怎样舞蹈?
2、复听时,让学生扮演小天鹅即兴舞蹈。提示:看谁的动作轻盈,合上音乐。
3、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件打击乐器合着音乐敲击。
提示:请你用耳朵仔细听,敲击声音的强弱是否与音乐想适合?使学生注意乐感,培养合作的意识。
4、在适当的时机简单介绍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二、表演《小红帽》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从感受入手,多听录音或范唱。
2、在学生跟唱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可指导学生边唱边表演。可以看课本上的图做动作。还可以启发学生编创与课本不相同的动作表演,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4、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童话故事《小红帽》改编 歌词,加入情节表演,可制做道具配合表演。形成唱歌-表演-唱歌。
三、编创与活动:认识口风琴及字母谱d、r、m 口风琴是一种簧片键盘乐器,以很少的气息吹奏,便可以得到足够的音量。适合低年级儿童吹奏。键盘同风琴、手风琴,一般有两组以上的琴键,音域超过两个八度。
站姿演奏时:左手托住乐器下部,右肘抬起,右手放在键盘上,用嘴轻轻咬住吹口,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坐姿演奏时:身体坐直于座位的前1/2处。双脚自然分开。d、r、m三个音由1、2、3指演奏。演奏姿势见课本图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糖果仙人舞曲》
1、初听音乐,教师可不讲剧情,让学生静静地感受音乐的梦幻色彩。
提示:在音乐中听到什么奇特的声音了?请你用动作表示(指钢片琴的声音)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音乐前,教师可讲述《胡桃夹子》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兴趣。提示:请你想像剧中人的形象,边听音乐边表演。
二、表演《一个人在林中》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提示:哪两句是一样的?有几处是相同的?
2、反复范唱两次,让学生找出相同的旋律,唱一唱。
3、跟着老师有感情地读歌词,填唱歌词。注意弱起的第一个音不要“吃”掉,“紫”字一字两音,高音do要唱得肯定。如do不准,下行la最不易唱准,要注意学生的音准。用模唱解决。
4、学会歌曲后,分角色表演歌曲。提示:想一想怎样表演?
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教学方法。让学生描述野蔷薇花的形状。
三、编创与活动:填格子
要求:用d、r、m填入空格子,形成三音组。学生可以自由地填写,再奏一奏,唱一唱。
1、可在地上或黑板上画出九个圆点的格。选 出一组学生操作。
2、其他学生在自己课本上填写字母形成三音组。
提示:想一想这三个字母谱怎样填写更合适?唱一唱,想办法让它重复得少一些?比一比,看谁唱出的旋律多?
3、把自己填写好的吹奏给大家听一听。
4、试着奏与唱出三个音、六个音、九个音,还有……
5、还可以分组吹奏,每人只吹奏一组,接着吹奏下去,形成连奏(慢一点吹奏),中间不要空拍,如果谁没有接上,就请他为同学们唱支歌。
6、选出优胜组为大家表演。
第四课 跳起舞
教学内容: 聆听: 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 歌曲《雪莲献给北京》
表演: 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在北京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二、能够听着鼓声走和停,锻炼自己的节奏感和内心听觉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三、能准确地、有感情地用打击为歌曲伴奏。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第二课时: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 第三课时: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聆听《雪莲献北京》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1、可结合介绍藏族的服饰、风俗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选取电视片及图片介绍西藏风情。
2、用高兴的心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尤其用衬词“查拉羊卓拉”,用微笑的感觉去唱,既连贯,又要唱足、唱满时值。
3、尝试学跳藏舞的两个动作:踢达步和三步一靠。大多数学生对藏舞的动作很难学做准确,重在感受与体验。
4、选编两个动作,边唱歌边舞,感受藏族人发边歌边舞的气氛。
二、介绍踢达步和三步一靠:
1、踢达基本步:四拍完成
第一拍的前半拍:右脚前脚掌向前蹭一步,左脚向前稍抬成小吸腿。后半拍:左脚原地踏下,右脚稍离地。
第二拍:右脚开始向前踏走两步。
第三至第四拍:换脚做第一至第二拍动作。
2、三步一靠:也叫长靠或“复木错”。走三步一靠脚,一般做慢拍处理。八拍完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在北京的金山上》
1、初听音乐,可让学生随乐曲轻轻地拍着手。
2、复听时自编动作,随着音乐跳舞。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二、编创与活动
1、做游戏前,教师应将走、跑、停的图形谱板书在黑板上,或讲清区分的办法。
2、学生听教师的鼓声走或跑,鼓声响起之前,教师要给速度,如一二一起。鼓声停,学生心里数一、二、三、四,再听着鼓响声去做走或跑。
3、学生可在座位过道进行,可一组一圈,也可以形成里外两圈,行走的方向相反,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不受他人影响的能力。里外圈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的动作准确率高。
4、在游戏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同学要表演节目。也可以让学生来设计游戏的方式,大家来做。
三、做游戏的方法 若干学生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站立,教师手持铃鼓站在中间。教师按4/4拍击鼓,拍一下鼓心,击三下鼓边。鼓声响 X X X X,学生听着鼓声左脚起步行走。教师的鼓声换成XX XX XX XX 学生按节奏小跑步。当鼓声停止时,学生自选动作做4次。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我的家在日喀则》
1、教师可结合地理知识简单介绍日喀则。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演唱时情绪饱满,声音要轻快,不要拖拉。
3、学会歌曲后,学生自选乐器为歌曲伴奏。
提示:想一想三种乐器怎样敲击声音与唱歌全起来效果最好、4、分组伴奏,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
二、聆听《雪莲献北京》
1、初听歌曲。
提示: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
提示:如果用动作表演,你选择哪一种、引导学生看图思考,选一种动作边听边跳。
第五课 爱劳动
教学内容: 聆听: 歌曲《劳动歌》 歌曲《海娃的歌》
表演: 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 歌曲《种玉米》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二、结合口风琴的键盘位置认识字母谱f、s,并能准确地吹奏。
三、能主动投入编创歌词、编创动作、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实践活动。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聆听《劳动歌》;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编创与活动:口风琴知识。第二课时:聆听《海娃的歌》;表演《种玉米》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劳动歌》
1、初听前,教师可讲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听音乐的兴趣。听后提示:《劳动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复听时,自编动作表演,可分小组设计动作,尤其对“用力”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动作表现、理解劳动内容。
二、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
1、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
2、启发学生叙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辛劳,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3、歌曲中的妈妈可以理解为其他和辈,再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编创成新歌词演唱。
4、边唱边表演,看谁表演得好。
三、编创与活动
1、结合键盘图认识字母谱,知道手的位置。让学生看图说出f用4指,s用5指演奏。
2、教师带着学生依次吹奏五个音,让学生动脑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吹奏这五个音,吹奏的方法有多样。
3、在三个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组填写唱名字头,以小组为单位填充旋律,看哪一组填充得好、唱得准确。
4、可以在教室里画上格子,填上字母谱边走边唱。看谁唱出的旋律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海娃的歌》
1、初听前可提示:是否去过海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 你捡过贝壳、小虾吗?让学生明白“赶海”的含义。
2、初听后可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小海娃给你怎样的印象?
3、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二、表演《种玉米》
1、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变换方式感受,跟唱学会歌曲。
2、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但不要唱得过强,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另外注意“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楚;连续的两个附点不要忽略;两拍的长音要唱足。
3、选几名学生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沙球是左手一拍一次,右手一拍两次。)还可以建议学生选用其他打击乐器,设计敲击的方法,尝试效果。
第六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内容: 聆听: 管弦乐《袋鼠》 管弦乐《鸟店》
表演: 歌曲《我的小绵羊》 歌曲《小袋鼠》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听《鸟店》、《袋鼠》,唱《我的小绵羊》、《小袋鼠》,感受音乐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突出本课主题“可爱的动物”,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通过编创动作、歌词,尝试用口风琴模拟鸟儿的叫声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我的小绵羊》;聆听《鸟店》;编创与活动 第二课时:聆听《袋鼠》;表演《小袋鼠》;编创与活动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我的小绵羊》
1、用听唱法唱会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快而亲切有感情的声音演唱,启发学生想像小绵羊的可爱,白白的绒毛,躲在绿绿的树丛里的情景。
2、在演唱歌曲时,注意歌中带有 “>”的字要唱得有力,并提示学生句尾两个音不同,不要唱错了(“12”与“54”)与,唱会歌再选择合适的地方加入小动物的叫声。
3、可分小组演唱,互相评价,看哪一组同学演唱的感情饱满、吐字清楚。
4、启发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编唱新歌词,可将同学们编创的歌词整理为几段,全体同学逐一演唱。
二、聆听《鸟店》
1、初听前教师不要讲解,让学生产生的第一印象是听来的。提示:音乐描写了什么时间?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教师启发学生注意在音乐中听以了什么动物的叫声?听到后举手表示,然后复听音乐。
3、复听后,让学生分组编创音乐的结尾。动脑筋想一想,怎样用打击乐、口风琴及人声来表现。提示:傍晚鸟儿们怎样了?
4、分组表演给大家听。选一组结尾。
5、再听音乐,把自己的结尾与音乐连起来。
三、编创与活动1
1、提示学生发现树丛里各种各样的动物,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
2、可在学会歌曲后,将这些动物编创成新的歌词。
四、编创与活动2 这是一首谜语歌谣,要求边读边拍,读拍准确。
1、默读歌谣,说出它的谜底是什么鸟。自由编创拍击动作。
2、教师提示学生对拍手的方式有很多种,想一想怎样拍。如:对拍手心、对拍手背、单拍掌等等,让学生自己去创造。
3、学生两人一组边读边拍,看哪一组歌谣读得好,动作拍得好看。
4、教师启发学生自创谜语歌谣大家猜,边读边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袋鼠》
1、可放在学唱歌曲《小袋鼠》之前进行。
2、可指导学生讨论袋鼠的有关知识,描述袋鼠敏捷的动作和机警的神态。
3、初听乐曲,说一说音乐中描述的袋鼠给你的感受。
4、复听乐曲。提示学生跟着音乐做袋鼠跳动的动作,用动作感受音乐。
二、表演《小袋鼠》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根据学生的程度安排范唱和录音感受的次数。
2、指导学生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讨论:这首歌怎样唱才能表现小袋鼠的可爱?教师可示范,用连音、断音两种唱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区分哪一种更好。
3、演唱时请提示学生,第一乐句为:2 3 2 1 | 2 -| 第二乐句为:2 3 2 1 | 6 -|,不要唱错了。“装满了”的“了”字应读li o。
4、学生歌表演可参照课本上的动作,也可以自编动作表演,教师应鼓励自编动作的学生,鼓舞创新和求异的意识。
三、编创与活动:摘果子
这是一个明确时值比例关系的练习,以趣味化的形式出现。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 X - = X X,X = X X 的时值比例关系。
1、提示学生观察小袋鼠口袋上有什么标记?每个小袋鼠能摘几个果子。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用划线的方式连到小袋鼠口袋上。搞清楚有的小袋鼠可以多摘,有的小袋鼠只能摘一个,并说出为什么。
第七课 小小音乐家
教学内容: 聆听: 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合唱《小乐队》
表演: 歌曲《快乐的音乐会》 歌曲《唢呐配喇叭》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百鸟朝凤》、《小乐队》,唱《快乐的音乐会》和《唢呐配喇叭》,理解人与自然的主题,感受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及歌曲《小乐队》的趣味性。
二、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三、能为歌曲编动作,用字母谱编创旋律,表达自己的情感。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快乐的音乐会》;聆听《百鸟朝凤》 第二课时:聆听《小乐队》;表演《唢呐配喇叭》;编创与活动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快乐的音乐会》
1、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旋律。
2、随着歌曲录音或范唱拍手,感受节拍。
3、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 描述歌中乐器的样子,如何演奏?
4、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徒手模仿乐器演奏。评价模仿演奏的是否准确。
5、跟着教师的琴声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6、按小组分段唱歌,徒手做演奏动作,在学生中展开互评,看哪一组唱“奏”得好。给予掌声鼓励。可齐拍手 X X | XX X | 反复四次。
二、聆听《百鸟朝凤》
1、静静地细听乐曲。初听后结合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认识演奏乐曲的乐器--唢呐。提示:乐曲表现了什么景象?使你想到了什么?
2、复听时,提示学生注意唢呐模仿的不同的鸟叫声,有多少种?试着学一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小乐队》
1、初听前,老师可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乐器图,有条件的学校可选用《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里的乐器演奏片断,让学生感受乐器的音色。
2、初听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几种乐器。
3、复听时模仿演奏乐器。
二、表演《唢呐配喇叭》
1、用听唱法学唱《唢呐配喇叭》。听录音感受旋律。
2、提示学生,歌中的“里乐拉”唱得轻快,有弹性。“喇”、“唢”在歌中一字多音,要以重音强调唱出,演唱时速度可稍慢,便于表演。
3、听着范唱或录音演唱,演唱时可将学生分成组,徒手按课本上的标记做打击乐敲击动作,边唱边做。
4、歌曲学会后,选几个深长用打击乐伴奏,一定要注意打击乐的音响效果,提示学生倾听与演唱合作得是否协调。
5、听录音自编动作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
1、可结合《唢呐配喇叭》一课进行。可引导学生用口风琴当做唢呐或喇叭。学生分组在空格处填上字母谱奏一奏。
2、唱一唱,看谁的旋律好听,由学生评出奏与唱准确的学生,教师可在其课本上盖小红花印,以此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第八课 幸福生活
教学内容: 聆听: 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合唱《歌声与微笑》
表演: 歌曲《同坐小竹排》 歌曲《西伦达》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阿细跳月》、《歌声与微笑》,唱《同坐小竹排》、《西伦达》,感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理解本课主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二、能主动参与听、唱、舞的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愉快、欢乐的情感。
三、能准确地为歌曲打节奏和用打击乐伴奏,积极参加探索声音的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同坐小竹排》;聆听《阿细跳月》 第二课时:聆听《歌声与微笑》;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 第三课时:表演《西伦达》;编创与活动:旋律接龙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同坐小竹排》
1、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拍手、拍腿,看谁的反应快,能跟上歌曲的节拍(可放两遍录音)。视学生的程度,教师可带着学生拍击,体验歌曲的强弱规律。
2、随着教师的歌声和琴声边唱边拍,让学生拍击准确,跟唱准确。注意衬词要唱得连贯,结束音四拍,时值唱足。
3、指导学生分两组进行打击乐伴奏,一组前4小节,另一组后4小节,两组衔接要准确,而且要求学生注意倾听打击乐与歌声的协调。〕
4、一部分学生唱歌、拍手,一部分学生伴奏。
二、聆听《阿细跳月》
1、教师可在初听前,借助于幻灯、图片等简介彝族同胞的有关风俗、服饰特点。然后拍着手听音乐。
提示:你感到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 试试看,编几个动作来表达你的心情。
2、复听时,让学生以轻快的动作随着乐曲跳舞,表现乐曲的欢快情绪。提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我们要多注意一些民族音乐的旋律,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
3、你能唱出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歌,唱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对能唱出歌曲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声与微笑》
1、初听歌曲,随着歌声拍手。
提示: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与《阿细跳月》相比有什么不同?
2、复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 这是一个探索声音的游戏。
1、教师可事先按课本上的图,准备纸盒、高脚杯、碗、啤酒瓶等物品。提示: 怎样让物品发出声音? 一种物品能发出几种声音?
是否能发出高、低、长、短不同的声音?
2、分小组尝试,分组表演。
3、用发现法发现身边的物体,想办法让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西伦达》〕
1、用听唱法学会《西伦达》
2、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跟唱,注意弱起的第一个字不要唱强,要强调第一拍。
3、学会歌曲便可以开始做集体舞。学生手拉手形成一个圆圈,顺时针走,边走边唱第一段。选一名学生唱第二段,被他叫出名字的学生跨进圈子里。这时,圈里的同学再叫下一个同学的名字,循环游戏。
4、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敲打击乐站在圈里,一组学生手拉手边走边唱歌,唱完两段歌后,由打击乐同学敲击右下角的节奏,互换位置,唱歌的同学接过打击乐,游戏继续。
5、学生可以提出新的游戏方法,大家尝试。
二、编创与活动:旋律接龙
用d、r、m、f、s五个音旋律接龙游戏。要求用最后一个音接着编唱。
1、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四组,按课本上的示意做接龙游戏。
2、比一比,看哪一组接龙的次数多,不重复,不出错。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优胜者可在课本上自画小红花。
第九课 美丽的动物
教学内容: 聆听: 音乐童话《龟兔赛跑》
表演: 歌曲《金孔雀轻轻跳》 歌曲《大鹿》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龟兔赛跑》,唱《金孔雀轻轻跳》、《大鹿》,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美丽的动物。
二、能采用不同的情感演唱歌曲,学习并表演傣族舞蹈动作。懂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三、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一定的情境,表现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想像。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第二课时:聆听《龟兔赛跑》 第三课时:表演《大鹿》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1、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2、可结合傣族风景及傣族小姑娘的图片导入新歌的学习。
3、学歌过程中教几个傣族舞的动作,让学生自由编创。
4、歌曲会唱后便练习打击乐的伴奏。课本中的铃鼓有两种击法: 一种是用手指弹击鼓心。一种晃动铃鼓发声。三角铁敲击长音处。
5、听录音敲击打击乐。教师可用手势提示学生使乐器准确加入,第二次可放手,让学生们自己随着歌声准确敲击。
6、一部分学生唱歌,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聆听《龟兔赛跑》
1、初听前可向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讲。
2、听辨大管、单簧管的音乐,想像哪个可以代表龟,哪个可以代表兔?
提示: 说一说龟的音乐、兔的音乐各有什么特点?在课本上的方格中涂颜色或线条。
3、初听全曲
提示: 用动作表现龟和兔的故事。全体同学分角色,还有两个啦啦队。提示: 听了音乐,你喜欢龟还是喜欢兔?为什么?按小兔和龟的行走特点为沿途的节奏涂颜色,把小兔的节奏数一数有多少?龟的节奏有多少?
4、分别读一读、拍一拍龟和兔的节奏。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表演《大鹿》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听唱前,可让学生听着歌曲的录音拍着手轻读歌词,尤其是:“兔儿 兔儿 快进 来 咱们 手把 手挽 牢 -”要读得清晰、准确。
2、歌曲演唱地注意,第一部分是得短促、跳跃,力度适当控制。第二部分力度稍强,情绪饱满,表现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精神面貌。
3、歌曲基本唱会后,便可以加入动作表演,使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学生可以听歌曲的录音设计小兔、大鹿、猎人的动作、表情。分角色进行表演。
4、另选三组学生用打击乐设计“大森林的清晨”、“猎人的追击”、“结尾”,学生可设想多种,再按着课本上的顺序加入打击乐的演奏,将《大鹿》这首歌创造成一幕丰富的音乐剧。使全体学生在歌唱、表演的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
第十课 过新年
教学内容: 聆听: 芭蕾舞剧音乐《窗花舞》 管弦乐《晚会》
表演: 歌曲《小拜年》 歌曲《过新年》 创编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窗花舞》、《晚会》,唱《小拜年》、《过新年》,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新年的热烈氛围,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积极参与编创旋律,用打击乐表现过新年的气氛、自编动作等音乐实践活动。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小拜年》;聆听《晚会》;编创与活动:为新年晚会对歌。第二课时:表演《过新年》;聆听《窗花舞》;编创与活动:热热闹闹过新年 教具准备: 钢琴、教学磁带、录音机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小拜年》
1、可借用图片简介湖南人民欢度新年的风俗。
2、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学生轻轻随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3、跟着老师的琴声默唱歌词。
4、跟着老师的琴声读歌词、填唱歌词。
5、老师再一次有感情地范唱。
6、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地唱歌。
7、听音乐分小组编创动作。
8、边唱边跳。
9、选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二、聆听《晚会》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欢乐氛围。
提示: 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2、三言两语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3、复听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
三、编创活动:为新年晚会对歌
这是用学过的五个音编创旋律的练习。课本出示了例子。
1、提示学生:我们在口风琴上认识了几个音?用这几个音编旋律在口风琴上吹奏出来。
2、分小组编创,吹奏给大家听。
3、听一听,谁编创的旋律好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表演《过新年》
1、提示学生:你是否注意到在过新年时家家门上贴的对联?你喜欢哪一幅,抄在课本上,读给同学们听。
2、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模唱歌曲。提示: “咚咚咚咚锵”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3、边听录音边徒手模仿打击乐器的动作。提示: 选择哪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合适?
4、歌曲熟悉后,分小组编创伴奏。大家唱歌,选一组同学为歌声伴奏。
二、聆听《窗花舞》
1、初听音乐前,教师可简介《白毛女》剧情。
提示: 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感到喜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会剪窗花吗?
2、边听音乐边剪窗花,撕纸花也可以,教师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
3、复听音乐时,自编动作表演贴窗花,跳自编的窗花舞。
三、编创与活动:热热闹闹过新年
这是为打击乐编创节奏进行庆新年活动的练习。
1、提示学生:怎样用打击乐器创造出过新年的热烈气氛?
2、分小组编创。
3、展示每个小组的合奏效果。
期末测试 快乐的冬令营
教学目标:
一、通过测试,了解学生本学期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通过测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测试内容:
一、跳集体舞
二、拍击节奏
三、背唱歌曲
四、听辨歌(乐)曲主题
五、听字母谱编创旋律,吹奏口风琴。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障碍滑雪;冰上芭蕾
第二课时:篝火晚会;雪橇音乐;编创旋律 教学思路:
一、本学期测试共有五项内容,均为趣味化的游戏方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旨在淡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重点突出学生对歌(乐)曲的记忆能力。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加评价活动,在学生中形成评价的常规、习惯。
三、表现好的个人或小组,奖励小红花。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障碍滑雪:
滑雪队有黄、红、绿、蓝四个队。滑雪道上经过的节奏分别如下: X XX XX X XX X X XX XX XX XX XX X X XX X X X XX X 以X为一拍,每个滑雪队各有几拍?学生可以分成四组,将滑雪队经过的节奏击出来。
二、冰上芭蕾
自选一个舞蹈跳给大家看,可独舞也可以小组集体舞。其他人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篝火晚会
篝火周围是九首歌曲的小图标。依次是:《快乐的音乐会》、《小袋鼠》、《种玉米》、《同坐小竹排》、《金孔雀轻轻跳》、《过新年》、《小红帽》、《这是什么》、《早上好》。
测试开始:教师可将歌曲名称写在小纸条上,折好由学生选择,然后完整、准确、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二、雪橇音乐
每个雪橇上是聆听曲的小图标,从左到右是:《阿细跳月》、《窗花舞》、《鸟店》、《四小天鹅舞曲》、《雪莲献北京》、《调皮的小闹钟》六首歌(乐)曲。测试方法有两种:
1、教师选择其中的乐曲播放,由学生说出曲名。
2、由学生说出曲名,并哼唱其中某一段旋律,看谁记忆的旋律多。
三、编创旋律
课本上出示了两小节节奏: XX XX X - |
1、教师指导学生在心里默读节奏,然后自由编创。
2、在课本(白云)处写出唱名字头,即字母谱,然后试着吹奏出来。
3、在学生中展开评价,看哪一个学生编唱吹奏的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