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中班教案2
活动一: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重点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并理解故事。
2.感受艾玛的心情变化,懂得喜欢自己才会快乐。
3.乐于参加操作活动,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装饰活动。
活动准备:
1.PPT。
2.大象图片,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比较观察图片,引发兴趣。
1.观察第一张PPT,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大象。
提问:
(1)这是什么动物?
(2)它们长得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3)哪里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等)2.教师小结:它们是一群大象,有的年轻,有的年老,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这些大象都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全是一种颜色的。
二、引出主人公艾玛。
1.艾玛也是一只大象,可是它和其它的大象不一样。你们猜猜艾玛是一只怎样的大象?他跟其它大象有什么不同呢?
2.引导幼儿观察第二张PPT。
提问:
(1)你们看,艾玛是一只怎样的大象啊?(彩色的大象)(2)艾玛身上有哪些颜色?(带领幼儿一起找一找,说一说各种颜色)(3)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语来形容艾玛身上的颜色,叫——五颜六色。
3.教师小结:艾玛是一只有着五颜六色的花格子的大象,它和其它大象的颜色不同。
三、观察PPT,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1.观察第三张PPT。
(1)这是谁?它们在干什么?(这是艾玛,它们在玩游戏。)它们把艾玛抛起来了。艾玛就好像它们的开心果。
(2)“开心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大家是怎么把艾玛当做开心果的吗?
(3)艾玛特别的与众不同,其它大象会怎样看待和对待他呢?
2.观察第4张PPT。
(1)大象们都睡了,艾玛睡了吗?猜猜它想干什么?(没有睡觉。想偷偷的走掉)(2)艾玛是怎么走的?(艾玛轻轻的走,怕走的太吵了,吵到别的大象)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它走路的样子。
(3)它会去哪里呢?
3.观察第5—6张PPT。
(1)艾玛在森林里遇到了谁?他此刻的心情怎么样?(虽然他很不开心,可是仍然笑着与大家打招呼,把不快乐藏在心里。)(2)看一看,艾玛想干什么?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引导幼儿学一学艾玛用鼻子卷树干摇果子的样子)4.观察第7—8张PPT。
(1)现在的艾玛变成什么样子了?
(2)然后它就回家了。又遇到哪些动物?
(3)想想这次动物们会怎么跟它打招呼呢?(早安,大象)(4)为什么会这么称呼呢?(因为他们也不认识他是谁了)这时艾玛的心情怎么样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5)我们来看看艾玛例假时路过的这个地方,现在回家还是这个地方,两幅图有什么不同?(颜色)为什么颜色会不同呢?(去的时候是晚上,现在是白天,所以回来的时候颜色亮了)其实爱妈妈出去的时候经过这个地方也是白天,那为什么会颜色不同呢?因为出去的时候他心情不好,再美的景色也不觉得美了。
而回家的时候动物们都没有认出它,心情好了,所以看到的景色也显得美了。
5.完整欣赏故事。
图上果汁后的艾玛回到象群后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欣赏故事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
6.装饰大象(1)你们想参加大象们的化妆节吗?那你们想帮大象们化妆成什么样子呢?(幼儿说一说)(2)幼儿装饰。
那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活动二:花格子大象(重点领域:艺术)
一、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欣赏绘本,感知格子图案的优美,对装饰大象图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2、幼儿在创造中学习运用图案的不同排列、对比色的搭配装饰大象,体验运用图案的乐趣。
3、能大胆创意各种图案,体验色彩与图案配合的精彩。
二、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能描绘各种线条、图样。
(2)教师了解《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故事,熟悉装饰画特点。
2、物质环境准备:
(1)《花格子大象艾玛》绘本课件。(2)彩笔油画棒、大象形状的白纸若干。
(3)活动室主题墙面有墙饰图案装饰画,供幼儿欣赏。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环节
老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小动物?(出示剪好的普通大象纸片)小朋友:大象。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扇子一样的两只大耳朵,柱子一般粗四条腿,长长的鼻子,灰色的皮肤,这正是我们平时动物园里大象呢!但是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的这位大象朋友却有些特别呢,让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吧。
(播放PPT绘本封面爱玛图案)
老师: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是什么?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象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朋友:(颜色、形状、图案、身子、皮肤„„„„)
老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这只漂亮的大象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艾玛。那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艾玛大象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奇妙的故事!
(二)、播放课件,欣赏故事,激发幼儿创作欲望。欣赏活动从两个角度出发:
1、欣赏这个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去思考如何去帮助大象艾玛,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2、欣赏绘本中美丽的图案,从色彩、形状等方面去讨论。
(三)、幼儿操作环节,鼓励幼儿相互交流。
在欣赏绘本后进行想象创作。幼儿之间展开讨论,“我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大象,你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大象”,合作交流可以发散幼儿的思维,多种不同的想法会碰撞出不同的、独特的火花。
活动三:打针我不怕(重点领域:健康 语言)活动目标:
1、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难过或疼痛时不哭。
2、引导孩子乐于接受治疗。
活动重难点
重点:培养孩子的勇气。
难点:学习理解儿歌。
活动准备:
搜集或自编儿歌,诗歌。
活动过程:
a、观察图片:图中在干什么?
1、小朋友为什么要打针?
2、小朋友打针应该怎么做?
b、进入主题:
㈠情景表演诗歌的内容。
㈡教师示范性朗诵诗歌。
㈢教师带幼儿学习朗诵3~4遍。
建议:与医务室配合,在注射预防针之前学习诗歌。
附诗歌: 打针不哭病好了
小小针管亮晶晶,里面要谁能治病
打针不哭真勇敢,身体健康多高兴。
c、做一做。
下面那些小朋友表现好?请给做得好的小朋友涂上小星星吧。
活动延伸:
打预防针之前再朗诵诗歌,提醒幼儿控制自己情绪。
幼儿打针时教师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表现,并对打针不哭的幼儿给予奖励,如红花、红旗之类。
活动四:春晓(重点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古诗,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画有古诗中的景象的图片一幅,配乐。
2、经验准备:幼儿有观察过春天美景的经验,主要回顾春鸟啼鸣、春风春雨吹打、春花谢落等声音和景象。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自由表达对春天景色的感受。
提问:春天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春天里你感觉怎么样?请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听的话说一说。(引导幼儿回顾:春天的花、树、风雨,鸟的声音,以及春天温和的气候让人有好睡眠等。结合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丰富相关词语,如小鸟在“啾啾”地唱歌;夜晚刮风下雨啦;有一棵棵开满花的树;许多花瓣落下来等。)
小结: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小鸟在树上“啾啾”鸣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风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里睡觉可舒服了,早晨都不想醒来。
2、教师示范朗诵,引导幼儿初步欣赏、理解古诗内容。
师:古时候有个诗人名叫孟浩然,他特别喜欢春天里的景色,还写了一首诗歌,名字叫《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诗人在春天的早晨里睡醒发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老师示范朗诵古诗后,提问:诗歌里讲了什么?说说哪些地方你听懂了,哪些地方没听懂。
3、教师再次示范朗诵,以边提问边讲解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有谁知道春眠是什么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觉:指不知觉;晓:指早晨。)
小结:“春眠不觉晓”的意思是“春天里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第二句:处处闻啼鸟。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呢?(处处:指到处;闻:指听到;啼:鸟叫声。)
小结:到处听到鸟儿“啾啾”啼叫声。
第三、四句:早晨醒来,诗人看到满地的落花,他会想到什么呢?“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什么意思?
小结:诗人看到满地落花,就是在想“也里传来刮风下雨得的声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师配乐朗诵古诗,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师模仿古人,以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诗歌,表达出对春天景色的喜悦之情。
提问: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
5、幼儿学习朗诵古诗。
(1)在教师的带领下跟读古诗。
(2)配乐学习朗诵古诗。
6、延伸活动。
请幼儿把古诗《春晓》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分享,一起朗诵古诗。请家长在春天的节假日里带着幼儿去踏青,进一步感受、体验春天。
附: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活动五:抓小鱼(重点领域:健康)
活动目的:
1、练习在规定的范围内四散躲闪地跑。
2、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缎炼的兴趣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场地上画一个大圆圈作池塘,在池塘外另画一个圆圈作渔翁的家。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要玩一个游戏叫做《捕小鱼》。在游戏里,小朋友要扮演小鱼,而老师呢就是渔翁。现在老师边学小鱼游边和老师学一首儿歌“小鱼小鱼游啊游,摇摇尾巴点点头;向东游,向西游,游来游去真自由。”(让幼儿边做边念几遍,动作让幼儿自己发挥,这个作为游戏前的准备运动)
(二)介绍游戏规则
师:现在老师叫给大家说说这游戏这个游戏怎么玩。其实很简单的。小朋友做小鱼念儿歌,念完后,老师可说“渔翁来了”,小鱼就在水塘里跑。不能跑出圈,跑出圈的话,小鱼没水就会死了。如果被渔翁捉到的小鱼就被渔翁带到渔翁的家里了。你们可以看看,圈里有很多叉叉,代表的是小石洞,一个洞只能躲一只小鱼,假如你快被抓到,但是你站在叉叉上,你就可以蹲在洞里等其他小鱼来救你才可以动。当老师说“天黑了,渔翁要回家了”游戏就结束了,老师就要看看,还有几只小鱼还没被抓到。
(三)集体游戏
1、老师带领幼儿游戏,然后请一个幼儿来扮渔翁。老师在旁观察,如幼儿有不遵守游戏规则,老师给以指出纠正。
2、可以有两名渔翁,增加游戏难度。
3、活动次数可临时根据活动时间、幼儿活动量调整,至少两次。
4、活动间隔时可表扬一些表现好的幼儿,并可对能力较差的幼儿进行鼓励。
师:刚才游戏时,我发现**小朋友表现的特棒,抓到了很多只小鱼。还有没被抓到的这些小鱼,他们都很厉害,我们给他们鼓鼓掌。其他这次被抓的小鱼我们也不要灰心,我们再完一次好么?
(四)游戏结束,放松身体
师: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会不会觉得累了呢?和老师做做放松运动。
师:小鱼游啊游很累了,我们抖抖肩,让肩放放松。(深呼吸调节气息、小踏步、甩甩手臂。
第二篇:幼儿中班教案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圆妈妈和圆宝宝(数学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在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圆形。2.学习认识生活中圆形的物品。
3.在数学游戏中增进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亲密感情。
二、活动准备
1.红色大圆和黄色小圆图片。2.各种大小不同的彩色圆形纸片。3.幼儿操作材料;塑料瓶盖。
4.圆形的物品(如瓶盖、镜子、馕等)。5.《幼儿用书·科学与数学》。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认识圆形。
教师;“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纸片,有红的、蓝的、绿的、黄的、小朋友们看一看,它们像什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表述。告诉幼儿这些都叫做圆形。2.展开部分。
1.让幼儿感知圆形。
发给每位幼儿一个塑料瓶盖(圆形),让幼儿摸一摸,感知圆形。
2.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的物品,如瓶盖、镜子、馕等,让幼儿观察它们的形状。
教师;“圆形的东西很多,在家里,在马路上,在幼儿园里,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小朋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圆形的,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平时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圆形的?“请幼儿自由发言。
3.请幼儿看《幼儿用书·科学与数学》上的《圆形的世界》,找找看哪些东西是圆形的。4.游戏;圆妈妈和圆宝宝。
(1)出示图片;将红色圆图片和黄色小圆图片贴在黑板上。教师;“这里有两个圆,我们来看看,哪一个大?哪一个小?这是大圆,我们就叫她圆妈妈。这是小圆,我们叫她圆宝宝。”(请幼儿复述一遍。)
(2)教师请幼儿每人拿一个小圆图片。教师扮演大圆妈妈,请幼儿扮演圆宝宝。
教师;“大圆妈妈说话了,她说;‘小圆小圆,我的好宝宝,我们来做游戏,好吗?请到我的身边来,让我抱一抱。’小圆就滚呀滚,滚到大圆身边和大圆妈妈抱一抱,说;‘我爱圆妈妈’,妈妈说;‘我爱圆宝宝。’”
(3)重复玩几次游戏。3.结束部分。
幼儿和教师手拉手到户外,围个圆圈,一起跳舞。
四、活动延伸与拓展
请幼儿回到家里和自己的父亲一起找一找,看看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五、温馨提示
1.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形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2.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圆形像什么。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秋天里的小树叶(体育游戏)
一、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按照一定的信号和要求做动作的能力。
2.引导幼儿学习用肢体语言模仿和表现情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维吾尔手鼓或手铃一个、哨子1只。
三、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规则。1.教师扮“秋风”,幼儿扮“小树叶”。2.听“秋风”发出各种信号(用手鼓表示),“小树叶”做相应的动作。3.教师击打手鼓说“起风了”,幼儿在场地上自由行走。4.教师快速击打手鼓说“刮大风了”,幼儿在场上自由地跑。5.教师说“风小了”,幼儿慢走或慢跑。6.教师说“风停了”,幼儿原地站住,然后慢慢地遵下来。
(二)展开游戏。
1.教师手拿手鼓,进行示范游戏。
2.教师先找一些幼儿熟悉游戏,其他幼儿观看。3.幼儿熟悉游戏情况,适时结束游戏。
四、活动延伸与扩展
教师可在下次活动中,引入“挂旋风了”、“刮沙圣曓了”,进行游戏,发挥幼儿想象。
五、温馨提示
1.教师可根据幼儿对游戏的熟悉程度,适当控制活动量。
2.游戏中,教师根据刮风的大小等情况,变化手鼓的击打节奏,让幼儿感知风的变化。3.活动前,可引导幼儿观看秋天风吹树叶的情景。
4.教师在幼儿熟悉玩法的基础上,让个别幼儿扮作“秋风”发出口令。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圆形变变变(数学活动)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圆形。
2.学习运用圆形创作造型。
3.能大胆表述自己拼贴出的画像什么。
二、活动准备 1.将各色色纸剪成大大小小的圆形,贴在黑板上。2.发给每位幼儿10个圆形塑料瓶盖(颜色大小不同)。
三、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教师讲述《丁丁是个小画家》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在黑板上画太阳和气球,并请幼儿猜猜丁丁画的是什么。
(二)展开部分。
1.教师示范用圆形拼图。
教师扮演丁丁,将各种颜色的园自由组合拼出图形,如花朵等。2.让幼儿用圆形图。
请幼儿当丁丁,用圆形色纸拼拼贴贴,看可以拼贴出什么造型。3.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用圆形拼贴出了什么。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自己用圆形做画,并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画的是什么。
四、活动延伸与扩展
教师可以在活动区中提供各种材料,如;各种颜色的纸和彩色笔,让幼儿以撕、画等方式用圆形拼画。
五、温馨提示
1.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用圆形拼画的兴趣。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用圆形拼的画是什么。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我们是一家人(情景表演)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巩固家庭成员的称谓,使用句式“这是(我的)„„,我爱„„”。
2.体验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小兔、兔爸爸和兔妈妈玩具或头饰、指偶。2.幼儿的全家合影照片。
3.音乐《我们是一家人》或《我爱我家》VCD碟片,VCD机。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教师扮演小兔回答;“我叫小兔,很高兴来到这儿,今天我还带来了我的家人。猜猜它们是谁啊?”(出示小兔。)教师扮演小兔回答;“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我们是一家人。”(出示兔爸爸、兔妈妈。)
(建议教师给不同角色做一个典型动作,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二)展开部分。
1.教师组织幼儿说一说“我的家人”。教师;“小朋友,把你的家人介绍给你的好朋友,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手拿自己家的合影照,两两互相介绍。3.请幼儿和教师一起表演“小兔的一家”。(播放音乐。)教师:“老师来演小兔,请小朋友来演兔爸爸和妈妈。” 教师;“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教师在讲述的时候,加上简单动作。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随机增添情节或内容。
(三)结束部分。
教师根据幼儿的愿望将幼儿分组,扮演家庭成员,展开情景表演。
四、活动延伸与扩展
1.鼓励幼儿回家给爸爸、妈妈说一句话;“爸爸,我爱你!”“或”“妈妈,我爱你!” 2.鼓励幼儿在活动区继续玩“娃娃家”的游戏。
五、温馨提示
1.上面这个活动,是一个情景表演游戏,需要幼儿把人物特点表现出来。列如,扮演爸爸说话要粗一些,最好是男孩扮演;扮演妈妈说话要细一些,最好是女孩扮演。这样,才能把游戏的趣味性体现出来,孩子才会喜欢此类活动。
2.教师应营造一个宽松的坏境,让每名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大胆地汉语。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吹画真有趣(艺术;美术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吹画的乐趣,掌握吹画的技能。
2.尝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1.白纸若干。
2.墨汁、调色盘、水、彩色颜料、毛笔。3.几种切成半载的蔬菜(如洋葱、胡萝卜等)。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播放音乐)请幼儿尝试着感知图片上的主要内容。
2.教师向幼儿出示事先用墨汁吹好的作品,请幼儿观察颜色、图案,引入吹花的主题。
(二)展开部分。1.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吹画。
(1)教师将墨汁倒入调色盘内,兑水稀释,并用毛笔搅匀。
(2)教师取一张白纸,将稀释后的墨汁滴在纸上若干。
(3)教师开始吹画,先向一定方向吹,再向四周吹。
(4)吹散后,教师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装饰吹好的作品(可蘸各种不同的颜色)。2.教师向幼儿展示,请幼儿注意观察,完成的作品像什么。
3.教师将幼儿分组,分发准备好的材料,交代要求,引导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吹画要求;小朋友吹画的时候,要注意不能用手去碰黑色颜料,手压住纸用嘴吹就行了。
(三)结束部分。
1.教师让幼儿运用印章画的方法,为自己的作品上印画。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活动结束。
四、活动延伸与拓展
1.教师可将几种颜料混合用水稀释,让幼儿尝试吹,初步感受颜色变化吹出的作品。2.教师可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美术角。
五、温馨提示
1.教师提醒幼儿不要把颜色蹭到身上,不要把手和纸弄脏。2.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与同伴说一说自己的作品。3.教师也可以帮助幼儿在其作品上进行简单创作。如果有的幼儿吹出的作品的作品体现出人的形状,教师为其完整添花,以“我的家人”为主题做成照片。4.教师也可建议幼儿用吸管吹画。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娃娃家(角色游戏)
一、游戏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角色,学习扮演角色,体验游戏的乐趣。2.培养幼儿爱惜玩具的习惯,游戏后会整理场地,收拾玩具。
二、游戏准备
布置“娃娃家”的材料;家具(小床、餐桌、椅、壶、杯子)、电器(电视、冰箱等)、炊具、布娃娃、玩具、牛奶、各种饼干等。
三、指导要求
1.组织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家有几口人,分别是谁,引入“娃娃家”角色游戏的主题。2.教师引导幼儿按意愿组成“家”,协商分配家庭成员角色,列如扮演爸爸、妈妈。教师可以从旁引导分配。
3.引导幼儿进入角色,教师以角色口吻启发幼儿模仿、想象角色的语言、动作,表现角色职责。如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相互合作,喂娃娃吃饭。喝牛奶,或对娃娃说说消消话。4.引导“爸爸”、“妈妈”把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迁移到游戏中来玩。如“爸爸、妈妈做饭,爸爸、妈妈收拾房子”等。
5.引导主要角色与其他角色交往,反映家庭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尊敬长辈、关心年幼的孩子等。
四、指导建议
1.教师可扮演某种角色与幼儿一同游戏,鼓励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大胆参与游戏,体验和同伴游戏的乐趣。2.游戏中,教师要提醒幼儿明确自己所扮角色的简单职责,并能说出对方所扮角色的称谓,如“我是爸爸,她是妈妈”。
3.提醒幼儿掌握正确抱娃娃的姿势及给娃娃喂饭用玩具。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收拾材料。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三个字(体育游戏)
一、活动目标
1.促进幼儿掌握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的技能。2.鼓励幼儿能按规则游戏,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3.训练幼儿听口令迅速反应的能力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二.活动准备 户外活动场地。三.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规则。
1.教师要求幼儿散开,在操场上自由地奔跑。2.教师追逐幼儿。
3.当教师快追上并拍幼儿任意说3个字。
4.快被拍到的幼儿说3个字,教师停止拍该幼儿,转向追逐其他幼儿。5.被拍上的幼儿表演一个节目,如说一句汉语。6.一个活动持续玩5分钟,之后再重新开始。
(二)开展游戏
1.教师示范游戏。幼儿追逐教师,快要拍教师时,教师说“对不起”。幼儿停止追逐。2.教师引导幼儿熟悉游戏规则。3.幼儿开始游戏,也可分组进行。
4.教师要提醒幼儿游戏情况,适时结束游戏。
四、活动延伸与扩展
教师可将说3个字扩展为让幼儿说4个字。
五、温馨提示
1.教师要指导幼儿学会使用3个字,只要是3个字就可以了。如“对不起”、“没关系”、“阿里木”、“海丽古”。
2.教师要及时替换追逐的幼儿。
3.教师提醒幼儿在拍的时候要注意力度。
第三篇:幼儿中班教案
科学《谁能救小鸡》
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习性特征。
2、学会想象、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知道当朋友遇到困难时要积极相助。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根据图画线索,寻找会游泳的动物。
1、翻看幼儿用书第一页《谁能救小鸡》,请幼儿理解图意并讲述。
2、请幼儿探讨营救落水小鸡的各种方法。
3、说一说,哪些动物能救小鸡?为什么?
4、结合幼儿用书《谁能救小鸡》,圈出能游泳的动物。小结:乌龟、小鸭、白鹅会游泳。所以能救小鸡。
二、结合经验,扩展认知。
1、请幼儿说出会飞又会游泳的动物有哪些?
2、请幼儿说出会跑又会游泳的动物有哪些?
三、让幼儿创编一个“营救落水小鸡”的故事?
第四篇:幼儿中班教案
艺术活动:手工制作《漂亮的花朵》
活动目标:
1、感受花朵的形状、色彩,学习用纸杯制作一种不同的花。
2、让幼儿大胆的制作。
3、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和废物利用的意识。活动准备:
1、一次性纸杯、剪刀、双面胶、彩笔
2、花朵PPT教师范画一副
3、幼儿操作纸两张
活动重点:学习利用废旧材料设计花朵和装饰教室,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花朵的PPT图片
二、教师做示范
三、讲解制作方法
1、右手拿剪刀、左手拿纸杯,沿直线剪,不要剪到杯底。
2、讲述剪各种形状的方法。
3、在纸杯底盖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四、幼儿作业
五、老师巡回指导。
六、幼儿作品展示。
第五篇:中班幼儿个案分析2
中班幼儿个案分析:我变了
案例:
一天,在玩桌面游戏的时候,小朋友在专心致致地拼搭玩具,星星却拿别人搭好的汽车模型在教室里乱跑。我提醒他把玩具还给别人,他非但不给,且把玩具摔在地上,用脚去踩,把小朋友急得哇哇大叫。又一次在上课时,小朋友都在画画,佳酪东张西望,用蜡笔在别人的纸上乱划,还得意得大笑。
分析:
星星是个相当聪明的孩子,平时上课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但他总是和同伴相处不好,经常有小朋友来告状,一会儿把别人玩具抢走了,一会儿把女孩子手帕扔了。所以小朋友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个性是每个人心理面貌的总和,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心理学家指出:个性是人类不重复的财富。分析了星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情感交流,星星两岁多时就被父母送到幼儿园生活。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星星遇到不愉快的事无法倾述,只能躲在角落哭泣。家教也过于严厉,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过高,一旦犯了错误,父母总以棍棒的教育万式来教育孩子,因而孩子的性格变得倔强,蛮横。
首先,我通过个别交流,激励的万式,便之能,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逐渐与同伴建立友好的关系,能够和睦相处。通过老师的耐心讲理,星星是个相当聪明的孩子,老师所讲的道理他都懂,因此要耐心和他讲道理。如他看到小朋友的图书非常精彩,就不声不响的拿来看。我看到后就耐心地对他讲:“小朋友找不到图书会怎么样?如果你的图书不见了又会怎样?”星星明白我的意思,回过头把书给了同伴并向他借这本书来看,避免了一场冲突的发生。另外,及时鼓励,增其信心。星星对学习很感兴趣,画的画往往比别人细致,折纸时反应也很快,叙述故事也比别人完整。我抓住这些闪光点,及时的给予鼓励,使孩子的自信心增强,知道自己其实并不比别人差。如当他讲完故事后,我试着鼓励他:“瞧,佳潞讲的故事真棒,小朋友都很爱听,还要向你学习,你会教小朋友讲故事吗?”佳酪回答说:“会的。”“那小朋友一定会和你成为好朋友的。”星星与同伴的关系越来越好,相处也融洽了。
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教育应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心理需求和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耐心的教育万法和形式,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冶路幼儿园
孟学珍
2012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