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矮》教学反思
高矮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多少、长短之后,让学生学习比较高矮。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对高矮已有了初步的感受,能说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只不过对于正确的比较方法还比较模糊。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在关注知识性学习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如何设计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探究、体验、比较的方法,培养 仔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层次。
以淘气和笑笑这两个被学生所喜爱的人物到街上玩,遇到盲人过马路,他们两人上前搀扶,从而引发出问题,他们三人谁最高,谁最矮,让学生讨论,接着又请两名学生上讲台和老师进行比较,为学生提供三次体验比较高矮的机会,掀起本节课的高潮,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与邻近同学商量,小组合作等不同形式,从产生需求到寻求解决方法,从寻找规律到实际应用,使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教学,我感到用淘气和笑笑贯穿始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中去,同时对学生进行做好事教育来帮助学生在行为方面的提高,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此外,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自己还应注意一些问题,即学生讨论的氛围不够激烈,小组合作的意识不够强,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时,有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够,缺乏与他人合作意识。
《高矮》教学反思
《高矮》是小学数学一年级的内容,高矮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接触的比较多,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游戏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
本课教材所呈现的情境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幅情境图安排的内容是通过观察比较高矮;第二幅情境图是两个孩子比高矮,引出研究比较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把两幅情境图交换了顺序,以游戏的形式,先让孩子和我比高矮,又请了两位高矮相差不明显的孩子比高矮,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我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我让两个孩子分别站在讲台的两边,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样不好比,从而想办法让他们两个背靠背的比,让一个孩子上俩当小老师帮他们比出高矮,可是我在中间又偷偷告诉稍矮的学生掂起脚尖(不公平比较),下面的孩子一眼就看出来这样比不公平,因为有了之前的比较,所以学生对这个结论很有意见。接着我让学生之间组内互相比一比,自己总结出了比较高矮的基本方法:背靠背比高矮时,不能掂脚尖、必须脱鞋等。然后我帮他们总结出:两个物体比较,需要在同一个起点下进行。紧接着让学生自己分组在教室中开展比高矮的模拟活动,在比的过程中,让学生一边比一边说谁比谁高,或者是谁比谁矮,让每个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到比较高矮要在同一起点下才能进行。之后又让孩子们四人一组通过想一想、试一试、比一比。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比高矮的其他方法:用尺子、靠墙、一拃一拃的量等,孩子们都很积极,这一环节很顺利的解决了。
二、放手让学生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在游戏后积极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虽然有的学生说的不完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大概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能行,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在课堂上学生进行比赛时,我适时地给他们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勇气。
不足之处:在比较高矮的游戏时,由于放的太开了,以至于课堂纪律有点乱,而且所花的时间过多了一点,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倾听学生的汇报发言。另外我出示第一幅情境图太晚。由于前面耽误的时间太长所以没能让孩子们找一找身边的比长短、高矮、厚薄的例子。所以在时间安排上不合理,导致了有些练习题无法当堂解决。
《高矮》教学反思
《高矮》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一个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初步感受两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针对以上几个教学目标,我在课堂上是这样设计的:
突破目标二:
在导入新课时,设计了以下两个情景:
1、请两个看起来差不多高的同学,站到台前来,然后偷偷地让其中一个同学在两人背靠背比一比的时候,踮起脚尖。老师同样提问: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学生们又炸开了锅:某某同学踮起脚尖了,不算、不算,不公平!
2、请全班个头最高(吕泽伟同学)和最矮(王南同学)的两个同学上台来做一个比一比的小游戏(让最矮的同学站在椅子上,让最高的同学站在地上,然后提出问题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孩子们一下子炸开了锅,有人喊吕泽伟、有人喊王南、还有人喊不公平。
这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比个头高矮时,要背对背,特别要注意公平,所以两人应站在相同的起点,而且不能踮起脚尖。
突破目标一:
将班级中个头最高的吕泽伟同学留下来,跟老师比一比,提出问题:我们两人谁个子高、谁个子矮?。学生一下喊出:老师高,吕泽伟矮!。这时老师就故意质疑:你们真奇怪,刚才说吕泽伟高,现在又说吕泽伟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通过这个情景,引导学生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突破目标三:
结合情景图中:淘气和笑笑搀扶老奶奶过马路,以及两辆汽车有序地停在斑马线外等候。
向学生渗透尊敬老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思想教育。
第二篇:比高矮教学反思
《比高矮》教学反思
榆林市第十小学:叶军军
《比高矮》是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高矮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激趣导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设计学生熟悉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感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高矮现象。
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从同学中找出几个身高相差比较大的学生,站在同一高度进行两两比较,让学生说出谁高谁矮,而后我又设计了一人站在台阶上一人站在地上进行比较的环节,学生马上就沸腾了说不公平,初步渗透了比高矮的方法(两个物体比较,需要在同一个起点下进行),紧接着在教室中通过图片、学生实际活动开展比高矮的训练活动,要求学生能用完整的语言叙述“谁比谁高,或谁比谁矮”,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每个学生体会到比较高矮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二、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观察、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排队比较法、做记号比较法,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基本说出了比高矮的方法,在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自己的成果,同时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本课教学是成功的,所涉及的教学理念我个人认为是可取的,有些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长期培养。
但是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利用教材和教室的情境做游戏的时候,完全放手了,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和范围让学生操作,为了肯定每个小朋友的发现,耐心、认真的倾听孩子们的发言,所以在时间安排上不合理,导致了后面部分活动没有进行。
第三篇:《比高矮、比长短》教学反思
《比高矮、比长短》教学反思
《比高矮、比长短》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以游戏激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材所呈现的情境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幅情境图安排的内容是通过观察比较高矮;第二幅情境图是通过笑笑和淘气比高矮,引出研究比较的方法。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我把两幅情境图交换了顺序,以游戏的形式,请上两位同学代替笑笑和淘气比高矮,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后来,我以公平(两人在同一高度比)和不公平(一人站在椅子上,一人站在地上比)的游戏,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出了比较高矮的基本方法(两个物体比较,需要在同一个起点下进行)。紧接着在教室中组织学生开展比高矮的模拟活动,在比的过程中,让学生一边比一边说“谁比谁高,或者是谁比谁矮”,让每个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到比较高矮要在同一起点下才能进行。于是,我就趁热打铁,出示第一幅情境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再加上生活中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这一环节很顺利的解决了。在学生探寻到比的方法之后,结合教材和教室中的情境,安排学生比高矮(长短)的游戏,让学生“自由结合,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这使学生感到新奇,“老师让我们自己玩”,学生活动的兴趣高,主动积极地选择各种比的对象,全力投入比一比的活动中,并认真比出高矮(长短),体会尝试成功的快乐。最后,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来叙述两样物体进行高矮(或长短)的比较方法。
二、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不足:在利用教材和教室的情境做游戏的时候,完全放手了,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和范围让学生操作,为了肯定每个小组的发现,要耐心、认真的倾听孩子们的发言,所以在时间安排上不合理,导致了部分练习题没有当堂解决。
第四篇:数学比高矮教学反思
数学比高矮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学着比较高矮;能正确运用高、比较矮、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的有序排列。本次活动难点是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高到矮的有序排列。
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在平平的桌上放两棵树(教具),请小朋友观察比较,哪棵树高,哪棵树矮,两棵树相比,哪棵比哪棵高,哪棵比哪棵矮。接着再放一棵中等高矮的树在两棵树的中间,请小朋友反复观察,并能够完整的说出这棵树比高的树要矮,比矮的树要高。这一环节结束后,我选择三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幼儿上台按高矮顺序站好,这一直观现象引来幼儿的兴趣,并能准确说出谁高、谁矮、谁最矮,谁比谁要高,谁比谁要矮等短语。最后一环节就是请小朋友完《幼儿用书》里小动物高矮排序的贴纸作业。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比较好的是请幼儿上台做高矮比较这一环节。在这个活动前期,我本想在中间部分运用图片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按高矮排序,但从以前的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对观察图片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是很长,很容易分散,尤其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可能是离老师比较远吧,更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于是,经过考虑,我尝试让幼儿来做教具的方法,即请个别幼儿上来,请大家比一比,谁高,谁比较矮,谁最矮。这一方法,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且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活动结束后,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但在第一环节,对树进行比较时应该让幼儿再多一些观察,多一些讨论,来加强幼儿对高矮的概念理解。再次是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对数学语言使用的不太规范,使得整个活动多了几块瑕疵。
通过上课、反思与主班给的指导,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首先我应该让幼儿自己完成《幼儿用书》的贴纸作业。不应过多的去牵着幼儿走,让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看出幼儿对本次活动的掌握差异,以对个别没掌握的幼儿进行巩固辅导。此外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在撕贴纸的时候耽误了很长时间,使得整个活动的时间延长太多,这是我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的原因。在本次活动中,我的语言组织不够生动有趣,导致一小部分幼儿注意力分散,与此同时更要对幼儿的常规教育做进一步的强化。这些都是以后教学中不能忽略的地方,所以我很感谢专家对我的课后指导,让我受益匪浅,一些细节问题的指出,足以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受用。
第五篇:比高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比高矮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通过活动讨论,发现比高爱的不同方法。
3、通过比高矮,养成公正、公平的意识,感受高矮的相对性。
4、懂得应帮助他人、文明礼让。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学会比较高矮的不同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材情境图课件
2、教学实物图。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在比较高矮、长短,那我们是如何比较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板书课题:比高矮)
出示主题图,提问: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给学生1分钟时间观察思考)组织学生汇报。
生:有红绿灯,汽车,小朋友在扶老奶奶过马路……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现在老师有个问题:图中哪些物体高?哪些物体矮?
生:思考老师的提问,进入新课学习。
(二)探讨新知,学习比高矮。
师:刚才的问题你们想好了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松树高,柳树矮;老奶奶比小朋友高……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还可以怎么说?(生:小朋友比老奶奶矮)大家说的真好,我们在比较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谁和谁在进行比较。还有谁能说一说
生:垃圾桶比红绿灯矮,红绿灯比垃圾桶高……
师:我们的图观察完了,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真好!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经常需要比高矮,在我们站队,排座位的时候,如果将高个子的同学排在了前面,那低个子的同学就被挡住了,看不到黑板,就不能很好的学习了。下面,我请咱们班个子最高的两位同学来比一比,看看谁高谁矮?
活动:两人在在讲台的两侧,学生观察
生:看不出来谁高谁矮。师:那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让他们站在一起,背靠背;用尺子量一量;在墙上画线。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啊!淘气和笑笑也在比身高呢!(课件,图2)
生:淘气踮脚了,所以比不出谁高谁矮。
师:所以我们以后在比身高的时候要站在同一平面上,站在同一高度。下面我来考考你,看你会比高矮、长短了吗?
(三)做一做
1、独立完成,提问:你是怎么得出结论的?
生:用眼睛看的,观察出来的……
2、谁薄,谁厚? 生:字典厚,故事书薄。
3、观察实物图,进行选择。
4、观察蚂蚁走的路线,找出相同的标准。在进行选择。
(四)练一练
1、自己完成
2、根据生活经验,我们选的钉子一定要将凳面与蹬腿钉在一起,选的钉子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学生初选,观看动画,选出正确答案。
3、观察,三根绳子绕在同样大的圆柱上,如何选出最长和最短的?出事实物,粗细不同的圆柱上,要如何选择?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或发现?
其实,很多新的方法,就躲在生活中,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将前面学习的比较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巩固比较方法。练习题的设置大多比较开放,老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相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本节课基本完成大纲要求,能够充分指导学生对主题图进行叙述、比较。课程设置从简到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在练习题的处理中,比较稳固扎实,除了让学生动脑想,还为学生提供了实物,通过实际操作,深化印象,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太过单一,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评价。在课堂上,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等等。还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总结不够明确,应该每个环节结束后,都有一个简短的小结,让学生对知识更一步明确,这样课程层次更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