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找出,找准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素质教育,将是一个值得所有生物学教师长期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素质教育;创造思维;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的内涵,即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
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包括性格、兴趣以及对学习的不懈追求和进取精神,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作为发展教育、进行教育活动的目标。
一、构建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
“万丈高楼平地起,涓涓细流归大海”,任何学科都需要扎实基础知识体系,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基础,脱离基础教育也只能无根之本,无水之源。教师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善于将教学内容加工处理,加强有效的基础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基础知识主干,举一反三的知识结构。实施“减负提质”的教学。例如: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贯穿一条基础知识主线。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命的物质和能量改变;结构与功能相互作用及动态变化;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遗传信息的编码、传递、表达和改变;进化及其生物的多样性及适应性;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以重要的知识为结合点。建立知识结构网络,为最有效性地挖掘蕴含的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二、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要更新素质教育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只有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例如,在初中生物学习导管输导水分这一内容时,传统的教法是教师课前把带叶的枝条插在红墨水瓶里,放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然后拿给学生看,当看到叶脉变红,说明导管具有输导水分的功能。教师将演示实验一手包办,将教学结果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未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难以有独创思维发生。如果让学生当主角,我对学生指导设置问题:怎么证明导管具有输导水分的功能?除书本上介绍的方法外,你还能找出哪些方法?你能对课本介绍的实验加以改进?这样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书本基础知识上,有所创新,有所发现,通过角色转换,你会发现学生蕴藏着很多创造思维闪光点。
(2)创设情景,激发思维。
教师在授课时,应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创造思维,如讲光合作用时,我给学生播发“植物园实施基地”录像并配上录音:“这里阳光明媚,春色满园,鸟语花香,气候宜人,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苹果树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然后我启发学生:植物从土壤和空气中吸收无机物,在自己复杂的体内把他们变成有机物,这个制成有机物的过程,究竟是怎么回事?在植物机体这个复杂得难以捉摸的实验室里,在阳光照射下,把矿物肥料变成苹果甘美的果汁,变成玫瑰芬芳的花朵,这一切都是都是怎样形成的?引出光合作用的外因和内因条件,接着阳光这一外因,启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假如没有阳光这一条件,苹果树将如何生长?布置学生讨论,学生认为,阳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要条件。这时学生思维阀门已经打开,提出问题层出不穷。既然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那么照不到阳光的莲心的子叶为何是绿色?大白菜内部的叶子又如何进行光合作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有三个要用到洋葱,有的用洋葱根;有的用洋葱根尖,有的用洋葱的鳞茎。我就创设情境,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一体化设计,充分利用洋葱,做到物尽其用。学过生长素的作用后,我要求学生利用家庭花卉设计实验验证生长素的作用,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发,他们除了设计用暗盒来验证外,有的还有水仙花或大蒜宽阔的叶子,切割一半来观察它将来生长的情况,有的设计买萘乙酸作对照实验。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各章节的特点出发,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学有所得。如指导学生学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时,我是这样启发谈话的”亲子鉴定的依据是?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找不出同样的两片树叶。这是为什么?一般同学回答,这是DNA分子决定的,那么DNA分子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神通呢?由于阅读教材的启发,引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想知道DNA到底是什么,怎样的结构,又怎样在遗传变异中起作用。
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它不仅涉及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涉及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也涉及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教职员工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实践表明。它不仅需要教育界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推行。
(作者单位:青海省民和县官亭土族中学810800)
第二篇:生物素质教育论文
本文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并探讨建构主义模式下的生物CAI教学方法。
1、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法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两种模式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个要素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实践性,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学科,生物教学应该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的主动性。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操作、观察、科学语言等素质的培养,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2、建构主义模式的教学方法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生物的CAI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支架式教学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邻近发展区”。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进行小组协商,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并通过效果评价。
如在学习《动物的行为》这一单元时,确定要把实验班学生分6个学习小组,每个组负责开发一种动物行为的多媒体演示。让每一位学生自己选择:愿意开发哪一类动物行为;是愿意收集有关的动物资料还是愿意为资料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或是直接用多媒体工具去制作软件。然后在此基础上把同学们编入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每一类动物的行为就成为学生的研究对象,同学们都围绕自己的任务努力去搜索材料。例如:去动物园相应展馆去实地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并拍摄录像;到图书馆和Internet上去查询有关资料,以获取动物图片和撰写说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概念框架的某个节点)。教师则对如何到图书馆和Internet上搜集素材适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指导学生对搜集的素材重要性大小的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上升),并指导学生将材料制作进入网页。然后组织全实验班的学生在网络课室通过局域网交流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已有能力,连续提出问题,用这种支架式的教学法将学生的概念理解从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水平。
2.2.实例式教学
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并确定整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和进程,让学生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助学习,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例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时,教师鼓励学生围绕这一教学内容拟定若干题目,例如广州近年来的空气污染和麓湖水质研究等问题,要求学生用多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实际考察及在图书馆和
Internet上查阅资料后,同学们制作了一些自己的软件,教师选取其中适合的软件,向全班同学播放。播放后立即组织讨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在这个课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体位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作的教学设计和协作过程中的引导,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2.3.随机进入教学
学习者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的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和问题侧重点,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农学院在Internet网络环境下开发出具有动画和超文本控制功能的交互式教学系统(见附1),所用教学方法主要是随机进入法。该教学系统通过确定主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强化练习等步骤,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用于学习分子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有关内容。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还能实际验证。
3、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思考
3.1.运用建构主义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1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运用比较成熟的主要是支架法,实例法和随机进入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不一定采用某种单一的方法,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以某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灵活加以运用。
3.1.2不管是用何种教学方法,均应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即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
3.1.3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引导讨论,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学生思维)
3.2.建构主义的缺陷
作为教学论的三大流派之一,建构主义教学论影响深远。但该理论过于片面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而忽视知识内容的教学,没有实际知识内容的传授,难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生活能力,忽视知识、技能的教学,学生智力的发展也必然落空;并且片面强调发现学习方法,忽视教学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因此,建构主义模式下的教学方法要想发挥其作用应“因时因地”而制宜。
第三篇:生物教学中分层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体会 ..................
作者单位:新疆喀什二中 杨国旗
由于我们国家目前大多采用集中办学,导致班级数目众多,虽然大多数学校已经将班级氛围几个层次,但这种分层是按照学生总分来分的,总成绩差异不大,但每一学科成绩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生物学课。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实施分层分群递进教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个体差异性,使每个人的优势素质得以发挥,教学的时间、空间、资源不至于浪费。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达到“异步教学,同步达标”的目的,满足不同个性学生学习需要。
根据学生上学期学业测评成绩将全班学生分为I,II,III三个层,I层80——100分。II层70——84分。III层69分以下。I层学生态度端正,自学能力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III层次相反,学习态度差,学习习惯差,动手能力也差,他们常常违纪,是全班的“尾巴”老师的“包袱”。II层同学处于I,III层之间,他们学习习惯一般,成绩平平,往往容易成为全班“忽略不计的群体”。通过I,II,III三个层次分层后,老师关注每个层次,根据其变化分层递进,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首先,老师在制定单元、章节和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时候就要分3个层次层。应先配合班主任对学生充分了解,掌握造成成绩差异的原因,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包括其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性格特质甚至家庭原因。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超越自我。为了满足I类尖子生学习需求,通过各种实验、实践活动发展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而对III层学生,教师要用“爱心”和“耐心”经常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培养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法,弥补知识缺陷,培养求知欲,成就感与自信心。
其次,教学分层,通过教师领学(III层次)、教师点学(II层次)、学生自学(1层次)的区别教学,对问题的设计与完成也应该有不同要求,对A层我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走”自己探究寻找答案和总结,对II层,我会 “引导走”,让他们在书中找到问题答案,对于III层学生,教师就要采用“扶着走”,教他们学习和思维方法。
老师设计每一单元、章节和每一课时的练习题都应分三层次,分层练习采用不同层次不同难度不同标准来衡量每个学生,从而所有学生都应该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多次重复后就会建立自信心,学习习惯也会慢慢改善,每一单元、章节和每一课时的练习题,教师都应设计I,II、III三类练习题。III类练习题比较简单,基本达标,按课标的要求设计。II层提高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较难额题。I层优秀级,增加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性练习,提供与高考或竞赛类似的题型分析与解答。每层次学生按事先确定的目标,选择其中一类,并鼓励III、II层次学生在掌握本层次内容后选做高一层次的题目。实行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后,各层次学生学习大多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形成你良性竞争的学习气氛。
在分层练习中,由于练习的难度分别与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为学生创造了不断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的条件.在分层测评中要注意及时评价,及时鼓励,让每个学生及时尝到甜头,及时改正错误.总之,分层教学有利于每个个体发挥最大的能力,但教师对学生的分层切忌一成不变,应随学生学习态度的改进、知识智力的发展、自学能力的增强,适时调整每个学生的层次。另外对降了一个层次的学生要特别关注,防止失败感和自卑心理的滋生,同时也要“打压”I优生骄傲的心理,对其提出更高要求,鼓励拔尖,实行动态管理,帮助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班级整体成绩显著提升。
作者单位:新疆喀什二中 杨国旗
第四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而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适应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要遵循的原则
1.1 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统一的原则。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和思想内容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语言文字形式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文因道存,道以文显。对语言文字形式的分析,能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又能更深刻地领会语言文字形式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并能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感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以文悟道,经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同时,因道学文,加深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培养语文能力。
1.2 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的原则。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靠语言来组织,二者相依存。在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都需要思维。语言训练不能离开思维训练。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训练要贯穿在语言训练中,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1.3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全面发展的原则。在语文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听和读是通过语言文字达到理解和吸收;说和写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倾吐。提高了听和说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读和写的能力,反过来,读和写的能力提高了,也有利于听和说能力的提高。同时,听和读是说和写的基础和前提,说和写对听和读起着消化和促进的作用。总之,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又互相促进的关系,必须全面训练,不可偏废。训练时,要注意各自特点,协调进行,共同提高。
1.4 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学习语言必须在社会实践中运用和接受检验。语文课课内时间有限,空间有限,而语文课堂之外却有广阔的语文活动天地。因此,必须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课内举一,课外反三;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教师要认真进行课内教学,鼓励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运用于课外,积极指导课外学习,发展学生的特长,使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相互为用,提高教学质量。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2.1 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法上。一是培养学生识记能力。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要求学生对生字读音准确、书写无误,对新词语理解正确;二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理解课文的中心、结构、方法,对体裁不同或相同的课文进行分析比较,把教材作为例子,由讲读延伸到自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循序渐进,举一反三,反复训练,以掌握阅读技巧;三是指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欣赏文学作品的现象和描写,对学生同时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四是指导和训练学生默读、精读、略读、速读、比较阅读,培养学生卷点批注、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心得笔记、列提纲的习惯;五是督促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多看报,多听新闻,多看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电视节目(如中央台的“开心词典”等益智类节目),每学期应提倡阅读2~3部名著。阅读教学从以上五个方面认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定会大有提高。考试中的选择字音、字形、词语的运用等就不会出现失误,各类文体的语段阅读也会手到擒拿。
2.2 构建“创造性”语文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新时代教育形势的要求了,这就要改变观念,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
2.2.1 教师教给多种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把文章读活,如诗和散文,要满怀感情边抑扬顿挫地诵读,边想象诗文中的意境。读戏剧,让学生分角色演读比赛,写出人物分析。读说明文和议论文,要快速阅读,然后写出文中几个要点。读小说,让学生边读边画出文中环境或人物的肖像,写出人物分析。
2.2.2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经常让学生边读书,边提问题,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
2.2.3 教师要善于归纳学生质疑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实现思维交锋,智力杂交。争论使学生思维富有灵活性,流畅性和独特性,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2.2.4 讲清重点、难点、疑点知识间的联系以及读写方法,引导学生做好小结,归纳整理知识结构,对教与学做出及时评价。语老师用大部分时间引导学生做卡片、做笔记、整理知识系统。
2.2.5 精心设计练习作业,培养学生迁移与创造能力。教师设计作业大致可分三类:一是让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结构;二是听、读类输入信息方面迁移性训练;三是说、写类输出或生成信息方面的训练。
第五篇:论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
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二)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四)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求真。
(一)培养学生的求知好学精神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
(三)对学生进行“三基”教育
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这些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在教学中重视基础
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规律性,才能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迅速提高,基本技能得到正常发挥。
(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以,学生的智能水平通过体育教学能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劳动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敬业爱岗思想。
(一)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
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矗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
(二)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
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
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教育面向21世纪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