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核心考核精辟(DOC)

时间:2019-05-15 04:1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核心考核精辟(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核心考核精辟(DOC)》。

第一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核心考核精辟(DOC)

模块一 教育基础 教育的涵义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

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心理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盂禄是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前苏联十万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具体观点如下:①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②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刀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④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⑤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4.教育的基本形态 5“六艺”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程组成。

6“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五经”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8.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11.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7.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

(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18儿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19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0.有关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

(1)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

(2)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

21.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2.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24.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人口发展状况;(4)民族文化传统;(5)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27壬寅学制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由清政府的管学大臣张百熙以日本的

为蓝本拟定的《钦定学堂章程》正式公布,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文件,时称“壬寅学制”。这一学制虽经公布却并未付诸实施,成为新学制的先声。

28癸卯学制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等人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颁布执行,时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

30.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孔子。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专书《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孔子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孔子还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墨家。墨翟为墨家的代表人物,他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3)道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4)《学记》。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记》(收人《礼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即“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确等”。

31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闻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洁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2)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他认为,人类要想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帮助未来的统治者获得真知,以“洞察”理想的世界。

(3)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32.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夸美纽斯。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的主要观点是:第一,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第二,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第三,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广智教育”,提出它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2)卢梭。卢梭认为,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3)康德。康德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来同,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并得到自我完善。

(4)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他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即教育者对儿童施加的影响,必须和儿童的本性一致,使儿童自然发展,并把这种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5)洛克。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33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德国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他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他主要的教育观点是: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特点。

(2)杜威。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34、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30年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为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36我国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7.小学教育科学研究遵循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性原则、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39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

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群体与个体的统一性。

4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冯特;代表人物;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

(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安吉尔。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人在适应环境中心理的机能作用。

(3)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代表人物:霍尔特、托尔曼、赫尔、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代表人物:荣格、阿德勒。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6)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主张心理学应该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研究人自身潜能的发展。

(7)现代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人不是被动的刺激物的接受者,人脑中进行着积极的、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即认知过程。

模块二:学生指导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4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5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6.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3)学校教育由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负责。

7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

(1)无意注意占主导,有意注意有一定的发展;(2)注意的品质较差;(3)注意不够稳定,常常带有情绪色彩。12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充分运用学生的无意注意;(2)积极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3)引导学生在两种注意间进行转换。

13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1)学生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2)小学生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3小学生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的发展。

14.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1)明确记忆目的,加强记忆自觉性;(2)正确组织复习和练习;(3)在理解基础上记忆;(4)让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5)对记忆结果进行自我检查。

15.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1)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2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3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16.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结合学科教学,训练想象力;(2)积累知识,丰富表象储备;(3)通过语言训练,提高学生想象的表达能力;(4)对学生的想象进行积极鼓励。

17.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2)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3)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18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丰富小学生的感性知识经验;(2)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对思维品质的训练。

21、小学德育的构成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22我国小学的德育目标

(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3.小学德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24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25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6.我国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7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2)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3)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指有国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

(4)陶冶教育法。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它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5)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31.心理辅导的途径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36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阅读自学的习惯;(2)总结归纳的习惯;(3)观察思考的习惯;(4)切磋琢磨的习惯;(5)练后反思的习惯。

37.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2)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3)利用教具、多媒体进行教学;(4)精心设疑、质疑;(5)课堂教学多样化。

模块三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3班级管理的模式:

(1)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2)班级平行管理。班级平行管理是指利用集体与个人相互影响的关系,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3)班级民主管理。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4)班级目标管理。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5我国班级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6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7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8.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9班主任的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2)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3)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10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1)了解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先进生教育工作和后进生教育工作);(5)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操行评定;(8)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

13.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1)科技活动;(2)学科活动;(3)文学艺术活动;(4)体育活动;(5)社会活动;(6)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15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变化多样,富有吸引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与教师的辅助作用相结合。

模块四:

9.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模块五 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设计的步骤(1)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2)教学策略设计。运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组合运用。(3)教学评价设计。形成性评价设计;总结性评价设计。

2综合课程的主要类型: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儿童本位综合课程。5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7教案的具体内容

(1)课题;(2)教学且的;(3)课型;(4)课时;(5)教学重点;(6)教学难点;(7)教学方法;(8)教学过程;(9)作业处理;(l0)板书设计;(11)教具;(l2)教学反思。

8编写教案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案要有完整性和层次性;(2)编写教案的重点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设计;(3)在课堂上应该灵活调整教案;(4)不能忽视教学后记的资料作用。

9习题课的编写要点(1)设计好设问的问题和时机;()写好方法性总结;(3)明确启发引导思维的方向。

10.新授课的编写要点

(1)设计好复习引课的内容;(2)写明新授内容的逻辑层次;(3)写明有效措施,便于突破难点;(4)进行适当的巩固小结。

模块六 教学实施 小学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增强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价值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区别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学科性原则、品位性原则、时代性原则。

3.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1)创设真实情景,开展活动性学习;(2)创设模拟情境,增强情感的体验;(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的欲望;(4创设暗含情境,实施隐性的教育。

4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3)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5.教学过程的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教师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6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7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4)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8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讨论法。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4)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5)练习法。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6)实验法。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7)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

(8)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学方法。

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备课的要求: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15测验的质量指标

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1)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影响信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测验的长度,测验的时间,受试者的身心状态,测验的指导语,评分标准等。

(2)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产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3)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一张试卷总的来说,既要有较难的题,又要有较易的题,做到难度适中。

(4)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18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20.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刊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1.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3)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这就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而且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其探索性划造性不易发挥;

(4)教学内容。时间和进程的程序化,难以容纳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难以创新。

23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积极的情绪情感;(3)促进学生学习情感和态度的迁移;(4)避免过多的物质强化。

模块七 教学评价

2教学评价的类型

按功能及用途划分,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按参照标准划分,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按评价方法划分,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3教学评价的方法

测验法、量表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轶事记录评价法、成长记录袋。

4.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

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5教学反思的类型

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集体反思。

6教学反思的方法

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第二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种: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信息、情绪和生理状态。其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为人师表方面作出了哪些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为人师表的规定: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教师关爱学生方面作出了哪些要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谈谈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理解和钻研教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3.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1)操作定向:也称作操作的认知阶段,即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操作模仿:学习者通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3)操作整合:是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5.简述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

(2)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3)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4)要组织学生听讲。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从无意注意为主转变为有意记忆为主,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

(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过渡,是小学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

(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逻辑记忆的方向发展,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

(4)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小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

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5)注意用脑卫生。

简述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具体应用(1)借助实物、图像创设教学情境。

(2)借助动作(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3)借助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4)借助新旧知识、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5)借助“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6)利用谜语、儿歌创设情境。

(7)借助问题创设情境。

(8)运用想象创设教学情境。

材料分析题

小雪的母亲逢人便夸她的女儿多么聪明,在班上学习总是前几名,而且,在书画、歌咏比赛中获得了市里的一、二等奖,可谓多才多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她与同学相处不好,同学关系紧张。由于小雪多才多艺,学习又好,再加上家庭比较富有,她时常瞧不起班上的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如果有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她会随口说:“这问题太简单了。”当看到别人的穿着一般时,她也会说:“这衣服太不好了,买件贵点儿的穿吧。”她就是这样,给人的感觉仿佛她就是“小公主”。她很傲,有时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承认,还多方辩解,甚至有时为了获得荣誉还弄虚作假。

问题: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矫正该心理现象。(10分)(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典型的小学生的自我中心现象,自我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小学生的正常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在家庭中处在中心的地位.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服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事物.不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

(2)要矫正小学生的自我中心心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①帮助小学生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及其危害性,树立改变自我的信心和决心。

②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寻求家长的合作,使小学生摆脱形成自我中心的环境。

③在家庭中逐步改变小学生的自我中心,采用行为转变方法,如厌恶法、代币法等。

④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其交往能力。

⑤指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认识能力,使其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调整自己,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

⑥培养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认识集体规则,培养集体荣誉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和睦相处。

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具体包括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2)环境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注意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3)努力管理策略。具体包括激发内在动机;树立良好信念;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调节成败标准;正确认识成败的原因:自我奖励。

(4)资源利用策略。具体包括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什么?(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教学设计是教学开展的重要环节,三年级的周老师是位新老师,他认认真真地设计教学环节,严格按照设计的环节进行授课,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实施与设计环节有些不同,一旦出现意外的情况,往往不知所措。于是,周老师认为教学设计根本没有必要,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课堂发挥.还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创新。

问题:

(1)课程设计和实际授课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哪些?(10分)(2)请就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给出对策。(10分)(1)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课程设计环节和实际授课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新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的内容时,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

②新教师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正计划。

③新教师认为自己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

(2)材料中的周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或者利用不上课的时间去旁听其他优秀老师的课来进行学习。

②开展微格教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微格教学的方法寻找自身的问题,得以改正。

③进行专门训练。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在职培训,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④反思教学经验。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写教学案例等方式,总结经验,提升自己

(1)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8分)(1)通过本材料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发展。

①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乘法的过程,掌握乘法基础知识和基本符号。

②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乘法信息做出解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运用乘法进行思考。

③问题解决: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简单的乘法计算以往使用加法的内容。

④情感态度:了解可以用乘法计算某些加法运算,增强学生思维中运用乘法进行运算的意识。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订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简述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流体智力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言语、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在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24.材料:

语文课堂上有蝴蝶飞进来,学生乱作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你追我赶地去扑蝴蝶„„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杨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杨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

(1)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10分)(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状况你会怎样处理?(10分)【参考答案】

(1)陈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机智,突破预定计划,“创造性地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因势利导,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把知识、学科放在中心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教学过程应该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而且应该“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要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材料中的陈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活的教学材料。

其次,时刻谨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遇到偶发事件,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因势利导,把事件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既要有预设性,也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而非学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5.材料:

林老师为了上好《自然与科学》一课,精心制作了PPT,并准备了植物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摆放、悬挂好后,马上吸引了许多学生围观。课上他先是播放了视频材料,接着他演示了植物标本,因为标本过小,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也看不清:然后他不断翻着PPT,却没有适时做出讲解。下课铃响了,准备好的PPT还没翻完。课后学生们反映说:“我们忙着看这看那,老师讲什么没听清,而且有的PPT白色背景上浅色的字很模糊。”

问题:

(1)材料中的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10分)(2)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0分)(1)林老师的直观教学手段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直观教具的选用不恰当。首先是教具的呈现时间不当。林老师在上课之前将教具摆好后,就引起了学生的围观,容易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分心;其次,直观教具用的时间太长,整堂课都在翻PPT,没有从教学的需要来加以选用。

第二。直观教具的设置缺乏科学性。首先是标本太小.导致学生无法看清,直观效果难以显现;其次,PPT上的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没有遵循差异律,不能将对象与背景进行有效的区分,学生看不清。

第三,直观手段的运用缺乏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林老师上课的时候不断地翻着PPT,但是却没有配合讲解,使学生只看了热闹,没有学会新知识。

(2)在教学中,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第二,直观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在理解遇到困难的时候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

第三,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教师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反应的问题及时调整直观与讲解的比例。

第四,要在直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简述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起着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简述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策略(1)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2)激发间接兴趣。(3)组织有关活动。(4)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1)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

(2)访谈法

访谈法就是研究性的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

(3)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观察法适用于评价那些在教学中不易被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等)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作等)。

(4)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传统的评定教学工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问卷、测试题、量表等对被评价者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测试,以获得评价的资料,并做出判断。

(5)测验法

测验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行为样本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测验法最常用于评价学生认知目标的达标程度,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评价收集间接资料。

模块一 教育基础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文化对教育制约与影响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的传统和变革 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1.教育传递文化(继承功能)2.教育传播文化(传递功能)3.教育选择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更新文化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功能 1.教育目的的定向作用 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知觉集中倾向、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思维的具体性、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去自我中心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

特点:推理 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第一、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先目的的注意,目的月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

第二、合理组织活动。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 第三、对兴趣的依从性。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第四、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遗忘的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到一定的程度不再遗忘了。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迁移 3.原型启发 4.定势 5.功能固着 6.情绪和动机

7.个体的智力水平小学生想象的发展

1.有意想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3.想象逐渐趋于现实性 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1.丰富小学生的想象 2.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意志的培养 1.小学生自觉性的培养 2.小学生果断性的培养 3.小学生坚韧性的培养 4.小学生自制力的培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兴趣的品质:倾向性、广阔性、稳定性、效能性 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1.加强目的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2.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 3.充分运用学科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4.利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5.启发学生自觉培养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 1.城乡差异明显,农村课改进程存在一定的难度 2.课程资源缺乏,经费投入不足 3.校本教研不够深入,教师缺少专业支持 4.部分课堂教学存在单纯追求形式的现象

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推进策略 1.坚定可课程改革的方向和信心

2.认真总结课程改革的实施经验,科学发展我国的教育理论 3.关注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不平衡 4.对课程改革方案进行恰当的调整 5.加强行政管理与政策导向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教育观察法

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并通过大脑的积极思维过程对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析和解释,以形成对教育现象的认识的方法。2.教育调查法

调查法是运用问卷、访谈等科学方式,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从而对事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客观描述和预测的一中研究方法 3.教育实验法

教育实验法,为解决特定的教育问题,依据一定的理论创设解决问题的手段,并有计划地实施创设的手段,一定时间后,就实践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验证解决问题的手段的可行性。4.教育行动研究法

教育行动法是指教育实际工作者基于解决实际的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对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5.教育叙事研究法

是指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老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者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比较 1.课前计划:新手型教师依赖课程目标,不会随课堂情境的变化修改计划。专家型教师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具有预见性。2.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新手型教师规则较含糊,不能坚持执行。专家型教师规则明确,能坚持执行。

吸引学生注意力:新手型教师缺乏相应方法。专家型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教材的呈现:新手型教师不能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专家型教师注重回顾先前知识,多用导入式方法,并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运用:新手型教师缺乏或不会运用教学策略。专家型教师教学策略丰富,并能灵活运用。

课堂练习:新手型教师把课堂练习当做必经的步骤。专家型教师把练习看做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家庭作业的检查:新手型教师缺乏行营的检查规范。专家型教师规范化、自动化、效率高。

3.课后教学评价:新手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专家型教师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他认为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3.教学决策训练,是指在了解和掌握将要教授的班级状况的基础上,新手型教师在指导者的指导下观看其他教师对此班级的现场教学或教学录像,从中找到自己教学的最佳行为的过程。

4.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

班级管理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初建期的松散的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班级管理的功能: 1.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 2.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 3.班级管理的教育性功能 如何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

3.培养学生组织集体和管理集体的能力和技能 4.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和习惯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扮演好不同的成员角色,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班级管理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正确方向,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2.全面性原则(面向群体,从整体出发)3.自主性原则(参与管理,发挥其主体作用)

4.教管结合原则(班级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5.全员激励原则

6.平行管理原则(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影响)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目标管理法 3.榜样师范法 4.情境感染法 5.规范制约法 6.舆论影响法 7.心理疏导法 8.行为训练法 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 3.集体教育原则 4.民主公正原则 5.严慈相济原则 6.以身作则原则 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 2.激励法 3.榜样示范法 4.角色模拟法 5.暗示法 6.契约法

有效组织班队活动的方法: 1.内容上选择上突出针对性 2.形式选择上突出趣味性 3.活动目的上突出教育性 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方法:

1.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安排活动 2.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开展活动 3.与教学有机结合开展活动 4.与纪念日、节日相结合安排活动

课外活动的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自主性

模块四 学科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原则:

(1)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2)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互促进的原则(3)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原则

(4)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原则(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1.自学法,也称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 2.讲读法

3.谈话法,即问答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使之有所收获的一种教学方法 4.背诵法 5.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相商量,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多向的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基本教法。讨论法多用于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6.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和实际操作,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

1.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具体和抽象想结合的原则 4.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原则 5.理解和巩固相结合的原则

6.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合理把握综合和实践的实施 7.教学中应当注意几个关系(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模块五 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规划的过程。

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制定的教学方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程序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反馈性原则 小学教案的设计:

第一、设计教学目标(认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二、进行学习任务分析(学生的起点分析、学生的主要障碍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等)

第三、设计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第四、设计教学评价 第五、编写教案

模块六 教学实施

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1)创设悬念情境(2)创设信息情境(3)创设生活情境(4)创设求异情境 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方法

(1)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认识好奇心(3)采取新颖、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简述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关系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有效地扩大了教育规模,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4)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立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4)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4.简述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当前班级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解决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就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一)以语言 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的要求:

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对基本概念与原理的讲述、讲解要以实物、事实与事例做基础;讲授的内容要条理清楚,写成纲要;要使学生掌握准确的概念、原理和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技能

第二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比如重点的内容精讲,难点内容细讲,破题内容先讲,结论内容后讲,次要内容粗讲,易懂内容不讲 第三讲究语言艺术。力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适度、抑扬顿挫;加强手势语,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理解力

(2)谈话法(讨论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第二、要善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引起、激发学生的思考,要耐心等待学生的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要注意启发学生,切忌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就立刻换优秀学生回答,伤害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当问题提出后,要善于启发学生分析和思考,研究问题或矛盾的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获取新知识

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4)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课外读物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2)参观法(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2)实验法(3)实习法(四)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1)欣赏教学法(2)情境教学法 小学课堂教学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形象的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要求: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结合 ;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的直观

(2)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第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它们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的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要求: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第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是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学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7)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 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第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第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第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结构)第一、引发学习动机(心理准备)第二、领会学习第三、巩固知识 第四、运用知识 第五、检查知识

模块七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鉴定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管理功能等

小学教学评价的类型。(1)按评价基准分类

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是把评价对象和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自身评价。

(2)按评价功能分类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3)按评价表达分类(是否采用数学方法)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按评价的主客体不同分类

他人评价、自我评价

(5)按评价的范围不同分类

单项评价、综合评价 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学生发展评价、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课程和教材评价

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反思、对学生主

体性的反思、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模块二学生指导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环境,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环境的影响能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3.教育,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的外因,教育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4.个体主观能动性,教育和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只有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不断扩充社会经验,增强人的主观能动性。

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情感、自我意识 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3.学习兴趣不断发展变化、学习习惯有待形成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儿童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教育要使用儿童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要使用儿童发展的互补性,注意长善救失。4.教育要适应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2.意义识记逐步发展

3.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 2.想象中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3.想象的内容逐渐接近现实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部平衡 3.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4.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些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统一体。这些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的准则,但不顾准则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想象在执行规则。2.权威阶段(5-8岁),又称他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3.可逆性阶段(8-10岁),又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不不可改变的,而把看作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

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公正观念或正义感是在可逆的道德观念上发展起来的。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一: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和阶段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三: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阶段四: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阶段六: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1.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2.品德发展是在个体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 3.品德的发展是品德各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 4.品德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的发展过程

小学生德育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理想教育、心理品质教育 小学德育的意义

1.小学德育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特殊意义 2.小学德育对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导向意义

3.小学德育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小学德育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指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思想武装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是使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培养学生形成新思想,新观念,同时在实践中逐步增强学生辨别是非和判断善恶的能力

三是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方向性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劳动和自我教育中,既胸怀大志,又脚踏实地,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2.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来武装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二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认识增加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四是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任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需要特别的温暖和关怀,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切忌粗暴训斥、讽刺挖苦学生,甚至体罚学生

二是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合理、明确、适度、有序且有恒的要求,并坚持不懈的贯彻到底。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二是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工作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三是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各年级各阶段的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小学生的思想特点。

二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繁殖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三是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内心精神世界,教育者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收到良好的效果。6.长善救失原则

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一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二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三是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7.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德育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指导实践法、情感陶冶发(陶冶教育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法 德育的途径 1.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少先队活动与集会活动 5.班主任工作

第三篇: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素质教学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从教室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3.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二乐也,的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这句话出自 孟子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表现在,对教育的认识不同;面向的教育对象不同;选学的内容不同;教育的评价的标准不同;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

2.胡锦涛总书记在对全国广大教师的几点希望中指出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新者

3.孔夫子所说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4.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5.西班牙最早出现的也是最好的一部流浪小说是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 6.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和商鞅

7.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

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张天翼的华威先生 属于解放区文学

8.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

夏衍的上海屋檐下是国统区文学 9.孙犁 荷花淀

抗日战争时期作品

10.柳青创业史反映土地改革的长篇小说

11.一代风流 欧阳上

红旗谱 梁斌

李自成姚雪垠

青春之歌

杨沫

林海雪原(主人公为少剑波)

曲波

保卫延安

杜鹏程

1.在学校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主要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 2.突破了原先的由政府独家办学格局的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3.高老头

法国

巴尔扎克

世说新语

南朝

刘义庆

长生殿

清朝

洪升

威尼斯商人(诗歌)

莎士比亚

英国

4.欧阳修

六一居士

白居易

香山居士

蒲松龄

柳泉居士

李清照

易安居士

5.柳宗元 子厚

范仲淹

文正

6.词是唐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有曲子,乐府,诗余;长短句的别称

7.散曲是曲的一种体式供清唱吟咏只用以抒情为主,但不进入戏剧散篇

1.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加反思等于成长 2.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镇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3年10月3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 6.教师职业道德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7.岁寒三友 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 8.牡丹亭

汤显祖

明代

小说

9.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

俄国

小说

10.警察与赞美诗

欧亨利

美国

小说

11.阿q正传

祝福 暴风骤雨(主人公郭全海)(周立波长篇小说)等小说,都反映了半殖民地就中国劳动人民遭受种种压迫和剥削的痛苦生活

12.包身工 是报告文学

1.教师善于快速准确的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准确判断学生的情绪和愿望,这说明教师的观察力具有敏锐性

2.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4.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刻苦钻研 严谨笃学 勇于创新 奋发进取 淡泊名利 志存高远 这些话是 胡锦涛 提出来的 5.汴州是今天的开封

6.国语是我国做早的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我国做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国语长于记言,不长于记事

7.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的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水浒传 8.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生活的道路,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 9.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都是悲剧是人物 10.莫里哀

阿巴贡是喜剧是人物

11.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这句格言出自 资治通鉴 12.文学文体包括 散文 小说 诗歌 13.评论文体包括 评论

学术论文

14.新闻文体包括 消息

通讯

新闻特写

0.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1.我国最早的用白话翻译外国小说的周桂笙,曾翻译了一片外国小说

毒蛇圈 被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直译小说

2.鲁迅和周作人兄弟的域外小说集标志着我国直译小说的开始 3.三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

冯梦龙 二拍

凌濛初 4.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家吸收的思想是佛家和道家思想

1.振兴民族的希望再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2.最早提出汉字横写的是钱玄同1917年新青年

3.倘秀才是词牌名 4.草堂诗余 东坡乐府 稼轩长短句 白石道人歌曲都是词集

5.把长篇小说分成若干章节,每一节章叫做一回,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小说叫做章回体小说如红楼梦 三国演义

烈火金刚

6.羊脂球 莫泊桑

竞选州长 马克

吐温

司汤达

红与黑(法国)

7.狼和小羊 克雷洛夫寓言

俄国 8.灰姑娘

洛林的童话

德国

9.海的女儿

安徒生 的童话

丹麦

10.凡尔纳,法国小说家,写有许多科幻小说,重要作品有格兰特船长的女儿

海底两万里 八十天环游地球

1.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时,这个阶段是 关注情景阶段 2.创新教育包括 心理创新教育 思维创新教育 实践创新教育

3.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4.将大量农村生活物象收入画幅的画家是齐白石 5.海南岛南天一柱是范云梯所书

6.书法家初唐四大家 为 薛稷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 7.楷书四大家为

颜真卿

欧阳询 柳公权

赵孟? 8.东床快婿原本指王羲之

9.徐寿华蘅芳合作试制出了我国第一艘木质蒸汽船,标志我国近代造船业迈出了第一步

10.惠特曼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其草叶集创立了自由诗体,开一代诗风 11.悲惨世界的主人公是冉阿让

1.叶圣陶长篇小说 倪焕之

朱自清散文 背影

1.布鲁奇在1994年提出的教学反思方法是反思日记

详细研究

交流探讨

行动研究

2.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应当在24小时内及时通知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3.陆机是西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村是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在诗文方面,陆机也是颇有建树,他与弟弟陆云都为著名文学家,合成二陆,作品为 文赋

吊魏文帝

赴洛道中作

4.西北有高楼 是古诗十九首的作品

5.19世纪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为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 6.林逋,字君复,北宋著名诗人

7.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起先为通志,宋神宗改名为资治通鉴 认为该书鉴于往事 有资与治道 8.莫里哀 伪君子 法国

9.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

苏联 10.伏尼契 牛虻 爱尔兰

1.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创新教育 2.教师发展的五阶段是由伯林纳提出的 3.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试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在电和磁的关系的认识上,取得突破成果的是 法拉利 5.变形记

奥地利

弗兰茨 卡夫卡 6.墙上的斑点是一部意识流小说 7.等待戈多是一部荒诞派戏剧

8.百年孤独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9.灌园叟晚逢仙女,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属于拟话本

10.瓶画器皿上的画狄俄尼索斯航海是古希腊黑色人像时期的作品

材料分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九条四款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对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九条十款 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十一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是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第三十八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优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规定开出未成年学生

第五十五条 公安机关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更具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第五条 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

第六十八条 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五条 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第十四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国家规定除外

第五十八条 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教授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与批评,责令限期改正

第十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儿童,可与推迟到七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九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 职业 财产状况 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二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三十六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核 心 内 容

新《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角色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

3.示范者角色(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细节中,要多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教师要担当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教师的榜样作用,构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力)4.朋友角色 5.管理者角色 6.研究者角色

教师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 2.指导评定权

3.科学研究权 4.获取工资报酬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对班主任教师的工作要求

1.坚持育人为先,德育为先的目标导向 2.注重公平,面向班集体每一个学生 3.关心学生全面发展

4.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5.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教学 6.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 7.积极进行班集体文化建设

8.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9.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 10.大胆创新工作方式

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学校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1.重德育,轻智育体育,美育

2.中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

3.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4.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5.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发展 6.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

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 2.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切实提高工作实效 3.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

4.努力构建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6.深化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1.建立平等的关系

2.教育教学上,密切联系家长 3.家长和老师经常换位思考

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1.管理被管理

a)基于教学的宗旨和任务 b)基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2.平等关系 a)人格平等 b)尊重学生个性

c)学生有权要求教师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给与公正评价

新课程教师角色改变

1.教学过程中更多履行多样化职责,更多承担组织教学的任务

2.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专项组织学生学习,并最大限度的开发社区内不得新资源

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改进师生关系 4.教师间合作广泛

5.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6.密切与家长和其他社区合作,广泛参加校内服务于课外活动 7.指定角色发展目标

a)认识自己并评估时间与空间环境 b)分析相关资料,审视发展机会 c)确立发展目标与行动策略 d)按目标逐步执行 e)评价发展计划

1.安抚失主 2.平息猜忌

3.做好被怀疑的人的心理工作 4.换位思考

第四篇:2018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2018 版

第一章 教育基础 第一节

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小学教育概述

(一)小学教育的概念 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 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 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 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

根本任务:打好基础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四个标志性事件 1、1878 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1897 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3、1904 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清政府 1904 年颁布了《奏 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 7 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 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到了 1912 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四个学制

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 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 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 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 1、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 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1992 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 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小学教育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人类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小学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最佳阶段,更是儿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一)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①童年期是生理发展相对稳定与平衡的时期。②刚入学的儿童感知觉都处于较低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强化训 练,逐步发展和提高。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一定的作用,低年级注意力容易分散 观察事物缺乏兴趣和系统性 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直观形象记忆发展较好,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度。道德感较为模糊,常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衡量事务的好坏。理智感大多和具体事物相联系。

(2)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3)小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补充: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注意新鲜、感兴趣的东西,要达到对事物清晰、精确、本 质的认识尚需一过程。

(2)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 小学生记忆能力迅速发展,表现在:从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逐渐向理解记忆占主导地位 发展;从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发展;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

(3)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低年级 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居多,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居多。两种思维形式的转折 大多发生在四年级前后。小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灵活性 等品质较差。

(4)小学生想象的发展

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想象由模仿性、再现性向创造性过渡,中高年级学生想 象的创造性成分不断增加。想象由具有浪漫性向现实性过渡。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小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

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小学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基础

(3)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补充: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补充: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普及性(2)基础性(3)强制性

(二)小学教师的特点

1、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复杂性

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三个方面。示范性: 杨雄《法言•学行》中言:“师者,人之模范。”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 系统性

2、小学教师的素质

(1)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等(2)教师的知识修养

(3)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4)教师的心理素养

四、我国现行的小学学制

六三制和五四制并存,其中六三制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学制和发展方向。

第五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深度预测试卷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言刃。”孔子的教学方式符合()教学原则。

A.直观性 B.循序渐进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3.孔子的教学主张不包括()。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有教无类 D.教学相长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知识素养的是()。

A.政治理论修养 B.教育科研能力 C.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D.管理科学知识

5.当今社会的小学教育.出现了对儿童教育“成人化”的趋势,这一现象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6.学校上体育课时很容易不小心骨折,下列对骨折病人的现场急救措施有误的一项是()。A.若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活动受限时,应剪开衣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B.骨折后发生的肢体弯曲、扭转等畸形要及时复原 C.切忌用不干净的物品填充伤口

D.应尽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纸板、木棍等制作夹板,固定患部

7.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大类,其中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A.应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8.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班级管理的主体是()。

A.学生 B.班主任 C.班主任和学生 D.班干部

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10.学生选择一些格言作为座右铭以此鞭策自我,提升自我道德水平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 B.道德修养法 C.环境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11.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叫()。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自然学法

12.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引导下,由班级学生或少先队成员共同参与,在学科教学以外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是()。

A.班级活动 B.班队活动 C.课外活动 D.少年队活动 13.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B.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C.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 D.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次 14.关于学校文化,表述错误的是()。

A.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B.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C.学校硬件设备属于物质文化 D.学校文化并非成员天然形成.而是共同习得的 15.李明上课不敢发言,一旦他在课上发言,王老师就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样李明的胆怯心理得到很大改善。王老师对李明进行心理辅导时运用的方法是()。

A.强化法 B.示范法 C.惩罚法 D.暂时隔离法 16.下列属于负强化事例的是()。

A.老师对迟到的学生罚款 B.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 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 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 17.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高峰发病年龄为()岁。

A.4~6 B.6~8 C.8~10 D.10~12 18.小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能跑过来,这是()的反应。

A.第一信号系统 B.非条件反射 C.第二信号系统 D.第三信号系统

19.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2秒比较合适,相隔太长时间才发起跑信号,影响运动员成绩,原因在于()。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起伏 D.注意的指向性

20.某小学王老师采取“贴笑脸”的方式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种德育方法属于()。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22.简述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23.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4.材料:

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

(1)评价新老师的教育机智。(8分)

(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12分)

25.材料:

某校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 一部分教师认为,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王老师还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

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选择了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

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这么好。原来体育课后上语文课,刚刚进行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现在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新的上课方式。

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3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谈谈应该如何开展识字教学。(10分)(2)如指导二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20分)27.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10分)

(2)若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本课,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20分)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英语句型操练的三种主要形式。(10分)

(2)若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三种操练活动,并分别说明理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封建社会的教育特点有: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官学与私学并存。双轨制是近现代教育的特点。2.【答案】D。解析:孔子对同一个问题,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是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性而实行的教育,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答案】D。解析:教学相长的主张出自《学记》,不是孑L子的教学主张。

4.【答案】B。解析: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基础知识和必须具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如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管理科学知识等。教育科研能力属于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

5.【答案】C。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按照成人教育的标准去要求小学生,不能搞“一刀切”。

6.【答案】B。解析:对骨折病人不要勉强解脱衣服,若受伤肢体肿胀严重或活动受限时,应剪开衣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骨折后发生的肢体弯曲、扭转等畸形不可勉强复原。切忌用不干净的物品填充伤口。应尽快就地取材,如用薄木板、竹板、硬纸板、木棍等制作夹板,固定患部。

7.【答案】D。解析:布卢姆将教育的认知目标分成六大类,从最低到最高分别是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8.【答案】A。解析: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主体,在班级管理中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9.【答案】D。解析:效果律指某一行为在某一情景下出现时,如果受奖励,那么它下次出现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受到惩罚,下次出现的几率就减少。

10.【答案】B。解析:道德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道德修养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题干中“座右铭”“鞭策自我”等强调自我反思,属于道德修养法。

11.【答案】B。解析:由老师发起,并由双边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可判断为谈话法。

12.【答案】B。解析:班队活动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者引导下,由班级学生或少先队成员共同参与,在学科教学以外时间组织开展的教育活动。

13.【答案】D。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14.【答案】B。解析:学校的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15.【答案】A。解析:强化法也叫正激励,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16.【答案】B。解析: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A项撤销的是积极刺激,属于惩罚;C项属于回避条件作用;D项是消退。故本题选B。

17.【答案】C。解析: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儿童。18.【答案】A。解析: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看作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看作第二信号系统。虽然主人叫狗名字是以语言为中介,但对于小狗来说,它并不是因为理解语言的意义而产生反应,而是将这种语言作为一种物理性条件刺激。

19.【答案】C。解析: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或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叫作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注意的起伏周期一般为2、3秒至12秒。如果间隔时间太长,人的注意就会动摇。

20.【答案】A。解析:品德评价法是依据一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予以评定、褒贬.使受教育者从中受到教育的方法。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1)确定研究课题。

(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3)提出研究假设。

(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6)作出结论。(7)撰写成文。22.【参考答案】

讲授法是学校教育中教师最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如下:

(1)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2)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3)讲授应具有启发性。在讲授中善于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4)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23.【参考答案】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

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老师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能够充分认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机智地运用相关知识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小雷的错误,又保护了他的自尊心。

(2)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材料中,小雷喜欢做小动作正是注意力不稳定的表现。此外,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因此,后来的新老师对小雷微笑赞许能够提供给小雷积极的反馈,促使他可以依据这种反馈信息作出行为的改变。

25.【参考答案】

(1)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单纯的知识容器,压抑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摄取知识,而且进行有目地思维,激发学生勇于思考、质疑的行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王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交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通过“语文课进阅览室”,让学生变得生动活泼;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

(3)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相互交流、主动思考的环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1)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开展识字教学: 第一,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开展阅读写作教学的基础。在低年段应该贯彻“多认少写”的原则,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第二,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第三.利用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开展识字教学,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写字教学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五.汉语拼音教学应尽量具有趣味性,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并与普通话和识字教学相结合。(2)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图、梨、笼、浪、粱、燃、勤、劳、颊这9个生字,能够会写波、浪、灯、作、字、苹、丽、劳这8个生字,能够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关于秋天的词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与学习伙伴交流的方式掌握关于秋天的词汇,并加强自身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秋天的色彩,体会秋天的美丽与丰收的喜悦,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问,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一年都有什么季节?每个季节都有哪些美景?大家知道秋天都有哪些美景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图画》!放映关于秋天美景的幻灯片。

二、交流,讲读课文

同桌为一组.交流阅读课文。(一)初读,掌握生字词

请同学们读课文,读给同桌听,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象秋天美丽的景象。教师指导读准音难字:梨、笼、浪、粱、劳。

学生提出形难字,教师范写,小组间讨论并分享记忆方法:波、浪、苹、劳。(二)精读,体悟秋天美景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读的过程中思考: 1.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这幅美丽的图画是什么样子的? 2.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黄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你感受到了秋天的什么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阅读指导:读出秋天的美。读出喜悦的心情。

三、升华.巩固提高

师:小朋友们.秋天美不美?是谁使得秋天这样美? 指导学生朗读: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读出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加深情感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感受到秋天的美景了吗?你们觉得美吗? 请小朋友们在课余时间用自己的画笔把今天感受到的秋天的美景画出来。明天与其他小朋友们分享。27.【参考答案】

(1)通过本教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发展。知识技能:在实际问题中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换算等数学生活常识。数学思考:在参与观察、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推理演绎能力,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2)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了解与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且熟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知道货物的价钱,熟悉人民币的换算,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取币、付币、换币、找币等活动中逐步学会合理地使用零用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放映超市场景图,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大家都喜欢和爸爸妈妈逛超市吗?在超市里我们需要什么来购买你喜欢的物品呢?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

二、小组活动.讲授新课

将5—6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开展小组活动。1.认一认

活动一:每组学生面前有一个小钱箱,箱内有1分、5分、1角、2角、5角、1元等纸币与硬币,请小朋友找出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与组内伙伴分享你是怎样认识它的? 小结: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可以通过看数字,以及后面的单位,或者根据颜色、大小等方面进行识别。2.换一换

活动二:一个练习本5角钱,你要买1本,该怎么付钱? 可以付一枚5角钱硬币:也可以付5个1角钱硬币…… 如果是要买1根1元钱的圆珠笔,该怎么付钱? 小结:10角就是多少分,1元是几角。3.找一找

活动三:1块橡皮5角钱,我有1张1元的人民币。售货员阿姨找给我多少钱? 小结:1元就是10个1角,买橡皮用掉5角钱,售货员阿姨找给我5角钱。

三、模拟购物.巩固提高

我们的小超市开张啦!里面的商品真多呀!圆珠笔1元钱,橡皮5角钱,笔记本也是5角钱…… 组织同学们进行模拟买卖活动,巩固识币、换币、找币等知识。

四、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哪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 小朋友可以在课下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民币问题查阅资料或者请教爸爸妈妈.下节课我们来个人民币知识小竞赛!28.【参考答案】(1)①机械性操练

机械性操练是句型操练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操练时理解的要求很低。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多次机械操练,正确无误地记忆句型,养成习惯,并能自动地初步掌握句型。机械性操练最常用的方法是:重述法、转换法、并句法等。

②意义性操练 意义性操练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操练,能在一定的情景中用英语表意。教师提出一些要求、情景、范围,让学生作出回答。但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可以预料的。意义性操练的常用方法有问答法、句型转换法、串联(接龙)操练法、按图操练法等。

③交际性操练

交际性操练要求学生在适当的情景中,自由使用所学的句型,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正常交际的技能。学生的交际言语不受某些句型所限制,也不受某一堂课的句型要求所限制,交际性操练的方法有:讲故事、看图说话、情景对话、角色表演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听、说、认读sweater,jacket,dress,skirt和T-shirt等主要词汇;学生能够听懂、说出指导语,并按要求做出相应动作,如take off your jacket,put on your coat,hang up your T-shirt,put away your skirt.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与生活相关的“衣物”表达,使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使用的简单英语,学会将语言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学会归置自己的衣物,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3)操练活动

①机械性操练活动——齐声跟读

教师逐个读出新单词和句型,让学生边齐声跟读边做动作。例如: T:It,s cold todav.PIease put on your coat.(教师在给出示例的同时,结合表情、姿势等做出相应动作。)学生边做动作边跟读。

T:It’s hot today.Please put on your skirt.最后.教师对大家的表现给予评价。

(设计理由:齐声朗读鼓励人人开口,学生没有思想顾虑,可以在指导他们形成正确语言习惯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边跟读边做动作,辅助一些体态语言,可以激起学生跟读、朗读的热情,避免了机械操练的枯燥性。)②意义性操练活动:Say and Act 教师给学生一些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让两个学生一组,根据图片进行对话交流。学生先用I like…句型向对方描述自己喜欢的衣服,然后再互相发出指令,让对方做出相应动作。例如:

A:I like the white sweater with the red skirt.B:I like the blue dress.A:Take off your jacket.B:(做动作)B:Fold your sweater.A:(做动作)之后教师选取两组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设计理由:设置意义性操练,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情景中运用新知,表达语义。两人练习,说与做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其中。)③交际性操练活动:角色扮演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多个小组,四人一组,可以扮演爸爸、妈妈和孩子,也可以扮演售货员与顾客,也可以演示一个聚会场景。运用所学的关于“衣物”的单词和句子,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先给学生做出一个示范。例如:

Child 1: I like my blue skirt very much.Mother: It's cold today.Please put on your coat.Child 1: Ok, I'll put away my skirt and put on my coat.Father: I will clean our room.Please hang up your T-shirt.Child 2: I'm washing my clothes.Who can help me put away my T-shirt? Child 1: I can help you.Child 2: Thank you, my dear sister.(设计理由:角色扮演是将真实生活情景带人课堂,让学生根据假设的情景,充分想象,充当不同的人物角色.运用所学语言开展交际活动。这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思维与想象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

下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核心考核精辟(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核心考核精辟(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全民性全面性义务性 2、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 3、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不平衡性个别差......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教育与教育学相关考点内容 1.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需要的层次越低,对人的影响越大。马斯洛认为,只有基本需求得以满足,才能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1)生理需要,这是人......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简述皮杰亚理论中7-12岁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特点: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实物支持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能力: 1.苏格拉底 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自知其无知”。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围:中学段的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

    教育知识与能力

    1. 简述课程的作用 (1)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 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 确定、教学手......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熟背): 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