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届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第一讲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济南版)
2013届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讲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济南版)知识梳理
知识点1:生物学的基本特征(重点)
生物学家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认为生物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从化学组成上说,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中都有蛋白质和核酸,其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贮存着遗传信息。从结构上说,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生物体时刻不停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3.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从而适应周围的环境。
4.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5.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生物在生殖过程中,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后代个体也会产生各种变异,因此,生物的各个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6.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例题解析:
例1:猫妈妈生小猫,小猫能长大,长大了的猫能再生小猫,这一过程说明猫具有()特 征。
A.生长、发育和繁殖 B.生长 C.发育
D.繁殖
解析: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生命特征。猫妈妈生小猫、后代再生小猫属于繁殖特征,小猫长大属于生长和发育特征。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本生命特征 的理解。答案:A 例2:在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含羞草、真菌、水 C.猫、蘑菇、细菌
B.珊瑚的外骨骼、病毒、小草 D.蝴蝶、小鸟、钟乳石
解析:生物具有生命现象,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不具备生物基本的 生命特征。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判断能力。
练习1:
1.人体内部分废物随汗液排除,属于()现象。
A.生长现象 B.遗传变异
C.新陈代谢
D.应激性
2.黑豆幼苗不断长大属于()现象。 A.遗传变异 B.新陈代谢
C.生殖现象
D.生长现象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病毒 B.细菌
C.植物
D.化石
4.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
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D.鸟产卵 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
5.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 C.小狗排尿
B.钟乳石由小变大 D.人晕车呕吐
知识点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例题解析:
例1: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运气好 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 D.实验用具好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探究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探究过程往往不是一次就能顺利完成的,而需要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同时要知道改进实验用具也是非常重要的。答案:B 例2:探究过程中需要()。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和测量法 D.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解析:此题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只靠一种方法往往不能满足对探究的需要,更需要多种研究方法灵活贯穿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才能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满足探究的需要。答案:D 练习2:
1.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证明的。
A.达尔文
B.巴斯德
C.施莱登
D.施旺
2.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并繁壮后代的基础是()。A.遗传 B.变异
C.应激性
D.新陈代谢
3、关于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下列正确的是()
A、问题——假设——实验——结论 C、问题——实验——假设——结论
B、假设——问题——实验——结论 D、问题——结论——假设——实验
最新考题
考纲解读:本讲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本讲内容是近几年中考中的一个小的重点,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类型出现,所点分值大体占1-3分。
考题1:(湖北省宜昌市)在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中,常采用五点取样法,正确的五点取样法是
A
B
C
D
例题2(2006福建省泉州市)下列各类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一类生物是„„„„„„„„„„„„„„„()
A.昆虫 B.细菌 C.病毒 D.软体动物
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名词中都属于生物的是()。
A.水、树枝、课桌
B.石头、鸭、试管婴儿
C.土壤、钟乳石、人
D.多莉羊、大肠杆菌、甲肝病毒 2.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珊瑚虫
B.恐龙蛋化石
C.灵芝
D.转基因番茄 3.植物的根向地生长,叶向光生长,这说明植物也和动物一样具有()。
A.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
B.遗传特性
C.生长和繁殖能力
D.排出废物的能力 4.下列哪一生物不具备细胞结构()。
A.多莉羊
B.SARS病毒
C.试管婴儿
D.转基因鲤鱼 5.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6.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8.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一组是()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 9.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都能进行呼吸 D.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10.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A.有细胞结构 B.能繁殖后代 C.由有机物组成 D. 能使其他生物生病
二、非选择题
1.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2)猫生小猫属于(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3.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动物的取食
应激性 向日葵朝向太阳 生 长 植物的开花结果 营 养 人体的排汗
繁 殖 蘑菇由小长大 排 泄
过关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A 4.B 5.B 6.C 7.D 8.D 9.D 10.B
二、非选择题
1.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
非生物有: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 2.(1)生长与发育现象(2)生殖现象(3)遗传现象(4)变异现象(5)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略
第二篇:第14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复习课教案
第14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复习课教案 复习重点
1、生物的无性生殖 方式
2、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及花和果实的发育关系
3、昆虫和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4、鸟类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总结、练习教学仪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重点知识归纳
1、无性生殖的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2、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出芽生殖、营养生殖。
3、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在环境适宜时的生殖方式
4、营养生殖:(概念):依靠营养器官(植物的根、茎、叶)进行的无性生殖。(优点):①保留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②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方式):嫁接、扦插、压条。
5、(嫁接的注意点):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成活率。(嫁接的优点):①保留接穗的优良性状;②繁殖速度快。
6、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为完整的植物体。这种技术叫做组织培养。(例子):胡萝卜根的细胞或组织(优点):①短期内生产出大批的植物;②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③培育出高产优良的新品种。
7、有性生殖:(概念):由亲代产生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8、植物的花的基本结构: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其中雄蕊和雌蕊最为重要。
9、子房的内部结构:外层是子房壁,内部有胚珠(外被是珠被,顶端开口为 珠孔,里面有卵细胞)。
10、传粉: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的途径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11、自花传粉:同一朵花中,雄蕊花药中的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异花传粉:一朵花雄蕊花药中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12、受精:植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13、受精过程:当花粉落到成熟的雌蕊柱头上,受到柱头分泌粘液的刺激,花粉就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内有精子,花粉管穿过柱头、花柱到达子房内的胚珠中(从珠孔进入),末端破裂,释放精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
14、花的各部分结构发育情况:受精过后,花的各部分结构开始发育。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开始逐渐凋落,只有雌蕊中的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一粒胚珠发育为一个种子,多籽植物主要是由于子房中含有多个胚珠),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 育成胚。
15、果实和种子的传播:依靠风力(蒲公英、虞美人),依靠自身的弹力(豌豆)依靠人和动物的运动(苍耳),依靠水力(椰子)。
16、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完全变态发 育: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的发育过程。(如家蚕、蝇、蚊、蜜蜂)
发育方式:家蚕经历了四个发育时期: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非常相似的发育过程。(如蝗虫、蟋蟀、蟑螂、蝼蛄、螳螂)
发育方式:蝗虫经历了三个发育时期:受精卵、幼虫、成虫
17、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两栖类:由水生过渡到陆 生的脊椎动物。(如青蛙、蟾蜍、蝾螈、大鲵)两栖类的受精方式:体外受精(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外的受精方式)
两栖类的发育方式:变态发育(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显著不同)蛙的发育经历了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都是在水中进行的。
8、蝌蚪与成蛙的比较:蝌蚪:呼吸器官——腮,生活环境—— 水中
成蛙:呼吸器官——肺(主要)、皮肤(辅助)生活环境:水中——靠近水边的潮湿地带
19、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鸟类的生殖行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鸟类的受精方式:体内受精(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内的受精方式)鸟卵产出后,胚胎会停止发育(原因是外界温度低于雌鸟体温)
20、早成鸟:刚从卵壳中孵化出来的雏鸟,眼已经睁开,全身有稠密的绒羽,腿足有力,立刻能跟随亲鸟自行觅食的鸟。(如鸡、鸭、鹅、大雁)
晚成鸟:刚从卵壳中孵化出来的雏鸟,发育还不充分,眼还没有睁开,身上的绒羽很少,甚至全身裸露,腿足无力,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要留在巢内由亲鸟喂养的鸟。(如家鸽、麻雀、燕子)
二、重点习题讲解
1、有些昆虫的发育要经过------、---------、-----------、个时期,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的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叫。
答案:卵;幼虫;蛹;成虫;幼虫;成虫;完全变态发育。
许多种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四个时期,其中有一个时期是不食不动,处于休眠状态的蛹的时期。幼虫时呈蠕虫状,与成虫的形态差别极大,而且生活习性,如运动、取食、生存环境等差别也很大,经过这四个时期变化才发育成成虫的,称之为完全变态发育。请同学们注意比较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
2、青蛙的生殖特征是()。
A.雌雄异体,体内受精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
C.体外受精,幼子体内发育D.体外受精,幼子水中发育
答案:雌蛙和雄蛙在生殖季节抱对后,将卵和精子都排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成受精卵,并利用阳光的热量提高温度发育成蝌蚪。选项D正确。
3、下列有关蝌蚪形态结构 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蝌蚪要经常浮向水面用肺呼吸 B.蝌蚪有一个时期,心脏为一心房 C.蝌蚪的形态,结构都很像鱼 D.蝌蚪后期会长出四肢
答案:蝌蚪在早期用鳃来呼吸,直到形成四肢时,肺才形成。蝌蚪完全在水中生活、取食、呼吸;形态、结构特点都和鱼类十分相似,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两栖动物和鱼类有着必然的联系。应选选项A。
4、蛙的发育称作()。
A.完全变态发育B.变态发育 C.不完全变态发育D.两栖发育
答案:两栖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在幼体时期有一个明显像鱼的时期,而成体则具有四肢,一般用肺呼吸,这样的发育方式也称作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等概念用在昆虫的发育上,不能用在两栖动物 的发育上。选项B正确。
5、在下列有关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有错误的是()。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B.两栖动物变态发育;幼体呈蝌蚪形,成体具有四肢 C.两栖动物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D.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一般在陆地生活
答案:两栖动物专指一个动物类群,这一类群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变态发育;幼体蝌蚪时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多生活在陆地,也有些种类的成体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 定。具备以上特征的动物,才能称之为两栖动物。
6、在冬季冬眠时,青蛙的呼吸()。A.完全停止B.要正常进行
C.完全依赖肺的活动D.完全依靠皮肤
答案:冬眠时的青蛙,身体的生理活动十分微弱,新陈代谢进行得非常缓慢,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也极少,此时青蛙的呼吸活动也较弱,完全靠皮肤呼吸,也就是靠皮肤向体内扩散的氧已完全可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求。选项D正确。
7、蝗虫的个体发育过 程,要经过、、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于叫做。答案:卵;幼虫;成虫;不完全变态。
蝗虫的一生中,随身体的生长,形态发生着变化。最初是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的幼虫体形与成虫相似,没有翅,经过五次蜕皮之后。变为具有翅、可繁殖的成虫。这样的发育称作变态发育,昆虫的变态发育类型有多种,这种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的发育,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8、在无脊椎动物中,属昆虫分布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A.体表有外骨骼 B.身体分部 C.具有翅D.适于陆地生活
答案:翅的存在,使得昆虫活动范围增大,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进而有利于昆虫寻找食物,求得配偶,逃避敌害。昆虫之所以成为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动物与此也有重要关系。选项C正确。
三、练习
1、关于青蛙和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在水中完成发育B.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C.它们都是变态发育D.都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下列哪项不属于无性生殖()
A.用马铃薯快茎来繁殖 B.枣树周围地面上冒出许多枣树 C.用茎尖来繁殖植物体 D.将种子种下去,长出植物体。
3、蚕茧代表家蚕的()
A.卵期
B.幼虫期C.蛹期D.成虫期
4、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是()A.卵、若虫、蛹、成虫B.卵、幼虫、成虫 C.卵、蛹、若虫、成虫D.卵、蛹、成虫
5、“毛毛虫”是:()
A.蜻蜓的幼虫B.蝴蝶的幼虫C.小鸟的幼虫D.青蛙的幼虫 答案:1A、2D、3C、4B、5B、
第三篇: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一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作业新人教版课件
第七单元 第一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对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 B.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基因都可以遗传给后代 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
D.在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具有的一种可遗传变异方式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的特点,A错误;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B错误;只有基因突变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C错误;在自然条件下,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答案:D 2.(2017·河南淮滨测试)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的复制只发生在分裂间期,复制的场所只能是细胞核
B.控制豌豆红花和白花的基因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一个基因转录时其两条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解析:DNA的复制只发生在分裂间期,复制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细胞质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也有DNA的复制;控制豌豆红花和白花的基因为等位基因,其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不能判断基因突变的位置,基因突变为分子结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基因转录时只能以其中一条链作为模板。答案:B 3.研究发现果蝇有一种储存及利用能量的基因(Indy基因),该基因变异后,可以对果蝇细胞级别的能量吸收进行限制,即让果蝇的细胞节食,进而使果蝇的寿命明显延长。而人类有着和果蝇类似的DNA序列。关于上述研究成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Indy基因变异后,果蝇体内细胞将不再衰老
B.对Indy基因进行诱变,一定可以使果蝇寿命明显延长 C.Indy基因的正常表达能限制果蝇细胞级别的能量吸收 D.人类有可能研制出一种既能延长寿命又能控制体重的药物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基因突变后,使细胞节食,进而延长果蝇寿命,但细胞仍会衰老,A项错误。因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不一定诱导形成使果蝇寿命延长的基因,B项错误。该基因未变异前即正常表达时会使细胞正常储存和利用能量,基因变异后会导致细胞节食,C项错误。依据基因变异后延长寿命的原理,人类可研制出延长寿命和控制体重的药物,D项正确。答案:D 4.如图是三种因相应结构发生替换而产生变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变异类型类似于过程①
B.过程②的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过程③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D.杂交育种的原理是过程③
解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患病原因是基因突变,与过程①类似,A正确;过程②表示的是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过程③表示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而引起的变异,即易位,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C正确;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②),D错误。答案:D 5.(2017·陕西安康调研)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为获得更多的水稻变异类型,育种专家常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种子后再进行大田种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EMS浸泡种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 B.EMS的处理可使DNA序列中G—C转换成A—T C.获得的变异植株细胞核DNA中的嘌呤含量高于嘧啶 D.经EMS处理后,水稻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解析:人工使用EMS浸泡种子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DNA序列中的G—C转换成A—T,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A、B正确;获得的变异植株细胞核的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配对,二者含量相等,C错误;EMS只是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即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没有改变染色体数目,D正确。答案:C 6.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生物在遗传过程中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可发生在细胞内不同DNA分子上体现了其随机性
D.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导致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解析:有的生物不含染色体;花药离体培养成单倍体幼苗过程中发生的是有丝分裂,该过程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不发生基因重组;细胞的不同DNA分子上的基因都可能发生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基因重组不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答案:C 7.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接()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 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解析:I不能插入DNA分子中,也不能替换DNA分子中的碱基,故A、B错误。大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1
31131
131
I
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
I可能直I会导致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后不会遗传给下一代,故C正确、D错误。答案:C 8.甲、乙为两种果蝇(2n),下图为这两种果蝇的各一个染色体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 B.甲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形成了乙 C.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 D.图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解析:因甲、乙是两种果蝇,故甲、乙杂交产生的F1虽然含2个染色体组,但不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甲的1号染色体发生倒位形成了乙;染色体中某一片段发生倒位会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可遗传的变异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D 9.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上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B.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图示各基因间不会发生自由组合
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解析:染色体上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A项错误;图示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项正确;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才能发生自由组合,而图示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所以它们之间不会发生自由组合,C项正确;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几个密码子决定相同的氨基酸)等原因,与突变前相比,突变后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D项正确。答案:A 10.下列过程可能存在基因重组的是()
A.④⑤ C.①④
B.③⑤ D.②④
解析: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发生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①中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存在基因重组;②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的易位,没有基因重组;③过程有等位基因的分离,没有基因重组;④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⑤是雌雄配子结合,没有基因重组。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1.粗糙脉孢菌是一种真菌,约10天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如图),合子分裂产生的孢子是按分裂形成的顺序排列的。请分析回答:
(1)从合子到8个孢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DNA发生了________次复制。图中8个子代菌丝体都是________(填“单倍体”或“二倍体”)。
(2)顺序排列的8个孢子中,如果第一个与第二个性状不同,原因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如果第二个与第三个性状不同,原因可能是合子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3)野生型脉胞菌能在只含水、无机盐、蔗糖和维生素的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研究人员用X射线照射野生型脉孢菌孢子,经选择培养,获得了三种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如图)。
①如果培养C突变型脉胞菌,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
②欲证明A突变型菌株的酶缺陷是一个基因决定的,应让该突变型菌株与________杂交,根据________定律,预期其后代的8个孢子的表现型是________,若实验结果与预期一致,则说明A突变型菌株的酶缺陷是一个基因决定的。
解析:(1)从合子到8个孢子的过程中,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细胞核内的DNA发生了两次复制。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得到8个孢子,由8个孢子直接发育成的8个子代菌丝体均为单倍体。(2)顺序排列的8个孢子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性状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第二个与第三个来自同一个次级性母细胞,性状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即基因重组。(3)C突变型脉胞菌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合成酶3,不能将瓜氨酸转变为精氨酸,如果培养C突变型脉胞菌,则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精氨酸。若A突变型菌株的酶缺陷是一个基因决定的,让该突变型菌株与野生型杂交,获得杂合子,杂合子进行减数分裂,形成两种孢子,再经有丝分裂形成的后代中8个孢子有两种表现型:4个野生型、4个突变型。答案:(1)两 单倍体(2)a、c a、b、c(3)①精氨酸 ②野生型菌株 基因分离 4个野生型、4个突变型
12.人类有一种肥厚性心肌病(HMC),主要症状有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呈端坐呼吸或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一般在30岁以上发病,常有家族史。在某个连续传递三代的该心脏病家族中(遗传系谱图如图1所示),第1代发病情况不详,第2~4代共有7人发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请分析回答:
(1)依据遗传系谱图推断,肥厚性心肌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
(2)经研究发现,此病患者的α原肌凝蛋白(αTm)结构异常,提取Ⅲ1和Ⅲ2的DNA,测序结果发现,Ⅲ2的αTm基因序列仅有T1(图2)一种,而Ⅲ1的αTm基因序列有T1和T2(图3)两种。
①根据T1基因和T2基因碱基序列推断,Ⅲ1的α原肌凝蛋白结构变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T1基因与T2基因的关系为________。
②依据遗传系谱图和基因测序结果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确定HMC的遗传方式,Ⅲ5和Ⅲ6生育一个终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
(3)研究发现,αTm基因序列有多种变异,体现了基因突变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αTm基因的突变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会导致α原肌凝蛋白结构变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机制的意义是降低突变的多害性。
(4)Ⅰ1和Ⅰ2在30岁前的心脏状况最可能为________。该实例说明表现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的。
解析:(1)根据遗传系谱图,该家族第2~4代中每代都有患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该病最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①对照T1基因和T2基因碱基序列,可发现T2基因的一对碱基(C—G)与T1基因不同,发生了碱基对替换,属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②根据基因测序结果,Ⅲ1的αTm基因序列有T1和T2(图3)两种,可知Ⅲ1为杂合子,表现为肥厚性心肌病,说明该病为显性病,Ⅳ1为男患者,其母为正常,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Ⅲ5为隐性纯合子,Ⅲ6为杂合子,所生子代正常的概率为1/2。(3)αTm基因序列有多种变异,证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具有多方向性;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变异,因为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4)据题意知,人肥厚性心肌病一般在30岁以上发病,故Ⅰ1和Ⅰ2在30岁前的心脏状况应表现为正常,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①基因突变(碱基对的替换/改变)等位基因 ②可以 1/2(3)不定向 不一定 一种氨基酸对应多种密码子(密码子的简并性)(4)正常 基因型与环境共同
13.(2017·广东六校联考)AS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患儿脑细胞中UBE3A蛋白含量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UBE3A蛋白由位于15号染色体上的UBE3A基因控制合成,该基因在人脑细胞中的表达与其来源有关: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可正常表达,来自父方的UBE3A基因由于邻近的SNRPN基因产生的反义RNA干扰而无法表达(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UBE3A蛋白是泛素-蛋白酶体的核心组分之一,后者可特异性“标记”P53蛋白并使其降解。由此可知AS综合征患儿脑细胞中P53蛋白积累量较________。检测P53蛋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另一途径是通过________(细胞器)来完成的。(2)对绝大多数AS综合征患儿和正常人的UBE3A基因进行测序,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图所示。
患 者:„TCAAGCAACGGAAA„ 正常人:„TCAAGCAGCGGAAA„
由此判断绝大多数AS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来自________方的UBE3A基因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导致基因突变发生。
(3)研究表明,人体非神经组织中的来自母方或父方的UBE3A基因都可以正常表达,只有在神经组织中才会发生UBE3A基因被抑制的现象,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________性。(4)动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出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现产前诊断出一个15号染色体为“三体”的受精卵是由正常卵细胞与异常精子受精形成的,其UBE3A基因全部正常。该受精卵可随机丢失一条15号染色体而完成胚胎发育,则发育成AS综合征患者的概率是________(不考虑基因突变,请用分数表示)。
(5)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家族中的XLA男性患者在未接受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一部分幼年夭折,一部分能活到四五十岁。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两点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UBE3A蛋白是泛素—蛋白酶体的核心组分之一,泛素—蛋白酶体可特异性标记P53蛋白并使其降解,AS综合征患儿脑细胞中UBE3A蛋白含量缺乏,则泛素—蛋白酶体含量少,导致P53蛋白降解少,患儿脑细胞中P53蛋白积累量较多。可以使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检测某种蛋白质。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故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另一途径与溶酶体有关。(2)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以看出,AS综合征的致病机理是来自母方的UBE3A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突变,造成体内无法正常合成UBE3A蛋白。(3)由于只有在神经组织中才会发生UBE3A基因被抑制的现象,因此可说明该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4)三体的染色体组成为1条15号染色体来自母方,2条15号染色体来自父方。只有丢失掉母方15号染色体的受精卵可发育成AS综合征患者,因此发育成AS综合征患者的概率是1/3。(5)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XLA男性患者的基因型相同,但存活时间有区别,说明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或者其他基因的表达与该致病基因的表达相关。
答案:(1)多(高)抗原—抗体杂交(或答“分子检测”)溶酶体(2)母 碱基(对)的替换(3)组织特异(或答“组织选择”,“细胞特异”,“细胞选择”)(4)1/3(5)该致病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与该致病基因的表达相关(或其他合理答案)
第四篇:XX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种群和生物群落复习教案
XX届高考生物考点精讲精析种群和生物
群落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高考考点2
种群和生物群落
本类考题解答锦囊
所有生物都是以种群为单位与环境发生作用的,因此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及其意义是考查重点。要答好这类题,一定要掌握种群是生态系统某一地,氰某一种个体的总和,是相互车间能交配、生殖后代、进行基因交流I和传递的具体种的特征的生物群体。而群落是在一定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考点只要求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不涉及群落的结构。
Ⅰ热门题
【例题】
天津)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旷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考查种群在理想状态与自然界中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系。生物种群在理想状态下由于没有外界环境条件的限制,按照“厂型曲线增长,而自然界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种群不可能无限增长,全按照“S”型曲线发生波动。
【解析】
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一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物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生长,有时会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将种群的这种增长方式用坐标图表示出来,就会是“S”型曲线。由此分析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是正确的。
【答案】
B
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答案:c
指导: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包括年老的、成年的、幼年的,即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2河南)下图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下面是对上述三图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
1、图
2、图3都是衰退型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
1、图
2、图3都是稳定型
答案:A
指导:此题主要考查人口年龄组成及发展趋势等知识,以及据图判断推理能力。在3次人口普查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中,图1表示年轻人口数非常多,年老的人口数很少,出生率不断上升,所以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图2也属于增长型,虽然出生率出现过下降,但接着又有了上升,图3明显表现出出生率逐渐下降,这正是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控制取得了实际性的效果。
3下图中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中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是
A.乙、甲、丁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丁、乙、丙
答案:c
指导:小球藻分裂繁殖速度快、生长环境良好,说明资源充足,所以是“j型曲线增长;鸡每天产一枚蛋,所以随时间的增加蛋数增长如甲;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所以长高到一定程度不再长高,因而呈“S”型曲线,故选c。
4下图是1个鼠群迁入1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在曲线中哪段表示食物最可能成 为鼠繁殖速度的限制因素
A.EF段
B.DE段
c.BD段
D.cB段
答案:A
指导: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单纯从食物上分析其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种群内个体生长得很好,繁殖得快,个体数量增加速度就快。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由于种内竞争加剧,种群内的弱小个体得不到生活所必需的食物而死亡,此时种群内的繁殖变慢,种群内个体数量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由图中可以看出,由于食物比较充裕,cB段、BD段、DE段个体数量增加较快,进入EF段,由于食物开始出现不足而限制了鼠群的繁殖速度,鼠的数量增长变得缓慢起来。故答案选A。
5河南)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鼠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0只。回答下列问题:
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___只)
A.3U
B.3Z
c.44
D..96
答案:D
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答案:B、c
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__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型;__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答案:乙
稳定
甲
增长
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__________只。
A.a×8n-1
B.a×8n+1
c.a×8n
D.a×8n-2
答案:c
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镶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中的曲线__________。
答案:c
指导:该题是以草原田鼠种群为例,考查关种群特征的一系列知识。
根据公式:N:[o]=[b]:[c]可得出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数为96只。
标志重捕法,第一次捕获与第二次捕获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会因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的个体数量等变化而变化,要使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能有大的变化。
根据年龄组成的类型,甲图幼鼠个体大大超过了中、老龄鼠个体数,该种群属于增长型。乙图各龄段的鼠比例适中,该种群处于稳定期。
由题意可知:第一代雌鼠为a/2只,产子数为a/2×16只;第二代产子a/2×1616只,......依次类推,第n代产生的代数为a×8n只。
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成鼠,开始时由于条件充足、鼠群呈指数增长,当达到一定的数量后,虽然食物充足,但空间是有限的,鼠群数量不再增加,即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Ⅱ题点经典类型题
【例题】
拟)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格比例
D.年龄结构
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考查种群的基本特征。当今世界在近百年的历史中,世界人口数量增加了近两倍,中国的人口数量从解放初期的四亿多增加到了十三亿多,并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其预测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当然现在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性别比例对未来人口数量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的。
【解析】
预测一个种群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从种群特征中的年龄结构分析、一个种群中幼年个体占的比例大,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其未来发展趋势是人口数量增加,反之,则减少。而现有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和性别比例对未来人口数量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的。
【答案】
D
拟)在下列哪种野生动物的种群中,雌性比例高于雄性比例
A.海豹
B.猩猩
c.养鸡场的鸡群
D.象群
答案:A
指导:猩猩、象群的雌雄比例相当。海豹在繁殖季节,雌性多于雄性。在养鸡场中,一般母鸡也多于雄鸡。本题易错选为c。这是因为没看清题目要求是野生动物。答案为A。
2拟)下图是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则从图上可知,此种群的数量的最大值为
A.375
c.100
D.180
答案:B
指导: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竞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左右保护相对稳定。所以此题中k:375,答案选B。
3拟)我国的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中生活着许多鸟类,其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上层活动
B.煤雀在森林的中层筑巢
c.黄腰柳莺和棕尾雉生活在同一层
D.血雉在底层觅食昆虫和苔鲜
答案:c
指导: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中,通常同种生物生活在同一层次,不同种生物在不同层次而使群落结构在垂直分布上有分层现象。
4拟)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中不包括
A.季节的变化
B.土壤中的含水量
c.食虫鸟的数量
D.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B
指导:考查种群的密度特征。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有较大的差异。选项中季节的变化、食虫鸟的数量、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是影响蝗虫密度的直接因素。
5拟)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进行种群调查研究,资料如下:
年份
种群数量
捕捉标志数
第二天重捕数
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
970
971
972
973
974
00
0
975
那么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生长曲线是
答案:c
指导:设每年种群数量为N,捕捉标志数为x,第二天重捕数为y,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为z,则根据公式N∶x=y∶z,计算出1972~1975年种群数量分别为N72=400只,N73=800只,N74=640只,N75=492只。根据计算出的数量画图为c。
6拟)如图: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
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
答案:A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被捞鱼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_所示
答案:A
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________所示类型。
答案:c
指导:由于我国50~60年代生育高峰,使70年代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上幼年个体数量多,种群趋于扩大,造成人口数量众多,成为图A所示增长型。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保护幼鱼,将使捕捞水域年龄组成成为图A所示的增长型。用性别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
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年龄组成将为图c所示的衰退型。
7拟)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A群落
B.各群
c.生态系统
D.生态因子
答案:A
指导:题干只途述了几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构成生物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群落。题目中是各种生物的总和,所以构成了群落。
8模拟)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分层现象指的是群落中的植物,动物不具备分层现象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分布种类也有差异
D.每个生物种群都有一定的空间配置情况
答案:B
指导:本题考查群落结构的知识。每个群落不论大小,其中的各种群都有着合理的、相互适应的空间配置。这种空间配置既有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又包含水平分布的差异。因而A、c、D三项均正确。在生物群落中,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动物往往依据植物的分层分布也呈现出相应的分层现象。因为动物需要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而生存。
Ⅲ新高考探究
下列事例中,符合种群概念的是
A.某水库中所有鱼类
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
c.鸟岛上所有的鸟类
D.一块水田中所有的动物
答案:B
指导:一个水库中的所有鱼类不是一种鱼;鸟岛上所有岛类有多种类型;一块水田中所有的动物也是多种类型,只有蛇岛上的蝮蛇是同一种生物构成的一个种群。
2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各养了一群牧羊,其中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8群羊是
A.一个种群
B.一个群落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答案:c
指导:种群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同种生物的总和。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和。绵羊和山羊是两个不同物种。虽有8群羊,但只包含两个种。
3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一物种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
c.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不是种群密度
D.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c
指导: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差异很在,例如蝗虫,在夏天数量多,种群密度大,春、秋数量少,种群密度小。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也较大,便如,某地野驴平均每一百平方千米,还不足两头,而在相同面积的灰仓鼠有数十万只。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例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后,破坏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会使许多雌性个体不能交尾。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下降。故A、B、D三项都正确,而c项叙述中每平方千米面积内黑线姬眠的数量,就是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的数量,是种群密度。
4按一对夫妇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会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结构
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答案:B
指导:种群既然是许多同种个体组合成的有机单元,它也就具有了单独个体不可能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几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增减的因素之一。如果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呈现增长趋势,因此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人口动态的直接因素。在控制性别比饵大致相当。对于一个种群数量的变化量取决于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一个年轻个体占有优势的种群,它预示着种群大小和密度将有很大发展,因为陆续进入生殖年龄的个体会越来越多。是一个急剧增长的年龄结构。本题对人口动态的预测依据就是年龄组成。
5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该种群数量可用/V表示
B.该种群数量人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毗人约100只u
D.N=39×34÷15
答案:c
指导:根据公式种群数量N:[a]=[b]:[c]代人数值,得到N=[a]×[b]÷[c]=39×34÷15≈88,故选B。
6图中的曲线1~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
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
X—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物质积累
y—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毒害物质积累
Z—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的菌体,它们能代替原有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
以下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与1,2,3,4正确配对
A.wXyZ
B.XyZw
c.yZwX
D.yXZw
答案:c
指导:曲线1属于“S”型增长曲线,是在有限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受环境因素的制约,与实验条件y符合;曲线2是种群受环境因素制约后种群乙停止生长,后又恢复增长,z的情况与此相符;曲线3属于指数式增长曲线,是在无限制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条件w是与此相符合的;曲线4说明种群经增长后使环境条件恶化,已不适于该种群的生存,条件x与其相符合。
第五篇:【创新方案】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选修一 第一讲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时达标检测]
(限时30分钟 满分60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1.(15分)腐乳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佐餐食品,其制作流程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让豆腐上加盐加卤汤密封→→→ 长出毛霉腌制装瓶腌制
(1)民间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作腐乳的原料中哪种有机物含量比较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霉可利用体内的酶将其分解成哪些小分子有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若盐的浓度过低会出现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卤汤中酒的含量为什么要控制在12%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泡菜的制作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发酵,提供的新鲜蔬菜成了它的培养基。由于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因此必须创造缺氧环境。在缺氧环境下,乳酸菌发酵产生大量乳酸,能有效抑制其他厌氧菌的生存。若密封不好,就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反而使一些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泡菜将变质。因为乳酸菌生长繁殖需要的大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所以有机物的干重会减少,但发酵过程中却能产生更多种类的有机物。
答案:(1)消毒(2)因为乳酸菌为厌氧微生物,密封后可造成缺氧环境;菜坛有裂缝,将导致乳酸菌不能正常生长,而一些杂菌大量繁殖,使泡菜变质(3)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4)提供乳酸菌菌种(5)有机物干重减少;种类增加(6)C
2.(15分)腊肉、腌白菜、腐乳等是家庭中常见的一些腌制品,其味道鲜美,便于保存。请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腊肉和腌白菜能保存较长时间而不腐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腐乳制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作腐乳的卤汤中通常要加入料酒、黄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腌白菜味道鲜美,但最好是等腌制好后再食用,若过早食用会影响人体健康,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腊肉和腌白菜的腌制液中盐浓度过高,微生物因失水而不能生存,所以能保存较长时间而不腐败。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腐乳的卤汤中酒精的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越大,使腐乳的成熟期延长;相反,卤汤中酒精的含量低,则蛋白酶活性高,加快蛋白质分解,但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未腌制成熟的白菜中,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的含量过高,食用后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
答案:(1)腌制液盐浓度过高,微生物因失水而不能生存(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3)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4)未腌制成熟的白菜中,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的含量过高,食用后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
3.(15分)(2012·济宁模拟)农村中泡菜的制作方法:将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菜坛中(泡菜坛一般是两头小中间大的陶器,坛口有坛沿,凡裂缝的菜坛不能使用),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最适环境温度为28~32℃。有时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或“酸而不咸”,前者是用盐过多,后者是用盐过少。在实验室或工厂生产泡菜,还要跟踪检测泡菜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
(1)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菜坛为什么要密封?若菜坛有裂缝,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一些“陈泡菜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如何变化?菜坛内有机物的种类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于测定亚硝酸含量实验操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4∶
1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C.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D.泡菜腌制的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含量,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
解析: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既可以增加毛霉的数量,又可以避免其他菌种污染。豆腐中蛋白质含量较多,毛霉体内可产生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用盐腌制时,必须控制盐的用量;配制卤汤时,一定要注意酒的含量。()
答案:(1)可以增加毛霉数量并且可以避免其他菌种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2)蛋白质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3)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变质
(4)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变质;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
4.(15分)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果酒、果醋制作流程
(1)完成图1中的实验流程。
(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________,以防止菌种的流失。
(3)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________时关闭,在________时连接充气泵,并连续不断地向内________。
(4)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在果醋发酵时排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与(4)题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在果汁中只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控制为________。醋酸发酵时温度一般应控制为________。
(8)果酒制作完成后,可以用________来检测酒精的生成,酒精与之反应呈现________色。
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时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缺氧时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因此在制作果酒时,应在缺氧的环境中进行。
醋酸菌是好氧菌,能够利用糖在有氧时生成醋酸;在糖源不足时,将乙醇变为醋酸,即酶酶
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C2H5OH+O2――→CH3COOH+H2O。因此
在果酒制作过程中出气口排出的是CO2,而在果醋制作过程中因醋酸菌是好氧细菌,需要连续充气,因此排气口排出的既有CO2,又有含氧量较低的空气。酒精遇重铬酸钾发生颜色反应呈灰绿色。
答案:(1)醋酸发酵(2)洗去浮尘 反复冲洗(3)果酒发酵 果醋发酵 泵入空气(氧气)
(4)酵母菌无氧呼吸 CO2(含氧量少的)空气与CO2(5)C6H12O6――→2C2H5OH+2CO2+
能量
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
C2H5OH+O2――→CH3COOH+H2O
(6)不能。醋酸菌的发酵条件是氧气充足而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会抑制醋酸菌生长
(7)18℃~25℃ 30℃~35℃
(8)重铬酸钾 灰绿
酶酶酶酶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