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记》,悟“凡学之道”

时间:2019-05-15 04:4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学记》,悟“凡学之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学记》,悟“凡学之道”》。

第一篇:读《学记》,悟“凡学之道”

读《学记》,悟“凡学之道”

李立

用短短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厘清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只能说是探了探“皮毛”。王安石做学问讲求“深思慎取”,比之古人,不及十分之一。

回顾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有了人类社会始,便有了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教育。人类的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得到延续和发展。

可以说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劳动,从直立行走,语言的产生,制造和使用各种工具等等,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中国古代教育,也不无例外地起源于劳动。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伐檀》,就是伐木工人一边劳作一边歌唱的劳动号子:“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学记》正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在探究古代教育发展历程的过程中,首先是对《学记》进行了较系统而全面的学习。《学记》是耸立在古代教育历程中的一座高峰,其中阐述了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之道,可以说,《学记》蕴含的是智慧。

“智力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但是智力教育的另一要素,模糊却伟大,而且更重要——古人称之为‘智慧’。没有一些基础的知识,你不可能变得聪明;你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但未必习得智慧。”(怀特海《教育的目的》)我们今天研习《学记》,就是要运用古人的智慧,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习得智慧。

人类,万物之灵。若不学习,同样不懂为人处世之道。所以,君主治理国家,管理人们,要从教育开始。是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我们尊奉为“圣人”的孔子,更是注重对百姓的礼乐教化。《学记》开篇有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即是强调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一定要从教育开始。

《学记》中阐述的教育原则,都和当时的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可以看出原初的“学徒式教育”的影子。在劳作中,我们的先祖传授生存技能,传授生存之道。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此即教学相长原则。

美好的佳肴,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的美味;有至善的道理,不去学习它,也不会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学然后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才知道自己不通达。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不够通达,然后才能发愤图强。用现在的视角来理解这段话,教学实践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自我提升的过程。或者说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我们常用一句话来形容教与学的关系——水涨船高。学生对学习进行深入的探究,就会向老师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促使教师也向更深层次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就体现了相互促进的过程。

随着教育的发展,“学徒式教育”逐渐向官办学校发展。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推行“保民而王”思想时有这样的语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其中的“庠”和“序”,就是夏商时期设立的学校。“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áng),术(suì,遂)有序,国有学。”一家中设有私塾,一党中设有庠,一遂中设有序,一个国中设有学。由此而知,学校教育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学校的设立也是统治阶级对礼乐教化的重视。

有了学校,就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次第进行教学,学习要循序渐进。“比年入学,中年考校(jiào)。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进者说(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一年考察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三年考察是否尊重专注于学业,乐于与人群相处;五年考察是否博学笃行,亲近师长;七年考察在学术上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及对朋友的选择,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九年时知识通达,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违背师训,就可以称之为大成。这时候才能够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然后附近的人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自然万物有其生长的节律,教育自有其教育的规律。教育不能拔苗助长,教育要循序渐进。至此,我想起了卢梭在《爱弥儿》中阐述的“自然天性教育观”,他反对那些外在的对儿童成长的干预,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的教育,他根据儿童的不同成长阶段,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不管哪种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都必须尊重教育之规律。

西周时期,学校称为“序”,分“国学”和“乡学”。“国学”分“小学”和“大学”。小学即文字训诂之学,大学诗书礼乐之学。《学记》中有:“大学始教,皮弁(biàn)祭菜,示敬道也;宵(小)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qiâ),孙(逊)其业也;夏(jiǎ)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大学”开学的时候,学生都穿着礼服,以素菜祭祀先贤圣师,教育学生要先具有谦卑恭敬的态度;祭祀时,齐诵《小雅》(指《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学习这三首诗所描述的长幼有序,劝勉学生莅官事上之道;入学时击鼓召集学生,然后发放盛有所发经书的书筐,这样是为了让学生恭顺于学业;夏楚(教鞭)两件东西,是为了让学生害怕,用以整肃学生的威仪;夏祭之前天子诸侯不视察学校,不考查学生经业,是为了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教师时时观察学生,而不加以指导,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让学生在心里翻来覆去的思考,直到怎么想也想不通,想来想去都无法表达时,才去启发,这样学生才会牢牢地记在心里;如果有疑难问题必须请教老师时,则推举学长一人请教老师,初学者只可以听,不允许插嘴,教育学生要知道谦让,长幼有序不能逾越次第。

谦卑恭敬,长幼有序,是为尊师重道。提到尊师重道,我倒是想到了“下车问疾”的故事,汉光武帝刘秀将擅长《诗》《书》的桓荣请到宫中,不仅做自己的老师也做太子的老师。当老师生病不能起床时,光武帝就步行到桓荣家探望,并送给老师床茵、帷帐、刀剑和衣被。光武帝如此尊师重教,深得民心,使他统治的国家成为当时的强国。

尊师重道,是从学生的角度谈师生关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人与人的交往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相互尊重的协作关系,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共同体”。教育界关于“主体性”问题的议论此起彼伏,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教学是一个多边互动的过程,主体交互转换。教师的“引领”作用发挥时,教师便是临时性主体。当突显学生思维过程时,学生又成立临时性主体。“主体性”不是单方面一贯的主体性,是交互转换的。尊师重道要提倡,但不应该是单向的,彼此的尊重才是教学活动的前提。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良匠的儿子,想必也能学习补缀皮衣(古代工艺相近);良弓的儿子,想必也能制作畚箕;刚学驾车的小马,都事先把小马系在车后,而车子就在马的前面,让马跟着学习。我们传授知识,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已有的知识经验。而是能活学活用,触类旁通。《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却不得明白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教给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以此来说明另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萨尔曼·可汗在总结他的翻转课堂的实践时提出了“知识地图”的概念,即是建立起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他强调不能将所学知识割裂开来,构筑“知识地图”,才能更为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落实所学。我们将知识分成章节进行教学,在教学时就要竭力建立起章节之间的联系。研究显示,一个人参加了体育锻炼,就会建立起记忆的节点,构筑起记忆之网,这样的网一旦建立,便会保持于大脑。构筑“知识地图”也正是基于记忆的规律。

我们的古人不光是在从事生产劳作,他们没有把思想意识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他们还善于总结,并能从生产、劳作中走出来,把大量的生产〃生活经验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

佐藤学在《课程与教师》一书中提出“反思性实践家”的概念,我们的教学应该是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反思的过程。每个教师都要努力地成为“反思性实践家”。读书要反思,教学要反思,一切与教育有关的,我们都要有所思。读《学记》,我是以仰望的姿态来读的,但我不会迷信《学记》。我要在体悟《学记》的同时,结合各种教育教学的理论,用个人的视角,充实自己的理论观念,形成个人关于教育教学的新认识。

第二篇:感学之妙 悟学之道(范文模版)

感学之妙 悟学之道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道:“在非洲,瞪羚羊每天早上醒来时,他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他知道自己必须超过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在离开校园,步入社会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告知,这是结果为王的时代,没有人会在乎你的熬夜加班和勤思苦想,在别人看来,done so yet or not才是唯一的价值标准。所以我们自觉或被迫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奔跑。

奔跑的过程让我们无暇顾及身旁环境的悄然改变,当静心阅读和沉潜思考变成了一种奢侈;当“没有时间”或者“没有精力”变成了逃避学习理所当然的借口;当面对崭新的知识和理论时,固有思维却力图以“成功经验”的名义延长知识的陈旧周期时,我们真的需要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难道学习真的没有必要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国际著名的全球问题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1999 年发表了第六个研究报告《学无止境》,报告提出:“对于我们来说,学习意味着对于知识、对于生活的接近。它强调主动精神,它包括获得和实践为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上所必须的新的方法论、新的技能、新的态度和新的价值。学习是预备处理新的情况的过程。”并就此提出要改革传统的“适应性学习”为现代的“创新性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早在1972年的报告书中就开始使用终身学习的概念,提出“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五年发展出来的新技术可能就会淘汰过去五十年甚至一百年里积累的技术,所以,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坚持终身学习,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这样才能在这个生理寿命逐渐延长、知识寿命日益缩短的社会里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

既然继续学习确有必要,那么学习要达到什么目的呢?教育专家鲍西埃认为成人有六种学习目的:一是职业提高,即为求得个人职业的进步做准备。二是社会交往,即希望通过学习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增进人际友谊并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同。三是社会刺激,即借助学习这种社会群体活动以摆脱生活的单调、孤寂的状况。四是外部期望,即某些职业的特殊社会威望或待遇, 成为一些成人的学习欲望与动机。五是服务社会组织,即希望提高社会活动能力以便更多、更好地为社会组织服务。六是认识兴趣,即以学习充实精神生活,认为学习即享受。

正源于以上的目的,我们立志攻读在职研究生的同学走进了久违的教室。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相长”和“学学相长”,同学们掌握了转向思维的能力,跳出了本行业、本专业的固定看法,懂得从整体架构的角度出发考察问题,每一次问题研讨,大家都用心去听,寻观点、思逻辑;每一次课间交流,大家都聚精会神,捉亮点,想问题;每一篇课后作业,大家都翻阅资料,求方法、找启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质疑,真正掌握了调查事实、逻辑分析和科学决策的原则和方法。

回顾数月来的历程,我体会到,在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要有毅力。同学们都是来自各个不同的岗位,工作任务繁重,相当多的同学还有子女牵累,家务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毅力是难以坚持的。毅力是一种对自己的负责和执着,一种完成艰难任务的持久力,它的源泉是理想、目标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毅力同时也是学习态度的问题,就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去学习。古人云:“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毛主席说:“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些都充分说明学贵有恒,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勤奋的态度,坚韧的毅力。毅力能够决定我们在面对学习和诱惑时的态度取舍,看看我们是倒了下去还是屹立不动,如果想学业有成,单单靠着“一时的热劲”是不成的,一定得具备毅力方能成功。二是要善于挤时间。在职读研要求每隔一周要有两天的学习时间,而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工作任务往往会积压到周末才能做完,这就需要科学地管理时间。时间管理与目标设定、目标执行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提出要把事情分轻重缓急,我们应该把“必须做的事”和“尽量做的事”分开,把坚持学习当做“必须做的事”从而做到最好,把日常性工作作为尽量做的事,在工作时间内以“日事日毕”的理念尽量完成,不占用学习时间。此外还要注意生物钟的运行规律,少一些觥筹交错、减一点棋牌娱乐,按时作息,这样才能在学习时有最好的状态。

学习的过程让我想起了保龄球比赛:投掷对象是10个瓶子,你如果每次砸倒9个瓶子,最终只能得90分;而如果每次能砸倒10个瓶子,最终将得到240分。学习进步的规律也是这样:只要你每次比别人稍微优秀一点,能再多坚持一会,最后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收获,这种结果的叠加就是效应的逐级放大。在职读研刚刚开始几个月,每一位同学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我们下定决心、掌握方法、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为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多元化的成功迈出坚实的一步!

第三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用理论学习武装自己

读书使人进步。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每个人当爱读书,读好书。对于全体党员干来说,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的安身立命之基、干事创业之本。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就没有政治上的成熟,在新时代,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加强学习,全面、系统、深入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并视之为终身任务。

读书当读原著、原文。重视读原著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好传统,也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干部对马列著作的学习,经常结合不同时期的需要提出一些书目,称作“干部必读”,要求全党同志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代表了最前进的思想高度,是最贴合实际的理论指导。研读党的理论文章也不是简单的文字相加,而是要精读、细读,下细功夫、苦功夫,读有所获。读原著、学原文、悟原著,加强理论学习,应是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全体党员干部要主动地学、自觉地学。在学习过程中听辅导作参考不是不行,但绝不能脱离原著只看辅导,究其原因,只有原文原著才是最能体现党和中央理论精髓、思想精髓、指导思想。

读书在于应用实践。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读原著、学原文,最后落脚到悟原理上。要带着问题学,在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做到深学深悟、常学常新,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正确的判断,选择最佳方案,慎思而笃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仅要武装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头脑,更是为了提升他们为人民办实事的能力。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丰富和完善理论知识,也查找自身需要继续增强的薄弱环节,使全体党员干部在不断学习中持续进步。

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所谓学而不思则罔。读书、学习是为了增长知识,提高认识,这需要将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当前的学习内容相结合,找准定位和侧重,逐步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同时,要坚持独立思考,善于总结提升,努力把工作实践中零散的认识系统化、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总之,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我们党加强理论学习的好方法,我们在读中思,在学中悟,把学习同思考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更好更快实现中国梦。

第四篇:读《学记》有感

读《学记》有感

读《学记》有感 篇1

《学记》也交给了我们教育的方法,要使教育成功的方法是“豫”“时”“孙”“摩”即要防患于未然,教育符合时宜,循序渐进,商讨琢磨。“道而弗牵那么和,强而弗抑那么易,开而弗达那么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注重方法,把握度的大小。学生可能有的四有过失为“或失那么多,或失那么寡,或失那么易,或失那么止。”作为教师需“知其心,然后能就其失也。”所以理解学生的心理很重要,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纠正他们的过失。

“长善而救其失。”,发扬学生的优点,纠正他们的.过失,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我们要擅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同时真诚的帮助他们抑制缺点。我们也需学会“比物丑类”,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也需多考虑,从学到的扩展考虑开来,应用在其他学习和处理事情上,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学到更多。书本交给我们的远远不止那些文字,我们需开阔我们的头脑,看到更广的知识,假设只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就不利于我们学习了。

读《学记》有感 篇2

《学记》的开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学为先”,这让我明白了教育自古以来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真可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同时也让我们明确了文化和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不管何时,我们都不可以停顿学习,毕竟文化的传承与开展需要一代代人付出努力。

“教学相长”、“学学半”这些经典的教育观点,至今人们都在学习和运用。是呀,教与学要互相促进,只有互相促进,才能真进步,也才符合“学无止境”的道理。

就这样,我边读边感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考虑的习惯,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让学生学会悟与思。读到这里,我想这应该和我们所提倡的'个性阅读,以学生为主体所契合吧!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的我,对待国学,对待古文化还需要恶补,可是我也相信大道至简,所以在恶补之时,首要的是深化《学记》之中的精华,学会与学生同成长。“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把这作为前进的动力,我想还有什么不能实现的呢?

“不待扬鞭自奋蹄”,读完《学记》更是让我有了一种紧迫感、责任感,不想无病呻吟,更不想再责怪自己曾蹉跎了岁月,辜负了青春,只想每天都踏踏实实地让自己有所收获。让那恐慌、恐惧少一点,再少一点。

对于《学记》,我还将继续学习……

读《学记》有感 篇3

读《学记》,常读常新,永读永获。《学记》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渐渐研读。有人说,中国教育理论在世界教育理论空间中“群众失语”,只有西方教育理论在“独白”,这令人感慨。以我浅见的视野,不明白《学记》是否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通用读本,但我相信,它必须是!

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虽然语言晦涩难懂,但仔细读来,平时教学中的疑惑顿觉释然。《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就应如此来教,学习就应如此来学。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状况去引导、催促、进步。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明白。

1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2要催促勉励,但又不强迫压抑,以学生为本学生就有抑制困难的勇气,顺利的进展教学;

3要翻开思路,但又不带给现成答案,学生才能独立考虑,智能得到开展。这点也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擅长引领而不能压抑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做到“道”“强”“开”,才能到达“和”“易”“思”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要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状况而定。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教师时时观察学生,发现有疑难时先不要讲给他听,让学生多考虑,年幼的学生只听讲,不提问题,学习不逾越进度。这与人本主义提倡的需要论相一致。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这几个层次有必须的次序,只有满足了上层的需要才能继续下面的需要。而《学记》所说的学不躐等,就是按照人的生理开展顺序,设计教学资料。学习的知识都有一个系统性,教学不按部就班,就会“杂施而不孙,那么坏乱而不修”,陷入的境地。前面的知识假设掌握不够好,后面的知识就更不会很好的掌握。因此教学不能逾越进度。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教师不是诚心的教育学生,不考虑学生才能的上下而因材施教,学生求学也不能顺利。人本化教育主张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创造性的.人格,能创造性地做任何事,并能总处于创造的过程中。主张课程资料应建立在学生的需要、生长的自然形式和个性特征的根底上,应表达出思维、情感和行动之间的互相浸透和互相作用,就应和学生的生长过程有机地联络起来。这与《学记》所提倡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多么相似,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真是殊途同归。中西文化的碰撞实际上就是建立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根底之上。

教学就是教师研究怎样教,研究学生怎样学。《学记》里所彰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们教育者就应时时遵循的。应对《学记》我们就应常读常新,让我们时时记起那些精辟理论,记住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吧!

读《学记》有感 篇4

今年暑假,我和儿子看了电影《银河补习班》,里边儿爸爸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君子知志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博喻学校这个名字由此而来。我查了一下百度,这句话出自《学记》。

《银河补习班》是上映于7月26日的电影。该电影主要讲述了马皓文为了帮单位背黑锅坐了七年的牢,而马皓文也错过了儿子七年的成长时光。出狱后的马皓文想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满满的爱去填充马飞的成长空间,并且不断教会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大学只是过程,不是结果等一系列言论。在得知儿子想要成为一名宇航员后,马皓文选择鼓励、支持他。但是此时的马飞面临着学业问题,尽管在学校看来儿子没有可塑之处,但马皓文从未放弃,鼓励孩子找到心中的梦想并为之努力。阎主任和马皓文立下赌约,打算用一个学期时间将马飞的学业提高。证明他不是无可救药的`学生,“学渣”也是可造之材,后来马飞在爸爸的鼓励下成长成一名宇航员的故事。

很荣幸,每天早上的读书我读到了《学记》,我心中对这本书充满了敬畏。每天早上五点半到六点半能够早起读书,刚开始的时候是不想起床,习惯了之后,每天不读书就觉得是心里边非常空虚,人还是有个追求,有个信念才行。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只有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行为示范,不要自己玩手机,让孩子学习,这样孩子带着情绪,效果是非常不好的,咱们自己这个原件儿变得好一些,复印件儿才能更加清晰。我们还要学习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多教孩子一些道理,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学记》有感 篇5

《学习笔记》这篇文章没看之前并不陌生,因为在学校里学过,背过。 毕业后的这几年,再也没有看过,渐渐的也背不下来了。 甚至连一些备考时经常用到的单词都忘记了,但总是不求深究。 “教学相辅相成”、“因材施教”、“玉不可琢,不可成器”、“学而知之,教而知之” 你在纠结什么”等等,但他们总是不要求深入了解,只为考试拿分。 寒假期间,在校长的带领下,我有幸拿起了《学记·世说·劝学解说》这本书,尤其是阅读了《学记》这一部分。 现在我刚刚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心情和感悟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它讨论了大量的教育原理、教学原理、教学方法等教育中的重大问题,每一点都让我深思。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者善,失者救”。 教育的作用是发展学生的长处,克服学生的缺点,纠正他们的错误。 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路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和关怀,同时真诚地帮助他们改正不足。 另外,我们自己也需要学会举一反三,举一反三。 学无止境。 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如果我们停在这一刻,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时,我如何传授知识? 我们的盲点该怎么办? 难道非要用诸如:不讲与班级无关的话题这样的话来打压吗? 自然做不到,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我所拥有的。 知识。 书本教给我们的远不止文字上的文字。 我们要开阔眼界,看更广的知识,与学生一起学习进步。

只有牢记经典,结合实际社会实践,才能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就目前而言,我的阅读还不够深入,没有太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 我要珍惜这本《学习笔记》中的理论知识,在学习教育的道路上随身携带。 常回来看看,相信收获会更多!

读《学记》有感 篇6

《学记》的精华是对教育原理、原那么、方法的阐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那么和,强而弗抑那么易,开而弗达那么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只有既明白了教育成功的方法与失败的原因的人才能做教师。善教的教师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不施加压力;为学生带给解决问题的空间但不代其做出结论。引导而不逼迫、多鼓励不挖苦打击,师生间的关系融洽了,学生学起来就感到容易了;启发而不祥解,学生就会用心去考虑。这不就是循循善诱吗?这些不就是新课改的理念吗?我们的祖先多么有远见、多么伟大呀!“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那么多,或失那么寡,或失那么易,或失那么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是呀,作为教师,务必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是贪多嚼不烂还是不肯多读?是见异思迁还是浅尝辄止?教师只有究其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优势,纠正其学习中的.过失,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的潜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进步;同时更好的发挥教育的作用。

读《学记》有感 篇7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叫《数学公主探案记》,我差不多是一口气读完的。

该书的作者是俞月林,他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狐小妹和同学们被骗到狮王殿,并抓了起来,还想逼着狐小妹找宝物,最后狐小妹不仅救回了同学们,还找到了宝物。

这部书教会了我们巧用数学知识。确实,数学就像迷宫一样,不能一看就知道答案,所以我们要像小鱼一样,游入数学的海洋,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巩固。如果没有数学,世界会大不一样:天气预报不再精准;无数电子设备不再存在......

书中有个题目最吸引我的目光,叫《一道怪题》。我万分纳闷:这是一个怎样的怪题?我怀着期待的心情翻开书页,只见书上写着:谁有6只脚,却用4只脚走路?我绞尽脑汁地想,就是想不出来。最后看见棋盘上的骑兵,眼前一亮:“这不就是吗?”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题。这本书将数学知识融合进每一个故事,使得数学变得简单易懂,再运用妙趣横生的'故事,让我们看时全神贯注地投入进去。当认真记下来时,故事中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答生活中的难题,让我感到数学真是奥妙无穷,到处都有。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种精确的语言!

伽利略曾说过:自然界的书是用数学的语言写成的,除非你首先学懂它的语言,否则这本书是无法读懂的!

通过这本书,我懂得了:对于数学,要仔细分析题目、化繁为简、抓住要领,难题就没什么可怕的。在这本书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和道理,还有解题的技巧,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以后,我会努力学习,尝试用不同的目光看世界,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认输!

我喜欢《数学公主探案记》这本书,也推荐你来看看,相信你也一定和我一样喜欢!

读《学记》有感 篇8

《礼记﹒学记》道:“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意思是说,老师要学会根据一个孩子的家庭职业背景,找到这个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启发他的智慧。

于是我想,也许可以从他的家庭关系里面父母的职业找到突破口。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平时工作比较忙,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家人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弟弟身上,妈妈性格比较急躁,平时对待孩子的批评和指责多于鼓励和赞赏,于是,他做出种种出格的行为,这些多是为了获得别人更多的关注。

根据这个孩子的个性,我想先从他的纪律方面入手,只要他在这个方面改进,获得认可和成就感,那么其他方面的进步就不是问题了。

9月下旬,我在班会课上郑重任命他为纪律委员,强调职责同时提醒他,作为纪律委员首先自己一定要遵守纪律,文明用语,上课认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等等,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态,保证一定管好自己并做好纪律委员。

任命之后没过几天就是国庆假期,假期之后学堂孩子们去黄山游学,我特别与陪伴游学的老师们交流,留意并适当引导这个孩子的言行举止。

游学回来,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发现,这个孩子已经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爱说脏话了,偶尔会有一两次,但只要老师稍微提醒,他马上就会主动认错。一天天过去了,我发现,他已经不说不合适的语言了,上课坐姿也特别端正,各科作业和课堂反馈都有很大进步和提升。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当众赞赏了这个孩子,并奖励给一本课外书。他特别开心,也许很少真正获得过正面的鼓励,并且被作为榜样效仿,他的自信度和个人成就感一下就建立起来了,心结打开了,他变得越来越自信,并愿意学习和积极帮助他人,在接下来的全校一日礼仪学习评比中被评为优秀。

除此之外,班级卫生每次轮到他打扫的时候已经不需要我操心了,他一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不仅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黑板擦得一尘不染,窗户干净明亮,而且主动细心地将桌椅下面、教室的门以及黑板最上面的位置都打扫得特别干净整洁。

我又利用班会课赞赏他,并且激励他:“老师觉得你不仅可以在清洁卫生方面做榜样,还可以在学业方面做得更好。比如,你的英文单词听写和阅读,只要你花精力,你也一定会做得更好的,老师相信你,加油!”

我在单词听写测试的`前一天特别提醒他:“明天听写好好准备,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进步的!”第二天测试中,10个单词听写他居然对了6个,在自然拼读课上,如果学了20个词,我不引导,他居然也能自己试着拼出10个以上,如果我给一些帮助,他能够全部拼读出来,我真的特别感动。

呻,朗读。占,音(chān),同“觇”,注视。毕,竹简,这里指书。“呻其占毕”意为“盯着课文大声朗诵”。讯,告知,告诫。“多其讯言”意为“一味地灌输”。

及,急迫。数,音(shuò),多次。“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意为“一味赶进度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悖,违背教学原则。佛,音(fú),佛戾,违背,违反。“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是说教师在施教中违背教学规律,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实际。

隐,痛恶。疾,怨恨。“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意思是,由于教师教学不当,使学生痛恶自己的学业,并怨恨自己的老师。

刑,成功。

这一段列述教学上的种种失误,对于今天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警示。

失误一,教学形式单一,死记硬背,满堂灌,使学生不能自主学习,缺少独立思考,不能融会贯通。

失误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不研究学生的学情,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失误三,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不能从学习中体验收获和快乐,使学生产生厌学、厌师情绪。

《学记》很早就注意到教学中的弊端,并明确提出警示,但是,时至今日,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甚至根深蒂固。

20xx年12月我们在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实地参观了杜郎口中学,并根据我校实际,实行了“新课堂”。新课堂的宗旨是: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激励者、评价者;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最大进步。如今,新课堂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新课堂已开出灿烂的花朵,并结出丰硕的成果。

读《学记》有感 篇9

这本书是我除了语文教科书之外批注最多的一本书,我用了两天,只看了前四讲,我不是阅读障碍,而是我真的感受到这里有不可限量的深度和广度等我去探寻。我要一遍遍去体味,去感悟。开篇第一段话,让我牢牢记住的那四个字——化民成俗。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化:教化。程度要深于教育,是要通过教化,实现良好的风气,全社会积极向上,国泰民安。俗:通俗,平俗,也就是到达平常通俗那样的境界。化民成俗,因为教育,让这会可以到达一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一切优良传统、道德文化平凡得不值得一提,那才称其为俗。

这四个字深深的震撼了我,可以说,在大智慧面前,原来我所认为的教育真的狭隘到了极点,我的眼里的教育往高了说,我想教会我的孩子做个好人,实际日常教学中,我又总是在纠结孩子的这道题怎么算上,从来没想过原来教育是有如此高度。这种感觉就好比我站在板凳上质问我的孩子你这道题怎么还不会?而我们的.老祖宗,我们的教育大家,就像站在泰山上,放眼将来,俯瞰整个社会,为这个社会的开展,为民族的将来,为了改变社会,改变世界而努力培养人才。我惭愧至极。但同时也庆幸我没有一直洋洋得意的夸耀自己“板凳上的成就”,我从今天起认识到了,我要努力带着我的孩子们爬向峰顶。别再此时堂而皇之、言之凿凿的认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在峰顶,如何指点江山?不在高楼,如何穷极其目?教育者要有更博大的胸怀,要有更顶峰的高度。从今天起,努力做一个向教育峰顶努力攀爬的教师。

读《学记》有感 篇10

仔细读完《学记》,感触颇深。作为教育行业的我们,应该更早一点读这篇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们斟酌,这些经典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未来。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记》这段话谈的是“长善救失”的教育思想。长善救失说的是:教育和教师的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优长和潜能,并克服其缺点,弥补其不足,使人走向完善。往更深一层挖掘:长善救失的前提是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所谓“教者必知之”“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讲的就是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教育和教学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而许多教师研究教材有余,研究学生不足,因此教学缺少针对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我们也需学会“比物丑类”,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也需多思考,从学到的扩展思考开来,应用在其他学习和处理事情上,从而可以更有效的学到更多。书本交给我们的远远不止那些文字,我们需开阔我们的头脑,看到更广的知识,如果只是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就不利于我们学习了。

另外,要做一位教师,需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要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让学生学会悟与思。最近,我们也在学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我觉得这思考的过程,就是隐性知识的学习。教师不能代替他们去思考,这个过程很重要,他们会从中学习与成长很多。

我们也要树立学生的志向,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志向努力学习,这样才有学习的动力。而现在“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们厌烦,觉得学习的沉重。我们需留给他们一点空间去思考,也要在精神上引导他们树立志向,这样学生才会更轻松也更主动的'去学习。

《学记》也交给了我们教育的方法,要使教育成功的方法是“豫”“时”“孙”“摩”即要防患于未然,教育合乎时宜,循序渐进,切磋琢磨。“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注重方法,把握度的大小。学生可能有的四有过失为“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作为教师需“知其心,然后能就其失也。”所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很重要,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纠正他们的过失。

《学记》中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教育也是要不断的探索的。我读的还不够深入,也没有实践的经验,我想这《学记》时常在看看,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读《学记》有感 篇11

《学记》这篇文章,在没读之前并没有感到陌生,因为上学时曾学过、也背过。毕业这几年来,还从没有再读过,慢慢地就不会背了,甚至淡忘到只记住了一些备考时经常用到经常用到的话语,但也总是不求甚解,“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等,但也总是不求甚解,只为考试拿分。寒假期间,有幸在校长的带领下又拿起了《学记师说劝学解》这本书,尤其是再读《学记》这一部分。让如今从学生到教师刚刚完成身份转换的我,有了和当初不同的心境和理解。其中论述了大量的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令我深思。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纠正他们的过失,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教学路上,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与关爱,同时,真诚地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另外,我们自己也需要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无止境,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快,若是我们止步于当下,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我又该如何讲授知识呢?在同学们突发奇想提出触及我们盲点的问题,我该怎么办?难道要用诸如:不要说与课堂无关的话题,之类的话语来打压吗?自然是不能,所以我唯有不停地学习,不断更新我所拥有的`知识。书本教会我们的,远远不止课文上的那些文字,我们需要开阔我们的视野,看到更广的知识,和学生一起学习进步。

牢记经典再结合现实社会实践才能更好地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就目前来说,我读的还不够深入,也没有很多的社会实践经验与教学经验,我想将这《学记》中的理论知识珍藏,带着它一起去走我的学习教育之路,时常再看看,我相信我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读《学记》有感 篇12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集大成,时至今日仍然对我们的教育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尤其是对于指导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更有重要的意义,我只是从“和易以思”这一观点出发,阐述了个人对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一些详细做法,就当是我对《学记》一文的读后感想吧。

读《学记》有感 篇13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笨狼的故事之闹学记》。我最爱的书也是《笨狼的故事之闹学记》。希望你们有时间的时候也能好好看看这一本书。

你知道的,教人聪明的书已经很多了,爱吃小羊的狼也很多。但是你却不知道,在这世界上、在历史上、还有一只善良、天真、充满了幻想和好奇心、充满了求知欲与行动力的小狼。他的名字是——笨狼。笨狼其实是你、我、也是他。

我在小时候,也是另一个朋友教我读的。也许就像罗丹所说的`:“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也像鲁迅所说的“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屠格涅夫也说过“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其中有几个小故事是令我难忘的,第一个小故事是《井底之蛙》:“打中了!眼镜蛇小姐,你又打中了!”笨狼高兴地捡起粉笔头,跑上去还给眼镜蛇小姐,“这节课,你第十一次打中我的鼻子了!”

第二个小故事是《把爱藏进邮筒》:笨狼说:“又是一个国王。从前的国王太多了,会打起来的!”牛博士说的这个国王是个爱吹牛的国王,故事太精彩了,一会儿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笨狼也没心思担心国王太多会不会打架了,他被故事所吸引,比谁都笑得响。

第三个小故事是《谁的音乐书》:鹅太太满不在乎地说: “把他的名字画掉,写上‘笨狼’,记得写大一点啊!”“好啊!我的字一直就写得很大!”笨狼高兴地说。他掏出笔,把棕小熊的名字画掉,写上了“笨狼”两个字。

我很喜欢这只小笨狼,也希望能像他一样童真、幽默、温暖并快乐着。也希望你在聪明过头、自傲的那个时候,能够想起小笨狼。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读《学记》有感 篇14

很早就明白“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缺乏”等说法,但从未探寻过它们的,直到读到了《学记》才恍然大悟,原先这些说法的根源在那里。随着阅读的深化,才发现这些只是《学记》给予人的豹之一斑。

《学记》以微言写大义,千字略略有余的文章阐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那么、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可以与实际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供人考虑的资料。目前自己有些资料读得还不够通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小学语文课怎样上?此刻有很多争议。我选取与自己的教学关联严密、感触最深的两点来浅谈我个人的读后感。

《学记》第三那么:“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是的,教学相长,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珍贵的资源。

学生是鲜活的、富有新意、永远不能完全预期、充满张力的资源。从某种好处上讲,他们是我们的教师。

古人云:“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质疑约有三种状况:一是有疑而问。二是意见分歧。学生中常有不盲从者,这非常可贵。假设对问题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整齐划一,恐怕是一种悲哀。即便大家最终达成的是共识,那由异到同的'争辩之路也是最美的。三是为师纠错。

有时,我们常常以为对某个问题考虑得比拟全面了,已成定论,无可质疑。但学生以小朋友的敏锐、独具的慧眼还是会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视角。比方,上课时间,我经常会问小学生们,“最欣赏陈友玲教师教育方式的哪一点?结合文章语句说明一下。”学生们常常打破常规看问题。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虽不必须正确,但因其观点不同,可以启发一些不同的考虑。说教,为学生所不愿理解,但又是教育学生时最常用的方式。说教本身无过,流于刻板那么无效。有时,学生习作带给了以学生之言教育学生的契机。

家长会上,应对家长和学生,我从一那么周记说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父母为生活打拼已经很累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他们为我们的学习分心?应对父母疲惫的面容,我常常感到自责。”跟几个纪律学生交流时,我也拿出了学生的周记本:“我多想坐下来静心学习,自习课上说话的同学,难道你们不明白“己所不语,勿施于人”?

这样,便实现了“取之于生,用之于生”。

凡此种种,几年的教学理论令我常常深思。教与学双向的付出与收获,使自己受益颇丰。所谓“教学相长教中知困学解困,师生互动师亦获长生补长。”

第五篇:读《学记》有感

读《学记》有感

在学校的倡导下,同事的耳濡目染下,终于拿起了《学记》这本小册子,起初读不懂,越读却越有滋味,感悟越深。它言简意赅,喻词生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对教师的评价为:“三王四代为其师”,历代统治者对教师的评价都很高。因为教师是教人学习为政的,必须懂得治国安民的道理,培养具有治国平天下的统治者。在《学记》中明确提出了“师道尊严”的思想,其目的在于把教师当做整个封建思想体系的代言人。《学记》一方面要求统治者对教师应予以及其崇高的地位和尊敬,另一方面,对教师也提出了特别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教学相长,要求教师受严格的训练,遵循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古人姑且如此,我们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教师,更具有新的责任。

一、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标志。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学校是每个学生的栖身与学习之地,学校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教师的言教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

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的传统。在中国经济步入快车道;改革开放已经开辟了广阔市场,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活力已经被激发的今天,学校教师也应结合实际要求,发扬中华民族敬业的优良传统,发扬公而忘私,无私奉献,教书育人,对本职工作,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种强烈的使命感,做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无时无刻应挂在心上,无时无刻应浮现在脑海里的问题,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决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要想使学生多学知识,学好知识,教师本身应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俗话说:“在深的水里才能摸到最好的鱼”。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老师知识水平的制约。

三、是培育健康的心灵,完善教师人格品质。教师要敢于解剖自我、了解自我、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陷。老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教师要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老师要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教师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更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因此,教师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展现在学校生活和教学工作的点点滴滴上。

《学记》它简明扼要的阐明了教育的目的、作用,它着重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并从教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与教学的原则、方法,还论述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下载读《学记》,悟“凡学之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学记》,悟“凡学之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学记有感

    读《学记》有感 静静地读过学记之后,里面所描述的学生、老师、学校,瞬间想到正作为学生的我、曾经的老师、学校以及将来要成为老师的另一角度的我。虽不甚解,但心有所悟。现就......

    从“香菱学诗”悟考场作文之道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从“香菱学诗”悟考场作文之道 作者:夏国荣 来源:《新高考·高三语文》2012年第08期 近日读《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节,联想到刚刚看过的2011年浙江......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心得体会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心得体会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心得体会 读书能够启迪心智,陶冶性情,提升其人文素养,有助于带动社会风气和工作作风的好转,思想贫困往往源自理论贫困,而理论贫困......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心得体会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心得体会 永川区拘留所 孙中广 读书能够启迪心智,陶冶性情,提升其人文素养,有助于带动社会风气和工作作风的好转,思想贫困往往源自理论贫困,而理论贫困往往是......

    读《学记》有感[合集]

    读《学记》有感 走上讲坛至今,总有一些问题令我时时困惑: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有时陷入到老师累、学生怨、家长责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我们的老师怎么了?为什么再也没有了......

    学易经悟人生

    学易经悟人生 易经里面包含了世间的万事万物,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人生哲理和人生的价值观,下面就从易经里面学到的人生价值观与大家分享一下。1、人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悟国学,学做人”

    “悟国学,学做人” ——古塔区国学教育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石油小学 六年一班 高舒扬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是我们古塔区“悟国学,学做人”系列主题活动动员大会! 我......

    学易经悟人生

    学《易经》悟人生 摘要:《易经》是一部讲述天地万物本源规律的书,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人”的规律。它可以用来指导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把一切变得更简单、更容易、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