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修辞教学-错综
我把文章變好看了—修辭教學(廿三)錯綜
錯綜,又叫〚避複〛,是指在語文中,把形式整齊的文句,故意將其形式或字句調動,使其形式參差,以避免單調呆板的修辭技巧,叫做錯綜。錯綜主要可以使文章看來生動,寫作時可善加利用。一般可分為〚抽換詞面〛、〚交錯語次〛、〚伸縮文身〛及〚變化句式〛四種。
(一)抽換詞面:凡是在語文中,把同一個句子或上下兩句重複出現的詞語抽出,改換成別的同╱近義詞的技巧,叫做抽換詞面。
■ 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說〗)→→〚殫〛和〚竭〛都是盡的意思,是為抽換詞面。〔殫:竭盡。譯:用盡田地的出產,竭盡全家的出入〕
■ 我的日本女友千叮嚀、萬囑咐。(夏小舟〖日本的女人〗)〔本句〚千〛、〚萬〛屬鑲嵌修辭的鑲字〕 ■ 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李斯〖諫逐客書〗)〔譯:有奪取天下,征服各國,統一四海的志向,併吞八方的野心。〕
■ 輕霜露而狎風雨,是故寒暑不能為之毒。(蘇軾〖教戰守策〗)〔輕、狎:輕慢、輕忽。譯:(他們)忽視霜露、習慣風雨,所以冷熱不能傷害(他們)。〕
(二)交錯(蹉)語次:凡是在語文中,將詞語的次序,故意安排得前後參差不同的錯綜技巧,叫做交錯(蹉)語次。
■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韓愈〖師說〗)
→→原文文意應做〚句讀之不知,或師焉;惑之不解,或不焉。〛〔譯:孩子在文章斷句方面有不明白時,就要他向老師學習;自己道業疑惑不能解決時,卻不知向老師請教〕
■ 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原文文意應做〚連山絕壑,照之以明月;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譯:如果不是這樣,那連綿的山陵,幽深的山谷,高大的樹林,年老的古樹,在清風的吹拂下,明月的照耀下,這麼愉悅的景物,反而是詩人和善感的文人感到悲傷而無法承受的,那能體會出所謂的快樂究竟在何處呢?〕
■ 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曹丕〖典論論文〗)→→原文文意應做〚西伯幽而演易,不以隱約而弗務;周旦顯而制禮,不以康樂而加思。〛〔譯:文王被囚時推演易卦,不因困厄不得志而不努力著述;周公顯達後制作周禮,也不因生活安樂而轉移創作的念頭。〕
■ 伯牙絕弦於鍾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曹丕〖與吳質書〗)→→原文文意應做〚伯牙絕弦於鍾期,痛知音之難遇;仲尼覆醢於子路,傷門人之莫逮。〛〔覆醢:孔子因子路在衛被剁成肉醬,從此見到肉醬便叫人把它倒掉,不再食用。後比喻睹物思人。逮:及、趕上、達到。譯:過去伯牙在鍾期死後破琴絕弦,終身不再鼓琴,痛惜知音難遇;孔子聽說子路被衛人(2007)我把文章變好看了—修辭教學(廿三)錯綜,1 殺害,剁成肉醬,命人將家裡的肉醬倒掉,悲傷弟子當中沒有能比得上子路的。〕
■ 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原文文意應做〚岈然若垤,洼然若穴。〛〔岈然:山勢隆起的樣子;垤:小土堆;洼:窪下有水的地方。譯:那高低不平的地勢,有的隆起想小土堆,有的深陷像洞穴。〕
■ 例:陟罰臧否〔→陟臧罰否/陟:獎賞;臧:善;否:惡。譯:獎善罰惡〕、志慮忠純〔→志忠慮純/譯:存心盡忠,謀事專一〕、性行淑均〔→性淑行均/均:公平;譯:性情善良,行事平正。〕
(三)伸縮文身:凡是在語文中,將整齊勻稱的句子,增加或減少字數,使得句子參差不齊的錯綜技巧,叫做伸縮文身。
■(王小玉)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裡養著兩丸黑水銀。(劉鶚)→→這句話是用來形容王小玉的眼睛,前三者都是兩個字,末句增加字數變成〚如白水銀裡養著兩丸黑水銀〛的十一個字,屬於伸縮文身。
■ 對人,愛更是一種學習,一種極艱難的極易失敗的學習。(何其芳〖還鄉雜記〗)■ 春天,像一篇巨製的駢儷文,而夏天,像一首絕句。(簡媜〖夏之絕句〗)
(四)變化句式:凡是在語文中,把肯定、否定、敘述、疑問等不同句式穿插使用,使文章富有變化,避免單調呆板的錯綜技巧,稱作變化句式。
■ 你可以說擦皮鞋沒用,天天擦天天髒。我為什麼不可以說擦皮鞋有用,天天擦天天亮?(子敏〖和諧人生〗)
→→此處直敘句和疑問句兩者交錯使用。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劉禹錫〖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與〚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兩者句式相同,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與前兩句不同。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說明:孔子認為人的資質可分為生知、學知、困知三類。我們都是學而後知之的平凡人,又怎能不努力向學,認真學習呢?〕
■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歐陽脩〖醉翁亭記〗)〔譯:野花開放,散發清幽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郁的綠蔭,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低落,石頭顯露,這是山裏的四季的景色。〕
(2007)我把文章變好看了—修辭教學(廿三)錯綜,2
第二篇:《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高2013级语文备课组教案——《修辞无处不在》
《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明确修辞的内容及作用,能从语音、词语、语句方面对修辞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好好体会作者选择和锤炼字词的妙处,并在说话和写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仅要把字词用准、用好,而且还要注意创新,使用词达到最佳效果。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起学生对优美语言及富于变化的修辞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明确修辞的内容及作用,能从语音、词语、语句方面对修辞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由一个民间传说引入。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他的一个穷苦朋友求见,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城,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出这是在说他从前不光彩的事,就封了穷朋友一个官。另一个穷朋友听说了,也来讨封。”从前你我都给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没熟大家就乱抢,把罐子打破了,豆子撒了,汤泼了一地。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把红草叶子也送进嘴去。叶子卡在你喉咙里,我叫你把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话未说完,就被朱元璋砍头了。
两人的话其实是一样的,但为什么结果大不相同?
(二)你知道哪些修辞?
比喻、拟人、双关、对比、排比、夸张、比拟、通感、顶真、反复、回环、互文、仿词、引用等。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早就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是为着情和意,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即:修辞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来讲,修辞无处不在。
(三)修辞的分类
1、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主要是从语音的调配上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可以造成语音上的整齐与和谐,形成一种节奏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常见的修辞格比如排比、反复、顶真、对偶,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平仄相间、押韵等都属于此类。这一类的修辞活动主要见于诗歌和一些抒情性的散文中。高2013级语文备课组教案——《修辞无处不在》
(1)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孔雀东南飞》(押韵)(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
(3)同学们收集的广告语:
新春新意新鲜新趣,可喜可贺可口可乐。(对偶)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押韵)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顶真)
2、词语修辞
通过对词语的选择和搭配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类似于古人的“炼字”。贺拉斯曾说:“如果你安排得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能尽善尽美。”
(1)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福。——周华健《风雨无阻》(炼字,词语超常搭配)
(2)假使这也算是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鲁迅)(仿词)(3)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婉曲)
3、语句修辞
通过对句式的选择和调配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肯定句与否定句、陈述句与反问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顺序句与倒装句。
(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之欲遗人,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A、设问句,无疑而问,强调突出女子思念的深切悠远。B、陈述句,语气平和,思念的对象情感淡漠。
(2)“夫晋,何厌之有?”与“夫晋,有何厌?”——《烛之武退秦师》
A、反问,宾语前置句,强调突出秦国侵略的贪婪性。借助文言虚词“之”实现语法意义的强调作用,又使音节和谐。
B、少了文言虚词“之”,句义恰好相反,意谓秦国没有什么满足。(3)“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国歌》)(倒装句)
(四)课堂思考题
课文P72的课外延伸。
(五)教学反思
第三篇: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明确常见八种修辞的内容和作用,能对其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常见八种修辞的理解和练习,引导学生把学过的修辞知识串联起来;(2)明确修辞常见的题型,并通过练习进行巩固。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积累部分优美语句,学会运用修辞。
二、教学重点
常见八种修辞的理解和练习,以及比喻与比拟、对偶与对比、排比与反复等修辞的区分;
三、教学难点
能掌握并运用八种常见修辞。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青花瓷》音频;预习《修辞无处不在》;收集身边运用修辞的句子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一边播放周杰伦歌曲《青花瓷》,一边PPT展示歌曲歌词。然后让学生指出歌词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接着引出话题《修辞无处不在》
(二)、展现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师生合作探究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比喻、比拟、夸张、反复四种修辞格。
1、比喻
(1)、学生回忆比喻相关知识,然后教师PPT展现比喻相关知识点:比喻的性质、结构、常见种类、作用。(2)结合比喻的知识点分析例句
(3)下面有一则小故事,巧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事中的三段对话,分别用了比喻的哪种类型?
2、比拟
结合例句分析比拟
3、区分比喻和比拟
结合例句,同桌间讨论比喻和比拟的区别(从性质和结构上进行分析)
4、夸张
利用一则小故事讲解夸张的知识:夸张的性质、常见类型、作用
5、反复
(1)全班一起唱国歌最后几句引出反复修辞格。(2)简单介绍反复的知识点:性质和作用
(四)、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内从修辞的角度对自己收集的句子进行赏析,然后在全班交流分享
(五)、探究重难点
1、探究课本中运用修辞的句子
(1)由例句引出排比修辞,然后根据例句分析排比和反复两种修辞
(2)由例句引出对偶和对比修辞格,然后同桌间讨论对偶和对比的区别(从结构和作用两方面区分)
2、探究生活中的修辞
(1)日常用语、广告用语、歌词、顺口溜、网络用语、俗语(2)和珅和纪晓岚的故事
分角色读故事,体会谐音的妙处(注意感情和语气)
3、明确常见八种修辞
4、结合例句分析设问和借代
5、结合例句区分借代和借喻(小组内讨论分析)
(六)练习
1、考题回顾
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要求续写的句子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沉默是一种境界,在别人灯红酒绿,狂歌劲舞时,默默地听一首柔和的钢琴曲,让和谐的曲调在心间抚过。
2、初试牛刀
根据下面这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3、勇于亮剑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诗中第二句连用了三个“一”字,有何表达效果?
4、课外延伸
(七)、总结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锤炼与加工,恰当地运用修辞是十分必要的。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话如此,写作文也是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修辞。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做有心人,说生动话,写锦绣文。
(八)作业
观察校园景物,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至少运用三种常见修辞手法,不少于四百字。
第四篇:修辞方法教学设计
《语言中的十八班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涞水小学
杜跃华
教学目标:
1、了解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
2、体会并总结出不同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3、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仿写、改写句子,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并且说出句子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好处,能够在作文中综合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教学设想:
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掌握修辞是能够美化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的一项重要能力。几乎所有的课文中都有修辞的运用,因此作为小学毕业生,必须要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种类,了解每种修辞手法的用途,以及所带来的效果,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本节复习课,将通过了解修辞的概念和用法、体会修辞的效果、通过练习训练运用等多个环节,使学生达到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出示常见的修辞种类: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反问、设问。
过渡:修辞的作用还真不小,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学习一下各种修辞手法。
二、了解修辞,介绍概念
1、投影出示,介绍有关修辞的概念。
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2、根据修饰效果的不同,修辞可以分为很多类,每一类又有不同的作用。
3、投影不同修辞的主要作用。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3)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5)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6)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
三、立足文本,体会作用
1、学生自由找句子,并且说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交流。
常见的例句: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3)我们的教室里,一年四季都飘着雪花。
(4)在我们的心目中,老师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排比、比喻)(5)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6)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7)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8)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0)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11)农民们都说:“看见了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了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1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3)鲸鱼的身子这么大,他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14)这是闹着玩的吗?
(15)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1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17)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3、在你所找出的句子中,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先说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说说好不好,好在哪里。
4、归纳修辞使用的效果。
比喻:可以让句子更形象。拟人:可以让事物更生动可爱。夸张: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排比:能够增强气势。
反问:起到强调的作用,突出表达的情感。设问:充分引起读者的兴趣。
5、拓展练习:
说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一说用了修辞起到的作用。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老师对我们的教诲之恩,我们怎能忘记?
(4)敬爱的邓小平爷爷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我们的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6、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来到了公园里”为开头写一段话,用上至少3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第五篇:现代汉语修辞教学设计方案
修辞专题教案 【目标】
(一)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二)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知识讲解】
(一)知识网络。
常用的修辞方法表:
类别 例示 说明
(1)比喻 明喻(用“像”、“如“等比喻词)“共产党像太阳。”(本体像喻体)“解剖整个地区,如同抱个大‘金娃’!” 以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或理,达到说得形象、生动、明白的目的。难点是借喻、博喻。
喑喻(用“是”、“等于”、“成为”等比喻词)“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本体等于喻体)“且看这里遍地青松,个个雷锋!”(省比喻词。)
借喻(只有喻体,本体比喻词不出现)“忘了和尚多了没水吃。”(喻体代替本体,无比喻词。)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用两个比喻说明下笔前修改的重要性)
(2)比拟 拟人(把物当人来写,给物以人的感情、动作、语言等)“由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有强烈感情时,才能用好比拟,而且不能随意比拟,一般要有一定相似点。比拟重在于“拟”,即把甲“当作”乙,两者浑然一体;比喻重在于“喻”,即以甲喻乙,两者有主有从。
拟物(把人当物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3)借代 特征代人和事物 “花白胡子下坐在墙角吸旱烟。”(“花白胡子”代“老年人”)“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硬硬的”代“洋钱”)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富于变化,给读者深刻印象。
借代易与借喻相混。区分时注意:借代、借喻相同点是本体都不出现,借体(即别称)和喻体都必须出现。借代着重于甲代乙,两者必须有密切关系;借喻重在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处。
具体代抽象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本本”代“革命理论”)
局部代整体 “几千双眼睛都在盯着你。”(“几千双眼睛”代“几千个人)
器物代本称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枪”代“军队”)
处所名称本称 “划清两种界限。道德,是革命还是反革命?是延安还是西安?有些人不懂得要划清这种界限。”(“延安”代革命的人,“西安”代反革命的人)
(4)夸张 向上夸张(故意往大处、高处、多处、远处等方面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故意往多处说)对人或事物的原样作故意的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就是夸张。它有助于充分表达自己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的充分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感情,促使读者联想。注意不要忽略缩小的夸张。
向下夸张(故意往小处、少处、短处、弱处等方面说)“一眨眼的工夫麦子就由青变黄了,收害的日子到了。”(故意往时间短处说)
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者跟前者同时出现的)“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
(5)对偶 正对(上下两联是相似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互为补充、衬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由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词组组成。运用对偶可突出事物的矛盾,增强语言的音乐性、感染力。旧体诗词运用的“对仗”即“对偶”,要求很严,如要求词性相对,并讲究评仄。注意“对偶”与“对照”的区别。
反对(上下两联是相反或相对的两类事物,或一个事物的相反的两方面,互相对照、映衬)“斧头劈翻旧世界,镰刀开出新乾坤。”“看洞中依然旧景,望窗外已是新春。”
串对(上下联有承接或条件或因果或假设等主从关系)“满园春风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因果)“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假设)
(6)排比 分句排比 “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 用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用以增强语势,抒发感情。排比的各项内常出现一个相同的词语作为连锁词。它们不得少于三项,彼此为并列关系。
句子成分排比(多为词组)“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
(7)设问
“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用自问自答形式表达看法。问句不表肯定或否定。有引人注意的作用。
(8)反问(反诘)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否定表肯定)“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有什么言语?”(肯定表否定)为加强语气,用疑问句方式表示确定的意思(用肯定表否定、用否定表肯定)。要注意区分设问和反问。
(二)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分析:借喻与借代修辞手法,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二者的不同点是:
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如用“抗日战争像干戈”,“中国共产党像延安”予以表述就闹笑话了。它们之所以能替代,是因为本体、借体有密切的相关性:干戈为武器,与战争有关;延安为革命圣地,与中国共产党有关。
(三)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分析: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
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
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精神来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即或是这样,象征与比喻也是分开的。
(四)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分析: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例如:“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来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那个时候,外国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要向人家学习。这有什么不好呢?”这几句话中,既用了设问(前一问),又用了反问(后一问)。
【典型例题】
例①,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例②,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解析:此例考查辨析修辞方法正误的能力。比拟又称拟人。例①也考查辨析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方法的能力。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腰”、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远处林舍”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因此答案是C。例②考查辨析比喻句与比较句的能力。构成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应是性质不同的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不同类事物,A、C、D三句能构成比喻,B句的“蔬菜”与“水果”是同样性质的东西,句中的“一样”只是它们的价格,属比较。所以,答案是B。
例①和例②代表着两种测试方式。例1是题干给出了辨析的对象;比拟,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可以直接从辨析对象入手去找出没有用这种手法的句子。例②是题干没有给出辨析对象,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从“三句”中归纳出辨析对象(修辞方法)是什么,再找出与辨析对象不同的一句,如果辨析对象归纳错了,就不能准确答题。因此,一般说来,后一种测试方式的难度要大一些。
例③,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①不变更愿意;②人物、人称表达准确;③时间、地点交待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请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说到这件事。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解析:这道高考题,考查的是对“语言得体”的几方面的综合运用。解答这道题,既要能根据不同对象;老师、老师的女儿来说话;又要能根据不同的场合,组织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试题要求小王转述小李的话,人物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因此,无论是称谓,还是所说的内容、句子的语气都应有所不同。这道题易犯“称谓不当”的毛病,答题时要能根据时间、地点、对象的变化灵活地组织语言。
本题的参考答案为:A.小王:“(珊珊),小李他(或她)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
B.小王:“郭老师,小李说他(或她)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这一内容的检测或出现于语言基础知识的技能技巧部分。多为根据二特定要求筛选语词,调整语句,修改表达不当的句子;或出现于写作应用题。【课后作业】
运用四个以上的修辞方法写一篇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