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现象教案

时间:2019-05-15 04:4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确定现象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确定现象教案》。

第一篇:不确定现象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不确定现象 教案

一、学情分析

这是本套教科书第1次出现“可能性”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的知识做准备。对于可能性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程度的体验,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这是学习本单元知识的有利条件。

二、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感受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判断生活中一些简单的不确定现象。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随机事件的发生。

3.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四、教学难点

能准确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老师给每组准备了学具,等会每组组长来抽取学具。2.老师要请一位小帮手,帮老师记录,在抽取的数字后面打√。3.你想抽到几号? 生1:3号 生2:5号 生3:9号

4.请用一句话把刚才三位同学的猜想描述出来。生1:我会抽到3号,5号或者9号 生2:我可能抽到3号,5号或9号 „„

5.这个同学真会表达,还用到了“可能”这个词 板书:可能„„可能„„ 三个学生抽取学具

6.和你们猜测的一样吗?不一样

7.抽到几号学具,这个事情确定吗? 板书:不确定 师:请其他组长来抽取学具

8.请看黑板还剩下哪几个数字? 接着抽,结果会怎样? 生1:要么是4号,要么是10,要么是12号 9.你能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表达吗?

生2:可能是4号,可能是10,可能是12号。10.你想抽到几号? 11.你确定吗? 生:因为„„可能„„

12.只剩下一个,剩下的一组抽到的是几号? 13.你们怎么这么肯定? 生1:只能是13号 生2:肯定是13号

14.换一个词说一说,一定吗? 板书:一定 15.能抽到其他数字吗? 板书:不可能

16.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不确定现象。板书:不确定现象

(二)新授课

(1)不确定现象 小组合作:抛硬币、猜纸牌

1.每个组都拿到了学具,请先把学具放在桌子上,接下来请看大屏幕。请男生齐读抛硬币的游戏规则:1号记录,2号,3号,4号每人抛3次。我们通常把有数字的一面叫做硬币的正面,有图案的一面叫做硬币的反面。

请抽到抛硬币的小组这样操作:手指像这样弯曲,留出空间,让硬币晃动起来,将结果记录在表单上。

请女生齐读抽纸牌游戏规则:1号记录,2号整理纸牌,3号,4号每人抽5次。(每抽一次放回去)我们把这种花形的叫做红桃,这种花形的叫做黑桃,这种花形的是梅花,这种花形是方块。请抽到纸牌游戏的小组这样做:先整理纸牌,每抽一次,放回去,再整理,再接着抽。

2.请一位同学来读合作要求 3.开始小组合作

第一组:我们组是抛硬币游戏,(拿出硬币)硬币有正方两面,我们组的猜想是正面,或者反面。我们发现抛硬币可能是正面朝上,可能反面朝上。

师小结:抛硬币可能正面朝上,可能反面朝上,有两种结果。第二组:我们组是抽纸牌游戏(拿出纸牌给其他同学展示,有四张不同花色的纸牌),我们组的猜想是„„我们发现......可能是红桃,可能是黑桃,可能是梅花,可能是方块。师小结:抽纸牌可能抽到红桃,可能抽到黑桃,可能抽到梅花,也可能抽到方块,有四种结果,我们把两种及以上的结果叫做多种结果。有多种结果,是不确定现象,用数学语言“可能”来描述。4.请你说一说身边的不确定现象?(2)确定现象 全班:乒乓球游戏

1.接下来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游戏,纸箱里面有白球和黄球,从中摸一个,结果会怎样?

生1:我可能抽到白球,可能抽到黄球。是不确定现象。2.接下来请看 老师依次拿出所有白球,展示给同学们看。3.现在会有怎样的结果? 生1:我猜肯定全是黄球

生2:里面黄球有很多个,白球只有一两个 这位同学说到了可能性的大小问题,知识面真广。生3:一定抽到黄球 4.师:验证你的猜想。学生依次拿出所有乒乓球

5.请拿出你们摸到的乒乓球,举高点,给全班同学看看

6.只有一种颜色,结果是唯一的,仅有一种结果 板书:一种结果 7.可不可能摸到白球? 生:不可能

8.小结:结果只有一种,是确定现象,用数学语言“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结果是否唯一,是我们判断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依据。

(三)巩固练习

接下来,请用刚才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用“可能”“不可能”或“一定”描述下列现象 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充分表达)1.北极星在北方 生1:北极星一定在北方 师:这是什么现象? 生1:确定现象 师:同意吗?

2.妈妈今年35岁,明年36岁。

生2: 妈妈今年35岁,明年一定36岁。是确定现象。赞同吗? 3.抛一个骰子,抛出的点数是6 生3:抛一个骰子,抛出的点数可能是6,可能是5,也可能是„„是不确定现象。师:有不同意见?

4.玩石头、剪刀、布游戏获胜。

生4:玩石头、剪刀、布游戏可能获胜,也可能输。是不确定现象。5.明年的今天会下雨。

生5:明年的今天可能会下雨。是不确定现象。(2)判断

用手势抢答,错误用“×”,正确用“√。(3)放球

请你用磁铁设计一个确定现象或者不确定现象的游戏。(师介绍三种不同颜色的磁铁)活动目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转化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老师祝语 今天可能你的表现不是最出色的,但只要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动脑、勤思考,你就不可能没有进步。继续努力, 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板书: 不确定现象

不确定现象 可能„„可能„„ 多种结果 确定现象 一定(不可能)一种结果

第二篇: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

不确定现象 新课导航:

师:同学们,你们抽过奖吗?那你中奖的次数多吗?抽到什么奖的次数最多呢?其实抽奖这个事件就包含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探究抽奖的奥秘,一起来学习《不确定现象》。设疑自探:

1、活动一(确定现象)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活动,考考你的观察能力。老师这里有个盒子,看看我往盒子里放的纽扣(全是红色的),猜一猜老师摸出的棋子会是什么颜色的?

生:红色。

(师摸)

师:为什么你们每次都能猜中呢?

生:因为你放进去的全是红色纽扣,所以每次都能摸到红色纽扣。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老师摸纽扣的过程和结果吗?试试吧!

(盒子里全是红色纽扣,从里面任意摸一颗,一定能摸到红色纽扣。)

师:我可能摸出白纽扣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盒子里没有白纽扣。

师:可能摸出其他颜色的纽扣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盒子里根本没有其他颜色的纽扣。

师:那你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把刚才老师摸纽扣的过程和结果补充完整吗?试试吧!

(盒子里全是红纽扣,从里面任意摸一颗,一定能摸到红纽扣,不可能摸到其他颜色的纽扣。)

师:也就是说当盒子里全是红纽扣,我们从盒子里任意摸一颗,事先能确定摸纽扣的结果,摸出来棋子的颜色只有一种结果。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确定现象。在数学中,常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生活中有许多确定现象的例子,比如:太阳东升西落,公鸡不可能下蛋......我知道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是确定现象的例子吗?

(不确定现象)

师:如果我把盒子里的4个红纽扣换成白纽扣,使得白纽扣、红纽扣的数量同样多。老师继续摸,想一想老师摸出的纽扣会是什么颜色的?(说话时放慢速度)猜猜看?

生1:白的。

生2:红的。

生3:也许是白的,也许是红的。

(师继续多次摸)

师:为什么老师这次既可能摸到红纽扣又可能摸到白纽扣呢?

生:因为盒子里有红纽扣,也有白纽扣

师:也就是说,这次摸纽扣出现了两种可能。可能是„„(生齐答),也可能是„„(生齐答)。

师:真能干。那你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老师摸纽扣的过程和结果吗?试试吧!

(盒子里有红纽扣和白纽扣,从里面任意摸一颗,可能摸到红纽扣,也可能摸到白纽扣。)

师:当盒子里有红纽扣和白纽扣时,从里面任意摸一颗,我们不能事先确定摸出纽扣的颜色,摸出来的颜色不只一种结果,可能是白的,也可能是红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在数学中,常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也有许多不确定现象,如:周一可能下雨。这次考试我可能考100分......你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是不确定现象的例子吗?

释疑合探:

师:下面老师再改变盒子里红、白纽扣的数量,变为7个红纽扣、1个白纽扣,我们看看,是摸中红纽扣的次数多,还是摸中白纽扣的次数多?

(生举手回答,进行猜测)

师:那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出示“小组合作”的操作步骤)1.摸纽扣之前先把纽扣搅匀;

2.每人摸两次,摸到纽扣后并放回,记录摸到纽扣的颜色; 3.统计摸到红纽扣和白纽扣的次数。4.小组成员讨论并写下你们的发现。

(各学习小组摸纽扣、统计、讨论。教师巡视学生实验结果。)

师:请组长汇报小组交流情况。

师启发学生总结规律: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指名回答)

当盒子中红纽扣比白纽扣多得多,从盒子里任意摸一颗,摸到红纽扣的次数更多(可能性更大),摸到白纽扣的次数更少(可能性更小)。

质疑再探:

箱子里装着10个黄球,2个蓝球。小明从箱子里摸一个球,摸到的球可能是()球、也可能是()球,摸到()球的可能性更大。我是设计师:

想一想:盒子里的球该怎么放? 从盒子中任意摸一个球,⑴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黄球,应该怎么办?

⑵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蓝球,应该怎么办?

⑶要想经常摸到黄球,也就是黄球的可能性大些,应该怎么办?

⑷要想偶尔摸到蓝球,也就是蓝球的可能性小些,应该怎么办?

⑸要使摸到黄球、蓝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应该怎么办?

运用反思:

圣诞节快到了,商场推出了购物满100元可参加抽奖的优惠活动。请你根据下列情况设计一等奖、二等奖及谢谢惠顾的奖券数量(假设奖券有20张)。

1、商场老总想,一定不能让抽奖的人中奖。

2、参加活动的人想,一定要中奖。

3、商场经理想,让抽奖的一部分人中奖。

总结:

让我们回到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你不能每次都中奖? 即使你中奖了,为什么不能经常抽到一等奖?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这节课大家学得轻松快乐吗?希望同学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在成长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让数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盏明亮的灯,让数学成为我们学习中一幅美丽的画卷。

第三篇: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

开放分类: 仪器、测量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这个定义中的“合理”,意指应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测量的影响所做的修正,特别是测量应处于统计控制的状态下,即处于随机控制过程中。也就是说,测量是在重复性条件(见JJG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第条,本文××条均指该规范的条款号)或复现性条件(见

条)下进行的,此时对同一被测量做多次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分散性可按现性标准〔偏〕差sR表示。

条的贝塞尔公式算出,并用重复性标准〔偏〕差sr或复

定义中的“相联系”,意指测量不确定度是一个与测量结果“在一起”的参数,在测量结果(见整表示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

条)的完

测量不确定度从词义上理解,意味着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是定量说明测量结果的质量的一个参数。实际上由于测量不完善和人们的认识不足,所得的被测量值具有分散性,即每次测得的结果不是同一值,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分散在某个区域内的许多个值。虽然客观存在的系统误差是一个不变值,但由于我们不能完全认知或掌握,只能认为它是以某种概率分布存在于某个区域内,而这种概率分布本身也具有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就是说明被测量之值分散性的参数,它不说明测量结果是否接近真值。

为了表征这种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用标准〔偏〕差表示。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希望知道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因此,在本定义注1中规定:测量不确定度也可用标准〔偏〕差的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表示。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别称它们为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在实践中,测量不确定度可能来源于以下10个方面:

(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

(2)实现被测量的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3)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4)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5)对模拟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移;

(6)测量仪器的分辨力或鉴别力不够;

(7)赋与计量标准的值和参考物质(标准物质)的值不准;

(8)引用于数据计算的常量和其它参量不准;

(9)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近似性和假定性;

(10)在表面上看来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变化。

由此可见,测量不确定度一般来源于随机性和模糊性,前者归因于条件不充分,后者归因于事物本身概念不明确。这就使得测量不确定度一般由许多分量组成,其中一些分量可以用测量列结果(观测值)的统计分布来进行估算,并且以实验标准〔偏〕差(见

条)表征;而另一些分量可以用其它方法(根据经验或其它信息的假定概率分布)来进行估算,并且也以标准〔偏〕差表征。所有这些分量,应理解为都贡献给了分散性。若需要表示某分量是由某原因导致时,可以用随机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和系统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而不要用“随机不确定度”和“系统不确定度”这两个业已过时或淘汰的术语。例如:由修正值和计量标准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可以称之为系统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当由方差得出时,取其正平方根。当分散性的大小用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表示时,作为区间的半宽度取负值显然也是毫无意义的。当不确定度除以测量结果时,称之为相对不确定度,这是个无量纲量,通常以百分数或10的负数幂表示。

在测量不确定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从传统上理解它是“表征(或说明)被测量真值所处范围的一个估计值(或参数)”;也有一段时期理解为“由测量结果给出的被测量估计值的可能误差的度量”。这些曾经使用过的定义,从概念上来说是一个发展和演变过程,它们涉及到被测量真值和测量误差这两个理想化的或理论上的概念(实际上是难以操作的未知量),而可以具体操作的则是现定义中测量结果的变化,即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早在七十年代初,国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计量学者认识到使用“不确定度”代替“误差”更为科学,从此,不确定度这个术语逐渐在测量领域内被广泛应用。1978年国际计量局提出了实验不确定度表示建议书INC-1。1993年制定的《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得到了BIPM、OIML、ISO、IEC、IUPAC、IUPAP、IFCC

七个国际组织的批准,由ISO出版,是国际组织的重要权威文献。我国也已于1999年颁布了与之兼容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计量技术规范。至此,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成为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由于测量不确定度的理论较新,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本文就不确定度的一些特点进行讨论。

一、测量结果是一个区域

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被测量的量值。测量结果的品质是量度测量结果可信程度的最重要的依据。测量不确定度就是对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表征,测量结果的可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不确定度的大小。所以,测量结果表述必须同时包含赋予被测量的值及与该值相关的测量不确定度,才是完整并有意义的。

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称为测量不确定度。字典中不确定度(uncertainty)的定义为“变化、不可靠、不确知、不确定”。因此,广义上说,测量不确定度意味着对测量结果可信性、有效性的怀疑程度或不肯定程度。实际上,由于测量不完善和人们认识的不足,所得的被测量值具有分散性,即每次测得的结果不是同一值,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分散在某个区域内的多个值。虽然客观存在的系统误差是一个相对确定的值,但由于我们无法完全认知或掌握它,而只能认为它是以某种概率分布于某区域内的,且这种概率分布本身也具有分散性。测量不确定度正是一个说明被测量之值分散性的参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反映了人们在对被测量值准确认识方面的不足。即使经过对已确定的系统误差的修正后,测量结果仍只是被测量值的一个估计

值,这是因为,不仅测量中存在的随机效应将产生不确定度,而且,不完全的系统效应修正也同样存在不确定度。

原来流量量传体系中要求上一级标准器的允许误差需小于下一级标准器的1/2~

1/3,不确定度理论的发展使得大家认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按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分析,当被测仪器重复性很好且测量过程得到较好控制时,两级标准器不确定度的差异可能会相差无几,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传递过程中精度的损失,使得量值传递体系更为合理。

二、不确定度与误差

概率论、线性代数和积分变换是误差理论的数学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误差理论已自成体系。实验标准差是分析误差的基本手段,也是不确定度理论的基础。因此从本质上说不确定度理论是在误差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是共同的。但在概念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测量不确定度表明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是通过对测量过程的分析和评定得出的一个区间。测量误差则是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差值。经过修正的测量结果可能非常接近于真值(即误差很小),但由于认识不足,人们赋予它的值却落在一个较大区间内(即测量不确定度较大)。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在概念上有许多差异.三、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与B类评定

用对观测列的统计分析进行评定得出的标准不确定度称为A类标准不确定度,用不同于对观测列的统计分析来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称为B类标准不确定度。将不确定度分为“A”类与“B”类,仅为讨论方便,并不意味着两类评定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A类不确定度是

由一组观测得到的频率分布导出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出:B类不确定度则是基于对一个事件发生的信任程度。它们都基于概率分布,并都用方差或标准差表征。两类不确定度不存在那一类较为可靠的问题。一般来说,A类比B类较为客观,并具有统计学上的严格性。测量的独立性、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测量次数决定A类不确定度的可靠性。

“A”、“B”两类不确定度与“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分类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随机”与“系统”表示误差的两种不同的性质,“A”类与“B”类表示不确定度的两种不同的评定方法。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合成是没有确定的原则可遵循的,造成对实验结果处理时的差异和混乱。而A类不确定度与B类不确定度在合成时均采用标准不确定度,这也是不确定度理论的进步之一。

第四篇: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推荐]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

石桥中心小学校

张良伟

教学内容: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验和明确生活中的一些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培养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现象。难点:对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列举。教学准备:硬币、乒乓球等。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雪花)让学生猜猜到底在那只手上。

1、学生回答。(你认为在哪只手上,想看一看在那只手上吗?)

2、在老师的手没有打开之前,你能确定在哪只手上吗?(不确定)

3、这就是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不确定现象》,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抛硬币活动

1、大家喜欢玩游戏吗?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怎么样?

2、介绍硬币的正反两面(有字的为正面,没有字的为反面)

3、学生都活动要求:每人抛一次,每组选一人在表格中记录,记下抛的总次数和正反面朝上的次数。

4、学生活动,其余的同学观看硬币落地后的情况。

5、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学生分析,判断硬币落地后的情况。①:汇报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次数 ②:从抛硬币的效果来说,结果有几种。

③:老师再次抛硬币,你认为老师抛这枚硬币的结果究竟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向上?能准确吗?

回答:抛一枚硬币,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板书:可能是···也可能是···)

④:究竟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在没落地之前能确定吗?(不能确定)数学中把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通常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

(二)出示摸彩球活动

说要求:没人摸一次,摸完后放回去,摸完后放回口袋能偷看吗?(不能偷看)摸到黄色乒乓球最多的小组获胜

1、师:有一些彩球,第一个盒子里装的全身红球,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情况?有几种结果,结果是确定的吗?

①:学生活动。

②:汇报

③:学生打开袋子观察。

④:汇报

⑤:学生说说汇报结果

a:1号袋能摸出黄球吗?(不可能)如果再让你摸一次能摸到白球吗?

学生说(从一号袋是不能摸出黄球的,一定是白球)

板书:一定·····不可能

b:像这样的现象叫确定现象

c:获胜的小组为什么会胜?(摸到的球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白球)

d:还有那一组的口袋没有看过?你猜一猜口袋里会没有那些颜色的球?

说说从这个口袋里摸到的球是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掌声鼓励。

⑥:把黄改为白

a:1号袋会赢,用今天的知识解释(摸到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黄球)

b:为什么没有同学会选错袋(摸到的一定是黄球,不能是白球)

c:为什么没选2号袋(摸到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三)放球

1: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的一定是绿球(可以吗?掌声通过)

A: 老师如果在口袋里任意摸一球,一定是绿球吗?

b:用一句话概括,只要我们放入口袋里的全是绿球,摸到的一定是绿球。

2:不可能是绿球

a:指名上台放,其他同学看一看和你的放法相同吗?

b:归纳,只要我们不放绿球,摸到的就不可能是绿球

3:可能是绿球

a:小组内说一说,和其他同学不同的结论(交流)

b:汇报(怎样才可能摸到绿球?)

c:归纳,口袋里面要放入绿球,又要放其他颜色的球,任意摸一个球

可能会摸到绿球。

(四):生活中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

a:同学们,想到生活中去看看有哪些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吗?(小组讨论2分钟)

b:教师巡视

c:汇报,(挑一个你最喜欢的说说是确定现象还是不确定现象)

E:小组之间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事情

a:小组交流

b:汇报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向爸爸妈妈说说我们生活中的事情

板书:

不确定现象

不确定

确定

可能···也可能是···

一定···不可能是···

第五篇: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电 磁 感 应 现 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于电磁感应现象。

4、了解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在初中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可产生电磁现象进行猜想。

三、情感目标:

通过磁生成电实现的曲折道路和对法拉第历时十年不懈努力终于摘取科学硕果精神的感悟,学习科学家们坚韧不拔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丰富完善同学们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的实验探究以及实验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图示法。

教学手段:演示实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PPT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条形磁铁、电流表、原副线圈、滑动变阻器、电源、电键、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复习:

1、电和磁的知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如条形磁铁、U形磁铁

2、磁感线。

3、磁通量:穿过单位面积上的磁感线条数。(强调: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

4、奥斯特实验 电————磁 电磁效应 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在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电能产生磁,磁也应该能产生电,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

二、讲授新课

1、复习实 验: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力线运动。

实验现象分析:(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导体不动,磁场改变,会不会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呢?

2、通过实验,探索科学

[探究实验1]磁铁插入、抽出或停留在线圈中时,电路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书本图4.2-2实验)

实验器材:线圈,电流表,导线。

研究对象:由线圈,电流表构成的闭合回路。

磁场提供:条形磁铁。

观察实验,记录结果。

结 论: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有感应电流产生;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无感应电流产生。

教 师:磁铁靠近和离开线圈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感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 生:(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S未变,磁铁的远离和靠近,使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当磁铁靠近线圈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当磁铁离开线圈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小。

提出问题:实验当磁铁靠近和离开线圈的过程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如果“磁场”和“部分导体”不发生“相对运动”,能不能让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在电路中产生电流呢?(学生思考,继续实验。)

[探究实验2]原、副线圈。用开关或滑动变阻器控制一个线圈中的电流,能否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呢?(书本图4.2-3实验)

实验器材:原、副线圈,电流表,电建,滑动变阻器,电源,导线。

研究对象:线圈B和电流表构成的闭合回路。磁场提供:通电线圈A。

结 论:移动变阻器滑片(或通断开关),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有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无感应电流。

教 师:对线圈B,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引起A中电流变,则磁场变,穿过B的磁通变,故B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磁场不变,磁通不变,则B中无感应电流。

介绍实验:这是法拉第第一次获得感应电流的实验,他的发现具有偶然性。他当时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想让一根通电导线在磁场作用下,使另一根导线中产生电流。为了加强电流的作用,把两根直导线绕成螺旋线:为了加强电流的磁场作用,让两根螺旋导线,绕在一个铁心上。

提出问题:以上实验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电路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

产生感应电流条件之一:闭合的电路。

设 疑 :三次实验用不同的方法都使闭合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使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到底是什么呢? 第三个实验的结论能否解释前面两次实验的现象? 教

师:请大家思考以上几个产生感应电流的实例,能否从本质上概括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给予充分的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观察、讨论)

引导学生从磁通量变化分析:

实验1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磁场不变,但电路面积变化,从而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2中,导体插入、拔出线圈,线圈面积不变,但磁场变化,同样导致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3中,通断电的瞬间,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迅速滑动的瞬

间,都引起线圈A中电流的变化,最终导致线圈B中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综上所述,不同的实验,其共同处在于:产生感应电流的前提均为穿过

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只不过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各不相同。当穿过闭合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时,闭合线圈中会有电流产生。

3、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结 论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闭合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教师小结: 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三、随堂练习

例1:教材“问题与练习”第4题(变化)

矩形线圈ABCD位于通电长直导线附近,线圈与导线在一个平面内,线圈的两个边与导线平行。下列哪种情况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例2:列举生活中应用的感应现象实例。

发电机、话筒、电话机等,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教师补充:发电机,麦克风,磁带录音机,漏电保护开关,电磁灶,高频焊接,磁悬浮列车,金属探测器,变压器,防抱死制动系ABS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电磁规律认识不断加深,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如:发电机、灯泡,输电技术......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了电气化时代,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在生产和生活有广泛的应用。

例3:教材P7“做一做”──理想实验:《摇绳能发电吗?》(提 示)电流是有能量的。请问“摇绳”中的电能从哪来?

(知识拓展)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定律,同样适合于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或者是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或者是电能在不同电路中的转移.

五、课堂小结:

法拉第的科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位要想获得成功的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要经得住连续失败的考验,要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坚信这样一条真理:失败是成功之母。

六、布置作业:

上网查阅发电机的相关资料。

[课外探究] 闭合电路中有电源就有电流;闭合电路中发生磁通量变化就有电流。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电 磁 感 应 现 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一、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

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演示实验

结论:

2、演示实验 结论:

3、演示实验

结论:

三、验证性实验

学 案 电 磁 感 应 现 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知道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于电磁感应现象。

4、了解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在初中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对可产生电磁现象进行猜想。

三、情感目标:

通过磁生成电实现的曲折道路和对法拉第历时十年不懈努力终于摘取科学硕果精神的感悟,学习科学家们坚韧不拔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丰富完善同学们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的实验探究以及实验之间的逻辑关系。[复习巩固]

1、磁体。

2、磁感线。

3、磁通量。

4、奥斯特实验 [随堂练习] 例1:教材“问题与练习”第4题(变化)

矩形线圈ABCD位于通电长直导线附近,线圈与导线在一个平面内,线圈的两个边与导线平行。下列哪种情况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例2:列举生活中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实例。[达标练习] 问题与练习: 1、2、5

下载不确定现象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确定现象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磁现象教案

    新师大双语自学本科毕业测讲双语教学 教 案 磁 现 象 司 马 义.艾木热拉 2009.06 磁现象 教学重点: 1、磁性、磁化的概念。 2、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磁化现象。......

    声现象教案

    声现象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初步学习: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 2.过......

    《冷热现象》教案

    《冷热现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冷和热的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 2、科学探究 (1)通过描述日常生活中冷和热的现象,学习科学的描述方法。 (2)学习分......

    声现象教案

    2015中考物理声现象复习讲义邢贞成 声现象 【教学目标】 1、 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 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

    声现象 教案

    仟叶北京路分校 第三讲 声现象 秋季班初二物理培优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传播。 2. 知道声音的特性以及会用其解释声现象。 3. 知道噪......

    经济环境面临不确定因素

    经济环境面临不确定因素。对于众多老板来说,是按兵不动,蠢蠢欲动,还是伺机而动,考验着老板们的生存智慧和经营理念。 事实上,再怎么顺风顺水的企业,也许之前经历了千难万险,如今看......

    2015年秋九年级数学上册 25.1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随机事件的概率 25.1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会用频率估计随机事件在每次试验时发生的机会的大小. 【......

    《简单磁现象》教案

    《简单磁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